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00000009

第9章 般若品第二(1)

释品题:般若,梵语praj。意译为智慧。即修习八正道、诸波罗蜜等,而显现之真实智慧。明见一切事物及道理之高深智慧,即称般若。以种类而言,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为存尊重之心,如般若、释迦牟尼、菩提萨埵等,一概不译为智慧、能仁、道心众生等,属五种不翻译之义例。六祖讲般若的因缘,是应大众的要求。韦刺史代表大众而为请益,六祖开演大智慧度之法义,故以“般若”为品题。

经文

次日,韦使君请益①,师升座②,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③。”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

注释

①请益:即学人请师示诲之意。本为《礼记》、《论语》中之用语。《礼记》:“请业则起,请益则起。”于禅林中,多指学人受教后,就尚未透彻明白之处,再进一步请教之意。有关请益之法,有详细规定,据《敕修百丈清规》卷五“大众章请益”条载:“凡欲请益者先禀侍者,通复住持:‘某甲上座今晚欲诣方丈请益。’如允所请,定钟后诣侍司,候方丈秉烛装香,侍者引入住持前问讯插香,大展九拜,收坐具进云:‘某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伏法和尚慈悲方便开示。’肃恭侧立谛听垂诲毕,进前插香,大展九拜,谓之谢因缘,免则触礼,次诣侍司致致。”由此可见其规矩之严。②升座:禅林用语。即升高座之意。系指师家升高座说法。据古制,升座与上堂同义,至后世才有所别。③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摩诃,梵语为Maha,意译为大;般若波罗蜜多,或称般罗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梵语praja-pramit,意译作慧到彼岸、智度、明度、普智度无极。为六波罗蜜之一、十波罗蜜之一。即照了诸法实相,而穷尽一切智慧之边际,度生死此岸至涅槃彼岸之菩萨大悲,称为般若波罗蜜或般若波罗蜜多。与摩诃连用,称为“大智慧度”。提示六祖说:“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此系根据佛说,亦即宗门最原始最根本的佛。《八十华严·如来出现品》中说:“无一众生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重颂中说:“佛智亦如是,遍在众生心;妄想之所缠,不觉亦不知。”这段文字,实为禅学的真正起源处。六祖所说,正与《华严经》佛旨相合。亦正是所谓:“般若非心外新生;一切人脚跟下,无不圆成,无不具足;于自己悟处,以平等印一印印定,更无差别。”这些,都在指示着“觉智只在自己内证彻悟,非从他人得”的顿禅心源。行人于此,须要从自己身上好好体验,当下识取本来面目,不要粗心读过。

经文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①,此言大智慧到彼岸②。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③,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④。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⑤,一切大海,须弥诸山⑥,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⑦。

注释

①梵语:古印度之标准语文。又称天竺语,属印欧语族。我国、日本依据此语由梵天所创告之传说,故称为梵语或圣语。相对民间所用之俗语,梵语又称为雅语。②彼岸:梵语pra。为此岸之对称。迷界为此方之岸,称此岸;悟界为彼方之岸,称彼岸。即以业与烦恼为中流,生死之境界为此岸,涅槃为彼岸。③刹土:指国土。刹,梵语K s·etra,音译差多罗、纥差呾罗。意译土田。《玄应音义》卷一:“差多罗,此译云土田。经中云国或云土者,同其义也。或作刹土者,存二音也。”④无记空:无记,三性之一。一切法可分为善、不善、无记等三性,无记即非善非不善者,因其不能记为善或恶,故称无记。或谓无记者因不能招感异熟果(善恶之果报),不能记异熟果,是故称为无记;但此种解释仅适用于有漏法,并非一般通说。成为无记之法,称为“无记法”;对此,成为善或不善之法,称为“有记法”。于善不善皆不可记别的空,称为“无记空”。无记空虽不缘善不善等事,但住著无记亦非自性真心,非善非不善非无记性,才是本来面目。⑤天堂地狱:天堂,指天众所住之宫殿,又作天宫。与“地狱”对称。即善人死后,依其善业所至福乐之处所。地狱,梵语naraka或niraya。亦作不乐、可厌、苦具、苦器、无有。系五趣、六趣之一,五道、六道之一,七有之一,十界之一。故又称地狱趣、地狱道、地狱有、地狱界。有八大地狱(八热地狱)、八寒地狱之分。此外八大地狱各有十六眷属地狱(即副地狱,又称十六小地狱或十六游增地狱),合其大小,总有一百三十六地狱。各类地狱,皆由众生所造各种不同之业因,而招感不同之果报。⑥须弥诸山:即指须弥山。梵名Sumeru。意译为妙高山、善积山等。原为印度神话中之山名,佛教之宇宙观沿用之,谓其为耸立于一小世界中央之高山,以此山为中心,周围有八山、八海环绕,而形成一个世界,称须弥世界。佛教的世界观认为,器世界的最下层系一层气,称为风轮;风轮之上为一层水,称为水轮;水轮之上为一层金或硬石,称为金轮;金轮之上即为山、海洋等所构成之大地,而须弥山即位于此世界之中央。考其现在的地理,认为须弥山即今之喜马拉雅山。须弥诸山,系指以须弥山为中心,依次的外围之持双、持轴、擔木,善见、马耳、象鼻、持边、铁围等八山,则凡属现今帕米尔一带四向展延的诸大山脉之大主峰皆是。⑦邪见:指不正之执见,主要指拨无四谛因果之道理者。系八邪行之一、十恶之一、十随烦恼之一、五见之一。以为世间无可招结果之原因,亦无由原因而生之结果,而谓恶不足畏,善不足喜等之谬见,即是邪见。提示“第一莫著空”,是要破空见。空见亦是诸见之一,若已离诸见,亦须了却空。否则,欲离诸见而反著空见,那就仅等于以见易见罢了,仍旧没有远离诸见。所以必须要进破空见。接着又用“世界虚空能含万物”比喻“世人性空能含万法”,借以说明心量的大,即是摩诃般若之所以称摩诃。这正是前文“自性能生万法”一句的六祖自注,亦正是从“无相偈”到“五个何期”后心行历程的六祖自白。因系实际亲验得来,故说得格外显了透彻。再质言之;如何能彻底远离诸见?在使“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连此虚空一念亦不执著。这样,才真能广大无碍,才真能自证菩提。所以《华严偈》说:“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见,令心所向皆无碍。”

经文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①,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②,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③,不行小道④。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注释

①法界:梵语dharma-dhtu,音译达磨驮都。指意识所缘对象之所有事物。为十八界之一。据《俱舍论》卷一载,受、想、行三蕴与无表色、无为法,称为法界;于十二处中,则称为法处。然十八界中其他之十七界亦称为法,故广义泛指有为、无为之一切诸法,亦称为法界。就字义而言,界有“种族生本”之义,例如山中藏有金银铜铁等种种矿产资源脉,一身之中具足眼等诸法,各各自类相续而生。又界或为“种类各别”之义,即诸法的自性各异之意。于华严宗,《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举出法界有如下三义:(1)生圣法之因;(2)诸法之真实体性;(3)诸法各持分齐,可区别相状。亦即指真如或指一切诸法。同时,依普贤行愿而入之法界,计有有为法界、无为法界,亦有为亦无为法界、非有为非无为法界、无障碍法界等五门之义,故立法法界、人法界、人法俱融法界、人法俱泯法界、无障碍法界等五重之别。法界之种类固然繁多,然一切终归于一真法界,此即诸佛众生本源之清净心,亦称为一心法界,一真无碍法界。若自现象与本体观之,则可分为四义,称为四法界:(1)法指万法,界为分界;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乃构成一千差万别之现象界,称为事法界。(2)诸法之现象虽繁多,然其真实性则常住不变,平等一如,超越语言文字,为寂然圣智之境,称为理法界。(3)所有现象界与本体界具有一体不二之关系,其一一之法,相即相入,一与多无碍,法尔圆融,称为理事无碍法界。(4)一切现象互为作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重重无尽,事事无碍,称为事事无碍法界。此外,就法界之当相而言,一切法互为一体化(相即),其作用互和无碍(相入),故说事事无碍,重重无尽的缘起,称为法界缘起。观此种法界之构造,即称法界观。密教以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为法界之体性,谓此为大日如来之三摩耶身。其宫殿称为法界宫,其定位称为法界定,其印称为法界定印,其加持力称为法界加持。并说五智五佛,以大日如来表示法界体性智。此外,万法宛然悉具,称为多法界。然差别之万法由理平等之立场而言,乃归于无相全一,此即一法界,合多合法界称为一多法界。若配于金刚界与胎藏界等两部而加以说明,金刚界为智差别之多法界,胎藏界为理平等之一法界。自修行而言,修行至菩提之上转门为多法界,而化他之下转门乃从菩提之极果教导众生之作用,为一法界。由于《大日经》与《金刚顶经》两部大经具有上下两转,故兼含一多法界;然《金刚顶经》系之金刚智以多法界为表,《大日经》系之善无畏则反以一法界为表,然而两师俱师事龙智,乃系传承相同之一多法界,故其内证为一。此外,天台宗以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十界,总称为十法界。此系由各相差别的分齐之义而言。又法界亦为诸法实相十二名之一,十二名即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②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又作“一即十,十即一”,“一即多,多即一”。谓一与一切,其体用相融不二。即谓一与多可以等同,用以说明法界缘起中现象间之相即关系。此乃华严、天台等圆教所立之圆融无碍之极理。《华严经·初发心菩萨功德品》中,谓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中由两方面论证之:(1)就现象之异体关系而言,一与十相对,一为十之基数,既得成十,故知“一即十”。同理可证“十即一”。(2)就现象同体关系而言,十中各个一之自体,即是第一个一,由此,十之自体性空(无独立自性),故知“十即是一”。由知说明整体与部分、一般与个别,皆为相即之关系。故一尘之中,即与一切佛土相即;一念之中,亦与无量之时间相即。华严宗运用此一种认识方法于佛教理论与实践,或将佛教全部义理与实践视为一整体而称为“一”,其各个分支和法门则称为“多”,或于能生万有之一心称为“一”,而所生之万有则称之为多。③心量大事:心量是指离一切能缘所缘,离一切诸见,离见无想,离性非性,而无心自在的真如心量。所谓大事,乃转迷开悟,即《法华经》所谓之佛知见;《涅槃经》所谓之佛性;《无量寿经》所谓之往生极乐。《天台仁王经疏》上谓,大事因缘,为兹出世,显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法华经》以佛知见为大事。《涅槃经》以佛性为大事。维摩思益以不思议为大事,《华严经》以法界为大事。今此“般若”,以成佛因果为大事。名称虽别,其义一样。④小道:指空心静坐。提示心量即指般若的心体,广大无边,是无心之心,是离量之量。它含摄了万法,万法亦生在其中;亦即本体存在一切差别事相中,而一切差别事相上正好荐取本体。所以《黄檗希运禅师传心法要》说:“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即一切,一切即心,心境无二,更无窐碍。”虽然如此,亦只有“无心而心,无量而量”的智慧心量,才能这样广大得遍周法界。参禅学佛,在修心行上而见自性,不在其他小道。若口念而心不修,或只知空心静坐,纵然能背诵许多经藏,或者做到灰身灭智,又怎能悟到真空境界呢?故石头希迁在《参同契》中说:“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经文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①。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②。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③。

同类推荐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热门推荐
  • 鲜美杂菌

    鲜美杂菌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普通大众的有益参考书。轻松快乐入厨房,美味营养又健康。材料简单,方法易学,就地取材,为你呈上飘香扑鼻的美食。
  • 原来的世界

    原来的世界

    一个寒冬腊月的深夜,一个落地惊雷惊醒了卧牛村熟睡的村民,与此同时,一对神秘奇特的夫妻白晓杨和庹观投宿在德高望重的张幺爷的家里。也就在这天早晨,卧牛村的人在祠堂开批斗大会的时候,一条巨蟒从祠堂天井里的一棵罗汉松上袭击了被批斗的张子银。
  • 管理管到位

    管理管到位

    国内外的强势企业都是在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的细枝末节上下过很大功夫的、比拼出来的。企业靠一个想法,靠一种简单的管理就能做大,就能挣大钱的想法是极其幼稚的。正是不注意管理的细节,管理不到位,忽视一些管理上的小问题,导致了二十多年间,许多企业如过江之鲫,风起云涌,转眼之间又销声匿迹。管理是一门学问,管到位更能显出管理者的水平和方法。管理的办法,不光在制订制度、规章上,还在实行严格有序及到位的措施上。只有通过管理者切实到位的管理和整治,企业才能做大事,赚大钱。
  • 家生子

    家生子

    所谓的家生子,就是指奴婢在主家生下来的子女,一出生就是奴才秧子,没有人身自由啊。而李竹青就是成为了这样身份的人。家生子的路不好走啊,李竹青握拳!怎么着也得把生活改善改善不是?要是运道好,说不定也能脱了这奴才的皮呢
  • 穿越的和亲公主:不入深宫门

    穿越的和亲公主:不入深宫门

    献给皇上的和亲公主,还没入宫就赐给了太子,还没拜堂就被太子活活掐死,单妮穿越过来成了没有肉体的灵魂,看见地上的尸体正好合二为一,从此单妮就背负起和亲公主奸细的名。
  • 凤煞

    凤煞

    前世的秦孤天只为秦家的仇恨而活。这一世她凤煞天要整个世界为她而活。顺她者昌,逆她者,让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修真界流传着这样一条自古相传的口诀:修炼,乃是逆天事。爱是红尘事,亦是修炼劫。若想安然度,必想避劫法。当凤煞天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看着身畔的人,她淡淡一笑:“狗屁不通。逆天,既敢逆天,又何须怕情劫。若我遭劫,宁可毁天灭地,也要护我情缘。本文结局一对一,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手指,收藏吧!推荐好友的酷文:乔茉児的《重生—前妻买一送一》:九星的《美女修仙传》:红涩的《黑道美容师》:慕璎珞的《极品天骄》:澜芯的《绝色魔尊》:诸葛笑笑的《黑道总裁独宠残妻》:红尘雾月《仙傲九霄》:澜姗的《血妻》小饱饱《御剑江湖之莫小楼》YY频道:597968欢迎大家的光临。
  • 冷酷帝君别这样

    冷酷帝君别这样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特种雇佣兵,穿越到北辰国,代嫁枫瀮国,却独独失去了记忆!他是北辰的皇子,为了复仇,他狠心舍去心爱的她,只为能够登上皇位!他是枫瀮国年轻的皇帝,却独独放不下她。为了让她开心,他忍痛送她回国!他是枫瀮国遗忘的皇子,原本性格淡然,却为了保护心爱的她,处心积虑,密谋叛变!
  • 田园三宝:萌夫萌宝小神猪

    田园三宝:萌夫萌宝小神猪

    李唧唧从小长到大,不怕三鹿,熬过非典,顶着H1N1和H7N9活到二十岁,本以为到了年龄可以高高兴兴嫁人,平平安安回娘家,哪知天上一不明黑色物体飞来,当场爆头。醒来后,李唧唧悲催地发现自己穿越了。不知咋地,她还意外地捡到了一只小神猪和一个呆萌相公。管它呢,不要白不要,且看她如何智斗极品婆婆和极品大姐,在古代发家致富混得风生水起……
  • 豪门逆袭之婚色可餐

    豪门逆袭之婚色可餐

    玉妖娆(齐妍儿:前生她是一个风情万种、身姿妖娆的私生女。由于特殊的身份让她对婚姻充满不屑,甘愿周旋于男人之间,顶着小三界女神的皇冠。重生的她身份一跃成为商场大佬的正牌娇妻,厌恶婚姻的她又会怎样兴风作浪、红杏出墙?最终是婚姻征服了她,还是她主宰了婚姻。秋冷爵:他是叱咤商场的大佬,人人敬服。前生她与他曾有一夜情缘,今生她却成了他的正牌娇妻。然而傲慢的他藐视一切,甚至藐视他的婚姻。在他看来女人只是供人娱乐的玩具,可没想到他的后半生会被他的正牌玩具给狠狠的娱乐了一把。娱乐也是要付出代价的,看他怎样反扑成仁吧!刘懿:前生他是她的姐夫,亦是她的情夫。今生他要做她的情夫,亦要做她的盟友。两人从前世纠缠到今生,是利用亦或是被利用,是爱亦或是被爱,他的心最终又会怎样驻足在她的世界里?季铭宸:他是一位不可一世的军官首长,前世的她与他毫无瓜葛,今生的她被他窒息纠缠。是占有欲的唆使还是那颗因缺少爱而干涩的心作怪?面对如此霸道的大男人,她又该使用怎样的战略?肖陌、李琛、玉麒麟。。。比比皆是的极品男人围绕在她身边,面对美男们的赤夺纠缠,对于绝世妖娆的她是幸还是不幸?
  • 青少年必懂常见成语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懂常见成语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