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800000022

第22章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1)

文学流派是特定历史时期内的文学思潮的体现。处于同时代的作家群体,他们有共同的文学思想和相同的艺术风格,由此形成了文学思潮。凡一个文学流派必须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或某种联盟,有理论纲领,并有某些共同的艺术特征。中国诗史上自宋代始有自觉的流派意识。宋代诗人为求得艺术创新,不断提出新的诗学理论,形成某些联盟的形式,出现大致相同的艺术创作特征,从而涌现了西昆派、革新派、江西派、四灵派和江湖派。在这几个诗派中最具流派特征、影响最大的应是江西诗派。黄庭坚的诗歌与诗学理论非常有助于在唐诗之后进行艺术的创新。由于他在诗艺上的突出成就,学习山谷诗成为一时风尚,在他周围团结了一批年轻的诗人;尤其是《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出现,遂在中国诗史上形成了一个典型的诗派。这个诗派真正能代表宋诗的艺术特色。

一 江西诗社宗派图

宋代诗人吕本中在南宋初年的诗坛上甚有名,他自称其诗是渊源于黄庭坚,因黄庭坚是江西人,学其诗者众多,遂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此图谱首列黄庭坚以为领袖,其下依次列二十五人:陈师道(无己)、潘大临(邠老)、谢逸(无逸)、洪刍(驹父)、饶节(德操)、祖可(正平)、徐俯(师川)、洪朋(龟父)、林敏修(子来)、洪炎(玉父)、汪革(信民)、李(希声)、韩驹(子苍)、李彭(商老)、晁冲之(叔用)、江端本(子之)、杨符(祖信)、谢(幼槃)、夏倪(均父)、林敏功(子仁)、潘大观(仲达)、何觊、王直方(立之)、善权(巽中)、高荷(子勉)。吕本中序云:

唐自李、杜之出,焜耀一世,后之言诗者,皆莫能及。至韩、柳、孟郊、张籍诸人,激昂奋厉,终不能与前作者并。元和以后至国朝,歌诗之作或传者,多依效旧文,未尽所趣。惟豫章(黄庭坚)始大出而力振之,抑扬反复,尽兼众体,而后学者同作并和,虽体制或异,要皆所传者一,予故录其名字,以遗来者。

《江西诗社宗派图》原作早佚,吕本中之序及所录之黄庭坚以下二十五位诗人名,皆见存于南宋初年胡仔所编《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九。此后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卷十四中亦录吕本中序及二十五位诗人之名,但文字略异。其所录序云:

古文衰于汉末,先秦古书存者为学土大夫剽窃之资,五言之妙,与《三百篇》、《离骚》争烈可也。自李、杜之出,后莫能及。韩、柳、孟郊、张籍诸人,自出机杼,别成一家。元和之末,无足论者,衰至唐末极矣。然乐府长短句,有一唱三叹之音。至国朝文物大备,穆伯长、尹师鲁始为古文,成于欧阳氏,歌诗至于豫章始大出而力振之,后学者同作并和,尽发千古之秘,亡余蕴矣。录其名字,曰江西宗派,其源流皆出豫章也。

此所录之序较胡仔所录为详。赵彦卫所录诗人之名亦有小异,其中林敏修作林修,乃误。林修活动于北宋中期,非诗人。林敏修为林敏功之弟,两人皆以诗名。又赵氏所录无何觊,而补入吕本中,故亦是二十五人。何觊,无考,补入吕本中甚宜。吕本中在序中历述了中国诗歌的发展,以为在唐诗的艺术高峰之后,只有黄庭坚的成就最高,于是一时诗人唱和学习;他们虽然体格有差异,但源皆出于黄诗,因此构成一个宗派,宗派之祖便是黄庭坚。自《江西诗社宗派图》在诗坛流传之后,虽然诗人们对所列之人颇有一些异议,或对序言有所指摘,但这个江西诗派确为一个诗派而得到承认了。吕本中拟构的江西诗社宗派是有现实依据的,其“宗派”观念显然受到佛教的禅宗宗派的影响。这在中国诗史上是一件大事,首次引入了流派的观念。这是吕本中对中国诗学的重大贡献。

吕本中,字居仁,号紫徽,世称东莱先生,寿州(安徽寿县)人。北宋元丰七年(1084)生。宣和六年(1124)为枢密院编修。南宋绍兴六年(1136)奉召赴行在,赐进士出身,擢升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继迁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绍兴十五年(1145)卒。存《东莱先生诗集》二十卷,外集二卷,此外尚有《春秋集解》、《轩渠录》等著。南宋初年吕本中在诗坛享有盛名,而且其诗论在当时影响很大,成为主盟诗坛的人物。他与汪革、谢逸、洪炎、王直方、李彭、晁冲之、林敏功、林敏修、潘大临、徐俯、陈与义、曾几等诗人均有交往,他们均属江西诗派的诗人。吕本中的《紫徽诗话》一卷记述诗坛轶闻,其论诗之语见存于《童蒙诗训》。他论诗推崇黄庭坚,如说:

读《庄子》令人意宽思大敢作。读《左传》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此]二书不可偏废也。近[世]读东坡、山谷诗亦类此。

作文[必]要悟入处,悟入必自工夫中来,非侥倖可得[也]。如老苏之于文,鲁直之于诗,盖尽此理也。

老杜诗云“诗清立意新”,最是作诗用力处,盖不可蹈习陈言,只规摹旧作也。鲁直云“随人作计终后人”,又云“文章最忌随人后”,此自鲁直见处也。近世人学老杜多矣,左规右矩,不能稍出新意,终成屋下架屋,无所取长。独鲁直下语,未尝似前人而卒与之合,此为善学。

自古以来语文章之妙,广备众体,出奇无穷者,唯东坡一人;极风雅之变,尽比兴之体,包括众作,本以新意者,唯豫章一人。此二者当永以为法。

我们联系《江西诗社宗派图序》,可见吕本中认为自杜甫以来,黄庭坚是最杰出的诗人,因此他是江西诗派的领袖。吕本中诗是学山谷诗的。曾几学诗于吕本中,他的《东莱诗集序》云:“东莱吕公居仁,以诗名一世。使山谷老人在,其推称宜不在陈无己下。”《宋史》卷三七六《吕本中传》云:“有诗二十卷,得黄庭坚、陈师道句法。”黄庭坚有名篇《书摩崖碑后》,吕本中《浯溪》诗乃同题材之作,思路同山谷诗,而所批判之意义略异:

五月行人汗如雨,意绪昏昏杂尘土。

浯溪一见中兴碑,便有清风濯烦暑。

中兴之业诚艰难,敢作汉武周宣看。

纷然大历上元间,文恬武嬉主则孱。

但知追咎一禄山,袖手不作如旁观。

天亦未使庸夫干,故生李郭在人间。

一时节士张许颜,其谁不知唐已安。

道州落笔风雨寒,鲁公大书镇百蛮。

呵叱水怪摧神奸,如臣若此世所叹。

而不能使君心还,我来转岭逾千盘。

对此凛然清肺肝,想见群小遭讥弹。

尔曹何心犹诞谩,至今怒发常冲冠。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诗歌渊源与吕本中有关,他高度评价了吕本中在南宋初年文坛的意义:

自公少时既承家学,心体而心履之几三十年,仕愈踬,学愈进,因以其暇尽交天下名士。其讲习探讨,磨砻浸灌,不极其源不止。故其诗文,汪洋闳肆,兼备众体,间出新意,愈奇而愈浑厚,振耀耳目,而不失高古,一时学士宗焉。

因吕本中在诗坛的重要地位,所以他所拟之《江西诗社宗派图》具有较大的权威意义,亦因其所概括是较符合宋诗实际的,故得到当时和后世的认同。关于《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写作时间,同时代的范季随说:“家父尝具饭,招公(韩驹)与吕十一郎中(吕本中)昆仲。吕郎中先至,过仆书室,取案间书读,乃《江西宗派图》也。吕云:‘安得此书,切勿示人,乃少时戏作耳。’”曾季貍也说:“东莱作《江西宗派图》,本无铨次,后人妄以为有高下,非也。予尝见东莱自言少时率意而作,不知流传人间,甚悔其作也。”这均证实此图为吕本中“少时”作。北宋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继而新法派在政治上得势,吕氏家族属于旧派遭到打击与迫害,吕本中因之失去荫补入官的机会,至宣和六年(1124)始任枢密院编修,此年吕本中四十岁。此图之作当在宣和六年之前数年间,即他三十余岁时,故称少作,而且因政治形势的关系而不愿示人。在南宋初年新的历史条件下,元祐之学得以发扬,此图遂广为流传,江西诗风亦由此盛行。

《江西诗社宗派图》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地域性的诗派。此派诗人中属于江西籍者自黄庭坚以下有:谢逸、洪刍、饶节、徐俯、洪朋、洪炎、汪革、谢。因黄庭坚是江西人,吕本中遂将宗尚山谷诗者称之为江西诗派,这是以诗歌渊源及艺术风格作为依据来划分的,而实与地域概念无直接的关系。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于《江西宗派诗序》里解释说:

江西宗派诗者,诗江西也,人非皆江西也。人非皆江西而诗曰江西者,何系之也,系之者何?以味不以形也。东坡云“江瑶柱似荔支”,又云“杜诗似太史公书”,不惟当时闻者呒然阳应曰诺而已,今犹呒然也。非呒然者之罪也,舍风味而论形似,故应呒然也,形焉而已矣。高子勉不似二谢,二谢不似三洪,三洪不似徐师川,师川不似陈后山,而况似山谷乎?味焉而已矣。酸咸异和,山海异珍,而调胹之妙,出乎一手也。似与不似,求之可也,遗之安可也。……江西之诗,世俗之作,知味者当能别之矣。

杨万里所谓“味”即是艺术趣味或艺术风格,所谓“形”即指地域的外在概念。他认为判断江西诗派不应纠缠于诗人们之外在地域,而在于他们有共同的艺术趣味。这应是对江西诗派性质的确切的认识。

江西诗派的成员,自赵彦卫转述《江西诗社宗派图》将何觊去掉,补入吕本中之后,宋季诗人刘克庄又补入曾几,于是黄庭坚以下计二十六位诗人。刘克庄在《茶山诚斋诗选序》里说:“余既以吕紫微,附宗派之后,或曰:派诗止此乎?余曰:非也。曾茶山赣人,杨诚斋吉人,皆中兴大家数。比之禅学,山谷初祖也,吕、曾南北二宗也,诚斋稍后出,临济、德山也。初祖而下,止是言句,至棒唱出,尤经揵矣,故又以二家续紫微之后。”曾几,字吉父,号茶山,其诗源自吕本中。杨庭秀,名万里,号诚斋,其诗初学江西,后脱离江西而自成一家。刘克庄认为这两家皆是江西人,而其诗又源自江西诗派,故应作为吕本中之后的江西派诗人。然而刘克庄在作《江西诗派》各家小传时补曾几于吕本中之后,但未将杨万里补入,故此派自黄庭坚以下计二十六位诗人:黄庭坚、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夏倪、林敏功、潘大观、王直方、善权、高荷、吕本中、曾几。其中黄庭坚以下之诗人有诗集传于世者为:陈师道《后山集》六卷,谢逸《溪堂集》五卷,饶节《倚松集》二卷,洪朋《清虚集》一卷,洪炎《西渡集》一卷,韩驹《陵阳集》四卷,李彭《日涉集》十卷,晁冲之《具茨集》十卷,谢《竹友集》七卷,吕本中《东莱集》二十卷,曾几《茶山集》八卷。《江西诗派诗集》在宋代曾大量刊行。《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五十卷,《续宗派诗》二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正集一百七十三卷,续集十三卷。总卷数为一百六十一卷。这在中国诗史上确为第一个庞大的诗派。

元代初年诗评家方回以为南宋初年著名诗人陈与义是学杜诗最有成就的诗人,也应列入江西诗派,而且是此派的重要诗人。他在陈与义《道中寒食》诗后评云:

简斋诗即老杜诗也。予平生持所见:以老杜为祖,老杜同时诸人皆可伯仲。宋以后山谷一也,后山二也,简斋为三,吕居仁为四,曾茶山为五。其他与茶山伯仲亦有之,此诗之正派也。余皆旁支别流,得斯文之一体者也。

方回论诗是崇尚江西诗派的,他认为自杜甫以来江西诗派是诗之主流正派,以陈与义为此派第三位重要诗人。由此他形成了关于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他于陈与义《清明》诗后评云:

呜呼!古今诗人当以老杜、山谷、后山、简斋四家为一祖三宗,余可预配飨者有数焉。

这样江西诗派的初祖是杜甫,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为三宗。他们是江西诗派的宗派渊源。自此,“一祖三宗”之说的江西诗派之谱系得以完善,并成为诗史的定论。

“一祖三宗”之说出自元代初年,这与宋人关于江西诗派谱系的认识甚为相异。方回以为杜甫是江西诗派之祖,以下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乃是三个支派。杜甫成为了此派领袖,黄庭坚与二陈并列而非此派之创始者,这实即否定了江西诗派的创意,否定了黄庭坚在江西诗派中的领袖地位,试图推翻吕本中之说。吕本中以唐代李白和杜甫为诗歌史上的高峰,认为黄庭坚是此后重振诗歌传统的人物,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大力创新,但并不认为山谷诗是出自杜诗的。宋人关于黄庭坚学杜是存在争议的,杜诗确为山谷诗渊源之一,而山谷诗风格形成后又异于杜诗。方回将陈与义列入江西诗派,且以为宗,这应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生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卒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二十四岁以太学上舍释褐,其《墨梅》诗为宋徽宗赏识,由太学博士升任符玺郎。靖康之难后,颠沛流离,于绍兴元年(1131)到达行在,历任给事中、翰林学士等职。有《简斋集》二十卷传世。陈与义是宋人中学杜诗最有成就的,他说:

诗至老杜极矣,东坡苏公,山谷黄公,奋乎数世之下,复力出振之,而诗之正统不坠。然东坡赋才也大,故解纵绳墨之外,而用之不穷。山谷措意也深,故游泳涵味之余,而索之益远。大抵同出老杜,而自成一家,如李广、程不识之治军,龙伯高、杜季良之行已,不可一概诘也。近世诗家知尊杜矣,至学者乃指黄为强,而附黄者亦谓苏为肆,要必识苏、黄所不为然后可以涉老杜之涯涘。

这里陈与义已指出苏、黄虽学杜诗,但已自成一家,而且以为要真正学习杜诗必须去掉苏、黄之习气。此将杜诗与苏、黄之诗的关系表述得很清楚。所以即使在陈与义看来,杜甫也不应是江西诗派之祖。陈与义虽努力学杜诗,但与杜诗风格相异,又自成一家。关于简斋诗的评论,诗人刘克庄之论是最深刻的,他说:

元祐后诗人迭起,一种波澜富而句律疏,一种则锻炼精而情性远,要之不出苏、黄二体而已,及简斋出,始以老杜为师。《墨梅》之类,尚是少作,建炎以后,避地湖峤,行路万里,诗益奇壮。《元日》云:“后饮屠苏惊已老,长乘舴艋意安归”。《除夕》云:“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记宣靖事》:“东南鬼火成何事,终待胡锋作争臣。”《岳阳楼》云:“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又云:“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闻德音》云:“自古安危关政事,随时忧喜到渔樵。”五言云:“泊舟华容县,湖水终夜明。凄然不能寐,左右菰蒲声。穷途事多违,胜处必亦惊。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腐儒忧平世,况复值甲兵。终然无寸策,白发满头生。”造次不忘忧爱,以简洁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第其品格,故当在诸家之上。

从刘克庄的评论中,可见陈与义诗与江西诗派的艺术倾向是不同的,吕本中当时便未将他列入宗派图内。因此方回的“一祖三宗”说是有明显错误的。

二 黄庭坚对江西诗派的影响

同类推荐
  • 胡适文选:倡导与尝试

    胡适文选:倡导与尝试

    《胡适文选:倡导与尝试》收录了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之初,倡导文学革命的论文及其尝试以白话文为载体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可以让读者领略作为文学大师的胡适的风采。
  • 国防部长浮沉记

    国防部长浮沉记

    这一历史的大悲剧仅仅是本书的序幕,而层出不穷的磨难和骇人听闻的迫害才是彭德怀坎坷命运的真实记载。老奸巨猾的康生之流如何在毛泽东面前诡进谗言;毛泽东将彭德怀遣往大西南目的何在;奉“中央文革”之命的两大派红卫兵头头如何十万火急抢押彭德怀进京。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敢于为民请命、犯颜直谏的彭德怀从此罹难。为民族昌盛两呕心沥血的彭大将军如何被惨不忍睹的法西斯手段摧残至死
  • 天地颂(第二部)

    天地颂(第二部)

    “两弹一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不仅是增强国威的科学技术成就,也是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财富,以一种永恒的创造之魂铸成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永不言老的革命激情,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年打磨,推出了洋洋洒洒的巨著《天地颂——“两弹一星”百年揭秘》,为我们留下了又一红色记忆。"
  •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民国时期,中国积贫积弱;但民国时代的大学却闻名遐迩,在东西方国际上都享有盛誉。这是为什么呢?有史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学校长个个都很“牛气”。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校长怎么样,大学就会怎么样;如果要想造就一个伟大的大学,有干练的校长还不够,还必须有卓越的校长”。
  •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弘扬学术是一项崇高而艰辛的事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园地上辛勤耕耘。我们将坚守自己的文化理念和出版使命,“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是一套开放性的丛书,为中国的学术进展和文明传承继续做出贡献。,收获颇丰,不仅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褒扬,殷切期望新出现的或可获得版权的佳作加入。也得到作者的肯定和信任
热门推荐
  • 千灵悲鸣语

    千灵悲鸣语

    这个古老而传统的国家,被一片茂密的森林所覆盖。相传自太古世纪以来,众神就一直居住在森林的最深处中,维护着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保护生命之源的森林。众神对于森林的保护是无比的坚贞,可悲的人类却一无所知,对自然尊重的人类才会得到大神的庇佑。
  • 我的童养夫是大佬

    我的童养夫是大佬

    【正文完,番外进行中】宠老婆的原则,就是没有原则!问:如果一个男人无比强大,还闷骚又腹黑,为什么会肯老实顶着“童养夫”这么小媳妇的身份?答:因为童养夫大爷的目的只有一个——护着原愿,宠着原愿,给她这世上最好的幸福。天然二女明星vs神秘大牌童养夫的甜蜜囧生活,男主宠女主,女主也宠男主,一对一轻松互宠文~
  • 后来我们说

    后来我们说

    青春是什么,也许青春是我们不禁意间丢失的那块橡皮,也许是被风胡乱吹起的头发。也许是阳光从树缝里撒下,也许是河面颤抖的莲花。青春是美丽的故事,是我们说不完的诗……
  • 虚幻的旅程

    虚幻的旅程

    一个平凡的高中生因失手,无奈之下被人带入修行世界,意外的遭遇造就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叠”修者……
  • 穿越相府八小姐:教主皇后

    穿越相府八小姐:教主皇后

    她,二十一世纪。让人闻风丧胆的女杀手冷魅,既然死于呼吸不上而窒息,穿越到被杀害的丞相府八小姐。本以为,优柔寡断的她,只是空有好皮囊。确没想到,这身体本身还是个武林高手,暗夜的教主。更没有想到这个时空还是奇异无比……他,高高在上的帝皇。无意中,看见了一颦一笑,倾国倾城的她,朕要定你了!她懒洋洋说:”皇上了不起呢,见谁要谁,你以为都是你娘生的啊!”他愤怒的朝她怒吼:“不知死活的女人!”她只状似掏掏耳朵,我没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广袤绮丽的地理(科普知识大博览)

    广袤绮丽的地理(科普知识大博览)

    本书具有如下特点:1.针对性强。针对青少年的实际需要,选取的均是青少年感兴趣又并未深入了解的信息。2.编排科学。在学科类别的设置上,内容的选择安排上,都有相当的科学性。3.难易适中。既不过于艰深,也不流于肤浅。本书编撰更得到了众多学科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具体指导。他们的辛劳从书稿的框架结构到内容选择,从知识主题的阐述到分门别类的归集,从编写中的问题争议到书稿最后的审议等全部过程,从而使本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知识性和普及性。
  •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从福特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创立福特汽车公司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再现了亨利·福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世界级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中汲取他那种对自己的理想执著不懈的追求精神,以及坚韧不拔、勇闯难关的坚定信念。
  • 商用诸葛亮智慧

    商用诸葛亮智慧

    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咨询天下大事,诸葛亮以《隆中对》折服刘备,从此,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开始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的辅佐,使刘备的境况 大为改观。刘备从最初的兵不过千,将只有关张到后来创建蜀国,与孙权、曹操共成鼎足之势,这一切诸葛亮功不可没。诸葛亮之所以能神机妙算,根本 原因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知识储藏相当丰富。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竞争最主要的是知识的竞争。知识丰富的人可以获得成功, 知识贫乏的人必然会一败涂地。博览群书对于经商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