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8400000024

第24章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常见问题解答(2)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寿命也大大延长,但是国家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并没有相应改变,这就使得现在出现了很多劳动者离退休之后仍然继续就业的情况。目前,离退休人员接受用人单位聘用后,在工作中受伤的案件日渐增多,矛盾日益突出。那么这部分人是否具备劳动合同主体的资格呢?他们是否属于《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畴呢?

关于离退休人员劳动合同主体资格问题,在理论中是存在争论的,但是在《劳动合同法》中只将“劳动者已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规定为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而未明确将退休人员重新就业的劳动关系排斥于《劳动合同法》适用范围之外。

在实际操作中上,一般对已经办理了离退休手续的离退休人员进行返聘或再聘用,认定为不具备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主体资格{参见《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6]。354号)第十三条和《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7]。88号)第二条。

离退休人员被再次聘用时签订的不是劳动合同,而是聘用协议,与劳动合同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劳动合同内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内容是强制性内容,体现了《劳动法》对于劳动者的特殊保护,用人单位无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而聘用协议双方是平等的,所有的内容由离退休人员与单位协商确定,不再受国家特殊保护,聘用单位无故解除协议时也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离退休人员再次聘用遭受事故伤害的,有其他救济渠道。离退休人员再次聘用遭受事故伤害,聘用协议有约定的,应按协议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应通过民事诉讼处理,而不应纳人工伤行政确认范围(参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人事部、科技部、劳动保障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科协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作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的通知》

(中办发[200519号)第四条)。

11、临时工是否必须签定劳动合同?

“临时工”是我国统一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之前的一个概念,与“正式工”相对应。在现实中仍然有大量的单位在使用“临时工”概念,也仍然有很多用人单位在使用“临时工”。随着《劳动法》的颁布和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及劳动力市场日益成熟,所谓的“临时工”和“正式工”已不复存在,用人单位各类职工享有的权利是一样的,“临时工”这一概念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如果说职工之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只有劳动合同期限长短的区别。

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没有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以“临时工”与“正式工“来加以划分和规范,而是规定双方都应签订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以此来规范双方的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目前企业所说的“临时工”概念,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指企业招用劳动期限较短的临时性、季节性用工面言。按照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同样应签订相应期限的劳动合同。

因此,所谓的“临时工”与“正式工”的区别只是劳动合同期限的不同,但都属于《劳动合同法》调整的范围,都应该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签订相应期限的劳动合同。

12、在华工作的外国人是否属于《劳动合同法》调整对象?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也开始全球流动。越来越多的外国公民在中国工作,那么这部分人是否属于《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畴呢?

1996年1月22日,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外经贸部发布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7条规定了外国人的就业条件:“外国人在中国就业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二)具有从事其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工作经历;(三)无犯罪记录;(四)有确定的聘用单位;(五)持有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以下简称代替护照的证件)。”第34条规定:“禁止个体经济组织和公民个人聘用外国人。”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劳办发[1996]65号)第1条规定:“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若其劳动合同是和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驻地法人)直接签订的,无论其在中国就业的时间长短,一律视为在中国就业;若其劳动合同是和境外法人签订,劳动报酬来源于境外,在中国境内工作三个月以上的(不包括执行技术转让协议的外籍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视为在中国就业,应按《规定》到劳动行政部门的发证机关办理就业许可手续,并办理职业签证、就业证和居留证。

结合我国《劳动合同法》第2条的规定来看,如果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和境内的用人单位(法人)签订劳动合同的,那么应该适用我国《劳动合同法》;如果是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法人签订的劳动合同,而且报酬来源于境外,在中国境内工作三个月以上的,视为在中国就业,那么也应该受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调整;对于此种情况下没有达到三个月的,则不适用我国《劳动合同法》调整。

13、发出录用通知书有何风险?录用通知书与劳动合同有何区别?

劳动合同签订前,一般单位要发录用通知书,通知劳动者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指出的是,录用通知书已不再是暗含法律风险,而是本身就具有法律效力,一旦发出就产生相应的约束力,如果操作不当就产生相应的风险。

在现实中,有许多单位在向应聘者发出录用通知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录用该应聘者,此时,许多用人单位认为反正没有签合同,还没有建立劳动关系,所以只需要撤销录取通知就行了。实际上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发出录用通知书,即已发出要约。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1)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2)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

许多应聘者在接到录用通知之后,往往都会辞去现有工作并且拒绝其他的机会,这已经是在为履行合同作准备工作。因此,录用通知书发出之后,用人单位不能随意撤销。因此,用人单位必须谨慎对待录用通知书。

14、聘任书与劳动合同有何区别?

通常情况下,企业向某人颁发聘任书,表明对该人有聘用的意向。但是,企业颁发聘任书算不算签订劳动合同呢?

一般来说,应聘者经过考试、面试、复试等用人单位的招聘流程以后,如果用人单位决定录用,一般会向其颁发聘书。它是用人单位录用、确定劳动者获聘职务或职称的书面文件。聘任书没有具体的格式要求,其内容也相对简单,一般情况下应写明披聘任者姓名、聘任的职务或职称、聘任期限等内容,不涉及双方具体的权利和义务。而且,聘任书上只有用人单位一方的签章,没有被聘用者的签字。

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劳动合同是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其内容由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协商一致而达成的,是一种双方的法律行为,必须由双方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后方能生效。

因此,此种聘任书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前由企业方颁发的文件,与劳动合同书是不同的,企业颁发聘任书不能等同于签订劳动合同。

但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名为“聘任书”的协议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劳动合同的本质特征,可以视为劳动合同。根据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调入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判断一书面协议是否是劳动合同,应根据《劳动法》

第十六条、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规定,“只要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为确立劳动关系而订立的,以劳动权利与义务为主体内容的书面协议,则应视为劳动合同”。即该书面协议大部分内容是劳动权利与义务方面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存在欺诈、威胁等手段,并且具备《劳动法》第十九条规定的以下7项必备条款:(1)劳动合同期限;(2)劳动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4)劳动报酬;(5)劳动纪律;(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不管其名称如何,都应认定为劳动合同。因此,只要聘任书具备了这些要件,并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对此聘任书的内容都没有异议,而且已经实际照此履行的,此聘任书应视为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不管聘任书的内容是什么,企业不能用聘任书代替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15、已经签定劳动合同,但是在约定的报到时间之前毁约怎么办?

《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这一规定明确了签约后至实际用工前这一段时间的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该期间双方无劳动关系。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内,用人单位无须对劳动者承担劳动法上的用人单位的义务,不需要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承担各种劳动保障等法律责任。

如果在约定的实际用工日到来前,因一方反悔拒不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争议,应当按照劳动争议处理。因为该争议是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属劳动争议的受理范围。

如果是用人单位拒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或者赔偿损失。

如果是劳动者拒不履行的,由于劳动合同不能约定劳动者承担违约金,所以用人单位只能要求劳动者赔偿因此给其造成的实际损失。这要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无法证明其实际损失,则不能追究劳动者的法律责任,事先按约定并实际为劳动者提供了其他特殊待遇的除外。

16、试用期和见习期有什么区别?

目前,在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中经常出现“见习期”和“试用期”这两个容易混淆的词汇。很多用人单位认为两者是相同的,有的用人单位甚至用规定“见习期”的方式来规避作为雇主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那么,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见习期”与“试用期”都是国家允许和在实际中普遍使用的。

“试用期”是伴随着《劳动法》的出台而出现的。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试用期不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是否约定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决定。它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为相互了解、确定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招聘或求职条件而约定的期限。《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进行了限制和规范: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而“见习期”则出自计划体制时期的见习制度,是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分配派遣到用人单位的一种实习、考核制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原国家教育部、计委、人事部1981年1。月4日联合颁发的《高等学校毕业生调配派遣办法》第二十五条、原国家人事部1991年2月4日发布的《干部调配工作规定》、原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第十四条等,都对见习期作了明文规定。见习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用人单位招收应届毕业生后,可以安排应届毕业生见习,见习期限一般为1年。见习期间实行见习工资,不得调动工作。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方可办理转正手续,评定专业职称,聘任相应职务,确定工作岗位;不合格的,可延长见习期半年到一年,或者降低工资级别;表现特别不好的,可退回由学校重新分配。

随着国家人事、劳动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在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后,见习期制并没有被废除,而是与试用期共同存在。这种双轨并行的情况,可以说是由新旧体制的变化,以及某些部门还没有及时对此作出调整造成的。这样就出现了有些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有一年的见习期;有些单位则直接与毕业生约定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过后即作为正式劳动者;还有一些单位既规定了见习期,又规定了试用期,并且把试用期作为见习期的一部分等多种不同情况。

对此,原劳动部在1996年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时,在对《关于劳动用工管理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中规定:“关于见习期与试用期,大中专院校、技校毕业生新分配到用人单位工作的,仍应按原规定执行为期一年的见习制度。见习期内可以约定不超过半年的试用期。”因此,从法律性质上看,如果企业对见习期作了特别约定,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试用期。

但是,如果用人单位仅仅规定了见习期,则见习期内的待遇及劳动关系仍然按照国家人事部门及高等院校有关见习期的规定执行。如果用人单位既规定了见习期,又规定了试用期,则在试用期内执行劳动法有关试用期的规定,试用期结束后的见习期内,按人事部及高等院校关于见习期的规定执行。假如劳动者在见习期内辞职,并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由于这类纠纷从性质上说,仍是基于劳动关系的存续与否而产生的,因此双方可以按照劳动争议的解决程序处理争议。

17、试用期的工资待遇应该如何约定?

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的另一个表现方面,是试用期间付给劳动者的薪金待遇低。实践中。试用期劳动者薪金待遇低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用人单位视试用人员为廉价劳动力,任意压低基本薪水,甚至不给工资。

还有一些单位,硬性规定在试用期间,一切意外伤害不列人工作保障范围。这也是用人单位热衷于约定试用期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试用期内工资待遇较低的问题,社会反响非常强烈。

同类推荐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程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应用、安全生产行政法规应用、安全生产部门规章应用、《矿产资源法》和《煤炭法》应用、《矿山安全法》应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应用、《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职业病防治法》应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工伤保险条例》应用、《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应用。
  • 治安管理处罚法教程

    治安管理处罚法教程

    为适应法律职业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处理法律实务的工作能力,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组织本校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编写了系列教材。
  • 实用法律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法律文书写作大全

    法律文书的含义法律文书,是指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公证机关、仲裁机关和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在处理各种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的过程中,依据事实。本书详细介绍了法律文书的种类及写作方法。
  • 法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法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随着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法律这个非常严肃的词语渐渐被所有人所重视。在一个法制社会中我们应该运用法律来保障我们合法权益不受到伤害。如果不了解法律,在我们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还全然不知,在遇到有争议的事情中不知所措,那我们真是有点悲哀。法制社会是运用法律来调整整个社会的发展,用法律来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了解了法律,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挺起腰板,因为法律会为我们主持公道。
热门推荐
  • 一帘苏雨落西楼

    一帘苏雨落西楼

    从碌碌无闻到名满天下。从惊慌失措到统筹全局。本文描写了中国古代四大名妓之首——苏小小,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了历史的巅峰。现代穿越时空研究小组的小师妹苏小桥,因为一次时空机故障的原因,魂魄穿越回南北朝时期南齐钱塘的名妓苏小小的身上。如此在南齐度过了漫长的九年时光……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黄利鸣、宋俭、王智、杨建国著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以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导,从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历史演进、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参政党实践,以及加强参政党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五个方面,探讨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渊源以及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语境下政党协商的理论与实践,旨在探求当代中国政党协商发展的合理化路径。
  • 离奇事件之谜

    离奇事件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这套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 坏皇上别过来:妃越毒咒

    坏皇上别过来:妃越毒咒

    一个延续千年的阴狠毒咒,一段跨越千年的穿越之旅。她只想破除毒咒,却陷入一场场争斗。他一纸休书,只为稳夺天下;他放弃江山,只为护她一人;他默默守护,只愿看她幸福;谁才是施咒之人,谁又能给她永世安稳,且看她如何改写千年的命运。[本文纯属虚构】
  • 鲸鱼女孩 池塘男孩

    鲸鱼女孩 池塘男孩

    这一刻她的眼神,对我而言就是永恒。一个是聪明大方、总是有莫名预感的大眼美女;一个是体贴诚实、偶尔讲冷笑话的腼腆男孩;二人在一次校园十大美女选拔赛中结识。他们的约会,没有一般世俗的追求手段:留电话,夸大的恭维之词,轻挑的行事挑逗或激烈的情节发展;但有的是互相之间莫名的默契,不经意的会心一笑,还有暖暖的甜蜜在二人之间暧昧流动……她的眼神闪亮如同星星。往后的时间,我和她这两条线的轨迹将会是如何呢?这没有说出口的爱情,这动人、让人留恋的爱情,最后会是喜剧还是悲剧收场?
  • 女王妻忠犬夫

    女王妻忠犬夫

    徐清瑶尤为擅长冷暴力,你若是惹恼了她,请自求多福。而我们的辰少,却很没有眼力劲儿地朝枪口上撞。忠犬男VS腹黑女,奉子成婚后“相亲相爱”的有爱小剧场。
  • 王永庆全传

    王永庆全传

    从米店老板到台湾经营之神(1916-2008)读透王永庆这个人,学做人做事做生意。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他从一家米店起家,创办了世界化工50强的台塑企业集团,他的投资遍布世界各地,涉及各行各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世人眼中成功者的代名词,被誉为“经营之神”。任何人只要从王永庆成功因素之中学到王永庆做事的理念、方法与毅力,也必定会有一番成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搬个菠萝晒太阳

    搬个菠萝晒太阳

    这是一本关于爱、幸福以及简单生活的书。小龟坨坨从饲养场被卖到宠物店,在这里它遇到了善良并有些忧郁的主人,还遇到了像亲人一样的伙伴——史努比猫和叮当狗。他们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有欢乐也有烦恼,有喜悦也有忧伤,有生存也有死亡。然而坨坨以自己的快乐、温情、爱和单纯打败了所有的不幸,悠然地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本书通过一只龟的视角来观察、记录和评论人类的生活,在这里,你能找到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温情、关于信任、关于感恩、关于痛苦、关于幸福的真正含义。
  • 听懂暗语,读懂人心

    听懂暗语,读懂人心

    老板到底在打什么主意?同事是善意还是别有用心?朋友的态度究竟是冷还是热?面试官是真的认可我吗?……你是不是也在为这些交际中碰到的问题绞尽脑汁呢?行走社会,识人本领是重要的资本。那么,怎样从一句话了解对方的心思而见机行事呢?本书涉及了不同人际互动情境中经常使用的人际暗语,对大量生动的案例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剖析,教你如何读出他人的话外音、潜台词,成为知己知彼的交际达人,在人际圈中游刃有余,轻松掌控交际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