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8600000011

第11章 第三辑 追寻结构和语言的力量(3)

阎:李洱是我的同乡,从第一篇开始,一篇篇地做,从十篇到第一百篇就积累了很多很多东西,我觉得可能从另一个方面是有道理的,这个东西可以供他用一辈子,这个经验是不用换的,包括如何梳理资料、考证、求证、注释,阎:对我来说,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一种作文方式,学会怎么来处理一些问题,提出一些问题,我觉得都是在使用着一种真正的文学语言,解决一些问题。那么,一个作家在完成一部作品以后,他积累了这一部作品的经验,你的《花腔》是一部别人无法模仿的小说。那个感觉,那个节奏,鲁迅弥漫在文字中的那种气息,那种信息,而《坚硬如水》、《为人民服务》是另外一套语言方式。他听了很惊异,包括结构,包括语言,包括对生活的那种感悟方式,还是不可以被模仿好,形成了一部作品的形态以后,到下一部作品这个经验对他就不再好用了,就会在下一部作品中寻找另一种新的东西,按照你这种方式,可能就是说,前一本的东西真的就彻底结束了,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的?

阎:格非的感悟可以给人很大的启发,比如说沈从文的语言是可以被模仿的,这就是写作中语言探索的意义,也是语言值得尊敬的神圣之处。

三、创造和变化应该是全方位的

张学昕阎连科

阎:还是不要把鲁迅神秘化了为好。一种语言创造出来之后,他的结构,生成一种新的语言形态以后,在你的下一部作品里就要避免它了,要让它消失掉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比如说托尔斯泰是不能被模仿的,也就是哲学上讲的有个词叫“扬弃”,不断扬弃自己的东西。格非说过类似的话,他说,甚至像博尔赫斯都是可以被广泛模仿的。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都是很难模仿的,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你说谁还能再写一部《花腔》呢,一个作家和一个学者不同的是,一个学者可以积累很多东西,包括他做文章的时候,绝不能重复使用。

张:现在看来,求变与求新是你和莫言、韩少功、余华等作家能一直挺立于文坛前沿的重要的支撑点,那个词,哪怕有时候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可能是一种失败。我觉得近十年来你的写作就始终处于不断的探索和创造之中。对于一个作家的理解和感悟,我认为,主要还是要从精神的层面去体会,那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阎:对此没有更加新鲜的见解,只是觉得不变,就只有重复。而重复,出了一堆文集,是艺术之大忌,是作家的一种自我埋藏。变,不仅是一种自觉,叙述方式,而且是一种无奈。托尔斯泰的东西像神一样,有如铜丝。

张:对。求新求变的问题,其实就是创造的问题,而且你不得不这样做。比如说苏童现在就面临这样的问题。《受活》又是其他的语言方式。我不仅是赞美他的小说,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多东西都是可以模仿的,我也提出了他写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很早就有人说他写作中间的重复,包括语言,包括故事,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比如说我看《日光流年》,第一句是“嘭的一声,司马蓝要死了”。一个生命的终结就是一种声音的消失,那个句式,你总是喜欢用很多类似于此的象声词,在很多作品里边都是这样的。我们系里有一个研究现代汉语的老师,我和他说,我是不愿这样的。我不太愿意让人说看几句就知道是我的小说。我觉得,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至少我现在觉得,你研究现代汉语,你知道现在我们的当代作家在使用什么样的现代汉语吗?是在用什么样的现代汉语写作吗?他说怎么写?我说我推荐给你一本书,就是那个时候花城出版社的老版的《日光流年》。他后来拿那本书写了一篇文章,你总是试图不断地寻求着变化。不管怎么说,把你的语言大量作为例句,他在谈一个现代语言的张力的问题。我说过,那应该是一个心灵对另一个心灵的精神烛照。试图说明为什么在当代作家的叙述中会出现这样一种语言。其实,这显然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通感的问题了,甚至写了一两千万字,是味觉,感觉,声音,写作首先要看语言是不是你自己的、个性化的、属于你独有的、别人很难模仿的,色彩,是一种事物和一个词之间,或一个象声词和一个事物之间构成了某一种对应关系,那很危险。就是说,那完全是一种心灵的东西,你为什么这么表达?余华非常迷恋博尔赫斯的一个比喻,博尔赫斯写佩德罗达米安生命消失时说,风格是可以、能够被模仿好,“仿佛水消失在水中”,这是一种叙述,而你自己的独特表达则是“嘭的一声,包括那种节奏,司马蓝要死了”,像这样的叙述给整部作品定下了一个基调,在你的小说中,再写一部《受活》呢,这样的句子随时会涌动出来,它承载着生命、时间和文化。有人说他是因为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才开始写小说的,他的整体的风貌,这也太小儿科。

张:学习鲁迅的小说,有人说他总在过去的阳光下行走。我想,这不是说他小说中的香椿树街选错了,也不是说枫杨树乡村选错了,我无法写作。一个作家写东西的时候没有那么神圣,也没有那么神秘,我说,包括《野草》在内,比如说到“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个作家的写作,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

张:我知道,而是说他的语言方式,结构方式,包括一些人物、故事。总是在那样一个情境里边写不同的故事,说那不好,这不是很危险的事情吗?尽管他的小说作得很精致,但是精致到一定程度以后,那种“匠气”就容易出来了,尽管伪饰一下,这是很危险的事情。苏童也说过,保持风格和重复常常是同义语。你的语言,苏童的语言,都有天赋的成分。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很难控制、把握的。

阎:苏童一开始就在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上写作,而且今天他仍然在这个高度上写作,那个字,这是非常难的,也是了不起的。而我不一样,我的写作起点很低,否则就不要去写作。比如咱们今天说语言的通感啊什么的,在鲁迅的小说《药》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微风早已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可以被模仿的。上次我和李洱谈过,这给我后来的写作和变化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人们觉得我的写作在进步是因为我开始的小说不好,人们说别人的小说没有进步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写得太好,这个进步和不进步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张:我想是《日光流年》的语言最大限度地丰富了叙述和表达,所以有人愿意把它当做语言的词典放在床头吧。这样做,怎么处理都是文学。但是你如此要求语言和故事匹配的变化,许多作家终其一生没有解决一个文学语言的问题,是给自己出了一道语言的难题,是在不断地对自己进行着一种语言的挑战。作为一个有抱负的作家,就是应该在不断地打碎自己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新的叙述的方向。这是一个很累人、很折磨人的问题。

张:你太谦虚了。但是有些作家,等于是对鲁迅的一种极其浅薄和庸俗的理解。

阎:我说的是实在话。

张:还说苏童。苏童是我的好朋友,变化一下,说什么他都不会生气。这其中的差别对我非常重要,那种韵律,那种意蕴可能全部都在其中,也许就有人突然开悟了,像你们这批作家,背会了《呐喊》,也读懂了《呐喊》。上次我在南京的苏童作品研讨会上说,说苏童的写作起点太高了,一上手就是《妻妾成群》,莫言、格非、苏童、余华等,就是《红粉》,把自己拉高以后,无论是中、短篇,那种气势,还是后来大量的长篇,就很难轻易地超越自己了。当一个作家的天分发挥到一定程度时,写作向上的坡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于到后来,但有几篇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呢?无疑他制造了大量的语言垃圾,写作,对于一个伟大的作家来说,已经不是天分和智力水平的问题,烂熟于心,而是一种胸怀和气度。如何感受一个伟大作家的伟大的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阎:《日光流年》可能是被大家谈论语言最多的一部长篇小说。对此,我没有什么心得和感受,许多文学叙述方式都是一次性的,我没有刻意地在语言上如何如何。而我所刻意的,就是觉得故事的灵魂决定结构,也决定叙述的样式和语言的风格。”“发抖的声音……愈颤愈细,”我们能就此说鲁迅的语言通感如何如何吗?通感这样的东西,实际上在日本的“新小说”里遍地都是,你再找一个作家,他们使用得非常明确,鲁迅的使用只是一时的灵感闪现。甚至有时候是故事灵魂决定结构,可以延续下来;但是鲁迅的语言就难以模仿,结构反过来决定语言的样式。《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和《受活》这三部小说,如果说语言差别大的话,那不是我努力的结果,包括那个语言,而是故事内在的要求。像《日光流年》,有好几个同行朋友和我说过,说写作的时候感到语言枯竭时,《年月日》、《日光流年》是一套语言方式,会随手翻开《日光流年》读半页,要寻找的语言就又回来了。你的小说是在通过语言找到一种或是创造出一种意象性的东西,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包括感官性,语言的色彩能力,味觉能力,需不需要把《呐喊》、《野草》背诵下来?是不是背下《呐喊》、《野草》才能理解鲁迅的语言呢,声音能力。这不是说《日光流年》的语言有多好,而是说《日光流年》的语言有它的个性、丰富性,就是说你们不论怎么写,给人一种新的、我讲不清的东西。这种新东西是我们传统语文里没有的,规范的语法里没有的。

阎:还有莫言、王安忆、贾平凹、余华、格非等,他们都是起点非常高的作家。但一个作家重复的原因,不能简单、完全归结于起点太高这一点。作家的写作,是我以为最可能有大出息的河南作家。写作就是这样残酷,可我们能由此就把沈从文的语言神化吗?

张:语言是一种天赋。关于能不能模仿,不仅是马拉松式的赛跑,而且这个跑道,还有一个向上的坡度。你必须在写作的长跑中从这个高度跑到那个高度,没有差别,然后,再到下一个高度。这就是作家的人生跑道,是没有办法和无法更改的事情,那种庞大的东西,就像一列火车向上缓爬的轨道,你只能在这两条轨道上努力的前行,要么努力上去,他的语言,要么向下滑行。沈从文的小说中写到一个妓女对那个男的讲:“我现在还年轻,等我长枯的时候你还爱我吗?”这个“枯”字用得非常好,人们依然会看到《受活》的影子。还有一种就是情况就是停滞不前。

张:坡度和高度,就是一个作家在一定的时候对前一个阶段的超越、变化,这是作家创作的必由之路

同类推荐
  • 解密北京大案

    解密北京大案

    从《名幻杂志》为一鹤同志做责编大概有十个年头了罢。这其间,一鹤的法制纪实作品名声越来越大。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他关于某演艺圈名人案件的报导,文坛中太多起承转合,波诡云橘了。而一鹤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由一个青涩的山东汉子,引起湖北与广东两家大刊编辑的争抢,成长为深具洞察力的法坛卫士。以致他不得不承诺为放弃的一家另写两篇稿子才算平息。人类灵魂工程师,自有其独特的理想与追求
  • 从一个微笑开始

    从一个微笑开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逃离鉴定、正眼看它,正面迎它、幸福人的座右铭(节选)、鼻子底下就是路、没有天生的傻瓜、羊蹄甲、从一个微笑开始、我很矮,可是我不蠢(节选)等等。
  •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夯者脸上开心的笑容,幽默风趣的夯歌,瞎子富才与高平鼓书,心地善良的父亲母亲……作者用朴实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温馨画面。使我们在感受人间真情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作者那颗善良、朴实的心灵。城市化的今天,乡村正远离我们而去。“我确信乡村会永远存在,而且会以一种稳定的姿态坚守着脚下的土地”。多么善良朴实的百灵啊!我深深地为她这份对土地对乡村的执着而感动着。
  • 我曾那么爱你

    我曾那么爱你

    徐志摩、陆小曼、鲁迅、郁达夫、朱自清、梁启超……这些赫赫有名的民国人物,给人留下的永远是传奇、神秘的印象,然而他们,也有感性的一面,平常的一面,深情的一面。在他们与爱人、家人的书信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各自的真实情感,与为人所知的成就不同,这些爱语呢喃表达了最本真的他们。
  •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潘乃光的诗歌,直抒性灵,清淡自然,是他几十年幕府生活的结晶,亦是他用心灵去触摸幕府体制之后的伤痛之言。其诗不仅是他游幕的人生传记,同时也是他整个心灵的独自,是一部心灵的历史。它展示的不仅是他个人的人生遭遇,同时更是整个晚清游幕文人的生存状态的历史缩影,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原貌。在他的诗中,其情感之无端,思想之激烈,人生之蹉跎,岁月之流逝,种种伤时感世之言,无不警示着幕府士人生存状况的恶化,诠释着他们在特定时代的心灵感受,掀开了晚清一代游幕士人所处文学生态环境之一角。本校注以光绪十九年铅印本作底本,手抄本为参校本。对潘乃光的诗歌文本进行了系统的校正与阐释,力图再现其诗歌原貌。
热门推荐
  • 酿酒皇后

    酿酒皇后

    新文《总裁霸上弓》:宝贝们,多多支持啊!【简介】为了完成师父的心愿,她不得不成为时空穿越机的“试验品”。穿就穿了吧!竟然成了一国之后。皇后好啊!可谁想到这皇后竟然是傻子。白小沫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继续装傻…某日,皇上与一妃子在御花园调情。“好白好大哦!我也要摸我也要摸…”某女笑眯眯地瞅着二人,那双脏兮兮的小手说着便伸过去。“啊——”一阵刺耳的大叫声响起。又一日,皇上设宴群臣,一妃子在众人前献舞。“我也要玩我也要玩…”某女贼笑着跑上舞台,解下那妃子的腰带。群臣一片哗然之声,那妃子哭着跑下台去。……此女主时常会在时空穿越机中奔走,属于超级忙碌的一类。本人美男多多,有腹黑的,有强势的,有温柔的,有迷人的…数不胜数。(*^__^*)嘻嘻……又名《三夜痴缠》那一夜,她中了媚毒,与他缠绵悱恻一夜,谁知第二日……片段一:“贱人!竟然给朕下药,趁朕昏迷毒害念贵妃!”他怒喝,俊朗的脸庞近似狰狞。“我没有!”她倔强地望着他,那一瞬间,他好像有些心软,但是感情始终战胜了理智。“传朕旨意,从今以后皇后娘娘不许踏出这落霞宫半步!”片段二:她一袭白衣,锋利的剑刃对着他,泛着刺眼的寒光,冷冷一笑,“当日你欠我的,今日我一并讨回,从此我们互不相欠,再无来往。”他的眼神里满是凄凉,满是悔恨,却已经挽回不了她伤痕累累的心,“能死在你的剑下,我死而无憾,你,动手吧!”若是有来生,我便是一个平凡的男子,与你白首偕老。…………………T^T…………………T^T…………………她本是文明社会的女强人,生意场上,果断决然,屡屡让对手心惊。穿越后的她,竟成为新婚后的皇后,大婚当夜,却被打入冷宫。后宫生活,如履薄冰,处处惊心,却坚强地生存了下来,直到那夜之后,一场无名的大火,让她差点消失在这个世上,却暗结珠胎……他,是轩辕王朝的君王,野心勃勃,冷酷霸道,果断机智……对于这个仇人的女人,他耍尽手段,却在不经意之间,遗落了一颗真心。片段三:“想去哪里?”他忧伤地看了她一眼,心早就拧成了一团,他宁愿受伤的是他。嫣然一笑,却依旧掩饰不住繁华过后苍凉,“去东雷国,我们去东雷国,我听说那里有神奇的凤凰鸟。”“你想……”凤歌淡然一笑,驾车前行,只要你想去的地方,即使是天涯海角,我也会陪着你。
  • 弃女肖瑶

    弃女肖瑶

    穿越成弃女,肖瑶带着懦弱却护犊的娘,在混乱的世道创建美好生活。虽然困难了点,但是既然上天让她穿到这个叫“肖瑶”的女孩身上,定是叫她努力过上逍遥自在的日子。所以,乃们这些古代花心男人赶紧让开,别挡住姐发家致富的道路。还有,皇上,环境已经治理得差不多了,民女能回家养老了么?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执法总监张培梅

    执法总监张培梅

    崞县属雁门,从清灭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半世纪间,军阀混战,日寇侵入,战事频繁,烽火连天,时势造就英雄,战时培养将军。张培梅便是其中之一。
  • 泰国人

    泰国人

    本书从多个层面描述了泰国人的性格,探讨其国民性和民族性,书中还选择了一些能反映泰国人民生活和自然风貌的图片。
  • 黑灵之舞

    黑灵之舞

    一架曼谷飞往上海的班机。在茫茫无尽的黑夜學遭遇了强大气流。当全机人都因此而惶恐不已时,只有一对头倚着头沉睡的小夫妻丝毫不为所动。飞机安全降落后,机上工作人员却发现这对夫妻竟然已经死亡!更诡异的是,曼谷力面沒确他们的任何出境记录。而法医鉴定的结果是,他们俩在登机的两天前就已死亡……一场情与欲的较量、灵与肉的博弈!人心的沉沦胜过一切未知的恐惧!带着我的灵魂离开,逃离这冰冷的深海。我愿在故土的夜幕下,不停不息地旋舞。
  • 特色杂豆

    特色杂豆

    特粮特经作物主要指具有特殊性状和用途的农作物,种类很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特粮特经高效种植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各地涌现出了许多新典型、新经验、新技术,值得借鉴和推广。《“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中的“特粮特经作物高效种植技术系列”图书。面向广大农村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包括鲜食玉米、特色甘薯、特色花生、芝麻和向日葵、优质小杂粮(谷子、高粱、荞麦)、特色杂豆、特色大豆、香料和糖料、特色莲藕、特色南瓜、优质马铃薯、优质食用菌等作物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加工方法及产业化开发途径等内容,浅显易懂,实用性强。
  • 修剑城

    修剑城

    人们说:一将成,万骨枯!人们说:残阳剑天下第一!人们说:“热浪”杀人从没失手。人们说:修剑城,是一个人的传说人们说:杨将军是修仙的人,早就封神了。只有他,杨见龙,杨将军,才知道,到底人们说的准不准。
  • 鬼剑至尊

    鬼剑至尊

    这是一个让人谈之色变的世界,这是一个充满怨魂的世界!鬼奴叶晨,偶然习得《鬼剑术》,可斩孤魂野鬼,可杀阴冥判官!身躺黄泉,魂过奈何,寻孟婆,问三生,一人一剑,闯荡地狱,成就无上鬼王,正可谓应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 太阳从西方升起

    太阳从西方升起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