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9000000030

第30章 宗璞(2)

大概是,都是些孩子话吧。宗璞大姐写童话。童话不是每个人都能写的。技巧倒在其次,关键是要有一颗童心。宗璞大姐养猫,曾有一只耷耳朵的,名小花。我们交谈,小花一旁偏着耳朵,瞪着眼睛,似随时打算参与进来。宗璞大姐说:“小花如果开口,吐出人话,我是一点不会惊讶的。”我有同感。说起我家的三只大猫,一曰睛睛,二曰狸狸,三曰喵喵,也是很通人性,并且在家中与我们有着一样的地位、尊严,宗璞很理解。所谓“宠物”,这称谓是一种误导,不能把它们视作“物”,它们也是生命啊!生命都是金贵的。甚至于,不仅动物,植物也如是,是有灵性的,宗璞大姐说起她家屋外的三棵松树,亦即冯友兰先生用以命名其书斋“三松堂”的那三位披绿针衫的老人,他们只不过是不会走路罢了,其余方面,与人何异?望尽悲欢离合,听足生死歌哭,历遍风刀霜剑,尝够酸甜苦辣……悠悠岁月,风过微语,相对憬悟,何必多言?还有她家南窗外的几丛丁香,花开花落,籽饱籽裂,春送馨香,秋旋飘叶,氤氲中散多少情思,静默中传多少心意,谁能说它们的魂魄,就比人类单薄肤浅?也不光是植物,就是土石,也不能小觑轻亵啊……宗璞大姐的作品中,有曰《核桃树的秘密》者,有曰《丁香结》者,有曰《三生石》者,岂非偶然?

我和宗璞大姐,大概是,在这一类与仕途经济,与名坛利场,与选票座次,与人情世故,与同行长短,与时尚潮流……都了无关联的闲谈漫语中,获得了若干浮世中的促膝之乐吧,所以她说,跟我不错,算得朋友吧!

其实我这个人,虽说“自外”于某些人与事,决意取边缘存在的惨淡方式,来消费自己的生命,但跟宗璞大姐比较起来,还是心浮气躁的。世俗性的焦虑,过分鲜明的爱恨情仇,往往还在心尖蹿动。宗璞大姐是真正的闲云野鹤,甚而至于,我觉得,她像个菩萨。偶尔跟她提起一些人间烟火事,尤其是,提及某家伙如何心狠手辣,把我往死里害,她吃惊到天真的地步:“是吗?……真的吗?……哎哟,怎么会那样?……”她理解我的情绪,却又总是奉劝我:“不去管他吧……你要好好生活,好好创作!”她亲切的话语,如观世音用柳枝,从金瓶中蘸出圣水,挥洒到我身上,渗入我心坎中,我受伤的心灵,从而得到巨大的慰藉。

我和宗璞大姐,都是“红迷”。最近跟她通了一次电话,她还建议说,什么时候找几个同好,开个茶话会,专门“谈红”。我对《红楼梦》中秦可卿的探究,她并不以为然,却又极喜欢听我“侃秦”。她真是“我不一定同意你的意见,但为了捍卫你自由抒发出意见的权利,我甚至于甘愿牺牲”这一原则的坚定履行者。我已发表了《秦可卿之死》《贾元春之死》,正构思《妙玉之死》,把一部分构思跟她讲了,她大为诧异,那意思,似乎是认为“亏你想得出来”,“更向荒唐演大荒”,但她又鼓励我把《妙玉之死》写出来。我曾说过,我的喜欢“谈红”,并终于大胆“研红”,很受了我母亲的影响。我曾随口说过,我母亲对《红楼梦》如何熟悉,甚至于能说出秦显家的与王善保家的是什么关系,这话别人听了只当耳旁风,谁去追究?唯独宗璞听者有心,并向我郑重发问:她们是个什么关系?这说明她这人既天真,又认真。其实,我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红迷”,并不具备有关“红学”的基本知识,她是不仅把前八十回和高续的后四十回混为一体,也把她年轻时看过的某些续书里头的人物关系和情节,混为一谈的。秦显家的是司棋的婶娘,王善保家的是她姥娘,这在前八十回中有明文,二者当然是亲戚。记得母亲还说过,有一种续书,是把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跟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这两个互相合不来的人物,也勾连为亲戚的:周瑞的女婿冷子兴,跟王善保的外孙女儿司棋的情人潘又安,互为姨表兄弟,之间又演绎出种种离奇的遇合。宗璞连这样的谈资也很关注,更说明她那超越功利的一派童心,是何等趣味盎然。宗璞大姐长期患病,光是乳腺癌一症,便动过三次大手术,历经三十余年,却至今仍能读书写作,若问她有何抗癌妙方,我代她答曰:“永葆一颗超功利的无尘童心!”

我和宗璞大姐结识,是在1979年同获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项的活动中。那回她以《弦上的梦》获奖,那是一篇文学性很强,文字很优美,继承、发扬了她在1957年的成名作《红豆》文脉的一篇佳构,但因其内容涉及“文革”,也被视为是“伤痕文学”的作品之一。当时“伤痕文学”一方面有人欢迎,有人肯定;一方面也有人贬抑,乃至攻讦。万没想到的,像我、卢新华等的作品,还只不过是被指斥为“缺德”而已,她的《弦上的梦》,竟被一位很有地位和影响的人物,到现在我都不便写出的,不仅是政治上彻底否定,而且还带有明显侮辱性的词语,加以了恶谥。这对一位女士,尤其是宗璞大姐这样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真是难以承受的遭遇。当时她内心有过怎样的波澜,我不清楚;但她表现得很平静,甚至于反过来,为那人因专断成性,竟急不择词,出口不雅,而感到难为情。这种以大悲悯对待人世争端的态度,令我感佩,却也使我觉得,世上几人能以如此?我说宗璞大姐是菩萨,这也是例证之一。

我称宗璞为大姐,首先遭到了母亲的训斥。那是因为,我的祖父,与冯友兰先生,以及宗璞的两位姨父,都有过交往;而我母亲在未嫁给我父亲前,也已出入过冯家,我的父母与宗璞,是平辈的,我矮了一辈,从世交角度,我应称宗璞为阿姨才是。我明知母亲是对的,但叫大姐叫顺嘴了,很难改过来;并且宗璞大姐也知道我祖父与她父亲曾交往,有那么一层关系,却对我呼她为大姐,并不以为忤逆。她对我说:“就叫大姐吧,叫大姐很好!”后来有一天,宗璞由女儿小钰陪着,到我家附近的地坛公园参加一种有治疗作用的抗癌气功活动,事毕,顺便到我家小坐。恰巧我二哥从成都出差北京,也在我家。二哥见我呼宗璞为姊,认为极不礼貌,他在成都与宗璞表哥交往甚多,称为孙四叔,所以也便称宗璞为冯阿姨,弄得我很尴尬。倒是宗璞本人乐乐呵呵地,认为怎么样称呼是很小很小的、完全无所谓的事,她所看重的,只是人际交往中是否有一派天真率直。经她首肯,并予以鼓励,我便始终没有改口,直到今天,仍大姐大姐地叫她,她也受之如饴。

因为和宗璞大姐都热爱《红楼梦》,所以总想拿《红楼梦》中的人物来比拟宗璞大姐。以宗璞大姐的身份,本应以“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某一钗来作比,但正十二钗基本上都是悲剧性角色,探春、巧姐虽结局尚好,却都不能用来乱作比拟。想来想去,似乎薛宝琴差可作比,按在书中所占篇幅,宝琴比妙玉要多,且属贾王史薛四大家族成员——妙玉非四大家族成员而入正十二钗行列且排名第六,何故?这是我欲与宗璞大姐讨论的一个问题——虽然从年龄上说,用之来比拟宗璞略觉不妥,其他方面,似都相当贴切。宝琴在大观园的恩爱情仇中超然物外,一颗童心,一派天籁,其才华极为出众——所撰《新编怀古诗》十首,至今无人敢说所猜便是准确谜底——她又与外部世界有所接触,屐痕累累,见多识广,与“真真国”的女诗人有过交往;特别是,书中写到,在粉妆银砌的雪坡上,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不一会儿,身后来了丫头小螺,抱着一瓶红梅,那纯净幽美的形象,令人赞叹不止。我若画一宗璞大姐雪中凝思图,将小钰作捧瓶梅的陪衬,不也有趣吗?宗璞大姐及热爱她的友人读者,是否觉得我拟于不伦了?但我却很可能,真画出这样一幅想象图来哩!

5.多保重,宗璞大姐!

何镇邦

1998年7月26日,是宗璞大姐的七十寿辰。这是我不经意间得知的。因为要编她的一个散文集,以加入我主编的一套女作家亲情的散文丛书,是准备请她“领衔主演”的,因此要当面同她商量点事,便事先打电话同她约定造访的时间。我原拟于7月26日(星期天)去访她,她也不经意地说出7月26日是她的七十寿辰,并说家人与至亲这一天都要去祝贺,说话恐有不便。于是,我便提前于7月25日下午去北大燕南园57号,一是提前祝贺宗璞大姐的七十寿辰,一是同她面商有关编选散文集的事宜。为此,还到北辰购物中心的花店里买了一束浅红色的康乃馨,作为献给这位文坛老大姐的生日礼物。

燕南园坐落于北大校园里的一隅,闹中求静,充满书香,也显得特别静谧。这些年来,由于商潮的冲击,连安静的大学校园也不安静了,颇有点市井的喧闹。可是燕南园,却仍然保留着一片静谧,可以说是一片少有的绿洲,也是读书人少有的一片乐土。宗璞大姐所居住的燕南园57号,是燕南园那大同小异的一片院落中的一个院落,它掩映在树木花草的扶疏之中,显得特别安静。我从喧闹的亚运村赶到这儿,敲开院落的大门,宗璞大姐与小钰迎出来,把我引进那充满书香味的客厅。一落座,在向宗璞大姐祝贺七十寿辰之后,即书归正传。而谈完编书和有关专栏的事宜后,即海阔天空地闲聊起来。宗璞大姐久病初愈,气色不错,也颇健谈。她说现在每天都能坚持写作,五六百字到千把字不等,作为《南渡记》续篇的《东藏记》也即将杀青。谈到写作,她语调颇为平和,神情也显得安泰。但一谈到最近一位年轻人在《从北大到哈佛》这本书中无中生有地对她进行中伤,和钱钟书先生对她已故的父亲冯友兰先生进行中伤,云云。情绪便有些激愤了。我只好安慰她,请她保重身体,不要让这些看不惯的事伤了身体,云云。明明知道我这些宽慰的话没什么分量,但也不能不说。大概宗璞大姐生活在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庭里,虽自1957年来也吃过一些苦头,但总是把世界,把社会,把知识界看得太纯净,于是一看到一些难以容忍的事,就不能平静了。从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正表明她的心地纯净和精神境界的崇高。

当今文坛,有两位年事已高的女作家德高望重,颇受文坛内外的崇敬。一位是谢冰心,可以说是文坛的“老奶奶”;另一名便是宗璞,可以说是文坛的“老大姐”了。我们这批六十上下的朋友,都称宗璞为“大姐”,因为这称呼里既有尊敬的成分,也透着一点亲切之情。这就难怪心武老弟论理应称呼宗璞为“阿姨”,却一直“大姐、大姐”地叫下来了。

我虽然也称宗璞为“大姐”,却来往不多。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读她的由此获罪的写得很美的短篇小说《红豆》,即就心仪于她;20世纪80年代初,又读到她的散文《哭小弟》,同历史上的《陈情表》《祭十二郎文》等写人间至情的篇什可以放在一个层次上来读,更崇拜她了。当然,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一个关注长篇小说创作的评论工作者读她的长篇小说《南渡记》,也是颇受启发的,虽然未曾写文章评论它,但也保留了我对此长篇的好感。尽管我如此喜欢宗璞大姐的作品,而且同住一城,也同居一“界”,照说要找到她也是不太难的。可是我总以为她出于名门,又具有大家风范,不敢轻易去打扰她。于是就一直作为心仪于她的一个读者崇敬着她。

一直到1990年春,我在鲁迅文学院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按照教学计划,要聘北京的一些知名作家作为创作导师指导学生的创作,有位叫冯敬兰的学生点名请宗璞作为她的导师。开始着实让我犯难,但我同几位朋友商量,他们鼓励我去请。于是我斗胆上门去请宗璞大姐出山,也是第一次造访北大燕南园57号。没想到,宗璞大姐欣然允诺,并且非常尽心尽力地指导分到她名下的三位学生的创作(这三位学生除冯敬兰外,还有来自军队的于劲和来自作家出版社的白冰)。她不仅来到鲁迅文学院同学生见面、交谈,指导他们的创作,同时还把他们请到家中交谈辅导。她的眼睛不好,视力较差,但还认真地审读学生交的作为作业的作品,大都是几万字或十几万字的中篇或小长篇,认真地写评语,给成绩。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这种敬业的精神,很使我感动,也很使我受教育。从此之后,我同宗璞大姐也就有了一些往来,她也把我看作文坛中的一个“好兄弟”,同她交谈,或到了她家里,也就无拘无束了。到了1993年至1995年间,我们又举办第二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又请了宗璞大姐作为创作导师。这一次她指导两位学生章裙和冯捷的创作,同样认真负责,以至过去几年了,仍然打听她指导过的学生的创作情况和别的情况,关心着他们的成长。这当然也着实让我感动,也让我感到惭愧。宗璞大姐这些作为,可以看作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但究其实,还是对文学青年的关爱,对文学事业的热爱。

对于宗璞大姐,我对她知之不深,对她的作品也缺乏专门的深入的研究,很难再说些什么。但在文坛变得越来越喧闹之后,在一些钻营有术的人把文坛也当成官场和商场一样,争权夺利,愈演愈烈的当今,作为大家闺秀出身、具有大家风范的宗璞大姐,就越显得难能可贵,我辈也就愈发崇敬于她。

“人生复能几,倏如雷电惊。”不知不觉地,宗璞大姐也已进入古稀之年。在她刚刚过完七十寿辰之后,作为她在文坛的一个“好兄弟”,我所说的只有这么一句话:宗璞大姐,中国文坛需要您,我们一帮兄弟需要您,多多保重啊!

同类推荐
  • 胡适文选:倡导与尝试

    胡适文选:倡导与尝试

    《胡适文选:倡导与尝试》收录了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之初,倡导文学革命的论文及其尝试以白话文为载体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可以让读者领略作为文学大师的胡适的风采。
  • 季羡林作品(精选)

    季羡林作品(精选)

    季羡林作品精华本,精选了著名学者、作家季羡林先生一生的散文作品,从写人(《赋得永久的悔》)写物(《海棠花》)写景(《清塘荷韵》),到抒怀(《人生》《八十述怀》),不一而足,从各方面展现了当代大家的文化风范。文字晓畅,情感真挚,对青少年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也是品味人生,抚慰身心的良方。
  • 流向远方的水

    流向远方的水

    本文收录了作者的一些散文随笔,简单的文字中透露出作者深刻的内涵以及对诗词的理解,对诗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一番
  • 一个人的岁月

    一个人的岁月

    其他各辑中,这是打破了时间的隔阂贯通起古今的心领神会;或从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殿堂里吸收精神资源,或走万里路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承,本书是著名作家顾艳的散文集。本书内容丰富,这是打破了空间的隔阂营造其繁茂的精神家园。或追慕古人且与之对话,或面对今人而生动描绘,除了第一辑是作家对个人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外。在这些看似五光十色的感悟碎片中,建构了作家独居生活的时空观念与精神坐标
  •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怎能忘记(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情挽红楼

    情挽红楼

    此书只在潇湘发文,谢绝转载!林家有女名黛玉,及笄之年好芳华。芙蓉如面柳如眉,卿颜足可倾天下。孑然一身寄侯门,风刀霜剑日相逼。深闺湘帘低垂处,泪痕常湿锦衣袖。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谁在暗改韶年?几度沉浮朱门中,看尽繁华,览尽红尘,谁是最终归宿?挽红楼,素笔写意,圆己之痴梦。挽颦心,一缕香魂,终有归依处。一卷红楼,千年绝唱,萦绕心间的,是淡墨勾勒出的林妹妹,风华绝代,文才斐然,清灵得仿佛与世隔绝的仙子一般。本文从曹公八十回原著开始续写,盼给林妹妹一个温暖而美丽的人生。写文自娱,若能娱人,何幸之至。如遇不喜,敬请无视,大家共创和谐,呵呵ps:本作品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任何人未经原作者同意,不得将作品用于转载,否则后果自负!
  • 信仰

    信仰

    繁华的上海滩,拉车的、卖肉的、送报的、卖艺的……谁能想到他们身怀绝技,受过特殊训练?谁又能知道他们怀着一种伟大而崇高的信仰?一个个扑朔迷离的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我”的特工生涯又是怎样的凶险离奇?在这龙潭虎穴般的十里洋场,在这条隐蔽的战线,我们的英雄演绎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绝世传奇!
  • 妖孽儿子特工娘亲

    妖孽儿子特工娘亲

    她,天下闻名的第一美人,却也是举国皆知的废物。当双手手染鲜血,实力强悍的女特工穿越而来,还有谁敢小瞧她?顾清影很不屑,“不会斗气又如何?她生出来的儿子天赋异禀,谁敢惹她,放妖孽顾瑾,咬死他。”君昊附和道:“女人嘛?负责貌美如花就好了,体力活,麻烦事交给我们男人就行!”顾清影笑的妖娆,这古代的男人还真是不错,钱多,体软,易压倒还很上道。
  • 小故事大智慧

    小故事大智慧

    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一本好书中,心灵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书的内容轻松幽默,而故事的内涵却令人回味无穷。只有精品细读,方能有所收获。此书最适合常备案头,能够使你在茶余饭后,睡前醒来,工作的间隙,休闲的时刻,心情舒畅的瞬间,郁闷烦恼的时候,随手翻阅其中的小故事,相信能给你心旷神怡之感。
  • 古墓迷情

    古墓迷情

    沐夜是个守墓人,被家族抛弃,受活人唾弃;云川是个半残人,浑身是伤,只剩一口气。相遇时,她身中剧毒,生命垂危;他走投无路,意冷心灰。他们一个是南夷邪教的遗孤,一个是西皇王朝的废太子……“云川,你是活在云端的人,而我,活在墓里。”“你若不愿出来,我就去墓里陪你。”
  • 重生之废后夺权

    重生之废后夺权

    她费尽心思助他打下江山,他登基后,却一心的算计她,废了她的皇后之位,害死她腹中的皇儿。她爱他入骨,他却视她是一颗微不足道的棋子。她重生为人,势要夺他的江山。
  • 三个肥城人的秘密

    三个肥城人的秘密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