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900000048

第48章 一场夭折了的哲学革命 (12)

章太炎曾给黑格尔的矛盾学说以相当高的评价,认为它与“齐物”学说有若干相合之处。他说:“《齐物》一篇,内以疏观万物,持阅众甫,破名相之封执,等酸咸于一味;外以治国保民,不立中德。……远西工宰亦粗明其一指。彼是之论,异同之党,正乏为用,撄宁而相成,云行雨施,而天下平。”撄宁,源出《庄子·大宗师》:“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成玄英疏:“撄,扰动也;宁,寂静也。”陈者必去,新者必来,产生与消灭都同样是必然的,这种矛盾的运动观和对立面相反相成的宇宙论,章太炎以为,与“齐物”学说相当接近。他还说过:“若夫庄生之言曰:‘无物不然,无物不可。’与海格尔所谓‘事事皆合理,物物皆善美’者,词义相同。”然而,他以为两者又毕竟不是一回事。

黑格尔哲学体系将绝对真理的实现作为全部历史运动的最终目的,宇宙万物的演变都只是实现这个最终目标的漫长途程中的一个个不同阶段或不同环节。章太炎则明确指出,这样的终极目标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万事万物确实互相关联,但并非都依附于绝对真理的实现。他赞同《庄子·寓言》篇“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的论点,而反对将它们看成只是达到所谓最终目标的一个个过渡阶段。他在解释《齐物论》所提出的“无物不然,无物不可”这一命题时指出,“随俗谛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这就得具体考察“物情”、“人心”、“众人之心”。然而追寻究竟,考究万物原始,就可发现,这些“所然”与“所可”都并非终极原因,也不可能有终极原因,说到底,它们都是万物本体“真如”活动的产物。他指出,一切现实之物,“一说义界,二责因缘,三寻实质,皆依分析之言成立自义。然当其成立时,亦即其毁破时(成,即《因明入正理论》所谓‘能立’;毁,即《因明入正理论》所谓‘能破’。……)。成毁同时,复通为一。故达者不用而寓诸庸,以终不能知其由然故”。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即宇宙万物存在的终极目的根本不可能有的意义上,方可承认“无物不然,无物不可”,这就是所谓:“依胜义说训释三端,不可得义,无义成义,则虽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可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在确认庄子“无物不然,无物不可”与黑格尔“事事皆合理,物物皆美善”二者“词义相同”后,紧接着便断言:“然一以为人心不同,难为齐概,而一以为终局目的借此为经历之涂,则根柢又绝远尔。”

于此可见,章太炎哲学“回真向俗”之时,与黑格尔哲学一样,也有其革命性质与保守性质两个方面。其革命性质,就是不承认人的思维与行动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终极状态,而确认宇宙万物都在不断的生灭变化之中;其保守性质,就是承认万事万物在各个不同的时间、空间、条件下,分别有其存在的理由。黑格尔坚信人的认识与人类社会运动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有规律过程,这一看法充满了积极进取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自觉精神;章太炎对此则表示怀疑与否定,反映了他对西方启蒙学者和哲学家所宣布的种种“公理”、“法则”、“自然规律”的完全不信任,表明他强烈反对将世界的运动发展简单化、直线化、教条化,同时,也暴露出他对历史实践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完全缺乏信心。这就使他的哲学“回真向俗”之时,在其革命性质上面笼罩了严重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色彩。另一方面,章太炎坚持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都只属于幻想,明确否认人们会达到所谓终极目标,在承认万事万物相对存在的合理性时,提出“有情际即实际”,主张“一切以利益众生为念”,“以百姓心为心”,这就使他的哲学“回真向俗”之时,在其保守性质上面突破了黑格尔那种皈依于德国王权的庸人气息,而表现出鲜明的民主主义精神。这样,章太炎哲学的矛盾性格,在“回真向俗”中便同样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章太炎在哲学上广泛而深入的探求,以及从“转俗成真”到“回真向俗”的整个过程,无可置疑地证明,章太炎哲学绝不是枯坐在与世隔绝的书斋中,凭借苦思冥想硬性拼凑出来的,它与章太炎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那个环境和他所投身于其中的那场革命息息相关。事实表明,章太炎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环境和他所投身的那场革命中一系列虽然还相当隐蔽却异常重要的矛盾,感觉异常敏锐。他在同时代人中,首次努力从世界观的高度来系统地认识和说明这些矛盾,寻觅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的春笋,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章太炎哲学,可以毫无愧色地被称做他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那个时代和那场革命深刻的内在矛盾,在他的哲学中得到了升华。他的哲学,为20世纪初的中国和正在发展中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一种新的异常宏伟丰富的世界观,代表了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哲学革命的夭折

章太炎所致力的,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哲学革命。然而,这是一场中途夭折了的哲学革命。章太炎的哲学,并没有像康德的哲学、黑格尔的哲学那样感染一大批人,渗进许多学科,实际地成为风靡一时的时代思潮,也没有像它们那样经过一代一代的批判与继承延续下去,被推向更高的巅峰。1913年他在北京被袁世凯监禁之后绝食求毙时,曾经悲叹说:“经史小学,传者有人,光昌之期,庶几可待。文章各有造诣,无待传薪,惟示之格律,免入歧途可矣。惟诸子、哲理,恐将成《广陵散》耳。”他的悲哀,不仅在于自己的哲学没有传人,没有多少知音或同情者,而且在于甚至没有一些严肃的可以与之认真争辩的反对者。这悲哀,正是他所致力的哲学革命中途夭折的必然结果。

章太炎企图从世界观的高度去认识和解决时代、国家、革命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而尖锐的问题,但是,时代、国家、革命却几乎没有理睬他这样的努力。这种冷淡,固然由于章太炎的哲学过于晦涩抽象,和当时主要从一些通俗的宣传性读物和引人注目的警句口号中吸取思想材料的读者距离过远;加上他的哲学里许多精粹的思想和真知灼见往往淹没在大量相对主义、悲观主义甚至虚无主义的说教之中,这一调门与当时正需要战鼓雷鸣的革命实践者完全格格不入,激进的战士们对他的哲学便干脆不予置理;然而,更为根本的缘由,还是因为革命者们和他们的敌人当时都沉浸在政治冲突之中,政治斗争压倒了哲学的深入思考,人们没有时间、精力,也没有兴趣和足够的毅力去考察那些与政治实践看来距离十分遥远的抽象问题,这就是说,当时整个国家与社会的气氛,就缺乏哲学味道。

理论自身力量的不足,理论实现的困难,使章太炎在批判旧的哲学与旧的宗教时,又竭尽全力鼓吹建立新的宗教。

出狱东渡之初,章太炎就提出,要“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不久,他又撰写专论,正式提出了“建立宗教”的口号,并明确提出:“宗教之高下胜劣,不容先论,要以上不失真、下有益于生民之道德为其准的。”

按照所谓“上不失真”的要求,章太炎将历史上的各种宗教分成多神教、一神教、无神教三类。他说,“居今之世,欲建立宗教者,不得于万有之中而横计其一为神,亦不得于万有之上而虚拟其一为神”,只能建立“无神”的宗教。根据这个要求,美洲之摩门、印度之“湿婆韦纽”、西藏的莲华生教等等固无足论,即是吠陀、基督、“天方”等教,专奉大梵、“耶和瓦”、“安茶”,“以为道祇在是,神祇在是”,犯了同样的“欲取一实以概无量无边之实”的错误,也不合适。唯有佛教,他以为符合无神教的要求。但是,佛教在传布中也夹杂了许多多神教的杂质,以至许多人将佛也看成一种鬼神,所以,他说,必须对佛教诸宗派做出一番选择,最终的结论只能是:“今之立教,惟以自识为宗。”所谓“以自识为宗”,后来又被他概括为“依自不依他”,“自贵其心,不援鬼神”。没有鬼神崇拜而称之为宗教,并明白称之为“无神教”,违背了宗教一词的基本含义。恩格斯在批判19世纪40年代的路易·勃朗派时就说过:“如果无神的宗教可以存在,那么没有哲人之石的炼金术也可以存在了。”章太炎也深知此间的矛盾。他写道:“问者曰:立教以惟识为宗,识之识性,即是真如,既无崇拜鬼神之法,则安得称为宗教?”针对这一问题,他回答说:“识性真如,本非可以崇拜。惟一切事端之起,必先有其师,以本师代表其事,而施以殊礼者,宗教而外,所在多有。士人之拜孔子,胥吏之拜萧何,匠人之拜鲁般,衣工之拜轩辕,彼非以求福而事之,又非如神教所崇拜者,本无其物而事之。以为吾之学术出于是人,故不得不加尊礼。此于诸崇拜中最为清净,释教亦尔。”人们尊崇释迦,乃是“尊其为师,非尊其为鬼神。虽非鬼神,而有可以崇拜之道。故于事理皆无所碍”。这里,他努力将宗教哲学化,并使哲学本身溶化在宗教中,将对释迦的尊崇与手工业行会工匠对鲁班、轩辕的尊崇等量齐观,表明他图谋建立的宗教,实际上是要借助释迦的历史影响和宗教的形式,使其“以自识为宗”的哲学逐步普及化而已。

特别是要做到“下有益于生民之道德”,章太炎觉得,更非利用宗教这一形式不可。他在谈到哲学、道德与宗教的关系时说:“世间道德,率自宗教引生。彼宗教之卑者,其初虽有僧侣祭司,久则延及平民,而僧侣祭司亦自废绝。则道德普及之世,即宗教消熔之世也。于此有学者出,存其德音,去其神话,而以高尚之理想经纬之以成学说。”而这也就是哲学。他认为,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宗教、道德与哲学都毫无例外地是这样周而复始地依次演变的。比如,中国的孔子、老子,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便都是“以哲学而为宗教之代起者”;其后,孔、老之学“迁为汉儒”,苏氏、柏氏之学“缘生基督”,致使“哲学复成宗教”;再后,西方从培根、笛卡儿等人开始,中国从程、朱、陆、王等人开始,“又复变易旧章,自成哲学”;它们便都是循着这一路线而递次相生的。章太炎说,当下又到了以宗教取代哲学的时代,而此时将兴的宗教,除经由他简择出来的佛教外,则别无其他。

之所以必须采取宗教这一形式,章太炎以为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这就是要使“以惟识立宗”的道德真正普遍化,影响及于一般群众,非保持一批专职的宗教人士为民众作表率不可。他写道:“今之世非周、秦、汉、魏之世也。彼时纯朴未分,则虽以孔、老常言,亦足化民成俗。今则不然。六道轮回地狱变相之说,犹不足以取济。非说无生,则不能去畏死心;非破我所,则不能去拜金心;非谈平等,则不能去奴隶心;非示众生皆佛,则不能去退屈心;非举三轮清净,则不能去德色心。”然而,所有这些哲理,都非滞留在尘俗生活旋涡中的一般人所能实践,因此,就有必要保持一些专职的僧侣,让他们有条件按照最高的理想去实践,为一般世人作出榜样。否则,理想与实践就必然要脱节,“非有至高者在,则余绪亦无由流出”。当时,章太炎一再表示要落发为僧,“愿言息尘劳,无生以为师”。,可以说,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支配下准备采取的实际行动。

本希望借助宗教形式克服理论力量的不足,促进理论的实现,可是,结果与他的主观愿望恰好相反,这样做,反而使他所致力的哲学革命走向信仰主义和僧侣主义,与政治革命实践及广大群众的距离更加遥远。这不仅是章太炎自己个人的悲剧,而且是他所献身的那场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悲剧。它雄辩地证明,即使是哲学革命,中国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家们也无力真正承担起来,并使之胜利地进行。这场革命的完成,有待于无产阶级登上中国历史舞台。

同类推荐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中国人说话术

    中国人说话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与己拉开距离,使谈话进入被动之中。要借题发挥,避重就轻,巧妙应付对方的刁难,使己方摆脱不利的窘境。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热门推荐
  • 三字经心解

    三字经心解

    贯通古今,拌落七百年的历史尘埃,融汇历史,汲取五千年的人文精粹。
  • 南宋浮生记

    南宋浮生记

    本文以古代历史为背景的穿越类作品,主角谷永宁是21世纪的现代人,在江边的一家修理厂里和一群人发生争执时,被人推到了江里,意外穿越到了宋朝。利用21世界的技术,他生产出了皇上需要的浸水不会模糊的纸,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技术。走上军队生活,利用火药技术,发明了各式火器,缴叛贼、杀敌寇,成为著名的抗金大将,名垂青史。
  • 穿越重生:腹黑弃妃惹君爱

    穿越重生:腹黑弃妃惹君爱

    凌倩儿身为总统贴身女保镖,为保护总统气绝于弹雨丛中;月国俊王府俊王妃遭遇暗害,最后溺亡在千亩荷花池之中;当凌倩儿在俊王妃身上重生,昔日之耻自当一一报来!婢女不敬?那便赏赐一条小毒蛇,让你每日就寝相拥!侍妾欺辱?那便扮猪吃老虎,拿你当猴耍!夫君不理?那便当他是路人,自己活得逍遥自在闯天下!有名无实如何?弃妃又如何?她从不依附男人过活,即便换了一个朝代,她凌馨倩照样能在异世混的风生水起!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最强武尊

    最强武尊

    神武大陆,宗门林立,武道盛行!一代强人陈庄,得惊世传承,修武道,踏九霄,破天地,傲苍穹!一壶浊酒、一曲情殇、一世尽张狂!英雄仗剑行天下,豪情踏血染青天!
  • 装满健康的菜篮子

    装满健康的菜篮子

    本书收录多种食材与饮品,分别从性味功效、宜忌事项、营养成分等方面作出详细的描述,以传统中医药理指导日常餐饮之道,既经济又快捷且易于操作。读者从中不仅对食疗可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又能轻松掌握简易的食疗方法。丰富的内容、简单易懂的文字表述、精美的图片及系统化的编排,使本书成为最实用的食物疗效手册。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续红楼之潇湘情缘

    续红楼之潇湘情缘

    因我也非常喜爱红楼,看到林黛玉这么清灵的人儿死的这么早,心中觉得太凄然了,所以想写一个不一样的妹妹,让妹妹得到自己的幸福。初次写文,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向大家推荐我的另外一部作品《续红楼之水润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