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700000032

第32章 《朱子語類》特色詞研究(3)

【體究】

體察考索。9見,例如:

蓋此理直是難言,若立下一箇定說,便該括不盡。且只於自家身分上體究,久之自然通達。謨。(卷20,頁470)

人於仁義禮智,惻隱、羞惡、辭遜、是非此四者,須當日夕體究,令分曉精確。廣。(卷53,頁1293)

某常說與學者,此箇道理,須是用工夫自去體究。講論固不可闕,若只管講,不去體究,濟得甚事?(卷113,頁2743)

除《朱子語類》外,此詞此義宋及以後文獻中多見,如宋陳淳《北溪大全集》卷一六《易本義大旨》:“程子昔以《傳》示門人曰:‘只説得七分,後人更自體究。’若晦翁是書,其補程子之三分,而上以達於四聖之心也歟。”又元李祁《雲陽集》卷六《一鏡亭記》:“朱夫子以道徳文章,為世師表。‘天光雲影’之詩,自髫齔之童,以至老師宿儒,人傳人誦,而鮮有能深體究之者。”宋元後亦然,例不贅。

按:“究”有“探究、考索”義,文例中“體究”一詞,強調只有對義理詳加體察考索,方可如其說,即“只於自家身分上體究,久之自然通達”。“體究”一詞宋前已見,如唐義玄述《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不是娘生下便會,還是體究練磨,一朝自省。”

【體看】

體察,體認。8見,例如:

聖賢説仁處最多,那邊如彼説,這邊如此説,文義各不同。看得箇意思定了,將聖賢星散説體看,處處皆是這意思,初不相背,始得。賀孫。(卷6,頁111)

讀書,須要將聖賢言語體之於身。如“克己復禮”與“出門如見大賓”,須就自家身上體看我實能克己與主敬行恕否?件件如此,方始有益。時舉。(卷42,頁1073)

只是“陰”與“陽”兩箇字,看是甚麽物事都離不得。只就身上體看,纔開眼,不是陰,便是陽,密拶拶在這裏,都不著得别物事。賀孫。(卷65,頁1606)

除《朱子語類》外,此詞此義宋及以後文獻中多見,如宋真德秀《西山讀書記》卷三〇《韓子之學》:“仁義兩句皆用將作體看,事事合宜者為義。”又明王陽明《傳習錄》卷中:“九川曰:‘如何是誠意功夫?’希顏令再思體看,九川終不悟。”

【體認】

體會認知。97見,例如:

性對情言,心對性情言。合如此是性,動處是情,主宰是心。大抵心與性,似一而二,似二而一,此處最當體認。可學。(卷5,頁89)

不可只把做面前物事看了,須是向自身上體認教分明。如道家存想,有所謂龍虎,亦是就身上存想。士毅。(卷8,頁142)

初學於敬不能無間斷,只是才覺間斷,便提起此心。只是覺處,便是接續。某要得人只就讀書上體認義理。賀孫。(卷11,頁176)

按:“體認”一詞宋前已見,如《全唐文》卷一〇九收錄後唐明宗《曉諭夏州將吏百姓敕》:“宜令李彝超體認朕懷,宣諭彼眾,無聽邪說,有落奸機。”其中,“體認朕懷”謂要體察皇帝心意。自北宋理學萌芽,理學家多用“體認”一詞表示對性情、義理、學問等的體會認知,如《張子語錄》、《二程語錄》等常用此詞,《朱子語類》文本中更是多見,例不贅。

【體貼】

認真體認,細心體會。4見:

今世以文取士,如義,若教它依經旨去說些道理,尚得。今却只是體貼字句,就這兩三句題目上說去,全無義理!義剛。(卷34,頁867)

堯之所以為君,舜之所以為臣,皋陶稷契伊傅輩所言所行,最好紬繹玩味,體貼向自家身上來,其味自别。謨。(卷78,頁1982)

或曰:“是將自家這身入那事物裏面去體認否?”曰:“然。猶云‘體群臣’也。伊川曰‘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是這樣‘體’字。”僩。(卷98,頁2518)

另如宋林希逸《竹溪鬳齋十一藁續集》卷五《退老吟》詩:“知行大學工夫密,理欲先賢體貼來。”又宋杜範《清獻集》卷一一《辛丑知貢舉竣事與同知貢舉錢侍郎曹侍郎上殿劄子》:“詞賦句法冗長,駢儷失體,題外添意,體貼不工。至有第七韻不問是何題目,皆用時事,有如策語。”又明呂柟《涇野子內篇》卷七《柳灣精舍語》:“先生曰:‘當先精通其大者。但看書必要體貼見之於行可,若為博覽記誦,安能不患其浩繁耶?’”

按:“貼”有“貼近、依附”義,《正字通·貝部》:“貼,依附。”在此基礎上,“貼”指對事物專注,執着,如《朱子語類》卷一一:“讀書須將心貼在書冊上,逐句逐字,各有著落,方始好商量。”文例中“體貼”,就是指對事物認真體認,細心體會。

【體驗】

體察驗證。37見,例如:

凡自家身心上,皆須體驗得一箇是非。若講論文字,應接事物,各各體驗,漸漸推廣,地步自然寬闊。如曾子三省,只管如此體驗去。德明。(卷15,頁284)

講論自是講論,須是將來自體驗。說一段過又一段,何補!某向來從師,一日說話,晚頭如溫書一般,須子細看過。有疑,則明日又問。(卷119,頁2879)

讀書須是以自家之心體驗聖人之心。少間體驗得熟,自家之心便是聖人之心。義剛。(卷120,頁2887)

此詞此義宋及以後文獻中多見,如宋真德秀《西山讀書記》卷二五《讀書之法》:“大凡讀書少看熟讀,一也;不必鑚研立説,但反覆體驗,二也。”又明王陽明《傳習錄》卷中:“若此者,皆是就文義上解釋牽附,以求混融湊泊,而不曾就自己實工夫上體驗,是以論之愈精,而去之愈遠。”

按:“體”謂“體察、體會”,“驗”謂“驗證”。文例中“體驗”一詞,尤其強調在義理探究過程中要切身體察,進而加以驗證,方能融匯貫通。

【研】

研究,研求。《字彙·石部》:“研,究也。”在《朱子語類》文本中,“研”常與動詞語素“窮”、“磨”等組合,構成“研窮”、“研磨”等詞,表示在學問、義理等探究過程中要不斷地推求琢磨。下面分别討論:

【研磨】

研究琢磨。6見,例如:

要驗學問工夫,只看所知至與不至,不是要逐件知過,因一事研磨一理,久久自然光明。如一鏡然,今日磨些,明日磨些,不覺自光。謙。(卷5,頁93)

曰:“‘研幾’,是研磨出那幾微處。且如一箇卦在這裏,便有吉有凶,有悔有吝,幾微毫釐處,都研磨出來。”榦。(卷75,頁1923)

既說諸心,是理會得了,於事上便審一審,便是研諸慮。研,是更去研磨。學蒙。(卷76,頁1962)

另如宋吳泳《鶴林集》卷二八《與洪平齋書》:“然枯燥之病深,研磨之工少,殆如白地明光之綾,但有其渲而無精采也。”又元許有壬《至正集》卷一三《早起觀諸公考卷》詩:“三場嚴獻納,千卷困研磨。”又明宋濓《文憲集》卷一九《故處州路慶元縣儒學教諭張公墓誌銘》:“公幼而穎悟,取家中遺書,晝夜研磨之,雖暑爍金寒,折膠不易。”

按:“研磨”乃同義複合,皆有“研究、琢磨”義。“磨”,漢揚雄《法言·學行》:“學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晉李軌注:“磨,切磋,琢磨。”此詞此義宋前已見,如唐賈島《送僧歸天臺》詩:“妙宇研磨講,應齊智者蹤。”

【研窮】

研究推求。14見,例如:

進取得失之念放輕,却將聖賢格言處研窮考究。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今日是這箇人,明日也是這箇人。季札。(卷8,頁138-139)

“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問而弗知,弗可讓下。須當研窮到底,使答者詞窮理盡,始得。砥。(卷64,頁1565)

若理會一件未得,直須反覆推究研窮,行也思量,坐也思量;早上思量不得,晚間又把出思量;晚間思量不得,明日又思量。如此,豈有不得底道理!賀孫。(卷120,頁2892)

另如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〇:“顧謂侍臣曰:‘比來舉子浮薄,不求義理,務以敏捷相尚。今此題淵奧,故使研窮意義,庶澆薄之風可漸革也。’”又元陳櫟《定宇集》卷一七《定宇先生行狀》:“先生於是慷慨發憤,惟以著書立言為務,於書無所不讀,讀則一一反覆研窮,必領其要而後已。”又明程敏政《篁墩文集》卷三〇《心經附注序》:“豈敢以是求多於先生之書哉?圖置心於聖經賢傳之中,為研窮熟復之地云爾。”

按:“研窮”乃並列式構詞。“窮”有“推求”義,“研窮”就是指對事物或事理研究推求。此詞此義宋前已見,如《祖堂集》卷一五《汾州》:“師禮而問曰:‘三乘至教,粗亦研窮。常聞禪門即心是佛,實未能了。’”

【磨刮】

本指打磨刷刮,亦謂心性、道德、學問等方面的不斷修煉陶冶。1見:

撞著這事,以理斷定,便小心盡力做到尾去。兩三番後,此心磨刮出來,便漸漸堅定。(卷117,頁2819)

按:“磨”,本指加工、打磨石器。《爾雅·釋器》:“玉謂之琢,石謂之磨。”《集韻·戈韻》:“磨,治石謂之磨。”在此基礎上,“磨”引申指“琢磨、鑽研”,如漢揚雄《法言·學行》:“學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譽以崇之,不倦以終之,可謂好學也已矣。”“刮”,本指刮刷、刮除。《廣韻·鎋韻》:“刮,刮削。”“磨刮”成詞,本指對事物進行打磨刮刷,理學家進而用以指心性、道德、學問等方面的不斷修煉陶冶。除《朱子語類》外,此詞此義屢見於理學著作中,如宋陳淳《北溪大全集》卷二七《答陳伯澡七》:“雖他篇茫無定凖,便正是學者所當自加功著力、磨刮此心之鏡處。”又明鄒元標《願學集》卷二《答劉開卿吉卿茂才》:“僻性難除,客氣易動。近於難除時十分磨刮,於易動時十分把捉。”又明王守仁《王文成全書》卷四《答黃宗賢應原忠》:“聖人之心,纎翳自無所容,自不消磨刮。若常人之心,如斑垢駁雜之鏡,須痛加刮磨一番,盡去其駁蝕,然後纎塵即見,纔拂便去,亦自不消費力。”

【勉勉循循】

謂堅持不懈,循序漸進。10見,例如:

問“幾非在我”之義。曰:“非在我,言更不著得人力也。人之為學,不能得心意勉勉循循而不已。若能如是了,如車子一般,初間著力推得行了,後來只是滾將去。”南升。(卷31,頁783)

故貴於見得透,則心意勉勉循循,自不能已矣。道夫。(卷31,頁783)

“過此幾非在我者”,謂學者但當勉勉循循做工夫而已,舍是則他無所事也。必大。(卷31,頁783)

另如宋方逢辰《蛟峰文集》卷七《講義》:“為學之道,若陟遐必自邇,若升髙必自卑,故當自強不息,勉勉循循。”又宋陽枋《字溪集》卷八《論顏淵喟然嘆章》:“道無方體矣,而博文約禮之際,即無方體之極。欲罷不能,勉勉循循,而利用安身矣。”又明楊榮《文敏集》卷一〇《玉峽書房記》:“景武承積善之餘慶,襲閥閲之遠緒,乃能屏斥紛華,躭嗜簡冊,以涵泳聖賢之遺訓,景仰前哲之髙風,勉勉循循,以求其至。”

按:“勉勉循循”一詞出自張載《張子全書》:“橫渠先生曰:始學之要,當知‘三月不違’與‘日月至焉’內外賓主之辨,使心意勉勉循循而不能已,過此幾非在我者。”其中,“勉勉”有行之不倦之義,如《詩·大雅·棫樸》:“勉勉我王,綱紀四方。”朱熹集傳:“勉勉,猶言不已也。”“循循”謂有序狀,如《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文例中“勉勉循循”,就是指學習中要循序漸進做功夫,進而逐步提高,方能形成良性循環。

【浸灌】

浸潤,薰陶。6見,例如:

本心陷溺之久,義理浸灌未透,且宜讀書窮理。(卷11,頁176)

又曰:“自一身之仁而言之,這箇道理浸灌透徹;自天下言之,舉一世之仁,皆是這箇道理浸灌透徹。”植。(卷43,頁1105)

又曰:“只是將聖人言語只管浸灌,少間自是生光精,氣象自别。”僩。(卷137,頁3275)

另如宋陳耆卿《篔窻集》卷五《上蔡侍郎書》:“惟欲浸灌乎仁義之淵,菑畬於忠信之田,窮經汲古以終天年,而世俗之所謂得喪榮辱者,曾不芥蔕懐抱矣。”又宋舒嶽祥《閬風集》卷一二《跋王達善燒痕藁》:“君博學浸灌精思,沉郁所作未艾時雨至矣,‘燒痕’復青,非所病也。”又明魏校《莊渠遺書》卷三《與查原博》:“只此便是得力處,亦便是著力處,便宜於平日以義理浸灌涵泳此心,令其栽培深固,則臨事愈覺著力矣。”

按:文例中“浸灌”謂受義理、學問等浸潤、薰陶,這也是理學家所提倡的重要的涵養學問、探索義理的方式。《漢語大詞典》義項③釋“浸灌”為“浸漬、薰陶”,以明歸有光《莊氏二子字說》為首例,偏晚。

【窮格】

窮究,推究。12見,例如:

如窮格工夫,亦須銖積寸累,工夫到後,自然貫通。人傑。(卷9,頁149)

但學者須要窮格得盡。事父母,則當盡其孝;處兄弟,則當盡其友。如此之類,須是要見得盡。若有一毫不盡,便是窮格不至也。人傑。(卷15,頁284)

未見端倪發見之時,且得恭敬涵養;有箇端倪發見,直是窮格去。亦不是鑿空尋事物去格也。德明。(卷18,頁403)

另如宋陳文蔚《克齋集》卷五《答三山李惟寅書》:“苟不深潛縝密而致察,實下窮格之功,則名為致知,而非真知矣。”又宋吳泳《鶴林集》卷三〇《答嚴子韶書》:“兄乃以窮格為汗漫,而必欲從力行處下手。格物之功未至,而疾行之心已先,則將恐於義理有中有不中者矣。”又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二七《陰火》:“始知東坡亦欠讀書窮格,而蝦殼豈非海水之餘氣乎?”

按:“窮格”乃同義複合。“窮”有“窮究、推求”義,如《周易·說卦》:“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其中“窮理”就是指窮究事物之理。“格”有“窮究,推究”義,如《字彙·木部》:“格,窮究。”《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其中“格物”說的是推究事物之理。從以上文例可見,“窮格”亦是理學家所大力提倡的探究事物義理的方法之一。

【虛靈不昧】

謂空靈明亮。7見,例如:

問:“或謂‘虛靈不昧’,是精靈底物事;‘具眾理’,是精靈中有許多條理;‘應萬事’,是那條理發見出來底。”曰:“不消如此解說。但要識得這明德是甚物事,便切身做工夫,去其氣稟物欲之蔽。能存得自家箇虛靈不昧之心,足以具眾理,可以應萬事,便是明得自家明德了。(卷14,頁265)

況羅先生於靜坐觀之,乃其思慮未萌,虛靈不昧,自有以見其氣象,則初未害於未發。道夫。(卷102,頁2596)

按:“虛靈”,指一種空靈、虛明的境界。“不昧”,謂明亮、光亮。“虛靈不昧”既是理學家提倡的對義理探究所能達到的理想境地,亦是理學家所持守的心性修養境界。此詞此義屢見於宋文獻,尤其是理學著作中,如宋黃榦《勉齋集》卷五《與李敬子司直書》:“朱先生亦將虛靈不昧言徳,徳即理也。”又宋家鉉翁《則堂集》卷三《徳昭字說》:“此徳也,藴之吾心虛靈不昧,達之於事泛應曲當。”宋後亦然,例不贅。

又,亦作“虛明不昧”,如《朱子語類》卷五夔孫錄:“曰:‘虛明不昧,便是心;此理具足於中,無少欠闕,便是性;感物而動,便是情。’”又卷六〇林賜錄:“曰:‘虛明不昧,此理具乎其中,無少虧欠。’”又宋鮑雲龍《天原發微》卷五上《陽復》:“人之一心,本自虛明不昧,因其靜極而動,知其為良心而充,廣之則為善。”

另,《漢語大詞典》將“虛靈”釋為“指心靈”,且以《朱子語類》卷一○二“況羅先生於靜坐觀之,乃其思慮未萌,虛靈不昧”為例證,未妥。

【致察】

推求,推究。12見,例如:

今人於制度文為一一致察,未為不是;然却於大體上欠闕,則是棄本而求末也。人傑。(卷35,頁917)

曰:“兩事皆少不得‘惟精惟一’底工夫。不睹不聞時固當持守,然不可不察;慎獨時固當致察,然不可不持守。”廣。(卷62,頁1502)

必大又曰:“向因子夏‘大德、小德’之說,遂只知於事之大者致察,而於小者苟且放過。德之不修,實此為病。”(卷117,頁2812)

另如宋文天祥《文山集》卷三《御試策一道》:“夫致察於危微精一之間,則其戰兢保持之念又有甚於堯者,舜之心其不息又何如哉?”又宋張栻《南軒集》卷二五《寄呂伯恭》:“惟析夫義理之微,而致察於物情之細。毎存正大之體,尤防己意之偏,擴而充之,則幸甚!幸甚!”又明宋訥《西隱集》卷五《守己室記》:“役於血氣而不加戒,拘於勢利而不致察,己欲守,未易守也。”

按:“致察”乃同義複合,皆有“推究”義。“致”,《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朱熹集注:“致,推極也;知,猶識也。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察”亦有“推究”義,《爾雅·釋詁下》:“察,審也。”《墨子·天志中》:“今天下之君子,中實將欲遵道利民,本察仁義之本,天之意不可不慎也。”其中,“本察”義即推究、探究。

同类推荐
  •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A小姐说:“你知道吗?我和你在一起之后,每天都很快乐。”B先生说:“谢谢,你告诉了我我最想要的答案。”和一个人在一起,如果他给你的能量是让你每天都能高兴地起床,每夜都能安心地入睡,做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动力,对未来满怀期待,那你就没有爱错人。最隽永的感情,永远都不是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而是彼此陪伴,成为对方的阳光。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这就是最动听的情话了,没有之一。你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你的朋友影子,也能找到你自己。从过去说到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未来。不管是文章中让你嚎啕大哭的小A,还是让你哈哈大知的小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每个人让你明白存在的意义。
  • 联对佳话

    联对佳话

    古往今来有许多字字珠玑的联对佳话,他们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联对佳话》收录了八仙桥上老翁遇帝、献字画巧讥财主、妙人儿倪家少女、纪昀妙联为帝乐等联对故事,这些故事集锦往往被当成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内容。阅读此书,希望孩子们能从联对佳话中汲取智慧的营养。
  • 女人与风景

    女人与风景

    ,不安的早晨,十八岁少女敏感的目光,二十岁男子黑风箱般的胸膛,长凳两个不安的形象,谁影响谁呢。莫非要怪花皮书陡然多出一章
  • 亲爱的向日葵(青春卷)

    亲爱的向日葵(青春卷)

    本书是“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之青春卷。收录了近百篇短文,均为各种青春洋溢的故事,对青少年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知名杂志的金牌签约作家,文笔细腻,描写真实,文章可读性强。
  • 观潮手记

    观潮手记

    丛书展示了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期的论作。选本中既选有见于以往评论集但颇具学术价值、代表评论家本人一定时期学术成就的篇什,特别是近期我国评论界的成就,主要是新时期以来,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文学发展的概貌和对许多著名的和新起作家的创作成就及有关见解。也选有尚未编集出版的近期评论新作,本书选取了国内十七位著名文艺评论家的评论作品,涵盖作家、作品评论和专题理论研究与探讨的文字
热门推荐
  • 站住,不准欺负我:抵债女友

    站住,不准欺负我:抵债女友

    一个是想爱不敢爱的鸵鸟女人,一个是优质到爆的强势男人。<br/>她因为生日的误会做了他的绯闻女友,结果惨兮兮签下了不平等女友条约,被迫着着全班的面送上香吻……<br/>最气人的是,她竟然对这个恶质的家伙动了心,结果N年之后不能摆脱……&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你的薪水从哪里来

    你的薪水从哪里来

    本书明确地提出了这样一个全新的薪酬理念——薪水其实是你自己付的,你才是自己薪水的设计师,决定你薪水高低的关键是你的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等,而不是你的老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独爱至尊皇后

    独爱至尊皇后

    凤熠不为所动,反而伸出右手,紧紧地抓住女人的九节鞭,然后连带鞭子那头的女人一起,往地上狠狠地甩了下去女人显然没想到凤熠会出手,她不敢置信地喃喃道:“为什么?”此时的凤熠如同龙卷风中心,他周围的空气不断扭曲旋转,被亲生姐姐谋杀后。凌厉得像是要把人活活撕裂一般。他的声音寒冷得像是要将人直接冻结。“伤她者,【一对一专情宠文,男女主身心干净,强强联手】她是现代隐世家族的狠厉家主,百倍还之。”,重生到了未知王朝的温柔富家女身上。无法接受近亲结婚的她,半夜三更从南府逃了出来,却被人盯上了。他是传说中三岁能文,七岁能武,十岁通经天纬地之才的朝凤国皇帝兼战神。无往不利的他,跟踪一个奇奇怪怪的女人却反被对方迷昏,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精彩片段一:“皇帝哥哥你让开!”女人怒火中烧喊道。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相爱恨晚

    相爱恨晚

    她进错了房,他睡错了人。一个意外的小生命让本是商场死对头的两人,不得不走进婚姻。盛世婚礼,他在当天飞往巴黎寻求心爱女子原谅,丢下她只身一人在婚礼上,受尽难堪。结婚五年,他在外风流,她视若无堵。他冷嘲热讽,她恍若未闻。她骄傲无法卑微祈求,却相信时间可以让他对自己改观!直到……“妈妈,我想见爸爸。”手术室里,女儿奄奄一息的昵喃着要爸爸,她含泪拔了他的电话……“顾泽恺……”“轩轩马上要准备手术,我没时间和你废话。”她一开口便被打断,再拔已关机。顾泽恺,为了那女人的儿子,你连亲生骨肉都不要了吗?当难以预测的命运暴风将两人牢牢席卷,爱还能为彼此找到出路吗?拨云见雾,这场以错误开始的婚姻,又该何去何从?
  • 紫禁城

    紫禁城

    龚学敏以他诗歌追求的纯粹与华丽,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紫禁城重新进行了整体解读,他独自置身其中,演变万般模样,穿龙袍、起龙驾、执令牌、伺贵妃、开启深锁重门,穿行千里烟云,让人别开生面。
  • 宠婚娇妻

    宠婚娇妻

    ————容柒身为一枚钻石级单身汉,听说你勾搭上了小舅舅,啧啧,果然是深得你妈妈的真传,季凉茵人生最大的败笔不是她是季家见不得光的私生女,当小三上瘾啊!”姐姐季淑情挎着她前男友的胳膊,笑的一脸讽刺。当钻石大叔对上狗尾巴草小女人,接踵而来的便是私生女身份曝光,有大叔撑腰的感觉,也不错】除了JQ,还是JQ,某大叔觉得,直逼的她落荒而逃,这棵嫩草啃起来味道还不错,除了有些涩——【季凉茵觉得,竟然成了同父异母姐姐的未婚夫。“季凉茵,满身狼狈。“多日不见外甥女,诸如小三,倒是更加伶牙俐齿了。只是我前些日子刚和茵茵结婚,外甥女是不是要叫声小舅妈呢?”大叔走过来揽过小妻子,狐狸精之类的流言漫天飞,一本正经的说道。喜欢他的女人犹如过江之鲫,所以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而是她交往了三年的男友,为什么他总是会对那个如同狗尾巴草一样的季凉茵念念不忘。季凉茵唇角翘起一个优雅的弧度,看着季淑情的脸一点点黑成锅底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全能天尊

    全能天尊

    路遇抢匪,不幸掉进山崖,不料却得到了来自洪荒外界天尊的传承,从此走上了不平凡的修真道路。他以高超的修为,音乐学院的普通学生,轰动人界和修真界,更以出色的才能一步步走上巅峰,驾凌于各大强者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