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300000035

第35章 王时槐的透性研几说(1)

江右王门聂豹、罗洪先的归寂、主静说,主张在未发上用功,先用收摄保聚功夫,使心体在未与外物发生感应前即具有廓然大公的性质。这样的功夫路径,必然导致承认未发为一独立阶段,未发可脱离已发而存在。这不仅与宋明儒者作为基本出发点的“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之说矛盾,亦与王阳明“离了已发,未发又从何处求”的教训相左。与聂豹、罗洪先同时及以后的许多学者,虽对其归寂以通感、执体以应用并以之纠正纯任先天派的弊病皆首肯,但对其割裂已发未发、动与静、心与物的理论纰漏,则痛切指摘,王时槐就是其中的一个。

王时槐(1521—1605)字子植,号塘南,江西安福人。嘉靖进士,历仕南京兵部主事、太仆卿、陕西参政等职,请告归。万历中,诏起贵州参政,寻升南京鸿胪卿、太常卿等职,皆辞不赴,潜心学术。论学书信及讲学语录保存在《友庆堂合稿》中。

王时槐属江右王门,青年时师从同乡刘文敏(两峰),以主静为用功大要,甚以聂豹、罗洪先之归寂、主静为是。出仕后交游渐广,学业益进,渐渐不满归寂主静之说。晚年以“透性”为宗旨,“研几”为功夫进路,以先天后天体用不二、生生仁体贯彻动静为指归。

一虚静与生生

刘文敏之学,虽认同归寂、主静的学术方向,但在先天后天的关系、先天心体的性质等问题上,见解与聂豹、罗洪先不同。聂豹、罗洪先强调在已发前的未发上用功夫。刘文敏认为,未发已发不能截然相分,心性之体虽无声臭可言,但内中潜藏万物生机,此生机之流行有主宰于其中。心性本体是即动即静,即行即止,即流行即主宰的,他说:“吾性本自常生,本自常止。往来起伏,非常生也;专寂凝固,非常止也。生而不逐,是谓常止;止而不往,是谓常生。主宰即流行之主宰,流行即主宰之流行。”(《明儒学案》第432页)

常生即流行,常止即主宰,二者不可偏废。王时槐与同门陈嘉谟、贺泾同受刘文敏此为学宗

旨,故其学自始即重生生,重动静不二;虽与聂豹、罗洪先同为良知修证派,反对现成良知,但与聂、罗在本体论上的认识绝不同。在王时槐看来,静只是初学入道的权法,不可以之为终生学问宗途。他说:

学无分于动静也,特以初学之士,纷扰日久,本心真机尽汩没于尘埃中。是以先儒立教,欲人于初下手处,暂省外事,稍息尘缘,于静坐中默识自心真面目,久之邪障彻而灵光露。岂谓终身灭伦绝物,块然枯坐,徒守顽空冷静,以为究竟哉!(《答周守甫》,《友庆堂合稿》卷一,第5页)

这与王阳明戒初学者勿耽空守寂养成一个痴呆汉意思一样。王时槐认为,动静一如,静中有动之真机包藏,求静是手段,静中之真机显露是目的。而此显露又不可强致,静功着到,真机自然显露出来。他尝自述这种静中显真机的体验说:

弟昔年自探本穷源起手,诚不无执恋枯寂。然执之之极,真机自生;所谓与万物同体者,亦自盎然出之,有不容已者。此非由承接唇吻而得之,亦非学有转换,殆如腊尽阳回,不自知其然也。(《与萧兑嵎》,《友庆堂合稿》卷一,第13页)

王时槐将此静中之真机看做一种自然发露。真机充盈,即万物一体境界。真机无一息之停,时时涌发于人的内心。虽人心极静时,此种意识仍活泼泼地。在王时槐看来,此即心之本体,王时槐又称为“意”。意即生机,它是“生生之谓易”这一宇宙原理在人心中的表现。王时槐极

看重“意”的作用,他说:

生机者,天地万物之所从出,不属有无,不分体用。此机以前,更无未发,此机以后,更无已发。若谓生机以前更有无生之本体,便落二见。……阳明先生曰:《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格物致知者,诚意之功也。知者意之体,非意之外有知也;物者意之用,非意之外有物也。但举意之一字,则寂感、体用悉具矣。意非念虑起灭之谓也,是生机之动而未形,有无之间也。独即意之入微,非有二也。意本生生,惟造化之机不充则不能生。故学贵从收敛入,收敛即为慎独,此凝道之枢要也。(《与贺汝定》,《友庆堂合稿》卷一,第32页)

这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正是王时槐学术的中心意旨,也是他所谓“透性”、“研几”的理论前提。这里,王时槐强调的中心是“意”。意是最根本的,《大学》之三纲领、八条目,功夫皆可归结到意上。王阳明以格物为诚意的入手,这一点为王时槐所继承,但王时槐抛弃了诚意是在意念上为善去恶这一王阳明强调的重点,直趋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本体。在王时槐这里,“意”可从本体和功用两个层面去理解。在本体层面,意是宇宙生生之理的凝聚,是生生之理在人性上的表现。他说:

宇宙万古不息,只此生生之理,无体用可分,无声臭可即,亦非可以强探力索而得之。此心之生理,本无声臭而非枯槁,实为天地万物所从出之源,所谓性也。生理之呈露,脉脉不息,亦本无声臭,所谓意也。(《答贺汝定》,《友庆堂合稿》卷一,第34页)

这是说,宇宙根本法则就是生生不息,人之心性就是宇宙生生不息之理的凝聚,“意”是性的表露和呈现,故意是心之本体。因为是本体,所以超绝有无、体用、未发已发之对待。它的本质是“生生”。造化之机时时充盈其体,而人的私欲对它有障蔽,故不能时时呈露。收敛正是为了保证宇宙生化之机时时彰显。所以聂豹、罗洪先的归寂、主静并非无其用。这种收敛正是生机呈露的前提条件,收敛即诚意。王时槐说:

此心湛然至虚,廓然无物,是心之本体原如是也。常能如是,即谓之敬,阳明所谓“合得本体是功夫也”。(《答郭以济》,《友庆堂合稿》卷一,第14页)

湛然至虚和生生不息皆是“心之本体”,但前者说样态,后者说本质,前者是后者发用流行的条件。在功用层面上,王时槐主张“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此“知”字即良知,是心对宇宙本体生机的知觉;“意”是心体生机的奔突冲创,显发于意识层面。意和旋起旋灭的念虑不同。念虑是“意之标末”。本体之意神秘而精微,故可于“动而无形,有无之间”体验。它可显发于知觉,但它本身并不总显发为知觉,故“寂感体用悉具”。这里所谓“物”,重点不在独立于人之外的客体,而是经过心的整合作用的物象,在整合过程中,意给了物象以生生不息的品质。就是说,物是主体把宇宙根本法则(生生不息之真机)投射于自然物之上所得到的具有意义、价值意味的物。

王时槐非常重视意的涵养,他以居敬为涵养意的具体方法,他说:

所云居敬穷理,二者不可废一,要之居敬二字尽之矣。自其居敬之精明了悟处而言,即谓之穷理,非有二事也。纵使考索古今,讨论经史,亦是居敬中之一条件耳。敬无所不赅,敬外更无余事也。故曰居敬二字尽之矣。认得只是居敬一件,则功夫更无歇手时。(《答郭以济》,《友庆堂合稿》卷一,第12页)

就是说,程颐、朱熹所谓“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敬义夹持两个方面,实际上只主敬一事:对体现在对象上的理的了悟知觉和对此理的涵泳养护。故居敬包穷理,皆后天用功事。由此,王时槐反对聂豹、罗洪先的归寂、主静说,认为聂、罗为反对王阳明弟子中以情识为良知的弊病,提倡在未发上用功,但未发即是程颢所谓“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未发上不可用功。他说:

未发之中,性也。有谓必当收敛凝聚以归未发之体者,恐未然。夫未发之性,不容拟议,不容凑泊,可以默会,而不可强执者也。在情识则可收敛可凝聚,若本性,无可措手,何以施收敛凝聚之功。(《语录》,《友庆堂合稿》卷四,第26页)

王时槐在这一点上和现成良知派一样,认为良知本身是寂感一如的,良知即是未发之中。以为良知必收敛凝聚而后为未发之中,是“头上安头,屋上架屋”。聂、罗虽惩王门后学中猖狂一路以情识为良知,提倡收摄保聚之法,但此收摄保聚之功用在良知未发上,却是用错了地方。他指出:

“致良知”一语,是阳明先生直示心髓。惜先生发此于晚年,未及与学者深究其旨。先生殁后,学者大率以情识为良知,是以见诸行事殊不得力。罗念庵乃举未发以纠其弊,然似未免头上安头。夫所谓良知者,即本性不虑之真明,原自寂然,不属分别者也。此外岂更有未发耶!

(《语录》,《友庆堂合稿》卷四,第16页)

这里对罗洪先的归寂主静说有所不满,而与王阳明反复叮咛的“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寂然不动之本体”一致,故为黄宗羲评论良知修证派时所采纳。

二透性

王时槐以意为性的显露,在他这里,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剖析他的性的概念,可以看出透性之说的真实意谓。以“生生之理”解释性,是王时槐最主要的意思。他说:

盈天地间只一生生之理,是之谓性。学者默识而静存之,则亲亲、仁民、爱物自不容已。何也?此性原自生生,由本之末,万古生生,孰能遏之?故明物察伦,非强为也,以尽性也。(《答贺汝定》,《友庆堂合稿》卷一,第35页)

程颐提出“性即理”,认为人物之性皆是宇宙根本之理的表现。王时槐说宇宙间只一生生之理,是之谓性,就是承认性即理。不过在性理的内容上,王时槐显然吸收了孟子的“四端之心我固有之”、《易传》的“天地之大德曰生”、程颢的“识得此仁以诚敬存之”等意思,以生生之德为宇宙根本原理。程颐的“性即理”是就宇宙万物的具体道理潜在地支配此物的现实活动和发展过程,是此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这一点着眼。王时槐的“天地间只一生生之理”是观照、体验万物的蓬勃生机和不息的生命力、创造力而将它上升为宇宙原理,这一原理要默识静存而不能从理性分析得到。王时槐认为,生生之理既是宇宙的法则,又是人心的法则,人心的法则是与宇宙的法则同一的。所以在王时槐看来,心学、理学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程朱陆王非不可调和,因为两种学说都认为宇宙根本之理即人、物之理,穷事物之理亦即尽己之性。他说:

天下无性外之物,无理外之物。故穷此理至于物物,皆一理之贯彻。则充塞宇宙,绵亘古今,总之一理而已矣。此之谓穷理尽性之学,与阳明致良知之旨,又何异乎?盖自此理之昭明而言,谓之良知,良知非情识之谓,即程门所谓理也,性也。良知贯彻于天地万物,不可以内外言也。通乎此,则朱子之格物非逐外,而阳明之致良知非专内,明矣。(《答杨晋山》,《友庆堂合稿》卷二,第19页)

王时槐见解之宏通,江右诸子罕有其俦。他不固守一家之说,而是放眼整个理学。他的“总之一理”是朱熹的,穷理尽性是张载的,而认良知为理之昭明,更与王阳明“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完全一致。当他说“良知贯彻于天地万物”时,他是把良知作为“天理”的代名词,而此天理与心中之理是同一的。所以,王时槐是个调和程朱陆王两大派的心学家。这种调和是明代后期王阳明再传弟子中出现的新动向。王时槐的理气、性命说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他论性与命的意义说:

性之一字,本不容言,无可致力,知觉意念,总是性之呈露,皆命也。……性者先天之理,知属发窍,是先天之子,后天之母也。此知在体用之间,若知前求体则着空,知后求用则逐物。知前更无未发,知后更无已发,合下一起俱了,更无二功,故曰独。独者,无对也。无对则一,故曰不二。意者知之默运,非与之对立而为二也。是故性不假修,只可云悟。命则性之呈露,不无习气隐伏其中,此则有可修矣。修命者,尽性之功。(《答萧勿庵》,《友庆堂合稿》卷一,第54页)

在王时槐,性是先天之理;良知是性之发窍;知觉意念是性、良知的体现、托身之处,它是形而下的,故属命。这三个重要的范畴分别为同一的本体的三个层次。性即理,这上用不得功。良知是性理的发窍,即良知是对宇宙法则的知觉处。它作为发窍,是另一个在层次上高于它的东西(性、理)的表现,故为子。但它作为人的一切善行的根据,它又是产生者,故曰母。王时槐是把良知作为道德理性和知识理性这二者的合一来说的。道德理性是性、理,知识理性是知觉,良知是性理的自觉。良知在体用之间,也可以说即体即用。它既不属性、理、太极等形上层面,又不属知觉的形下层面。它亦可说是性理之用,知觉意念之体。它是上达获致性理的通道和下学寻索知觉意念的根据。所以它也是已发和未发的合一。良知和意念属命。命在这里表征气的形下层面的流行。性无可修,修性之功必在命上用,所以说:“修命者,尽性之功。”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王时槐这里,意和意念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意是性之生机的微弱的感发,是性和命的中间环节,而意念则是形而下的有断续、有内容、有表象的具体心理活动。王时槐详细论述意与念的区别说:

同类推荐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是无所谓入门的,更没有所谓的初学者和专业者之分。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 “一部严肃且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哲学之所以可以写成笑话、故事或者寓言,那是因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只不过我们是“日用而不知”罢了。只要你是一个用心的人,从哲学的故事中有所感悟,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玄脉异天

    玄脉异天

    他是当朝皇帝拾于百花林边的遗孤,天生体弱,投入中原第一修真大派,奈何得知自己经脉被封,终身不能修炼,江湖的纷争与情仇让他得知保护自己身边在乎之人需要多么强大的实力,在机缘之下得到一块奇特的寒玉,这让他看到自己体内不一般的力量,命运就此发生改变。心爱之人的离去与命运的折磨让他变得逆天,终要与那苍天斗上一斗。洪荒之行体内庞大的力量浮现,飞升仙界后绝世隐秘终于浮出水面,那体内被封经脉究竟是天命安排还是一场惊天预谋.......且看主角如何以一己玄脉之力纵横各界,与天地争!
  • 她是渣男他妹

    她是渣男他妹

    一觉醒来,她穿越进了一篇言情小说里,她不是女主,而是成了文中渣男他妹。小说中渣男的作用:衬托男主的各种强大;渣男他妹:配角中的配角,炮灰中的炮灰。为了改变自己在小说里家破人亡的炮灰命,乖乖女奋起,首先改造渣男哥哥,坚决要把渣男变好男。想挖主角墙角者,不死即伤!珍爱生命,赶紧远离女主和男主。本文所提作品为作者虚构。
  • 海洋馆漫游:航海家档案馆

    海洋馆漫游:航海家档案馆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海洋馆漫游:海洋动物乐园

    海洋馆漫游:海洋动物乐园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盛重来袭

    盛重来袭

    你的大脑真的很奇怪,为什么总想着那些色色的事情啊!如果你不是真的爱我,我当然不会把身体交给你。但是,如果我是真的爱你,那么,也许我会违背自己的原则。两个人之间的事,为什么不能正正经经的只谈感情呢?好好的爱我一下,你会死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离婚后读懂男人

    离婚后读懂男人

    已婚男人为什么还那么贪婪,有了爱情,还要激情,家中有如花美眷,还惦记着外面的莺莺燕燕,天天老想着折腾出点浪花儿,来证明自己还有魅力,可到头来,他究竟得到了什么?雪花很替自己的前夫龙飞宵感到悲哀,当初,为了小三肚子里的孩子义无反顾地选择同自己离婚时,是那么的薄情寡义,那么的残忍决绝。家,被他折腾散了,一对亲骨肉不得已被自己扼杀在腹中,让自己在二十六岁的年华里成了弃妇!可是,当她把他从记忆中删除,奋发图强,从家庭“煮妇”一跃成为商业精英,并准备重新开始新生活时,他又后悔了,不断地来打扰她、讨好她……片断一:“雪花,你知道,我爱你,我不会抛弃你的,永远都不会!”龙飞宵低下头,在雪花的额头蜻蜓点水般的吻了一下,眸中闪着近一年来难得一见的温情。“不是抛弃,是成全!”雪花挣脱龙飞宵的怀抱,拿过面巾纸,在龙飞宵吻过的额头反复擦拭。一抹幽暗的寒光从龙飞宵的眸子中射出:“她居然嫌我脏,故意用这个动作羞辱我!”“你确定离开我以后,在这座城市中能生存么?”龙飞宵唇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狂傲,原本柔情的双眸瞬间罩上一层冰霜。“我有手有脚,有头脑有智慧,别人都能生存,相信我也不至于饿死吧?”雪花的声音,如天山上流淌的冰水,缓缓划过龙飞宵心田,很快,便扩散到他的全身。……片断二:黑漆漆的屋子,寂静的都能听得到自己的心跳。雪花在黑暗中习惯性地伸手摸了摸,枕边空荡荡的,不禁悲从心来,受伤的心宛如海啸波涛,汹涌翻滚着难以遏制的情绪,泪,在心里无声的流淌。那些昼夜辗转的情伤,纠结着万千思绪,离婚之痛是如此的锥心!回想这些年来,她不惜冒着与父母决裂的危险,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只为了和他在一起。为了他,她倾囊相助,帮助他奠定了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了他,她放弃挚爱的事业,心甘情愿地当他背后的女人;为了他,她鞠躬尽瘁,俯首甘为儒子牛……可是,她用整个生命去爱着的男人回报给自己的是什么?是体无完肤的伤痛,是尊严丧失殆尽的婚姻!她最美的年华、最纯真的情感,终究还是错付了。……片断三:“雪花,你还好么?”雪花挂在嘴边的笑容凝固了,精致的小脸儿瞬间一片阴霾。她冷漠地看着龙飞宵,剑眉星目,仪表堂堂,心中却泛不起一丝丝涟漪。……片断四:“你好!”一个低沉浑厚的男声在耳边响起,正在专心整理服装的雪花抬起头——
  •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曾经的历史,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某一历史事实,只是在众多可能中实现了的一种可能。而在实现与未实现之间,有一个拐点,它充当着很有可能改写历史的重任。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拐点: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或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历史已潜藏的必然变化,终于因为一些偶然因素的介入而赫然凸现出来了。就让我们在这些拐点之处,体会历史变化的魅力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重生之灵泉有点田

    重生之灵泉有点田

    【推荐新书《我靠修仙火遍全世界》!娱乐圈修仙女大佬VS天才影帝!】梁立夏重生了,还得了个随身空间。她改变家人命运,借着空间种种田养养花过上发家致富,经营酒店农场的幸福日子。只是这位顾少爷,怎么也被拐到她的计划里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