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8300000011

第11章 激情燃烧的寂寞(1)

Δ温建民的行医路

温建民剪

影温建民是一位擅长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拇外翻的专家,他出名就出在这项技术上。拇外翻的发病部位在人足部的拇趾骨关节上,这病不要命,却是痛苦不堪。一是由于拇趾骨关节畸形导致疼痛,患者不仅行走时甚至睡在床上都可以刺痛钻心。二是脚型难看,尤其是女同胞若是长着这么一双脚注定与漂亮的鞋子无缘,一双见不得人的脚几乎成了她们的心病。老百姓把拇外翻叫做“脚大骨拐病”。

温建民从1993年开始涉足拇指外翻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他的手术已经做到上万例。这是什么概念?即这十六年间他平均每年的手术量约为六百多例。

温建民的手术做得利索漂亮,一个上午8点到12点,快些可以做12个病人,24只脚。有一次北京协和医院的一位骨科同行专程来看他手术,那个上午他做了7个人,14只脚。开始这位很有见地的西医大夫还看不大明白,直至看他做到第三、四个病人后,没有门第偏见的同行开始点头了,“你的理念好”。

温建民的手术好就好在集纳融会了中、西医学的各自所长,同时剔除了各自手术中依稀尚存的盲点。如此之后,属于他的、独特的“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拇外翻畸形”的技术得以荣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技术不断地得到患者乃至同行们的推崇。发展到今天,他的拇外翻研究终于被推到了顶尖的位置。1998年温建民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这与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的杰出成绩不无关系。2002年他的“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畸形”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温建民祖籍广东汕头,1983年8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初始他在尚天裕、孟和麾下作住院大夫,搞的是创伤外科。

1989年底到1993年初,温建民到澳大利亚悉尼骨科医院矫形外科临床进修,整整三年时间,选修的是脊柱和关节专业,而且是实足的临床进修,学习的内容包括之后国内陆续引进的“腰椎弓根钉的固定技术”、“关节置换技术”等,都是些炙手可热的项目。

1993年初温建民完成学业回国。当时国内的很多学者正在拼命地往外走,一些热心人对他的举动表示惋惜。他这人不喜欢故弄玄虚,“我看得够多,也看明白了,知道国外的技术是怎么回事了”。这是实话,他从心里不希望国人把出国留学看得神秘兮兮,高深莫测。当然他还有更深一层的想法:我不希望重演老华侨客居他乡的版本,贷款买套房子,用余生的时间来做抵押,然后把自己一辈子都撂在那儿……“学到些东西回国给自己的人看病,为自己的国家服务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是惟有他能听到的,发自心底的声音。

直到今天他还在庆幸“自己回来的正是时候”。当时国内的形势很好,又赶上邓小平南巡讲话,而且国家热切期盼海外学成人员回来,政策非常优惠,“我再晚回来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温建民回国后原本有新的想法,但无奈当时的骨伤科研究所的所长抱定人才不放,使出最绝的一招,把他的档案扣下来,结果他一成不变地又回到原来的创伤外科急诊室,依然作他的普通大夫。那时他的科室病床不多,手术的机会自然很有限。

一切的变化是从所里的足踝外科研究室引伸出来的。也就是在他回国的当年,足踝外科老主任陈宝兴教授要退休了,陈老是我国足踝外科的奠基人,眼见已近古稀之年,而这个专业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极其弱小清冷,真可谓“青黄皆将不现”。当时所里的领导找到温建民,意思是你把它接了吧,总不能眼瞅着一个科室就这么断了后人呀。这也便是为什么日后温建民每每说到他的拇外翻总是称其为“业余爱好”。那段日子他一边搞创伤急诊,一边拜师陈老门下。他的正业还是在急诊科,“我只是想跟陈老多讨教些好东西。”事情就是这么顺应和自然,拇外翻与温建民的机缘就这样悄悄地开始了。

拇外翻始末

央视节目主持人在采访温建民时曾经说了这样一段话:甚至有些固执的性格促使他(指温建民)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这中间有一个词叫寂寞。

十年一剑,他把剑锋放在时间的岩石上磨砺

温建民说“人要经得起寂寞”。据说与他七十年代出道的同学中,不少人就因为经不起寂寞而改弦易辙。或从政,或从商,或干脆改头换面成了异国公民。之后社会上不断地传来那些人轰轰烈烈的消息。就在这般轰轰烈烈的诱惑下,他的同学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放弃了医学专业,尤其是当年的中医职业更是清苦得让人难耐。

年轻的温建民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分心,走出大学的他诚惶诚恐地站在职业的门口,他不知道怎么才能尽快地积蓄作医生的本领。当时的骨伤科研究所集结了一批中医界国宝级的人物:尚天裕、陈宝兴、孟和、蒋位庄、朱云龙等等,几乎囊括了骨科各个领域的杰出专家。“我实在很有幸,能与如此多的大师们在一起。”他沉浸在耳提面命的幸福里。

这个操着广东腔的年轻人,潜意识里不断地、反复地发出一个固定的信号:“总得做出点事情来”。其实那时候连他也不清楚自己究竟要做什么事,自己又能做出什么事。即便这样,他的天知本能地告诉他“眼下最要紧的是扎扎实实的做,一点一滴的做”,于是他把大好时光全都砸在了基础经验的积累上。毕业的第二年,为了搞一个课题,他到了东北。习惯赤脚的南国海滨人终于领教到冷的厉害,早晨起来吓他一跳,杯子里的水结冰了。这样的环境他呆了两年。

身为科班的中医大夫,温建民却格外有心于西医的技术,他喜欢从差异中比较,从分歧中思考,于是他在国内求索西医7年之后又为自己争取到出国进修的机会。

“幸亏我有准备,”温建民到悉尼骨科医院矫形外科进修之前,为自己备好了足够的外语能力,另外还特地备份了平日工作的录像带。那是他和孟和主任搞的课题实录,其中“老年粗隆间骨折”和“孟氏架治疗膝内翻”两项研究代表着当时中国中西医结合的骨科水平,是比较先进的技术。

机会总是偏袒有准备的人。70岁的外籍老师以及由他组织的悉尼地区的几位考官,满意地通过了对温建民的临床资格的审核。其中尤其是那盘录像带改变了这些外国专家们对中医骨伤科的偏见。起码他们认定这个中国学生不是混饭吃的。之后温建民成为绝无仅有的够资格上台的中国进修医生。

从1983年毕业到1993年回国,温建民的手术剑锋在岁月的岩石上已经打磨了十年。国内的中医、国内的西医、国外的西医,他统统领略并领会到了,特别是3年的国外进修对他的学术发展以及日后拇外翻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Δ那不是选择,是上天摆在他眼前的一份礼物

事到如今,不少人恍然明白,原来还是温建民有远见,避开喧嚣选择条冷僻的路不失为明智之举。温建民却说,“那不是选择,是一个机遇。”

一直以来骨科领域器重的是脊柱、关节、创伤等这些大动作的手术,久而久之在那条路上积攒、拥挤着各路高手,火的不得了,很像是千军万马都堵塞在北京长安街上。“大家都去挤一条路干什么呢?在那里等红灯呀?”温建民觉得行医很有点开车上路的味道,路有千条,病有万种,最终看谁先达到目的地,也就是看谁能解决疾苦和病痛。

相比之下,足踝外科是冷点,拇外翻是冷点学科中的冷点。而且它小的不起眼,仅只厘米见方的手术区。温建民倒不在乎它的大小,却十分关注它波及的范围和程度。他专为拇外翻做了调研,结果让他震撼,初步估算,国内这种病发生率很高,女性与男性的发病比例约为19:1,女性的发生率高达15%……如果再把眼光放远点,包括潜在的未来患者以及人们日渐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发展趋向,那么这种足部疾患要求治疗的人数只会越来越多,而且人们对于治疗技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苛刻。恰恰这么一个拥有庞大患者群的疾病,在国内医学界专于此病的人却极少。

“虽然小,但小能做成大事”,这是温建民的第一直觉。小小的拇外翻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了,前前后后变换的手术方法不下两百种,为什么国外现在那么多人依然围绕着它不放,就是因为它还没有最好的解决方案。诚然搞大关节,搞脊柱确实大气,但是它再大,不只是跟在人家的后面跑,这样的跑究竟能跑出什么名堂?大夫一生看病千千万万,这其中又能有多少东西是属于自己的?风光的往往是耀眼迷离的,温建民更心仪的是创新,他要试一试,能不能也挺一回自己的脊梁骨。

一年几百例的手术做下来,他发现在拇指外翻的技术中能拿出这么好方案的不是其他的任何人,竟然“恰恰是我呀”。“还等什么?还去跟人家挤什么?”冥冥之中他觉得有一个亮点在向着他忽闪忽闪,“惟一这点东西,只有这点东西是上天有意留给我的。”他这么想着、想着,毫不迟疑奋力地抓住了它,而且紧紧地抓住后再没舍得松手。

静观医学发展,骨伤科留给现代人的东西已经很少了,留给中国大夫的东西更是少之甚少。温建民敏锐,又懂得珍视,“我这一辈子只有这个机会。”

Δ要有被忽略的气度和承受漠视的忍耐力

温建民曾经不被理解,他的拇外翻技术也曾经不遭正视,那种冰冷恐怕比东北的天气还要难熬,因为人的心被冷落了。

1993年应该是温建民开始给陈宝兴教授做“业余”弟子的时候,刚刚入门的他即对拇外翻手术特别的上心。此时他已经有了三年留学背景和七年国内打拼的经历,走向成熟期的他眼界开阔,学术思想又相当活跃。这些储备让他很快地从手术的技法到术后的固定方式等等,形成了一套饶有成效的治疗手段。也就在这一年他把自认为蛮不错的临床成果填报了生平第一个研究课题。这一年他37岁。

同类推荐
  • 我在回忆里等你

    我在回忆里等你

    他有穷困的童年,没有为爱痴狂的勇气,她有最灿烂的笑容,没有对残酷现实的感同身受。所以他和她,有最伤感的幸福,只期待在回忆的尽头相遇。从他成为她家养子的那一天起,他只会亦步亦趋,不会有哪怕一步的逾矩,却为了她,瞒天过海,偷尝爱神无意间洒落的丝丝甘甜,就算饮鸩止渴,也甘之若饴。而在那最最甜蜜的往昔啊,他却没有说过一句“我爱你”……他和她在一起,有一种孤零零的温暖,好像在失落的世界里相依为命,只有彼此,不可替代。而她却在最爱的时候离开,一去七年。时光不可倒流,所以最动人的誓言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 剃头匠

    剃头匠

    杨川年幼时体弱多病,长到九岁命已垂危,遍访名医却无人可治,最后是被村子里一名剃头匠师傅连夜送去赶尸客栈才救了一条性命。然而,几乎很少有人知道剃头匠这行的门道,也很少有人知道剃头匠自古以来便是有专门官职的,一是“礼官”,负责帝王公爵的发型仪表。二是“髡(kun)刑官”,是断发为刑的刽子手。剃头削发有很多门道规矩,此行中的高手甚至能看面断脉,知人疾病生死。我是民间剃头匠人,说说这行里不为人知的禁忌与手段。
  • 汶川故事

    汶川故事

    以四川灾后三年重建为背景,抒写国家力量、民族气派、人间大爱和伟大的抗震救灾的精神。全诗三千行左右,以独特的结构划分章节,作为文学的书写,三年恢复重建将在这部长诗里留下珍贵的记忆。长诗选择极重灾区的百姓家园恢复重建的深刻变化,从小的家园入手,展示四川三年灾后重建创造的人间奇迹,深刻反映社会主义中国彰显出来处置自然灾害的非凡的能力和成效,反映党中央、国务院珍视生命、“以人为本”的决策,反映省委、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以及各级党政机关带领灾区人民奋战三年的日日夜夜。十八省市援建中的难忘故事,灾区人民自强不息、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精神涅槃。
  •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详略得当,有着都德一贯的委婉、曲折、富于暗示性的风格,主题开掘很深。小学生小弗郎兹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动人。教师阿梅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该文出世后。被多个国家选入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
  • 七月惊魂之笔仙归来

    七月惊魂之笔仙归来

    一群刚刚毕业的学生,为了预知自己的未来,玩起了传说中的灵异游戏——笔仙。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手中的笔竟惹来凶灵诅咒。紧接着,参与游戏的几个人相继死去。他们的尸体个个惊悚怪异,死亡现场却像是一场场毫无预兆的意外……
热门推荐
  •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智慧背囊)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智慧背囊)

    《智慧背囊》系列丛书包含有亲情故事、友情故事、情感故事、心灵鸡汤、哲理故事、成长故事等,囊括青少年成长阶段所必然经历的各个历程,从生活到学习,从内心到情感。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富贵逼人

    富贵逼人

    现代小白领穿越了,重生在进京寻亲的古代贫家女身上,前世的孤女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辗转艰难找到亲爹,却发现他竟是六亲不认的陈世美,祖母年迈,亲娘是个软包子,看她如何逆袭,成就荣华富贵。
  • 飞沙走石:风灾与风暴的防范自救

    飞沙走石:风灾与风暴的防范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桐城派散文

    桐城派散文

    金开诚、刘永鑫编著的《桐城派散文》讲述了: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 ,是清代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创于戴名世、方苞,经刘大槐发扬而影 响渐渐增大,到姚鼐时发展到了鼎盏时期。方苞、刘大槐、姚鼐被后人称为 “桐城三祖”。《桐城派散文》中桐城派的发展几乎与清王朝的国运相始终 ,一直延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彻底消亡,时间跨度前后共二百多年, 桐城派的影响之久、流播之广、声势之显赫,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 史上都是罕见的。
  • 异能小宫女

    异能小宫女

    决然的选择用最笨的方式求以解脱,却没想到再次醒来时已魂穿异世,虽然本尊是个才八岁而且处处受人欺凌的小宫女,在一次女儿受伤、老公背叛的双重打击后,但咱不怕,一个善良的人,拥有了她这个二十八岁的灵魂,扭转乾坤那是不在话下的!什么?竟然还发现了有异能!那更是要风生水起了!!!本文不自虐,她,幸福的小白文~
  • 茶馆文化

    茶馆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主要内容包括:茶馆文化漫谈、北方茶馆、南方茶馆、施茶活动、茶馆的现代发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从茶的起源开始讲起,告诉读者茶如何从简单的饮变成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南北方茶馆的地理分布和功能介绍,为之勾勒了一幅茶馆在中国的兴衰走势图,并从各个侧面介绍茶馆如何承载着宴饮聚会、娱乐生活、洽谈生意、品谈人生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将茶馆现象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寄托着中国借物咏怀的传统道德情节。
  • 红楼之水恋黛心

    红楼之水恋黛心

    在看透所谓的亲人贪婪的嘴脸后,黛玉心伤,离开了贾府天地之大,绝美的黛玉生活的更加精彩一次偶遇,北静王水溶遇到了仙子,从此一见倾心无奈落花有意,而流水并不知落花之意从来没有感情经历的水溶能否得到仙子芳心世外仙姝在面对感情时,又会如何选择
  • 极品全能高手

    极品全能高手

    【最火爆畅销书】一场车祸改变了我的平凡人生。各种奇遇接连而来。考试满分,刮刮乐必中,篮球天才,游泳健将选一个?不,老子就是全能。QQ群:203799451【花都出品,必定精品。】
  • 趣谈成语与文言

    趣谈成语与文言

    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搭建出一座座历史的桥梁。“爱鹤失众”、“班门弄斧”等成语故事让我们在笑前人的无知以及愚昧的同时也可反省自己,警惕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趣谈成语与文言》是从成千上万个成语中精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为我们在解说了成语的妙趣以及来历的同时也可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