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800000005

第5章 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1)

赵逵夫

追溯赋的历史或通论赋的形态特征者,一般都要论及先秦赋,但实际上以往关于先秦赋的研究很不深入。学者们或者只立足于楚辞,或者是研究汉赋时附带地谈谈此前的状况,少有专门探索先秦赋者。所以从赋的整个形成发展历史来说,这一段留下的问题很多。首先,以往谈赋的起源,所引用的材料、所采用的论证方式都差不多,不少是从概念到概念作一些空泛的论述,有的只从“赋”字本义的分析入手,而关于其形成与发展状况的论述仍然模模糊糊。因为探索其名称含义的形成与演变是一回事,考察其文体本身的形成与发展又是一回事。考察“赋”的字义只能说明为什么这种文体叫作“赋”,而不能说明赋这种文体是如何形成发展的。前人说:“不歌而诵谓之赋”,究竟是哪些文体由于用了诵的手段而演变为赋?是什么人完成这种转变的?前人又说:“赋者,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为什么会形成这种风格?其次,论先秦赋者,一般只将屈宋作品囊括于内,再加上荀况的《赋篇》。但将《九歌》《天问》全看作赋,恐怕很成问题。再次,姚鼐《古文辞类纂·辞赋类》中,先秦之时除屈、宋等人之作外,还选录了见于《史记》的《淳于髡讽齐威王》,见于《战国策》的《楚人以弋说顷襄王》和《庄辛说襄王》。姚鼐将这些既不见于《楚辞》,也不名为“赋”的作品归入赋一类,那么还有些与之形式上接近的作品,是不是也可以归入其中?究竟哪一些算赋,哪一些不算赋?这个标准应如何掌握?以前学者们很少讨论这些问题。复次,屈、宋的赋是怎样形成的?屈、宋、荀之外,还有哪些人为赋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具体情况如何?这也不是“不歌而诵谓之赋”一句话就可以交代得了的。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考察具体的作品入手。而从文体上考察赋形成的轨迹,不用说应从早期的赋作向上推。但我们得首先弄明白:应该用什么标准去判断哪些是赋,哪些不是赋。前人很少从文体的实例上探讨这个问题,有所涉及者在看法上也存在分歧,其根源就在于学者们对拿来作为参照的范本本身就有不同看法。

人们的普遍认识是,赋的大量典范性作品产生在汉代。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其中举到“楚之骚,汉之赋”[1],由此可以看出两点:第一,赋在汉代为最盛,或者说,汉代最有成就、最有特色的文体是赋;第二,《楚辞》同赋不能划等号,“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赋。

由于这个原因,学者们以屈、宋、荀的作品为参照去考察先秦时代的相关文体,以确定哪些是赋,哪些是赋形成阶段的作品,哪些不能纳入赋的范围来讨论,其看法就难免会不一致。

根据这样的认识,我们以汉初至汉武帝时的赋作为参照,以确定先秦时代哪些可视为赋或赋的滥觞,哪些不是,学术界应该不会有不同的意见。因为贾谊、枚乘、邹阳、司马相如等汉代最有地位、最有影响的赋作家产生在这个阶段,《吊屈原赋》《鸟赋》《柳赋》《士不遇赋》《子虚赋》《上林赋》《哀二世赋》《美人赋》《长门赋》等最负盛名的赋作产生在这个阶段,其时代又基本与战国相接(当中仅隔秦朝十六年)。

我们将这个阶段的赋归纳出几种体式,再联系《汉书·艺文志》对赋的特征的概括,来考察先秦时代的辞赋作品及其形成发展的状况,这样,既有大家公认的理论概括,又有大家公认的范本作品,问题就要好解决一些。

按照马积高先生《赋史·导言》关于赋的体式的分类,分析汉代武帝以前的赋,有三类:

(一)骚赋。有贾谊《吊屈原赋》《鸟赋》《旱云赋》,庄忌《哀时命》,司马相如《哀秦二世赋》《大人赋》《长门赋》,董仲舒《士不遇赋》,淮南小山《招隐士》,刘彻《李夫人赋》,东方朔《七谏》等。

(二)文赋。有枚乘《梁王菟园赋》,孔臧《谏格虎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美人赋》等。

(三)诗体赋。有枚乘《柳赋》,邹阳《酒赋》《几赋》,公孙乘《月赋》,路乔如《鹤赋》,公孙诡《文鹿赋》,羊胜《屏风赋》,孔臧《杨柳赋》《鸮赋》《蓼虫赋》,刘安《屏风赋》,刘胜《文木赋》等。

还有些是学者们看法有分歧的,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东方朔的《非有先生论》《答客难》等,我们没有列入,不作为赋的范本,但在考察先秦赋的形成、发展状况时会作为某些体式的参照。

下面先看看先秦时上面三类赋作的情况。

骚赋有屈原的《抽思》《思美人》《惜诵》《离骚》《涉江》《哀郢》《怀沙》,唐勒的《远游》《惜誓》,宋玉的《九辩》《悲回风》,景瑳的《惜往日》(关于后五篇作者的考订,见有关各篇题解)。其中屈原之作,今人多看作诗,唐勒、宋玉、景瑳之作,今人多看作赋。这其间的原因,从《文心雕龙》关于赋的定义就可以看出。《文心雕龙·诠赋》云:“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屈原作品以情驭篇,虽个别地方稍有铺排,但整体说来开阖变化,意境奇丽,诗人的忧心不仅贯穿首尾,且成了转折变化、遣词造句的主导,看不出有意铺排的痕迹。所以,人们以屈原的《离骚》《抽思》等为诗,是有道理的。但从形式上说来,《离骚》等又同汉代贾谊、司马相如、董仲舒、刘彻、东方朔等人的骚赋并无区别,所以人们论赋而上及屈原的《离骚》等作也并不错。晋挚虞《文章流别志论》云:

前世为赋者,有孙卿、屈原,尚颇有古诗之义,至宋玉则多淫浮之病矣。《楚辞》之赋,赋之善者也。故扬子云称‘赋莫深于《离骚》’。……古诗之赋,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今之赋,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情义为主,则言省而文有例矣;事形为本,则言当而辞无常矣。文之烦省,辞之险易,盖由于此。

可见前人已认识到屈原之赋近于诗,宋玉以后近于赋。《离骚》等不仅是后代骚赋的源头,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具体认定、划分上,从研究赋的形成、发展的角度,原收入《楚辞》一书的先秦时作品中,我们将《离骚》《九章》中各篇和《远游》《惜誓》《九辩》看作赋,而将《九歌》《天问》看作产生较早的文体,不看作赋。因为《九歌》名称即为“歌”,而《天问》则显然是诗。唐勒的《远游》《惜誓》,宋玉的《九辩》已明显地表现出了铺排的特征,同汉代的骚体赋无多大区别,有人认为《远游》为汉代人所作,也主要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据此将《楚辞》中骚与诗歌划清了界限。

由上面的论述可知,毫无疑问,骚赋在先秦时代已经产生。

文赋或称为散体赋。我们认为,相对于后来的骈体赋、律赋而言,散体赋为文赋早期的形态。收在《楚辞》中的《卜居》《渔父》和《招魂》同汉代文赋相比,有较多的共同之处,与枚乘《梁王兔园赋》、孔臧《谏格虎赋》、司马相如《美人赋》也无大区别,如果产生在汉代,则被归入文赋无疑。至于宋玉的《风赋》《钓赋》《登徒子好色赋》,则不仅在结构、语言风格与以上所说汉代文赋无别,且已以“赋”名篇,不用说已是名副其实的赋作;而《高唐赋》《神女赋》,则已是骋辞大赋的规模,从构思上说,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完全取法于它们。那么,战国之末文赋已形成并且定型,也可以无疑。

这里要提出来说一下的是屈原的《招魂》《大招》与宋玉的《对楚王问》。《招魂》一篇,从结构上和表现手法上说,采用了《文心雕龙·诠赋》所说“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的方式。在前面的六句小引之外,“帝告巫阳曰”云云,“巫阳对曰:‘掌!上帝命其难从。’”下面又是天帝之语:“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复用。”(按“若”,你,第二人称代词,指巫阳。谓此为掌梦之官的事,自己难以从命。天帝则以为如不及时招之,恐魂魄远去,让他及时去招。谢,去也。)然后说:“巫阳焉乃下招曰”[2],引出正文主体部分。这同宋玉几篇文赋及汉代文赋的形态是一样的。主体部分为并列的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由“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乎四方些”一小段领起,以下分为并列的六段: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

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

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

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

第二部分由“魂兮归来,入修门些”一小段领起,以下分别写宫廷的屋室建筑、室内陈设、宫娥女侍、内室之美、苑囿之美、饮食之珍奇、歌舞之欢、游戏之乐。就后一部分而言,表现方式、文字铺排同枚乘《七发》十分接近,似乎是枚乘由之受到启发而写成他那篇著名的篇章。

《招魂》末尾有一段乱辞。前有序而后有乱,这也就是《文心雕龙·诠赋》所说京殿苑猎赋的特征:“既履端于唱序,亦归馀于总乱。序以建言,首引情本;乱以理篇,写送文势。”那么,《招魂》一篇虽不以“赋”名,其实在体式上已具备了汉代骋辞大赋的特征。

《大招》一篇,从其由并列的几段文字骈联成篇的情形看,同《招魂》并无区别,但它既未用“述客主以首引”或“序以建言”的方式,也没有乱辞,不合于“乱以理篇”的要求。但它 “极声貌以穷文”的铺排手段,也达于极致。这其实是楚国民间和宫廷所用招魂辞的较原始的形态,是未经改造的式样。《大招》是屈原早期的作品,是他供职于兰台之时,因楚威王死而写的招魂辞(公元前329年,时屈原25岁)[3]。当时屈原的创作尚处于学习、继承阶段,还没有形成独创的文体与风格。至他被放汉北以后,才在楚地招魂辞的基础上,吸收了此前所流传的一些精彩辞令、议对以问对方式交代背景、引起全文的手法,而创造出对以后文赋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的《招魂》,这已是二十六七年以后的事[4]。所以说《大招》也应归入赋一类,它同《招魂》一样是骋辞大赋的滥觞。

宋玉的《对楚王问》,有的学者也多看作赋,而有的只看作散文作品。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说它不是赋,因为宋玉之时,赋作已以“赋”名篇,同屈原之时虽然体裁基本形成,而名称尚未确定时的情形有所不同;说它是赋,因为文赋就是在“对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述客主以首引”的结构方式,及主体部分由骈联的几组文字组成的特征,同《风赋》《钓赋》也没有多大区别,所以,可以归于文赋的范围之中。但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宋玉的《对楚王问》虽然创作在屈原之后,但从文体发展的角度来说,它代表了赋的名称确立之前的状态。以往不少研究文体的论著将文体的发展看作单线的演进,所以对文体发展中的不少现象无法解释,或形成理论上的矛盾,难以自圆其说。实际上,所有的文体在其演变成一种新的体式之后,原来的体式并不是从此就消失了,而是仍然在更适于自己的场合,以一种独立发展的体式出现。汉代枚乘尚学习先秦“对问”,突出主体部分并列骈联、层层推进的特征,从而创作出《七发》,并且此后“七体”累世不绝,至南北朝梁时所编《七林》,收“七体”之作竟达三十卷之多!东方朔学习先秦“对问”,而突出借问难以抒发情感的特征,写出《答客难》,此后对问之体也时见于文人笔下,举不胜举。《文选》中特设“七体”与“对问”、“设论”,也正是看到了它们作为文学体式独立存在的客观事实。只是这些体式进一步吸收了铺排的手法,显示出“极声貌以穷文”的特征,句子也更趋于整饬,并且朝押韵的方面发展,而在其被正式命名为“赋”、成浩浩荡荡之势以后,原来那种较原始的形态总体上说被边缘化了。这就如人类是由类人猿演变而来,但现代人形成之后,类人猿也依然存在一样,各因其环境而选择存在的方式,从而形成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样说来,宋玉的《对楚王问》这样的形式,作为赋形成期间的作品,应该归入赋一类。

先秦诗体赋,主要有屈原的《橘颂》,荀况《赋篇》中的五首和《遗春申君书》。汉代诗体赋的特征,从体式上说,篇幅较短;基本为四言,且全篇为四言者较多,个别的杂有五言、六言甚至七言句;从题材上说,多为咏物,借咏物以言志。这两点,《橘颂》完全符合。《荀子·赋篇》中的五首实际上也是咏物,从各个方面描述所指之物的特征,而语意双关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先秦时文人的作与春秋时代“赋诗言志”的情形很相似。作为一种智力游戏,本起于民间。《汉书·东方朔传》中东方朔所说:“口无毛,声謷謷,尻益高。”解释曰:“口无毛者,狗窦也;声謷謷者,鸟捕也;尻益高者,鹤俯啄也。”郭舍人也讲了四句,射四物。这些都很有民间文艺的特征。但荀况的五首,是既概括事物的特征,也借以言志。而且它们同一般诗体赋一样,具有铺排的特征。《汉书·艺文志·诗赋略》的“杂赋类”就列有《书》,可见汉代人也以此类为赋。

这里要特别提出来说一说的是《荀子》中的《成相篇》。杨倞注:“盖亦赋之流也。”《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杂赋类”有《成相杂辞十一篇》,则汉代人也以《成相》属杂赋。《艺文类聚》卷八九引《成相篇》曰:“庄子贵支离,悲木槿。”注云:“《成相》出《淮南子》。”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云:“然则此《成相杂辞》十一首者,淮南王之所作也,盖从其本书别出。”则西汉中期以前也有《成相》。王应麟《汉志考证》曰:“相者,助也。举重劝力之歌,史所谓‘五羖大夫死而舂者不相杵’是也。”则“相”非如卢文弨之言为乐器,其首句之“请成相”,亦不当如卢文弨之说是“言请奏此曲”。成相本舂谷时按节奏所诵,舂的声音相当于敲击乐器,则成相相当于依节奏诵说,其音乐性并不强,但有突出的节奏感。古人之所谓“吟”是拖长音的诵,有似唱;赋与诵则是声音适应节奏而已,并不如乐曲的悠扬起伏、富于变化,所以古人将“相”归于赋之中。当然,依今日之观点,应归入诗;在民间文学的范畴之中,则应归入讲唱文学。从这个角度说,卢文弨以为“即后世弹词之祖”(谢墉、卢文弨《荀子笺释》)有一定道理。因此,荀卿的《成相》本书不收。

总的来说,汉代辞赋鼎盛时赋的各体,在战国末期都已形成,就《楚辞》中有关篇章而言,虽无“赋”之名而实具赋之基本特征。

宋玉《风赋》云:“夫风生于地,起于青之末。”任何事物从无到有,有一个孕育、形成、发展的过程。赋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屈原起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赋的三种体式从进入文人的创作直到基本定型,都是他向民歌和下层艺人学习,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而完成的。从学习民间和宫廷中流传的招魂词而创作《大招》,到写成以“述客主以首引”,“序以建言”、“乱以理篇”为结构特征的《招魂》,就可以看出他在艺术上进行的有益的探索轨迹。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中说:“楚辞之体非屈子之所创也。《沧浪》《凤兮》之歌已与《三百篇》异,然至屈子而最工……故最工之文学,非徒善创,亦且善因。”[5]这是十分精辟的见解。

但是也必须看到,赋的三种体式的孕育形成有一个过程,有其形成前的不完善形态。屈原以敏锐的艺术眼光发现了它们,并凭借自己的文学素养,吸收其他文体的某些因素,进行恰到好处的改造,使之成为适合于当时文化环境、审美需要,满足人们审美愿望,从而也代表当时文学发展水平的新文体。

下面,我们从屈原通过对他之前有关文体的接受、改造而完善赋这种文体方面,谈谈战国后期赋的孕育、形成与发展,及屈、宋赋之外辞赋、准辞赋的状况。

先说骚赋与诗体赋。

关于屈原前的楚地诗歌与韵文,我曾有《作为楚辞上源的诗歌和韵文剖辨》一文[6],认为《诗经》的《周南》《召南》中写于江、汉、汝水流域的作品,同楚文化有较深的关系;陈国与楚相邻,信巫等风气与楚国一致,春秋末年陈被楚国所灭,其地为楚所有,则《陈风》对后来的楚国文学也有一定影响。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论语新校释

    论语新校释

    《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书对原著行了详细地注释,是文学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指腹为婚:弃妃女法医

    指腹为婚:弃妃女法医

    慕晚晴,21世纪女法医,一朝穿越,成为景华王朝忠勇亲王指腹为婚的王妃她的前身泼辣蛮横、刁蛮任性,被打入冷宫,枉受城门之灾,王爷冷落,就连管家和下人也没将她放在眼里NND,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KITTY!凭借法医的素养,成功平断府内冤案,训管事、立声威,从此在王府有了一席之地,也在他的心内有了一席之地武功与美色并重的王爷柔情微露,她便一不小心沦落了芳心可惜,好景不长,为了迎娶尊贵的青阳公主,王爷设计捉奸,光明磊落地将她扫地出门这才知道,男人靠得住,母猪也能爬上树!※沦落街头,身无分文,苦思谋生良策琴棋书画不通,生意买卖无缘,空有验尸绝技,NND,衙门不收女吏!走投无路之下,她只好卖身为婢家族纷争,玉府的病秧三公子被外放为官,她二话不说,立刻申请随行嘿嘿,这下她大展拳脚的机会来了平冤案、断悬狱,路遇美男无数.且看21世纪女法医如何在古代开创天地!=====吼吼,梦梦开新文了,请大家多多支持哈,本文风格异于往常,带点搞笑,带点推理,女主独立自强,擅长冷幽默,工作干练,私下却孩子气十足。再p:写虐文(注:亲的评价,个人保留意见)写惯了,突然想写个搞笑的女主,想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写,四处询问亲朋好友,得答案曰:照某梦你自己写就对了,于是本文女主横空出世!◆◆◆◆◆梦的其他文文:穿越千年之倾君冷帝的刁蛮妃推荐好友的文文:爱心果冻《殿下的囚宠》幽月如烟《特工弃妇》宁儿《总裁的古代小娇妻》蔓妙游蓠《冷心弃妃》原味的夏天《夫满天下》
  • 蛇蝎毒女复仇千金

    蛇蝎毒女复仇千金

    一朝重生,只为复仇!临死才知,原来她存在的意义,她身怀异能誓要报仇,活生生的器官捐献人!被同父异母的姐姐在手术台上活生生地挖心取肺而死。所支撑她的,唯有仇恨的力量她的幸福已断送,就只是她姐姐的移动血库。订婚宴上,未婚夫变成姐夫。就连她的孩子,要把他们加诸在她身上的痛苦一一讨还,她的心已成灰,她的重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生来也只是为了剜出心脏移植给姐姐的孩子……无边的恨意让她死不瞑目!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医毒妃:废物大小姐

    神医毒妃:废物大小姐

    夏清歌,龙溪大陆赫赫有名的废物大小姐,自小与梁家世子爷订有娃娃亲,却不想,十五年大婚在即,梁家为了攀附皇权生了悔意,一场风波自此掀起。退婚不久她竟对容颜倾世的七殿下一见倾心相思成疾,天随人愿,得了太后懿旨择日嫁进睿王府。却不想,大婚没过多久,姨娘伙同庶妹设计,陷害她含冤致死。她本是世界顶尖特工,心狠手辣,擅长伪装,扮猪吃老虎是她的拿手好戏,代号“天使魅姬”,因一次追杀任务被最亲密的人背后捅刀子,误入陌生国度,成为落魄大小姐。祖母不疼?姨娘不爱?庶妹欺凌?退婚未婚夫挑衅?她冷然一笑,都放马过来吧,她夏清歌奉陪到底!十二年装疯卖傻,隐藏风华,一朝重生,倾倒天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狠诀杀伐,斗得人仰马翻哀嚎一片,这…当真是那废物?*【暖暖剧场】某位倾颜绝世的男子眨巴着纯净闪亮的大眼“歌儿?做我的娘子可好?我这般花容月貌的姿色,倾城倾国的容颜被你拐了来,你一定要对我负责到底啊。”某女嘴唇微颤,鄙夷之色升起“我记得,你是自个半夜爬窗户而来的吧?”【男主专情,女主能屈能伸,两人腹黑共轰炮灰。】一生一世一双人哦!绝对爽文!
  • 重生之嫡子长媳

    重生之嫡子长媳

    她为了他寻找到宝藏,却被他的妻室推进崖底,许是老天怜她,时光回到一切还未发生时,这一世,她却不会再让他如愿,目的,毁了那古墓,她要让他痛不欲生!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本书以短小生动的小品文写作方式,从你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在路上、在餐厅、在电影院、在厨房、在卧室、在争吵中、在生气时、在小朋友的书包里捕捉随处可见的经济学奥秘,如下午茶一般悠闲而有趣,却又浓香醇厚,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