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500000006

第6章 叙述者的地位(4)

叙述干预一般来说分成两种:指点干预解释叙述是如何进行的;评论干预提供补充信息,或阐明叙述者本人对被叙述事件与人物的态度。

这个说法只是大致上正确。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典小说中的指点大部分是文体性的,并非在解释叙述方式。也就是说,它们实际上只是在指明叙述所使用的特殊文体。上一章已经说起“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等等实际上是不必要的解释:它们只是作为拟书场叙述格局的标记。

在某些情况下,叙述者用指点来召唤叙述接收者,让叙述接收参与到叙述中来,能使叙述中的事件得到一个客观的见证人,从而使叙述场景戏剧化。《水浒传》第一百〇三回,王庆突然有幻觉:

王庆看见庞氏出来,也要上前来杀。你道有恁般怪事!说也不信。王庆那时转眼间,便见庞氏背后有十数个亲随伴当,都执器械,赶喊上来……

叙述干预承认叙述接收者有理由不相信这离奇故事,从而预先消除可能产生的怀疑。

当然,真正解释叙述方式的指点还是有的,最常见的是当叙述者不得不离开一般的程式要求时,常有较长的指点来说明叙述方式的变异。《红楼梦》中这一长段指点:

且说荣府中合算起来,从上至下,也有三百余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乱麻一般,没个头绪可作纲领。正思从那一件事那一个人写起方妙?却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国府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从这一家说起,倒还是个头绪。

此段指点之所以需要那么长,是因为这样的叙述方式对中国古典白话小说来说是很特殊的,而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哪怕是《红楼梦》,不想以叙述方法上的创新来自炫,如此不厌其烦的说明可以使读者不至于对非程式感到难以接受。

因此,指点干预有三种作用:指示文体风格,召入叙述接收者,解释出格的叙述方式。在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中,前两种居多数。

与指点干预相似,评论干预在口述文学叙述中本是顺理成章的事,叙述者理由十足地对叙述中的人和事发表评论或进行解释。在书面虚构叙述中,这种评论却很难处理。《金瓶梅词话》第三章有个例子:

王婆道,大官人,你听我说,但凡挨光的,两个字最难。怎的是挨光,比如今俗呼偷情就是了。要五件事俱金,方才行的。第一要……

这个评论干预塞在王婆的话中,王婆这段话在大部分《水浒传》版本中都有,文字大同小异,但是插入的这一句说明是没有的,那不是王婆的话,而是叙述者的说明。《水浒传》叙述时间是“彼时”,所以无。《金瓶梅》的叙述时间是“如今”,所以有。《金瓶梅》崇祯本删去了这段说明性评论,因为叙述者评论一般只能插在叙述语流中,在人物的话中插入叙述者评论很不自然。

在口头叙述中,这样的插入语调却很方便,叙述者只消把他模拟人物的语调转回叙述者自己的语调进行干预,然后再转回人物的语调继续转述下去即可。

而且,在口述文学中,叙述格局随时为这种说明性评论提供必要性:叙述者发觉听者听不懂了,即有充分理由加以说明。在书面文学叙述中,这种必要性只是假定。书面文字叙述可因其可重读性而“传世”为后代阅读。叙述干预的必要性只是在叙述格局中的一种抽象而且临时的必要性,并非是保证叙述信息传播的实际必要性。换句话说,这种必要性本身是叙述虚构的一部分。拿上引《金瓶梅词话》的例子来说,在转引王婆的话时,叙述者突然加入说明性评论,是拟书场叙述格局的一部分,也只有这样理解,它才是可接受的。换一个叙述格局,叙述者就毫无权力这样做。

说明性评论起的作用不仅是提供解释。在尽可能坚持叙述线性的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中,它常被用来代替倒述,提供人物或事件的背景资料,或交代人物的未来或事件的结果。《三国演义》中每个人物出场时,叙述者均交代其籍贯、出身与行状,每个人物退出叙述时,则介绍此人后来官至哪一级,子孙为官情况等等,情节如此处理对叙述流干扰最少。

很多说明性评论并非用来提供情况,而是用来为看起来一荒唐不合情理的情节提供解释,是一种控制释义播散的努一力。这类评论大部分是所谓“老生常谈”。我们现在读到此类评论,往往发现它们很难“抹平”出格情节,因为“老生常谈”有时代性、社会性。在《金瓶梅词话》中,西门庆与仆妇宋惠莲通奸。宋惠莲后来自杀了:

月娘……叫他门不开,都慌了手脚,还使小厮打窗户内蹿进去,正是瓦罐不离井上破。割断脚带卸下来,救了半日,不及鸡鸣时分,呜呼哀哉死了。

这个老生常谈式评论抢在宋惠莲自杀被证实的消息之前出现,似乎宋惠莲惨死的下场是咎由自取。《金瓶梅》的叙述者对社会下层人物看来相当冷酷,但在当时,恐怕这类评论恰是社会下层读者认为可接受的。

传统白话小说,尤其是在改写期,一些长段评论经常被互相抄用。《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七章有长达三页关于盛夏酷暑的评论,说是世上有六种入——王孙贵族、和尚、隐士等等——不受酷热之苦;同书第八章中有二页多长的评论,说和尚好色,原因是太闲。这些段落在某些版本的《水浒传》等其他白话小说中也可以找到,文字仅略有不同而已。这些段落有的不太公平(例如关于和尚好色的长段),而且都显得过分离题,长得不必要。由于它们被一再转抄,我们可以想象对于大部分当时读者(下层市民),这些评论很受欢迎。这种转抄,也是改编期中国白话小说的一个特征。崇祯本《金瓶梅》本中这些套式评论全部被删除。

判断性评论绝大部分是就道德问题发言,文学作品中所写的人和事,毕竟大多数是社会性的,逃不脱道德判断。即使是向现行规范挑战的作品也是道德性表意活动。如果解释性评论旨在帮助接收者理解一些出格的情节或人物,那么判断性评论则试图控制意义诠释。《金瓶梅》词话本第二十二章,西门庆与仆妇宋惠莲有私,叙述者插入了一条相当长的评论:

看官听说,凡家主切不可与奴仆,并家人之妇,苟且私狎,久后必紊乱上下,窃弄奸欺,败坏风俗,殆不可制,有诗为证:西门贪色失尊卑,群妾争妍竟莫疑;何事月娘欺不在,暗通仆妇乱伦彝。

崇祯本保留评论,仅删诗。

这首“证诗”当然是陈腐的打油诗。如果说,在口述文学中,叙述者可以用改变语调这样简易的手法来标明评论部分;在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中,也有一种类似的改变语调式评论,那就是“有诗为证”。诗体评论的隔离效果非常强,似乎它们可超脱于叙述语流之外。例如《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允以貂蝉设美人计宴请董卓:

卓见貂蝉颜色美丽,便问:“此女何人。”允曰:“歌伎貂蝉也。”卓曰:“能唱否?”允命貂蝉檀板低讴一曲。正是:

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

丁香吞吐衠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

如果这首诗是叙述的一部分,它就把关键情节悬疑——貂蝉是否能成功地害死董卓——透露得太早了,然而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程式使我们明白诗是诗,文是文,诗不在叙述情节链之内。

文学史家认为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中大量引用诗歌作评论干预,是继承了口述文学的传统。这个看法自然有道理。但我想用诗作评可能有另一层原因,即诗歌作为文体,在中国文化的文类等级中,其“真理价值”远远高过叙述流本身所使用的白话散文。“有诗为证”这套语本身就说明这些诗是从高一文化层次对叙述进行说明,正因如此,诗本身的优劣倒是其次的问题。大部分这些诗式评论只能说是打油诗,但它们还是用来作为道德证词。

一般说来,评论干预的风格标记能力不如指点干预,往往一个程式性指点干预就足以标记出某种的叙述格局。但是,评论干预的长度、使用频率,仍是重要的风格标记。崇祯本《金瓶梅》所使用的评论干预,数量上就比词话本少得多,评论干预大量减少标志着一个新的叙述文体时期的开端。《儒林外史》在开场词后说:“这一首诗,也是老生常谈,不过说……”吴敬梓明白这类评论足以害文。《儒林外史》这本小说之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叙述者评论干预减少到中国传统小说的最低程度,只保留了古典白话小说的一些起码的程式性干预。

传统白话小说中的叙述者一般说在作评论时很少节制。说书的这种半显人物化给了他超然的权力,可以假定叙述接收者对他的全控制地位完全认同,而且欣赏他毫不苟且的道德感。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程式化叙述者并不着意炫耀其控制地位,不像西方18世纪一些“自我意识”小说中的叙述者那样玩弄机智。他的评论并不想使人吃惊,评论方式是程式化的,轻车熟路,有险无惊。评论内容也是恪守规范,而且始终一本正经,不苟言笑,哪怕是题材最不“严肃”的作品中,叙述者语调依然如此。《金瓶梅》绘形绘色地描写了潘金莲与西门庆的第一次性幽会之后,有一段评论:

却说这妇人,自从与张大户勾搭,这老儿是软如鼻涕脓如酱的一件东西,几时得个爽利。就是嫁了武大,看官试想,三寸丁的物事,能有多少力量,今番遇了西门庆,风月久惯,本事高强,如何不喜?

这可能是中国传统小说中允许走的最远的程度,最轻松最幽默的可能。我们很难想象狄德罗或塞万提斯会错过这样的好机会,不让他们的叙述者来个痛快淋漓的大笑。

晚清白话小说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叙述干预数量剧增,远超过以前的白话小说。这问题似乎至今没有见到文学史家讨论。

晚清小说指点干预之增加,比评论干预增加更为醒目,原因在于在传统格局之内叙述不得不采取的种种变化造成的不安。

《孽海花》是个典型例子。作者曾朴可以说是晚清作家中对西方文学最了解的入,他可能认为他在写一部与传统小说完全不同的全新的叙述作品,但是他写出的《孽海花》却是晚清在叙述技巧上比较保守的一部小说。他用又多又长的指点干预来解释新的叙述技巧,不料正是这些干预把整个叙述拉回到传统程式中去。

话说上回回末,正叙雯青闯出外防,忽然狂叫一声,栽倒在地,不省人事,想读书的读到这里,必道是篇终特起奇峰,要惹起读者急观下文的观念,这原是文人的狡狯,小说家常例,无足为怪。但在下这部《孽海花》却不同别的小说,空中楼阁,可以随意起灭,逞笔翻腾,一句假不来,一语谎不得,只能将文机御事实,不能把事实起文情,所以当雯青忽然栽倒,其中自有一段天理人情,不得不栽倒的缘故,玄妙机关,做书的此时也不便道破,只好就事直叙下去,看是如何。闲言少表:且说雯青一交倒栽下去……

或许这是晚清小说中最长的指点干预了吧!《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黄绣球》第六回,都有类似长指点,但没有这条长。显然这比中国传统小说中的指点干预长得多。它好像是在为一个新技巧辩护,实际上这技巧非常陈旧,即在紧要处断章,加一联,并提示下章。

许多晚清小说是缀联式的,其中一个接一个故事由人物讲述出来,而且人物的话多是直接引语式,如此长的直接引语给叙述布局带来不少困难。先前的白话小说中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因此,长段指点干预经常用来帮助平衡这局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〇一回有这样奇特的指点:

且慢,从九十七回的下半回算起,叙这件事,是我说给金子安他们听的,直到此处,一〇一回的上半回,方才煞尾。且莫问有几句说话,就是数数字数,也一万五六千了,一个人哪里有那么长的气?又哪个有那么长的功夫听呢?不知非它,这两段故事,是分了三四天和子安们说的,不过当中说停住了,那些节目,我懒得叙上,好等这件事成个片段罢了。这三四天工夫,早又有了别的事了。原来苟才这两天病了……

这段指点奇特在混淆叙述时间与被叙述时间,更奇特的是试图用叙述干预来改造叙述行为:已经直录的引用被说成是经过叙述改造过的转述——把三四天中零星讲的故事接成一长段直接引语。

不仅指点干预增加,晚清小说中评论干预数量也增大。如果指点干预增加是自以为采用新技巧造成的不安引起的,那么评论干预增加则是因为叙述者感到解读常态受到威胁。题材范围扩大,自然也造成评论之需要:事件越复杂,道德评论就更有必要,而且评论的语调也更激烈,更急切,以使道德判断不容置疑。

尤其是,晚清小说的叙述者大都采取社会改造者的姿态,惩恶扬善的迫切性使叙述语调带上道德傲慢,老生常谈式的评论就显得更加扎眼。吴趼人《九命奇冤》第三十二回有一段很为典型:

看官!这几行事业,是中国人最迷信的,中国人之中,又要算广东人迷信得最厉害,所以苏沛之专门卖弄这本事,去戏弄别人。我想苏沛之这么一个精明人,未必果然也迷信这个,不过拿这个去结交别人罢了。

这个苏沛之是朝廷来的钦差调查谋杀案件,他装扮算命先生,以打入歹徒帮中。这是小说后半部分的主要悬疑,要到几回之后凶手全部落网,才能揭开。上引的评论干预几乎把悬疑过早点穿,为此评论花如此大的代价,只是为了表示叙述者道德立场的正确。

晚清小说中的叙述者对他永远正确的形象十分敏感。《九命奇冤》中另一段评论,也是关于迷信问题,叙述者以社会改造者姿态来加强他的意义权力地位。

看官!须知这算命、风水、白虎、貔貅等事,都是荒诞无稽的,何必叙上来?只因当时的民智,不过如此,都以为这个是神乎其神的,他们要这样做出来,我也只可照样叙过去。不是我自命改良小说的,也跟着古人去迷信这无稽之言,不要误会了我的意思呀。

类似的叙述者自辩,在许多小说中都可看到。例如《九尾龟》中,叙述者用大段篇幅讲了妓院中规矩,并且加上一句:“在下预先一一申明,免得要受看官的指摘。”

在吴趼人的《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八回,一个人物把报上一段新闻指给其朋友看:

看官,难道那鲁、李两人就不曾看过新闻纸么?偌大的丰盛祥金店,难道就不看新闻纸的么?为什么他二人直到此时,被紫旒指点才看见呢?不知凡是看新闻纸的人……表白出来,免得看官们说是我著书的漏洞。(64页)

叙述者这种自卫需要,在先前的白话小说中从未出现过,叙述者从来没有如此担心传达的效果。我们不禁感到,晚清小说的叙述者不得不再三自辩,是感到其控制地位岌岌可危。

这种危险感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一部分作品中叙述者的身份开始人物化,比过去的“说书的”个性化了,相反叙述接收者却比先前更加非个性化,他成为数量更大的读者“看官”,而不再是书场里有限的观众“看官”。在叙述格局难以变化时,叙述者/叙述接收者在旧格局中作这些变动,难免局促不安。传统白话小说的叙述者多少世纪从容行使其控制权,从而成为比作者更强有力的主体性出发点,现在却不得不用大量干预来为自己的全控制叙述方式辩护。

同类推荐
  •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在人类生活中,爱的出现,或爱的信仰的出现,带来的不一定都是绚丽的色彩和悦耳的声音。在很多时候,爱情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忧伤、孤单、仇恨,甚至毁灭的前夜。
  • 给我一支枪

    给我一支枪

    亲情、友情、爱情交织的乱世悲歌。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北地区。马龙、亢振刚等这些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在这场空前的民族危机中,逐步成长为一批勇敢、机智的民族英雄。故事一波三折,场面震撼人心。亲情、爱情、友情也在这场民族搏杀中演绎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壮歌。
  • 国旗阿妈啦

    国旗阿妈啦

    仁曲珍是一位深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藏族老人,在四十五年的时间里,这位老共产党员每天执著地将五星红旗在自己的院中挂起来,成为边陲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知道老人的事迹后,都给予了关注与关怀。《国旗阿妈啦》的作者杨年华深入老人所在的樟木镇帮村采访、拍摄,对老人的人生故事进行了解,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升旗行为进行探寻,最终写成本书。《国旗阿妈啦》以老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尤其作为旧农奴,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生活、尊严上的翻天覆地变化为核心,以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描写对象,进而将镜头拉远,焦点扩大到老人所在的一个村、一个镇的数十年发展。
  • 康桥之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康桥之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徐志摩,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他曾赴美英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又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并结识陈西滢、英国作家韦尔斯,开始对文学感兴趣。因为受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西洋文学的熏陶,再加上个人感情气质等方面的原因,徐志摩开始了新诗的创作,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道路。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热门推荐
  • 鲁宾逊漂流记

    鲁宾逊漂流记

    鲁宾逊是个英国人,1632年出生在约克市。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1659年,鲁宾逊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上的桅杆吹断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他又冷又饿,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
  • 祭流年

    祭流年

    崭新的人生,巧合的开始,命运的齿轮,开启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乱世之旅。尴尬的身份,血腥的过往,将会编织出怎样一个女子?“非他不可吗?”“是,非他不可……”她赌上了一切来换取的自由和真心,到头来全变成了一场笑话。只剩下羽箭的寒芒,如雨的红雾,迷蒙了眼帘。我不怪你曾经想杀我,我只怪自己痴心妄想,以为你绝不会再杀我第二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疯狂酷公主

    疯狂酷公主

    3个天才MM,臭味相同,建立灵魄宫。她们有智商,有身手,有容貌。从韩国到中国她们叱咤风云,自此认识几个帅到人神共愤的GG后,就是有些人偏偏和她们作对。不就是跳街舞赢了,却被人迷晕威胁毁容。在酒吧里逗留一下,又突然冒出一个人拿着枪指着她们,口口声声说要报复!
  • 霸娶之婚后宠爱

    霸娶之婚后宠爱

    他不喜欢女人,却需要找个媳妇儿!她不需要男人,却需要找个牛逼的靠山!他是A市里赫赫有名的太子爷,更有着显赫的家世英俊的美貌!她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人,平凡而又倔强,可却不被家人看好!用他的话说,找媳妇儿就要找有挑战性的,这样生活才能不乏味!用她的话说,爱情那玩意跟她没啥关系,她找男人不过是为了气气抢了自己男友的姐姐,和不看好她的父母!所以有主动送上门的男人,她还犹豫什么?可是到了临门一脚,女人后悔了,他妈的,这男人跟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跟他结了婚,她还有好日子过么?于是两个人来了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直到她被他绑上婚床!……他本以为娶她跟爱无关,可是当他看见她漠然转身的一刹那,他才知道,其实她早已住进了他的心里,走进了他的生命!精彩片段一:酒吧的包房内,男人阴霾的眼神,冰冷的语气询问着坐在一边磕着瓜子的女人,“听他们说是我管不了自己的女人?”她微微一笑,满脸惊讶的看着他,“那你到底是有多无能?连自己的女人都管不了?”精彩片段二:婚姻登记处,她拿着刚领的红本本问着办证人员,“啥时候能离?”办证人员风中凌乱……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媳妇儿,冷冷一笑,“下辈子吧!”她瞧了瞧他,难道他真的需要找个媳妇儿来替他掩护?看着她带着询问的目光,他咬牙切齿的问,“你想试试?看我到底能不能管的了自己的女人?”她微微一笑,“得了,还是别在外面丢人了!”说完起身就走,看都不看脸绿的男人。后来,他悟出一个道理,这两口子想要感情深,就得没黑没白的使劲折腾,折腾的越狠爱的越深!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仅供娱乐,勿深究!此文有宠有虐,稍有重口,妞们请自带救心丸!推荐浅浅新文,豪门霸婚之暖妻
  • 前夫,我已婚!

    前夫,我已婚!

    出差回来,看到好友穿着她选的婚纱和未婚夫亲密的粘在一起她淡定无比的取过摄像机为他们拍照被发现后她没心没肺的说:“没有打扰你们吧!”淡定过后还是难掩心伤去酒吧买醉于是,她狗血无比的被人下药了,还狗血无比的跟人上了床总裁变成牛郎,帅哥成了禽兽世界在这一刻完全变了样而这一切只是恶梦的开始…堂堂总裁被当做牛郎,这女人不但眼睛有问题,脑袋也有问题十块钱买他一夜,实在是奇耻大辱!有仇必报素来是他的行事准则,更何况是送上门来的猎物!他会让她知道什么是生不如死…夜初语:看起来坏的不一定坏,看起来花的不一定花刻意的伤害背后有可能蓄含着真情抽茧剥丝的真像的背后往往是无可奈何情景一:一夜春宵后,她留下一张纸和十块钱:牛郎,这是你的卖身钱!你昨天的服务水平实在是太差,十块钱都不值!本小姐看你辛苦,给你十块钱去沙县小吃里买一罐鸡汤补补身体,鸡汤六块,余下的四块钱还能打包一笼蒸饺。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一代禽兽与没心没肺的女子的故事!本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无中生有,惹事生非的留言一概删除。------------------------------------------------------------------------------推荐自己的新文:《神骗皇妃》:女骗子的逃婚生涯《枭妃》:延续某夜一惯清雅的文风,请亲们多多支持推荐自己的文:《丑妃无敌》:丑女不丑,帅哥很帅《坏坏相公倒霉妻》:聪慧可人的女主,腹黑的男主《娘子你别太嚣张》:男扮女装,女扮男装反串《夫君,女子不好欺!》:《错惹狂帝》:《王爷让偶轻薄下》:被人退婚不是可耻的事情,而是生命的新生夜给自己建了一个群,群号:45841753,非铁杆勿入,定期清理群成员,敲门砖:潇湘帐户名+喜欢的文名------------------------------------------------------------------------------推荐好文:金多多《蛇王硬上宠》:独孤卫《原配》:风之孤鸿《主母无害》:
  • 旷世毒妃:妖邪鬼帝妻

    旷世毒妃:妖邪鬼帝妻

    野心重重叱诧鬼界的鬼王,非凡天赋却拥有异于常人之功力!六界之中最没用的废材,人见人唾卑微至极!华丽穿越,给你两耳光,让你陷害我!一路复仇,扭转乾坤,有你好看。即便妖邪缠身,鬼魅相伴,我命由我不由天!待他日凤翔九天,人人唾骂?你24K铝合金狗眼瞎了吗?她嘴角勾起冷笑:“是妖怎样?老天不容?那就毁天!大地不容?那就灭地!鬼王莞尔一笑,将她禁锢怀中:“吾妻深得夫心。”
  • 兽宠天下:异界全能召唤师

    兽宠天下:异界全能召唤师

    【带着兽兽闯异界】风靡全国的全息网游《天下》,楚言三年建国,三个小时毁灭。开国女王楚言带着系统神器暗黑神戒穿越到风华大陆,成为楚家废柴嫡女。意外获得家族暗黑传承,自此与黑暗为伍,以血为祭,以咒为启,召唤神戒之中的的召唤兽,驾驭一切暗黑系魔兽。三阶到十阶,应有尽有;卖萌到耍酷,层出不穷……欠我的,我会一个一个拿回来!曾经天堂是你们的,但不好意思,今天起一起体味地狱滋味吧!
  • 太虚魔神

    太虚魔神

    佛道,仙道,众生道,魔亦是道。凌寒本是一个迷茫懵懂的差不多小子,却踏上了一条宿命与轮回的强者征途。神速进阶,却受天道诅咒,寿元将尽,他能做的就是更加快速的提升自己的实力,身负太虚秘境,手掌三生轮转,他誓将这天道束缚尽数打破。戾气化形,炼万千生灵为己用;一力证道,入万劫红尘而不复。他迫不得已,他愈挫愈勇,炼极品灵丹,铸绝代神器,超脱三界五行,不入六道轮回,他一步一步走向不死不灭,万古永存的神话。强者路,热血铸就,魔欲成神。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