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5900000002

第2章 开元盛世背后(2)

后宫的战争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唐玄宗和王皇后都应该算是一对患难夫妻。

早在玄宗还是临淄王的时候,王皇后就是她的王妃了。当时韦后专权,李旦遭到排挤,整个李唐皇族的命运都有些前途叵测,至于小小的临淄王李隆基,更谈不上有什么远大前程。正常来说,就算后来李旦有了出头之日,李隆基作为庶出的第三子,充其量也就是做一个逍遥王爷,根本不可能有入主东宫的机会,更不用说登基当皇帝了。

所以说,在当时的情势下,王氏嫁给李隆基,就意味着要和他一起面对未知的命运,一起承担难以预料的祸福。换言之,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王氏就必须和李隆基共同创业,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

后来,当李隆基开始策划唐隆政变的时候,王氏就成了他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手。“上(玄宗)将起事,(王氏)颇预其谋,赞成大业。”(《旧唐书·后妃传》)由此可见,王氏并不是一个坐享其成的少奶奶,而是一个能和李隆基同甘苦、共命运的贤内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曾经共患难的贤内助,只和玄宗一起享受了几年荣华富贵,就被彻底冷落了。

表面的原因,是她没有生育能力。

如果是在今天,女人不能生育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缺点,甚至很多女性不愿意生育孩子,也不会遭到丈夫的歧视或社会舆论的谴责。然而在古代,这可是非常要命的一种过失。因为古圣贤规定,女人只要犯了“七出”(丈夫休妻的七条理由)中的任何一条,她老公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把她休掉。而“无子”就是“七出”中的第二条,仅位列“不顺父母”之后,比“淫”“妒”“恶疾”“窃盗”什么的还要严重。

更何况,王氏还是母仪天下的皇后,“无子”就更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缺点,足以使她在皇帝和天下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可是,导致王皇后被冷落的原因还不仅仅是无子。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玄宗爱上了别的女人。

这个女人就是武氏。

武氏是女皇武曌的侄孙女、恒安王武攸止的幼女,算起来还是玄宗的表妹。武攸止早亡,所以武氏很小就被接到了宫中抚养。开元元年,武氏差不多十五岁左右时,被李隆基纳入了后宫。

也许是因为武氏多少继承了武曌的基因,或者是从小生长在宫中,受到了较好的文化教育,所以不仅美丽温婉、举止优雅,而且熟悉古籍经史,言谈之间总是引经据典,颇有才女风范,因而很快就博得了玄宗的宠爱。自开元元年进入后宫,短短几年间,武氏就连续为玄宗生下了二子一女,而且一个个长得端正美丽、活泼可爱,让玄宗喜不自胜、爱不释手,同时也让不能生育的王皇后嫉妒得眼冒绿光、几欲抓狂。

可让玄宗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几个可爱的小皇子和小公主出生没多久,就一个接一个地相继夭折了,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原因。

玄宗为此伤心不已,但对武氏的宠幸却有增无减。

不久,武氏又生下了寿王李瑁(初名李清)。出于女人特有的直觉,武氏相信,把孩子留在宫中抚养实在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搞不好又会像前几个一样无疾而终。于是武氏就想了一个办法,在征得玄宗的同意后,把孩子送出了皇宫,寄养在孩子的大伯——宁王李宪的家中,连哺乳都是由李宪的妻子元氏代劳的。

后来,李瑁果然平平安安地长大了,在宁王府一直长到了十余岁,才被玄宗接进了宫中。

随着李瑁的健康成长,武氏的野心也开始逐渐膨胀。她深知,一个女人仅凭容貌,是不可能长久留住男人的心的。要想长保眼前的荣华富贵,唯一的办法就是像当年的武昭仪一样,不择手段地夺取皇后之位,然后再设法让自己的儿子入主东宫。

对于武氏的夺位野心,王皇后当然比任何人都更清楚。

她为此陷入了深深的忧愁和恐惧之中。

每当想起武氏那张妖艳的面孔,王皇后就会气得浑身哆嗦。可除了在心里一遍遍地诅咒之外,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对付这个情敌,更不知道该怎样避免被废黜的命运。出于本能,王皇后不止一次地在玄宗面前表现出了对武氏的痛恨,经常恶语相加,有时候说到伤心处或激愤处,还会出言不逊,把玄宗也给数落进去。

可想而知,王皇后这种“泼妇骂街”的行为只能导致玄宗对她更深的反感。

有人说,憎恨别人就像是为了逮住一只耗子而不惜烧毁你自己的房子,但耗子还不一定逮到了。

如今,王皇后用这种本能的方式发泄她的憎恨,的确既无助于逮到耗子,又面临着烧毁自己房子的危险。

本来玄宗对她只是冷落;现在玄宗对她几乎就是鄙夷和厌恶了。

于是玄宗开始把废黜皇后的事情提上了议事日程。

当然,玄宗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讨论这件事情。废后毕竟是一桩大事,在没有很成熟的考虑之前,他不想轻易暴露自己的意图。所以,他只是暗中和一个比较亲近的侍臣开始了相关的谋划。

这个侍臣就是先天政变的功臣之一,时任秘书监的姜皎。

姜皎跟随玄宗多年,早在临淄王时代,他就是玄宗的好友。玄宗即位后,表面上和他君臣相称,实际上友情依然如故,还是拿他当哥们,时常召他进入寝殿,“与后妃同榻”,一起击毬斗鸡、宴饮作乐,而且前后赏赐给他的“宫女、名马及诸珍物不可胜数”。(《旧唐书·姜皎传》)先天二年,在铲除太平一党的过程中,姜皎积极参与谋划,事后因功拜殿中监,封楚国公,实封四百户。

开元初年,玄宗开始罢黜功臣,姜皎也因“权宠太盛”被“放归田园”,但是几年后便被重新起用,初为宗正卿,后任秘书监。

对于这样一个鞍前马后追随多年,既是功臣又是哥们的人,玄宗自然是非常放心的。而且姜皎对后宫的情况知根知底,玄宗老早就不把他当外人了,所以此刻要找人商量,没有谁比姜皎更合适。

然而,玄宗绝对没有料到,就是这个让人放心的哥们,得知他想废黜皇后,不仅没帮他拿什么主意,反而一出宫就把事情给泄露了。

史书没有记载姜皎泄露此事是有心还是无意,但是从他泄露的对象来看,似乎是有意为之的。因为对方是滕王李峤,身份比较特殊,既是宗室亲王,又是王皇后的妹夫,相当于跟玄宗既是堂兄弟又是连襟。所以姜皎很可能是对玄宗废黜皇后的事情不太赞同,但又不敢当面劝谏,只好跟李峤通气,希望他能劝玄宗回心转意。

事实是否如此,我们今天已经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姜皎完了。

从玄宗得知他把事情泄露出去后,就已经在心里宣判了他的死刑。

玄宗没想到,姜皎居然是这么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废后的事情八字还没一撇,这小子就把风声传了出去,这不是撕破他李隆基的天子颜面,并且陷他于十足被动的境地吗?!

玄宗也懒得去深究姜皎这么干的动机了,就算他是出于善意,也同样是不可原谅的。

盛怒之下,玄宗即刻命人逮捕了姜皎。几十年的兄弟和主从之情,就此恩断义绝、一笔勾销!数日后,玄宗以“妄谈宫掖”的罪名,把姜皎杖打六十,流放岭南;同时被株连的还有姜皎的弟弟姜晦,从吏部侍郎任上一下子被贬为远地司马,此外还有亲党数人,或流放或赐死,一同遭受了一场无妄之灾。

姜皎带着浑身杖伤走上了流放之途,但是没走多远就含恨而终了。

由于闹出这场意想不到的风波,所以玄宗只好暂时搁置废后之事。

但是,这只是暂时的。一旦时机成熟,玄宗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废掉这个黄脸婆!

都说男人一旦变心,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李隆基很快就将用他的实际行动,再次向我们证明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姜皎之死,为“伴君如伴虎”这句古训作了生动的注脚。这件事告诉我们,在皇帝身边讨生活,是一件多么艰难又多么危险的事情。而对于王皇后来说,姜皎事件更是让她惶惶不可终日。通过这场意外风波,王皇后强烈感觉到了天子的决绝、冷酷和无情,同时也更强烈地预感到——姜皎的今天,很可能就是她的明天!

好在王皇后平常待左右不薄,所以也没有人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玄宗虽然一直想抓皇后的小辫子,可由于后宫的上上下下全都忠心护主、谨言慎行,所以始终找不到强有力的废后借口,只好让这件事一直拖着。

到了开元十二年秋,距姜皎之死已经过去整整两年,玄宗的后宫始终风平浪静,再也没闹出什么事情,貌似皇帝已经打消了废后的念头。

可王皇后知道,这是假象。除非自己的肚子争气,马上给皇帝生一个大胖小子,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否则被废黜的危险就一天也不会消除了。

然而,儿子岂是说生就能生的?当初年轻时天天跟皇帝呆在一块还老是没动静呢,如今皇帝一年半载才来敷衍一下,又怎么可能怀上呢?

除非出现奇迹……

一筹莫展的王皇后只好找她哥哥王守一商量。

对于妹妹的处境,王守一也是感同身受、焦急万分。因为妹妹一旦被废,他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虽然他也是先天政变的功臣,可自从玄宗亲政以来,功臣就是衰人的代名词,远的如刘幽求他们,近的如姜皎,哪一个不是说下台就下台,说完蛋就完蛋呢?所以,要想保住荣华富贵,唯一的办法,就只能祈祷上天垂悯,让妹妹赶紧生个儿子!

为此,王守一暗中找来了一个叫明悟的和尚,让他作法施咒,看能不能创造奇迹。

明悟大师胸脯一拍,这事包在贫僧身上!随后就帮王皇后做了一场“祭祀南北斗”的法事。具体的做法是:拿一块“霹雳木”①,在木头上写上“天”“地”和“李隆基”的字样,再用这块木头祭祀南北斗,佩戴在王皇后身上,最后再让王皇后念一句咒语,这样就大功告成了。

的确,明悟大师做完这场法事后,旷日持久的废后事件总算有了一个了局。

换言之,有人总算大功告成了。

谁?

玄宗。

当然,还有那个对皇后之位虎视眈眈的武氏。

玄宗和武氏苦苦盯了王皇后这么长时间,等的不就是这么一个破绽吗?如今王皇后如此自摆乌龙,又岂能逃过玄宗和武氏的眼睛?何况请和尚做法施咒这种事,在当时称为“厌胜”,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罪行。高宗时代的王皇后,就是因为搞厌胜被武昭仪揭发,才导致高宗下定了废后的决心。如今这个王皇后还来这么一套,又怎么可能不重蹈当年那个王皇后的覆辙呢?

尤其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东窗事发后,有关部门调查后得知,明悟和尚教皇后念的那句咒语,居然是:“佩此有子,当如则天皇后!”(《资治通鉴》卷二一二)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佩戴这块霹雳木,必定可以生儿子,而且将来还能像则天皇后一样!

像则天皇后什么?

傻瓜也知道,当然是像则天皇后那样临朝听政、大权独揽了。

假如咒语说的是“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之类的东西,也许玄宗还不至于暴跳如雷,可偏偏神机妙算的明悟大师给整了这么一句,就休怪皇帝无情无义了!

开元十二年七月二十二日,玄宗正式下诏,将王皇后废为庶人,打入冷宫,同时将王守一贬为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别驾①。

王守一惨惨戚戚地坐上了贬谪的马车,可刚刚走到半路,玄宗又追下了一道诏书,将他就地赐死。

三个月后,废后王氏在冷宫中郁郁而终。后宫上上下下,凡是侍奉过王氏的人,都为之怆然流涕,追思不已。

听到王氏去世的消息,玄宗李隆基也不禁有些怅然若失。

毕竟是结发夫妻,毕竟共同经历过一段相濡以沫的岁月,如今斯人已去,玄宗独自凭栏,内心也不免有些悲伤和懊悔。(《资治通鉴》卷二一二:“废后王氏卒,后宫思慕后不已,上亦悔之。”)

历史总是如此惊人地相似。

时隔七十余年,两个王皇后,两场废后事件,两幕宫廷悲剧,看上去竟然像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目睹如此雷同的情节,观众似乎有理由质问:历史老儿的想象力何以如此贫乏,总是让一些相同的故事在同一个舞台上频频上演?

当年的高宗导演了一场“废王立武”的大戏,莫非今天的玄宗也会如此这般地再来一遍?

幸好,历史老儿的想象力还不至于彻底衰竭。在观众们即将丧失新鲜感之前,历史老儿总算及时宕开一笔,修改了第二场戏的结局。

——玄宗废王,但没有立武。

不是他不想立,而是他立不了。

因为大臣们不让他立。

开元十四年夏,也就是泰山封禅归来,张说刚刚下台不久,玄宗忙完了朝中的大事,就准备册封武氏为皇后了。

自从王氏被废后,后宫虚位已久,武氏没有一天不在他枕边念叨这件事。如今王氏也已去世一年多了,玄宗内心残存的一点怀念之情也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漠,所以,该是册立武氏的时候了。

然而,玄宗刚刚流露了这个想法,马上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说:“武氏是李唐皇族不共戴天的仇人,岂可立为国母?而且,如今朝野纷纷传言,说张说企图暗中拥戴武氏,借此重回相位,事虽无凭,但不可不防。此外,当今太子非武氏所生,而武氏自己又有儿子,一旦立为皇后,太子必危!万望陛下三思。”

大臣的态度如此坚决,反对的理由如此充分,玄宗还能怎么办呢?

武后临朝给帝国造成了多么深远的影响,他玄宗比谁都清楚。难道他还要学当年的高宗,为了又一个姓武的女人跟满朝文武死磕?

此时的玄宗虽然早已不像开元初期那样克己自律、谨身节欲,可也远远没有像后期那样骄奢放逸、因私废公,所以,经过再三考虑,他还是决定向大臣妥协。

随后,玄宗给了武氏一个“惠妃”的封号,虽然没有皇后之名,但是“宫中礼秩,一如皇后”,算是在大臣和武氏之间取了一个折中。

这场后宫争夺战刚刚尘埃落定,另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就接踵而至了。这场新的斗争发生在两大阵营之间。

一边是家奴出身的宠臣,代表人物是王毛仲。

一边是得势的宦官,其代表人物就是日后权势熏天的大宦官——高力士。

两派都是皇帝的心腹和近臣,都是深得玄宗宠幸的内廷势力。他们的对决,虽然没有刀光剑影,却比真刀明枪的厮杀更为惊险。

因为,在这场对决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那件武器,虽比刀剑无形,却比刀剑锋利;虽比刀剑柔软,却比刀剑致命。

它的名字叫舌头。

用刀剑杀人,很残忍,很暴力,儿童不宜。

用舌头杀人,不见血,很温柔,百无禁忌。

致命的舌头:宠臣与宦官的对决

王毛仲是一个出身不好,但一辈子运气都很好的人。

他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从奴隶到将军。而且,这个将军还不是一般的将军,是深受皇帝宠幸的国公级别的大将军!

王毛仲的父亲是高丽人,估计是高丽被灭后加入了唐军,曾官任游击将军,后来犯了罪,官职被削,家属也被籍没为奴,所以王毛仲从小就成了奴隶。

可是,当奴隶却不是王毛仲厄运的开始,而是他一生好运的起点。

因为他的主人不是别人,是临淄王李隆基。王毛仲跟着临淄王,成天斗鸡走马,飞鹰逐兔,吃香的喝辣的,基本上没吃过一天苦头。名为奴隶,事实上不亚于王公子弟。后来,王毛仲在唐隆政变中当了逃兵,按理说再好的运气到这里也就完了,可出人意料的是,李隆基居然原谅了他,还让他跟其他功臣一样当了禁军将领。

同类推荐
  • 一本书读懂德国史

    一本书读懂德国史

    统一与分裂,这个痛苦的命题对德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德国为何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二十一世纪的德国将何去何从?……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几千年的历史风云。通过本书,你将会了解到:日耳曼人为什么如此好斗?“卡诺莎觐见”何以成为西方忍辱投降的代名词?德语的诞生与马丁·路德有怎样的关系?德国为何产生了如此多的哲学家?勃兰登堡门为何被称为德国的国门?“铁血宰相”俾斯麦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希特勒如何从艺术家变成战争狂人?……
  • 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隋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特殊的时期之一,其间既有治世繁荣的盛唐,也有朝代更迭频繁的五代十国。此时,谋略成为封建政治的主角,影响甚大。然而,谋略只是一种术,终究靠人性操纵。所以,与其说是谋略在影响历史,倒不如说是人性在塑造历史。本书将这一时期人性与谋略的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
  • 大国的疤痕

    大国的疤痕

    《大国的疤痕》是耻辱的巨柱,国土问题永远是一个国家最敏感的神经。放眼望去,大好河山满目疮痍。19世纪中叶,铭刻历史惨痛的一页;《大国的疤痕》是世纪的警钟,振聋发聩,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讹诈、抢掠、赔款、割地纷至沓来,发人深省。蜿蜒曲折的国界犹如华夏民族的血脉,雄奇壮美的山川撑起炎黄子孙的脊梁
  • 再世武圣

    再世武圣

    平四夷,会发生什么?当历史上命运凄惨的貂蝉,征欧洲,甄宓在改变的历史中碰到关羽,笑傲天下。让大汉立于世界之颠。她们的人生还会和以前一样吗?一样的人物,当关羽在拥有比以前更好武艺同时还有现代的记忆,不一样的历史,蔡琰,弥补历史的遗憾
  • 说呼全传

    说呼全传

    ,其为惩创,原无庸更藉于稗宫野乘,是忠也。其文古,小说家千态万状竞秀争奇,何止汗牛充栋,然必有关惩劝、扶植纲常者,其义深,一切偷香窃玉之说、败俗伤风之辞,虽工直,当付之祖龙尔。统阅《说呼》一书,其间涉险寻亲、改装祭墓,学士大夫之所抚而玩,是孝也﹔救储君于四虎之口,诉沉冤于八王之庭,愿求削佞除奸之敕,不能挟此以使家喻而户晓也。维忠与孝。至庞氏专权,表里为奸,卒归于全家殄灭,则是书不无裨于教云。乾隆四十有四年,孰大焉?维遐及史册,其足以为劝惩者,灿若日星,清和月吉,然而史册所载,方可刊而行之,终复不共戴大之仇,滋林老人出于西虹桥衅之罗翠山房。如欲使家喻而户晓,此可以为劝者也
热门推荐
  • 田园巧妇

    田园巧妇

    貌似七仙女,赛过西施,气死貂蝉,羞死杨贵妃,窘坏了林黛玉的一位农大高才生,辣辣的小女子,在某个农研所极度地不受待见,被驱赶着开了一辆即将报废的大卡车,给农业大户送种子。遭逢意外来到一个未知的世界,顶替了一个受气媳妇,捡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孤儿,成了被虐对象。有幸得到了一个修真空间,有了良田,有了饱饭充饥,有动物世界援助收拾恶人。现实可比想的美,飘飘然到了一个没人知道的世界,理想实现的她大喜过望,美夫围着转,孝子绕膝前,馋得嫦娥下了凡,织女气得拆鹊桥,七仙女要把董郎换,人间天上都羡慕。这样的生活都想要,唯有她一个人能得到。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哪里是天堂

    哪里是天堂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双生庶女

    双生庶女

    分别寄养在两个姨娘名下的双生姐妹同时出嫁,名动锦城;姐姐才情绝艳,妹妹温婉如玉;姐姐嫁的是昌邑侯府的俊美无铸的世子爷,妹妹嫁的是备受皇恩的世袭郡王爷。都说相爷好福气,谁料洞房花烛夜,新娘却是换了人;晴天霹雳,姐姐成了人人称羡的郡王妃,她成了侯府厌弃的扫把星。成亲三载,苦于无子,被迫为妾;这还不算,与小叔乱伦?与外男通奸?一纸休书,砸在脸上,伤在心间?一杯鸩酒,灌入愁肠,了却余生?不!休书,她可以收,收得毫不犹豫,这样的夫君,不要也罢!鸩酒,她不能喝,喝了枉成冤魂,天大的冤屈,她还没伸!可是,贴身的丫鬟,竟然帮着灌她毒酒?双生姐姐含笑踩在她身上洒下化骨水?是她看错了么?原来,一切都是她的亲姐姐搞的鬼:被推破相,嫡母惨死,姨娘升位,上错花轿,三年无子,乱伦通奸,休书鸩酒…当初的好,一切都是假象。为什么?因为一样的容貌,姐姐不讨家人欢心,她却能逗得家人开怀;一样的容貌,姐姐要嫁给性格暴躁的侯爷世子,她却能嫁给身份尊贵的郡王爷;一样的容貌,姐姐后院姬妾成群,她却独受夫君的宠爱…有谁甘心?是嫉恨蒙了双眼!易谨宁恨极而笑,隐忍着鸩毒带来的疼痛,看着自己的双脚渐渐被化骨水化去,狠狠发誓:若有来生,此生所受,我定千百倍报之!一觉醒来,她已重生,一改温婉,犀利决绝。姨娘恶毒,她更狠毒;亲姐伪善,她更伪善;庶妹刁钻,她更刁钻;来吧,看谁更会演戏!可是,还有一个人更会演戏,她的半傻子瞎子夫君,那就…一起演吧。玩转朝堂,整死妖精,铲除祸害,揪出害群之马!害我元凶,不甘落马,水落石出,爆料惊天秘密!落魄夫妻,惨遭追杀,横扫劲敌,看我坐拥江山!然而,当一切尘埃落定,竟不知哪里又冒出来一个双生妹妹。抢她的夫君,夺她的后位,还要死要活说她才是真正的易谨宁…【精彩语录】妖异美男来爬墙,她撤了梯子,指着墙角的狗洞,“你,适合从那里出去!”太后懿旨赐婚,她爽快接旨,“不就是个半傻子外加睁眼瞎子?我嫁!”与亲姐同一天出嫁,她不慌不忙,心道,“这回你要跟我换夫君,我还成全你!”洞房花烛夜,她将夫君暴打一顿,独占大床,“爬狗洞的,不准睡我的床!”【精彩对白】书房篇:某王爷正在闭眼作画,王妃进来道:“咦,干嘛闭着眼睛画?”某王爷睁眼,闪亮的眸子流光乍现:“我是瞎子!”某王妃上前,指着那副美人戏猫图:“为什么要把人的皮肤画成绿色,把猫的爪子画成人的手?”
  • 穿越时空只为与你相恋

    穿越时空只为与你相恋

    偶叫莫玥樱,21世纪的独立女孩。最大愿望就是能有一个灰常灰常疼偶滴帅锅锅。还有一个粉爱粉爱偶滴帅锅。还有就是当系最最流行的穿越,以及谈上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呵呵。什么呀,我只不过是写了一个心愿瓶而已。第二天醒来就真的穿越了。还附身到了当朝南宫丞相的千金身上。拜托,有没有这么神奇呀。人家都说古代的美男多。可我看那古代帝王的画像都长得很丑诶。正好借这次穿越来辩辩真假好了。我这个人一点都不贪心哦,我觉得吧喜欢不同于爱,此生我只能把我的真爱为那一直以来等待着我出现的人而绽放。亲爱的老公,等着我哦。哦呵呵。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重生嫡女:指腹为婚

    重生嫡女:指腹为婚

    上一世,她是不谙世事的学士府嫡女,轻信她人;落得被姐妹陷害,相公背叛,众人欺辱!最后和自己的骨肉被沉塘而死……这一世,卷土重来,将一切汹涌暗潮尽收眼底。将一切异己,一网打尽,将一切恩仇,一次算清!弃渣男,觅良婿,许自己一世情深……
  • 拳噬天下

    拳噬天下

    拳噬天下,诠释天下!一个从小被遗弃的天赐之儿落入两个老怪物之手,艰难成长,因天生没有魔法和斗气天赋,无奈选择被世人视为最没有前途的格斗士职业,后又机缘学的大陆上两大禁忌魔法,机缘获得世间无二的空间神器,他被誉为大陆第一奇才……
  • 最强商女

    最强商女

    一入战场三载,绣针换大刀。她以面具掩饰恐惧,以沉默咽下痛苦,以鲜血换来安宁,以生死置之度外换来名扬天下。她悔过,怨过,最后却只能抽出大刀挡住敌人的侵犯,护住她身后的五十万百姓,护住她的亲人。可当敌国求和,在她以为一切结束之时,却迷茫了。她是敌人畏惧的哑将军,还是弱质女流商家长女?神秘的杨瑾瑜几番相助是否有何用意?双生之子两不知,是别有用心还是巧合,出言求娶是何居心?谁又是她的良人?王后之弟?商人之子?靖世子?又或者,她要孤老一生,惨死战场?片段一。“你这人心中有魔,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若今个不是我心里不安来瞧瞧你……”杀了我吧。商幼薇一饮而尽,杯子随手一撇,躺回了床上,面朝里,死死盯着黑暗中的虚无,“我杀了他。”杨瑾瑜一愣,下意识问道:“谁?”商幼薇没有说话,闭上了眼睛。杨瑾瑜叹气,眼中皆是怜惜,他凑近,轻轻地吻了一下商幼薇的发丝上一吻,“今个的罪让你背,明个的罪让你背,那不得累死?那男人手没比你干净到哪去,死了倒是除了祸害。”商幼薇默默地流着眼泪,没发出一点声音,可那男人偏偏又是知晓了,搂上商幼薇,轻声的哄着,“人这一辈子,眼泪就那些,可变数何其多,你若为那人流干了眼泪,回头如何和我交代?别去拿别人的错惩罚自己。”“你且安睡,万事有我,反正我比你高,天塌下,我顶着。”片段二闫子悠慢悠悠的走上长廊,一脸的从容不迫,言语中带着调笑的意味,“若是我死了,谁还与你谈婚论嫁?”他瞧见商幼薇渐有冰山便冰川的架势,连忙道:“我现在好歹也是个举人,在加上先前的传言……”还未说完,就被商幼薇打断,“那传言你也有份?”闫子悠笑眯眯道:“不过是推波助澜而已,又不是只有我一人。”商幼薇若有所感,“说交易。”闫子悠立刻收起漫不经心的样子,正色道:“我们来做一个交易,我在考上进士之后向你家提亲,别误会,假成亲而已,之后你所做之事我全不干涉。”商幼薇眼皮子都不抬,倒是有自信,这么有自信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有本事,还是有人相护。“听起来我占了很大的便宜。”“自然,我也不是全无所图,只是,现在并非说话的时间,你若有兴趣,日后详谈。”说着,闫子悠用眼神示意那边来人了。
  •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王朝更替屡见不鲜。但有的政权能长治久安,而更多的王朝或政权却“稍纵即逝”,刚刚夺到的“江山”就得而复失,十分短暂。通过对这些长短不一的王朝、政权的考察,本书提出了“瓶颈危机”这一值得重视的重要概念。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政权都要经历这种类似的场面。“这使我们发现一项历史定律,即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在进入瓶颈的狭道时,除非统治阶层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无法避免遭受到足以使他们前功尽弃,也就是足以使他们国破家亡的瓶颈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