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400000009

第9章 脾胃论译注 卷中 (1)

气运衰旺图说

天地互爲體用四説[1],(體用:事物的本體和作用。四説:指兩補、兩瀉的法則。)察病神機[2]。(神機:事物變化的奥妙。)

自然界事物的生成和变化,是互为体用的。有如下四种说法,即两补、两泻的法则,以审察疾病变化的奥妙。

濕、胃、化;熱、小腸、長;風、膽、生。

长夏湿土,万物化生,在人应胃;夏主热,生长万物,在人应小肠;春主风, 万物始生,在人应胆。

皆陷下、不足,先補則:黄芪 人參 甘草 當歸身 柴胡 昇麻,乃辛甘發散,以助春夏生長之用也。

如果气虚下陷,先用补的治则;黄芪、人参、甘草、当归身、柴胡、升麻。取辛甘能发散阳气,像春生、夏长那样以助胃、小肠、胆之生理作用。

土、脾、形;火、心、神;木、肝、血。

脾属土,主形体;心属火,主藏神; 肝属木,主藏血。

皆大盛,上乘生長之氣,後瀉則:甘草梢子之甘寒瀉火,形[1](形:表現。)於肺,逆於胸中,傷氣者也。黄芩之苦寒,以瀉胸中之熱,喘氣上奔者也。

如果阴火大盛,乘侮心之生长之气,后泻阴火为治则:用甘草梢子甘寒泻阴火,因为阴火刑肺金,气逆于胸中, 伤及肺气。黄芩苦寒,可泻胸中之热, 以平完气喘上逆。

紅花以破惡血[2],(惡血:瘀血。)已用黄芩大補腎水,益肺之氣,瀉血中火燥者也。

红花破瘀血,伍黄芩泻血中火燥而益肺气,即大补肾水。

寒、膀胱、藏氣[1];(藏氣:膀胱主寒水,在四時生化中主藏氣。)燥、大腸、收氣[2]。(收氣:大腸主秋燥,在四時生化中主收氣。)

膀胱主冬令寒水,主藏气;大肠主秋令燥金,主收气。

皆大旺,後瀉則:黄芪之甘溫,止自汗,實表虚,使不受寒邪。當歸之辛溫, 能潤燥,更加桃仁以通幽門[3](幽門:即胃之下口。)閉塞,利其陰路[4],(陰路:指肛門,又稱後陰。)除大便之難燥者也。

如果气大旺,拟先固后泻治则:黄芪性甘温,可固表止汗,使不受寒邪侵袭。当归性辛温,能养血润燥,更加桃仁活血通便,以通闭塞,解除肠中大便燥结。

水、腎、精;金、肺、氣。

肾属水,主藏精;肺属金,主藏气。

皆虚衰不足,先補則:黄檗之苦寒, 除濕熱爲痿,乘於腎,救足膝無力,亦除陰汗[1]、(陰汗:陰部出汗之證。)陰痿[2](陰痿:即陽痿,即陰莖不舉。)而益精。

如果肺肾阴虚不足,先补的治则: 黄柏性苦寒,治下焦湿热乘肾所致的肢体痿废不用,足膝无力,也治阴部出汗、阳痿不举等证,除湿热而益肾精。

甘草梢子、黄芩補肺氣,泄陰火之下行,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也。

甘草梢补肺气,黄芩导阴火以下行。肺苦于气上逆,急用黄芩苦泄下行。

此初受熱中[3],(熱中:爲熱邪所中傷。)常治之法也,非權也。權者,臨病製宜之謂也。

这是开始为热邪所中伤的常规治法,不是权宜使用的。“权”,是因病制宜的意思。

常道,病則反常矣。

自然界正常的规律,生病就是违反了这个正常规律。

春夏,乃天之用[1](春夏乃天之用:指風、熱。)也,是地之體[2](地之體: 指木、火。)也。秋冬,乃天之體[3](秋冬乃天之體:指金、水。)也,是地之用[4](地之用: 指燥、寒。)也。此天地之常道,既病,反常也。

春令风、夏令热,是自然界作用的表现,春主木、夏主火,是自界事物的本体。秋主金、冬主水,是自然界事物的本体,秋令燥、冬令寒,是自然界作用的表现。这是自然界的正常规律,人既病之后就无法适应这一正常规律。

春夏天之用,人亦應之。

春风、夏热,是自然界作用的表现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应。

食罷,四肢蹻健,精、氣、神皆出,九竅通利是也。口、鼻氣息自不聞其音,語聲清響如鐘。

饮食后,四肢轻健,精、气、神都旺盛,九窍通利,口、鼻气息调和,听不到自己呼吸的声音,语声清晰、响亮,声若洪钟。

春夏地之體,人亦應之。

春木、夏火,是自然界事物的本体, 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应。

食罷,皮肉、筋骨、血脈皆滑利,屈伸柔和,而骨剛力盛,用力不乏。

饮食后,人体皮肉、筋骨、血脉都得营养的灌注,功能滑利、屈伸自如,筋骨坚强有力,不会疲乏。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古之至人[1],(至人:指能够掌握天地陰陽變化規律, 脱離時俗,善於保全精氣神,養生水平很高的人。)窮於陰陽之化,究乎生死之際,所著《内外經》[2],(《内外經》:指《黄帝内經》、《黄帝外經》,後者亡佚。見《漢書·藝文志》記載。)悉言人以胃氣爲本。蓋人受水穀之氣以生,所謂清氣[3]、(清氣:指水穀精氣。)營氣、運氣[4]、(運氣:運行於經脈之精氣。)衛氣、春昇之氣[5],(春昇之氣:指主持人體的生發之氣,有如春天的昇發之氣。亦可理解爲貫心肺而行呼吸的宗氣。)皆胃氣之别稱也。夫胃爲水穀之海,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佈,五經併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爲常也。

古代医学造诣至深的人,在穷究阴阳变化及人体生死之理的时候,其所著《内经》和《外经》,都说人体以胃气为根本。因为人体禀受水谷精气赖以生存,所谓清气、营气、运气、卫气、春升之气, 都是由胃气所化生,可以说是胃气的别名。胃是水谷汇聚的地方,水饮、食物进入胃后,布散其精气,上行输送到脾, 经过脾的转输,上归于肺,肺气主通行调节水道,下输于膀胱,如此则水精四布,转输于五脏经脉,其运行与四时变易及五脏阴阳变化相合,测度其变化规律,这就是经脉的正常生理现象。

若飲食失節,寒溫不適,則脾胃乃傷;喜怒憂恐,損耗元氣。既脾胃氣衰,元氣不足,而心火獨盛,心火者,陰火[1](陰火:由飲食勞倦、喜怒憂思所生之火,屬心火。)也,起於下焦[2],(下焦:指腎。)其係繫於心[3],(繫於心:足少陰腎經上行至胸中與手厥陰心包經相連。)心不主令,相火[4](相火:此指陰火,有賊害元氣的作用。)代之;相火、下焦包絡之火[5],(下焦包絡之火:下焦離位的陰火,乾犯心包,成爲包絡之火。)元氣之賊也。火與元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脾胃氣虚則下流於腎[6],(下流於腎:指脾胃氣虚下陷。)陰火得以乘其土位。

如果饮食失于节制,不能适应外界寒热的气候变化,使脾胃受伤;喜怒忧恐等情志失节,损耗元气。脾胃气虚,元气不足,心火独盛无制,这种心火属于阴火,起源于下焦离位之火,与手厥阴心包络相连,心包络可代心行令,相火取而代之。这种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对元气有贼害作用。所以说火与元气势不两立,阴火胜则元气削弱。当脾胃气虚下陷时,阴火得以乘侮脾胃。

故脾證[1](脾證:脾胃症候。)始得,則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其脈洪大而頭痛,或渴不止,其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蓋陰火上衝,則氣高喘而煩熱,爲頭痛、爲渴、而脈洪。脾胃之氣下流,使穀氣不得昇浮,是春生之令不行,則無陽以護其榮衛, 則不任風寒,乃生寒熱,此皆脾胃之氣不足所致也。

所以脾病症开始得的时候,表现为气逆上而喘促,身热烦躁,脉洪大,头痛,或口渴不止,皮肤不能抵御风寒而产生寒热。因为阴火上冲,所以出现气上逆而喘、烦热、头痛、口渴、脉洪。如果脾胃气虚下陷,使水谷精气所化生的脾气不能升浮,好像春季生发之气不能行令那样,人体缺少阳气固护营卫,不能抵御风寒而产生寒热。这些都因脾胃气虚所造成的。

然而與外感風寒所得之證頗同而實異。内傷脾胃,乃傷其氣;外感風寒,乃傷其形。傷其外爲有餘,有餘者瀉之;傷其内爲不足,不足者補之。内傷不足之病,苟誤認作外感有餘之病而反瀉之,則虚其虚也。實實虚虚[1],(實實虚虚:實證反用補藥,稱實實;虚證反用瀉藥,稱虚虚。)如此死者,醫殺之耳。

然而与外感风寒所引起的症候似同实有差异。内伤脾胃,重点伤及元气;外感风寒,主要伤及形体。伤形体表现为实证,实证应用泻法治疗;内伤脾胃为虚证,虚证宜用补法治疗。内伤虚证如果误认作外感实证反用泻法,那么使虚证更虚。实证反用补法、虚证反用泻法,而导致死亡的,是为医家所杀。

然則奈何?惟當以辛甘溫之劑,補其中而昇其陽,甘寒以瀉其火則癒矣。經曰:“勞者溫(益)之,損者溫之。”蓋溫能除大熱,大忌苦寒之藥損其脾胃,脾胃之證始得熱中,今立始得之證。

究竟怎样治疗呢?只有用味辛甘性温的方剂,补益中气而升发脾阳辅以甘寒之品以泻其阴火,则病可愈。《内经》说:“劳倦内伤的用甘温补益法;脾胃受损的用甘温补益法。”因为甘温能除大热,大忌用苦寒药损伤脾胃。脾胃病证开始得的时候,邪热在中,现在确立对这一病证的治法。

补中益气汤

黄芪(病甚勞役,熱甚者一錢) 甘草(炙)已上各五分 人參(去蘆,有嗽去之)三分(已上三味,除濕熱、煩熱之聖藥也) 當歸身(酒焙乾或日乾[1],(日乾:即曬乾。)以和血脈)二分 橘皮(不去白,以導滯氣,又能益元氣,得諸甘藥乃可,若獨用瀉脾胃)二分或三分 昇麻(引胃氣上騰而復其本位,便是行春昇之令)二分或三分 柴胡(引清氣,行少陽之氣上昇) 白术(除胃中熱,利腰臍間血) 三分

黄芪(病甚劳役,热甚的用一钱) 甘草(炙)以上各五分 人参(去芦,咳嗽去之)三分(以上三味,是除湿热、烦热的良药) 当归身(酒焙干或晒干,可和利血脉)二分 橘皮(不去白,与甘药相伍,既可行气又能益元气,如单独使用有泻脾胃作用)二分或三分 升麻(可引胃气上升而回复其本位,好像恢复春天升发之令)二分或三分 柴胡(可升举清阳以行使少阳升发之气上升)二分或三分 白术(可除胃中湿热, 和利腰脐血脉)三分

右件藥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量氣弱、氣盛,臨病斟酌水盞大小、去渣,食遠稍熱服。如傷之重者,不過二服而癒,若病日久者,以權立加減法治之。

以上药物切碎,都作一服,加水二盏,煎至一盏。根据患者气之盛衰,考虑用大盏或小盏量水,煎汁去渣,饭后较长时间稍热服。如果内伤脾胃较重的,不过两剂可愈,如病情迁延日久的, 权且订立加减的方法施治。

如腹中痛者,加白芍藥五分,炙甘草三分。如惡寒、冷痛者,加去皮中桂(桂心是也)一分或三分。如惡熱喜寒而腹痛者,於已加白芍藥二味中更加生黄芩三分或二分。如夏月腹痛而不惡熱者,亦然,治時熱也。如天涼時惡熱而痛,於已加白芍藥、甘草、黄芩中,更少加桂。如天寒時腹痛,去芍藥味酸而寒故也,加益智仁三分或二分,或加半夏五分,生薑三片。

如腹痛的,加白芍五分、炙甘草三分;如恶寒、冷痛的,加桂心一分或三分;如恶热喜寒而腹痛的,在已加白芍、甘草二味中再加黄芩三分或二分;如夏月腹痛而不恶热的,也用上法治疗,治其夏令时热;如天凉快时出现恶热、腹痛的,在已加白芍、甘草、黄芩中,再稍加肉桂;如天寒冷时出现腹痛,应去白芍之酸寒,加益智仁三分或二分,或加半夏五分、生姜三片。

如頭痛,加蔓荆子二分或三分。如痛甚者,加川芎二分。如頂痛、腦痛,加藁本三分或五分。如苦痛者,加細辛(華陰者)二分。諸頭痛者,併用此四味足矣。如頭上有熱,則此不能治,别以清空膏[1](清空膏:羌活三兩、黄芩(酒炒)三兩、黄連(酒炒)二兩、防風二兩、柴胡七錢、川芎五錢、甘草(炙)一兩五錢,研末,每次服二至五錢,茶清少許調如膏狀,開水送服。)主之。

如头痛的,加蔓荆子二分或三分;如痛剧烈的,加川芎二分;如头顶痛、脑痛的,加藁本三分或五分;如头痛持久的,加细辛(产于陕西省华阴市的)二分;各种头痛证,都可用上面四味足够了。如头上有热,上法不能使用,另外用清空膏治疗。

如臍下痛者,加真熟地黄五分,其痛立止。如不已者,乃大寒也,更加肉桂(去皮)二分或三分,《内經》所説,少腹痛皆寒證,從復法相報中來也。經云:大勝必大復,從熱病中變而作也。非傷寒厥陰之證也。(仲景以抵當湯併丸主之,乃血結下焦膀胱也)

如脐下腹痛的,加熟地黄五分,疼痛立止;如疼痛下止的,属大寒所致,再加肉桂(去皮)二分或三分。《内经》所说少腹痛大多属寒症,是从本气有余、他气相报复的理论中来。《内经》说,大胜必有大复,其腹痛是从热中病变化而来的,这不是伤寒厥阴症。(仲景用抵当汤及丸主治,由热郁下焦导致膀胱蓄血证)

如胸中氣壅滯,加青皮二分,如氣促少氣者去之。

如胸中气机壅滞,加青皮二分;如短气而促的,去青皮。

如身有疼痛者,濕;若身重者,亦濕,加去桂五苓散一錢。

如身体疼痛的,属于湿邪困顿为患;如身体沉重的,也是湿困经络所致,用去桂五苓散一钱。

如風濕相搏,一身盡痛,加羌活、防風、藁本根,已上各五分,昇麻、蒼术,已上各一錢,勿用五苓,所以然者,爲風藥已能勝濕,故别作一服與之。如病去,勿再服。以諸風之藥,損人元氣而益其病故也。

如风湿相搏,浑身疼痛的,加羌活、防风、藁本以上各五分,升麻、苍术以上各一钱,不用五苓散。因为风药已能胜湿,所以把这类药味另组一方煎服。如身痛消失,不再服。因为祛风药可以损耗元气使病加重。

如大便秘澀,加當歸梢一錢,閉澀不行者,煎成正藥[1],(正藥:即指補中益氣湯。)先用一口,調玄明粉五分或一錢,得行則止,此病不宜下,下之恐變凶證也。

如大便秘结,加当归尾一钱,大便燥结不通,用补中益气汤正方,先用煎汁一杯,调入玄明粉五分或一钱,服后大便得行即止,这种病不宜用泻下法。泻下太过恐怕病情转变成凶险症候。

如久病痰嗽者,去人參,初病者勿去之。冬月或春寒,或秋涼時,各宜加去根節麻黄五分。如春令大溫,祇加佛耳草三分,款冬花一分。如夏月病嗽,加五味子三十二枚,麥門冬(去心)二分或三分。如舌上白滑苔者,是胸中有寒,勿用之。如夏月不嗽,亦加人參三分或二分,併五味子、麥門冬各等分,救肺受火邪也。

如果久病伴有咳嗽咯痰等症的,去人参,如刚开始发病不必去人参;如在冬月或春寒、或秋凉时,宜加去根节的麻黄五分;如春季天气转温,只需加佛耳草三分,款冬花一分;如夏月病咳嗽的,加五味子三十二枚、麦冬(去心)二分或三分;如果舌苔白滑的,说明胸中有寒邪,不要用五味子、麦冬;如夏月不咳嗽,也加人参三分或二分,及五味子、麦冬各等分,救肺气而泻火邪。

如病人能食而心下痞,加黄連一分或三分。如不能食,心下痞,勿加黄連。如脇下痛或脇下急縮,俱加柴胡三分,甚則五分。

如果病人能食而见心下痞满的,加黄连一分或三分;如不能进食见心下痞满的,不加黄连;如胁下作痛,或胁下挛急收缩,都加柴胡三分,严重的加五分。

右一方加減,是飲食勞倦,喜怒不節,始病熱中,則可用之;若末傳爲寒中[1],(寒中:指邪在脾胃的裏寒證。)則不可用也。蓋甘酸適足益其病爾,如黄芪、人參、甘草、芍藥、五味子之類也。

上列补中益气汤方加减法,对于饮食、劳倦、喜怒不节,初起表现热中的病者,可以应用;如果热中后来传为寒中的,则不可应用。因为甘酸可能加重病情,如黄芪、人参、甘草、白芍、五味子之类。

今詳《内經·鍼經》[1],(《内經·鍼經》:指《靈樞》。)熱中、寒中之證列於左:“調經論”云:“血併[2](併:相併、相傾的意思。)於陽,氣併於陰,乃爲炅中[3]。(炅中:即熱中。)血併於上,氣併於下,心煩惋[4](煩惋:煩悶。)善怒。”又云:“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5](陰陽:此指男女房事。)喜怒。”又云:“有所勞倦,形氣衰少,穀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曰内熱。”“陰盛生内寒,厥氣上逆,寒氣積於胸中而不瀉,不瀉則溫氣去,寒獨留,寒獨留則血凝泣,血凝泣則脈不通,其脈盛大以濇,故曰寒中。”

同类推荐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老子》以来最重要的道家典籍,是传承和弘扬道家思想的第一经典。《庄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涉及到伦理、哲学、人生、政治、科学、艺术诸多方面。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这是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叙事翔实。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心理罪前传:第七个读者

    心理罪前传:第七个读者

    《第七个读者》是《心理罪》系列的前传。美丽的大学校园,一个个学生相继离奇死亡,看似没有联系的凶杀案里,却透露出让人难以置信的死亡气息。曾经欢快的校园生活,骤然一片死寂,方木美好的初恋也被永久封存。方木于偶然的机会发现了“死亡借书卡”。凶手就在身边。他是谁?方木能阻止他吗?第七个读者,将会怎样影响方木的人生……《心理罪之第七个读者》除了独家长篇小说《第七个读者》,还有四篇精彩的番外,分别是《心理罪》系列作品的重要补充,将《心理罪》系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环。
  • 最天堂的距离

    最天堂的距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我很爱很爱你,你却和我保持一个人的距离,等我去爱你的时候,你却消失在人海。原来到最后很喜欢很喜欢一个人,保持一个朋友的距离就够了,这样才可以一辈子。这是最天堂的距离,进一步意味着失去,退一步意味着放手。
  • 嫁个傻相公

    嫁个傻相公

    ★★★文文已经加入了【五折】促销,大家别错过瓦!!★★★他:为什么放弃我?你不是也喜欢我吗?裴多多:没有为什么,喜欢不一定是爱,爱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他或许不完美,但是却能给我自然而平淡的温暖,也是最适合我的!他:只有我最爱你,而他根本没有能力给不了你幸福!裴多多:幸不幸福不是从能力上看的,而是心灵上的一种契合,纵使他的能力是全世界最低的,但是却是唯一令我悸动一个人。他:只有我才配得上你,也只有配得上你我!裴多多:爱情不是商品,不是讲究一种等价的交换,我不知道我配不配得上你,但是我知道你配不上我!这么多的‘他’,说又会是她心中的那个他?片段一“娘子,你怎么咬我?”辰奕风晕乎乎地感受着唇上的馨香,傻傻地问。“我不但要咬你,还要吃掉你!”说着,裴多多把辰奕风按到,她来个霸王硬上弓。片段二“求你,不要走……”辰奕风从身后环抱着裴多多,哽咽道。“破镜难圆,覆水难收,很多事,再也不能回头!”正如她逝去的孩子!片段待续……谢谢亲颜思络给明明建的群:112487768喜欢明明的书,或者想和交流一下剧情的都可以加,验证码是书名或者人名。友情链接,大家多捧捧场!<御雷>《相公有喜了》敢休我?你死定了!撒旦老婆冷冰冰祸妃九千岁邪妃九千岁绑架皇太子极品女商冷情王爷嚣张妃忆凌云浮华云梦女王夫君不嫌多倾城总裁的明星老公
  • 重生之蜀山混元

    重生之蜀山混元

    重生为太乙混元祖师,从此五台派崛起,峨眉、佛门联手打压,试看主人公如何面对艰难险阻,重振上清截教万仙来朝的无边气运!
  • 硬雪

    硬雪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独孤十三夫

    独孤十三夫

    她,是高等学府的高材生,是生活在物质社会的孤儿,爱钱,爱命,更爱自由……清冷孤傲是她的标志,冷静的审时度势是她的特长,然而一次实验带她来到天启皇朝,一个男权帝制的封建社会。让她的自由,生死一切变得不由自己……他,是天启皇朝当今太子,是天启未来的皇帝,爱权势,爱江山,更爱美人……邪魅俊逸是他的骄傲,俊美的面容是他无所不利的法宝,然而一次意外的相遇,美人入眼便再容不下其他,让他疯狂的想要得到,想要占有……他,是天启皇朝的将军,是天启士兵的不败战神,爱兵,爱民,更爱他的未婚妻……丰神俊朗是他与生俱来的,冰冷的冷脸是他战场的神态,然而一道圣旨,她成了他的未婚妻,让他迷醉,丧失冷面阎王的威名……他,是天启宰相的独子,是天启太子的至交好友,爱朋友,爱逍遥,更爱死对头的女儿……温文尔雅是他的面具,腹黑的本质是他笑里藏刀的利刃,然而一次皇宫的盛宴,翩若惊鸿的身影夺走他的视线,让他怨,让他恋,让他痴缠不休……他,是落草为寇的山贼,是家破人亡的孤儿,爱抢,爱夺,更爱他的压寨夫人……乖张孤僻是他的个性,掩藏的粗犷面容是他不敢面对的过去,然而一次寻常的打劫富家子弟,那纤细的身子柔若无骨,让他舍不得放手,舍不得让她走……他,是天下的首富,是独孤家的一个下人之子,爱钱财,爱高位,更爱他的小姐……笑面狐狸是他的第一感觉,冷淡市侩是他的生存之道,然而一次上门求助,那浑身脏污的身影再也无法抹去,让他甘愿做牛做马,甘愿俯首称臣……他,是勾栏院的头牌男妓,是天下第一楼的楼主,爱玩,爱闹,更爱勾栏院的老鸨……乖巧可爱是他的伪装,邪恶淫邪是他本性,然而一个半路插队当老鸨的“男人”,让他贱卖自己的产业,让他甘之如殆的做小跟班……他,是纳塔拉部落的首领,是纳塔拉最勇敢的勇士,爱自然,爱山林,更爱神女……高大强壮是天赐的礼物,不拘小节是他率性而为的豪放,然而一次选妻的射猎,让他痴癫疯狂,让成为神女裙下的侍者……他,是枭鹰族的少主,是天神遗落在人间的血脉,爱天神,爱水秀,更爱天神的女儿……果敢睿智是枭鹰的雄风,镜花水月之术是他血脉中的能力,然而一次镜花水月的侦察,让起了争斗之心,让他化为欲望之神的奴隶……他,是远古森林的王者,是隐藏在山林谷底平原的狼王,爱平原,爱族人,更爱夺走他初吻的家伙……
  • 落芙静妍

    落芙静妍

    木梓惊地站了起来,“你谁啊,好像好久没这么惬意了。“喂,别以为穿一件道士袍就是和尚了。你傻笑什么?”木梓眼里忽然闯进了一席古装,仿佛睡了有一个世纪,帅到没天理的男人。啊,不对不对,伸出了葱白纤手想要触摸阳光的温暖,好凌乱。额,你是谁啊?”男子好笑地看着她,女人,“想不到慕容家的女人还有跳水的癖好……”“跳水?慕容?”木梓望了一眼旁边的池塘,瞬间地转天旋,她睁开了美丽的双眸,双眸一闭,倒在了他的怀里……
  • 许你无忧

    许你无忧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程无忧发现自己再一次被周邵轩设计,用美男美食美酒将她迷醉让她签下那五年合同后,终于奋起反抗了:捣毁他的老巢,煎了他的宠物热带鱼,包袱款款扬长而去……可是为何,会在这里遇见他,瞧他笑得那么阴邪眼里写满算计,心里警铃大作,不会是……
  • 《逍遥游》

    《逍遥游》

    “我不受善恶羁绊,我只顾自己快活。你对我无用的那一刻,就是我抛弃你的那一天。可是,只要你一天在我羽翼之下,我就会……保护你。”——无论你是人还是兽。
  •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建筑历史悠久,已有近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就在孔子故乡曲阜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立庙,内藏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等,“岁时奉祀”。这是中国最早的孔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