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00000007

第7章 行由品第一(4)

注释

①腰石:在腰上绑着石头,称之为腰石。因慧能人长得瘦小,体重太轻,不容易动那舂米碓,故在腰上绑上一块石头,增加身体的重量,借以踏动舂米碓。②袈裟:意译作坏色、不正色、赤色、染色。指缠缚于僧众身上之法衣,以其色不正而称名。又作袈裟野、迦逻沙曳、迦沙、加沙。袈裟之颜色在诸律中各有异说,然大多赞同三种坏色之说,即以青、泥(皂、黑)、茜(蓝色)三种为袈裟之如法色(或谓若青、若黑、若蓝色)。《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一复举青、黄、赤、白、黑五方正色与绯、紫、绿、硫黄等五方间色为不如法色。然《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下、《舍利弗问经》等更说五部衣色殊异,而以青(化地部)、黄(大众部)、赤(法藏部)、黑(说一切有部)、蓝(饮光部)五种为如法色。法藏《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三,解释袈裟为混和青等五色而染成一不正色之意,然义寂于同疏卷三谓,小乘五部各用一色,而大乘菩萨于五无所偏执,通服不正之五色。又吉藏《金刚般若疏》卷二、《玄应音义》卷十五、《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二等,皆以袈裟之浊赤色为佛本制,所谓青、黄、蓝三色之别唯在衣领上点印之异,虽为有力之传说,但似欠妥。《毗尼母经》卷八称,诸比丘衣色褪脱,佛听许染用一种色,此即法衣不仅一种赤血色衣之证明。佛教传入中国后,汉、魏时穿赤色衣(被赤衣),后又有黑衣(缁衣)、青衣、褐色衣。唐宋以后,朝廷常赐高僧紫衣、绯衣。明朝佛教分禅(禅宗)、讲(天台、华严、法相等宗)、教(又称律宗,从事丧仪、法事仪式)三种类别,规定禅僧穿茶褐色衣和绿绦玉色袈裟,讲僧穿玉色衣和绿绦浅红色袈裟,教僧穿皂衣和黑绦浅红色袈裟,然后来一般皆着黑衣。关于袈裟之材质,称为衣体或衣财。有关衣体之种类,《善见律毗婆沙》卷十四举驱磨、古贝、句赊耶、钦婆罗、娑那、婆兴伽等六种,《十住毗婆沙论》举出居士衣、粪扫衣二种,《摩诃僧祇律》卷二十八列七种,《四分律》卷三十九举出十种。此等皆作一重为法,然若财体细薄时,亦允作数重,称为重法。大凡僧众之法衣,以避在家并外道人所用者为旨,即在异于俗。故《四分律》卷四所列绣手衣、草衣、树皮衣等为外道之法,僧众用不着;《摩诃僧祇律》卷二十八谓。

上色衣不异俗人,所谓丘佉染、迦弥遮染、青染、华色等,如是等皆不着一切上色。但衣体得用绢与否,古有异论,道宣律师以为非法,义净三藏反以为如法。关于袈裟之制法,先割裁成片,而后缝缀,以标示田相为法,称为割裁衣,久之亦成为袈裟之异称。割裁系为既经裁作袈裟者,不能再供其他贩卖贸易之用。依之,弟子等能对衣物舍弃欲心,并去除盗人夺取之念。三衣虽以割裁为法,若财少难办时,亦允许以外叶揲于不割裁,无田相之缦衣上,称为揲叶。又安陀会之一种,特允许叠作叶,称为褶叶。其缝法可分为马齿缝、乌足缝二种。袈裟周围设缘,以防破损。缘内之四隅设揲,称四揲,俗称四天王,有助贴治轻举之功用;又于左肩内面处设帖,称肩揲,以此处易藏垢腻,常洗速坏,故设之。穿帖置,胸前缘边作纽,以防衣脱落;关、纽之位置,亦有不同说法,就材料亦有异说,后世以象牙作圆镮,称镮,或哲那环,代替(钩)而置于胸前。关于袈裟的披着法,有通挂左右肩之通肩与露右肩披左肩之偏袒右肩两种,于对佛及师僧修供着时偏袒右肩,若外出游行或入俗舍时,披通肩法。《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举着用法衣之五事,是亦出行之法。《四分律》卷十九、《毗奈耶》卷十等,谓僧众须整齐披三衣。《五分律》卷二十谓,依时宜,袈裟听许反翻披着。复有不披袈裟亦不得罪者,此有四事,如《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载,一无塔寺,二无比丘僧,三有盗贼、四国君不乐道。关于袈裟之功德及异称,大凡袈裟为贤圣之帜,自古为佛教团所尊重。《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五举袈裟十利,《悲华经》卷八、《大乘悲分陀利经》卷六载,佛之袈裟能成就五圣功德。袈裟复有种种异称,如福田衣,即表法衣之田弘四利益,增三善心,养法身慧命之意。以三种坏色为衣,令贪心不起,称离尘服;入道者身披此服,则烦恼折落,称消瘦衣;借喻体净无垢类芙蕖,称莲华服;三色相间共成一衣,故称间色衣。以上四者系出自《金刚经般若疏》卷二。又因袈裟被挂于身,其模样有如庄严之法幢,称胜幢衣;不为外道所破坏而称降邪衣;不为众邪所倾,故又称幢相衣、解脱幢相衣。此外复有功德衣、无垢衣、无相衣、无上衣、解脱衣、道服、出世服、慈悲衣、忍辱衣,忍铠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衣等之称。关于袈裟之演变,依佛本制,袈裟包括安陀会(即五条衣)、郁多罗僧(即七条衣)、僧伽梨(即九条大衣)三种,称为三衣,其制法一定。有关颜色虽有诸说,大多不拘颜色,而以质素为要。然后世流于华美,至用黄、赤等正色或金襕衣,殆失本制。又搭袈裟,由于印度属热带地方,多直接用袈裟衬着其身,故印度僧团唯拥有三衣。而在中国、日本等地,则将袈裟被着在褊衫或僧服上,袈裟与衣,合称袈裟衣,尤其是在日本安陀会出现种种变形,衍生出五条袈裟、小五条、三绪五条袈裟,种子袈裟(或轮袈裟)、叠五条(或折五条)、络子、威仪细、铃悬之别。此外有平袈裟、甲袈裟、衲袈裟、远山袈裟等种别。金襕衣相传系佛陀姨母摩诃波阇提奉施给佛陀,《中阿含经》卷十三,《贤愚经》卷十二记其事缘,然不见于诸律。另外有于袈裟上绘制诸佛尊像而建立曼荼罗,称袈裟曼荼罗。然经轨之中并无此条曼荼罗之记载,依何人传承亦不详。③何期:不期,不想、不料,或者意想不到的意思。④丈夫、天人师:释迦牟尼佛或诸佛通号有十号,第八号即调御丈夫,佛大慈大智,时或软美语,时或悲切语、杂语等,以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丈夫即调御丈夫之简称。第九号为天人师,示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是善是不善,令彼解脱烦恼。提示“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正是“本来无一物”的升华。慧能虽然先已悟了觉了,但是只悟到“无所住”,尚未悟到“而生其心”,此时才是真正大悟。当下启陈他的大悟所在,说出了五句“何期”,真是吐露出了他见性的心声。虚云大师曾经解释此五句说:“前四句何期是摄用归体,后一句何期是全体大用;前四句是自度,后一句是度生;能生万法者,一切种智也。”

经文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①:“汝为第六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②,因地果还生③;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祖复曰:“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④,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慧能启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⑤。”慧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⑥,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驿⑦,祖令上船。五祖把舻自摇⑧。慧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舻。”祖云:“合是吾渡汝。”慧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慧能生在边方,语言不正,蒙师传示,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⑨;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慧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⑩。〔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乃知焉。”〕

注释

①顿教:不依次第,快速达到觉悟之教法,称为顿教;依顺序渐进,经长时间修行而觉悟者,称为渐教。若以教法之形式观之,开始即讲说深奥之内容,称为顿教;而自浅显内容次第讲说进入深奥内容者,则称为渐教。上述为一般判教之标准,即以受教之根机而论,或由佛陀说法之方法与内容区别之。我国南北朝诸师之顿渐二教判中,以天台宗之顿、渐、秘密、不定等四教,及华严宗五教判之第四最为著。禅宗南北二系于证悟过程之旨趣互异,南方慧能系主张速疾直入究极之悟,世称“南顿”;北方神秀系则强调依序渐进之悟,世称“北渐”,此即禅宗之顿渐二教。衣钵:指三衣及一钵。三衣,指九条衣、七条衣、五条衣三种袈裟。钵,乃修行僧之正式食器。为出家众所有物中最重要者,受戒时三衣一钵为必不可少之物。禅宗之传法,即传其衣钵予弟子,称为“传衣钵”,因此亦引申为师者将佛法大意授予后继者。据《付法因缘传》卷一载,摩诃迦叶将涅槃时,入鸡足山敷草而坐,身着佛陀所授之粪扫衣,手持自己之钵,誓言将传衣钵予将来出世之弥勒菩萨。我国禅宗初祖菩提达磨由印度来时,亦传其衣钵予二祖慧可,以为传法相承之证。②有情来下种:有情即指有情识之众生,主要指人类。播下成佛种子于众生的八识(阿赖耶识)田中,使生觉芽而续佛种,就叫下种。凡是能得一预法会,都有下种得果之益。③因地果还生:众生因下种于阿赖耶识田之因地中,从因地的种子而发生佛果。④达磨:即菩提达磨(?—535),意译道法。又称菩提达摩、菩提达磨多罗、达磨多罗、菩提多罗。通称达磨。为我国禅宗初祖、西天第二十八祖。系南天竺香至国(或作婆罗门国、波斯国)国王之第三子,从般若多罗学道与佛大先并称为门下二甘露门,四十年之后受衣钵。梁武帝普通元年(520,一说南朝宋代末年),师泛海至广州番禺,武帝遣使迎至建业,然与武帝语不相契,遂渡江至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时人不解其意,称面壁婆罗门。时神光于伊洛披览群书,以旷达闻,慕师之高风,断臂求法,师感其精诚,遂传安心发行之真法、授彼一宗之心印,改名慧可。经九载,欲归西方,嘱慧可一宗之秘奥,授袈裟及《楞伽经》四卷。未久入寂,葬于熊耳山上林寺。越三年,魏使宋云度葱岭时,适逢达磨携只履归西方。

师之一生颇富传奇,亦难辨其真伪。师之示寂年代有梁大通二年(528)、梁大同元年(535)或二年等异说。梁武帝尊称师为“圣胄大师”;唐代宗赐“圆觉大师”之谥号,塔名“空观”。其弟子除慧可外,较著名者另有道育、僧副(一作道副)、昙林等。关于达磨之禅法,据敦煌出土资料考据,古来作为达磨学说流传之诸多著述中,仅《二入四行论》似为达磨真正思想所在。该书系以壁观法门为中心,“二入”指“理入”与“行入”二种修行方法,理入属于教理之思维,要求舍伪、归真、认识、解决问题;行入属于教法之实践,教人去掉一切爱憎情欲,依佛教教义践行。即禅法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教义。又据《楞伽师资记达磨传》中载有《略辨大乘入道四行》一书,系达磨弟子昙林,将达磨言行集成一卷,另有《释楞伽要义》一卷,二书皆名《达磨论》,颇流行于当时。今一般作为达磨学说者有《少室六门集》、《达磨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磨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磨禅师观门》(《大乘法论》)、《禅门摄要》、《少室逸书》等。⑤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怀即怀集,县名。在广东省西北部,北江支流绥江上游,邻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晋置怀化县,南朝改怀集县。逢怀则止,是说到怀集的地方就可以停下来。会即四会,县名。明清两朝属广东肇庆府。遇会则藏,是说到了四会的地方就可隐居下来。实际上这两句还暗示了六祖慧能的弘化区范围宜在岭南两广地区以内。⑥南中人:凡是长江流域以南的地方,都可以泛称南中。六祖慧能是岭南肇庆府新兴县人,所以说是南中人,相当于现在所说之南方人。⑦九江驿:九江,明朝置府,今改九江市,属江西省,在湖口县西。驿,是驿站,旧时用马传递文书中途替换的站口,亦称驿站。九江驿是指九江府紧靠长江岸边的浔阳驿站。⑧舻:同橹。一种用人力使船前进的工具。外形略似桨,但较大,支在船尾或船旁的橹担上,用手摇动时水中的橹片左右摆动,因其前后发生水压力的差异而产生动力。橹也可以控制船的航向。⑨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此八字疑是“能去三年,祖方逝世”的原有旧注,因后人要形容五祖有先知并增饰宗教的神秘性,乃改字讹传而添入正文的。宗宝南海流传本即没有此八个字,⑩大庾岭:五岭之一。古名塞上、台岭;相传汉武帝时有庾姓将军筑城于此,因有大庾之名;又名东峤、梅岭,宋置梅关。在今江西大余、广东南雄交界处,为岭南、岭北的交通咽喉。提示正法的传授,原无所谓秘密。密付的亦只是人人所固有的本心,单传的亦只是人人所自具的自性。若问如何是“以心传心”?五祖说得很明白,皆令自悟自解,唯其能够自悟自解,才能够心心相印。此段中六祖有句“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可见开示指导虽要亲近明师,而参验亲证尤须自力自度。倘若自己忘却了自性,不能从自己内心实现得本来面目,明师亦无能为力。纵使佛菩萨现前,亦度不了这没意汉。

同类推荐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热门推荐
  • 清穿之年氏不粘

    清穿之年氏不粘

    当穿越又重生的年槿玉再一次回到了康熙年间,她还会像上一世那样毕生都已得到雍正的宠爱为目的吗?不,她怎么一错再错!后人都说雍正最宠爱的就是敦肃年贵妃,宠爱?是宠而非爱啊!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锋芒

    嫡女锋芒

    麻袋当头套,黄土掩埋身,这就是她堂堂千金嫡女的结局。姨娘巧舌如簧,陷害主母;庶兄阴狠毒辣,残害嫡女;庶妹李代桃僵,替她拜堂;父亲漠不关心,唯利是图;祖母装聋作哑,自私自利;亲人狠毒、冷漠似一把把利剑插进了她的心窝。复生后,她不再软弱,她要自强。欺凌她们的姨娘让她失去那耀眼的光环;毒害她们的庶兄把他赶出金窝银窝;她控制父亲压制祖母,为她们母女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谁知道一道诏书强迫她再次嫁进了皇子府。原先的皇子妃竟然变成了最低下的贱妾。看她怎么从贱妾变成皇子妃。力除妖娆百媚的侧妃,拉下奸诈狡猾的皇子妃。与夫君一起齐心合力扫除障碍,力破皇后、皇贵妃两派,独领风骚。精彩回顾:“贱妾的职责是什么?”他慵懒的挑眉问着她。“暖床功能。”她狡猾的回答着。“你觉得你做到了吗?”他暧昧的勾起了她的下巴。“皇子殿下,您的床我已经暖好了。”她魅惑的挨近着他,一个转身.。“…。”“殿下,您的皇子妃与蝶儿夫人今天打架了。”暗卫跳了出来汇报着。“谁赢了?”他漫不经心的问着。“蝶儿夫人赢了。“那就好。”“不过蝶儿夫人被皇子妃咬了一口。”一阵风扫过,皇子不见了。好快的身法,暗卫咂舌惊叹。“夫君,蝶儿夫人竟然打本皇妃,您的宝宝好疼。”皇子妃捂着微微隆起的小腹,掩面哭泣着。“两个打一个都打不赢,回去给我面壁去。”他严厉的责备皇子妃。“…。”“以后她在欺负你,你就给我往死里打,死了我负责。”他心疼的帮她包扎着那被咬伤的手指。“唔…。”她把被包好的手指放在眼前看着——一个包子。
  • 涩女日记

    涩女日记

    此时此刻在地球上,约有两万个人适合当你的人生伴侣...(萧伯纳)如果你知道,无论你朝哪个方向行进,这世界永远有1/20000的人在等你,你还甘心继续做涩女吗?
  • 心理素质决定成败

    心理素质决定成败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自内而外的。一个成功的人,一个成功的社会,都离不开心理的成功。世界巨富沃沦·巴菲特在有人问他为什么比上帝还富有时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就像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工效的事情,原因不在智商,而在于心理素质。”当时在场的比尔· 盖茨深表赞同。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必有良好的品性,具有伟大人格的人必有伟大的心性。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更是使一个人富有一生的资本。一种健全的人格,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战胜别人从战胜自己开始。在个人整体素质中,处于基础、核心与归宿地位的心理素质,越来越成为人们身心健康、事业成败、生活幸福的决定因素,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和社会大众的热切关注。
  • 高手无敌

    高手无敌

    一个神秘古武门派的传人!一个佣兵国度里面的大帝!一个高手中的超级高手!在都市中叱咤风云,走向最强巅峰的传奇!
  •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追述了酿酒的发展历史,中卷和下卷介绍了酿酒的具体技艺。《北山酒经》虽为酿酒技艺的专著,实则却渗透着酒文化的浓重缩影,为饮而酿,酿则必饮,可谓关乎酒之品质的重要著作。
  • 绝世妖妃:浴火重生

    绝世妖妃:浴火重生

    “其他参赛者皆带回上十头妖兽尸体,为何九王爷…”为何一头未有!?“哦,本王的妖兽还在路上。”羽落天云淡风轻,拿出灵笛放在唇边,片刻,地,山崩地裂般颤抖,“比起斩杀妖兽,诸位不认为号令众妖兽更胜一筹?”只见上万头高阶妖兽匍匐在地。“本尊的人也敢欺负,看你们能有多少条命,可以为本尊的人陪葬!”女子怒火喝,声音传遍方圆百里,震得众多修炼者口吐鲜血,语罢,便往结界中扔进一团熊熊烈火。----爽文,男强女强,一对一,身心皆干净---
  •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营养处方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营养处方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营养处方》为你介绍了100种常见的疾病以及针对疾病的营养处方。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