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9900000036

第36章 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1)

约翰·卫斯理 (1703—1791年),英国18世纪著名的基督教牧师、基督教神学家,他领导了英国宗教复兴,也是卫斯理宗和卫理公会的创立者。卫斯理从1739年起,开始露天布道。一直到他去世为止,在52年之间,他的脚踪踏遍英国的每一角落,尤其在各城镇、矿区,和新兴工业区。他总共旅行了25000里。在卫斯理的一生中,他讲道超过4万次;在有些场合,会众曾超过2万人。他带领的复兴运动,震撼了英伦三岛,使他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在属灵方面的影响力,绵延数百年,跨越了各大洲,遍及全世界。

在英国林肯郡的厄普卧有一位圣公会的牧师,名叫撒母耳·卫斯理。此人在牛津大学受过高深教育,也是当时一位颇有名气的作家。但他薪水微薄,与厄普卧居民的贫困状况并无多大差别。1703年6月28日,他的第15个孩子——约翰·卫斯理出生了(他们夫妇共生了19个孩子)。在那个时代,儿童因营养不足而夭折是平常的事。在他之前的14个兄姐中,已有8个不幸夭折;他过后的4个弟妹中,也有1个不幸夭折。因此,卫斯理能幸存下来,确实是神的恩典和美意。

1709年2月9日午夜时分,撒母耳·卫斯理的住家突然失火,全家人仓皇逃出屋后,才发现卫斯理还在屋内。卫斯理当时年仅6岁, 无法从顶楼燃烧的楼梯爬下来, 但他自己镇定地拉着一把椅子到窗口, 爬上椅子大声求救, 直到获救。他一被救出来后, 屋顶立时就倒塌下来。他的父亲心中充满感激, 大声喊道: “各位邻舍快来, 让我们跪下感谢神, 他恩待我们一家, 使我8个孩子一个也不遭害。任凭房子烧毁吧! 我已心满意足了!”

他的母亲苏珊娜(另译“苏撒拿”) 出身于清教徒家庭,生活方式严谨。她是一位少见的品德高尚的女人,每天晚上为那么多的儿女在床前按手祷告,训练孩子过一个去掉自己的意志顺从上帝旨意的生活,在严格的生活原则中养育了孩子们。

她当时打破矜持,翻开《圣经》找到经文(阿摩司书4四章11节,撒加利亚书3章2节), 为这“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而感谢神。她恳切嘱咐卫斯理, 说神这次救他,必有特殊的目的和日后的美意。这事在约翰·卫斯理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他过后画了一张图画, 画中有间失火的房屋, 下面写着: “这岂不是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吗?”

1720年6月24日,卫斯理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最著名的学院——基督教会学院修读。他最感兴趣的课程是逻辑学和古典文学。他博览群书,特别是约翰·班扬对福音的讲解, 曾引起他的注意。1725年,

约翰·卫斯理被圣公会按立为执事, 并在同年9月26日第一次对会众讲道。那时, 约翰·卫斯理开始有渴慕主的心, 阅读了中世纪坎普滕的托马斯(另译“多马·肯培”)的经典著作《效法基督》。

约翰·卫斯理认为托马斯的修道士生活过于严肃, 与现实世界脱节。《效法基督》的内容虽然感人, 但却无从效法。 他同时阅读威廉·劳(或译“劳威廉”)的名著《奉献和圣洁生活的呼召》,此书打动他的心, 他开始向往一种圣洁的生活。

1726年, 约翰·卫斯理被选为牛津大学林肯学院的院士。 1727年2月14日, 他荣获文学硕士的学位。 他在牛津大学里以辩才和演讲闻名, 获得多人赞赏。 他同时也是牛津大学的希腊文讲师, 又兼教哲学和逻辑学。 1727年11月, 他担任鲁特教区的副牧师. 1728年9月22日, 他在牛津正式被按立为牧师, 并于同年11月从鲁特教区返回牛津大学. 回到牛津不久后, 约翰·卫斯理被选为“圣洁会”的领袖. 此会是由他的弟弟查理·卫斯理(或译“查理士·卫斯理”)和威廉·摩根所创立. 圣洁会会员因循规蹈矩地祷告、敬拜、济贫, 和探访监狱犯人而闻名, 所以他们后来被人称为“循道(会)友”。

怀特腓德(或译“怀特菲尔德”)于主后1733年进入牛津求学,不久也加入了以卫斯理为首的“圣洁会”。

约翰·卫斯理和威廉·摩根时常前往监狱探访被虐待的犯人, 并捐赠一些药品、书籍、日用品给囚犯. 约翰·卫斯理参加了在伦敦一个从事监狱福音工作的基督教团体——“传播基督徒知识会社”。 虽然积极参加济贫慈善和社会关怀的事工, 并追求圣洁的生活, 但约翰·卫斯理心中没有真正的平安, 没有罪得赦免的保证。 因行善不过是人应尽的本分, 就算行了也无可夸之处, 绝不能涂抹人以往犯罪的旧债。

1734年, 英国在美洲有块殖民地, 即乔治亚。 此地需要一位牧师, 特别是向乔治亚的印第安人传福音。约翰·卫斯理的母亲苏珊娜认为这是约翰·卫斯理事奉神的良机, 同时说道: “假如我有20个儿女, 我也愿意他们一个个都献身事奉神, 即使今生不能再见他们一面, 我也心甘情愿。” 圣公会的传播福音会社赞助约翰·卫斯理前往美洲, 给他年俸50英镑. 1735年10月, 他和弟弟查理·卫斯理两人乘搭“希盟斯号”(或译“鲜敏号”)前往美洲的乔治亚. 在轮船上, 卫斯理兄弟与另外两人组成循道友的圣洁会. 4人在船上遵守严格的纪律生活, 早上4至5时守晨更祷告, 5至7时研读《圣经》, 8时再度聚集一起祷告. 在船上, 卫斯理有机会接触到26个摩拉维亚派(另译“莫拉维亚派”)的新教徒. 他们不但信心坚定和内心喜乐, 行为也非常严肃谨慎. 他们的谦卑可从他们辛苦服事其他乘客上表露无遗.

希盟斯号轮船途中遭暴风进袭, 海中巨浪翻腾, 乘客处境危殆. 1736年1月17日来了第一次大风浪, 1月23日第二浪又来. 1月25日当第三浪来临时, 暴风欲撕裂了船上的巨帆, 船身摇荡, 十分危急. 可是摩拉维亚弟兄们在暴风雨中表现出镇定的信心和无比的平安, 当船上众人因船几乎沉下而大声惊叫, 失声哭号之际, 他们继续安详地唱着诗歌. 这事在约翰·卫斯理的心版上刻下很深的印象.

1736年2月15日, 希盟斯号终于抵达美洲的萨凡纳河(另译“撒万那河”)河口. 在那里, 约翰·卫斯理受到摩拉维亚传道士史宾真堡的迎接.

史宾真堡问约翰·卫斯理说: “神的灵和你的心是否一同见证你是神的儿子?”

这个问题叫约翰·卫斯理听了惊愕万分. 他对此问题感到生疏, 不知如何回答.

史宾真堡察觉他的惊愕情况, 又问他道: “你认识耶稣基督吗?”

约翰·卫斯理稍为迟疑一下, 答道: “我知道他是世界的耶稣.”

史宾真堡说: “诚然, 但是你知不知道他已经拯救了你?”

约翰·卫斯理又呆住了, 然后答道: “我希望他为救赎我而死.”

史宾真堡最后问: “你知不知道你自己?”

约翰·卫斯理应道: “我知道.”

约翰·卫斯理之后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段对话, 并加上评语: “恐怕当时我所说的都是空话吧!” 这证明当时约翰·卫斯理对救恩还没有清楚的认识, 还未真正重生得救. 正如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来到美洲劝别人悔改信主, 但我本身却未悔改信主.” 他只靠自己努力行善,却未全心单靠耶稣救赎恩典.

萨凡纳是新殖民地乔治亚的首府, 居民约有500多人. 1736年3月7日, 约翰·卫斯理在萨凡纳首次讲道, 差不多有100人前来聆听.

1736年5月, 约翰·卫斯理加入了摩拉维亚弟兄会的支派“守望屋派”. 他每天凌晨4时起身, 先和一位与他同来的圣洁会循道友迪拉莫守晨更祷告, 接着他和一些摩拉维亚信徒唱诗赞美主, 然后他再带领教会的晨早祷告聚会.

他本是牛津大学的高材生, 能用英语向英国移民讲道, 以法语对法国移民讲道, 用德语对德国人讲道, 甚至能以刚学到的西班牙语, 向从西班牙来的犹太人传讲福音.

约翰·卫斯理每日就是这样辛劳刻苦地从早晨工作, 直到晚上10时方才就寝.

这位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牧师, 每天热诚地向人传讲福音, 自己却未借着福音重生得救, 这点证实福音那“因信称义”的真理在当代已变得含糊不清, 同时也暴露了按立神职人员制度的弊病——以神学知识而非属灵生命作为事奉神之人的资格. 无可否认, 如果连约翰·卫斯理这样“热心追求、牛津大学毕业的虔诚牧师”都未得救, 当代必然有许多未重生得救的牧师! 今日在同样神职按立制度下的牧师也有相同的危机,所以让我们别认为每一位“传扬基督的牧师”都一定是“基督徒”, 即重生得救的人.

1937年12月3日, 约翰·卫斯理返回英国. 他回到伦敦后, 1738年2月7日, 就遇到了摩拉维亚弟兄会的传道士彼得·波勒. 波勒在史宾真堡的教导下, 对福音真理有正确的观念. 他坚信一个人可以单凭信心得着救恩.

波勒常和约翰·卫斯理一起散步, 谈论救恩的事. 1738年5月24日, 约翰·卫斯理读到彼后: “因此他已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 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 就得与神的性情有分.” 他心里多么渴望神的应许能应验在他身上.

当天晚上, 约翰·卫斯理到阿尔德门街参加摩拉维亚信徒的聚会, 那时有位弟兄威廉·荷兰正读到马丁·路德的《罗马书序言》. 当威廉·荷兰讲到人借着对基督的信, 神在人心里所施行的那种改变, 约翰·卫斯理心里觉得异常的温暖. 就在这一晚, 他突破了信心的障碍, 全心单靠基督并他的救赎. 他感觉到自己实在已经信靠了基督, 已经获得了得救的确据. 他深知主耶稣已经洗净他一切的罪, 且已拯救他脱离罪与死的律.

聚会一完, 他立即前往弟弟查理·卫斯理的住宅, 向他表示自己已因信耶稣基督而清楚得救. 在这喜乐的时刻, 卫斯理兄弟两人合唱一首弟弟查理·卫斯理刚作成的赞美诗:

“我流浪之灵始于何处?

如何热望天家一切?

由死和罪得赎之奴,

由永火中抽出之柴,

我如何奋起得胜,

歌颂伟大耶稣?”

得救后的几个月里, 约翰·卫斯理继续参加一些小组的聚会, 那些聚会的主要成员是摩拉维亚新教徒. 这类性质的小组聚会逐渐发展成著称的“会社”. 这些会社初期是圣公会的外围组织, 会社本来无意取代圣公会, 却带有循道友的特色. 但随着事情的转变, 循道会终于脱离圣公会, 而会社便成为循道会的重要组织.

约翰·卫斯理在摩拉维亚弟兄们身上目睹内在的信心和外在的敬虔, 就立意到德国去探访他们的总部. 1738年6月, 约翰·卫斯理在3位摩拉维亚信徒的陪同下, 前往德国, 并在马利恩邦会见了他们的领袖亲岑道夫伯爵(另译“辛生道夫”)。接着约翰·卫斯理于8月1日前往摩拉维亚信徒的总部 ——守望屋. 他在那里住了2个星期, 深深地被那里信徒敬虔和弟兄相爱的生活所感动, 以至于他在日记中如此记载: “我愿意在此间快乐地度过一生!”

约翰·卫斯理回国后, 信心更坚固. 他在传福音时强调, 人只要信靠基督, 认同不是倚靠自己的善行和功德, 方能蒙恩得救, 罪得赦免.

但他这“因信称义”的信息,却令那些严守教会规条和虚文的牧师们大表不满, 结果英国各大教堂都关起大门, 拒绝让约翰·卫斯理在教堂讲道.

此时, 约翰·卫斯理在牛津大学的朋友怀特腓德在英国海港布里斯多展开户外的露天布道工作. 由于他有负担到美洲布道, 所以便邀请约翰·卫斯理接替他露天布道的工作.

约翰·卫斯理最后应邀前往. 1739年4月2日, 约翰·卫斯理站在布里斯多的一座小山丘上, 向着3000人讲道,结果非常成功. 陈福中指出: “他知道身为圣公会的牧师, 在露天布道, 违反了圣公会的习俗与规条, 然而他觉得神呼召了他, 托付他一项重大的使命, 即传扬福音给贫穷地区的庶民.”

在布里斯多的8个月, 约翰·卫斯理传讲了500篇信息, 只有8篇是在教堂中宣讲的. 他所到之处,信徒大得复兴,很多人深切认罪,并且重新向神委身。但大多数牧师都反对他, 认为他破坏了圣公会的传统, 不再准许他在教堂中讲道.

英国圣公会主教召卫斯理说,凡属于英国圣公会的牧师不能在野外讲道,你为什么违反这一规定时,卫斯理强调他不属于任何教区的牧师,而是任牛津大学Fellow的牧师,并且说了句名言:“世界是我的教区”。

约翰·卫斯理不但有布道的恩赐,更有组织的恩赐。他不像怀特腓德,讲道复兴信徒后便往别处去,不太注重跟进工作;约翰·卫斯理却很着重跟进工作。他的讲道复兴了信徒,但复兴之后又如何?假若不给他们适当的栽培,恐怕复兴的热潮过后,便什么也没有留下。约翰·卫斯理把复兴的信徒组织起来,将每一区的信徒分成若干班,每班12二人,其中一人作班长。每一班的人互相扶持激励,班长更有责任督促班员操练敬虔。对于那些因一时感情激动而加入团契,而并不渴求真正属灵操练的人,约翰·卫斯理非常严厉地对待他们,甚至将他们逐出团契。因此,团契中的人都非常认真,所以能保持团契的属灵素质。

卫斯理通过卫斯理宗聚会,训练共同的成圣。卫斯理指责了中世神必主义比《圣经》话语更重视灵性体验的危险性和强调个人主义灵性的危险性,并强调了通过属会共同体来训练灵性活动。他们在第一部聚会学习《圣经》,第二部全体会员都省察和反醒自己一周的灵性生活。灵性省察的属长一般问7种提问,即一周内你都犯了哪些罪,受到哪些诱惑,怎样战胜等等。如果无端缺席3次以上者从卫斯理宗属会除名。由于属会聚会很严格,卫斯理宗信徒减少了一半以上,但到第二年增加了2倍以上。

卫斯理宗的野外征道形成了一种传教原则,却成为深入没有教会的地方,或贫困而没有权利的低层阶级的力量。他们在各地区建立了由平信徒作传道者。因此组织了巡回证道和骑马巡回证道的人,形成卫斯理宗传教的巨大原动力。

在布里斯多期间, 他用所收到的奉献款项, 在马市场买了一小块地皮, 在那里兴建一所房子, 来容纳那些日渐增加的新得救者. 新房子开始被一般人称为循道会。而事实上, 这确实是世界上第一间循道会的教堂.

约翰·卫斯理在布里斯多期间, 他的弟弟查理·卫斯理参加了摩拉维亚派在(伦敦)费达巷的聚会. 那里的聚会或称“会社”,也是约翰·卫斯理之前所参加的, 它的主要负责人是雅各·哈顿(另译“肯顿”)。

1939年10月18日, 摩拉维亚派的摩尔德经过伦敦. 此人提倡“静止学说”, 认为如果信徒心中仍然疑惑, 他们就未真正得到得救的信仰, 他们应安静地等候基督. 费达巷的雅各·哈顿和另一位负责弟兄接受了摩尔德的教训.

由于静止学说与约翰·卫斯理所强调的恩典之法互不相容, 约翰·卫斯理于1939年10月31日晚上, 与摩尔德进行一段长时间的谈话. 双方看法不同, 意见分歧, 关系出现裂痕.

同类推荐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热门推荐
  • 养肾补肾小百科

    养肾补肾小百科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身体的" 老本",如果只使用而不保养,肾就有可能出现各种虚证,这时就需要我们及时调补,补足肾气。本书立足于中医学之上,除了介绍补肾的相关理论知识外,还从饮食、运动、物理疗法等出发,明确提出最有效的补肾方案,让你一步到位,辨证施治,远离肾虚的烦恼。
  • 御兽女少主:逆世小王妃

    御兽女少主:逆世小王妃

    一道诡异的旋风,扒开了尘封万年的史卷。当天空再次裂开,救补苍天的已不再是女娲。飞尘堡走出一位俏丽的女少主,有上古神兽护体,斩妖除魔,历经重重险阻。冷酷无情的魔君,唯独对她温柔备至。爱上她自信的笑容。一起走过风风雨雨的不羁俊美男子,可曾是她的良人?“如果有一天,世界毁灭了,你只能做一件事,你会做什么?”“如果真的有这一天,我希望,你还在我记忆里。来世,让我还能找到你。”
  • 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我们如今所处的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和谐平安的社会让我们感觉不到动乱的滋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爱国”这样的字眼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但是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诸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等这样的特殊时刻,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的小行为来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也就是说爱国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 异界之灭天

    异界之灭天

    遗落国度的王族遗孤,一步步走向强者,成立年兽帝国,创造历史神话!
  • 天才阴阳师驾到:妖孽王爷请淡定

    天才阴阳师驾到:妖孽王爷请淡定

    这是个与21世纪完全挂不上钩的修玄大陆。她是21世纪有名的天才阴阳师,虽无父无母但起码有个老头照着。而她却是这星夜大陆中有名的废材小姐兼丑八怪,虽然受尽冷眼但她还有爹疼有哥爱。只因某个契机下两人既一朝结合,其影响可谓惊天动地~【大概】话说,修玄大陆什么的不应该是强者为尊才对的吗?为嘛那妖孽随便卖个萌就把本天才给拿下了呢?为嘛人家的宠兽什么的都是一副威风凛凛、气势十足的样子,而我的宠兽却一个比一个可爱呢?虽然是上古魔兽和千年难得一遇的神兽,但你们这么萌看上去是木有杀伤力的呀!!难道是我穿过来的方式不对?!某妖孽:娘子夜深了,过来为夫陪你就寝吧~本天才:卖你妹的萌啊!!看来这脱节时代强者还是次要、卖萌才是王道!!
  • 嫡女嫁到

    嫡女嫁到

    简介:什么?一场意想不到的飞机失事,让她狗血的穿越到了古代。穿越就穿越吧,好歹是个侯府的嫡出小姐,虽说是个不太受宠,胆小懦弱的主儿。但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她是被别人从荷花池中捞出来的?为什么她喝的药里会被人下了慢性毒药,是谁要置她于死地?为什么姨娘小姐们隔三茬五就来找她的麻烦,明里暗里给她下绊子?姑奶奶不发威就全当她是小红帽是吧?且看她如何找到老太君这个大靠山,逐渐重获偏心侯爷老爹的宠爱,巧妙化解姨娘小姐的一次次挑衅,最终让她们一个个自食恶果,自掘坟墓的。最后一脚踹飞前来退婚和落井下石的劳什子亲王世子,没收他送来的退婚彩礼,恢复自由身,识花美男,开药膳坊,秀现代智慧,退敌国使臣,一朝扬名天下知。一纸赐婚圣旨下来,谁是这异世中与她相知相守,携手白头的良人?片段一:某男:“五小姐虽然胆小懦弱,无才无德,难以胜任未来睿亲王世子妃,但小侄相信总有一天,五小姐也能够找到能够与其匹配的良人。“某女:“南宫世子,真是听君一席话,自挂东南枝啊!其实世子不用太过为我的未来幸福操心,别以为你一不理我,我就变成狗不理似的。”某爹憋笑:“兮儿,不得对世子无礼!”某女:“爹爹教训的是,但这也不能全怪女儿啊!刚刚南宫世子竟然说女儿无才无德,一无是处,这个女儿是万万不能苟同的。要知道女儿也想对牛弹琴啊,问题是世子能听得懂吗?”
  • 趣事轶传(走进科学)

    趣事轶传(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掌上帝国之南朝烟雨

    掌上帝国之南朝烟雨

    南北朝时期应该从北魏和刘宋的南北对峙开始说起。实际上当刘裕刚死的时候南北朝时期并没有开始,因为北魏还没有统一北方,南北对峙并没有形成!乱世之时,唯有抢占先机,才有活下去的机会。
  • 六岁郡主九千岁

    六岁郡主九千岁

    锣鼓声中,六岁的女童,挺着诱人的Dcup,敛着看似豪迈的玲珑莲步,钻入八抬大轿,一路招摇,浩浩荡荡嫁入宁王府。一拜天皇老子。谢他龙头铡下,不杀之恩;谢他迷迷糊糊,慷慨赐了婚。二拜宁王小子。谢他家财万贯,包养之恩;谢他小受一只,不碰她半分。三拜…行了,可以洞房了。女主:慕容青鸾,魂穿,心理年龄二十二岁。偶尔搞怪、腹黑。美男来过招片段一:★墨渊,南朝七皇子,小受宁王。宛若谪仙,翩翩美少年。女童手捧两只小馒头,朝着一树芳华下的少年,咯咯轻笑:“舅舅夫君,吃…吃馒头。”少年微微勾起唇角,盯着女童平坦的胸口,语义双关:“鸾儿的馒头呢?”“下流!”两抹红晕染上芙颊,女童银牙一咬,狠狠跺脚,拔腿就跑!少年讪讪地摸摸鼻尖。父皇这婚赐得…啧啧,媳妇儿当女儿养。片段二:★墨弘,南朝皇长孙,逍遥小王爷。霸道腹黑,觊觎皇权。“论班辈,本王与你同属一辈,凭什么你一嫁给他,本王就要改口叫你叔母?!”大男孩一双清眸,怒目而视。女童慢条细理地挑着新鲜的樱桃,待到口中的樱桃杆在灵巧的舌尖下打成了结,这才吐气如兰:“有本事,你也嫁给舅舅,我听说舅舅喜欢男人。”片段三:★东方楚,北朝四皇子。攻于心计,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南朝的疆土,固然诱人,倘若你愿意随我天涯海角,我甘愿放弃这如画江山!”“舅舅也是这么说的,谁理你?”少女回眸巧笑,直视男子犀利的眼神。“既如此,本王便只能踏平南朝,用这把饮血剑斩下他的头颅,从他手中夺回你!”简介白,内容比较正,结局一对一。冒死推荐好友新书啊!!真的很好看,是不是??有木有!!!【夺宠,契约奴】尉迟有琴推荐好友强文:《女山贼》暮色《-下堂妾-》莫00《呆子王妃》爱心果冻《第一庶女》爱心果冻《一品盲妃》无知小佳《邪恶贤妃》白猫黑猫《别惹女王爷》寄尺素《别抢姐金子》伊蜻蜓《名门少奶奶》蝴蝶酥《下堂王妃值千金》盛世风流《误惹相府四小姐》【完结V文】美文,赞一个姐和朋友们建的群:堕落大本营1群:153626181(已满)堕落大本营2群:78658414(虚位以待)堕落大本营(VIP群):94693593注:此群只加VIP读者、入群后截图认证,1群的VIP读者也可以退1群认证进这个群!!敲门砖为:伤不起啊!向下看,戳两下,【放入书架】,【阅读此书】,不会怀孕滴,霸王看文是会肾亏滴(*^__^*)
  • 溺爱娇妻

    溺爱娇妻

    他羞辱她在先,她愤怒地将红酒泼在他描金深邃的俊脸上,于是他与她结仇。他是商界之骄子,名流之翘楚,却在他身上发生过那般可笑的事。在几年前,他的订婚宴上,未婚妻莫名消失,令他在一时成为夜城最大的笑柄!自古有云,红颜祸水。于是在那之后,他对女人淡心,绝情。面对身体日渐虚弱的奶奶逼婚,他岑冷的唇勾起了一丝淡淡的弧度。夜城最奢华高端的露天吧台里。在几次让他很不爽地邂逅后,在那天缱绻的夜色下,或许,他心里已经有一个目标了.....她是家道中落的落难千金,妈妈病重急需几十万手续费。当他找到她,提出用五百万买她的婚姻的时候,她只知道自己已别无他法.....他曾送给她一对同心圆钻戒,却没有告诉她其中的寓意。钻石代表永恒,同心圆则代表相遇!他深爱过她,失去过她,她亦是如此,不过依然深爱。但幸好,在爱了千回百转之后,他与她在五年时光的情虐里,相遇、相爱、终于相守,此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