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800000021

第21章 黄庭坚的诗学思想(2)

所送新诗,皆兴寄高远,但语生硬,不谐律吕,或词气不逮。初造意时,此病亦只是读书未精博耳。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不虚语也。南朝刘勰尝论文章之难云:“意翻空而易奇,文征实而难工。”此语亦是。沈(约)、谢(灵运)辈为儒林宗主,时好作奇语,故后生立论如此,好作奇语,自是文章病。但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群拔萃。观杜子美夔州后诗,韩退之自潮州还朝后文章,皆不烦绳削而自合矣。往岁尝请问东坡先生作文章之法,东坡云但熟读《礼记·檀弓》当得之。既而取《檀弓》二篇读数百过,然后知后世作文章不及古人之病,如观日月也。文章盖自建安以来,好作奇语,故其气象衰薾,其病至今犹在。唯陈伯玉、韩退之、李习之,近世欧阳永叔、王介甫、苏子瞻、秦少游乃无此病耳。

此是论诗,亦兼论文。黄庭坚指出友人之诗虽然兴寄高远,但辞语生硬,声韵音节不谐和,气脉不畅。他提出作诗文应“以理为主”,“理”即文理,主体之意得以合理地表现,文理贯通,则辞语和顺自然。苏轼作诗作文皆很重视“理”与“意”的通贯。黄庭坚引述了苏轼谈文章之法,令人熟读《礼记·檀弓》。檀弓乃春秋时人所作,《礼记》此篇记载春秋时关于礼之言论及一些小事,文笔简洁流畅,是古文的典范,为历来古文家所崇尚。苏轼教导学子学习文法要从《檀弓》悟得。作诗虽不同于作文,但它们在立意与文理方面是存在一种规律的,即无论作诗或作文,都得表达主体之“理”——“意”,它在作品中应有一个内在的逻辑结构。黄庭坚赞同苏轼的意见,特概括为“以理为主”之说,而且认为唐代以来以至北宋的诗文大家皆是“以理为主”的。我们若具体分析黄庭坚的《杂言答曹子方》、《武昌松风阁》、《书磨崖碑后》、《读方言》、《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老杜浣花溪图引》、《观秘阁苏子美题壁》诸长篇,它们均在文理方面存在一种内在的合理的逻辑结构。山谷诗的律诗或绝句等小诗,同样有一种文理存在,所以作诗若求文理贯通、结构谨严、善于结束,使全篇诗意完满,这确应如作杂剧一样地对待。诗人只要创作态度谨严,是可以克服自身某些缺陷的。

关于创作的泉源,黄庭坚非常强调它应从学问中来。他说:“词意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尔。后来学诗者时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随处可能体得一处,非不即似,要且不是,若开眼处则全体见之,合古人处不待取证也。”他同时又说:“作诗句要须详略,用事精切,更无虚字也。如老杜诗,字字有出处,熟读三五十遍,寻其用意处,则所得多矣。”这里“学问”是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具体表现为对中国典籍的熟悉。黄庭坚以杜甫诗为例,认为杜诗字字皆有出处,即每字的使用皆有典籍的依据,并非妄自生造。我们现在考察杜诗,其用字下语确有出处,但并非字字皆有出处,有的是创新的意象,而其创作的泉源则主要是诗人对于安史之乱前后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与感受。宋人作诗之强调学问自欧阳修、王安石和苏轼已形成一种倾向,只是黄庭坚将此倾向特别提出而已,由此在中国诗史上出现了学者之诗。黄庭坚以学为诗之论容易遭到误解,他在《跋柳子厚诗》中云:“予友生王观复作诗,有古人态度,虽气格已超俗,但未能从容中玉佩音,左准绝、右规矩尔。意有读书未破万卷,观古人之文章未能尽得其规摹及所总览笼络,但知玩其黻黼成章耶?”他指出友人的未臻于艺术成熟的境地是因为读书甚少,尤其是学习古人文章仅知欣赏词藻文采的皮毛,没有学习古人文章的规模与整体的结构。这样,作诗之讲究学问,一方面是要求广泛阅读传统文化典籍,另一面是要从前人作品中学习创作经验及艺术表现方法。我们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必须具有传统文化的修养,并懂得此种艺术形式的规范,这些皆离不开学问。所以黄庭坚的理论有其合理性,我们不能片面地去误解。任渊曾说:“山谷诗律妙一世,用意高远,未易窥测,然置字下语,皆有所从来。孙莘老云:‘老杜诗无两字无来历。’刘梦得论诗亦云:‘无来历字,前辈未尝用。’山谷屡拈此语,盖益白表见也。”可见以学为诗之论是有渊源的。

自《离骚》以来,中国诗歌存在托物喻意的传统,每在咏物或叙事时暗作政治寄托或讽喻,似乎在发挥诗之“意内言外”之作用。黄庭坚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说:“彼喜穿凿者,弃其大旨,只取发兴,于所遇林泉人物,草木鱼虫,以为物物皆有所托,如世间商度隐语者,则诗委地矣。”这是黄庭坚表示反对以穿凿附会的方法作诗,从其否定面可见出他是注重作诗之“大旨”的。王直方记述:“山谷论诗文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每作一篇,先立大意,长篇须曲折三致意乃成章耳。”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如果主体没有现实生活的感受,也没有诗的内容,这属于凿空强作。当主体有了感受又有诗的内容,由此产生了创作的冲动,出现一种艺术境界,然后立意创作出诗篇,这才是诗的创作规律。诗人的感受,诗的内容,这实际上是关于诗歌创作的泉源问题,如果没有对于现实生活的认识与体验,主体不可能有所感受;如果没有表现现实生活的愿望,诗不可能有坚实的内容。由此可见黄庭坚反对“凿空强作”正在于他主张诗歌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我们在探讨黄庭坚诗歌理论时只论及他主张诗的创作“要从学问中来”,而忽视其关于诗歌的另一泉源之说,这显然是片面的。

三 以俗为雅与以故为新

宋代诗人为了与唐诗争胜,皆努力创新。黄庭坚的创新意识尤其强烈,而且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方法。王直方记述:“宋景文(祁)云:‘诗人必自成一家,然后传不朽,若体规画图,准矩作方,终为人主臣仆。’故山谷诗云:‘文章最忌随人后。’又云:‘自成一家始逼真。’诚不易之论。”关于怎样创新,黄庭坚晚年总结自己的经验说:

庭坚老懒衰惰,多年不作诗,已忘其体律,因(杨)明叔有意于斯文,试举一纲而张万目。盖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百战百胜如孙吴之用兵,棘端可以破镞如甘蝇、飞卫之射;此诗人之奇也,明叔当自得之。

战国时孙武和吴起皆是军事家,用兵百战百胜。“甘蝇、飞卫”见《列子·汤问》:“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黄庭坚认为“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是诗人之奇技,如古代军事家之战略,如善射者之技艺,是作诗的纲领;懂得此纲,其余的方法皆能领会。此说实出自苏轼。在《题柳子厚诗》里,苏轼说:“诗须要有为而作,用事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好奇务新,乃诗之病。”此说是指于事中用事用典而言,但黄庭坚却将它作为诗艺的方法论,由此对诗坛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山谷诗中偶尔使用俗语,如“一丝不挂似太俗”(《题也足轩》),“一钱不值程卫尉”(《次韵任道食荔支有感》),“饱吃惠州饭”(《跋子瞻和陶诗》),“顾我今成丧家狗”(《次韵德孺惠贶秋字之句》)。山谷诗中偶见的“打诨出场”的结句如“已戒应门老走马,客来问字莫载酒”(《谢送碾壑拣芽》)。这些例子均属于“以俗为雅”,它穿插于整体诗作中,会有新奇的艺术效果。

黄庭坚所说的“点铁成全”与“夺胎换骨”应是对“以故为新”的具体说明。他在《答洪驹父书》中云:“古之能为文章者,能陶治万物,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点铁成金是中国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据说它可以使铁成金。黄庭坚借用此术语以指在诗中将古人诗句略加改变以成为自己的诗句。例如山谷诗中用杜诗句子之例:

《戏赠彦深》“未尝一饭能留客”出自杜诗“一饭未尝留俗客”。

《寄李子先》“墨淡字疏行”出自杜诗“墨淡字欹倾”。

《再和答为之》“一丘藏曲折”出自杜诗“一丘藏曲折”。

《大雷口阻风》“谁家江上船”出自杜诗“百丈谁家江上船”。

关于“夺胎换骨”,这是修道之士功成而骨换,遂登仙界。黄庭坚借用此术语以指在诗中暗用前人诗句之意。惠洪记述黄庭坚之语云:

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天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可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黄庭坚关于“换骨法”的举例:“如(唐人)郑谷《十日菊》曰:‘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此意甚佳,而病在气不长。两汉文章雄深雅健者,其气固长也。曾子固(巩)曰:‘诗当使人一览语尽而意有余,乃古人用心处。’所以荆公(王安石)《菊》诗曰:‘千花万卉凋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枝。’东坡则曰:‘万事到头终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这是不易其意而另造新语。关于“夺胎法”,惠洪举例:“(唐人)顾况诗曰‘一别二十年,人堪几回别。’其诗简拔,而立意精确。舒王(王安石)作与故人诗云:‘一日君家把酒杯,六年波浪在尘埃。不知乌石江边路,到老相逢得几回。’乐天(白居易)诗曰:‘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身。醉皃如霜叶,虽红不是春。’东坡南中诗云:‘儿童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醉红。’凡此之类,皆夺胎法也。”这是用其意而加以形容。南宋诗人杨万里将“换骨”与“夺胎”两法合并,以指暗用前人诗句之意。他说:

有用古人句律,而不用其句意者。庾信月诗云:“渡河光不湿。”杜(甫)云:“入河蟾不没。”唐人云:“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东)坡云:“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杜(甫)梦李白云:“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山谷簟诗云:“落日映红波,依稀比颜色。”退之(韩愈)云:“如何连晓语,祇是说家乡。”吕居仁(本中)云:“如何今夜雨,祇是滴芭蕉。”此皆以故为新,夺胎换骨。

不仅“夺胎换骨”是“以故为新”,而且“点铁成金”也属“以故为新”,它们都是对前人句意或诗意的借用。这种“以故为新”的情况在古代诗歌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属于“窥陈编以盗窍。”唐代释皎然在《诗式》里论及“三不同语意势”云:

不同可知矣。此则有三同,三同之中,偷语最为钝贼。如汉定律令,厥罪必书,不应为。酂侯务在匡佐,不暇采访。致使弱手芜才,公行劫掠。若评质以道,片言可抑,此辈无处逃刑。其次偷意,事虽可罔,情不可原。若一例平反,诗教何设?其次偷势,才巧意精,若无朕迹,盖诗人偷狐白裘于阃域中之手。吾示俊赏,从其漏网。

晈然指责诗作中的偷窃行为,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偷语,即黄庭坚所说的“点铁成金”,属于公开的偷窃;第二种是偷意,即黄庭坚所说的“换骨”;第三种是偷势,即黄庭坚所说的“夺胎”,属于情有可原。皎然所指这三种“盗窃”行为,黄庭坚则用之为“以故为新”。我们应特别注意,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里谈到“点铁成金”之后,他接着说:

文章最为儒者末事,然索学之,又不可不知其曲折,幸熟思之。至于推之使高,如泰山之崇,如垂天之云;作之使雄壮,如沦江八月之涛,海运吞舟之鱼,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

他将诗文视为儒者之小技末事。他又认为如果要真正懂得其艺术,则又须进行认真的探究。因而欲要使诗文的创作达到崇高与雄壮的境界,则必须突破范式以求创新,不可为绳墨所束缚,也不能满足于浅薄简陋。其意实以为“点铁成金”之类,仅是作诗的细微的末技,诗至高境当有新的独创。片面理解黄庭坚的“以故为新”,易于仅就“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而给予否定与批判,例如认为在宋人偷窃变成师徒公开传授的专门方法,从古人各种著作里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从古人的诗里孳生出自己的诗来,把书架子和书籍砌成了一座象牙塔。这不仅是以“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作为黄庭坚诗的艺术特点而予以批判,更将它作为宋诗的一个弊端而批判了。

宋人钱文子为史容《山谷外集诗注》作序,谈到诗人作诗的情形时说:“夫读古人之书,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固非区区采之简册,而后用之也。”诗人杨万里谈到作诗的经验时说:“初学诗者,须学古人好语,或两字,或三字,入口便成诗句,不至生硬。要诵诗之多,择字之精,始乎摘用,久而自肺腑,纵横出没,用亦可,不用亦可。”可见学习前人之诗,对初学作诗者是很必要的准备,但真正的诗人却是从生活实践中找到创作源泉的。在古代诗歌中存在某一作品与前人句子暗合的现象,或者是使用了前人的句子。这样也不能因此而否定此首诗,我们评价它时还得具体分析。某些诗既无情感,又无真实内容,只是罗列事典,旧句翻新,词藻华丽,虽然做到字字有来处,但不是好诗。在一首好诗中某一两句是点化了前人语句,它成为全诗的一个有机部分,而它被点化后甚至胜过旧的语句,青出于蓝,表现了新的意义,这样我们更应佩服作者艺术技巧的高明了。关于黄庭坚的“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应当从其《答洪驹父书》的整体论述来理解,不宜将它夸大为山谷诗的基本艺术方法,更不宜视之为黄庭坚诗学思想的主要部分,它仅是一种很次要的技法而已。

黄庭坚的诗学思想是存在一个粗略的系统的,它之所以对宋诗及后世诗歌发生深远的影响,表明它是包含有许多合理因素的。然而自南宋初年以来,即对它作了片面的指责或误解,从而导致了诗史上的唐宋诗之争的公案。

同类推荐
  • 古诗三百首

    古诗三百首

    汉魏六朝诗上承先秦,下启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汉诗、汉乐府民歌,有古诗十九首、曹操、曹植、蔡文姬、嵇康、阮籍、陶渊明、谢灵运、庾信等大家名作,也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优秀乐府民歌,《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古诗三百首》内容精彩纷呈,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古代诗歌的全貌。古诗风格有质朴与瑰奇之别。但在直抒胸臆、自然成文上,则精神相通,从而将对声文辞采的追求与对自然情性的崇高统一起来,为唐人完成古今体分流,臻于“格高而律清”的艺术胜境,作好了准备。
  • 中华文学母题和海外华文文学

    中华文学母题和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社科院当代文学研究所的重点研究课题项目。本文从“文学中母题的意义与价值;双重边缘性与母性的声音;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文化母题;母题的艺术变奏”四个方面进行阐释.遵循四个着眼,及着眼传统,着眼整体,着眼文本,着眼‘和而不同’,对于母题的概念特征结合中国当代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做出新的理论阐释.打破长期以来各抱一段文学,名守一种文体的惯常研究状态,是跨学科跨文类研究的一次实践。
  • 青春变成鱼尾纹

    青春变成鱼尾纹

    生活已成碎片。短暂的宁静之所以能够常常回到内心,完全是因为内心还在自然地抵抗着。这样的内心自然是不够强大的,它充满了矛盾、放弃、坚守、游离、妥协。它自然无法构成一股强大的精神洪流,冲破现实的束缚和藩篱,它同样又无法退回到自己的理想国中。一个更大更久远的困惑常常将我抛上抛下:哪里是我的故乡?
  •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本集整理了对纪伯伦影响较大的人物与之互通的书信,这些书信在纪伯伦短暂的一生中给予他鼓励与慰藉。在亲人中,本集收录入了纪伯伦与父亲、与堂弟奈赫莱·纪伯伦的书信,在这些书信中,纪伯伦传递出了对亲人的浓浓亲情。在友人中,本集收入了纪伯伦与诸多良师益友的通信,表现了他们之间纯洁、珍贵的友谊。
  • 我们的故事2

    我们的故事2

    以他们为那个时代的“标本”,已是茫茫40载春秋。当年的知青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们以青春和生命为代价所耕耘的土地上却永远留下了印记。作者用纪实文学的方式描绘出属于一代人的图景:他们和共和国一起经历苦难,从1968年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发表至今,一同迎来崭新的时代
热门推荐
  • 夺命巨浪:海啸灾害的防范自救

    夺命巨浪:海啸灾害的防范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独宠俏妈咪

    独宠俏妈咪

    太阳西挂,一个瘦弱的背影一蹦一跳的串过闹市区,向一个居民小区跑去,身边的人物倒也在她的衬托下都显得沉寂。只见一头飘逸的短发随意的撒盖在她光亮的额头上,不是很大却显得很狭长的眼睛散发着璀璨的光芒,一个小鼻子和粉红娇嫩的朱唇像按照脸部的比例画上去的一般标志,虽然不是时下流行的大眼美女却也显得五官精致,楚楚动人。越离近小区的时候。嘴角的笑意越浓,就连从来没有修改过的细长眉毛也受到……
  • 爆笑追妻:老婆萌萌哒

    爆笑追妻:老婆萌萌哒

    温甜甜,人如其名,外貌甜美、可爱、清纯。可这样的美女如果EQ等于0的话,将会发生什么可笑的故事呢?如果这样的零EQ美女遇到一个狡诈的恶男的时候,那又会发生什么好玩的故事呢?超荒唐,超啼笑皆非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 空悲切——红颜惹人怜(大结局)

    空悲切——红颜惹人怜(大结局)

    【《空悲切》qq群:53528149】【自古英雄出少年,似水红颜惹人怜今生情尽空悲切,来世再续未了缘。】【文案:秦不渝,因为一枚玉佩而得名如此的女子。性淡然,隐忍,却倔强,坚韧。失忆,寻亲,入宫,求生……一连串逃不掉的事让她渐渐地清醒过来。家,国,以及与姐姐之间难以道明的复杂情愫,让她又逐渐地迷惘了。两株双生花,在这深宫中究竟该何去何从。他,北羌王子,热情执着,因为爱而选择欺瞒,直到最后的时刻,依然是抱着谎言。但却对她说过:“我带你走,我们每日骑马看夕阳好不好。就算走到天涯海角,我也要带你走。”他,云苍帝王,性情多变,喜怒难辨,始终对她若即若离,似有还无,在夹杂着另一个女人的同时,他究竟是真情还是假意?他,当朝重臣,不苟言笑,寡言少语,对她却从一开始的怀疑冷淡到最后的情不自禁,却只能沉默地爱着。】【得到编辑消息的,就是这个文上架了,本来我还在前几天留言里说不打算上架的,我以为上架是自己申请的,所以我想我不申请不就可以了吗?结果,自动上架了,说我的字数已经太多了。所以,希望读者见谅。其实剩下的情节不多了,大概也就两三万了,最多四万吧,算来大概两块钱都不到就可以看完了,嘿嘿,嘿嘿,所以还是希望大家不要抛弃偶啊。关于VIP的一些:1.在首页免费注册之后,到个人管理中心-→VIP读者里充值就自动成为VIP用户了。2.红袖币是指通用红袖网站的一种虚拟货币,其计量单位为:1元人民币=100点红袖币。它可消费红袖上所有需要收费的服务。读时不需要再次付费。3.除了银行卡充值还有手机充值,财付每消费一次,红袖系统都将扣除相应数量的红袖币。初级会员阅读收费章节的消费价格为3分钱/千字=3点红袖币/千字高级会员和至尊会员阅读收费章节的消费价格为2分钱元/千字=2点红袖币/千字不足1点红袖币的零头忽略不计;已经订阅过的章节再次阅通、支付宝充值最方便最便宜,没有额外其他费用。具体请参照:http://m.pgsk.com/help/m.pgsk.com】
  •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2)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庶女倾城:薄情皇帝失宠妃

    庶女倾城:薄情皇帝失宠妃

    他宠她,只因她是一枚棋子,还未到弃时。大婚当夜,没有含情脉脉,只有无尽的欺凌与折辱,他强取豪夺:“侍寝是你的荣幸,爱妃,为何要抗旨?”某女一脸黑线,硬生生地挤出两个字:“不会。”他冷冽一笑:“不会?我以身作则来教你可好!”九重宫厥,他给她最尊贵的身份,却让她过着最卑贱的生活!一世浮华,最终落得暴君杀妃的下场,重生蜕变归来,谁失了真心谁以江山为媒?
  • 难耐美人恩

    难耐美人恩

    耐得了寂寞,受得了严寒,守得了家门,却,难耐美人狂野恩宠!美人如画,恩宠不断;她逃逃逃,他追追追!【十分有爱】一:“琅歌,馒头和包子,你选什么?”某男撑住门框,苍白的脸微醺。“不都一样。”她无聊地翻了个身,黄脸垂眉却是炯炯有神。“不一样,一个有肉,一个没肉。”“…….喂!”二:“娘,爹爹对寰儿说,对晚春楼里画上的,甚是兴趣浓厚。”“别听那病秧子瞎扯,要学会娘的淡定稳重矜持有加。”“可是,爹爹说,只有按照画上,才能有妹妹。”寰儿美丽精致的小脸蛋一脸凝重。“……”“娘,寰儿想要妹妹。”最后痛下决心,小小短腿跑的飞快,将那一直在门外的面色苍白,身材修长的美丽男人拉进来………【嫁娶】女人,赫连家六女,传言胆儿不肥,相貌不佳,常年在家,十七年来三次出门,最后一次,皇后玉手一指,她喉咙里花生一噎,嫁….男人,沧兰七殿下,第一美男,病容残体,咳血增加情趣,苍白脸蛋微微一变,半壁江山震一震,纤纤玉手拈起酒盏,皇后一哼,他咳出一口血,娶…….【正】她的心,很小,只想寻得曼仑之谜,宫阙朝阁里的诡秘,今生,她不想碰触。他的心,不大,只想守得余生温暖,七重宫闱里的温软,今生,他一定抓牢。只是,身世的迷离深渊,权势的滔天诱惑,他们之间的争斗压迫,永无止休。美人如画,恩宠不断。但,美人恩,难耐,美人宠,要逃!只是,是谁在乱世繁华里,温暖了一颗冰魄心?于是,“琅歌,你别逃,再难耐,你也给我,稳住!你若逃,赫连家族一百三十八条人,都要给你陪葬!”“难耐美人恩,稳不住,宁卿,赫连家族一百三十八人,你若动手,那么,赫连家族一百三十七人,准备三十七口薄棺,葬!”【精彩的他们…】海清风,海蓝鲛丝衣,张扬地快飞扬起来,“琅歌,鱼儿和海草,都是我给你的最诚挚的聘礼。”封栖,暗红色披风,绣着苍龙在天,狂傲霸气,“在茫茫天朝,一曲草原之歌,一根纯白哈达,你为我戴上了,我就不会再取下。”凤昭桦,白衣潇洒,飘逸如尘,,“你既然不要你的美人,赫连琅歌,天下江河,都换不了他一笑,那么,从今之后,他的苦痛,我来承担。”月千央,一身妖华红衣,却是最为冷清的性格,“琅歌,有一种东西,缠上了,就是无止休的一生….”【→_→看这里】
  • 从此,我们各自幸福

    从此,我们各自幸福

    她永远是个不羁的女子,他和她之间有无限产生爱情的可能,但是婚姻,他却只是选择云,那个淡然,但却带给他安定的女子。结婚那天,他收到离的贺卡:“你会幸福,我也会幸福,就让我们记住彼此,然后各不相干的幸福下去。”他微笑着收起卡片,如果只是过客,便要将其一直藏在内心深处,然后各自幸福。
  • 夫君太坏不是错

    夫君太坏不是错

    初相见:她是一个被捡回将军府里混吃混喝的傻丫头,装疯卖傻是她的绝活,却一不小心惹来了桃花一朵朵。某皇宫中,被四名千娇百媚的美男当众表白逼婚?无暇傻乎乎的笑着,然后:“你们,我都喜欢,不如你们都嫁给我吧!”语出惊人,现场所有人完全石化了。再相见:她竟然是邻国的七皇女……原本以为她装疯卖傻厉害,逐渐才发现,原来自己一不小心惹到的男人更厉害,他们简直都是姓赖的,当他们都赖着要做自己夫君的时候,她发现,原来他们个个都很坏。***某男主:今晚月黑风高,正是杀人灭口的好机会……女主兴致勃勃的打断他:可是,我的刀子还没有磨好,今晚没办法杀你。不然我们一起去晒月光吧,走吧,走吧,我们一起走吧!看着热情挽着自己手腕的女人,某男主无语!***某男主:你在地上放了什么?女主扬了扬手中的袋子:钉子啊!某男主苦笑:丫头,你怎么随身把钉子放在身上,很危险的。女主笑眯眯:因为你说喜欢我呀,喜欢上我有惊喜,带上它我可以随时给你制造惊喜呀。某男主失声,心里弱弱的说了句:这不是惊喜,是惊吓!***某男主:我就不信你不是在装傻!女主:关于这个问题,我昨天和狗狗认真研究过了,它哼了一声呢!某男主似乎看到了怪物:什么,你能听懂狗说的话?某女得意:呵~~狗狗遇到它不嫌弃的人就会说话了,你别那么大声说话,不然整个将军府的人都会知道连狗都在嫌弃你了……本文没有历史根据,没有华丽丽的动人爱情,有的,是我用心写的字,只为博你们一笑,轻松一下,如果喜欢,请记得收藏哦!推荐另一篇文文——(纵宠千金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