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800000018

第18章 汉代婚姻关系形成的基本步骤(5)

皇族聘金和嫁妆等项目开支,数目甚巨。但是,封建皇帝和其他皇族成员拥有威赫的政治权势,对于他们来说,挪用规定收入之外的钱财进行挥霍,是天经地义的事。更何况,他们合法的钱财收入数量也很多。据汉制,少府所掌之财尽供天子享用,少府一年收入达十八万万钱,合金十八万斤。④(④参见《汉书·王嘉传》。)仅此一项收入,即可聘皇后九次。或者,在同一年聘皇后一人,夫人四人,摆酒宴五次之后,还余十二三万万钱。

诸侯王有着庞大的封邑租税收入。《史记·货殖列传》载:“秦汉之制,列侯封君食租税,岁率户二百。”在汉代,诸侯王的封邑租税年收入多者可达一千多万钱,少者也有数十万钱,一般在百万钱左右。许多诸侯王一年的封邑赋税收入,即大大超过他们在婚嫁时的支出;即使收入不足百万的诸侯王,有几年的积聚,便可以补足他们在婚嫁时的巨额消费。何况,他们还有其他方面的收入来源(如皇帝赏赐、诸侯王本人扩大征发国人租税量,以及私营商业)。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皇族是汉代诸阶层中在婚姻过程中耗费钱财最多、而受影响最微的阶层。

高级官吏阶层相当富有,他们的经济来源亦是多方面的。(1)固定的高俸禄。(2)皇帝给予的大量赏赐。如西汉人杜延年,“居九卿位十余年”,“赏赐”所受钱财,达“数千万”之多。②(②《汉书·杜周传》。)有时,朝廷在这些人婚嫁时,还要拨专款相助。如西汉人张放结婚,“大官私官,并供其第”③。(③参见《汉书·张汤传》。)哀帝朝权臣董贤,“有宾婚及见亲,诸官并供”④。(④《汉书·王嘉传》。)因此,聘金、嫁妆、婚日酒宴等项的大量支出,对于他们经济状况的影响,也是很小的。

富商大贾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虽不及高级官吏阶层,却拥有让皇族都羡叹不已的雄厚的经济实力。早在西汉前期,尽管“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⑤。(⑤《汉书·食货志上》。)以后,大商贾的“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⑥,(⑥《后汉书·王符传》。)“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以至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⑦。(⑦《后汉书·仲长统传》。)因此,婚嫁时的大肆铺张对于这个阶层的成员来说,不过是在堆积如山的巨额家产当中,抛出一部分而已。对他们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也没有大的影响。

中、小地主和中、小官或阶层的经济力量无法与皇族、高级官吏、富商大贾相比。用于婚嫁的大量开销对于他们来说,不啻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盐铁论·国疾篇》中贤良文学所说“富者空减”的话,正反映了这一情形。

然而,在诸阶层当中受损害最烈者莫过于小农、小手工业者和平民阶层。与上述统治阶级不同,这些阶层是当时主要生产劳动者,他们的再生产能力十分低下,家中的资产亦很少,还承担着封建政府的各项繁重徭役。由于这一系列因素,他们在聘金、嫁妆、婚日酒宴方面的支出,不仅使得他们倾尽家财,而且还往往造成他们债台高筑。正如《盐铁论·国疾篇》所说:结婚之时,“富者欲过,贫者欲及”;婚后,“贫者称贷”。而婚日酒宴上的“一食之所费”,也会“破终身之本业”①。(①《潜夫论·浮侈篇》。)这几乎是一场浩劫,它不仅严重影响了小农、小手工业者和平民阶层的生活水平,而且也打断了再生产的正常进程,使得原来就步履维艰的这些阶层成员所进行的物质资料再生产趋于停顿。史载,尽管“民年急”,力图用劳动力的加倍使用来弥补损失;但在办完婚事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依然“岁促”,原有的家庭经济状况、生活水平和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规模仍然无法恢复。②(②参见《盐铁论·国疾篇》。)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商品运动的一个完整过程。它们的不断循环运动,促使国民经济发展。就其起点———生产和终点———消费而言,生产是消费的前提;同时,“消费直接是生产”③,(③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9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对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消费量不足,便无法刺激生产,从而会导致生产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过量的消费,也会使生产无法承受其负荷,从而也会严重地破坏生产的进行,威胁乃至阻塞从生产到消费的循环,使整个再生产运转失灵。如上所论,两汉时期人们在婚嫁方面的诸项支出,正属于这后一种类型。这种消费不仅远远超出了人们体力、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正常和适度需要,使生产环节畸形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婚姻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和再生产能力。这一风气在中国封建时代一直延续下去。④(④宋代学者李觏曾云:“夫农劳于作,剧于病也;爱其谷,甚于生也。不得已而粜者,则有由焉:小则具服器,大则营婚丧。”(《李直讲文集》卷十六《富国策》第六))

换言之,在婚嫁支出方面,汉代表现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递增递减规律,这一规律贯穿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中:

(1)阶层越高,用于聘嫁支出的钱财数目就越多,但对自身经济状况所造成的影响却很小。

(2)阶层越低,用于婚嫁支出的钱财数目就越少,但对自身经济状况所造成的影响却很大。汉代封建政权中有识之士,甚至包括统治阶级的最高决策人物,逐渐认识到婚嫁铺张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西汉后期开始,汉政府不断对这一风气加以限制。如汉成帝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颁布诏令,禁止“车服、嫁取、葬埋过制”①。(①《汉书·成帝纪》。)东汉章帝指责贵戚近亲“奢纵无度,嫁娶送终,尤为僭侈”②,(②后汉书·章帝纪》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年)诏。)并明令禁止。东汉中期,安帝颁布了更为严厉的诏令:“秋节既立,鸷鸟将用,且复重申,以观后效。”③(③《汉书·安帝纪》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诏。李贤注云:“《月令》:‘孟秋,鹰乃祭鸟,始用行戮。’言有司怠惰,不遵法令,将欲纠其罪,顺秋行诛,同鹰之鸷后击也。”)有的地方官员也采取措施,反对婚嫁铺张。如西汉后期,南阳太守召信臣下令“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④。(④《汉书·循吏传·召信臣》。)然而,由于皇族、高级官吏和富商大户等阶层在婚嫁时始终大肆铺张浪费,加之,这些措施在当时往往只具一纸空文,并未认真付诸实施⑤,(⑤例如,汉章帝承认,虽然颁布了禁止奢靡铺张的命令,但是“有司废典,莫敢举察”(《后汉书·章帝纪》)。汉安帝也说:“设张法禁,恳恻分明,而有司惰任,讫不奉行。”(《后汉书·安帝纪》)。)因此,不但无法从根本上阻止婚嫁时过量消费的风习,反而使之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助长的时狂现象。社会的一致性倾向,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在婚嫁消费上有一种强烈的屈从感,并进而互相攀比,互相助长。西汉人和东汉人对此都有十分形象的说明。《盐铁论·国疾篇》贤良云:“秉耒抱臿,躬耕身织者寡,聚要敛容,傅白黛青者众。无而为有,贫而强夸。”王符也说:“今京师贵戚,衣服、饮食、车舆、文饰、庐舍,皆过王制,僭上甚矣。……骄奢僭主,转相夸诧……富者竟欲相过,贫者耻逮不及。”⑥(⑥《潜夫论·浮侈篇》。)这种心理氛围在婚嫁铺张上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时间和空间上的若干变化

在汉代,民间成婚步骤的变化程度远不如封建皇帝成婚步骤那样迅速和明显。但是,民间成婚仪程也有时代的不同。这主要表现在下述两个方面:

第一,在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情况下,成婚步骤便大大减少,并不需经过上述八个环节中的所有程序,甚至减少到送妻至夫家,拜舅姑即可成婚的程度,鼓乐酒宴则一概免去。婚嫁耗费也相应地大大减少。正如唐人杜佑指出的:“自东汉、魏、晋及于东晋,咸有此事(指减少婚仪———引者注)。按其仪,或时属艰虞,岁遇良吉,急于嫁娶,权为此制。乃以纱縠幪女之首,而夫氏发之,因拜舅姑,便成妇道。”①(①《通典》卷五十九《礼》十九。)

第二,封建政权政策的变化也对婚仪起了某种影响。西汉末王莽“改制”的范围也覆盖了从皇帝到民间的婚仪。为给平帝娶后,他先令刘歆等“杂定婚礼”,继而造长乐少府、宗正、少府、尚书令等私官纳采,又派遣太师、大司徒、大司空、左将军、执金吾等朝中要员以及太卜、太史令以下四十九人“以礼杂卜筮,太牢祠宗庙,侍吉月日”。婚期至,太司徒、大司空、左将军、右将军、光禄大夫“迎皇后于安汉公第”②。(②《汉书·外戚传下》。)又规定:“四辅、公卿、大夫、博士、郎、吏家属皆以礼娶,亲迎立轺并马”③。(③《汉书·平帝纪》。)这已与西汉时期有了不同。王莽在婚姻关系构成上的“循古”之制并未被承袭。曹褒曾“次序礼事,依准旧典,杂以《五经》谶记之文,撰次天子至于庶人冠婚吉凶,终始制度,以为百五十篇”,章帝却把这些书文束之高阁。帝即位后曹褒又把原作改写成《新礼》再次呈出。但人们对曹褒仿效王莽依“古义”而定的婚礼之制无动于衷。有的人还弹劾曹褒,批评他“擅制《汉礼》,破坏圣术,宜加刑诛”。和帝虽未处罚曹褒,但他的建议“遂不行”④。(④《后汉书·曹褒传》。)可见,王莽对婚制的“改制”,只是汉代婚姻构成史上的一段插曲,仅在不长的时期中产生了影响。

此外,在地域辽阔的汉王朝疆域之内,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由于和汉族的社会发展阶段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它们在婚仪上具有各自的特点,从而使当时中国的婚姻形成过程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在北方,羌人聘妻送的财礼多以牲畜实物形态加以体现,其中“嫁女得高资者,聘至百犊”①。(①《后汉书·西羌传》惠栋注引《广志》。)乌桓族和鲜卑族中也有以厚财聘妻的情形。②(②参见《后汉书·乌桓传》和《三国志·魏书·鲜卑传》。)在南方,西南夷少数民族中有婚嫁舞蹈庆贺的仪式。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了一件人物屋宇镂花铜饰物(M13:259),屋宇是“干栏”式,房屋下层立有三个男子:一人吹笙,二人踏歌而舞,房中柱旁男女二人(应为新婚夫妇)亲昵拥抱。③(③参见云南省博物馆编:《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93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59。)看来,这里正在庆贺一对新婚夫妇成婚。上述的成婚时这种多姿多彩的格局,一直延续到后世。

同类推荐
  • 古代刑罚与刑具

    古代刑罚与刑具

    在王权至上,法自君出的封建社会,鞭笞、棍打是最常见的惩罚。历代酷吏在拷讯犯人时,往往违反刑罚规定,诸刑并用,还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用刑方式,在残虐人性时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刘洋编著的《古代刑罚与刑具》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刑罚与刑具的有关内容,对中国古代主要刑罚与刑具分门别类地作了介绍并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 西口在望

    西口在望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池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夭独厚的三晋人文资源,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李怡、毛迅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汇编了当代文学研究名家的精辟论述,系统地对这个命题进行了阐述。栏目有“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涩女日记

    涩女日记

    此时此刻在地球上,约有两万个人适合当你的人生伴侣...(萧伯纳)如果你知道,无论你朝哪个方向行进,这世界永远有1/20000的人在等你,你还甘心继续做涩女吗?
  • 非真勿扰

    非真勿扰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规律。让爱情可遇不可求见鬼去吧,爱情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你要挽起袖子创造爱情。别以为讨论相亲就像讨论银行最新推出的一款。但其实有什么不同?婚姻,也无非是我们人生的一桩投资项目,而相亲,绝对是低成本高效率,虽然很庸俗,但那没有人生质地的浪漫,不过是轻浮。且慢,我们在生活上眼界宽了,难道就不能在爱情上。眼界宽点吗?兔子都?道不吃窝边草,踏来踏去,能有什么好草不是?不如,我们相亲吧。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何况男人乎。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共收录百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散文精品7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散文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出版过,现经整理后再版。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由毛信德和李孝华担任编著。
  • 开心心理学600问

    开心心理学600问

    本书摒弃了以往心理学书籍中那些长篇大论,而是将心理学知识精妙地融汇在一道道题目中,通过答题的形式让你在开心问答中不知不觉地学到心理学知识。读完本书,你就会具备一定程度的心理学知识,就可以了解人们每个行为的背后,究竟表达了什么意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第一商女

    第一商女

    阳春三月,艳阳高照。兵部尚书府的后花园里,花家独女花朩蕾将一本兵法书扣在脸上,懒洋洋的躺在后院里,任由丫环小绿,有一下没一下的给她捶着腿。“小姐,表少爷说的那个什么诗友会,你真要去参加啊?”在花朩蕾迷迷糊糊快要睡着时,小绿冷不丁的一句问话,惊着了她,脸上的书“啪”的一声掉了下来。花朩蕾不悦的看了小绿一眼,“怎么还是这么毛躁?说话前就不能给个提示?”“噢!小姐,下次……
  • 圣道独尊

    圣道独尊

    问天何极,问地何寿,常人言那天意不可逆,大道不可转,若然天未开,地未成,道将何来。一个被兄弟背叛的人意外回到了混沌未开之时,得大道,证混沌,冥冥之数因他的到来而改变。人间有帝王,天界有帝君,自在天中有天尊,鸿蒙之巅,守护万方,圣道自独尊。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