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5900000003

第3章 开元盛世背后(3)

到了先天政变时,王毛仲学乖了,很是替李隆基出了一把力,事后拜辅国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赐爵霍国公,实封五百户,从此脱胎换骨,由一个卑贱的家奴变成了人人敬畏的帝国功臣和当朝显贵。

开元初期,玄宗开始清理功臣集团,按说王毛仲也是在劫难逃,可他非但没被罢黜,反而活得比以前更为滋润。

说到底,还是他的“家奴”身份救了他。因为他从小跟随在玄宗左右,和玄宗的感情特别深,而且最重要的是——像他这种出身的人,在朝中没有根基,在政坛上没有势力,所以不会让玄宗觉得有什么威胁。

功臣集团被清理掉后,作为少数几个在朝的功臣之一,王毛仲更加得宠,经常与诸王、姜皎等人奉召入宫,在“御幄前连榻而坐”,与天子聚会宴饮。据说玄宗要是一天见不着他,就会闷闷不乐,若有所失;一旦见了他,立马笑逐颜开,赶紧拉他一块饮酒作乐,有时候甚至玩到通宵达旦。

王毛仲从玄宗那里获得的赏赐,有“庄宅、奴婢、驼马、钱帛”等等,可谓应有尽有,“不可胜纪”(《旧唐书·王毛仲传》)。王毛仲的正妻,本来已被封为霍国夫人,后来玄宗又赐给王毛仲一个小老婆,不仅在名分上与元配并列,而且连封号都共享。每次入宫朝谒,两个夫人总是成双入对,共承恩遇,别人领一份赏赐,王毛仲却能领双份。这两个老婆生下的几个儿子,小小年纪就被授予五品官职,且常常与太子一起游玩,贵如皇族后裔。

说起王毛仲所享的荣宠,还有一件事不可不提。

那是在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冬,王毛仲的大女儿要出嫁,满朝文武争相送礼,都想借机巴结这位天子宠臣。玄宗也非常关心,问他还有什么需要,王毛仲拜谢说:“臣万事已备,就是有一两个客人请不来。”

当时的宰相是张说和源乾曜。除了玄宗外,最尊贵的客人莫过于他们两个了。玄宗说:“不就是张说和源乾曜吗,他们有什么不好请的?”

王毛仲答:“他们两位,早请到了。”

玄宗纳闷了。思索片刻,忽然明白过来,文武百官中,王毛仲唯一请不动的人物,估计就只有宋璟了。此公一向清高耿介、不阿权贵,虽说现在已不是宰相,可他的架子,还是端得比谁都高,怪不得王毛仲犯难。玄宗笑着说:“放心吧,你要的客人,朕保证帮你请到。”

既然是皇帝亲自邀请,宋璟当然不能不给这个面子。

第二天,宋璟果然应邀出席了。虽说在所有宾客中,宋璟是最晚到的一个,而且仅仅喝了半杯酒,就推说身体不适提前离席,可谁都知道,能让从不应酬的宋璟来晃这么一下子,王毛仲的面子已经是够大了。同时大伙也都猜得出来,这是皇帝帮的忙。

当今天下,能请得动宋璟的人,除了皇帝还能有谁?并且,能够让皇帝出面帮忙请客的人,除了王毛仲,还能有谁?

王毛仲在玄宗心目中的地位,于此可见一斑。

当然,王毛仲之所以荣宠若此,绝不仅仅是靠运气,也不仅仅是靠他的家奴身份。

在他的发迹过程中,这两项因素固然起了重要作用,可假如他没什么突出贡献的话,像李隆基这么精明的皇帝,是不可能长期宠幸他的。

说起王毛仲的贡献,概括地说就是两个字:养马。

自从玄宗亲政后,王毛仲除了大将军的头衔外,还有一个职务叫做“检校内外闲厩兼知监牧使”。这个官名很长,也很拗口,不过我们可以给他一个简称——弼马温。

是的,弼马温。

可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个弼马温,因为它的主要职责就是为中央禁军和帝国的边防部队提供战马。在古代,骑兵的地位和作用就相当于现代的坦克。在现代的常规作战中,没有坦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冷兵器时代,没有骑兵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王毛仲这个古代的弼马温,要放在今天,就是陆军总装备部的部长。从单纯的技术角度而言,王毛仲在这个职位上的贡献大小,将直接决定帝国军队战斗力的强弱。

由此可见,玄宗让他当这个弼马温,并不是在冷落他,而恰恰是在重用他。

王毛仲没有辜负玄宗的重托。

唐朝立国之初,从隋朝得来的战马只有区区三千匹,经过将近五十年的精心蓄养和繁衍生息,到了高宗麟德年间,已经发展到七十万匹。然而好景不长,自高宗末年及武曌当政之后,帝国在军事上频频失利,战马数量损失大半,迄至开元初年,仅余二十四万匹。但是从王毛仲接手后,短短十余年间,战马数量又迅速回升到四十三万匹,将近翻了一番,其贡献不可谓不大。

为了展示王毛仲的工作成绩,同时也为了向四夷炫耀帝国的军事实力,玄宗东封泰山之时,特意命王毛仲精选了数万匹良马,“每色为一队,望之如云锦”(《旧唐书·王毛仲传》),在前往泰山的路上淋漓尽致地炫了一把。封禅礼毕,玄宗又加封王毛仲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一级,从一品),以此表彰他在蓄养战马上的功劳。自玄宗即位以来,获得这个头衔的人只有四个: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皎,宰相姚崇、宋璟,还有一个就是王毛仲。能和这三个人同授此官,足见王毛仲所获的荣宠之深。

王毛仲在玄宗跟前红得发紫,自然会引起别人的嫉妒。

不过,一般的大臣不会嫉妒他。因为大臣们和他不是同一类人(出身背景不同),所以谈不上嫉妒。大臣中也许有人会喜欢他,有人会讨厌他,有人会亲近他,有人会排斥他,有人会敬畏他,有人会看不起他,但无论哪一种情绪,都跟嫉妒无关。这道理就跟男人有可能喜欢或讨厌女人的容貌,但绝不会嫉妒女人的容貌一样。

所以,会嫉妒王毛仲的人,最有可能是和他具有相同出身的人,亦即本来都是给李隆基当奴才的人。

这种人是谁?

宦官。

在当时,最嫉妒王毛仲的人,莫过于宦官首领高力士了。

高力士,潘州(今广东高州市)人,本名冯元一,是隋、唐两朝骁将冯盎的曾孙。武周圣历初年,其家因罪被抄,他被阉割为奴。岭南讨击使李千里将他改名力士,送入东都朝廷。武曌看他聪明伶俐,就把他留在宫中担任随侍宦官。不久,力士因犯细微过失,遭武曌鞭挞,并驱逐出宫。就在举目无亲的力士即将饿死街头的时候,武三思门下的宦官高延福收留了他,并且认他为养子。从此,力士便以高为姓,留在武三思府中侍奉。一年多后,因武三思求情,高力士就被武曌重新召回了宫中。成年以后,高力士为人恭谨,办事严密,善传诏令,遂被授予宫闱丞之职。

玄宗为临淄王时,高力士倾心附结,追随左右,很快成了李隆基的心腹和忠实奴仆。先天政变中,高力士因参与诛杀太平一党,事后擢升右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相当于宦官总管。从此,高力士风生水起,日益显赫。

有唐一代,宦官本来一直受到制约。唐初,太宗规定:内侍省的官职一律不能超过三品。至武周时期,武曌虽是女主当政,但宦官也还是没能得势。直到中宗一朝,宦官势力才逐渐抬头,宫中七品以上宦官已多达一千余人。而到了玄宗时代,宦官不仅在人数上增至三千余人,而且官秩越来越高,擢升三品将军者屡见不鲜,而穿红色(四品、五品)及紫色(三品以上)官服的宦官,则超过了一千人。

从开元时期起,以高力士得宠用事为标志,宦官作为一个强劲的政治势力,正式登上了大唐帝国的历史舞台——“宦官之盛自此始”。(《资治通鉴》卷二一○)

随着宦官集团的得势,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文武官员,皆奉承巴结唯恐不及。凡是宦官奉旨下到州县办差,每走一趟,收到的红包至少都在一千缗(一缗为一千文)以上。有了权势和金钱,宦官们的日子就越来越滋润了。他们纷纷在长安置地买房,经营田产,以至于“京城第舍、郊畿田园,参半皆宦官矣”。(《资治通鉴》卷二一三)更有甚者,一些有权有势的宦官还会光明正大地娶妻纳妾。比如高力士就娶了一个姓吕的官员的女儿,据说还颇有姿色。总之,除了不能生儿育女之外,这些当权宦官的生活方式完全可媲美于朝廷的公卿百官,其生活质量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按说,高力士等人活得这么潇潇洒洒、多姿多彩,应该没有理由嫉妒王毛仲才对。

可是,他们还是默默地、执著地、强烈地嫉妒了。

因为在高力士等人看来,王毛仲所受的宠幸远远超过了他们。

“中官们妒其(王毛仲)全盛逾己。”(《旧唐书·王毛仲传》)

同样作为李隆基早年的奴仆,王毛仲和高力士得到的恩宠究竟孰高孰低,实在是一件很难判断的事情。一切都只能取决于当事人的想法和心态。也许,作为生理上的残缺者,高力士等人在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应该比别人得到更多?或者说,看到别人和自己得到一样多的时候,感觉自己还是得少了?

有人说,乞丐不会嫉妒百万富翁,但一定会嫉妒别的乞丐。或许,高力士嫉妒的根源,还是在于他和王毛仲相同的出身。

在史书的记载中,还有一点也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王毛仲对待宦官的态度。

“中官居高品者,毛仲视之蔑如也;如卑品者,小忤意,则挫辱如己之僮仆。”(《旧唐书·王毛仲传》)这段话的意思是:对那些高阶当权的宦官,王毛仲往往把他们当成空气,视而不见;而对于那些官阶小的宦官,王毛仲则动不动就喝斥辱骂,简直把宦官当成了自家的奴仆。总而言之就是两个字:蔑视。

可是,王毛仲为什么如此蔑视宦官呢?

说穿了,其实就是因为出身相同,所以强烈渴望压过对方一头。

简单地说,就是攀比心。无论是高力士对王毛仲的嫉妒,还是王毛仲对高力士的蔑视,追根究底,很可能都是攀比心在作祟。不仅宦官们觉得王毛仲“全盛逾己”,说不定在王毛仲心里,也会觉得宦官们“全盛逾己”,所以才会通过蔑视来表达他的不平和愤怒。

古人经常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可事实往往是:正是同根生,相煎才会急!

相同的出身提供了最强的可比性,相似的攀比心又让双方戴上了一副同样不可靠的有色眼镜,这种有色眼镜又强化了同一种扭曲的竞争意识。因此,乞丐不嫉妒富翁,只会嫉妒别的乞丐。

说到底,人有时候不快乐,不是因为自己不成功,而是因为别人成功了。

王毛仲与高力士的种种矛盾纠葛,说穿了,不过如此。

其实,高力士等人之所以对王毛仲既妒且恨,却又敢怒不敢言,关键还不仅是王毛仲从玄宗那里得到的宠幸太多,而是王毛仲已经恃宠而骄,有意无意地让自己手中的权力无限扩张了。

最让人觉得可怕的,就是他对禁军的控制。

开元中期,除了朝中许多文官对王毛仲趋之若鹜外,当年跟随玄宗搞政变的那帮禁军将领,如葛福顺、李守德等数十人,也全都成了他的铁杆拥趸,人人唯其马首是瞻。其中,葛福顺还跟王毛仲结成了儿女亲家。这帮人依仗王毛仲在朝中的权势,恣意妄为,横行不法,朝廷有关部门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压根不敢过问。

此时的王毛仲开始有些忘乎所以了。

他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有了交结朋党的嫌疑,甚至已经严重逾越了自身权力的边界。

本来,这帮禁军将领之所以没有像其他功臣那样被处理掉,是因为玄宗觉得他们是比较单纯的军人,如果他们不和朝廷大臣结党的话,就不足以对朝政产生什么影响,也不足以对皇权构成威胁。可现在,他们居然以王毛仲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小集团,这意味着什么?

这分明意味着,王毛仲和这帮人已经对玄宗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如今的王毛仲,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家奴了,而是帝国政坛上炙手可热的重量级人物,朝廷百官也已通过各种渠道和他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利益关系。在此情况下,这帮具有政变经验的高级将领又把他奉为老大,那王毛仲的能量岂不是无人能及了?一边联结着朝臣,一边又控制着禁军,万一他生出什么野心,那玄宗要拿什么来防他?

每当想到这一些,高力士就会替玄宗捏一把汗。

可是,让高力士百思不解的是——玄宗似乎对此不以为意,不管王毛仲如何“骄恣日甚”,他却依旧“每优容之”。(《资治通鉴》卷二一三)

高力士是一个对玄宗忠心耿耿的人,无论在公在私,他都觉得应该向玄宗提出警告,让他对王毛仲严加防患,最好是尽早将其铲除!

当然,高力士此人生性谨慎,城府极深,在王毛仲权宠正盛的这个时候,他是不会随便动手的,更不会轻易暴露自己。

所以,他得先找一个人去试试水。

高力士找到的这个人,是时任吏部侍郎的齐澣(huàn)。

这个齐澣,就是当年送给姚崇“救时宰相”这四字评语的人。此人博古通今,明于吏事,早在中书省任职时就有“解事舍人”之称,如今正受玄宗器重。高力士挑选这样的人去打前锋,对王毛仲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而此时的齐澣急于想要博取玄宗好感,正好通过王毛仲这件事来向皇帝表忠心,所以高力士一开口,他就欣然同意了。

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六月,也就是王毛仲刚刚和葛福顺结成亲家不久,齐澣找了一个单独入奏的机会,郑重其事地对玄宗说:“葛福顺统领禁军兵马,不应该与王毛仲结为亲家。王毛仲是一个轻浅浮躁之人,权宠太盛,易生奸变。倘若不尽早加以铲除,必将酿成大患。高力士为人小心谨慎,而且又是宦官,足以在宫中任事,陛下尽可委之腹心,又何必重用王毛仲呢?”

其实,对王毛仲恃宠生骄的表现,玄宗也不是毫无警觉。就在前几天,王毛仲还刚刚开口跟他讨要兵部尚书一职,简直是得陇望蜀,贪得无厌!玄宗颇为不悦,当时就一口回绝了他。王毛仲为此怏怏形于辞色,玄宗当然也都看在了眼里。

而玄宗之所以一直没有对王毛仲采取措施,是因为王毛仲在朝中已经形成了一定势力,并且背后又有一大帮禁军将领支持,如果玄宗考虑不周,草率行事,就有可能激发事变。此时,齐澣能够在这件事上进言,玄宗当然是很欣慰的,但是这事得从长计议,急不得。

玄宗随即对齐澣说:“朕知道贤卿忠心为国,可此事非同小可,容朕慢慢考虑一个妥当的解决办法。”

齐澣心中暗喜,觉得这回参王毛仲真是参对了。为了表现自己做事的沉稳老练,齐澣还刻意卖弄了一下,说:“陛下理当审慎为之,但有句话说得好,‘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万望陛下一定要严守秘密。”

齐澣这话的意思是:君主若不保守秘密就会害了臣子,臣子若不保守秘密就会害了自己。

尽管对玄宗这种精明的皇帝来说,齐澣这句叮嘱显得有点多余,但话说得还是有道理的,于是玄宗欣然接受。

只是,玄宗万万没有料到,他这里谨守约定,守口如瓶,可齐澣那小子,却一转身就把秘密捅出去了。

事情是坏在一个叫麻察的人身上。

此人原任大理丞,因罪被贬为地方小官,齐澣和他交情很深,就出城为他饯行。好朋友分手,自然要喝几杯饯行酒。齐澣三杯酒下肚,就管不住自己的嘴了,把他和皇帝的密约一五一十都说给麻察听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正因获罪遭贬而愁肠百结的麻察听着听着,心中忽然亮光一闪,满腹愁肠顿时全部化成了惊喜——一个将功折罪、告密升官的机会不是活生生地摆在眼前吗?

麻察在心中大笑:齐大人啊齐大人,您真是个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

同类推荐
  • 临高启明

    临高启明

    穿越到乱世不是被雷劈,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有人想称王制霸,有人想解民于倒悬,有人想以己之力,阻止最后一次野蛮对文明的征服,从而改写中华民族的历史。当然也有人想得只是三妻四妾,过现世过不上的极度腐败的生活。这群三心二意,各怀抱负的普通人,没有虎躯、没有王八之气更没有弱智光环道具。乱哄哄的挤在一艘旧船上,有的只是现代机器、科技还有各式各样的理论。穿越者们怀着现世无法达成的野心、梦想和理想,向着明末的乱世进发。目标:海南。
  • 中国历史一本通

    中国历史一本通

    本书按中国历史自然呈现的阶段性展现了每个历史时期的风貌,每章先概述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而后选取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力求揭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基本特点,并以链接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典章制度、思想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辅以各种精美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
  •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坐看高富帅们尔虞我诈,利用矮矬穷们出谋献计,哪怕你年岁不在,只要有才,照样功高盖主,定会有你一片天地。最终渔翁得利者,才是笑到最后的霸主!
  • 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实现显著进步的历史阶段。秦汉交通建设对于此后交通史的进程有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作者王子今总结了秦汉交通道路建设、津桥、车辆制作、运输动力开发、内河航运、近海航运和海外交通、造船业、都市交通等多方面的成就。对于秦汉主要文化区的交通结构、仓制和主要粮路、产业布局及运销区划、运输业、人口迁徙与人口流动、通信形式、域外交通等也有所论述。交通与秦汉政体的成立,交通与秦汉经济的运行,交通与秦汉文化的发育,在“秦汉文明的交通史背景”这一主题下有所说明。“秦汉人的交通心理与交通习尚”也作为历史文化考察的对象有所讨论。
  • 第三极崛起

    第三极崛起

    那段历史最想让人去改变,也许只需要一点点变化,就会影响整个时代,穿越者的思想,能否改变这一切?从零开始,建军北方,在乱局中博弈,让我们影响世界、影响历史,成为不可忽视的第三极。本书纯属幻想,不是历史,请勿对号入座,也不讨论历史细节。
热门推荐
  • 美男傍身:皇帝要我嫁

    美男傍身:皇帝要我嫁

    别逗了,21世纪IT精英,东方科技公司董事长的老爸竟然是古代人?那也就算了,如今老妈要她东方歆然替老爸穿越回去?简直就是重男轻女,重色轻女……曾为太子的老爸告诉她,这是宿命的安排?谁能告诉她,这是在做梦?她的美男啊,穿回去还会有的吗?时光穿梭,日月轮回,一路轻歌,只为博得美人一笑……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穿越之泪娃娃

    穿越之泪娃娃

    奶奶说,我的眼泪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我接受了;奶奶说,将来我可以主宰一个国家的命运,这个太震惊了,我得消化消化;莫名其妙来到陌生的国度,莫名其妙的下了个赌注,还被莫名其妙的追杀,我这是犯谁惹谁了。为了生存,我只好披肩带阵,和他们拼了……他说,我的到来就是为他而生,为他所用。他说,他可以为我付出任何的代价。他说,只要我愿意,随时可以带我离开这纷扰的一切。我说,我的命运我做主。第一卷江湖篇嗜血江湖,谁与争锋第二卷命数篇缘起缘灭,皆为定数第三卷暂省略这简介先凑合着吧,本文属慢热文。喜欢的亲们多多收藏,你们的只字片言是巧克力码字的动力,嚯嚯。有兴趣可进QQ群:44185321更新时间星期一至星期六,星期天不更新。(祝大家新年快乐!新年新气象!)
  • 追寻理想足迹(人生高起点)

    追寻理想足迹(人生高起点)

    人生的智慧丰富多彩,成功的方法许许多多,如果你想把握住未来的人生,那末,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就会裨益多多。这套《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将精彩的人生哲理、实用的人生途径、最有说服力的人生经验,尽收囊中,送给广大读者,目的就是启迪读者对人生的思索,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感悟,让读者在智慧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 多情爱因斯坦

    多情爱因斯坦

    正如有句话所说的那样:“你不会因为大师的走下神坛而否认他的价值,反倒会因为他的真实而更加热爱他”。三开情窦,两次婚姻,本书本着不“为尊者讳”的出发点,N次情感走失、多场黄昏恋,特别是近期随着一批爱因斯坦私人信件的公开,带你走进爱因斯坦鲜为人知的情感世界,终于掀开了相传已久的M夫人神秘的面纱;揭秘了爱因斯坦与前苏联女间谍码加丽塔及“末代女友”——普林斯顿大学图书管理员范图娃不为人知的地下情。客观、公正与生动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血肉丰满的爱因斯坦
  • 蜀山剑侠传2

    蜀山剑侠传2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重生之拐带萌徒

    重生之拐带萌徒

    她前世为妖女,今世为魔女。前世她被人诬陷背上祸国殃民的妖女之名,她岂会罢休?!前世的姐姐,爱人,今世都是仇人!今世的魔女之名,是被她家老师惯出来的。她说要星星,老师就不会给她摘月亮;她说要谁死,谁就不能活。既然老师对她那么好,那她就要把老师拐过来帮她报仇才行。可是,真的是她把老师拐了的吗?怎么总是觉得不对……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琴弦丫头:我的绝色王子

    琴弦丫头:我的绝色王子

    杜宇辰那因为疲惫而呈死灰色的眼突然亮了起来,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了琴,琴的面板光滑细致,弧度打磨和漆面都很精致,乌木的手感也恰到好处,算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