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8600000039

第39章 节日民俗(3)

七夕节,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它的别称有:双七,这天月、日皆为七,也称重七;香日,俗传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相遇一次,故称这一天为星期;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也称女儿节、少女节;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

农历月份的别称

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都有很多别称。一月:正月、端月、征月、开岁、华岁、早春、新正等;二月:命月、如月、丽月、杏月、酣香、仲春等;三月:蚕月、桃月、桐月、季春、晓春、鸢时、桃良、樱笋时等;四月:余月、阴月、梅月、清和月、初夏、孟夏、正阳、朱明等;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等;六月:且月、焦月、荷月、暑月、伏月、精阳、季夏等;七月:相月、兰月、凉月、瓜月、巧月、孟秋、初秋、早秋等;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秋、仲商等;九月:玄月、菊月、青女月、季秋、穷秋、抄秋等;十月:阴月、良月、正阴月、小阳春、初冬、开冬、孟冬等;十一月:幸月、畅月、仲冬等;十二月:涂月、蜡月、腊月、季冬、暮冬、残冬、末冬、嘉平月等。

使用筷子的禁忌

中国人吃饭使用筷子是从远古时流传下来的。一般来说,使用筷子有这些禁忌:筷子长短不齐放在桌子上;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食指伸出指向别人;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嘬;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用筷子来回在菜盘里寻找食物;夹菜时将菜汤流落到其他菜里或桌子上;将筷子颠倒使用;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将筷子插在饭中;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将筷子掉落在地上。

抓周

抓周,是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也是第一个生日的庆祝方式。抓周的习俗,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方法是在小孩周岁这天,摆好各种象征物品,小孩随其抓取,以此来试验小孩将来的前途、喜好等。同属于传统的诞生礼仪,抓周和满月礼、百日礼等一样,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反映了父母对儿女的爱和期望。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这种习俗,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重视,很多地方会有组织地举行抓周活动,以此来庆祝小孩的第一个生日。

寿面

相传,汉武帝崇信鬼神和相术。有一天,汉武帝和众臣说到人的寿命长短时,他说:“《相书》上讲,人的人中长,寿命越长,若人中1寸长,就可以活到100岁。”大臣东方朔听后大笑起来,汉武帝问他笑什么,他解释说:“人活100岁,人中1寸长,彭祖活了800岁,他的人中8寸长,那他的脸得多长啊!”看来想长寿,靠脸长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用其他办法表达自己长寿的愿望。脸即面,脸长即面长。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渐渐地,这种做法又演变为生日吃面条的习惯,称为“寿面”。

为什么“一日三餐”

吃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或是解馋,主要是为了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实验证明,一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是85%;如果改为一日两餐,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是75%。按照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一日三餐是比较合理的。现代研究证明,在早、中、晚这三段时间里,人体内的消化酶特别活跃。可见,人在什么时候吃饭是由生物钟控制的。同时还要注意两餐的间隔时间,间隔时间太长,会影响人的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太短,消化功能就会逐步降低,影响消化和食欲。

皇家建筑为何用“红墙黄瓦”

皇家建筑通常是黄色的琉璃瓦,红色的砖墙,而这与中国人对颜色的看法有关。黄色,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尊贵的颜色。在“五行”学说里,黄色代表中央方位(中央属土,土为黄色)。唐代,黄色被规定为代表皇室的色彩,其他人是不能使用的。到了宋代,封建帝王开始采用黄色琉璃瓦,并一直沿袭下来。红色,自古以来被认为是美满喜庆的颜色,意味着富贵、庄严。周朝宫殿建筑就普遍采用红色,并一直沿袭下来。封建帝王的宫殿是最高统治者的活动场所,到处都要显得“尊贵富有”、“至高无上”。

长寿的雅称

下寿:指60岁以上者;中寿:指80岁以上者;上寿:指90岁以上者;喜寿:因为汉字草书中“喜”字看似七十七,故借此指77岁;米寿:因为“米”字拆开来就变成了八十八,故借此指88岁;白寿:因为“百”字去掉上部分的“一”字为白,而百少一就是九十九,故借此指99岁;茶寿:因为“茶”字的草字头看似廿(二十),剩下的部分拆成“八十八”,两者相加是一百零八,故借此指108岁。

麒麟送子

相传,孔子诞生前,一头麒麟来到其家院内,不慌不忙地从嘴里吐出一方帛,上面写着:“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麒为雄,麟为雌,糜身、牛尾、狼头、有角,四灵之一。传说,麒麟是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们带来子嗣。麒麟送子,就是中国古时候祈子法的一种。人们一方面用麒麟象征有出息的子孙;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早生贵子、家道繁荣的祈望。通行的《麒麟送子》图,实际上是民间麒麟送子风俗的写照,方式是由不育妇女扶着载有小孩的纸扎麒麟在庭院或堂屋里转一圈。

生日祝寿的由来

在中国,生日祝寿是很古老的传统习俗。根据北齐文学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记载,在江南盛行庆祝孩子一周岁生日的习俗。在唐代,庆祝成年人生日的习俗也很盛行。

生日上的寿礼,大约起源于宋朝。当时朝政腐败,做官的过生日,下属都要献上寿礼。在《水浒传》一书中,就有“送生辰纲”的情节描述。绍兴年间(1131—1161),宋高宗曾下令禁止任何官员接受生日贺礼。但是秦桧掌权后,四方的官员为了巴结他,都趁生日机会向他送礼,各个地方也都效法。于是,生日祝寿的习俗流行起来。

重阳节赏菊

重阳节赏菊的习俗,起源于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陶渊明。他一生酷爱菊花,既食用又观赏。每当菊花盛开时,亲朋好友就到他家赏菊。由于来赏菊的人们络绎不绝,使得他不能按时去田园耕作。一天,陶渊明灌园浇菊时,自言自语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日来。”结果,到了九月九日那天,含苞欲放的菊花就真的争奇斗艳地一齐绽放了,而客人们也都在同一天来赏菊。于是,亲朋好友相约,年年重阳来赏菊。重阳节赏菊的习俗由此形成,并流传至今。

重庆民俗文化

重庆的民族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土家、苗、回、满、彝、壮、布依、蒙古、藏、白、侗、维吾尔、朝鲜、哈尼、傣、傈僳、佤、拉祜、水、纳西、羌、仡佬族等49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自己的传统习俗。土家族有摆手舞、赶年、唱傩戏、花灯,苗族有赶秋节、踩山节。此外,还有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羊马节、火星节、哭嫁、跳丧等民族习俗和活动。涵盖了婚丧嫁娶、文娱游戏、崇拜禁忌、鬼神观念、岁时节令、工商交易等各个范畴。另外,重庆还有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剧、曲艺、绘画、手工艺品以及群众节令活动等,如土家族的吊脚楼和苗族刺绣、蜡染等就独具特色。

昆明民俗文化

昆明有26个民族,民族风情引人入胜。各民族既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同时又保持各自的民族传统,延续着许多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在众多民族节日中,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绕三灵、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踩花山、傈僳族的刀杆节等久负盛名。按照岁时节令,农历正月初九金殿踏春、三月三西山调子盛会、中秋夜大观赏月、九九重阳螺峰登高等许多习俗在民间十分流行。昆明地方文艺种类繁多,滇剧、花灯戏、民歌小调以及少数民族剧种、民间叙事长诗、民间传说等,历经数百年发展和传颂,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披麻戴孝

披麻戴孝,是指长辈去世之后,儿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当长辈去世,就用棺材收殓埋葬,儿孙披麻戴孝,亲人盖头巾为死者送葬。死后的第7天,要叫墓引魂回家。这种丧葬仪式,成为一种风俗并一直流传至今。

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不同,规定了5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和其制作都有所不同。按照规定,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血缘关系越疏,服制越轻。戴孝就是在衣袖上端戴上“孝”布,如果死者是男性,就戴在左袖;如果死者是女性,就戴在右袖。

乌鸦叫是不祥之兆吗

唐代以前,乌鸦是有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传说。但唐代文学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乌鸣地上无好音。人临行,乌鸣而前行,多喜。此旧占所不载。”古代巫书也记载,乌鸦常常是死亡和厄运的代名词,乌鸦的啼叫被认为是“不祥之兆”。《本草纲目·禽·慈鸟》记载:“此乌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可见,乌鸦的“孝鸟”形象是几千年来一脉相传的。

“四灵”是吉祥的象征

《礼记·礼运》中记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麟为百兽之长,凤为百禽之长,龟为百介之长,龙为百鳞之长。

传说中的麒麟,被认为是有德性的仁兽,历代帝王都把它看作是太平盛世的象征。春节期间,中国江南各地的人们,以纸扎的麒麟,来表达美好的祝愿,还有“麒麟送子”的传说。

凤凰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标志着吉祥、太平和政治的清明,被历代帝王当做是权力和尊严的象征。后来,凤凰成为民间百姓的吉祥物。凤凰还常和其他吉祥物配合成纹图,如“龙凤呈祥”、“凤麒呈祥”等,也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在四灵中,龟是唯一存在的动物,也是动物中寿命最长的。人们不仅把龟当成健康长寿的象征,还认为它具有预知未来的灵性。在古代帝王的皇宫、宅院和陵墓里,都有石雕或铜铸的神龟,以此象征国运的久远。

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动物,被认为是中国最大的神物和吉祥物。几千年来,封建帝王把龙当做权力和尊严的象征,普通老百姓也认为它是美德和力量的化身。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都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

说媒

说媒,就是通过媒人从中说合,让男女双方共结良缘,又称做媒。在封建社会中,传统观念是男女“授受不亲”,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媒妁”指的就是媒人,最早见于唐代才子元稹写过的一篇传奇故事《莺莺传》。说媒需要一定的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女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而且要能基本准确地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反映情况,还要尽可能扬长避短,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优点,从而使双方乐于达成嫁娶的协议。等新娘过了门,媒人才算完成任务。

相亲

相亲,是中国传统婚姻礼仪的一种。通过媒人往来传话,男女双方约定日子见面,一般都是男到女家,也有女到男家的情况。相亲这一天,男女双方都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希望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如果男到女家相亲,父母或家长要教给他怎样称呼说话,怎样敬烟敬酒,怎样端饭待人等。女家还会请来姐夫舅子、七姑八姨作陪,作为能否定亲的参考。临行时,由双方父母或家长给男女双方赠钱或礼物,一般当场就会收下。双方是否同意定亲,后由媒人传话,互通意愿。

过礼

相亲过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互换双方的生辰八字,有些迷信的父母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换帖”、“合八字”后,媒人就要选个好日子,履行订婚手续。“过礼”是一件大事,一般是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当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应该尽量替对方考虑,力求节俭。“过礼”后,男女双方即可商定日期,办理结婚手续,正式确定婚姻关系。

择期

在传统观念中,选择结婚的日子相当讲究,人们认为结婚日子的选择关系到男女双方的未来生活。而这个选择良辰吉日的活动,称为“择期”,又称“择吉”。择期,一般是由算命先生或星相学者完成,文化水平高的家长也可以自己看“皇历”或自己推算决定。结婚的日子决定后,双方父母就发出请柬,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婚礼。请柬一般由婚姻当事人或其父母亲自送到亲友手中。亲友在接到婚柬后,即使人去不了,也要送礼并写上表示祝福的话。

贴“囍”

相传,马家镇的马员外为了给女儿选亲,在走马灯上写着“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的半幅对子。赴京赶考的王安石对出了下联“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身藏”。马员外便把女儿许配给他,并选择了结婚的吉日。结婚当天,马府上下喜气洋洋。当新郎新娘拜天地时,有报子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面对双喜临门,王安石带着三分醉意,挥毫在红纸上写了一个大“囍”字,让人贴在门上,并随口吟道:“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从此之后,“囍”字和结婚时贴红双喜,在我国民间开始流行。

乘花轿

轿子,大约起源于唐朝。南宋孝宗皇帝曾为皇后制造了一种“龙肩舆”,上面装饰着四条走龙,用朱红漆的滕子编成坐椅、踏子和门窗。可以说,这是最早的花轿。从此之后,历代帝王都为后妃制造花轿,而且越来越华丽。结婚乘花轿这种仪式出现在宋代,后来才逐渐成为民俗。封建社会早期,男子到女家“迎亲”,要穿黑色的衣服,要在黑夜里用黑漆轿子,打着火把前去迎接。如今,“迎亲”已经改在了早晨进行,新郎要披红插花,所以新娘乘坐的轿子也改成了鲜艳的花轿。

拜天地

拜天地,又称“拜堂”,是古代婚礼仪式之一。唐代时候,新婚之妇见公婆,俗名拜堂。宋代以后,所拜为天地、祖宗、公婆,还有夫妻交拜。拜天地表示女子成为男方家族的一员,因而成为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大礼。结婚当天,男方的人家在家堂前置香烛,陈列祖先的牌位或遗像,摆上粮斗,内装五谷杂粮、红枣、花生等,上面贴“囍”字。拜堂前,燃烛焚香、鸣爆竹奏乐,然后礼生育唱,新郎新娘就位跪拜: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夫妻对拜。如今,拜天地的礼仪改为了鞠躬礼。

红盖头

红色象征着鲜艳和喜庆,盖头则遮盖了历史的旧俗。古代的婚礼,新娘头上都会蒙着一块别致的大红绸缎,称为“红盖头”。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亲手揭开,是中国古代婚礼仪式之一。盖头,最早大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御寒使用的,仅仅盖住头顶。唐朝初期,演变成了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以此来遮羞。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民间流行起来,并且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庆装饰。为了表示喜庆,新娘的盖头都选用红色。

凤冠霞帔

凤冠霞帔,是指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此来显示荣耀,也是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

同类推荐
  •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宋词佳作汗牛充栋,美不胜收,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 读者朋友的喜爱。作者在本书的编撰体例上力求创新和突破,除原词外,更加入对作品的解读、注释,并由作品的内容引申到历史人物、风俗习惯,传说典故等。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有助于读者在掌握原词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的同时,对作者、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有所了解。在书的版式上注重视觉形象与词境交相辉映,触发读者的通感。
  •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百篇美文,百种人生态度,蕴涵了大师们感悟自然,体验人生的情愫。阅读本书,流连于名家名作中,体味亲人的爱,朋友的关怀,使干涸的心灵得以滋润,枯萎的生命得以激越。共赏隽永不朽的作品,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所选文章篇篇脍炙人口,堪称人类语言文字之杰作。
  • 最风流醉唐诗2

    最风流醉唐诗2

    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更唯美、更动人、更诗意。神仙只不过在人间短暂逗留,便留下千古绝唱。斟一壶美酒,饮完唐诗,醉倒在唐诗里就是幸福。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4)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落日余晖(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落日余晖(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宿世情缘:呆萌七小姐

    宿世情缘:呆萌七小姐

    她不想嫁进豪门,誓要自己当豪门,玩转相国府。在京都横起走路……,饿死鬼穿越,却遇自然灾荒,差点再次饿死。呆萌七小姐看见鸡腿比看见帅哥有兴趣,就是死也要做个饱死鬼。她忽然走了桃花运,太子和亲王都围着她打转
  • 我不是妖女:人间第一公主

    我不是妖女:人间第一公主

    她本是人类公主,他原是妖界王子,出生之夜颠倒了身份。公主成了妖女,妖子成了太子。她在妖界如何生存,他在人间如何隐瞒身份?命运齿轮旋转,错位的人生和妖生将如何交叠?
  • 散仙世界

    散仙世界

    借尸还魂以后才发现,这个世界没有筑基修士,也没有元婴修士,更不存在化神修士。有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散仙劫。这,是一个散仙的世界!
  • 宫

    “那年你对我说,人生最难的事情是‘坚持’,你还说,如果我有灵魄,就来到你身边,生为男子就助你夺天下,生为女子就成为你的妻。这一世,我是男子,帮你得到了安稳的天下,下一世,我要成为你的妻,和你比翼双飞……”
  • 天界地界

    天界地界

    讲述作者(常年华)三次西部行,看尽八万里路云和雪,历尽艰难险阻,阅尽醉人景色。作者以日记的形式讲述帕米尔高原无人居住区域、藏地至今尚未通车的墨脱县,以及那些遥远、路险、常人很难去的那些地方的所见、所听、所感。《天界地界(两疆穿行八万里)》是一本文化旅游读本,对于向往西藏、新疆旅游的读者起着向导作用。
  • 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

    讲到英国文学,不能不提到狄更斯;讲到狄更斯,不能不提到《大卫·科波菲尔》。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把本书和《圣经》并列,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的确称得上是文学史上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主人公大卫,是一个善良博爱、正直勤奋、务实进取的知识分子典型。他虽然也有过错误的念头,荒唐的举止,但妻婆的“无论在什么时候,决不可卑鄙自私,决不可弄虚作假,决不可残酷无情”成了他的座右铭,手向上指着的爱格妮斯就是他的“指路明灯”。
  • 爆笑囧穿:贪财小蛮女驾到

    爆笑囧穿:贪财小蛮女驾到

    他嚣张:你注定是我的,遇上腹黑的他。众多皇子,一辈子别想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她冷哼:本小姐只喜欢钱,争权争势争皇位,他表面云淡风轻,对你没兴趣,不幸穿越到古代,尔虞我诈,一边玩去!,与世无争。实际上却心狠手辣,她刁蛮,精灵古怪,诡计多端
  • 让心河绿水长流:最优美的散文(时文选粹)

    让心河绿水长流:最优美的散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优美的散文,文字优美,清丽婉转,读来如品一杯冒着热气的茶,让你在饮茶多时之后,仍然回味无穷。这些优美散文从生活的各种姿态、不同人的不同感想、或写实或遐想的剖面作为切入点,将文学的优美和文字的奇特展现无遗,一个个精彩片段的描写,引您进入奇异的殿堂,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以精简准确的慢调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优美散文之后都有思考和回味,如花瓣飘落一身,芳香久久不散。
  • 神曲

    神曲

    大荒少年误入佛祖洞穴,得其法宝,纵横天下。身为佛祖转世的他,在大荒与神农为友,打败蚩尤。在空桑平复水火之争。为了复活佛祖,又不惜以性命为赌注,最终统一宇宙。本书高潮迭起,精彩纷纷,讲述不一样的神曲故事。
  • 北朝旧梦

    北朝旧梦

    他是先帝六子,岐国的风流王爷,她是酒楼的小二,遗落在落雪轩的相府千金。一道圣旨,她的命运从此改变,随他踏上征程。洞房之夜,她拂袖而去,换来他的坦诚相待。他许诺:一切有我,绝不负你。她许诺:庙堂江湖,并肩同行,她愿意为她挥出长剑,杀开血路……一路上,他们披荆斩棘,马踏天阙,携手而来,成为岐国帝王帝后。有道是,患难易共,富贵难享。他们能否一路走下去……他能否实现诺言:一琴一瑟一商羽,生生死死一双人,还是,系我一身心,负你千行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