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800000020

第20章 汉代妇女的地位:从婚姻角度进行考察(2)

第三,丈夫和妻子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不同。

一般而言,整个家庭要以丈夫意志为轴心来旋转。西汉人王章上书言事,其妻惧祸,劝他“人当知足”。但王章根本不予理睬,反而申斥说:“非女子所知也。”①(①《汉书·王章传》。)东汉人孟光与梁鸿结婚后,“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②(②《后汉书·独行列传·梁鸿》。)在西汉许多家庭中,妻子都把“能奉其夫”作为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

第四,在离婚权方面,男子的主导地位是颇为明显的。在汉代,男子弃妻有如下条件:

妻子对公婆有忤逆言行。

(2)妻子破坏家庭内部关系,如争财、分家、迫害前妻子。

(3)妻子对丈夫纳妾有不满的言行。③

③有的男子在以“妒”为理由逐妻后,还要为自己申辩。东汉人冯衍在逐妻后写给妻弟的信便是一篇表明“夫权中心”的绝妙文字:“先圣之礼,士有妻妾,虽宗之渺微,尚欲逾制。……遭遇嫉妒,家道崩坏,五子之母,足尚在门。……家贫无僮,贱为匹夫,故旧见之,莫不凄怆,曾无悯惜之思。唯一婢,武达所见,头无钗泽,面无脂粉,形骸不蔽,手足抱土。不原其穷”,却“跳梁大叫,呼若入冥。贩糖之妾,不忍其态。……不去此妇,则家不宁;不去此妇,则家不清;不去此妇,则福不生;不去此妇,则事不成!”(《后汉书·冯衍传》注引《冯衍与妇弟任武达书》)

妻子无生育能力。

(5)妻子有偷窃行为,或偷家中财产,或窃他人之物。

(6)妻子家中有人犯法。

(7)妻子患有“恶疾”。

实则,这些“合法”理由,可以成为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用心不专的丈夫抛弃妻子、另寻新欢的冠冕堂皇的借口。由于这一原因,一些女子十分担心被丈夫抛弃。她们甚至在出嫁之时也要为此而啼泣,祈求自己不要碰到喜新厌旧的男人: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①(①《乐府诗集》卷四十一《白头吟》。)

第五,在夫妻双方承担的义务上,丈夫地位高于妻子。

服丧期间不得完婚,是汉代婚姻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禁忌。汉制规定,丈夫只是在其父、母及祖父、母等长辈直葬期间,才不能聘妻;而在妻子死后,丈夫可不必履行这类手续,即可娶后妻。但妻子的义务却是双重的:既要为公婆服丧,又要为丈夫服丧。倘若妻子不为丈夫服丧就改嫁,便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干涉。

妻子在丈夫死后,必须十分专心地进行服丧。而丈夫在妻子死后,只须有悲痛的表示就行了。东汉末人王龚妻死,王龚和儿子一起“并杖行服”,遭到时人讥讽。②(②参见《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张璠《汉纪》。)显然,王龚被世人嘲笑,是由于他在临妻丧时,十分庄重地为妻子行服,有失丈夫的身份。《风俗通义·愆礼》记述了当时普遍流行的看法:“俚语:‘妇死腹悲唯身知之。’又言:‘妻非礼所与’。”即妻子在死后,不配享受同样的祭礼。

第六,对“夫”、“妻”名称注释和称谓折射出男尊女卑的现实。

对于“夫”、“妇”或“夫”、“妻”称谓的含义,先秦时人们的。看法,尚有分歧。③

③最初,“夫妇”或“夫妻”之意本无尊卑内涵。吕思勉先生曾有精当说明:“夫妇二字,习用之诂曰:‘夫,扶也。’‘妇,服也。’其意甚不平等。然非夫妇二字初诂也。夫妇之本义,盖为‘抱负’。其后引申为伴侣。何以言之?抱有夫义。抱负双声,夫妇亦双声。……《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之为和。’负阴而抱阳,犹言妇阴而夫阳;冲气以为和,则夫妇合,而生一子矣。”(《中国婚姻制度小史·释夫妇》,21页,上海,龙虎书店,1926)

到了汉代,分歧弥合了,人们看法趋于一致。时人认为,“妇”的意思是屈服顺从,而“夫”则指扶持。许慎在《说文》“妇”字条中说:“妇者,服也。”《白虎通义·释姓名章》更明确地指出:“夫者,扶也,以道扶接。妇者,服也,以礼屈服。”

妻则被解释成另一个谐音:“齐”字。但这并非说妻子在地位上与丈夫平等,而是要求“贞齐与夫”,“从一而择”;“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透过这类以音释义的汉代训诂学表象,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夫与妻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不同分量。④

④陈登原先生据《说文》十二下中“妻,妇与夫齐者也”认为,在汉代“男女平等,非但在名义方面,生活上亦平等,服装上亦平等”(《国史旧闻》第1分册,102页,北京,三联书店,1958)。显然,这种看法与历史事实是不相符合的。

丈夫和社会上其他人对妻子姓氏的称呼,也反映了这种状况。在汉代,妻子的姓往往被消掉,而代之以“某某(丈夫名)妻”。如“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①;(①《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太原王霸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②;(②《后汉书·列女传·王霸妻》。)“沛郡周郁妻者,同郡赵孝之女也”③。(③《后汉书·列女传·周郁妻》。)

或者被丈夫的姓所取代,以表明妻子是属于丈夫家中的人。其基本格式是:

妻子姓名=丈夫之姓十妻子原名(或其他称呼)

如西汉初,吕后之母被称作“吕媪”,刘邦母被称为“刘媪”④;(④《汉书·高帝纪上》。)西汉中期人楼护,“有故人吕公,无子。归(楼护)。护身与昌公、妻与吕媪同食”⑤。(⑤《汉书·游侠传》。)西汉后期,元帝皇后王政君之妹嫁与一姓司马的男子,婚后她遂被人们称为“司马君力”。⑥(⑥《汉书·杜周传》载:“会皇太后女弟司马君力与(杜)钦兄子私通”,苏林注谓:“字君力,为司马氏妇。”按,苏林之说是。是时当成帝朝,太后即成帝母、元帝皇后王政君。)东汉时人庞子夏之妻本名赵娥亲,在出嫁庞家后,则被人们习称为“庞娥亲”。⑦(⑦参见《三国志·魏书·庞淯传》及注引皇甫谧《列女传》。)

滥觞于汉代,流行于唐宋,影响于明清乃至现代,中国社会生活中长期以来对已婚女子的称谓都带有这种歧视的性质。⑧(⑧宋、明、清时,女子出嫁夫家,外人即以夫姓来称呼她,此俗在当时野、杂史及笔记小说中屡屡见之。作为一种沉淀了的社会语言,现代中国的一些地区仍然保存这种称呼。如河南北部农村男子把妻子称为“屋里的”,外人则谓其妻“某人媳妇”(与汉代人称“某某妻”相类)。陕西关中地区则有两种称呼,一种与豫北相类,如丈夫姓张,则称为“老张家的”。第二种是以夫姓加妻子的其他称谓。如丈夫姓王,妻子或被称作“王嫂”,或被称作“王大姐”,或被称作“王婶”(与汉代人称“吕媪”、“刘媪”相类)。)汉代婚姻关系中的男女不平等,不同于奴隶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它体现了封建社会的阶级性和封建的等级性。

在汉代封建地主阶级家庭中,宗法制度相当严格。多妻妾的合理化、广泛化,以及封建伦理说教的丰富化,使妇女地位日渐趋于沦丧。崔寔的《四民月令》对东汉豪族地主阶级家庭里的男子和女子地位作了说明。如正月第一天(即元日),封建家族长要“躬率妻孥,洁祀祖祢……乃家室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柏酒于家长。称觞举奉,欣欣如也。”①(①《四民月令》“正月”条。严可均《全后汉文》卷四十七辑本。)可见,在祭祀祖祢这个大型家族活动中,按照顺序是男子在前,女子在后。而“子妇”只能与“曾孙”并列,把身份下降到与晚辈男子平行的位置。

在小农、佃农、小手工业者及其他劳动者的家庭中,妻子地位也低于丈夫。但是,由于妻子在生产劳动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夫妻之间的关系要比地主、官僚、商人家庭相对平等一些。

汉代在政治上是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权,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家族是当时地位最高的家族,家族的成员,也理应比其他人地位更高。因此,在社会上重男轻女、家庭中夫尊妻卑的两汉时期,却出现了一种在表面上与之截然相反的婚姻结构:即与皇族女子缔结婚姻关系只能称为“尚”公主。关于“尚”的含义,颜师古的解释比较合理②,(②《汉书·张耳传》颜师古注云:“尚,犹配也。……训尚为主,言主掌之,失其理。公主尊,又非物类,不得以‘主掌’为辞。《禹贡》又云:‘诸侯则国人承公主。’既益知公主不得言主掌也。”)即有以卑事尊的意思。公主在家庭生活中的尊宠地位,还与其所受封建的侯位有关。后者从政治上为前者加系了一条保险绳。按照汉代规定,“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列侯。其尊崇者,加号③(③《后汉书·皇后纪下》。)‘长公主’,仪服同藩王。诸王女皆封乡、亭公主,仪服同乡亭侯。”

对公主地位高于其丈夫的情形,受到了时人的不少指责,但是,并未能对现实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地位的尊贵,出身的显赫和身份的高不可攀,公主在家庭生活中骄横跋扈,对丈夫呼之若仆。东汉人阴丰尚郦邑公主,“公主骄妒,丰亦狷急”,最后,阴丰杀了公主。④(④参见《后汉书·阴识传》。)班始娶清河孝王女阴城公主,阴城公主系当朝天子顺帝之姑,她“贵骄淫乱”,恣意妄为,竟“与嬖人居帷中,而召始入,使伏床下”。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班始“遂拔刃杀主”⑤。(⑤《后汉书·班超传》。)朝廷在处理这类婚姻纠纷案件时,往往偏袒公主一方。如阴丰杀郦邑公主,“被诛,父母当坐,皆自杀”。班始不仅自己身受腰斩之刑,而且其同产兄弟姊妹也因受连累而被“弃市”。由于这种缘故,当时政治和社会地位不高的统治阶级成员把与公主结亲视作畏途,找出种种理由婉绝婚姻缔结。东汉时,光武皇帝欲将公主嫁汝南郡太守主簿周嘉,“嘉称病笃,不肯当”①。(①《后汉书·独行列传·周嘉》。)尚书杨乔容貌雄伟,桓帝“诏妻以公主”,杨乔执意不从,以至绝食而死。②(②参见《后汉书·杨乔传》。)

但是,我们不能得出汉代妇女在婚姻关系中地位绝对低下的结论。上述的所有这一切只是一个方面———尽管是最重要的方面。下面我们要讨论的是,汉代毕竟还是封建社会的初期发展阶段,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另一个方面(尽管是次要方面)的存在:汉代妇女的地位,较之唐五代之后中国妇女在婚姻家庭关系的极为悲苦低下的处境,要好一些。这正是汉代妇女地位的时代特色。

在汉代,妻子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主动地提出解除婚姻关系。这种行为在当时得到社会舆论支持,并为法律所认可。③

③以往流行的观点否认汉代女子有主动离婚的权力。中国台湾学者李甲孚先生在其所著《中国古代的妇女生活》一书中指出:“古代的妻子在法律上是没有地位的,女子嫁了男人,像卖给了他一样,他不满意的时候,可以找出理由来把她送回娘家。这样被出的妻子,芳心虽碎,也不敢对丈夫有半点反抗。”(87页,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8)芬兰学者威斯特马克在《人类婚姻史》中说:在古代早期中国(汉唐时),法律和舆论对妻子舍弃其夫,或要求与夫脱离关系的行为,都被视为不正当(王亚南译,221页,上海,神州国光社,1930)。国内学者也多持是议,认为在进入封建社会后,婚姻关系即形成两个特征:一是男子对妇女的压迫和统治,二是婚姻对于妇女的不可离异性(参见邓伟志、刘达临:《婚姻家庭立法》,载《社会》,1983(3))。这些说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作者在本书《汉代婚姻关系中的法律规定》一章中,对妇女离婚权作了详细讨论。

这些条件是:

丈夫操行不良。

(2)丈夫患有“恶疾”。

(3)丈夫家中贫困,难于共同生活。

(4)女方家庭与男方家庭矛盾尖锐。有些妇女在丈夫无理离婚时,表现出勇敢的反抗精神可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东汉时,大司徒袁隗不知男子黄允已婚,遂许以自己侄女。黄允为攀高门,乃“黜遣其妻夏侯氏”,夏侯氏对被当朝之相所欣赏的丈夫并不畏惧,她诡说聚会黄家宗亲与黄允告别,“大集宾客三百余人,妇中坐,攘袂数(黄)允匿秽恶十五事,言毕,登车而去”,痛快淋漓地回敬了行迹恶劣的丈夫。这一举动使袁隗亦甚尴尬,“遂绝婚事”。黄允也备受舆论讥讽,声名狼藉。①(①参见《后汉书·郭太传》。)这在后世是很罕见的。

书信作为情感表露工具和信息传递载体,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写信人与收信人地位的差异。在汉代,男子写给男子与男子写给女子(丈夫写给妻子)的信,在语言、格式、用词诸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以下试举例予以说明。

在男子写给男子的信中,有如下实例:

(1)同僚之间的通信。由于同僚的社会地位比较接近,因此,在写信时的语气是不卑不亢的。如《汉书·司马迁传》收录的司马迁报任安(字州卿)书云: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仆非敢如是也。

(2)叔父写给侄子的信。由于辈分的缘故,叔父往往以长者的口吻对其侄讲话,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势。如《后汉书·马援传》收录的马援诫其兄子马严等书云: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可资比较的则是丈夫写给妻子的信。《居延汉简甲乙编》简10·16A云:

宣(丈夫之名———引者注)伏地再拜请:

幼孙少妇(妻子之名———引者注),足下甚苦塞上暑时,愿幼孙少妇足以强食,慎塞上(暑时)。宣幸得幼孙力,过行边,毋它急。

上面所引几封信中的“再拜言”、“再拜请”和“叩头幸甚”之类的话,是汉代人写信时习用的套语,并不真的表明写信者一定要伏地叩头,以至于一拜再拜。然而,这种套语不仅用在同僚之间的信件往来上,也用在丈夫给妻子书信上,这不能不是当时妇女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反映。如果把宣写给其妻幼孙的信与马援诫兄子书作比较的话,可以看出:丈夫给妻子的信:柔情似水,地位有某种相近之处;马援给其侄子的信:地位高高在上,口吻严厉,不容对方分辩。这一情形至少可以说明,在两汉时期的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地位的差异,绝不比叔与侄之间的差异更大。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丈夫给妻子的信中是绝不会用“再拜请”之类的词语了。

有汉一代,在决定子女的婚姻权力上,母亲固然比不上父亲,但却远远超过了儿子。同时,女儿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决定自己婚姻的权力。从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妇女的地位。

汉代的家庭结构主要包括两个类型:“复合家庭”和“核心家庭”。其基本结构乃是“复合家庭”,由祖父母、父母、子女构成;“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构成。

由于汉代人的平均寿命比较短暂,所以核心家庭更为普遍。当时,在一个“核心家庭”中的婚姻决定权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父亲对子女的婚姻决定权。一家之父被汉代人视为“巨也,家长率教者”①。(①《说文》“又”部。)因此,其决定权是最具权威性的。

第二层次:父亲不在世,母亲则掌握着最大的决定权力,而子女对母亲的有关决定,通常是不敢忤逆的。《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之母对儿子说:“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的话,以及焦仲卿遵循母亲旨意与妻子刘兰芝离婚,正反映了这一情形。

第三层次:如父、母亲都不在世,兄、姊则有决定弟、妹婚姻权力。如东汉末年,孙坚自作主张“以妹妻(徐真———引者注)”②。(②《三国志·吴书·妃嫔传》。)《汉铙歌十八曲·有所思》也描述青年男女相会,但畏惧兄嫂发现的心理状态: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

东方须臾高知之。③(③《乐府诗集》卷十六。)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栽培

    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栽培

    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栽培》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九生帝图:邪王的逆天妃

    九生帝图:邪王的逆天妃

    她是,修炼学院之女,排行老九,最没用,最慵懒的一个。他是妖界之王,渡劫灭体,丢失灵魂,无法回归妖界。是懒女配残废?还是神女配至尊男?姐姐们篡谋夺修炼学院,杀父,要她性命,她继承遗志,重夺修炼学院,要将修炼学院成为大陆上赫赫有名的顶级学院!片段一某女深夜睡眠,忽然有人闯入帘帐。“臭和尚,你竟然闯女子闺房,简直是恬不知耻,淫荡!”某爷清冷一笑,“就你这小身板,比妖界婢女的身材还差,本王会看上你?”“那你现在在做什么,还想亲我,色徒!”“本王是在吸取灵魂,把你吸的魂飞魄散。”
  • 科海遨游(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科海遨游(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大陆漂移、神奇的极光、木乃伊心脏跳动、古希腊齿轮计算机、火星的未解探秘……这些故事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对于处在好奇心旺盛时期的青少年来说,一定可以引起他们对科学的无限兴趣,青少年朋友跟随本书来一次科海遨游吧!
  • 月笼斋

    月笼斋

    阴阳界之月笼斋,姬之美人,娼女无华,是夺命的索魂女鬼,还是引渡亡魂的良人。这,也许只有死了的人,才清晰与明了。他,连青尘,一个男人,名声满贯天下,白衣冠玉,俊雅非凡,文韬武略,天下无双。她,月笼,一个女人,生者俱,死者畏,无生无死,不鬼不人,冷如淡月,貌若天女,下到凡尘。
  • 规划人生:唐骏向左,李开复向右

    规划人生:唐骏向左,李开复向右

    现代很多大学生和职场中的人都生活在一种困惑中。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很少有人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更不知道如何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很多年轻人毕业后在盲目的状态下匆匆选择了一份职业、一个公司、一位老板,从事着与自己的性格、兴趣和天赋完全不相适应的工作。这样的人生,毋庸置疑,很难取得大的成功,甚至很少有人能够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快乐,其结果不是一次次跳槽,就是一次次被解雇。
  • 亚健康食疗小方

    亚健康食疗小方

    食疗是调治亚健康状态的最佳方法之一。本书针对多种常见的亚健康状态,选择了一些饮食调理和治疗的方法。 本书所提供的食疗小方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家常食物组成,另一种是由家常食物和中药混合组成。所选食疗小方一般由l~4种主料组成,大多具有组方简单、原料便宜、制作方便、安全有效等特点,体现了简、便、廉、验的优势,非常适合普通家庭采用。 本书内容丰富,方法实用,解析准确,文字通畅,有一定的趣味性,适合亚健康人群及其家属阅读和选用,也可作为社区医疗保健人员、城乡医护工作者的参考读物。
  •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本书采录唐、五代139位作家的诗歌作品326首,其中五代作家3人,作品3首。本书中作家的排列,先以其主要活动年代归某一历史朝代。在同一朝代中,以生年先后为序。生年无考者,则以其主要活动年代量情插入。同一作家的作品收录两篇以上者,尽可能按有关总集或个人别集的顺序排列。无名氏的作品则依其在有关总集中的位置加以处理。本书每一篇作品均在时代及作者前列出两个字的概括话,用以概括所写内容,另有内容、特色、注释、赏的等栏目。对典故和难懂的字句,一部分在注释栏目中加以解释,另一部分随文串解;以赏析为重点,一作品一赏析。
  • 御宠狂妃:逆天七小姐

    御宠狂妃:逆天七小姐

    新书已发《邪王躺过来:腹黑小毒妃》她是狂妄噬血的特工,异世重生到苏家无能的七小姐身上。再睁眼,她已不是她,亲手手刃仇人,搅得国公府一乱糟。他是人人惧怕,尊贵至极的战王,传闻娶过五个王妃,都在新婚之夜莫名曝毙。一场赐婚,她嫁于他为妃,夫妻一拍即合,狼狈为奸。“王爷,王妃废了权相的大公子。”战王漫不经心,“叫他来找本王要药费,本王不会吝啬。”……“王爷,王妃奔去北辰国。”战王抬眸嗯一声,“立马派四大暗卫保护……”她杀人夺财,他替她开路,暴宠无度,夫妻俩纵横天下,四国统一。
  • 丞相下下签:穿越夫人要休夫

    丞相下下签:穿越夫人要休夫

    一次次言笑晏晏,都还只是年少时。那个策马扬鞭,一次次纵酒狂歌,她却早了整整四十年!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那一颗不属于建安元年的心,她穿越三国,又该何去何从,更没有仁义为怀的刘备。一切繁华背后,本该穿越的时间是三国鼎立,她却知道“苍天已死,没有驻守江东的孙权,黄天当立”的乱世即将拉开序幕。一切的一切,又该如何挽回悲剧的重演。遛狗逗鹰的少年郎曹孟德,为寻找妹妹,那个儒雅翩翩四世三公的袁绍。(新书《君王下下签》是此书续集~讲述曹操和不念女儿的爱恨情仇哦~)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