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500000019

第19章 类书与文学(4)

世有非文章者曰:“辞不出于《风雅》,思不越于《离骚》。模写古人,何足贵也?”余曰:“譬诸日月,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此所以灵物也。”(《李文饶文集·外集》卷三。)

李德裕的这段话揭示了包括这首《送友人》在内的许多古典诗歌成功的奥秘。经典中的“思”与“辞”,前人反复使用过的母题、意象、格律形式等,就像厨师烹饪用的调料,搭配不一样,味道就不一样,虽然还是从前那些文学元素,天才的诗人总能用它们调配出新鲜的意境。

要理解李白这首诗歌,李白所送友人是谁,他要去哪里,送别的时间,当时在场的还有哪些人,其他人是否也作有送别诗,这些有关这首诗歌创作背景的问题,一点都不重要。我们理解这首诗更多地以从前诗人的同类送别诗为语境。仿佛从前的那些诗歌都在为李白这首诗作铺垫,李白这首诗是从从前的那些诗篇中衍生出来的。这说明了一个事实:文学作为一门艺术,虽然不能脱离现实,但也有它的相对封闭性,文学话语有时候像是独立于现实之外的。“之所以有文学是因为已经有了文学”,“文学的愿望就是成为文学”,“文学的主要的参照范畴是文学,文本在这一范畴内部互动”(《互文性研究》,65页。)。

理解“文学的主要的参照范畴是文学,文本在这一范畴内部互动”这句话,就古典诗歌来说,最好的材料是古人的注释和类书。

就注释来说,我国古代学者对诗歌的注释,首先关注的是对单个诗语的考索和过去用例的引证,而对诗句的分析,对全篇主旨的分析倒是第二义的(参见《唐诗语彙意象论》,12页。)。我们引用一段《文选》李善注来具体说明这一倾向。

沈约《别范安成诗》

李善注:《梁书》曰:范岫,字樊宾,齐代安成内史。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李善注:言春秋既富,前期非远,分手之际,轻而言之。言不难也。《汉书·灌夫传》曰:生平慕之。《论语》子曰: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孔安国曰:平生,少时也。贾充《上与李夫人书》曰:每至当别,未尝以易。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李善注:言年寿衰暮,死日将近,交臂相失,故曰非时也。《蜀志》曰:宋预聘吴,孙权捉预手曰:今君年长,孤亦老,恐不复相见也。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李善注:苏武诗曰:我有一樽酒,将以赠远人。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李善注:缪袭《嘉梦赋》曰:心灼烁其如(阳)[汤],不识道之焉如?《韩非子》曰: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

沈约这首诗,和上面李白的《送友人》一样,都是写离别的。李善的注释考索了诗中“生平”、“少年”、“易”、“一樽酒”、“相思”等语词更早的用例。他在考索这些用例时,不是在做单纯的语源研究,而是特别注意它们在文学传统内部的传承关係。以“一樽酒”为例,像这样的字面大可以追溯到先秦的很多经典,比如以饮酒为一种礼仪的“礼”类著作,来头大得多,但李善却不拘泥于字面的偶然相似,徵引了苏武的两句诗。这两句诗和本诗在情景上非常相似,都写把酒送别。就最後两句诗的注释,也能体现李善是如何重视梳理文学“这一范畴”的“内部互动”。最後两句诗化用了《韩非子》中一个写相思的故事,如果祇是做一般的语源研究,那么祇需要把《韩非子》中的这个故事引录出来就可以了,但李善所做的工作却没有到此为止,他徵引了缪袭的《嘉梦赋》。《嘉梦赋》中更早地化用了《韩非子》中的这个故事,李善借此表明在沈约之前,《韩非子》中的这个故事就已经在文学作品中被当作一则优美的典故来使用。

对李善来说,他並不关心沈约这首诗的创作个性,他关心的是这首诗所承载着的离别诗的传统,或者说这首诗是利用了哪些离别诗的传统技巧把自己创造出来的。对他来说,理解一部文学作品“主要的参照范畴”是从前的文学传统,而不是其他。

古代的学者在为诗歌作注释时往往要利用类书。《四库全书总目》类书类小序说:“此体一兴,而操觚者易于检寻,注书者利于剽窃。”可见,类书对注释者有多么重要。

注释者关注的是对诗语的考索和过去用例的引证,亦即文学传统内部的传承关係,而类书所做的工作是对过去的文学活动的总结,並帮助建构文学传统。注释与类书在展现文学的内部互动上是相通的。

类书将人类的各种活动进行分类,类书当中的每一个小类就相当于文学中的一种题材。类书在每一个小类,即每一种题材下,荟萃与文学相关的古往今来人们在这方面的种种活动。一部类书仿佛是一座千门万户的大宫殿,殿中每一间屋子都自成一个单元,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在“别离”这间屋子里,主题就是“别离”,屋内陈列着描绘“别离”的形形色色的名篇、佳句、丽藻,以及那些最富有文学意味的有关离别的故事。从前的离别,无论是灞桥的还是南浦的,无论是苏武归汉还是昭君出塞,都在这裏复现。千万首别离的诗歌在这裏争鸣、交织,最终沉淀成别离诗的传统。

总是姗姗来迟的诗人,在“别离”这间屋子裏,凝神细听了从前千万首离别诗的交响後,他写下了自己的有关别离的诗篇,把自己也汇入这个伟大的传统。在这个伟大的传统的阴影下,他是那么的渺小。通过古人的注释和类书,我们知道沈约、李白所抒写的别离的诗篇,充满着从前各个时代诗人的声音,刻满了岁月的烙印。沈约、李白仿佛是在利用这些声音或者烙印,提醒读者他们祇是那间“别离”的屋子派出的两个导游,他们不要我们对他们惊叹,他们要引领着我们进入那间屋子,和他们一起凝神细听那千万种离别的交响。

§§§第三节类书与唐代官人文学

“唐代官人文学”,这一概念借用自陈飞先生的《唐代试策研究》。陈飞先生给它界定的范围是:“主要是指唐代官方和个人在选官、做官活动中所实际应用的各种文体。”(《唐代试策研究》,2页。)这些文体包括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诰、策问、策、判、表、笺、状、檄、露布、弹文、移文、启、书、疏、序、议、论、连珠、喻对、颂、赞、铭、箴、传、记、谥哀册文、谥议、诔、碑、志、墓表、行状、祭文。这些繁密的文体分类,依据的是《文苑英华》。《文苑英华》这部宋初编纂的文学总集,收录的主要是唐人的作品。它的这些文体分类几乎涵盖了唐代文人所有的文字生活。

陈飞先生还把“唐代官人文学”区分为两个部分:“科举文学”和“官用文学”。科举文学是指“科举制度之下的文学应用”,官用文学是指“文官制度下的文学应用”(《唐代试策研究》,2页。)。下面就借用这两个概念展开我们的论述。

一、类书与科举文学

唐代科举考试(本节对唐代科举考试的描述主要根据傅璇琮先生《唐代科举与文学》一书。)的科目很多,是一个很複杂的体系。《唐六典》云:

(考功)员外郎掌天下贡举之职。凡诸州每岁贡人,其类有六:一曰秀才,二曰明经,三曰进士,四曰明法,五曰书,六曰算。

《新唐书·选举志》云:

唐制,取士各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

通常所说的唐代科举考试,主要是指进士、明经和制举三科。这三科代表了唐代科举制的主要特点,它们是唐代各级文职官员入仕的重要途径。

《新唐书·选举志》曰:“凡明经,先帖文,然後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也就是说,明经考试分三场,第一场帖文,第二场口试,第三场试策文。傅璇琮先生认为“明经考试的关键是帖文,也就是死背死记经书及其注疏的文字”(《唐代科举与文学》,117页。)。笔试策文不过是虚应故事。因此明经科就无所谓“科举文学”了。

1.类书与进士科

进士科以试诗赋为主,类书在这裏就有用武之地了。科举考试下的诗赋与一般诗赋的面貌很不相同。为了让考官们相对容易地把握一套评判标准,使他们在判卷时尽量客观,诗赋的试题中往往明确规定了字数和用韻要求。进士科所试诗都是五言律诗,限定十二句,所试赋一般是八字韻脚。白居易省试《玉水记方流诗》题下注曰:“以流字为韻,六十字成。”(《白居易集》,868页。)唐贞元年间吕温《礼部试鉴止水赋》题下注曰:“‘澄虚纳照遇象分形’为韻,任不依次用,限三百五十字以上成。”(《唐吕和叔文集》卷一。)

进士科诗赋的这些规定很繁琐。关于这个问题傅璇琮先生考证说:

据宋人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说唐时赋韻之制,八韻者以四平四侧(仄)定格,但也有三平五侧、五平三侧、二平六侧、六平二侧,等等(《文苑英华辨证》卷一《用韻》。)。举子如“有犯韻及诸杂违格,不得放及第”(《册府元龟》卷六四二《贡举部·条制四》後唐长兴元年(930)六月中书门下奏。)。《册府元龟》具体记载了天成五年进士复试诗赋中犯韻的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唐代进士试诗赋的各种琐屑的规定:

卢价赋内“薄伐”字合使平声字,今使侧声字,犯格。孙澄赋内御字韻使“宇”字,已落韻,又使“膂”字,是上声;有字韻中押“售”字,是去声,又有“朽”字犯韻;诗内“田”字犯韻。李象赋内一句“六石庆兮並合”,使此奚字,“道之以礼”,合使此导字,及错下事;尝字韻内使方字,计中言十千十字处合使平声字,偏字犯韻。……师均赋内从字犯韻(《唐代科举与文学》,176页。)。

正因为诗赋考试对声律有这么多繁琐的要求,而一般读书人不可能把韻部都记得很熟,所以进士试的时候允许举子携带书本进场。白居易《论重考试进士事宜状》:

伏维礼部试进士,例许用书策,兼得通宵。得通宵则思虑必周,用书策则文字不错。昨重试之日,书策不容一字,木烛祇许两条。迫促惊忙,幸皆成就。若比礼部所试,事较不同。虽诗赋之间,皆有瑕病,在与夺之际,或可矜量(《白居易集》,1265页。)。

白居易提到的“书策”主要指韻书一类的书,其中很可能也有类书。王昌龄《诗格》说:“凡作诗之人,皆自抄古人诗语精妙之处,名为随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兴若不来,即须看随身卷子,以发兴也。”其中的“随身卷子”当是小型的类书或者略具类书雏形的书钞。一般状态下,诗人尚且随身携带这样的书本子以备无虞,更何况去应命运攸关的科举考试?李翱《与淮南节度使书》:“近代以来,俗尚文字,为学者以抄集为科第之资。”(《唐李文公集》卷八。)既然允许带书,拣紧要的带两本,进考场的时候心裏也会踏实些。

进士科诗赋试限题、限韻、限字数,举子在“迫促惊忙”的应试状态下,很难自由起兴,更多的时候是在拼凑、拆补,如填框格。宋代阮阅《诗话总龟》後集卷三十一《丹阳集》说:

省题诗自成一家,非他诗之比也。首韻拘于见题,则易于牵合;中联缚于法律,则易于骈对;非若游戏于烟云月露之形,可以纵横在我者也。王昌龄、钱起、孟浩然、李商隐之辈,皆有诗名,至于作省题诗,则疏矣。王昌龄《四时调玉烛》诗云:“祥光长赫矣,佳号得温其。”钱起《巨鱼纵大壑》诗云:“方快吞舟意,尤殊在藻嬉。”孟浩然《骐骥长鸣》诗云:“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李商隐《桃李无言》诗云:“夭桃花正发,秾李蕊方繁。”此等句[与]儿童无異。以此知省题诗自成一家也(《诗话总龟后集》,193页。)。

所列王昌龄等人的省试诗的共同特点是:声调响亮,词句典雅,可是没有情韻,呆板僵化,还几乎都犯了合掌的毛病(即一组对句裏,出句和对句意思都差不多)。省试诗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把规定题材下所可能用到的典故、辞藻,按照规定的长度,填充到规定的声律框架中去。

省试诗赋的评判标准,除了声律上要没有毛病之外,还要求风格上是“齐梁体格”。唐末范摅《云溪友议》卷上《古制兴》条:“文宗元年秋,诏礼部高侍郎锴复司贡籍,曰‘……其所试赋,则准常规;诗则依齐梁体格。’”这裏的“文宗元年”应是文宗的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他在《先进五人诗赋奏》(《全唐文》卷七二五。)中,具体点评了第一至第五名的诗赋:

进士李肱《霓裳羽衣曲》诗一首最迥出,更无其比,词韻既好,人才俱美,前场吟詠,近三五十遍,虽使何逊复生,亦不能过,兼是宗枝,臣与状头第一人,以奖其能。……其次沈黄中《琴瑟合奏赋》,又似《文选》中《雪》、《月》赋体格,臣与第三人。

高锴秉承了文宗的意旨,把齐梁时期的经典作家(何逊)、经典作品(谢惠连的《雪赋》、谢庄的《月赋》)作为评判的依据。下面我们以李肱中状元的省试诗为例,对文宗、高锴所谓的“齐梁体格”略作分析。李肱《霓裳羽衣曲》诗: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凤管势参差,霞衣竞摇曳。宴罢水殿空,辇餘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这首诗先想象着回忆了“开元太平时”宫廷裏的盛世景象,然後奉承当今的皇上文宗一定能够在开元盛世之後别开生面,让唐帝国更加繁荣。这是一首中规中矩的应制的颂歌,我们很难将它与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那种细腻的个人化的抒情联繫在一起。我们怀疑“何逊”作为前代经典作家,在高锴的文学批评裏,已经被简化成一个祇表示才华出众的代名词。高锴觉得谁有才华,他就说谁像何逊。“何逊”成了一顶高帽子,与某种特殊文学风格的联繫其实很薄弱。高锴觉得李肱的诗味道不错,就随便把这顶高帽往他头顶一套,也不论合不合适。说实在的,李肱这首诗和前面所引王昌龄等人的应试诗,倒让我们想起了初唐许敬宗等人那种宫廷风格:标榜典雅庄重,其实是浮夸空洞。这种宫廷诗歌要么颂扬君主的恩德,要么铺张皇家的气象,需要堆砌很多富丽宏伟的辞藻。

在“迫促惊忙”的应试状态下,考生要在限定的题目下组织起那么多相关的宏丽字眼,还要让这些字眼符合繁琐的声律要求,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作为考官的白居易要求上级判卷的时候把尺寸放宽松些(“虽诗赋之间,皆有瑕病,在与夺之际,或可矜量”),因为那次复试不像一般的礼部进士考试,既不准考生携带书本,又不让他们可以通宵答题。

在一般进士考试允许带书册的情况之下,韻书之外,类书也是很理想的选择。理由很简单,类书不但内容丰富,检索方便,而且按题材收集常用事类。类书中的一个小条目,就是诗文中的一个题材。类书在每一个题材之下都彙集大量的相关辞藻和典故,形成一个关于该题材的辞藻群、典故群(参见上文所引《初学记》、《渊鉴类函》“月”条),很方便文人们挑选符合格律要求的诗文用语。

大概是在这种科举考试的风气推动下,唐代出现了一种後世称为“诗韻”或“韻府”的新型类书:《韻海镜源》(关于这本书的详细情况请参看本书附录二“唐代类书提要彙编”中的相关内容。)。这是一种“押韻之书”。《四库全书总目》之《韻府群玉》提要曰:

同类推荐
  • 雷达散文

    雷达散文

    自成一派,《雷达散文》收录了著名作家雷达的大量散文佳作。这些作品风格独特,行文流畅,文笔精妙,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水平与艺术素养。读来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

    该书以“中外世界文学名著赏析”为副题,涵盖《红楼梦》《匹克梅梁》《西游记》《哈姆雷特》《悲惨世界》《三国演义》《老人与海》和《水浒传》等中外名著。作者在导言部分便开宗明义,对文学与文学的功能做了界定,阐明了人和人生、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 文学与戏曲(和谐教育丛书)

    文学与戏曲(和谐教育丛书)

    本书从我国古代的神话与仙话开始,介绍了文学戏曲产生的背景和经过,以详实的历史记录和客观的文字笔调书写了文学戏曲的种类、内容,给读者展开一幅全面而生动的总览图。
  • 把心放在世界最温暖的角落

    把心放在世界最温暖的角落

    属于每个人成长中的瑰丽岁月、迷茫和感动。治愈系暖文,具有疗伤效果的文字,划破冷冬的阴霾,带来灿烂的春日暖阳。
  •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本书记录着作者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以及和学生高山流水般的情谊。在她的心中,教育无小事,她把每一个孩子都看作是一个世界,细心的雕琢,耐心的呵护。
热门推荐
  • 太子殿下:独宠冷妃

    太子殿下:独宠冷妃

    有些人,注定相遇,即便跨越时空,亦是会相遇相知相爱。一场期待已久的婚礼破灭,王者倾心之爱恋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王者如她,毁于情之一字,断情涯下芳魂逝。再次睁眼,跨越时空降临异世!斗贵妃,斗渣男贱女,斗得不亦乐乎,却遇见了他,动心动情只为他。霸气妖孽如他,不动情则已,一动情便是美人如斯,只娶她一人,纵宠一世。精彩片段:【相遇相斗篇】浴室内,女子闭目仰躺在浴桶中,水面上浮满的玫瑰花瓣遮住了她纤痩却又凹凸有致的身材。某妖孽木有想到,随便找个藏身的地方,都能碰到如此香艳的场景,即便是入他这般的人物,已是忍不住一个呼吸沉重。“叮叮”银针入木三分,某妖孽自角落缓步出来,面色铁青。“女人,你好大的胆子!”妖孽惑人的容颜狭长丹凤眼喷火,从未有人敢对他这般无理!如琉璃般的双眸划过嗜血,通身冷气外放至零下负N摄氏度,周围的空气似乎一瞬间便凝结成片片冰霜“贼喊捉贼,原是这么回事~”话语中满含讽刺意味,某妖孽妖媚凤眼染上杀意,突然,妖孽面容勾起惑人弧度,摄人心魂。某女只觉鼻头鼻血上涌,靠,一个大男人长这么美,让她们女人肿么活啊?“女人,你好得很,爷会让你日后的日子很好过。”话落,人影便不见了,可见武功之高。某女火大抓狂,却只能在浴桶眼睁睁看着某妖孽飞远的黑点。【妖孽吃醋篇】酒楼雅间,某女与某谪仙美男相会,气氛温和而美好。“小陌陌,多吃一点,你太瘦了。”温润优雅的声线响起,纤细修长的手执起筷子夹着鱼肉送到某女嘴边,某女理所当然的微微张开美艳红唇迎接食物到来。“砰”的一声雅间的门报废碎裂开来,某妖孽紧绷着惑人美颜,脸色黑如墨汁的出现在门口。“轩辕清陌,你竟然敢跟别人出来幽会,活腻歪啦?”这该死的女人,他不过是有点事离开一会儿,一转眼就跑出来跟别的男人相会了。看着眼前你侬我侬的喂食画面,某妖孽火大,狭长魅惑的丹凤眼如火山喷发般。“爷告诉你,这个女人是有主的,爷的女人,你若再敢背着爷的面勾搭爷的女人,就如此筷。”满含杀意看了某谪仙美男一眼,提着某女就走。某谪仙美男勾唇轻笑看着碎裂得渣都不剩的,夹菜给某女吃的筷子,这男人真是小气。呆愣中某女此刻才反应过来,她正被某妖孽提在手上,双眸喷火扭头看向某妖孽,“尼玛,老娘出来干嘛关你鸟事......。”某妖孽突然停下正脸看着她,魅颜黑如浓稠墨汁,双目幽深如波浪看不到眼底,闪烁着危险的光华。
  •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 吴雯 王含光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 吴雯 王含光

    明末清初,在山西诗坛上有几位诗人,很值得我们关注。其中,程康庄、吴雯、王含光三人便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山西籍诗人。
  • 高调处事低调做人全集

    高调处事低调做人全集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遵循此理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赢得一个意蕴厚重、丰富充实的人生。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既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成功人士奉行的人生准则。
  • 重生之妙手天师

    重生之妙手天师

    夏语,夏家长孙女,在爷爷七十大寿的时候,遭人诬陷,遭受了家族酷刑,生死关头,这才看清楚所谓亲人伪善的嘴脸,幡然悔悟。一朝重生,夏语重回三年前,父亲没死,爷爷也没死,一切看来得及,她的身体中更多了一个逆天的系统,天师系统。只要完成系统发布的任务,就可以得到积分奖励,积分可以兑换系统中的任何东西!夏语嘴角微微冷笑,有仇报仇,有怨抱怨,前世对不起我的人,我定当百倍千倍的还回去!从此,都市多了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黑白两道尊为座上宾的妙手天师。她是铁口直断,观人生死,千金难求的的女相师。她是符咒通天,降妖驱鬼的超级天师。她是风华绝代,敢与阎王争命的妙手医师。…片段1:“语儿,我爱你,对不起,可能是我太唐突了,但是,语儿,自从那日一别,我心里就有你了!”眼前帅气的男子含情脉脉的注视着夏语,那温柔的目光似乎能把冰雪瞬间融化。“薛浩宇!”夏语心中冷笑,仿佛分魂针再次刺入了天灵盖,那浑身撕裂的痛苦又一次重现了,就是这个男人,亲手布置了一场美好的骗局,让自己以为是世上最幸福的人,生生的分裂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我夏语发誓,今生今世,定要你付出惨重至极的代价,否则,就让我坠入地狱,永生永世不得解脱!“我…”夏语微微低下了头,脸上马上露出一丝娇羞,好戏才刚刚上演,那就让我陪你们演个够吧!薛浩宇和蒋敏不着痕迹的对视了一眼,这傻子,果然还是上钩了!夏语把一切尽收眼底,冷笑连连,表姐,薛浩宇,这一世上钩的不知道是谁呢?
  •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1)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腹黑王爷嚣张妻

    腹黑王爷嚣张妻

    安琪儿,名字是天使,性格却是魔鬼。结婚当天,滑翔伞故障,她从天下掉落下来,砸到一个男人,非但不道歉,反而气急败坏的对身下的男人大呼小叫,“起来——别装死!”一副别人欠了她的表情。此人也毫不客气拿她当刺客,不想机缘巧合,她来到一个很多美女的场合,都很漂亮,不过,这个差点,那个也差点?不过,她们在做什么?
  • 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哲理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哲理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哲理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讲述了住持抛宝碗教徒弟、吝啬带来苦果、公孙仪不受赠鱼等哲理故事。
  • 任正非谈商录

    任正非谈商录

    华为作为中国商界的传奇,成功的内部运营模式长期不为世人所知。它就像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宝藏,而其最大的财富就是企业运营和管理的经验,让很多怀揣创业梦想的人趋之若鹜。本书从多方面入手,叙述了任正非经营管理华为的策略、方法、手段,即他带领华为从创业走向业界巨头的方方面面的经验。总之,它可以让人了解到一个全面的华为,又可以让人掌握到一个世界级企业的成长经验。
  • 桃花倾君心:大侠等等我

    桃花倾君心:大侠等等我

    姚小桃在山间抓鱼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这江湖有一天会因为她而变了个样儿。她的能耐,确实是欠火候的。不过,加上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就得另说了。原来,这江湖不仅有美男可以看,可以快意恩仇,还挺罗曼蒂克的。
  • 大唐修仙记

    大唐修仙记

    大唐边境的风在不停的飘荡的吹着,吹着的大唐边境的泥土带着一股芬芳的香气。一队西域吐蕃的人的马队正在朝大唐的方向驶来。马队上几个穿着吐蕃彩色条纹的衣服的吐蕃人,他们带着一封吐蕃王写给女皇武则天的信。信的内容是关于太平公主的……苏月明在大唐的治愈系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