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00000036

第36章 王时槐的透性研几说(2)

意不可以动静言也,动静者念也,非意也。意者,生生之密机,有性则常生而为意,有意则渐著而为念。未有性而不意者,性而不意,则为顽空矣;亦未有意而不念者,意而不念,则为滞机矣。(《答杨晋山》,《友庆堂合稿》卷二,第21页)

意即性理表现为某种微弱的倾向性,尚未表现为具体意念,它的内容是生生不已之机,而具体意念则是意的承载者,是意表现在形而下的可知觉的念头。无意则性为抽象物,故空;无念则意无落实处,无具体落实处则生机有滞碍。这里王时槐所谓意,已开刘宗周以意为支配后天念头的潜在倾向、以意为心的主宰等意思的先河。

王时槐关于性、命、良知三者关系的论述,为他的透性说和研几说做好了理论铺垫。他对性命关系的分疏,重点在强调二者的一而二、二而一、不离不杂这种性质。他说:

性命虽云不二,而亦不容混称。盖自真常不变之理而言,曰性;自其默运不息之机而言,曰命。命者性之命也,性者命之性也,一而二,二而一者也。(《答邹子尹》,《友庆堂合稿》卷一,第59页)

王时槐详细分疏性、命范畴及其关系,是为了使人了解,儒家圣贤所主张者只是一理,虽有形上形下、本体功用、性理情识等不同,但根本宗旨只有一个。了解了此理一分殊的关系,就是对安身立命之地有了觉解。这是他的“透性”说的根本所在。他说:

性本不容言,若强而言之,则虞廷曰“道心唯微”,孔子曰“未发之中”、曰“所以行之者一”、曰“形而上”、曰“不睹闻”,周子曰“无极”,程子曰“人生而静以上”。皆即所谓“密”也、“无思无为”也,总之,一性之别名也。学者真能透悟此体,则横说竖说,只是此理。一切文字语言,俱属描画,不必执泥。(《答岭北道龚修默公》,《友庆堂合稿》卷二,第42页)

据此,“透性”即透悟此性,透悟此性即知千圣血脉只一性字。性字关乎儒家全部范畴概念,笼盖儒家全部学问功夫。透性则能不为各家文字、宗旨所迷惑。王时槐用大量篇幅详细讨论与性命相关的一切范畴,并一一作出界定,就是要人透性。王时槐是个形上学家,他在本体论上的体悟最为突出。江右诸子多在良知动静、中和等一隅处辩驳,王时槐则在性、命、意、念等形上形下分际处着眼,他的思考的容量远胜于江右其他学者,并有明显的调和程朱陆王的趋势。他的透性为宗,跳出了良知修证派所谓“真修实学”在具体践履上着眼的狭隘套路,直趋广大高明的形上境界。他说:

性之体本广大高明,性之用自精微中庸。……若复疑此,以为只以透性为学,恐落空流于佛老,而以寻枝逐节为实学,以为如此乃可自别于二氏,不知二氏之异处,到透性后自能辨之。今未透性,而强以猜想立说,终是隔靴爬痒,有何干涉。(《答岭北道龚修默公》,《友庆堂合稿》卷二,第43页)

这里,他与一般学者路径不同:一般学者认为佛之所以为佛在其空谈心性而无实学,故以具体践履区别佛氏之空寂。而王时槐以透性、了悟本体之广大精微来辨佛儒。这种辨别是理论上的、基于形而上的体悟得出的,不是枝节的非本质的。他指出,佛家特别是禅宗大讲明心见性,儒家也主张见性,但二者所见之性绝不相同。佛家所见之性为“空”,所谓“性空”,并且一悟性空便一了百了;而儒家之透性,则见性中之天理,并着实用修养功夫保任护持。他说:

大抵佛氏主于出世,故一悟便了,更不言慎独。吾儒主于经世学问,正在人伦事物中实修,故吃紧于慎独。但独处一慎,则人伦事物无不中节。何也?以独是先天之子,后天之母,出有入无之枢机,莫要于此也。若只云见性,不言慎独,恐后学略见性体而非真悟者,便谓性中本无人伦事物,一切离有而趋无,则体用分而事理判,甚至行检不修,反云与性无干,则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善学者亦非一途,有彻悟本性而慎独即在其中者,有精研慎独而悟性即在其中者。总之,于此理洞然真透,既非截然执为二见,亦非混然笼统无别,此在自得者默契而已。(《答郭存甫》,《友庆堂合稿》卷二,第52页)

王时槐以是否言慎独区别儒释,这里独即良知,慎独即在具体事物上贯彻良知,他所指出的学问之途:一是以本体涵盖功夫,即“彻悟本性而慎独即在其中”;一是以功夫所至为本体,即“精研慎独而悟性即在其中”。这是对先天良知派和功夫修证派两家的综合。透性与慎独非二非一,就是主张两派可以融通。最后的目的在“此理洞然真透”。在这统一的目的下,两派的宗旨可以相容。王时槐的透性之说,是对于江右学派的超出,是在罗洪先晚年彻悟仁体的基础上往前迈的一大步,他可以说是在江右王门中转出一境而求与王门其他派别调和者,其见解最为宏通,体悟最为高远。

三研几

王时槐的“透性”,可以说是他的本体论,他的功夫论,以“研几”最为重要。“几”是《周易》的重要范畴,意为事物(包括思虑、意念)最初萌生的极细微状态。《易·系辞》说:“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意谓必须及时抓住极易逝去的事机,采取相应措施,不容丝毫迟缓。《周易》又认为事物的初萌状态十分细微,能了知此细微事物的性质及其发展是极为神妙的,故说:“知几其神乎!”《周易》也提倡“极深而研几”,即深入地体察事物,研究事物的细微的苗头和征兆。周敦颐发挥《周易》的思想,以“诚、神、几”来叙说本体、流行及其中的关键,他说:“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诚精故明,神应故妙,几微故幽。诚、神、几曰圣人。”又说:“诚无为,几善恶。”(《通书·圣第四章》)

王时槐借用了《周易》“研几”这个概念。他认为性属形而上,所以无法用功夫,必须在性显露处着力。按他的说法,性在于觉解,而修须在后天,修后天是悟先天的前提,他说:

性先天也。独几一萌,便属后天,后天不能无习气之隐伏。习气不尽,终为性之障,故必慎之。至于习气销尽,而后为悟之实际。故真修乃所以成其悟,亦非二事也。(《石经大学略义》,《友庆堂合稿》卷五,第44页)

性贵悟而已,无可措心处,才一拈动,即属染污矣。独为性之用,藏用则形气不用事以复其初,所谓阴必从阳,坤必“东北丧朋”而后有庆,后天而奉天时也。(《石经大学略义》,《友庆堂合稿》卷二,第45页)

这里明确指出,修性必在后天。几又叫独,意即萌发微小,人不知而己独知。此时当慎之,防止习气污染,保持真性莹彻。此即悟先天之功。亦可说克情以复性,亦可说阴(情)必从阳(性)。王时槐也借用周敦颐对诚神几的解释发挥自己的思想,他说:

寂然不动者诚,感而遂通者神,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此是描写本心最亲切处。夫心一也,寂其体,感其用,几者体用不二之端倪也。当知几前无别体,几后无别用,只几之一字尽之。希圣者终日乾乾,惟研几为要矣。(《语录》,《明儒学案》第490页)

这是说,心体本寂,寂是心体的本然形态。但心具有感发的功能,它感应无方,神妙莫测,无感时又归于寂,故曰神。几就是在对外部发生感应时,念头方萌未萌,心之感应发而未发之微妙状态,即“体用不二之端倪”。说它是体,已显诸用;说它是用,还不是明确的情识念虑。体由几知,几为体用,研几即慎独。王时槐对“几”与念头的不同,有明确的说明:

问研几之说何如。曰:周子以动而未形、有无之间为几。盖本心常生常寂,不可以有无言,强而名之曰几。几者,微也,言其无声臭而非断灭也。今人以念头初起为几,即未免落第二义,非圣门之所谓几矣。(《语录》,《友庆堂合稿》卷四,第27页)

性廓然无际,生几者,性之呈露处也。性无可致力,善学者惟研几。研几者,非于念头萌动辨别邪正之谓也,此几生而无生,至微至密,非有非无。惟“绵绵若存”,“退藏于密”,庶其近之矣。(《静摄寤言》,《友庆堂合稿》卷五,第15页)

这两条中,都不以念头初起,意向萌动处为几。第一条以本心之无声无息而亦并不断灭顽空为几,第二条以性之呈露而至微至密非有非无时为几。这与前引“几善恶”,以念头萌动有善恶可分时定义“几”是不同的。从此处看,王时槐的“几”大致与他所谓“意”字相近。他的“研几”,即诚意。王时槐明确说先天无所用力处,研几必在后天。在王时槐,后天有二,一曰意,一曰念。性、意、念三者的关系是:“性,无为者也,性之用为神;神密,密常生谓之意;意之灵体谓之识,以其动谓之念。意、识、念,名三而实一,总谓之神也。”(《潜思札记》,《明儒学案》第485页)

此处所言之“神”即今所谓精神。神是性本体的作用。神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具有精妙难测的性质,故曰“密”。性体神用,性之生生不息,谓之意。意有两个方面,从它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具有灵明的性质言,谓其为识体,从它的活动表现为念头来说,谓其为念。意已是后天,但形气未染着。这一点可以同他所谓“良知”相比拟。他说:

夫知者,先天之发窍也。谓之发窍,则已属后天矣。虽属后天,而形气不足以干之。故知之一字,内不倚于空虚,外不堕于形气,此孔门之所谓中也。末世学者往往以堕于形气之灵识为知,此圣学之所以滋晦也。(《答朱易庵》,《友庆堂合稿》卷一,第4页)

王时槐所谓“意”,正是后天而气质未染着时,即前所说“生生之真机”,念头为其标末。他的“研几”,不是在意已成念头,有善恶分辨,然后去省察、克治。他的研几,实是识取此“意”,保任此“意”。研几之“研”,不是研磨之研,不是后天分辨考索、为善去恶的活动,而是一种十分精微的意思。他的“研几”功夫不同于王龙溪的径任先天,也不同于钱德洪的实事上为善去恶,而是认取发自性的一点生生真机。就此点说,他的研几也可以说即“透性”。此透,乃“透出重围”之透,透性即本性自发地、微细地透出形而上范畴而为生生之真机之意。透性重在说性显为意,研几重在说现实地认取、把握此意。研几又可以称为慎独,此独即生生之真机,即意;慎的功夫,即“研”。如此,则可以理解王时槐对两种功夫路向的反对:既反对罗洪先在本体上用功的归寂之学,认为这是叠床架屋;又反对钱德洪在念头形成后省察克治,认为这已落第二义,非最上乘。

王时槐的透性、研几说的真意,也可以在他的知行观上看出来。

王时槐关于知行的论说极少,但却是他的透性研几说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问知行之辩,曰:本心之真明即知也,本心之真明贯彻于念虑事为无少昏蔽,即行也。知者体,行者用,非可离而为二也。(《语录》,《友庆堂合稿》卷四,第17页)

此处所谓“真明”,实即王时槐所说的良知,它是道德意识的自觉,故谓之“知”。“本心之真明即知”,是说“知”是本心已具的性的透出,将这种道德意识贯彻于具体的念虑事为,即行。这主要是一种道德活动而不是知识活动。另外,在王时槐的思想中,知行不可离而为二,不是“待知得真了再去行”,而是说,每一行为就是一知行合一体,在这知行合一体中,道德理性、道德意识的自觉是知,据此知发生的行为,包括念虑思维皆是行。从体用关系上说,知是体,行是用,前者的价值和作用高于后者。每一具体行为都是道德意志的实现。

王时槐的知行学说,与王阳明的“致良知”非常接近。王阳明的致良知,即“推致吾心良知所知之善于事事物物”。而阳明所谓“事事物物”,皆“意之所在”,即意念所涉的对象。阳明之“意”字,不同于王时槐,意即意念。王时槐同意阳明以物为意之所在,他说:

阳明先生以意之所在为物,此义最精。盖一念未萌,则万境俱寂,念之所涉,境则随生。……故意之所在为物。此“物”非内非外,是本心之影也。(《语录》,《友庆堂合稿》卷四,第8页)

此所谓物,不离主体的意识,不离道德理性的指向,故曰“本心之影”,并且无法分其内外。按王时槐的这一说法,与自己的道德理性发生交涉的,意之所在的,才是所应格之物。所以他又说:“盈天地间皆物也,何以格之?惟以意之所在为物,则格物之功非逐外亦非离物也,至博而至约矣。”(《语录》,《友庆堂合稿》卷四,第8页)

所谓逐外,即道德理性为知识理性的纯知解活动所掩;所谓离物,即空守此道德理性不使其施于具体活动,皆偏于一隅。王时槐的格物说和知行说与他的透性研几说相关,是透性研几说的引申。

王时槐在阳明殁后数十年,独标透性研几说,力图克服聂豹、罗洪先早期偏于静、偏于功夫忽略本体的偏颇,还王学本体功夫浑然一体,先天后天不可偏废的本来面目。他的学说,涵摄面广而具体概念的分析精,在深刻与全面方面超过江右余子。他的学说对刘宗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王时槐是王门学者中富于理论创造、能光大王学的人物。他的独特学说,是王学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同类推荐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 菜根谭(白话全译)

    菜根谭(白话全译)

    《时光文库:菜根谭(白话全译)》分为修身篇、劝学篇、处世篇、经世篇、治家篇、出世篇、养生篇七部分,近400余则。每一则格言都添加标题,配有注释、译文、解读,方便阅读。在解读部分,我们用中华古典人物故事来解读原文,力求广大读者对每一条名言加深理解,加强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神武战天

    神武战天

    本来毫无属性天赋的武文却融合了所有的灵技,创造奇迹!觉醒血脉,得到老人的相助转世成为通灵修者,再战苍天,五行战神,逆天修神。我就是天下第一!
  • 七岁的娃娃老公

    七岁的娃娃老公

    这是和《折磨你的爱》同步的姐妹篇,之所以写它,是因为我阿姐说她喜欢楚澄佑,而且故事大纲也有她的想法,女主角也是她选的。当然,也因为她的要挟,这篇文章不似《折磨你的爱》的压抑和残忍,还显得轻松搞笑,希望喜欢我的朋友都来看看,如果想看古装小说的还可以去看看我阿姐的小说,希望我们的东西你们会喜欢!看过《折磨你的爱》的亲们都应该知道,楚澄佑是一个二十岁的男孩,可是因为十三年前的医疗事故,让他的意识停留在了七岁。而西门沉翡却是一个聪明而充满浪漫气息的艺术家,因为一次偶然,她在柏林捡到了楚澄佑,同时也开始了照顾楚澄佑的重任,但是这个拥有高超艺术天赋的画家,却完全是一个生活白痴,所以呢,就让我们一起见证一下这两个在生活上同样白痴的人的生活吧!友情链接:我阿姐的小说:《王城别恋:墨译传》http://m.pgsk.com/a/82488/《一笑焉乐一笑仇》http://m.pgsk.com/a/84705/我的小说:《折磨你的爱》http://m.pgsk.com/a/90610/谢谢大家光临哦!
  • 说话要有心眼 办事要有手腕

    说话要有心眼 办事要有手腕

    人生如战场,有“手腕”的人总能把事办得恰到好处。人生如舞台,有“心眼”的人总能把话说昨滴水不漏。一个人能不能在人际关系上随机应变,重要的是看你说话时会不会动“心眼”。一个能不能在社会上左右逢源,重要的是看你办事时有没有“手腕”。说话的“心眼”是搞好关系的基础。办事的“手腕”是左右成功的关键。
  • 破解五小姨死亡之谜

    破解五小姨死亡之谜

    被誉为“五朵金花”之一的五小姨齐祖昆在“文革”期间不明不白的离奇死亡,她的死成为整个家族讳莫如深的禁区。作为70后出生学医的“我”,对五小姨的死充满了疑惑与好奇,在长达多年的走访与调查后,“我”一层层揭开了五小姨死亡的谜团,结果谜底却令家人们难以置信……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我的闹心老妈(老妈真烦)

    我的闹心老妈(老妈真烦)

    最近,老妈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是:“林呱呱,你真不叫人省心啊!”我特想知道自己怎么不让她省心了。经过悄悄观察和琢磨,我发现老妈一天到晚神经兮兮的,不是担心我被人骗走了,就是担心我变成了坏孩子;不是担心我不会过马路,就是担心我的成绩不拔尖儿……
  • 重在执行

    重在执行

    工作重在执行、难在执行、赢在执行。本书从目标计划、端正态度、言出即行、尽职尽责、服从命令、相互沟通、团队协作、统筹时间、不断学习、用对方法、排除万难等11个方面阐述了快速提高执行力的具体做法,理论联系实际,简明扼要。它能切实帮助企业的员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提高团队和个人的执行力,实现工作的高效运转。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千妤魂:江山美人帝王心

    千妤魂:江山美人帝王心

    我欲笑看一切,冷眼旁观,或是命运却还是想我卷入两难之间,所以,我想,爱了,就爱到底吧,可是,混乱迷惑了我的心。“我爱你,我愿意为你放弃一切,包括我尊荣的身份和我即将拥有的天下”他带着霸气似笑非笑……“到我这里来!”另一边,他深情凝望:“只有我可以给你想要的自由,只有我知道你的心。"站在中央,我明明知道该要走向何处,可是心却两难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