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400000038

第38章 中国佛教心性论哲学范畴网络(2)

凡性与佛性。佛教认为宇宙间存在着凡圣两大生类,他们的本性各有不同。凡,凡庸,指凡夫,佛教通常用来指六道轮回中尚未得佛法的有情众生。圣即圣者,指以佛为代表的得道者。凡性是指使众生之所以成为凡夫的本性。对于凡性的内涵规定,印度部派佛教内部说法不一,大乘瑜伽行派以烦恼、邪见而未证真理为凡性,认为只有永断烦恼、邪见才可成为圣者。佛性有两种意义,一是指佛陀的本性,二是指众生成佛的可能性、质地、原因、种子,在这层意义上,佛性被视同孕育如来(佛)的胎藏,所以也称“如来藏”。佛性、如来藏还被视为遍于宇宙的本体和万物的本原,又具有本体论和本原论的意义。中国佛教诸宗派曾就佛性的内涵与分类问题所进行的论辩,构成了心性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北本《涅盘经》卷7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凡夫以烦恼覆盖而不显,如若断除烦恼即显佛性。天台宗人还根据北本《涅盘经》卷28所说,谓一切众生无不具有三因佛性[注释:详见本书第十二章第二节。]:正因佛性——事物实相的理体;了因佛性——照了的智慧;缘因佛性——功德善根,内外的条件。与此相关,中国佛教主流派十分重视“凡圣一如”即“佛凡一体”的观念,认为凡圣的本性、生命的本质并无区别,仅由于意识活动的迷悟而有不同罢了。此外,中国唯识宗则主二佛性说[注释:详见本书第十四章第二节。],一是以众生所依的理体为理佛性;二是以众生第八识中的无漏种子为行佛性,此佛性有的众生具有,有的众生则无,不具者永不成佛。

性净与性觉。佛教对于众生的心性有净、觉二说,印度佛教倾向于性净说,中国佛教则倾向于性觉说。心性本净,是指人的心体本来是寂静、寂灭的,后起的烦恼虽能覆蔽心性,但不是心的本性。性净通常又分为两种:一是心性原本寂静,没有杂染;二是经过努修持,远离一切烦恼而得寂静。性净说始于早期佛教,然而大力倡说的是部派佛教中的大众部,后来成为在乘佛教佛性说与如来藏说的源头。心性本觉,是指人的心体本来智慧光明、真实觉知,没有迷惑妄念。此说,《大乘起信论》有系统的阐述。性净相对于烦恼而言,觉性则相对于愚痴而言,且直接与觉悟成佛相联系,由性净说到性觉说,带来了在成佛问题上一系列重大的新说。

性善与性恶。也作性净与性染。这是佛教对心性所作的又一道德价值判断。佛教认为扰乱身心不得安宁的烦恼是恶,求得解脱,就应当断尽烦恼,证得菩提。烦恼与菩提是众生内心的一大矛盾。中国佛教多数派别持众生性善说,而天台宗人则主张众生和佛同具善恶,善恶是天然的性德,佛也不断性恶,一阐提也不断性善,天台宗人还把善恶各分为两类,性善修善和性恶修恶,性善性恶指众生固有的本性,修善修恶是后天思想行为的善恶。性恶说成为此宗的重要思想特色。

性有与性无。性,指佛性。性有,指有佛性。性无,即无佛性。这是关于佛性的范围问题,曾引起佛教,尤其是中国佛教内部的长期争论。争论的焦点:一是众生是否都有佛性?一般是持肯定立场的,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一部分人是没有佛性的。二是无情识的木石是否有也佛性?有的主张万物有性,有的则反对“无情有性”说。

性本有与性始有。这是关于佛性的形成问题,也是主张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教派内部长期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有说强调佛性是众生与生俱有,本来固有,常住不变的。始有说则认为佛性是众生经过修持而后有的,是后天修成而始有的。这种争论不仅直接涉及众生佛性的形成问题,而且也涉及对成佛原因、修持方法和成佛境界等一系列问题的分歧。

性的体、相、用。佛教通常将性分为体与用两个方面,而《大乘起信论》对众生心性的内在结构与功能提出新说,认为众生自心包含三个方面:一本体(体),二所显现的状、功德与特征(相),三作用(用)。该书称此三者无限广大,故有体大、相大、用大的“三大”之说。[注释:详见《大正藏》第32卷,575页下~576页上。]

性与情。情,指情绪、情感,是人与外界接触感于事物而生起的带有冲动性的心理反应,通常指七情。佛教对七情有多种解释,一般来说,多指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中包括欲,即指欲望,其实情与欲应是并立的两个概念。欲有四欲,五欲,或六欲之说。如五欲指“财、色、名、食、睡”,即金钱欲、性欲、名誉欲、饮食欲和睡眠欲。性与情是两大心理现象,是心性论的两个重要范畴。佛教认为,性是本性,是本来寂静或本来觉悟的。情是心因所感而起的表现,是是非之主,利害之根。性与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中国佛教学者有的以已发为情,未发为性,认为情是性阻塞不通的心理表现,并不是性的本质流露。佛教认为,如何调节感情,统御情绪,控制欲望,不仅是一种生活艺术和心理平衡术,而且也是直接关系到修持成佛的大问题。佛教一般都主张减少欲望、节制情欲甚至彻底灭除情欲,强调拔断情根,闻道见性。

性与理。这是与上文所述的“心与理”的问题密切相关的。理,是指法性、本质而言。亦指合乎本性,顺通无阻,不为万物所累的真理、理性、理智。从心的本性来讲,性与理异同的问题是中国佛教各宗派讨论的大问题,也是儒学所探讨的大问题。竺道生早就提出众生见理与心性流露是一致的说法。中国佛教学者还以情与理分别为性的阻塞或顺通的两端,并称作天理与人情的对立、理与情构在成了心性中的深层矛盾。这些中国佛教学者也和儒家学者一样,强调“穷理尽性”[注释:《注维摩诘经》卷5,《大正藏》第38卷,375页上。],主张以天理胜人情(欲)。

性具。性,指人的真实本性,具,具有、具足。前面所述天台宗的“心具三千”说和佛与众生同具善恶(“性具善恶”)说,即是“性具”思想。天台宗人认为,人心的本性圆满具足一切,包括因累、迷悟、善恶等等,彼此互不混淆,是为“性具”。所以此宗也认为,在修行中众生本性互具六凡四圣,既具有佛界的善法,也具有其他九界的恶法,佛与众生并无根本区别。

性起。性,指真实本性,指佛的本性。起,生起。华严宗人从佛果的境界说性起,认为在成佛境界上,一切事物都从性而起,也就是一切事物随顺佛的真实本性而显现,并顺应众生的条件、能力而起作用。又,众生心中本来具足悟的本性,而当下显现万象,也称性起。

性具说和性起说分别是天台宗和华严宗的独特学说,着重讲的是心性的功能、作用,偏属于宇宙论、境界论和认识论的内容。

合论

综上所述,佛教把心性视为存在范畴,并作出系统的展开与论述,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它阐发了什么是人的本质,什么是成佛的根源问题,从而为佛教的成佛理论奠定了基础。心理理论还为佛教确立了道德主体论的立场,提倡众生返回自己的心灵世界,以成就其最高理想人格,这又具有宗教实践意义。

佛教对于心范畴的论述,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展开的。一是从地位、功能、作用和结构的角度,把心分为心王和心所两个方面,并从理论上概括出心的体、用两个层次,或体、相、用三个层次。二是从性质上对心实体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分类,把心分为真心和妄心两类,或作净分与染分两分。真心与净心、清净心、菩提心、如来藏相应,是所取角度不同而实质相同的概念。由真心又衍生出自心本心、平常心的概念,并给佛教思想带来深刻的变化。至于阿赖耶识的真妄问题,即是与真心、妄心相关联的问题,在佛教内部也有长期的争论。三是从心与精神现象、客观事物、佛三者的关系展开。心与意、识二者的关系被视为体与用的关系。在中国佛教学者看来,神与心是同义范畴,并喜用妙神、妙识、神识、识神、识精的概念,以表述微妙的心。关于心与物的关系,主要有心物不二和唯心所变的命题。由心物关系进而又衍出心与物理学,即物所含的道理的关系,中国佛教学者多倾向于心与理等同说。心作为成佛的主体与佛果、佛境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佛教主流派持心佛不二、即心即佛的观点。

佛教对心性的性范畴所作的阐述更加丰富多彩。在类别上,把性分为凡性与佛性,并着重就佛性进行多方面的详尽阐述。佛性不仅被视为众生成佛的内在质地,而且被升华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性质上,把性分为善、恶、无证(中性)三类,并着重论述性善与性恶的对立。从总体上说,佛教肯定人的本性是善的,因而有心性本净与心性本觉,即性净(寂)与性觉之说,并成为佛教心性论的基调。中国佛教天台宗人对性恶思想有所发展,提出了性具善恶说。佛教各派对佛性的存在范畴与形成问题分歧颇大,争论的焦点是众生是否都有佛性,动物以外的事物,如木石之类是否也存在佛性,佛性是怎样具有的,并由此又出现了性有与性无、本有与始有的对立概念。中国佛教学者不仅确定了性的体、相、用三要素的内在结构,还就性与情、性与理的关系作出民族化的阐述,出现天理人情和穷理尽性的说法。中国佛教宗派非常重视性的功能、作用。天台宗和华严宗联系佛教理想境界论和宇宙论,分别提出了性具说和性起说,禅宗则提出见性以成佛就佛境说,这都表现出了中国佛教心性论的理论特色。

根据上面对中国佛教心性范畴的论述,可列图以展示心性范畴体系网络。图中的符号:直线表示直接展衍,曲线表示真接联系,箭头表示两者相通或相同。(图见下页)

在中国佛教心性论体系网络中,心、性、真心、妄心、阿赖耶识、平常心、佛性、善、恶、染、净、觉、情、理都是重要要的范畴,也可称为基本范畴。所谓基本范畴是指在哲学思想系统中具有决定性乃至终极性的地位,并且是其他概念、范畴、命题、思想的依据和支点。抓住上述基本范畴,无疑对于把握整个佛教心性论体系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上述基本范畴和其他一些范畴作为构成佛教心性论体系的要素,是众生修持得道获得解脱所必须把握的重要环节,因而都有独特的价值规定和功能作用,即和一般哲学范畴不同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格。这些范畴具有以下的某一特性或几重特性:(1)道德性。心性是讲人的心和性的关系问题,道德是关于人的行为规范问题,两者不同。而佛教心性范畴都有鲜明的道德主义倾向。它以善恶道德观念作为判断心性的标准,以去恶从善的道德主义方法作为心性修养的途径。佛教对于心所作的真心与妄心的基本分类,其真妄即善恶,净染也指善恶。真妄、染净、善恶,都指价值而言。佛教以性善性恶为基本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派生出若干重要范畴。至于佛性,其实就是善性的一种形象化、理想化的表述。(2)绝对性。佛教为了论证和实现成佛理想的需要,赋予心性中正面成分以绝对、永恒的属性。中国佛教主流派强调真心、善性、佛性,本觉是众生本有的、不变的、不改的,从而为众生都能成佛的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石。(3)相对性。为了论证和实现成佛理想的需要,佛教又赋予心性中负面成分以相对、可变的属性。认为妄心、恶性、烦恼都是分别相对于真心、善性、菩提而言,是可以转化、消融的,是可以用以正克负、以善止恶的方法加以克服的。禅宗甚至认为,只要体证烦恼本空,也就是当一念烦恼产生时,能及时觉察,以正见观照它从缘而生,本无实体,本来清净,烦恼也就转为菩提。(4)自然性。所谓自然性是指顺其自然、自由自在的意思。禅宗所讲的自心、本心,尤其是平常心,都有顺从本心、本性自然发露的意义,以为人心本始状态的自然呈现就是佛性,就是佛。

中国佛教心性论范畴体系也是一个庞大的结构功能系统。它的基本范畴以及其他范畴相互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主要是:(1)逻辑性。如上所说,心性论以心与性两大范畴为主,分别从内在向外在两方面展开,心和性又连结展开,通过派生、推衍、推理等逻辑地展示出不同层次的范畴,并构了心性论范畴体系。(2)互释性。由于心和性存在范畴时而异义、时而同义的复杂情况,由心和性派生出的范畴,有的在内涵上是可以互相解释、通用的。如真心不仅和清净心、菩提心、如来藏具有互释关系,而且和佛性也具有互释关系。(3)对立性。佛教的宗旨在于教化众生修持成佛,众生本不是佛,因而与佛构成对立两极;众生能成佛而又与佛构成统一两极,这就决定了众生心性的两重性、对立性:正面和负面、向上和向下。如众生心性中的真与妄、染与净、善与恶、自性与烦恼等就是心性的对立性的展现。(4)圆融性。如上所述,佛教肯定众生与佛的统一性,而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更把这种统一性推向极致,主张即心即佛,实质上消融了对立范畴的矛盾,为众生的顿悟成佛、现身成佛提供了心性论的根据。

同类推荐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右手出拳,左手挥拍

    右手出拳,左手挥拍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囧囧仙妻

    囧囧仙妻

    轻松种田文,狗血家庭剧。古装版家有仙妻,看麻辣小仙女调教憨夫成龙,戏耍金枝欲孽!******************************************************不就是牵错根红线点错对鸳鸯吗,为啥她就要被上司踢下来顶缸一个月?啥?天上一月,人间30年?天,要让她在这个错综复杂勾心斗角的大家庭里跟人过30年?!还要她跟个痴痴呆呆的相公生儿子?!囧囧囧,这呆夫仙妻,日子可怎么过啊!
  • 惊世傻弃妃

    惊世傻弃妃

    本书已出版,出版名改为《惊世弃妃》。傻郡主惊鸿,芳龄十七,智商却不如五岁稚童。爹不疼,娘早死,姐妹不爱,被人耍得吃沙、啃泥,只要给颗糖,她就追着人家叫奶奶。一纸赐婚,天下哗然,权倾天下的骧王怎甘心沦为天下笑柄?没有婚礼,没有迎亲队,连炮仗都不放,拜堂礼也省了。洞房花烛夜,王爷的爱妾命三壮男替王爷入洞房。哪知傻郡主反抗,一命呜呼。再次醒来,她不再是以前的她。设圈套,骗休书,从此,惊才、惊国、惊天下!欠她的,连本带利,全部讨回来!冷眼观世,看尽人间尔虞我诈。面瘫前夫、隐世权贵、临国皇子对她倾慕不已。为权?为爱?究竟谁是真情,谁是假意?江山倾尽,却换不来她回眸一顾。被狠狠伤过的心,还能为谁绽放光华?力荐涵的完结文:新书《极品世子妃》出版完结《宝宝他爹是哪位》出版完结《绝色弃妇》出版完结《穿越之极品美女》《涩妃别乱来》
  • 妖娆大女人

    妖娆大女人

    冰山男和女强人的爱情故事。生日会上,她喝的酩酊大醉,进错了房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贴身侍卫

    贴身侍卫

    桃子卖没了精心研制二十年,新书《首富小村医》上线啦,火爆连载之中,同学们,铁杆杆们?你们还在等什么,走起。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我的男人两千岁

    我的男人两千岁

    林艾第一次见到时涵,她的车撞到了他,他却突然消失了;第二次见到他,他竟然是她新来的上司;这第三次见面么,她拉起他就走!多年后,林艾感叹道:实践告诉我,遇到好男人要趁早下手哦!尽管他不是人!
  • 你不可不知的100款滋养食方

    你不可不知的100款滋养食方

    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精心策划的《百味》丛书,陆续分辑出版与人们生活、成长密切相关的种种知识和有趣话题,每册涉及一个主题,以问答形式和亲切的话语、活泼的版面,讲述与生命伴生而来的种种快乐和烦恼、种种酸甜与苦辣,讲述我们存在其中的世界的丰富与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