登陆注册
1665800000034

第34章 自胜者强

原典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能了解别人的人是智慧的,能认识自己的人是聪明的。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坚持不懈的人是有志气的。不离开适于自己生存的环境的人,就能长生久视;身死而精神长存不被人遗忘的人,才算真正长寿。

名家注解河上公:能知人好恶,是为智。人能自知贤不肖,是为反听无声,内视无形,故为明。能胜人者,不过以威力也。人能自胜己情欲,则天下无有能与己争者,故为强。

朱元璋:吾有己物,守之而不贪,于我物甚坚,故得当富。又强行者,言君子终日虑道不息,是为有志,既有志,事将必成焉。

王弼:以明自察,量力而行,不失其所,必获久长矣。虽死而以为生之道不亡,乃得全其寿,身没而道犹存,况身存而道不卒乎?

经典解读在本章中,老子用正面直言的文字,讲了个人修养与自我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人们要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等一系列的观点,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老子认为,“知人”、“胜人”固然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为关键。在他看来,一个人只有不断省视自身、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付诸行动,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人贵有自知之明”。可以说,老子是这句话最早的表述者。“自知者明”,说的不就是一个人若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吗?这种论述,无疑已涉及精神修养的层面。

此外,老子还在本章中极力宣传“死而不亡”,这是他一贯的思想主张,体现“无为”的思想主旨。“死而不亡”并不是在宣传“有鬼论”,不是在宣扬“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做长寿了。

对于该如何认识“死而不亡”,许多人意见相左。

国学大师任继愈认为,老子“宣传了一系列消极、保守、反省的精神修养观点”,“说什么死而不亡是长寿,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

学者张松如却与之针锋相对:“为什么是唯心主义呢,难道‘死而不亡’是‘有鬼论’吗?”张松如认为,人各有心,“死而不亡”是见仁见智之言,个人精神修养可以使人具有智、明、力、强、富、志、久、寿等品格,具有积极的意义。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说,人的肉体寿命不过区区数十载,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但人的精神则可以永垂不朽,因为他的肉体虽然消失了,而他的学说、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却会长期影响当代及后代的人们,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完全可以做到“死而不亡”。

我们认为,梁启超的这种观点,可以被当做“死而不亡”的正解。

智慧典例

战胜自己才是强者

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确,强者之所以为强者,不仅因为他们能胜人,更因为他们能胜己。

人吃五谷杂粮,生就七情六欲,未免易生放纵之心。于是,人的精神中便生出一种不可或缺的主宰力量——自制力。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性,也是人与人有所差别的关键。

成吉思汗能够雄霸天下,与他善于克制不无关系。而他善于克制,还源于一段传奇经历。

有一次,成吉思汗一大早便带人去打猎,可直至中午仍一无所获,众人只好返回帐篷。成吉思汗不甘心,便独自一人再次上山。

他沿着羊肠小径前进,走了好长时间。烈日炎炎,晒得他口干舌燥。不久,他来到了一个山谷,见有水珠一滴一滴从上面滴下来。成吉思汗非常高兴,就取出皮袋中的杯子,耐着性子去接慢慢滴落下来的水。

水接到七八分满时,成吉思汗高兴地把杯子举到嘴边,正想喝下去。就在这时,一股疾风猛然把杯子从他手里打掉了,好不容易接到的水全洒了。成吉思汗又惊又怒,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心爱的猎鹰在捣鬼。他非常生气,却又无可奈何,只好拿起杯子重新接满。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哪知,当水再次接到七八分满时,猎鹰又一次把水杯弄翻了。成吉思汗异常愤怒,他一声不响地捡起杯子,又耐着性子接水,并悄悄取出尖刀,拿在手中。当水接到七八分满时,他把杯子慢慢地凑近嘴边。猎鹰再次向他飞来,成吉思汗手起刀落,当即把猎鹰杀死了。

可是,在杀猎鹰的时候,他的注意力过分集中,以致疏忽了手中的杯子,杯子掉进了山谷里。成吉思汗无法再接水喝了,不过他想到既然有水从山上滴下来,那么上面也许有蓄水的地方,很可能是湖泊或山泉。于是他忍住口渴的煎熬,拼尽气力向上爬。终于攀上了山顶,发现果然有一个蓄水的池塘。

成吉思汗十分兴奋,立即弯下身子想要喝个饱。忽然,他看见池边躺着一条死去的大毒蛇。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猎鹰救了我一命,正因它刚才屡屡打翻我杯子里的水,才使我没有喝下被毒蛇污染了的水。”

成吉思汗明白自己做错了,他带着自责的心情,忍着口渴返回了帐篷。他对自己说:“从今以后,我绝不在愤怒的时候做决定!”自制力的养成,使成吉思汗避免了很多错误决策,给他的雄图霸业带来了莫大的助益。

不过,自胜不易,那意味着要否定自己,要亲手毁掉许多珍贵的东西,甚至是曾经给自己带来过辉煌和荣誉,或者自己曾引以为自豪的东西,是一个痛苦的抉择。如果不能当机立断,痛下决心,就难以自胜。

很多人的失败都不是因为对手太强大,而是因为他们自己太固执,说服不了自己,战胜不了自己,最后被自己打败。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惜人类有着太多的私心和贪婪,每到了关键时刻,名利心一重,就忘乎所以,做出错误的选择。

清末杭州知府陈鲁原是个很受百姓拥戴的清官,他不贪财不好色不嗜酒,想用这些东西拉他下水的人只好望而却步。但他有一样嗜好:喜爱古字画。遇到好的古字画,他茶饭不思。正好,他治下的余杭知县得了一幅唐伯虎的真迹,送上门来请他观赏。他爱不释手,知县善解人意,便慷慨相送。自此两人关系非同一般。

过了不久,余杭县报上来一桩大案,他阅读案卷,明知事有蹊跷,却碍于情面,照准了。这桩案子就是当时震动朝野的杨乃武、小白菜冤案。案发后,朝廷追究涉案官员的责任,陈鲁原自知罪责难逃,加上羞愧难当,便悬梁自尽了。

无求于物心常乐,自静其事品自高。否则,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从一幅字画开始,清官成赃官,贪欲害人可见一斑。所以,老子说:“知足者富。”对于名利和财富只要能够知道满足,顺其自然,不贪婪,自然不会有什么耻辱和失败。

人生在世,最怕丧失本性。人刚生下来时,本来很纯洁,后来欲望渐多,便不那么纯洁了。尤其是那些被欲望冲昏了头脑、丧失了理智的人,更是做事不计后果,无所不为,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深渊。

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克制欲望,心胸坦荡。多点自知之明,多些自我克制,才可能成为有“道”之士。有“道”之士,如文王、周公、老子、孔子等,即使生命结束了,精神也会长存世间,书上会写他们,戏里会演他们。为人如此,方算得上真正的寿者。

同类推荐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这本《韩非与法家思想》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热门推荐
  •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分别整理了亚洲现代文学大家和非洲现代文学大家。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
  • 仙途遗祸

    仙途遗祸

    五百年前,灵气日渐稀薄的修仙界再遭重创——法则改变,仙路断绝!庸碌众随波逐流,醉生梦死;精英群各展奇谋,博一线仙机。貌似穿越而来的水馨抚剑而笑——与其和无数人一起,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不如执剑逆行,另开仙路!只是……逆流而行的人,似乎也不只她一个?PS:第一卷算是前传,画风有点不大一样……群号:480560950,欢迎加入沙丁鱼群讨论~
  • 绝代魔女

    绝代魔女

    她柳意绝只因生在邪门魔派,一出生便注定冠上了魔女称号,遇上他,沈洛心,名门世家的翩翩贵公子,嬉笑怒骂间竟互生情素,江湖是否能容得下他们的爱情。在仇恨面前,她如何选择;在正义面前,他又如何决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伐道击法

    伐道击法

    石猴出,天地震,乾坤动,宇宙崩。一猴一术万道屈,一妖一棍神魔亡。亦仙亦妖伐万道,亦神亦魔击万法。创不朽,显伐戮。眨眼天地裂,抬手星辰陨,伐万道,破万法,挥手逆乾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

    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

    这本书并不是教你违心、虚伪、奸诈地迎合别人,钻空子,占便宜,而是告诉年轻人在处世方面,在善良、真诚、宽容的基础上,做事掌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智慧灵活地待人接物。如果能做到这些,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必定会有所帮助!《每天懂一人情世故》做事之前先“做人”!处世之前先“懂事”!在迷茫失落时,从前人经验中获取前的力量;在无力无助时,从古老的智慧中学习圆通之道。一言一行修炼做人基本功,一一滴积累处世大智慧。
  • 怒斩苍穹

    怒斩苍穹

    “天若欺我,斩碎就是……”凡世少年破格选入天下第一修仙宗派——缙云宗。本应风光无限,却无法突破修仙初阶!难道一辈子是修炼的废才了吗?但为何脑内总出现不属于自己的记忆呢?要是这些记忆是真的便好了……重铸道基、真龙之血,记忆中的自己十年修炼飞升成仙!这个传奇能重现吗!
  • 钦差女国舅

    钦差女国舅

    穿就穿了吧,还穿成了个不男不女的假国舅,该死的纤纤,竟然丢下自己跑路,555,不小心夜闯皇宫上演了一出小舅子睡姐夫戏码,天哪,皇帝姐夫要宣自己进宫——“死小子,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装?皇上可是第一次召见你,你可不能给老子打马虎眼。”——误把女儿当儿子养的太师上官博,实在很无辜啊。“我就是不进宫!”上官夫人刚把上官老爷拉出门,屋子里就传出上官宝气死他爹的吼叫声。第一卷:好一个少年郎(搞笑多多,幽默多多)第二卷:白发红颜(话说,我们是糖,甜到哀伤,亲们,此卷情虐,入内请备好纸巾)第三卷:霸女追夫(我是阿宝我怕谁!任你逃到天涯海角,阿宝不把你追到手,就不叫混世魔王!)第四卷:双龙戏珠(番外):一个是聪颖善良的国之储君,一个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混蛋世子,汝南太子VS小冥王,故事多多,精彩多多。**本文为穿越+言情+幽默+玄幻。****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科学研究表明,心情愉悦可以增强人的抵抗力,预防感冒。****呵呵,言希望自己写的这部小说可以给亲们带来好心情。****多多投票,多多收藏,多多留言,谢谢支持!**小言VIP会员读者群:20242393(入内请提示会员字样)~~~~~~~~~~~~~~~~~~~~~~~言的作品:新文:《无赖邪妃》(欢迎亲们收藏)简介:自小定下的娃娃亲,让她成为天庆皇朝平北王的正室王妃,可是这个王妃啊,从小打家劫舍,竟是个让朝廷通缉的女飞贼。娶个飞贼当老婆,而且还是个比自己大上三岁的老姑娘,这让堂堂平北王非常非常之没有面子。于是乎,不顾老娘耳提面命,平北王要悔婚!已经完结:《殿前欢》本书已入半价书库,看完一部仅需2元钱,欢迎亲们常去踩踩。。。另,都过完年了,该推荐的推荐,该上架收藏的还是要上架收藏,不然小言写起来很无力的说。。。。~~~~~~~~~~~~~~~~~~~~~~~~~~~~~~~~~~~~~~~~~~~~~~~~推荐好友超级疯狂的文《妃子也疯狂》:推荐好友海芋的文《绝色妖妃惑君心》:推荐好友依蓝的文《风云后宫》:推荐好友吧吧啦的文《圈养绝色相公》:推荐好友许言的文《家有美厨妻》:《挽君命》推荐好友梦伊蝶的文《黑道教父诱娇妻》:
  • 大唐王朝4

    大唐王朝4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