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800000048

第48章 朱寿昌寻母事辨

谢桃坊

中国古代凡孝行卓著之典范人物,不断有人们将他们的事迹编入《孝子传》,清代茆泮林曾辑有《古孝子传》,收入宋代以前之《孝子传》十种。宋以后,民间将古代至宋代的孝子经过选择,形成了“二十四孝”。元代中后期郭居敬编的《二十四孝》影响很大,建立了中国孝道的传统观念。在《二十四孝》中即有朱寿昌寻母之事。关于此事最常见之资料为《宋史》卷四五六《孝义传》。传中记述朱氏简历云:“朱寿昌,字康叔,扬州天长人。以父巽荫守将作监主簿,累调州县,通判陕州,荆南,权知岳州……知阆中……知广德军……求通判河中府……又知鄂州,提举崇禧观,累官司农少卿,易朝议大夫,迁中散大夫,卒,年七十。”传中关于其寻母之事记述云:

知广德军。寿昌母刘氏,巽妾也。巽守京兆,刘氏方娠而出。寿昌生数岁始归父家。母子不相闻五十年。行四方求之不置。饮食罕酒肉,言辄流涕。用浮屠法灼臂烧顶,刺血书佛经,力所可致,无不为者。熙宁初,与家人辞诀,弃官入秦,曰:“不见母,吾不返矣。”遂得之于同州。刘时年七十余矣,嫁党氏有数子。悉迎以归。京兆钱明逸以其事闻,诏还就官,由是以孝闻天下。自王安石、苏颂、苏轼以下,士大夫争为诗美之。寿昌以养母故,求通判河中府。数岁母卒,寿昌居丧几丧明。既葬,有白乌集墓上。拊同母弟妹益笃。

此则史料乃元人据南宋史家王称《东都事略》卷一一七《卓行传》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二熙宁三年六月所记抄撮而成。核以原始资料及朱氏同时代人之记述,则《宋史》所记之细节如刘氏之被遣出时间、刘氏之身份、朱寿昌离母之年岁、朱寿昌离母后在朱家或是流落在外、寿昌自何时开始寻母、寻母之路线、何时何地与母相遇、钱明逸表奏之时间与内容、寿昌复官与入京时间、通判河中府与京都士大夫之赞颂等,皆存在差异,而某些重要情节又甚为模糊。兹试依次考辨如下。

朱寿昌之父朱巽,《宋史》无传。宋人周淙《乾道临安志》卷三有朱巽小传:“天圣七年(1029)以左谏议大夫给事中新知河中府朱巽知杭州。八年(1030)四月甲申为集贤院学士,五月乙丑徙知扬州。李传:字顺之,扬州天长(安徽天长县)人。忠愿自守,真宗称为长者。”关于朱巽于何时何地遣出刘氏,《宋史》以为“巽守京兆,刘氏方娠而出”,《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为“巽守长安,出刘氏嫁民间”,《东都事略》与《长编》所记相同。据宋人王存《元丰九域志》卷三,陕西路下属之永兴路京兆府,治长安(陕西长安县)、万年二县。史称朱巽“守京兆”或“守长安”实为一职。《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四之二六:“天禧四年九月……十四日知永兴军给事中集贤院学士朱巽,陕西转运使工部郎中直集贤院梅询,并削一任。巽为护国军节度使,询为怀州团练副使,并不签书州事。”朱巽与同僚梅询在陕西任内同时受到朝廷的降职处分原因不明,但这表明朱巽于天禧四年(1020)时在知永兴军任上,其遣出刘氏在此年九月之前。

刘氏是朱巽之妻或妾,《宋史》以为是妾,其他宋人记述均含糊其辞。同时代人沈括《梦溪笔谈》卷九云:“朱寿昌,刑部侍郎朱巽之子,其母微。”微,微贱,卑贱之意。宋人刘克庄《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妾出于微贱。”宋季周密《齐东野语》卷十:“慈明杨太后,养母张夫人善声伎……入慈福宫为乐部头。后方十岁以为则(杂)剧孩儿……既贵,耻其家微,阴有所遗,而绝不与通。”可见古代妇女若出身于社会下层,虽富贵之后犹自感微贱。刘氏出身微贱,应是朱巽之妾,否则不会轻易被朱巽逐出而另嫁于民间。

朱寿昌离母的年岁,《长编》以为是“生二岁”,《东都事略》以为是“生七岁”,苏轼《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写经求之五十年去岁得之蜀中以诗赞之》以为“嗟君七岁知念母”,又苏轼《朱寿昌〈梁武忏赞偈〉并序》亦以为“生及七岁”。如果朱寿昌离母时仅二岁,则无关于其母之记忆,故时当为七岁。刘氏离朱家时为天禧四年(1020),此时寿昌七岁,则其生年当在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

在刘氏离朱家之后,寿昌是随母还是仍在朱家,《宋史》以为“刘氏方娠而出,寿昌生数岁始归父家”,沈括以为“寿昌流落贫家,十余岁方得归”。这样即说明寿昌是随母离朱家的。苏轼《朱寿昌〈梁武忏赞偈〉并序》以为“生及七岁,母舍而去”;《东都事略》与《长编》皆仅言“出其母刘氏,嫁民间”,则寿昌在母出后仍留朱家。刘氏出身微贱,可能因有过失被遣,出嫁于民间,朱巽留下寿昌为嗣以继香火,故在寿昌成年时得以父荫入仕。

朱寿昌开始寻母的时间,《东都事略》以为在“熙宁初”,甚为含糊。文同《送朱郎中诗序》言熙宁三年(1070)三月,其于陕西临潼华清池遇见正在寻母途中的朱寿昌。朱氏言:“去岁在广德,一日若有所感者,遂解官,决欲走天下,冀万一或遇之。”据此,则朱氏是在熙宁二年(1069)离广德任而开始寻母的。曾巩《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云:

熙宁元年冬,广德军作新门鼓角楼成,太守合文武宾属以落之。既而书走京师,属巩曰:为我记之。……治平四年(1067),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钱公辅守是邦,始因丰年,聚材积土,将改而新之。会尚书驾部郎中朱公寿昌来继其任,明年政成,封内无事……至十二月甲子卒功。

祝穆《方舆胜览》卷十八“广德军”全录曾巩文。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从宣州分置广德军,治所广德(安徽广德县)。治平四年朱寿昌以驾部郎中知广德军,接替钱公辅,于熙宁元年十二月重修鼓角楼竣工。次年——熙宁二年春,朱寿昌以“称疾寻医”而弃官寻母。《东都事略》卷一一七《卓行传》记述寿昌寻母之经过:母子不得相知者五十年。寿昌既仕,而念母之不见也,行四方求之不已。饮食罕御酒肉,与人言辄流涕。以浮屠法灼臂烧顶,刺血写佛书,冀遂其志。熙宁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誓:不见母,不复还。行次同州得焉。刘氏时年七十余矣。此所述同于《续资治通鉴长编》。朱寿昌是在同州与母相见的。同州属陕西路,治所在冯翊县(陕西大荔县),位于长安东北一百二十里。苏颂《送朱郎中寿昌通判河中府》诗有云:“驰驱咸雍郊,历访经所地。至行感神明,精神通梦寐。幽幽大道旁,亲息忽相值。”

据此,朱寿昌在古雍州——陕西中部郊野的广大地域,追寻其母之踪迹,在同州时值其母憩息于道旁,母子相认。文同在《送朱郎中诗序》里真实地记述了寿昌寻母过程:

熙宁三年庚戌三月癸丑,同自蜀还台,宿临潼华清道馆,朱康叔引名见访。康叔昔守阆中,以治称,同未尝识之,而尝相通书也。遇于此,尤自喜。问其所以西行之因,康叔欿然谓同曰:“不肖不幸,少与母氏相失,及今五十年矣。自省事,始能得有告之者,然终不能得知其所以归。逮冠,游宦四方,虽身居于此,而其心未始辄少时不营营于彼,期于母氏之见也。去岁在广德,一日若有所感者,遂解官,决欲走天下,冀万一或遇之。尝先出函谷、上雍,宜有得道其迹,仿佛殊可信。乃断荤血食,刺臂镂板,写摹佛书,辇散于所经由道,区区,祈彻母氏之听闻。至此累日,又言傥在金州者,明日且复如南矣。”……(同)至京未几,闻长安大尹钱公明逸表康叔于朝曰:“朱某响去官,本繇寻其母,今既得之冯翊矣,宜迁之旧秩,且褒宠之,以劝激天下。”当时士大夫相逢见,欢然骇异,称叹谓非世之所有,在昔亦无几矣。其秋,康叔侍太夫人入都。

熙宁三年三月朱寿昌由函谷(河南灵宝县)西行至陕西临潼华清池与文同相见,分别后寿昌至金州(陕西安康),不久在同州与母相见。永兴军太守钱明逸将寿昌寻母事表奏于朝廷。钱明逸,《宋史》卷三一七有传。据吴廷燮《北宋经抚年表》卷三载钱氏于熙宁元年至三年六月在永兴军任,他上表的时间当在熙宁三年六月以前,则寿昌于同州遇母之时间是在熙宁三年五月。因钱明逸之表奏,寿昌得以复官,故于六月初至京都。刘氏于天禧四年(1020)离朱家时寿昌七岁,母子相见于熙宁三年(1070),时隔五十年,寿昌五十七岁,其母已七十余矣。从朱寿昌所述寻母经过,核诸地理,其路线为:熙宁二年初由广德军(安徽广德县)——芜湖——合肥——寿县——阜阳——河南周口——郾城——伊川——洛阳——函谷(河南灵宝)——熙宁三年三月至陕西临潼——金州(陕西安康)——长安——蒲城——五月至同州(陕西大荔县)与母相见。

文同在《送朱郎中诗序》里已引用钱明逸向朝廷之表奏,《续资治通鉴长编》载钱氏请为朱寿昌复官:“寿昌称疾寻医弃官,而寻医法须二年乃御史台看验。迄不俟寻医限满,复其差遣。”关于寻医法,《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十七之二六:“神宗熙宁二年五月诏:大使臣寻医侍养,依京朝官例。……(原注)近制,京朝官、选人,寻医侍养,及二年,方许朝参入选。”这样,凡是京朝官及地方官员为父母寻医侍养,可在两年之内,期满经御史台验证,准许入京朝参,以待差遣官职。朱寿昌是以“寻医侍养”为理由暂时辞官的,在两年期未满时,钱明逸请求朝廷准予复官。因钱明逸之表奏,神宗皇帝于熙宁三年六月二日“癸亥,诏寿昌赴阙相见”。

朱寿昌辞官前任广德军太守,复官后理应升迁,但他为了与母亲所住之同州相近以便侍养,特请求通判河中府(山西永济县),因河中府与同州接界。《长编》云:“先是,言者攻李定不服母丧,王安石乃力主定,因忌寿昌,及寿昌至,但付审官院。寿昌前已再典郡,于是折资通判河中府,迎其母弟妹以归。”文同《送朱郎中诗序》云:“上嘉赏,特诏见,复其官,又封赐其母长安县太君。康叔请愿且倅河中,庶近母前所在慰之。诏许。”朱寿昌奉诏通判河中府时,王安石《送河中通判朱郎中迎母东归》诗云:“彩衣东笑上归船,莱氏欢娱在晚年。嗟我白头生意尽,看君今日更凄然。”王安石以春秋时楚国老莱子行孝之事赞美朱寿昌。通判河中府乃副太守职,虽然于朱寿昌是降职了,但他为了接近母亲及同母弟妹之居地,是自愿并请求的,并非王安石因李定之事所忌的结果。当时苏颂作长诗《送朱郎中寿昌通判河中府》也谈到此原因:“当年二千石,宠名非所利。仕或便乡关,安用竹符使。蒲中(河中府治蒲州,今山西永济)母家近,自屈为倅贰。受命慰慈颜,腾装惬归思。既徇报德心,亦安效官智。”此时苏轼在京都与朱寿昌相识,遂成知交。次年——熙宁四年,苏轼通判杭州时作《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写经求之五十年去岁得之蜀中(误)以诗赞之》,有云:“感君离合我酸辛,此事今无古或闻。”朱寿昌寻母之事,一时传遍朝野。沈括说:“士人为之传者数人,丞相荆公(王安石)而下皆有朱孝子诗数百篇。”朱寿昌在当时即有“朱孝子”之称,终于在后来被列入中国“二十四孝”。

(谢桃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同类推荐
  •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姓氏。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正是通过姓氏这一独特的方式,牢记自己的起源,延续自己的宗族。《百家姓》是中华悠久绵长的姓氏文化的精练凝聚,传播时间长,影响深远。
  •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住宅的吉祥、家居的吉祥、养花的吉祥、起名的吉祥、饮食的吉祥、睡眠的吉祥、保健的吉祥、日常的吉祥、处世的吉祥、用药的吉祥等。
  • 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鬼神文化》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本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书籍发展简史》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文字的起源与书籍的产生,书籍的发展和演变,书籍的制作方法,书籍的维护与收藏等有关内容。
  •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对我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坏处:首先,会大大妨碍我们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其次,会使我们对生活中许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现象感到费,解。此外,不懂文化常识,还可能使我们在许多场合“出糗”。为了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文化常识,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每天读点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选取了读者感兴趣又实用的文化常识,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了在生活中及与人交往谈话中所能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如天文历法,民族地理,王朝皇族,官制法律,礼仪宗法,军事兵器,宗教风俗,饮食器用,建筑交通,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
热门推荐
  • 红颜祸水背后真相:褒姒传

    红颜祸水背后真相:褒姒传

    自古红颜多祸水,西周褒姒,一笑倾城。人人都知道,为了得褒姒欢心,周幽王不惜荒废朝纲;人人都知道,为了让褒姒为后,周幽王不惜杀妻弑子;人人都知道,为了搏褒姒一笑,周幽王不惜烽火戏诸侯,葬送百年大周基业!人人都骂她是红颜祸水,人人却又羡慕她有幽王的痴心错付。从没人知道,她居于琼台之上,是从皑皑白骨中全身而退,满身伤痕;从没人知道,她丹凤朝阳,贵为一国之后,是背弃了家族的盟誓,断臂求生;从没人知道,她盛极荣宠,是承载了多少不愿与不幸,笑容下肮脏的血污,有谁知,又有谁怜?人人都知道她不笑,可没人知道,她不笑,是因为没有什么可开心的事情。……
  • 深度迷航

    深度迷航

    原本已经不可能存活的他,却是因为以前的仇恨,重新获得了生命,但是命运似乎总是特别喜欢开玩笑,让他变成了一个没有能力,甚至连平常人都不如的玩偶,可是命运总是会给人机会的,当你把握住机会,胜利的大门便朝着你敞开了……
  • 近报丛谭平虏传

    近报丛谭平虏传

    传中记述清太宗领兵绕道入关,破喜峰口,陷遵化、顺义、良乡,过蓟州,围京城,明督师袁崇焕星夜驰援,总兵尤世禄、满桂、祖大寿力战破敌,清兵退走。
  • 防灾避难与危机处理

    防灾避难与危机处理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虽然相比以往安全意识有了提高,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有所增强,但仍不够,本书本着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目的,搜集了大量有关防灾避难与危机处理的短文,包括《违规骑车危险多》、《提防马路骗子》等。
  • 大众保健菜精选

    大众保健菜精选

    精选百姓养生家常菜,从一日三餐中提升食材的营养价值,达到健脑益智、养心安神、健脾养胃等功效,用平凡的食物守护健康,日常营养全家共享。营养专家教您怎样吃最健康。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女帝朱砂劫

    女帝朱砂劫

    以吾千世情劫赤子泪万行,凝汝今生心头朱砂痣一滴。请玻璃心、圣母心或者阅读后产生不良反应的读者君,自觉点击右上角关闭。作者学生党,更新不定期,保质不保量。本人不会以任何方式求票求收藏,您图看个热闹,我图写得开心。各得其所,不亦乐乎。
  • 谎言或者嚎叫

    谎言或者嚎叫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