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000000001

第1章 制度文化(1)

制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社会得以维系发展的基础。中国制度文化中尤以君主制、宰辅制、科举制最为重要,成为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桥梁。

(第一节) 君主制

“朕即国家”。在中国古代社会,君主就是国家的象征。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君主与国家一体,君权与政权一体。自夏至清,君主制都是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

一 君主概说

从夏启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我国共经67个王朝446位帝王,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和农民起义政权还未计入其内。据现存资料,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我国封建社会约有340个皇帝,其中一统天下的约有120个。在这些帝王中,在位时间最短的帝王是金朝末帝完颜承鳞,从登基到驾崩仅半天时间;在位时间最长的是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共坐了61年皇位;即位时年龄最大的是唐女皇武则天,即位时已经66岁;即位时年龄最小的是汉殇帝刘隆,生下来100多天就当上了皇帝。刘隆还是寿命最短的帝王,死时还不足1周岁。寿命最长的是清乾隆帝,活到了88岁。我们称年龄不到10岁就继位的皇帝为娃娃皇帝。在我国,娃娃皇帝共有29个。最早的娃娃皇帝是西汉的昭帝,最后的娃娃皇帝是清代的宣统。

在秦汉以来的封建社会中,“万岁”是皇帝的专用祝词,后来还成了皇帝的代称。但实际上,多数君主却是短命鬼,秦至清约340个帝王,能查出生卒年份的209个,平均年龄只有39.2岁。清朝皇帝的平均寿命在各朝代中是最长的,也只有52.4岁。而东汉、北魏、北齐、北周等朝的皇帝平均寿命还不到30岁。其中活过80岁的仅有4人,70至79岁4人,60至69岁4人,50岁以下死亡的有142人。超过三分之二的帝王寿命不足50岁。

这些帝王各具特色,有同性恋的君王汉哀帝刘欣,有佞佛君王梁武帝萧衍,有著作丰富的君王梁元帝萧绎,有奢侈放诞的君王隋炀帝杨广,有无耻的君王后晋高祖石敬唐,有富于艺才的君王宋徽宗赵佶,有惧内的君王明宪宗朱见深,有勤政的君王清世宗胤禛。

二 君主的称谓

君主的称谓是最具概括性、形象性的重要文化符号。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君主的称谓众多,而主要的有以下八种:(一)后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三皇五帝之称。三皇是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则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然而,这些皆是传说中的史前人物,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帝王应是夏朝建立之后才有的。

“后”是有文献可考的华夏族“天下共主”的第一个正式称号。夏启以武力夺取最高权位,“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在古代文献中,夏启又称“夏后启”、“夏后伯启”等。夏王皆称“夏后”,夏王室则称为“夏后氏”。夏后之“后”,实际上是凌驾于各个邦国部落之上的王者。在商代,最高统治者既称“王”,也称“后”。甲骨文中就王、后并用。《尚书·汤誓》有“我后不恤我众”之语。《尚书·盘庚》称先王为“先后”。周、秦以来,“后”依然被广泛使用。“后”还用于泛称一切君主,如传说中的后稷、后羿、后夔,诸侯则被称为“群后”。最高统治者居于群后之上,故又称为“元后”。

为什么用“后”来称呼君王呢?后,初义是生育。在甲骨金文中,“后”、“毓”与“育”三字字形相似,皆似一妇女正在生育小孩。生育、养育子女的母亲即一家之长。先民对母亲的依赖、崇敬乃至神化,使“后”成为社会权威乃至一种信仰。这反映了我国最早的国君形象深受母权制的影响。

(二)王

王是天下共主的又一个尊称。自夏朝少康始称“王”,直至秦始皇称皇帝,君主皆称王。秦始皇以后,“王”的称谓仍存在,但已非帝王之专称。王可以与其他君主称谓连缀在一起,组成许多复合型称谓,如帝王、天王、圣王、君王、后王、王后、霸王、王公、侯王、王侯、大王等。

董仲舒解释“王”含义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实际并非如此,“王”的本义是斧钺。在甲骨文、金文中,“王”作斧钺形。在先民看来,斧钺是工具,是兵器,又是财富,遂逐渐演变成权力、地位与能力的象征——王。

(三)天子

天子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帝王尊称之一。从周朝以来,君主都有“天子”之称。这一称呼一直延用至清末。天子的内涵丰富,一方面作为天帝之“元子”受命于天,君临天下,统治万民;另一方面天子作为“万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因此,天子之称既体现了“君权神授”,又是天子统治天下的重要依据。

(四)皇帝

皇帝是秦朝以后历代君主的稳定称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认为“王”这个称号与他吞并六国的功业不相称,乃命大臣讨论新的称号。大臣拟定为“泰皇”,但秦始皇认为“泰皇”仍然“无以称成功”,“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自定其号曰“皇帝”。自此,皇帝便成为历代君主的通称。

汉人蔡邕《独断》解释道:“皇帝,至尊之称。皇者,煌也,盛德煌煌,无所不照。帝者,前也。能行天道,事天审禘,故称皇帝。”在此处,皇帝初指道德完美、明哲神睿及功业宏大的“圣人”,引申为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及主宰一切的最高统治者。

至西汉,随着皇帝名号的确定,与其相关的一些名号亦确立。“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同时,与君主相关的亲属的称号也一一确定下来。皇帝的父亲曰太上皇,母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妻曰皇后,妾曰妃、嫔、贵人,子曰皇太子、皇子,女曰公主,孙曰皇孙。第一家庭、第一家族的所有成员都被赋予了尊贵的称号。

(五)尊号

尊号,要从上尊号说起。上尊号是为在位或去世的皇帝加上尊崇褒美的称号。这些尊崇褒美的称号就是尊号。尊号始于唐高宗李治。自秦至隋,历代君主通称“皇帝”。唐高宗时,大臣们认为“皇帝”一称已经无法彰显李治的功业,便在“皇帝”二字前面增加若干美丽尊贵字眼。初上尊号为“天皇”,后来又增加“大圣大宏”四字,李治的全称遂为“天皇大圣大宏孝皇帝”。李治又分别为其祖李渊、其父李世民追上尊号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文武大圣广孝皇帝”。此后,历代皇帝不管圣明与昏庸,一般都有尊号。至宋代,由于宋太祖用16字尊号,宋代帝王大多遵行不改,于是帝王用16字尊号颇有约定俗成之势。

一方面,臣下一而再、再而三地颂谀,所上尊号的字数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帝王或出于谦恭,或出于厌烦,可以拒绝接受或直接宣布尊号作废。如武则天称帝之前就已“加尊号为圣母神皇”,称帝之后“加尊号曰圣神皇帝”,后连续上尊号“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大圣皇帝”。久视元年(700),武则天宣布“罢天册金轮大圣号”。唐玄宗被六次上尊号,每次上尊号都增加两字,务求一尊再尊,荣上加荣,初称“开元神武皇帝”,最终尊号成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

由于尊号字数较多,一般都不用作帝王的称呼。尊号也不为君主所特有,帝、后及一些地位特殊的人皆有尊号。

(六)谥号

谥号是在人死后议定一个能概括其生前功过的称谓。“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皇帝一般都有谥号。谥号是根据死去帝王的生平业绩,由礼官评定褒贬,在继位帝王的参加下,由最尊贵的大臣在特定的仪式上宣布授予的。谥号有褒、怜、贬三类。每个谥号都有特定的意义。如果帝王在位时为善,且有功勋,便授予昭、敬、庄、襄等褒谥;如果违背礼义,造作恶政,便给予暴、炀、昏、戾等贬谥;如果登位夭折或志向未伸,便给予怀、悼、哀、隐等怜谥。先秦君主谥号有褒、有贬、有怜。秦始皇不许臣下褒贬君主,下令禁止给皇帝议谥号。汉兴,恢复谥号,而渐无褒贬之义,不管生前功过是非,一律追加美谥。当然,谥号并非皇帝独有,大臣亦由朝廷议加谥号,甚至无官无爵的文人也可由门生议定谥号,此即私谥。

谥号是盖棺定论,高度概括,一般只有一两个字,因而便于称呼。从周代到隋代,古人对帝王大都以谥号相称,如周武王、鲁哀公、汉武帝、魏孝文帝、隋炀帝等。

(七)庙号

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之中立室奉祀。为表尊崇,奉祀之时不以名字相称,而是专门追上一个称号,这就是“庙号”。唐太宗、明成祖的“太宗”、“成祖”就是庙号。西汉本着“祖有功而宗有德”这句古话,功德不著者不得称祖宗。西汉12帝,得祖、宗者仅5人,东汉13帝仅7人。两晋前后15帝,仅6帝得祖、宗称号。这种做法招致在位皇帝的反对,一方面是对自己死后能否取得庙号和在太庙中的位置感到担心,另一方面是认为皇帝至高无上,不容臣民妄加评论。自唐以后,所有皇帝皆有庙号,这意味着庙号的贬值。

沿袭西汉之制,历代庙号只用“祖”、“宗”二字。一般来说,创基开国和治平天下有殊殊功勋的皇帝多称祖。一姓王朝一般只有一祖,其后的国君死后皆称“宗”。但也有例外,如明朱元璋称太祖,而朱棣称成祖。因此,各个朝代帝王的庙号大部分是相同的,只有把朝代名加上,才能区分清楚。

从唐代开始,对帝王的称呼多采用庙号,如唐太宗、宋神宗、明成祖等。明清时期,在比较严肃的场合,仍然称庙号,但一般则称年号。

(八)年号

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有两种:一是干支纪年,与朝代兴废、帝王更替无关;一是君主纪年,汉武帝以前称某帝(王)某年,汉武帝在位创建年号纪年以后,历代皇帝皆有自己专用的年号,只有少数皇帝沿用先皇的年号。在位时间长的皇帝有多个年号,逢国家有重大变故,如改革、武功、祥瑞及灾害等就更改年号,史称“改元”。

自明朱元璋始,在位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不再数次改元。年号一般是两个字,皇帝在世时使用又不必避讳,世人因此称某皇帝时则直称其年号,如称明成祖为“永乐”,称清高宗为“乾隆”。

年号以二字居多,亦有三字、四字者,如中大通、中大同(梁武帝)、始建国(王莽)、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武则天)、太平兴国(宋太宗)等。

三 君位的传承

君位的传承是关系王朝治乱兴衰的大事,被视为“国本”,备受关注。夏以后,由于君主权力至大、地位至尊、待遇至厚,争夺君位的斗争极其残酷。为保证君位在一个王朝内的顺利传承,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规制。

(一)嫡长子继承制

上古传说时代,以“禅让”方式推举君主。先秦时,君位的传承有两种情况:一是“兄终弟及”的商朝模式。“兄终弟及”实际上是兄终弟及,再传兄子的简称。二是“父死子继”的周代模式。秦始皇创制立法颇多,唯独忽略了皇位传承制度,以致次子胡亥在赵高的支持下伪造遗诏,杀兄夺位得逞。汉初,刘邦效法周朝的模式,吸取秦亡的教训,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同时满足“嫡”和“长”两个条件者,无论贤愚立为太子,无“嫡”则立“长”。此制度的确立,是对王位传承制度的完善,使政治上“家天下”而又一人独尊的专制制度更加巩固。此制一经出现,便被以后各朝各代视为正统定规沿用,解决君位传承问题。

实际上,嫡长子继承制只是为解决君位传承提供了一种普遍认可的规制,在具体实践中并未能消除为争夺皇位的残杀。这种血亲之间的残杀依然异常凶残,父子、兄弟、夫妇等人伦关系被抛之九霄云外,互为仇敌,不共戴天。嫡长子继承制时遭破坏。唐代包括武则天在内的21位皇帝中,按常规制度继位者只有2人,即德宗和顺宗。统治者一直都找不到适当的方法来消弭祸患,直至清雍正时期,建立起一种秘密建储制度。

(二)密封缄藏之法

此制度形成于清雍正帝时,是君位传承制度一个很好的创举,为清朝雍正皇帝所创。这项制度是由皇帝事先亲书储君名字,当着总理事务王大臣的面密封于锦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待皇帝去世,即由诸大臣启封宣读。另书一份密封随身,作为必要时勘对之用。在选择过程中,任何人不得参与,被选人也不分嫡、庶、长、幼,完全由在位皇帝本人决定。选定之后,任何人不得打听议论。这份密旨要等到皇帝去世后才予公布,新皇帝随即宣布登位。乾隆、嘉庆、道光三帝就是由此制而继位的。

密封缄藏之法从根本上否定了长期施行的嫡长子继承制,对典制规章和传统礼俗观念是一次重大的变革。从其政治效果来看,这种制度有着明显的优越性。首先,取消了宗法制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决定作用。其次,皇帝对继承人的选择范围扩大,强调品德才能,对所有的皇子都有激励上进的作用。再次,诸皇子在未宣布确定继位人选之前,都必须注意检点言行,有所克制,以免失去可能当选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弑君杀父、兄弟相残的积弊。

(三)皇储的册封和训练

嫡长子只有“储君”的资格,并非天然的储君,必须通过册封仪式才能正式成为储君。封建王朝册封储君(太子)的仪式极其隆重。《续汉书·礼仪》记载了当时册立皇储的仪式:皇帝登临正殿,大会文武百官。谒者引太子升殿,司空宣读册封诏书,中常侍传授太子玉玺、绶带。太子大礼谢恩,三公称贺。太子于内宫拜谢皇后,拜谒太庙,大赦天下。从此,太子就是储君,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在一般情况下不得动摇太子的特殊地位。

皇储确定后,皇帝要对太子君临天下的实际能力进行训练。各朝代皆有不同的训练措施。自西汉起,为太子设立太傅、少傅,至西晋以后形成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的“三师三少”东宫师傅制,历代变化不大。师、傅的职责在于辅导教育太子,传授“治道”原则,提高其素质,使之成为理想的继承人。除师、傅之外,历代还为太子设立一套模仿帝制的东宫官属(一般有詹事、春坊、寺、卫率府等侍从、护卫人员)。设置这些东宫官的目的,是为了让太子熟悉政情,掌握为君之道。一旦继位,这套班子往往很快地转为新皇帝的重要辅助亲信。有些皇帝还有意识地让太子参与一些军国事务,采取监国、将兵、参政、出巡、任职等方式,让太子得到从政的实践经验。宋真宗设“资善堂”,“五日一开,太子秉笏南向立,听辅臣参决诸司事”。宋孝宗设“议事堂”,令太子“参决庶务”。忽必烈立真金为太子,下诏“皇太子燕王参决朝政,凡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百司之事,皆先启后闻”。

(四)登基大典

无论是实行公开的嫡长子继承制,还是隐密的密封缄藏之法,最终都要举行隆重的登基大典。在两种情况下,皇储可以即皇帝位:一是先帝去世,太子依据“遗诏”继承皇位;二是皇帝在世,将皇位让给太子,而自称“太上皇”。登基大典的程序是:聚集在京文武百官于朝堂,宣读先帝“遗诏”或皇帝“传位诏书”,然后由礼官引太子入登御座,百官行跪拜大礼,群臣山呼万岁。传旨内外百官普遍晋级加俸,下诏大赦天下。

四 君权的运行

同类推荐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李怡、毛迅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汇编了当代文学研究名家的精辟论述,系统地对这个命题进行了阐述。栏目有“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
  • 离奇事件之谜

    离奇事件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这套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这片曾被儒教文化遗漏了的土地,为你深入了解西部打开沉重的大门。,她恣意挥洒着无穷无尽的欲望与渴求……著名作家高建群,在雀跃。还历史以本貌,建言,饱受风吹雨打,干旱饥馑,在呼嚎,给政府决策部门以提醒,在欢笑,在悲泣,给西部“淘金者”以建议,以《最后一个匈奴》式的历史感与洞察力,还现实以真实。为中国西部大开发鼓呼,以一个文人的视角,撩开中国西部神秘的面纱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被誉为“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尊崇的地位。
  • 小幽默 大智慧全集

    小幽默 大智慧全集

    生活中不能没有幽默,幽默是人生的智慧之花,聪明人不一定善于幽默,但幽默的人一定聪明。我们不要抱怨自己没有幽默感,其实,只要留意一下,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创造幽默佳境。有了幽默,在人生困惑纷至而来中,它会帮你变被动为主动,以轻松的微笑代替沉重的叹息;当你在严重的沮丧中不能自拔时,它会给你心灵的翅膀,让你精神得以超越。幽默也许从来没有登上大雅之堂,至多不过是博人一笑。但其中的智慧又有谁深深地体悟?其中的道理又有谁静静地反思?本书每个小幽默后都有智慧提示,让人发出笑声的同时一并开窍。
  • 最美的时光

    最美的时光

    她的生命似是一个又一个三年拼凑而来的。三年一别离。她活在无尽的别离中。七岁那年,懵懵懂懂。她骂她:“你个死野种。”她冲上去死死的咬住她,牙齿上还有她的血,腥味充满了空腔。十岁那年,苦苦哀求。她跪在地上,看着那个男人决绝毫无留恋的背影,至死难忘。她只能一遍一遍的说着求求你,不要走。那样绝望。他站在她身后说:“你还有我,一辈子我都在。”
  • 沧海月明珠有泪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来自现代人的灵魂,有着古代人的许多束缚,爱情终归何处?是英勇霸气的少年天子?还是年少英雄的魔教之主?抑或是情深旖旎的音辰楼主?一切尽在不言中……
  • 嚣张皇后:你的地盘我作主

    嚣张皇后:你的地盘我作主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狗血,表拍我】她是一个爱钱爱到痴迷的姑娘,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很多很多的钱钱,可是她却遇上了史上最狗血的穿越!穿越了又怎样,她的老公是皇上又怎样,她偏要在他的地盘撒野翻天,他的地盘,她作主!“主子,您在干什么?”小怜一进来就看到程素素趴在桌子上,不知在数着什么,嘴里还念念有词。“数钱。”程素素丢给小怜两个字。……“爱妃,你在干什么?”程素素心里暗叫了声‘糟糕’,然后转过身,笑嘻嘻的看着凌安泽,将刚放回腰间的那枚铜钱拿出来,朝凌安泽晃了晃,“呵呵,拣钱呢。”……“这里,可是朕的地盘,有什么不敢的?”凌安泽挑挑眉,似似非笑的看着程素素。“你的地盘?哼,你的地盘又怎样,告诉你,现在开始,你凌安泽的地盘,我程素素作主!”程素素抬起下巴,嚣张的告诉凌安泽,现在开始,这里是她程素素说了算。
  • 春生恋

    春生恋

    或许你觉得一见钟情这种事很荒诞,或许你觉得不敢表白的男生是孬种,或许你觉得无法承担责任的男人是混蛋,可是他就是那样的人。谢天翔,胆小,一见钟情,表白却一推再推,可是他所经历的让他慢慢成熟,慢慢的……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霸皇的专宠

    霸皇的专宠

    他,帝都皇朝八王爷,用一切的坏得词语来描绘他都不为过,变态,恶棍,魔鬼.他视女人为玩物,视生命为贱草,目中毫无一切。我,名叫平凡,人如其名,平凡如沙粒。大学四年专修心理学,喜好研究一切病态的事物。被隔离了人群,成为了异类。一个前世的召唤,让我的平凡变得不再平凡。“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专人心理大夫!官居五品!”“是!”“.”“求求你,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已经给你了!”“你说过,不会放弃我的?”“可我也说过,一旦被列入黑名单的人,就是在浪费我的时间!”888888888888888888888声明,本文不是NP.哈哈.乐乐不喜欢NP.推荐:紫树叶子---<妖王暴后>紫树叶子---<总裁的正牌情人>野人乙---《绝代妖娆》http://m.pgsk.com/info/m.pgsk.com惟兮---《离婚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