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400000010

第10章 脾胃论译注 卷中 (2)

现在把《内经·灵枢》关于热中、寒中证的论述详细列于下:“调经论”说:“血并于阳则阴虚生内热,气并于阴则阳气内盛而病热中。血并于上而火逆,故心烦闷;气并于下而火郁,故易怒。”又说,“病生于阴的,由饮食、居处、房室、喜怒等内伤所致。” 又说,“由于劳倦过度,形衰气少,食欲不振,上焦宗气虚弱不行,下焦气机不通,胃气郁而化热,热气熏蒸于胸中,形成阴虚内热证。”“阴盛生内寒之证,气机上逆,寒气郁积于胸中不得宣泄,阴盛则阳气衰惫,寒气独留,寒凝血涩,脉行不畅,其脉来盛大而涩,所以说阴盛生内寒。”

先病熱中證者,衝脈之火,附二陰[1](二陰:指足少陰。)之裏,傳之督脈。督脈者,第二十一椎下長强穴[2](長强穴:督脈穴, 在二十一椎脊尾骨端。)是也,與足太陽膀胱寒氣爲附經[3]。(附經:督脈起於下極之俞,併於脊裏,上至風府,入屬於腦;足太陽膀胱經從顛入絡腦,下項、挾脊、抵腰,與督脈循行路綫相依附。)督脈其盛也,如巨川之水,疾如奔馬,其勢不可遏。太陽寒氣細細如線,逆太陽,寒氣上行,衝頂入額,下鼻尖,入手太陽於胸中。手太陽者,丙[4],(丙:天干中的丙在五行屬火,代表手太陽小腸。)熱氣也。足膀胱者,壬[5],(壬:天干中的壬,在五行屬水,代表足太陽膀胱。)寒氣也。壬能剋丙,寒熱逆於胸中,故脈盛大。其手太陽小腸熱氣不能交入膀胱經者,故十一經[6](十一經:指十二經除手太陽一經外。)之盛氣積於胸中, 故其脈盛大。其膀胱逆行,盛之極,子能令母實[7]。(子能令母實:子,指足太陽膀胱(水);母,指手陽明大腸(金)。子盛可影響其母氣充實。)手陽明大腸經金,即其母也,故燥旺。其燥氣挾子之勢[8]。(燥氣挾子之勢: 燥氣,指手陽明大腸,屬金主燥;子,指足太陽膀胱,屬水主寒。此燥氣與寒水相挾雜,故見脈澀便秘。)故脈澀而大便不通。以此言脈盛大以澀者, 手陽明大腸脈也。

初病热中证的,是冲脉之火依附于足少阴肾经之中传导于督脉。督脉起于脊柱第二十一椎下长强穴,其循行路线正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依附。督脉经气旺盛时,好像大河的水流,飞快如奔马,势不可当。而足太阳膀胱经主寒水之气,其运行细如线,如果火邪逆太阳寒水之气上冲头顶,入额、下鼻尖、连接手太阳经注于胸中。手太阳小肠在天干中属丙,主热气;足太阳膀胱在天干中属壬,主寒气。壬水能克丙火,寒热交作于胸中,所以脉来洪大。因为手太阳小肠的热气和足太阳膀胱的寒气不能交换流通,手太阳经的热气被阻遏于足太阳经相连接处,所以其他十一经的经气盛积于胸中,所以脉来洪大。膀胱经气盛极逆行,使其母肺金之气充实。手阳明大肠经属金,为足太阳膀胱经(属水)之母,寒极化燥,燥气与寒水之气相挟,所以脉涩而大便不通。这里说脉洪大而涩,代表了手阳明大肠燥气伤津的脉象。

《黄帝鍼經》[1](《黄帝鍼經》:即指《靈樞》。):“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脇,膈咽不通,飲食不下,取三里[2](三里:指足三里穴,在膝下外側三寸處。)以補之。”

《灵枢》说:“胃病出现腹胀、胃脘心窝部疼痛、牵引及两胁、膈咽不通畅、饮食不下,取足三里穴针刺,用补法。”

若見此病中一證,皆大寒,禁用諸甘酸藥,上已明之矣。

如果发现上述某一种症候,可能属大寒证,应禁用甘酸性味的药物,上文已经明示。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

夫脾胃虚弱,必上焦之氣不足,遇夏天氣熱盛,損傷元氣,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精神不足,兩腳痿軟,遇早晚寒厥[1],(寒厥:指手足逆冷。)日高之後,陽氣將旺,復熱如火。乃陰陽氣血俱不足,故或熱厥[2](熱厥:指手足發熱。)而陰虚,或寒厥而氣虚,口不知味,目中溜火,而視物目荒目荒[3](目荒目荒:眼目昏蒙,視物不清。)無所見,小便頻數,大便難而結秘,胃脘當心而痛,兩脇痛或急縮,臍下周圍如繩束之急,甚則如刀剌,腹難舒伸,胸中閉塞,時顯嘔噦[4],(嘔噦:有物有聲叫嘔,有聲無物叫噦。)或有痰嗽,口沃白沫,舌强,腰、背、胛、眼皆痛,頭痛時作,食不下,或食入即飽,全不思食,自汗尤甚,若陰氣覆在皮毛之上,皆天氣之熱助本病也,乃庚大腸[5](庚大腸:天干中的庚,代表大腸。)、辛肺金[6](辛肺金:天干中的辛,代表肺,在五行屬金。)爲熱所乘而作。當先助元氣,理治庚辛之不足,黄芪人參湯主之。

脾胃虚弱的必然上焦宗气不足,再遇夏天天气热盛,元气耗损,出现怠惰嗜卧、四肢弛缓无力、精神不振、两脚痿弱疲软,在早晚可见手足逆冷,日出之后,阳气旺盛,又身热如火。这是阴阳气血都不足,所以因阴虚而手足发热,或因气虚而手足逆冷,口中无味,眼中冒火花,视物模糊不清,小便频数,大便艰难秘结,胃脘心窝部疼痛,两胁疼痛或拘急收缩,脐下周围好像用绳捆来那样拘急,严重的如刀刺状,腹部难过不得伸舒,胸中痞塞不畅,时有呕吐,或见咳嗽咯痰,口吐白沫,舌强,腰、背、胛、眼等处疼痛,头痛阵作,吃不下饭,或进食即饱,不欲进食,自汗多,好像阴气笼罩于皮肤上那样寒冷,这都是由天气热盛助长了本病,为肺与大肠为热邪所侵袭的缘故。治疗应当先扶助元气,调理肺与大肠的不足,可用黄芪人参汤主治。

黄芪人参汤

黄芪一錢(如自汗過多更加一錢)

昇麻六分 人參(去蘆) 橘皮(不去白) 麥門冬(去心) 蒼术(無汗更加五分) 白术已上各五分 黄檗(酒洗, 以救水之源) 炒麴已上各三分 當歸身(酒洗) 炙甘草已上各二分 五味子九個

黄芪一钱(如自汗过多再加一钱)

升麻六分 人参(去芦) 橘皮(不去白) 麦门冬(去心) 苍术(无汗更加五分) 白术以上各五分 黄柏(酒洗, 以救水之源) 炒麹以上各三分 当归身(酒洗) 炙甘草以上各二分 五味子九个

右件同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盞, 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遠或空心服之,忌酒、濕面、大料物之類,及過食冷物。

上药同切碎,都作一服,加水二盏, 煎至一盏,去药渣。温服,饭后稍长时间或空腹服。忌食酒、面、香料之类及过食冷物。

如心下痞悶,加黄連二分或三分。如胃脘當心痛,減大寒藥,加草豆蔻仁五分。如脇下痛,或縮急,加柴胡二分或三分。如頭痛,目中溜火,加黄連二分或三分,川芎三分。如頭痛,目不清利,上壅上熱,加蔓荆子、川芎已上各三分,藁本、生地黄已上各二分,細辛一分。如氣短,精神如夢寐之間,困乏無力,加五味子九個。

如果心下痞闷,加黄连二分或三分;如胃脘心窝部疼痛,应减去方中大寒药,加草豆蔻仁五分;如两胁下痛,或觉收缩拘急的,加柴胡二分或三分;如头痛,眼冒火星,加黄连二分或三分、川芎三分;如头痛,视物不清,气逆上壅发热的,加蔓荆子、川芎各三分,藁本、生地各二分,细辛一分;如气短,精神恍惚,困乏无力的,加五味子九个。

如大便澀滯,隔一二日不見者,致食少、食不下,血少、血中伏火而不得潤也,加當歸身、生地黄、麻子仁泥已上各五分,桃仁(湯泡去皮尖,另研)三枚。如大便通行,所加之藥勿再服。如大便又不快利,勿用别藥,少加大黄(煨)五分。如不利者,非血結血秘而不通也。是熱則生風,其病人必顯風證,單血藥不可復加之,止常服黄芪人參湯藥。祇用羌活、防風已上各五錢,二味,口父咀, 以水四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服之。其大便必大走也,一服便止。

如大便艰难不畅隔一二日不解,导致食少、进食不下,这是血少伴有虚火内伏灼津,使肠燥不润,加当归身、生地黄、麻子仁泥各五分,桃仁三枚;如大便通行,上述所加之药不必再服;如大便仍不通利,不用其他药,上方稍加煨大黄五分;如大便还不利的,病因不是由血虚生燥所致便不通,而是由热生风,病人必出现风证,仅用养血润燥药不可再加入,停服黄芪人参汤药。只要用羌活、防风各五钱,将二味药切碎,加水四盏,煎至一盏,去渣,空腹服用。药后大便必通行,一服即止。

如胸中氣滯,加青皮(皮薄清香可愛者)一分或二分,併去白橘皮倍之,去其邪氣。此病本元氣不足,惟當補元氣,不當瀉之。如氣滯大甚,或補藥太過,或病人心下有憂滯鬱結之事,更加木香、縮砂仁已上各二分或三分,白豆蔻仁二分,與正藥同煎。

如胸中气机停滞,加青皮一分或二分,橘皮(去白)加倍量,祛其邪气。这种病本来元气不足,应当补元气,不应用泻法治疗;如气滞严重,或因用补药太过量,或病人有情志忧郁结滞之事, 再加木香、缩砂仁各二分或三分,白豆蔻仁二分,与黄芪人参汤同煎服。

如腹痛不惡寒者,加白芍藥五分,黄芩二分,卻減五味子。

如腹痛不恶寒的,加白芍五分、黄芩二分,减去五味子。

夫脾胃虚弱,遇六七月間,河漲霖雨,諸物皆潤,人汗沾衣,身重短氣,甚則四肢痿軟,行步不正,腳欹眼黑欲倒,此腎水與膀胱俱竭之狀也,當急救之。滋肺氣以補水之上源,又使庚大腸不受邪熱,不令汗大泄也,汗泄甚則亡津液,亡津液則七神[1](七神:《難經·三十四難》:“五臓有七神”,指魂、魄、精、神、意、智、志等精神活動。)無所依。經云:“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津者,庚大腸所主,三伏[2](三伏:即初伏、中伏、末伏,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從夏至後第三庚爲初伏、第四庚爲中伏、立秋後初庚爲後伏,謂之三伏。)之義,爲庚金受囚也。若亡津液、汗大泄,濕令亢甚,則清肅之氣亡,燥金受囚,風木無可以製。故風濕相搏,骨節煩疼,一身盡痛,亢則害,承乃製[3](亢則害,承乃製:指五行中一方過亢可能害物,但隨即導致另一方的尅制。)是也。孫思邈云:五月常服五味子。是瀉丙火[4]、(丙火: 天干中丙,在五行屬火,在人體代表小腸。)補庚大腸、益五臟之元氣。壬膀胱之寒已絶於巳[5](巳:屬地支,爲十二時辰之一。),癸腎水已絶於午[6](午:屬地支,爲十二時辰之一。)。今逢更濕旺,助熱爲邪,西方、北方[7](西方、北方:西方指金,在人爲肺;北方指水,在人爲腎。)之寒清絶矣。聖人立法夏月宜補者,補天元之真氣[8](天元之真氣:指先天真元之氣,即元氣。),非補熱火也,令人夏食寒是也。爲熱傷元氣,以人參、麥門冬、五味子生脈。脈者,元氣也。人參之甘,補元氣,瀉熱火也;麥門冬之苦寒、補水之源而清肅燥金也;五味子之酸以瀉火,補庚大腸與肺金也。

脾胃虚弱的人遇农历六七月间,阴雨连绵,河水暴涨,万物湿润,汗湿沾衣,身体困重,短气倦怠,严重的四肢痿软不收,行步不正,脚步偏斜,眼目昏黑欲倒,这是肾与膀胱虚竭的症状,应当尽快急救。宜滋养肺气以补充水之上源,又要保护大肠不受邪热侵害,不使大汗宣泄,汗出严重的可致津液亡竭, 进而使“七神”无所依附。《内经》说: “人体依赖津液的生成,神气的产生才有基础。”津为大肠所主,三伏都从庚起,庚金被夏热所禁锢。如果大汗出而津液消亡,正逢湿气主令当旺时,到秋季时燥金受到禁锢,清肃之气不行,金不能制木而风气偏胜,所以风湿之邪相互搏结,出现骨节烦疼,浑身都痛。这是五行中一方亢盛害物,随即有另一方制约的道理。唐代医家孙思邈说:五月常服五味子,可以泻小肠之火、补大肠及益五脏元气。壬主膀胱寒水,受脾土制约,巳时气血注于脾,不能注则脾绝。癸主肾水,以制心火,午时气血注于心, 不能注则心绝。肾与膀胱寒水独盛,又遇到长夏湿气旺盛,湿助热盛为患,西方秋燥、北方寒水未到主令时节其气已绝。所以古代“圣人”立法强调夏天应补,是补真元之气,而不是助长火热,教人夏天食寒凉食物是防止火热损耗元气。用人参、麦门冬、五味子补气养阴生津,方名生脉散。脉以元气为动力。用人参补元气而泻火热,麦门冬甘寒补阴润燥以补益水之上源而清肃之气通行,五味子味酸以泻火热,补益肺与大肠之阴液。

當此之時,無病之人亦或有二證: 或避暑熱、納涼於深堂大厦得之者,名曰中暑[1](中暑:中,中傷。此指暑月爲陰寒之邪所中傷,屬於陰暑,與後世所稱中暑不同。)。其病必頭痛惡寒,身形拘急,肢節疼痛而煩心,肌膚大熱無汗。爲房屋之陰寒所遏,使周身陽氣不得伸越,世多以大順散[2](大順散:由甘草、乾薑、杏仁、肉桂組成,功能發散陰寒。)主之是也。若行人或農夫於日中勞役得之者,名曰中熱[3](中熱:暑月爲暑熱所中傷,屬於陽暑,即後世所稱之中暑。)。其病必苦頭痛,發躁熱、惡熱,捫之肌膚大熱,必大渴引飲,汗大泄,無氣以動,乃爲天熱外傷肺氣,蒼术白虎湯[4](蒼术白虎湯:由蒼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組成,功能清暑熱、化濕濁。)主之。

正当暑热天气,没有得过病的人,也易患两种病:或是为了避暑热,在高堂深院中纳凉受邪,病名叫中暑。必表现为头痛恶寒,浑身拘急,肢节疼痛,心烦,肌肤发热无汗,这是由房屋中阴寒所阻遏,使周身阳气不能舒展,一般用大顺散温散寒邪。如果在暑天中行走, 或农夫在烈日下劳作受邪,病名叫中热。表现为头痛,躁热、恶热,扪肌肤大热,口渴引饮,汗出多,短气乏力,这是由暑热耗伤肺气,可用苍术白虎汤清暑热、化湿浊。

潔古云:“動而得之爲中熱,靜而得之爲中暑。”中暑者,陰證,當發散也;中熱者,陽證,爲熱傷元氣,非形體受病也。

张洁古说:“暑月中劳动而得的为中热,为避暑纳凉而得的为中暑。”中暑属阴证,宜用发散阴寒的治法;中热属阳证,由暑热耗伤元气,不是形体受病所致。

若虚損脾胃,有宿疾之人,遇此天暑,將理失所,違時伐化[1](違時伐化:違背四時生化規律。),必困乏無力,懶語氣短,氣弱氣促,似喘非喘,骨乏無力,其形如夢寐,朦朧如煙霧中,不知身所有也,必大汗泄。若風犯汗眼[2](汗眼:汗孔。),皮膚必搐,項筋[3](項筋:頸部靜脈粗露。)、皮枯、毛焦,身體皆重,肢節時有煩疼或一身盡痛,或渴、或不渴,或小便黄澀,此風濕相搏也。頭痛或頭重,上熱壅盛,口鼻氣短、氣促,身心煩亂,有不樂生之意,情思慘慘,此陰勝陽之極也。病甚,則傳腎肝爲痿、厥。厥者,四肢如在火中爲熱厥;四肢寒冷者爲寒厥。寒厥則腹中有寒,熱厥則腹中有熱,爲脾主四肢故也。若肌肉濡漬[4](濡漬:濕邪浸漬。),痹而不仁,傳爲肉痿證,證中皆有肺疾,用藥之人當以此調之。氣上衝胸,皆厥證也。痿者,四肢痿軟無力也,其心煩冤不止。厥者,氣逆也,甚則大逆[5](大逆:氣逆昏厥。),故曰厥逆;其厥、痿多相須[6](相須:相互影響。)也。

如果素有脾胃虚损病证的人,遇到暑热天,将养不当,违反四时生化规律,必然出现困乏无力,少气懒言,气虚气促,似喘非喘,筋骨疲乏无力,身体如在梦寐之中,朦朦胧胧好像处在云雾之中,不知身处什么地方,必有大汗出。如风邪侵袭汗孔,皮肤因怕冷而起粟, 颈筋粗露,皮毛干枯憔悴,身体沉重,肢体骨节酸痛,严重的浑身都痛,或口渴或不渴,或小便黄而不畅,这是风湿相搏的缘故。头痛或头重,头上热气壅盛,口鼻气息短促,心烦意乱,情志悲观、忧郁,这是阴盛胜阳的病变。病变严重的,进而传至肝肾,发为痿证和厥证。所谓厥,四肢发热如在火中属热厥;四肢寒冷属寒厥。寒厥的原因是腹中有寒邪,热厥是腹中有热邪,脾主四肢,所以表现为四肢的寒或热。如果肌肉为湿邪浸淫,出现皮肤麻痹不知痛痒,进而传变为肌肉痿弱的病症,症候中可有肺经的症状。用药时应当兼顾这些病理变化。气上冲胸,属厥证。痿证表现为四肢痿软无力,心中烦闷不止。厥是气机逆上的病理表现,严重的可出现昏厥,所以称厥逆;厥证和痿证的病理变化相互影响。

同类推荐
  •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是作者花费近十年心血,在有关资料及工具书上选取六千余个韵单字,搜集古今汉语词典、词组约二十六万个汇编而成,为广大爱好作诗填词的读者及苦于汉语词组搭配检索的读者提供了方便。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后世简称之为《内经》,堪称中华医学的源头活水。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热门推荐
  • 爱你是最好的时光1

    爱你是最好的时光1

    七年前他说:“你以为这算完了吗?早着呢,不让你身败名裂,我绝不会放过你。”七年后再见,他才知道在绝望的恨意之后,其实是掩饰不住的埋藏心底的爱。隔了七年重新拥抱这个女人,他才真正知道,有一种爱它不会因时间改变,反而会越挣扎越深刻。爱是给予,不是掠夺。我爱你,所以我愿意……
  • 2009年中国悬疑文学精选

    2009年中国悬疑文学精选

    本书是“2009年选系列丛书”的悬疑文学作品选,精选了2009年度最优秀的悬疑文学作品,尽显年度悬疑文学写作之盛景与实绩,入选作者广泛,作品主题内容丰富,风格与手法多样,全书包括了生死翡翠湖、方圆、迟到的复仇、多重加密、聊斋会、我这样的人、一线危机、香芙街的蛋糕店等16篇。
  • 逸园深深夏迟暮

    逸园深深夏迟暮

    【这世间总有那么一个人,她会打破你的原则,改变你的习惯,成为你的例外。】十八岁的她任性可爱,蔷薇刺一般冒冒失失地扎进他心里,然而理智告诉他左氏需要的绝不是一个不懂世事的捣蛋鬼,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将她回炉改造,改造成一个能与他比肩的女人。命运很及时地给了他试炼她的机会,尽管对她而言很有点残忍。她带了一身的才学归来,他等着她来收拾一切,包括他自己,他已经等了很久。然而时间没有给予她万丈雄心,她依旧是那个不肯开化的小女子。失去的,她已经淡然接受,不去争取,她只考虑眼前可把握的。一往情深的青梅竹马,步步紧逼的世家子弟……她为他们愁,她对他们笑。她的眼里心里已经没有了他!他知道自己错了!他不但没有改变她,反过来她却改变了他!她将一向稳如泰山的他变成了一个成天心惊胆颤醋海翻腾的可笑男人!情根已然深种,枉然拨出来,他的心不但要生生疼出一个洞,还会死!放手已不可能,唯一能做的,是将她留在身边,不管用何种方法,威逼、利诱、魅惑……他说:恨吗?那就去夺回来。她摇头笑,目光里一派清透澄明。他恨铁不成钢:你这没心没肺的小东西!人世间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 网游之三界游

    网游之三界游

    这里不是武侠世界,所以没有武当少林。这里非同西方魔幻,所以拒绝法师战士。《三界游》里包含了一个漫画般的游戏世界,里面有的是近千万的玩家和十六个各具特色的种族,我只是这里面的一员。原本只是想安心、安逸、安全的玩游戏的我无奈地发现,在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事情堆积下,我的实力随着游戏的进行是越来越靠近传说中的顶峰,所以游戏里的我毫无疑问不可能安心,更不可能安逸,也绝对不可能安全,我是一个时刻被610万对立阵营玩家所惦记的人。同时,我的现实生活也因为这个游戏发生了改变,最起码的一点我想我是肯定当不了宅男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废柴倾世之少主请接嫁

    废柴倾世之少主请接嫁

    有人告诉我,关于时间线,关于菡萏之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倾世之妆,朱雀为聘。心之所爱,吾之卿卿。君是安,华夏古武世家第一继承人,一生憧憬自由,前世死于最信任的人之手。一朝穿越,身无斗气,明珠蒙尘,受制于人。不知澜幽,朱雀之地掌权者,夕幻大陆最隐秘的隐世宗族少主,神秘势力之传承者。玄武之伤,青龙之变,他与她的邂逅,绕成日后的缱绻。轮回谷冒险,生死相依,她为他卸去伪装,他为她献出真心。她是他一生挚爱,噬心痕的证明,菡萏之心的跳动,终将她的心防攻溃。她含泪与他相拥,眼泪,有时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随他前往朱雀,却因废柴之名遭人诟病。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魅央宫现,独步天下。我自玲珑笑群芳,不慕春光,不染凄凉。她以一己之力接下各方挑战,坐稳主母之位。彼时,他与她,一个绝代风华,一个名动天下。四方涌动,争端各起。为守护菡萏之心,她不惜以命相护,携手同伴,毅然踏上了未知的旅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销售客户沟通

    销售客户沟通

    怎么说才有效,怎么做才有收获,本书告诉你与客户沟通的所有细节和重点,让你轻松搞定大客户、难缠客户、顽固客户,打破销售记录。
  • 转机时刻(1970-1979)

    转机时刻(1970-197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1970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这一时间段内在我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的第五个年头,按毛泽东的估计,通过前几年的大乱应该达到“大治”以“圆满结束”这场革命。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彪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挑起了事端。长达十几年的全国性的学大寨运动,并没有改变我国广大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反而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本书从史实出发,把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转机展示在大家面前,让读者能够很好的了解历史,借鉴历史,以历史来规避自己的一言一行。
  • 魔龙霸神

    魔龙霸神

    ,然后进入修真界,本是苦命平凡的孤儿小龙。闯魔界,扫妖界,在被上官家害死的修真者的帮助下,开始了自己的修真之旅,飞升神界,建立自己的势力,入仙界,完成自己的霸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