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500000015

第15章 三纲五常:中国古典伦理政治之规范化和运筹准则(2)

先秦诸子对三纲五常作了各有侧重的涉及全面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汉学经学对三纲五常论理进一步体系化定型化,为后世遵行。汉儒经学大师董仲舒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而“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天人三策》。董仲舒假借阴阳五行说第一次将三纲、五常联结为一体,将政治伦理和家庭伦理联系在一起,建构起中国古典伦理政治哲学有关道德文明体系。

东汉章帝时编撰的《白虎通》完全继承董仲舒的权威性经典论断,从理、法结合上对三纲五常作出进一步系统论说:“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故《含文嘉》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白虎通·三纲六纪》。又,“经所以有五何?经,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经》。《乐》仁、《书》义、《礼》礼、《易》智、《诗》信也”《白虎通·五经》。这样,《白虎通》的作者们就以比附五经的方式把仁、义、礼、智、信五常合为一个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体系。五常与三纲合为一体将三纲五常论理定型、成为封建国家政治生活中处理政治伦理关系和家庭社会伦理关系的理论基础,并以之为教化民众的“名教”。纲常名教一体并提升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最高典宪。

汉学经学三纲五常论理的内容,继承先秦诸子纲常论的基本精神,又具有汉代的时代和朝代特色。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运用阴阳五行说,继续延用韩非三纲三对关系的主从关系论,强调臣、子、妻对君、父、夫的绝对顺从,接受他们的主导和制约。董仲舒说:“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阴道无所独行。其始也不得专起,其终也不得分功,有所兼之义,是故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阴兼功于阳,地兼功于天。”《春秋繁露·基义》。

值得一提的是,汉学经学家尤其严格强调“夫为妻纲”,从性别上把阴柔女子置于夫权管束之下。董仲舒就持这样的偏见:“丈夫虽贱,皆为阳;妇人虽贵,皆为阴。”《春秋繁露·阳尊阴卑》。《礼记》更倡言妇女“三从”,将妇人从属于男性:“妇人优于人也。是故无专制之义,有三从之道: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无所敢自遂也。教令不出闺门,事在馈食之间而已矣。”《大戴礼记·本命》。《白虎通》延用三从说,此后直至清代统治集团尤卖力宣扬三从说。在中国古代,三从说压制妇女,阻碍妇女维权和争取解放,害莫大焉。

关于五常的论述,汉学经学基本上承袭、重述创始儒家的观点,也提出一些有新意的见解,主要是有关义利之辨,董仲舒对孔孟有所突破,提出了新论点。义利之辨是春秋战国论战的老问题,诸子百家都参与讨论过。孔子“罕言利”《论语·子罕》。,孟子不言利,只讲仁义。孟子会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孟子不言利,并非一概反对言利,只是反对见义忘利。孔子主张以义指导求利,他公开表白,反对为富不仁,怀有仁义,“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董仲舒的义利之辨的新论更为偏激,高举贵义大旗,低调排斥、贱视功利,反对“谋利”。他说:“夫仁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关于肯定张扬道义,反对谋利的义利关系观虽有偏颇却以清高之态远播其影响,中国古代从汉至清重义轻利价值观成为中国传统基本价值观,它钳制人们的思想,压制个性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宋明儒学对三纲五常论理的细化

汉学经学将三纲五常论理体系化定型化后成为中国古代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观。汉学经学衰落后,印度佛教东来、本土道教兴起,佛道二教一讲出世,一讲养生,都关注个体生命,与讲人伦关系、道德修养的名教冲突。儒家适度吸收佛、道二教思想资源,复兴入世社会政治哲学。隋唐之际儒家学者王通对三纲的社会政治意义高度评价:“大哉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夫子之力也。其与太极合德,神道其行乎!”《中说·王道》。韩愈在中唐之际则与佛、道二教划清界限,对五常特别对仁义之道进行界定。他指出:“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原道》。在汉唐理论三纲五常的基础上,宋明理学形态儒学推出了纲常名教新论,本于天理指三纲五常为永恒不变的天理。理学大师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若其消息盈虚,循环不已,则自未始有物之前,以至人消物尽之后,终则复始,始复有终,又未尝有顷刻之或停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读大纪》。

宋明理学论三纲五常除将纲常归之于天理算作新论,所指三纲五常的内容更保守,甚至迂腐。朱熹甚至无理放言:“父有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君有不明,臣不可以不忠。岂有君而可叛者乎?”《朱子语类》卷七十九。又言:“舜之所以能使瞽瞍底豫者,尽事亲之道,其为子职,不见父母之非而已。昔罗仲素语此云:‘只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了翁闻而善之曰:‘惟如此而后天下之为父子者定。彼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者,常始于见其有不是处耳。”朱熹:《四书章句集注》,394页,长沙,岳麓书社,2008。朱熹的这番不问是非之辞岂止是蛮不讲理,简直有些可恶。明末学者魏禧论父子关系,其观点更走极端:“父母即欲以非礼杀子,子不当怨,盖我本无身,因父母而后有,杀之,不过与未生一样。”《日录》。这简直是一种埋没人性之谈,难怪清代学者戴震愤然痛指“理学杀人”了。三纲实为封建统治君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打人工具,表现为君父夫对臣子妻的极不平等压制打击,其发展到僵化教条时,成为尊者残害卑幼者的丧失人性的杀手锏。

宋明理学对五常的论述有一个特点,即把仁、义、礼、智、信一体化,以礼这一范畴统摄仁、义、智、信。北宋中期学者李觏就持这种观点和理析范式。他说:“在礼之中,有温厚而广爱者,有断决而从宜者,有疏达而能谋者,有固守而不变者,是四者,礼之大旨也,同出于礼而不可缺者也。于是乎又别而异之。温厚而广爱者,命之曰仁;断决而从宜者,命之曰义;疏达而能谋者,命之曰智;固守而不变者,命之曰信。此礼之四名也。”《礼论》第一。李觏用以统摄五常的礼德同其他四德比较,其外在的制度规范性强,对内在道德不仅强调不够,而且他让其他四德以四名从属于礼,消解了五常的自觉自律性,因此未获成功。后来程颢、程颐主张以仁统摄义、礼、智、信,认为“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仁者,全体;四者,四支。义、礼、智、信皆仁也”《二程遗书》卷二上。这一观点很难落实,既说以仁统摄四德,又说四德皆仁,岂非以一常(仁)取代五常更合逻辑。二程之说,令人模糊认识,也无法实行,更无法评价。再后来,宋明理学干脆以天理涵盖五常,就渐行渐远,令人匪夷所思了。

二、三纲五常论理的政治意义和政治理想

三纲五常是从社会政治伦理生活实际中由思想家、政治家抽象出来处理政治、伦理关系的观念、理念和论理,是具有政治实践哲学特征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哲学,确切地说是中国特色伦理政治哲学。其原初创始构造的社会政治意义及所期求的政治理想有两个方面:一是以纲常论理的核心政治价值,自觉指导道德修养、调适伦理关系以支撑政治管理为政治统治服务;二是通过纲常论理的阐发,高扬政治理想旗帜,引导现实政治发展,批评现实政治的种种弊端,规范政治行为,巩固政治稳定大局,争取国家长治久安。为深刻理解三纲五常的政治意义和政治理想,这里简要论析三纲五常的政治价值、纲常论理的政治理想追求。

1.三纲五常的政治价值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思想家对三纲五常的政治价值大都有清楚认知,将其视为治世治国之本,认为推广三纲五常有利政治稳定和政治统治的持续。《白虎通》是汉代统治集团政治思想的集成,它对三纲五常的政治价值作了简明宣示:“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张理天下,整齐人道也。人皆怀五常之性,有亲爱之心,是以纲纪为化,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白虎通·三纲六纪》。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也对三纲五常作出如下解释:“盖三纲五常天理民彝之大节,而治道之本根也。故圣人之治,为之教以明之,为之刑以维之,虽其所施或先或后或缓或急,而其叮咛深切之意未尝不在乎此也。”《朱文公文集》卷十四《戊申延和奏劄一》。三纲五常织就一张社会网络,把社会各阶级阶层等级的各种人物进行社会整合,从思想上集合于三纲五常之路,作为治国之要务。具体地说,三纲五常的政治价值有三:以伦理关系正常化支持政治统治,调节伦理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矛盾,通过道德修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其一,以伦理关系支持政治统治的政治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君为臣纲要求臣下对君主的片面服从,也是适应天下一统之需要,这种尊君保国政治价值为历代统治者欣然接受,一般百姓也基本认可。只是在暴君政治情势下,此纲才不成其为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社会伦理关系,在皇室宗亲系统亦为政治伦理关系。就社会治理而言,父子、夫妻这种家庭伦理关系和顺了,社会关系也就稳定了,皇室、官僚大家庭关系理顺了,社会政治也会稳定。东汉公羊学家何休指出:“夫妇正,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和;君臣和,则天下治。故夫如者,人道之始,王教之端。”《春秋公羊解诂·隐公二年》。以社会伦理、政治伦理关系稳定维护政治稳定,支持政治统治正常进行,这是古代中国以父权、夫权服务君权的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也是为封建等级政治找到的人类学、社会学依据,奠定了王朝政治统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基础。《礼记·大传》中对此指出:“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家庭家族关系和谐对促进推进社会政治和谐的作用是其他社会关系不可取代的。

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代,历代儒家学者一再论证:家庭家族关系和顺,尊重长辈,国家即安定,朝廷权力巩固,政令易行,社会有序。君权保护族权,族权支持君权,以伦理关系维护、稳定政治关系,发自内心,显现于外行,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政治智慧。明代历史学家、政治家丘濬指出:“然所谓纲纪者,盖亦多端,而在人伦者尤为重焉。是故人君为治,欲正天下之纪纲,先正一家之纪纲。家之纪纲,伦理是也。伦理既正,则天下之事如挈纲然,一纲既张,万目之井然者,各得其理矣。”《大学衍义补·正纲纪之常》。个中道理,今亦若是。家庭伦理多乱象,社会伦理景象还可观吗?古今政治不一,家庭基本伦理关系古今轨一。此无可争辩者。

其二,以三纲五常之规调节伦理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矛盾是纲常论理的又一重要政治价值诉求。伦理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矛盾冲突是客观存在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认为二者的矛盾冲突是不可调和的。他认为:“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韩非子·五蠹》。和法家观点不同,儒家也承认伦理关系与政治关系有矛盾,但解决之法是回避,让其自消自灭。如果躲避、消除不了,或者让政治关系服从伦理关系,或者让伦理关系服从政治关系。思想家大都主张前者,帝王和高官多主张后者。孔子同叶公就此对话时说明他主张前者。“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显而易见,孔子把维护父子关系看得很重,“家法”即使不公也高于国法。孟子对孔子的观点进一步发挥。孟子答桃应问时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夫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然,乐而忘天下。’”《孟子·尽心上》。桃应问得尖锐,孟子答得明确——父子关系高于一切!与伦理关系比,政治关系当然居下而从之。孔孟的这种言论颇得人心,作为古代社会舆论,各阶层乐于接受而成共识。实际上这并没有对政治统治大局不利,相反从深广的民间社会基础上稳定了全国的社会政治秩序。当然,由于君主当政多急功近利,其决策指导方针还是以政治高于伦理审视问题。汉代《春秋》公羊学派如此,武则天主持编写《臣轨》时,更反复声称君权必须高于父权:“臣之事君,犹子之奉父。父子虽至亲,犹未若君臣之同体也。”《臣轨·同体》。又言:“欲尊其亲,必先尊于君;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故古之忠臣,先其君而后其亲,先其国而后其家。何则?君者亲之本也,亲非君而不存;国者家之基也,家非国而不立。”《臣轨·至忠》。上述两种观点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各有其理,二者在解决伦理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矛盾冲突上是共同一致努力的。

其三,通过道德修养,强化自觉自律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是三纲五常的长远价值目标。三纲主导的五常指中国古人遵行的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准则和规范,是内在于人心的良知良能,是一种道德意识、观念、理念。五常靠道德教化深入人心,形成个体内在品德,孕育良好社会风气。从君主百官以至庶人,道德自觉性增强了,人人都“日三省吾身”,自动自觉地自我监督,整个民族道德境界高尚,社会秩序良好,就会有利于维持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局面。

至关重要的是,统治者道德自修会利于政治统治获得民众支持而不断上进。对此,孔子早有论述。“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孔子这里所说的仁,既指仁的道德品质,又指仁政。统治者能行这五德,天下就达到仁的境界,关键在于施仁政于民,以民为本,得民众支持,社会安定,国家也就长治久安。汉代贾谊更看重仁义作为软实力软权力的政治统治工具价值。他认为:“仁义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势已定,权已足矣,乃以仁义恩厚而泽之,故德布而天下有慕志。”《新书·制不定》。

同类推荐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热门推荐
  • 蛇宝宝:仙女老妈太腹黑

    蛇宝宝:仙女老妈太腹黑

    不知道哪年哪月哪日,她一醒来后,她在一天之内非常快速的就解决了女人一生中最伟大的事件。生孩子!咳咳……现在,家里莫名多了两个宝宝,很头疼。她还不能带了他们出去,让了左邻右舍知道自己家里这两个孩子是自己生的。真要命。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们关在家里。绝对严防让他们与外界接触!这样就没人知道她生过孩子。而且,嘿嘿,她还可以奴隶他们帮自己做掉所有家务!太完美了,她决定永远就这样实行下去。可是,几年后,这两孩子的爹找来了。“死女人,你居然让我堂堂蛇王的孩子,给你做奴隶干家务活!”“呃……这不能怪我……他们愿意,再说你算哪根葱,你为毛不干脆永远死在外面,不要再出现,哼!”她还不怕死的把脖子一仰。“啊,救我啊儿子,救救你们老妈我……”“不救,不救,嘿嘿,从今往后,我们决定推翻你的压迫,翻身做主人,哈哈……”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当老师遇上学生

    当老师遇上学生

    高三的时候,阿娟所在的班级换了一个语文老师,他叫富冬,他很有成熟男人特有的风度,特别是他那双眼睛,总是微微地眯着,但却透射出一股迷人的光芒,在他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一向不认真听课的阿娟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师生恋就这样开始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本书以戴高乐将军奇峰迭起的一生传奇为主轴,通过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种种亲身经历的逼真摹写,全景式再现,并充分塑造了戴高乐将军坚忍不拔、锋芒毕露的“军人政治家”形象。
  • 冷酷BOSS放过我

    冷酷BOSS放过我

    一个大雨滂沱的雨夜,20岁的他去了孤儿院。8岁的她,嗲嗲地一声,“叔叔。”他心中融化,将她脏兮兮的小手捏住,带回家中。她18岁生日,在他耳边轻声说,“我可以接受男生么?”他眸子瞬间僵硬,转瞬却一记漂亮的微笑,“爹地会送你一个惊喜哦!”她笑靥如花,满心期待。18岁,一场雪的订婚宴和一次粗暴的掠夺,她失去了初恋也失去了童贞。两年后,他为她披上婚纱,他深邃冰冷的眸子,勾起邪魅,“你再也别想离开我!”她灿若春花地笑,在一片祝福声中,与他拥抱,“那就一起下地狱吧!”“砰”,子弹穿透了他,也穿透了她…………….
  • UFO之谜

    UFO之谜

    本书收集了多年来有关UFO的一些传说,很多见诸当年的报刊,诸如“空中奇遇”,“神秘的失踪”,“天外来客”等等。美国政府两次成立科学家小组,对UFO资料进行研究,民间也成立了许多UFO协会组强。无声无息,神出鬼没的UFO吸引了全世界所有人们的关注目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一些有关UFO之谜逐步被人类解开,但仍有许多UFO之谜有待进一步研究。本书在资料客观翔实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也许其中的观点并不能为读者接受。但如果您能加入我们的行列,和我们一起关注和探索UFO之谜,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 兄弟

    兄弟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绝色风华:邪魅王爷追悍妃

    绝色风华:邪魅王爷追悍妃

    一分乖张.二分腹黑.三分龟毛的她,却遇到了四分妖孽.五分奸诈.六七八分无耻的他。数次交锋,回回受制,还被这妖孽扬言要重振夫纲!士可忍,妻不可忍!某女大发雌威,看她如何将大灰狼教化成灰太狼,变成极品妻奴一枚!某日月色当空,她红着脸怒骂,“浑蛋!”他捏着她精巧的下巴,慵懒一笑,“那你就是浑蛋的女人。”
  •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