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00000002

第2章 学而第一(1)

《论语》全书共二十篇,每篇均以第一章的前两字或三字作为篇名。《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本篇共十六章,中心内容是学习与修身。孔子认为,学习与修身是人生的两件大事。学习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修身是一个人提高德行的根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孔子提出的“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有子提出的“礼之用,和为贵”的学习目的,以及“就有道而正焉”的学习态度,既是学习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又体现了学习的规律。关于修身,孔子提出了“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以及“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原则,有子则提出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的观点。可见,“仁”是修身的根本,是为人的准则。只有勤勉地学习仁,不懈地追求仁,才能提高自己的德行操守,并感悟人生的真谛,获得人生的快乐。学而第一

1.1子曰①:“学而时习之②,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④,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乎⑥?”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经常复习,不也很愉快吗?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注释】①子:古代对有学问、有道德男子的尊称。在《论语》中,“子曰”的“子”均指孔子。②习:复习,练习。《礼·月令·仲春之月》:“命乐正习舞。”③说(yuè):通“悦”,高兴,愉快。④有:通“友”,亲爱,友爱。《左传·昭·二十年》:“若不获扞外役,是不有寡君也。”朋:同学。汉郑玄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这里指弟子。有朋:指志同道合的人。⑤愠(yùn):怨恨,恼怒。《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⑥君子:泛称有才德的人。

【解读】此章作为《论语》第一篇的首章,开宗明义,介绍了学习的方法和待人的态度,反映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学而不厌、重视相互切磋和人格修养的主张。此章语言简洁,内涵丰富,读之浅易上口,思之启人心智,成为两千多年来脍炙人口的名言。

1.2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矣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⑤,本立而道生⑥。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⑦!”

【译文】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司,这种人少有;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未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基树立了,人道就会产生。孝顺父母,尊爱兄长,就是仁爱的根本吧!”

【注释】①有子:即有若,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四十二岁。在《论语》中,对孔子的学生特称“子”的,只有有若和曾参,所以有人认为《论语》是由有若和曾参的学生编著的。②孝:孝顺父母。弟(tì):通“悌”,指尊爱兄长。③犯:触犯,冒犯。④鲜(xiǎn):少。⑤本:事物的根基或主体。务本:致力于根本。⑥道:道德,道义。这里指人道。⑦仁:古代一种含义广泛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亲、爱人。这里指仁爱。

【解读】“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孔子为中华民族做出的创造性的理论贡献。有若强调“仁”的根本,应建立在“孝悌”,即懂得珍爱身边的亲人上面。这种由“孝悌”而形成的和谐的家庭关系,就是孔子所倡导的“仁”的具体体现。由家庭而社会,再到国家,如果都能遵循“仁”的理念,就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国家关系。

1.3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②!”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面目伪善,这种人很少有仁爱。”

【注释】①巧言:花言巧语。令色:和悦的面容。这里为贬义,指表面热情,实则伪善的人。②仁:指仁爱。

【解读】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学习和尊崇“仁”,反对花言巧语、表里不一。在孔子看来,“仁者”必“诚”。有仁爱之心的人,必定是表里如一的人,也就是孔子称为“君子”的人。

1.4曾子曰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为人谋而不忠乎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④?传不习乎⑤?”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是否尽心?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和演习?”

【注释】①曾子:即曾参,字子舆,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西南)人。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四十六岁。②三省(xǐng):从三个方面反省。③谋:谋划,考虑。这里指出主意。忠:忠诚,尽心尽力。④信:诚实,真诚。⑤传:传授。习:温习。指复习《诗》、《书》和演习礼、乐等。

【解读】曾参“三省吾身”的做法,既体现了孔子“仁”的理念,又为后世学子树立了严以律己的楷模。为人办事必须尽心,与人交往必须真诚,体现了孔子以“仁”待人的精髓。对老师传授的知识,通过复习和演习进而理解和掌握,体现了虚心向学的态度。此章可以说是流传千古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1.5子曰:“道千乘之国①:敬事而信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③。”

【译文】孔子说:“治理千辆兵车的诸侯之国:要认真办事恪守诚信,节省费用爱惜人民,征用劳力不违农时。”

【注释】①道:《释文》:“道本或作导。”引导。这里指治理。千乘:兵车千辆。古代以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代,天子号称万乘之君,分封给诸侯的则为千乘之国。②敬:恭敬。这里指认真。信:诚信。③使:役使,征用。使民:指征用劳力。时:古代以农业为主,时即为农时。以时:根据农时。意思是不违农时。

【解读】“敬事,诚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是孔子提出的治国原则。正如宋代学者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所说:“言治国之要在此五者,亦务本之意也。”所谓“本”,就是孔子倡导的“仁”。治国以“仁”为本,就必须坚持“敬事,诚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这五项原则。五项原则之中,“使民以时”这一原则体现了孔子学说中以人为本的思想。

1.6子曰:“弟子入则孝①,出则弟,谨而信②,泛爱众③,而亲仁④。行有余力⑤,则以学文⑥。”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在家里,就孝顺父母;在外面,就尊敬兄长;处事谨慎,待人诚信,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之心的人。躬行之后还有余力,就去学习礼、乐等技艺。”

【注释】①弟子:年幼的人。也泛称子弟。这里指年轻人。入:指在家里。与下文的“出”对应。②谨:谨慎。信:信用,诚信。③泛爱:博爱。④仁:仁德。这里指有仁德之心的人。⑤行:实行,躬行。指做到以上几件事。⑥文:文献。朱熹《论语集注》:“文,谓《诗》、《书》六艺之文。”郑玄认为“文”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项技艺。可从。

【解读】此章是孔子对年轻人在待人、处世、交友、求知等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伦理思想。他所提出的要求虽然简单,却蕴涵着深刻的做人之道。在求知与做人的关系上,孔子强调首先要学会做人,懂得做人的规范和道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礼、乐等技艺,才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1.7子夏曰①:“贤贤易色②,事父母③,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⑤。虽曰未学⑥,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对待人要敬重其德行,而不能以貌取人;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侍奉国君,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能信守承诺。他虽说没有学过《诗》、《书》、《礼》、《乐》,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注释】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卫国人。以文学著称,是孔子晚年的得意门生。②贤贤:前一个“贤”为动词,尊重,引申为敬重;后一个“贤”为名词,善。这里指德行。易:轻视。《左传·僖·二十二年》:“国无小,不可易也。”色:美色。这里指容貌。易色:轻视容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比澹台灭明小五岁,孔子“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事,他应该知道。因此,子夏说的“易色”,就是不以貌取人的意思。③事:侍奉。④致:尽。致身:献身,献出生命。⑤言:说话。这里指承诺。⑥未学:指没有学习过《诗》、《书》、《礼》、《乐》等。【解读】此章子夏从如何对待人、如何侍奉父母、如何侍奉国君、如何与朋友交往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做人的道理,强调做人应以德行、诚信为本,学习知识应立足于实践和运用,而不能做只读圣贤书而不会立身处世的书呆子。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①,学则不固②。主忠信③。无友不如己者④。过则勿惮改⑤。”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了仁德、礼制就不会鄙陋。做人应以忠实诚信为主。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有了过错不要怕改正。”

【注释】①重:庄重,稳重。威:威严。②固:鄙陋。③主:为主。忠信:忠实,诚信。④无:通“毋”,不要。友:这里作动词。指交往。⑤过:过错。惮(dàn):害怕。

【解读】为人庄重、严谨,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人有了德行,才不会鄙陋。反之,如果为人轻薄随便,就会失去威信;不学习仁德、礼制,就会鄙陋低俗。在交友上,则应交益友,交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朋友。为人忠实诚信,有过不怕改正,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在此章,孔子对君子如何完善自己的德行,如何进行品德修养,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说的这些话,对今人来说,仍然是指导品德修养的箴言。

1.9曾子曰:“慎终追远①,民德归厚矣②。”

同类推荐
  •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诗歌总集:<诗经>》生动介绍了《诗经》的产生、收集与流传、周民族史诗和怨刺诗、《诗经》中的爱情诗、《诗经》的情感和思想、《诗经》的特色和地位影响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中“诸子百家”一般是指先秦至汉代时期出现的学术流派。西汉刘歆在《诸子略》中著录各家著作有一百八十九家,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的著作上升到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为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其著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杂家、名家、阴阳家、农家、小说家等。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后世简称之为《内经》,堪称中华医学的源头活水。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
  •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追述了酿酒的发展历史,中卷和下卷介绍了酿酒的具体技艺。《北山酒经》虽为酿酒技艺的专著,实则却渗透着酒文化的浓重缩影,为饮而酿,酿则必饮,可谓关乎酒之品质的重要著作。
热门推荐
  • 重生复仇:盛世毒庶女

    重生复仇:盛世毒庶女

    前世,她全心全意的付出,却换来了夫君的无情折磨跟嫡亲妹妹的背叛拔舌,断指,都不及他亲自下旨赐死她亲生孩儿来的痛不欲生五马分尸,是她最终的结局……满心的怨愤,化为恶魂,重生归来嫡母恶毒,施计送你上黄泉嫡妹伪善,毁你清白,断你锦绣前程庶妹阴险,让你过的生不如死既然你们不给我活路,那就把你们一个一个都送进阴曹地府
  • 仙缘莲生

    仙缘莲生

    在浩瀚的银河畔,有一居所。名叫“莲居小筑”。有一天,“小筑”的莲花全部盛开了,莲香四溢,“小筑”的上方有无数的光华溢出。在“小筑”的莲池中,一朵青莲,缓缓的绽放。随着光华流转,一位身着淡绿色荷叶边下摆长纱衣,内穿白色衣裙的仙子浮立水中。身上的淡绿色纱衣随着微风拂……这朵青莲,幻化出人身后又将经历什么呢?从仙界辗转到人间,从仙子到凡人。这一切的一切,真的就是上天冥冥中的注定吗?如果是,那么青莲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川菜文化研究续编

    川菜文化研究续编

    本书重点就推进成都美食之都建设中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进行研讨。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单亲妈妈古代奋斗史

    单亲妈妈古代奋斗史

    做个母亲不容易,做个穿越便带了球的便宜母亲更不容易。想为娇儿选个爹,是原装的凑和还是外进的优良?怀胎十月儿降生,说得容易怀起来难啊!
  • 半夏田园

    半夏田园

    刻薄彪悍继祖母,很难对付;善良包子亲爹娘,必须改造;纵使生活一地鸡毛,也要努力把日子过好。喂,隔壁山头的将军大哥,能帮把我牛放一放吗?
  • 成功有捷径

    成功有捷径

    只要你读完这本书并完成了书上的要求,你就会发现:成功的潜力其实一直就在你身上。其目的是帮助你认清理想,经过严格的训练任何人都可以掌握它。启示成功是一种习惯,锤炼你的意志,令你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转型为“成功模式”。你会发现,平衡你的心态。本书列出了57种简单易的方法,你必将从人群里脱颖而出!,成功原来如此简单!只要留意。坚定你的信念,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大多数人却不知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飞

    一切从美丽的草原开始,一切又在美丽的草原上结束了!飞走了!带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带者自己渴求自由幸福的梦想!去了太阳神殿,在那太阳升起的地方……一个灵魂被放逐是一种堕落,一个生命被放逐是一种追求,一个理想被放逐是一种升华,一种自由被放逐,换来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恒久不变,一种源远流长,一种不管用何种方式表达的精神。飞是为自己而飞,更是为理想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