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和教育史上,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在这灿烂的群星中,有一颗特别耀眼,令世人瞩目,那就是孔子。孔子从齐鲁大地走来,以他的思想和学说、智慧和远见,走向了中国,走向了世界。

在中国,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议以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历代统治者把孔子捧上“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神坛,打的是孔子的旗号,推崇的则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忠孝节义”、“男尊女卑”,以及“皇权论”、“等级论”、“尊卑论”等等维护封建统治的“伪儒学”。宋代学者朱熹迎合封建统治的需要,编著了《论语集注》一书,这本书的注文更是科举考试的立论根据(金池主编《〈论语〉译注新旧对照100例》)。从此,《论语集注》在长达六百余年中成为参加科举考试的知识分子的必读书。尽管孔子的学说长期被统治者曲解和利用,但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孔子学说中的道德观念、伦理思想、教育思想,以及其他精华部分,也对广大民众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对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提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20世纪,孔子的学说又成为董仲舒、朱熹为代表的“伪儒学”的替罪羊,经历了五四时期和“文革”后期两次大批判的劫难。然而,正如孔子的学生子贡所说:“仲尼不可毁。”尽管孔子的思想和学说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其蕴涵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道德观念等一切积极的成果,至今仍为中国人民所珍视。

孔子的学说走向世界,始于四百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把《论语》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从而引起了欧洲人对孔子思想乃至中国文化的关注。20世纪初期,以胡适、冯友兰为代表的中国学者与西方学者的频繁交流,在传播中国哲学思想(胡适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著有《中国哲学史》)的同时,使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在西方得到进一步传播(徐刚《孔子之道与〈论语〉其书》)。1987年,中国政府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国家汉办”。为了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国家汉办”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的品牌,并于2004年11月在韩国首尔成立了全球首家孔子学院。截止2010年10月,已经成立孔子学院322所,遍布全球五大洲,分布在91个国家和地区。另外,还有369个孔子课堂,分布在34个国家(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官网∕孔子学院介绍)。孔子学院作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使孔子“以人为本”、“以德治国”的政治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孝亲敬长”、“以礼待人”的伦理思想,以及“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成为人类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由于孔子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中,孔子名列首位,成为令世人瞩目的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一生,是历经坎坷而又丰富多彩的一生。他三岁时父亲去世,十七岁时母亲去世,二十岁时娶妻成家。他说自己“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先后替人管理仓库、牧场,还从事过承办丧事的职业。但孔子善于学习和思考,经过长期的自学掌握了广博的学识。于是,在三十岁前后他就有一批追随自己的学生。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是在鲁定公九年(前501)五十一岁时任中都宰,五十二岁任司空,不久升任大司寇(掌管司法的官员),进入大夫行列;五十六岁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政绩卓著。因季桓子专权,荒废国政,孔子辞去官职,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奔走呼号。在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他虽曾受到过一些国君的礼遇,却始终未能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他虽然困惑甚至感到无奈,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而矢志不渝,永不言弃。他在结束周游列国生涯回到鲁国时,已是年近七十的老人。孔子在晚年,潜心于古代典籍的整理(相传《易》、《书》、《诗》、《礼》、《春秋》等儒家经典都是由他整理,并对学生进行传授),并致力于教育。子张、曾参、子游、子夏就是孔子晚年最著名的学生。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四月,孔子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享年七十三岁。

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虽然没有留下阐述其思想和学说的系统著作,却因弟子们编辑的《论语》而名垂后世,光耀史册。东汉史学家班固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书·艺文志》)从《论语》各篇章的内容看,《论语》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言论行事,其中,孔子的言论行事是主要的内容。因此,《论语》一书是研究和了解孔子最为可信的材料。由于孔子从而立之年直至去世,在长达四十余年的时间里所教、所带的弟子人数众多,而他晚年所教的学生曾参死于公元前435年,这时孔子去世已经四十四年。曾参临死前对孟敬子说的一段话(《泰伯》篇第四章)说明,《论语》记述的人和事,以孟敬子在曾参病重时去看望曾参所说的话为最晚。杨伯峻先生据此认为:“《论语》的编订者或者就是这班曾参的学生。因此,我们说《论语》的著笔当开始于春秋末期,而编辑成书则在战国初期,大概是接近于历史事实的。”(《论语译注·导言》)

《论语》是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它采用语录体的形式,以简洁朴实、明白易懂的语言,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描绘出了既平凡而又伟大的孔子的形象。“读《论语》这部书,孔子的思想、感情,孔子的举止动作、音容笑貌,常常能从朴素而精炼的语言里跃跃然地活动起来。《论语》对其他一些人的性格,刻画得也颇生动,如子路的率直粗暴,见义勇为,颜渊的谦虚好学,子贡的聪明,都写得较为成功。”(冯其庸《逝川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述论》)

《论语》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教育史、伦理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论语》通过记述孔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伦理思想,以及他的历史观、道德观、是非观。同时,孔子提出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在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文明发展的历程中,积淀为“中华十大传统美德”(金池主编《〈论语〉译注新旧对照100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重要理念。

孔子是伟大的,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博大精深,充满着生活的智慧。但是,孔子毕竟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那时整个人类的文明程度、认识水平,与现代社会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今人研读《论语》,目的在于回归传统,与圣人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流,汲取孔子思想的精华,感悟孔子的治国为政之道、待人处世之道、读书治学之道、修身律己之道,以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而不能盲目地把孔子当作神和偶像来崇拜,更不能随意拔高和美化孔子,把他当作“生而知之”、无所不晓的完人。

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一书的研究者很多,注解《论语》的著作、文献达三千余种(日本学者林泰辅《论语年谱》统计)。古人注解《论语》的著作,比较通行的有三国曹魏何晏的《论语集解》、宋代朱熹的《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这些著作重在注释,旁征博引,既比较烦琐,又融入了著者的观点,甚至有误注、误解的地方,不适合一般读者阅读。今人注解《论语》的著作,流行面广、影响较大的有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李泽厚的《论语今读》、金良年的《论语译注》、毕宝魁的《论语精评真解》、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傅佩荣的《解读论语》、李择非整理的《论语》、金池主编的《论语新译》等。其中,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注重考证,注释翔实严谨,为《论语》研究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李泽厚的《论语今读》长于义理,谈古论今,理论性、学术性强;毕宝魁的《论语精评真解》译文清晰流畅,解读颇多新意。以上列举的几种今人研究《论语》的代表性著作,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至今六十年来《论语》研究的重要成果,虽然各有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是广大读者、专家研读《论语》的必读书籍。

本书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

由于《论语》成书距今年代久远,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许多言论具体背景不详,加之语言简洁,有的字词内涵丰富,可作多种理解和推测。因此,后世学者注解《论语》,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在前人和当代学者研究《论语》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注、译和解读,既坚持斟酌损益,择善而从,又不囿陈说,力求推出新意,融入自己感悟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论行事的见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初稿完成后,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对一些疑难问题反复查阅相关辞书和专著,以求减少疏漏。

在本书的译注、解读过程中,我们参阅了杨伯峻、李泽厚、金良年、毕宝魁、韩喜凯、李择非、傅佩荣、徐刚、金池、雅瑟等有关《论语》的著作,汲取了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恕未一一注明。在此,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说:孔子学说“作为政治哲学,实践证明它的成效是显著的。根据这种哲学,为保持国内和平和繁荣所起作用而论,大体说来中国是地球上治理最佳的地区”。1988年,七十五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的宣言中则说:“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毕宝魁《论语精评真解》前言)这些外国学者、专家的话,涵义深刻,令人耳目一新。

孔子不朽,《论语》长存。植根于华夏大地的中华文明薪尽火传,如江河奔流不息。在热爱《论语》、研究《论语》的有志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在以《论语》研究为代表的国学研究领域,一定会繁花似锦,硕果累累。

感谢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已逾九十高龄仍潜心著述的著名历史学家史式先生和重庆大学教授、著名信息安全专家向宏先生。作为我们的恩师,他们教给我们做人和治学的道理,培养了我们不懈努力、潜心治学的精神。感谢巴蜀书社的领导和编辑,是他们的支持和付出的大量辛勤劳动,使本书得以如期出版。

绵阳师范学院原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四川省高校文科教材编委会委员、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张一璠教授对本书的译注、解读非常关注,并给予了指导。在本书出版之际,谨向他表示由衷的谢意!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恳请学术界同仁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愿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人们回归传统、品读经典、陶冶情操尽一份绵薄之力。

著者

2012年9月于成都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1

    中华家训1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劫中得书记

    劫中得书记

    《劫中得书记》乃郑振铎先生在抗战烽火劫难中搜求古书之记录,其间种种为之欢喜为之愁之行状,为灾难中的祖国保存文化薪火之情思,无不怦然动人。这是一幅真正的爱书人的绝美的自画像。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书收入曾国藩家书126封,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既阐述伦理纲常,又慨叹人生艰辛,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 中华家训4

    中华家训4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热门推荐
  • 带着异能去种田

    带着异能去种田

    “怎么又是你们这对夫妻,一而再再二三的坏我好事,啊…”千年血魔,看着每每在他快要得逞的时候,就出来坏他大业的夫妻,最终被活活逼疯了。“唉,夫君你看啊,就这点承受能力还想一统天下,这血魔未免也太不禁打击了吧?”“咳咳…”某男望了自家那腹黑的娘子,她还真好意思说,那是一点打击吗?那可是…精彩片段二:“枫儿,你是我们林家的骄傲,我们林家以有你这样的子嗣为荣,快让你娘子把那些仙丹拿出来救一救你婶婶吧,她快不行了,只有你娘子手中的仙丹才能救她一名!”京城第一世家林家的家主向一名戴着半面银制面具身穿白衣的男子低声下气请求道。“林家的家主果然是贵人多忘事啊,难道忘记了当初因为测试我夫君灵力为零,未免丢林家的脸,您和夫人可是派人亲自将他活活致死,却还要假装夭折的事难道都忘记了吗?现在您知道失去爱人之痛了,那么当时夫君的父母一心一意的辅佐你,最后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刚出生的孩子被你害死,难道他们的心就不痛了吗?所以你以夫君为荣,夫君和我却以你林家为耻,今日我便要亲眼看着你最爱的人死在你的面前,以慰含恨九泉的夫君的父母!”一袭红衣的女子紧紧的挽着一袭白衣的男子,她可以感受到他的夫君此时心中有多恨面前这对曾经害死他与他父母的林家家主与家主夫人,她要为他的夫君报仇。没错大家猜对了,本文就是一个现代女神医穿越古代,与老公一起修仙种田,打怪升级,复仇,扬名千里的故事,喜欢的请收藏,不喜欢的请按关闭按钮,亲们请见谅,千言需鼓励,所以如遇不好留言,一概删无赦。
  • 此岸彼岸

    此岸彼岸

    本书汇集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诗作32篇,分为此岸、彼岸两大部分。作者以独有的“工程纪实”手法,讴歌了改革开放30年来生活在中国和美国两岸的精彩,自然流畅地展现了中国的富强、朋友的风采、我们的生活、儿孙的成长、美国见闻以及往事回忆等等。此书系作者71岁时为纪念敦堉(老伴)辞世十周年而撰写,魅力独具。重庆南开中学校友级刊《53南开人》曾刊载过本书的部分文章。
  • 让孩子感动一生的故事全集(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让孩子感动一生的故事全集(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雅声楚韵唱渔樵:李雅樵诞辰88周年纪念文集

    雅声楚韵唱渔樵:李雅樵诞辰88周年纪念文集

    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和评点李雅樵先生表演艺术的著作,不仅有李雅樵先生传记和部分纪念性文章,也有其表演艺术、唱腔艺术和艺术心理分析文章,以及李雅樵先生代表剧目的评点文章等。
  • 病了的字母

    病了的字母

    让观点和思想插上艺术的翅膀它们的影响自然更大生命力自然更强。还有一大创新就是用了一百多方各具药理的中草药名来补白这个我看就是很好的表达方式。,不仅有许多文章是反常规的写法。所以杂文也不光是板着面孔的它是形式多样的 它需要良好的方式
  • 青葱校园-呆呆地错过你

    青葱校园-呆呆地错过你

    每周固定的一通电话,潜移默化的成为了男孩心底最强烈的期待。女孩若即若离的态度,让男孩的情绪重复着游离天上地下。对于男孩来说,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在学校走廊和她擦肩而过。是不是喜欢的情绪会让一个人渐渐的卑微?属于青春的青涩的爱情故事给你答案。
  •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

    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或许有一点沉闷,萧红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
  • 穿越之丑妃来仪

    穿越之丑妃来仪

    从小奶奶就说我娘娘命,可是……长大了以后我发现我根本就做不了娘娘,因为是我长的太黑了,堪比包公。被一个脸盆砸昏也能穿越吗?居然莫名地穿越到了雾金天朝,居然因为长得黑嫁给皇帝楚桓,难道我真有娘娘命?一见面他封我为“煤妃”不用怀疑,是煤炭的煤。煤就煤吧,只要能保住小命,于是……我开始了我的深宫生活。@@@@@@@@@@@@@@@@@@@@@@@@@@@@@@@@@1、《穿越之丑妃来仪》宣传视频(主角的样子):2、测测你是《穿越之丑妃来仪》中的谁?(仅供娱乐)http://m.pgsk.com/china/?id=147953、测测你与《穿越之丑妃来仪》中哪位男主有缘(仅供娱乐)http://m.pgsk.com/china/?id=147964、测测《穿越之丑妃来仪》中男主见你会怎么样(仅供娱乐)http://m.pgsk.com/china/?id=147975、测测如果你穿越到雾金天朝(仅供娱乐)http://m.pgsk.com/china/?id=14798@@@@@@@@@@@@@@@@@@@@@@@@@@@@@@@@@@@@公告:强烈推荐小莫的另一部穿越文《极品色妃》,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隆重推荐朋友的一部穿越文《情欲天下》@@@@@@@@@@@@@@@@@@@@@@@@@@@@@@@@@@@@推荐一下朋友的精文:秋月怡莎:《不做皇后》清风月影:《色女驯夫》《恨妃》落雪轻盈:《老婆说的是》http://m.pgsk.com/m.pgsk.com?bookid=58687旋舞花:《穿越之我是巫女》晴沁:《宛如雪》
  • 敢于品尝苦涩人生(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敢于品尝苦涩人生(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