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300000022

第22章 叙述中的语言行为(2)

直接引语从理论上说是直录人物口吻,因此有时使人物(讲故事的人)的说话腔调读起来很戏剧化,老是在惟妙惟肖地模拟他人口吻。《冷眼观》的叙述者兼主人公,其情人素兰是个妓女,小说本是第一人称叙述,却被素兰讲的一个个故事占了许多篇幅,不仅冲淡了第一人称叙述的特征,而且使素兰多嘴多舌,随时模仿他人口吻(时而模仿女巫念咒,时而模仿高官肆威)。读下面例子,就可以明白如此讲故事有多么难。素兰说到一个智钝者的亲属花钱为他买了官位,循例受制台接见:

(素兰道)……后来,他忽然向制台问道,卑职请问大人责省。制台被他这一问,心中已有点不是味了,慢腾腾地回他道,兄弟是直隶南皮县的人。他听了,又紧问一句道,问大人尊姓。制台登时把脸变了,便大声对他道,怎么,连兄弟的姓老兄都不知道么。……制台发作道,混账东西,不要你多说,滚下去,这样不爱体面的王八,还问他做什么。说着又回过头,对那戈什说,快点请江夏县进来,交给他带出去,叫他自行检举。

上例中每一段再转述语表情都不同。这样“栩栩如生”的次叙述,只有忘却了这些转述是由人物再转述出来这个安排,才能读得下去,不然素兰就不像一个闲谈的情人,而像一个不断在演戏的评书艺人。实际上,素兰之滔滔不绝,使引导句“素兰道”隔了几页远,几乎可以忽略了。

普实克曾指责《老残游记》“引语中套引语结构太复杂。”看来他指的是第二部中尼姑逸云之著名的二回之长的自述爱情经历。这二回逸云的故事,是由逸云对德夫人讲出来的。逸云说到她的情人任三爷跟她说他与其母商议与逸云结婚之事,因此,逸云是次叙述者,而任三爷是次次叙述者,这二层次叙述全放在直接引语式转述之中。然而任三爷又用直接引语转述母亲对他说的话,母亲的话就是三重引用的结果(即小说叙述者引逸云引任三爷引母亲),如此重重转引,竟然还能保持直接语之生动的质地分析,不是很自然的事,很破坏逸云之贞静聪慧的形象。逸云转引任三爷告诉她的母亲的劝导:“好孩子!你是个聪明孩子,把你娘的话,仔细想想,错是不错?”

奇怪的是,《老残游记》此二章,一向受读者与评者击节赞赏, 1930年此小说第二部一面世,林语堂就把这二章译成英文。三引直接语所造成的不自然转述似乎并没有减弱此二章的艺术魅力。夏志清论及此二章,认为:“最能使人对刘鹗的才华啧啧称奇。他把一颗少女的蕙质兰心,赤裸裸呈露出来,又以如此伶俐动听的口齿赋予她:中国的小说家,传统的好,现代的也好,少能与其功力相比。”实际上,当我们读到此种长段的次叙述,我们很可能忘掉这段已是三度引语。三层引号是我加上的,实际上这段引语被局部化后,只有一层引号。

西方小说中,尤其是18世纪或18世纪风味的小说,这种多重直接引语也常有。《呼啸山庄》,第一人称叙述者洛克乌德每天用日记方式记下耐丽谈伊莎贝拉的事。第八章中耐丽拿出伊莎贝拉一封长信读,信中有不少直接引语:“这是埃德加的亲侄,我想——也可以说是我的侄子;我必须握手,——是啊——我必须吻他……”这不见得不自然。但如果我们想到这是洛克乌德引耐丽引伊莎贝拉引他人,就会觉得这原话照录不免牵强了。普实克可能没注意到《老残游记》之多重转述并非中国小说才有的例子。

俄国文论家伏罗辛诺夫曾有论文详细分析了转述语类型的变化在俄国文学发展中的重大意义。他指出间接式转述语被叙述语境控制着,有可能朝两个方向变化。一种是在语意水平上接受信息,即只传达意义,排斥语调色彩因素,因而使叙述语境浸润渗透人物语言。而且他认为每当理想主义、理性主义或集体主义思潮抬头时,叙述作品中的转述语倾向于这个“指称分析”方向。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是典型。

另一种,即尽量保持转述语的语调色彩因素,尽可能保留惯用语和富于特征的词汇语气,有时甚至把直接式与间接式混合使用。这时,叙述语境对转述语的渗透控制就少得多。他认为,每当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潮抬头时,叙述作品的转述语就倾向于这个“质地分析”方向。陀思妥也夫斯基是典型。

这是一个很杰出的论证。可惜的是,对于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这个论证无法移用,因为中文的特殊类文本方式,中国小说是直接引语占绝对优势。

中文原无标点符号,不仅没有引号,没有逗号、句号(虽然白话小说有时有简单的点断),甚至不能分段。为了把叙述语与转述语分开,就采用了两个办法:尽量频繁地使用引导句,并且尽可能使用直接式,以使转述语在语气上就与叙述语不相同。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典小说会不厌其烦地在每项转述语之前加上引导句“××道”,而且只加在前面,不能放到任何其他地方,因为没有分段帮助,引导句放在转述语后面会被搞错。

茅盾的《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出现较多的直接引语和“淡淡地一笑道”,“发急地羼言”这样的引导句,有论者就认为茅盾在这本小说中转向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风格。的确,在赵树理等人四五十年代的作品中,在当代一些坚持民族形式的作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引导句与直接引语配置所造成的强烈风格特征。

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古典小说在每个转述场合都坚持引导句+直接引语这个公式。某些古典文学工作者在标注古典小说时,恐怕没有注意个别的变通。举几个例,《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程昱献“十面埋伏”之计,劝操:“退军于河上,伏兵十队,诱绍追至河上;我军无退路,必将死战,可胜绍矣。”

我认为这样的标点是墨守公式,语句很勉强。“劝操”不一定非是直接引语的引导语。这段的标点法似乎应如此:

程昱献“十面埋伏”之计,劝操退军于河上伏兵十队,诱绍追至河上。“我军无退路,必将死战,可胜绍矣。”

宁愿让直接引语丢开引导语,而不必一定要找出一个引导句来。《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故夫》有这样一段,与上引例子是同一个转述格局。

玉姐泪如雨滴,想王顺卿手内无半文钱,不知怎生去了,“你要去时,也通个消息,免使我苏三常常牵挂,不知何日再得与你相见。”

现行本这样的标点是对的,从“王顺卿”(第三人称)突然转到“你”,应当分属两个不同的转述语式。两个例子都证明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引号句可以被不同类型的转述语所合用,在这种情况下,应仔细分辨。总的来说,目前加标点的古代白话小说或文言小说,失诸过密过严,也就是说,可以不标成直接引语的,都被标成直接引语式,使中国传统小说直接引语式一统天下的情况更加严重。《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

却说司马懿引兵布成阵势,只待蜀兵乱动,一齐攻之。忽见张郃、戴陵狼狈而来,告曰:“孔明先如此提防,因此大败而归。”

这里的直接引语完全没有必要的语气接读,“如此”这样的用词,明显是叙述语境的介入造成的省略,使张郃戴陵可以不必再重复叙述中刚刚讲述过的内容。直接引语式至少要听起来像原话实录,但“如此”使此转述语不可能是原话实录。

中国古典叙述文学中的引语,情况比我们一厢情愿地想象复杂得多:“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钱锺书指出,此处“儿”为女郎自称,当时木兰未还女儿身,因此是内心独白。钱锺书称为“a direct quotation of mind”,为“心口自语”。文言无标点,极为自由。

因此,如果我们想在转述语中看出中国古典小说的风格变化,我们只有从直接引语中找,因为中国古典小说几乎无间接引语。直接引语只假定是彻底“质地分析”性的,是原话直录,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三国演义》中的直接引语与叙述语在风格上并没有多少差别,甚至连张飞这样脸谱化的人物,他的语言也缺乏“质地”。甚至在口头“说三国”中已有几个世纪传统的“邓艾吃”。在《三国志平活》或《三国演义》中完全看不到。

到《水浒传》中,情况有所变化,但“质地分析”性的直接引语主要出现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李逵、鲁达等粗鲁豪侠人物,另一种是当小说写平民社会生活时,如《水浒传》中写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段落,宋江与阎婆惜的段落。其余部分,“指称分析”还是占优势。金圣叹说:“《水浒传》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真是绝奇本事。”此说过赞了。梁山好汉中的“上层阶级人物”,转述语没有如此出色的“质地分析”。

16世纪,万历之后,小说进入个人创作期,个性语言开始成为创作的要素。《西游记》力求诙谐、转述语力求恢复质地。如二十一回:

行者摆手道:“利害,利害,我老孙自为人,不曾见这大风……哏,好风,哏,好风……”

《西游记》遇到口吃,也决不放过。七十七回:

(烧火小妖)惊醒几个,冒冒失失地答应道:“七七七滚了……慌的又来报道,大王,走走走走了。”

同是口吃人物的直接引语,邓艾与烧火小妖就不同。可见直接引语并不是绝对隔绝于叙述加工之外的底本语言状态,依然是受转述控制的。

以《金瓶梅》为标志,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张竹坡在《批评第一奇书》中称:“《金瓶梅》妙在善于用犯笔而不犯也。如写一伯爵,更写一希大,毕竟伯爵是伯爵的,希大是希大的,各人的身份,各人的谈吐,一丝不紊。”如果说《金瓶梅》的人物大都是社会中下层“质地分析”样式变化不多,那么在《红楼梦》中我们看到上至王族下至凡夫的语言不同的质地,而叙述语与转述语不只是靠引导句隔开,风格的差异和语气的特征也把两者分开。

只是,只要中国小说尚未采用新式标点,就无法摆脱直接引语式天下。到晚清,圈点比较盛行,开始出现了松动的余地。吴趼人的《恨海》作为中国第一部大量心理描写的小说,就开始把心里想的(主要是女主人公棣华的心理活动)与转述语混杂起来。在当时,没有引号,这样的混杂就是一个新事物。此外,在这本小说中也出现了大片的间接引语:

(鹤亭)当下回到东院,再与白氏商量,不如允了亲事,但是允了之后,必要另赁房子搬开,方才便当,不然,小孩子一天天的大了,不成个话……

西方传统是间接语在古典期间占优势,希腊、拉丁古典文献中大量是间接语,表现了主体的绝对控制和理性秩序。自文艺复兴到现代,各种直接语发展并用质地分析打破这一统局面,以表现现代思想。

而在中国文学中,缺乏标点和分段的古典格式使叙述中的转述语一直是直接式,近代小说的质地分析倾向是在这直接式范围内发展起来的。直到晚近,间接式才进入叙述,造成转述语式多样化。而这种多样化,是现代思想对叙述形式的压力所造成的。

(第三节) 内心独白与意识流

转述语的四种类型中,自由式,尤其是直接自由式,是现代小说的叙述中才出现的,现代小说的两个最触目的语言技巧——内心独白和意识流——就是从直接自由式转述语发展出来的。很多人把直接自由式等同于内心独白或意识流,这是不对的。但是可以说,不用直接自由式转述语,意识流技巧就不可能形成。

直接自由式到一次大战前后才出现于欧美小说中。在这之前,连詹姆士和普鲁斯特这样的创新型作家都很少使用。不少人曾认为《追忆似水年华》是意识流小说,其实整个这部卷帙浩繁的小说中,只有一处,突然有三个短句跳出过去时,用现在时写出,这是全书唯一的一处直接自由式。连直接自由式都几乎不见,意识流的其他条件就不用谈了。经常有人说此小说是“意识流代表作”,我不明白是从何说起。

直接自由式只有在与叙述流的其他语式混合时才显得出奇有趣,没有与上下文的对比,实际上就是第一人称叙述。罗伯特·勃朗宁的一些诗,艾略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小老头》和名诗《荒原》中的某些部分,都是内心独白的范例。张贤亮《肖尔布拉克》,朵萝西·帕克的《带灯的女人》都是把对话的一半录下,而把听对话人的应答略去。

这样的“信笔所之”——直接自由式——不是有意安排想制造意识流效果,在很多叙述作品中可以见到。上一章结尾时引用的《玉堂春落难逢故夫》一例,在没有引号的旧版本中,不就是一个直接自由式吗?陈冲《小厂来了个大学生》有这样一段:

他不慌不忙地走着……

再过一条街,就是诸葛云裳的家了。她在家吗?厂里总不至于今天就开始加班吧?可是,你这么想见她,就只是为了随便聊聊吗?

这个例子证明直接自由式可以与正常的叙述流很融洽地混合在一起。由于不必用引号句“他想道”,由于不必加引号,叙述语流很顺畅地“滑翔”进入转述语,而不给人以叙述中断的感觉。伍尔夫《到灯塔去》的语言魅力就在于这些语式的自然的混合:他从来不向兰姆赛太太要任何东西。兰姆赛太太有点儿生气。她常问他,他要不要大衣,毯子,报纸?不,他什么也不要。

在汉译中看不出那种现在时句式(直接自由式),与过去时语流的自然而迷人的混合。

直接自由式是所谓“内心独白”技巧的最重要组成因素,因为这种转述语方式完全摆脱了叙述者的控制、调节或加工,从而使人物的思想活动以最活跃的方式呈现出来。

但是直接自由式只有在与叙述流的其他语式混合时才显得出奇或有趣,大段或全篇的直接自由式,没有与上下文的对比,实际上就是一种第一人称叙述这样构成的“内心独白’,就不一定是十分扎眼的新技巧。英国19世纪诗人罗伯特·勃朗宁的一些诗,如《约翰内斯·阿格利柯拉沉思》《西班牙修道院的独白》;现代美国诗人T·S·艾略特的某些诗《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小老头》和名诗《荒原》中的某些部分,都是内心独白的范例。据说,连大仲马的小说中都能找到内心独白。而且,有的评论家则认为列夫·托尔斯泰是第一个自觉地使用内心独白技巧的作家,而车尔尼雪夫斯基评论托尔斯泰时,最早指出这种技巧,因而车尔尼雪夫斯基是讨论内心独白的第一个批评家。

用直接自由式写出的内心的思想过程就是内心独白。内心独白当然不等于独白也不等于自言自语,独白原是舞台术语,是在空无一人的舞台上对观众讲话,自言自语虽然没有听众,但也是说出来的话。独白常被用于小说。苏叔阳的《生死之间》,美国现代作家朵萝西·帕克的《带灯的女人》都是把对话的一半录下,而把听对话人的反应略去,这样就变成了“独白小说”,显然,这不是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原本是不说出来,也不打算说出来的话。因此,像老舍的《月牙儿》,我认为应当看做内心独白小说。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镜头上人物嘴动,有声音,但前后没有映出听者,那就是独白,人物嘴不动,而有声音(所谓“画外音”),那就是内心独白。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4)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在毛泽东的笔下和口中,古老的国学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它能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提供方针政策的指导,它能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贡献力量,更奇妙的是,它能与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水乳交融,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原理呈现出大中华气派!对于国学典籍中的成语、典故、诗词歌赋,甚至神话传说,毛泽东能信手拈来,随意驱驰。他能以古典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来说明一个革命道理,令听者拨云见日:他能从初见者的姓名中寻找到楚辞唐诗,让对办惊叹不已……
  •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本书具体分析《红楼梦》中的细小的智慧,其中不少智慧具有反而的意义,也即是狡猾之徒和有些人物的阴谋诡计,这亲做的目的不是宣扬、或者教唆心肠坏的人善搞阴谋诡计。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只有了解和研究别人的阴谋,我们才能具有预防防暗的智慧,并帮助善良的读者培养和提高识破、预防和反对、击败此类阴谋诡计的智慧。
  • 东鳞西爪集

    东鳞西爪集

    本书分三辑:风俗人情、禽兽鱼虫、草木花果。作者从历代画家常撷之入画的某一种题材入手,阐述其文史渊源、民俗特征、审美导向,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同时细说画境、画意、画法、画理,既具有宏观上的认识性,又具有操作上的实用性。
  • 崇明岛传

    崇明岛传

    本书着重写崇明岛的历史,从而使崇明岛的特色,包括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大浪淘沙聚沙成洲的神奇、沙洲涨坍垦拓不止的垦拓精神、薪火不断的教育与文化传承,得以突出。
热门推荐
  • 至尊鸿途

    至尊鸿途

    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万千种族,无尽位面,数不尽的天才不过世间一粒。尘埃天武大陆,无尽位面之一;一个妖孽般的少年,从贫瘠的世俗走来,一路饮血高歌。药武双修,绝世霸途;踩最强的敌人,战最强的种族;统领人族,踏上巅峰之路!
  • 染血妃子:沦为亡国公主

    染血妃子:沦为亡国公主

    他辱我、折我、打我、骂我,贪我、宠我、负我,最后还要我感激涕零,从青楼辗转王爷府,我是亡国公主,以最不堪的方式见到他。我恨他,挫骨扬灰,又怎么会真正的去爱。我愿流血亦不落泪,杀了他,杀不了就逃,逃不了就较量。最绝望的爱情,直到遍体鳞伤,江山与阴谋,爱情与责任,宁负君莫负天下!
  • 芳冷歌已尽

    芳冷歌已尽

    一曲红颜歌天下,她只希望能成为他的良人,跟他一起携手,看尽红尘。
  • 女皇重生玩转职场

    女皇重生玩转职场

    她,独孤槿,西岳国的第一女皇,雷厉风行,杀伐果断,聪慧智敏,神月之姿,却惨遭心爱之人背叛,惨死在皇位上。而她,莫轻轻,三流大学毕业的都市小白领,胆小弱懦,胸无点墨,平凡普通,却飞来横祸,被自己的上司撞死。当一代女皇穿越到现代,成为一个平凡的小白领,步步为营,斗智,斗勇,玩转职场。他,是宿城的大少爷,未来宿城国际的掌舵人,狂妄霸道,风流多金,是女人竞相争逐的钻石王老五。可他,却爱上她,不惜将宿城国际拱手相让。他,是军机处的参谋长,年轻有为,帅气逼人,家世显赫,是所有女人的梦中情人。可他,却为了她,放弃锦绣前程,只为她鞍前马后。【本文,女强,男强,专情,盛宠,一对一,NP自行绕过】“总裁不好了,莫经理带着人杀到耀成公司去了。”“就让她去,砸了算我的”“莫姑娘说今天是耀成大少爷回来的日子,去勾搭勾搭。”“该死的。”咒骂一声,就冲出了办公室。%“首长,不好了,莫姑娘跑到部队里面看训练了。”“没事,她爱看就让她看,她上次折腾出来的东西不是蛮好的。”“可是莫姑娘要求参加训练的士兵都脱了上衣训练。”“什么?”只见人一溜烟的就跑出去了。【故事赏析】片段一:“还不去倒杯咖啡给客户。”某上司对着木然的莫轻轻吼道。“非我族类,其心必诛,尖嘴猴腮,准不是什么好东西”莫轻轻凌厉的盯着黄头发,蓝眼睛的丹尼尔。某上司怒吼道:“莫轻轻,你被炒鱿鱼了”“你没有解雇我的权利,”莫轻轻淡然的抠了抠耳朵,嘴角冷笑道“而且现在是你被炒了,给经济诈欺犯投资,你是吃了豹子胆了吧!”片段二:“你要什么我都给你。”苏离火热的眼神直勾勾的盯着莫轻轻。“什么都给我吗?”莫轻轻拉着他的领带,吐气如兰的说到“如果说,我要宿城呢?”“好,如你所愿,只要你嫁给我,宿城由你做主。”苏离迷醉的看着她,迫不及待的扣住她的后脑勺,霸道的深吻下去。莫轻轻温柔的迎合着他,眼中却闪过一丝残忍。片段三:“小小的丫头片子也妄想掌控宿城,还是回家乖乖的伺候男人吧!”莫轻轻冷眼扫过坐在面前的董事,嘴角微翘,冰冷的说到:“看样子林董事对我很是不满啊!”“哼,好心奉劝你一句,我们六个董事不赞成你做董事长,想掌控宿城,做梦”“哦,是吗?”莫轻轻冷笑道:“那么,这些东西呢?”只见桌子上出现了无数张不堪入目的照片,三人的,四人的,多人的,各种姿势,各种神情,拍的一清二楚。
  • 每天懂点买房风水学·居家装修学·生活创意学

    每天懂点买房风水学·居家装修学·生活创意学

    如果你手里有2000万以上,买房前可以不看这本书;如果你不介意装修后处处都是遗憾,装修前可以不看这本书;如果你家里有保姆为你收拾得窗明几净,你可以不看这本书!否则,这是你的必读书!
  • 妙探皇妃:烟花碎

    妙探皇妃:烟花碎

    一句“此情不过烟花碎”带她穿越到了天朝二十五年,半途遇险成为了东汶的和亲公主。 错落的时空,她步步为营,聪慧过人,屡屡破解棘手迷案,却破不了命中注定双生情劫……冥冥之中,谁在操控着她和他的命运,迟来的真爱,能否扭转乾坤?(每日八更以上)    
  • 误入豪门:老公惹不起

    误入豪门:老公惹不起

    这是个什么世道?兼职卖个东西也会被请去喝茶……他是大人物,脾气臭得人尽皆知。一场错误的逮捕,让她落入了他的法网,更让他们直接结下了不解的“仇”!一道婚约,两人不得不被捆绑在一起,从此家务宁日,鸡飞狗跳,风雨飘摇……
  • 地理探奇(走进科学)

    地理探奇(走进科学)

    神奇莫测的大自然造就了大千世界上的无数奇观盛景,奇怪的现象之所以存在,自然是有其道理和规律的,只是现在人类还没有研究出来而已,等到研究出来之后,也许就不奇怪了。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古代舞蹈史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21世纪已经过去十年。这十年我们最深刻的体验是——信息以10的N次方在增长,财富以10的倍数在变化,而人的寿命只以小数点级在增加。这是一个信息爆炸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机会,同时信息垃圾充斥使人迷茫的时代;这是一个可以快速致富,同时又是一个可以快速贬值的时代;这还是一个人类用有限的寿命创造无限的生命意义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寿命微不足道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变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