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300000012

第12章 庄存与的《春秋公羊》学(7)

与庄存与的整个经学思想相应,《春秋正辞》所说的圣人之道也就是尧舜之道。庄存与说:

然则《春秋》何以作乎?法文王也,乐道尧舜之道也。(庄存与:《春秋正辞·天子辞第二》卷二。)《春秋》制义,以继王迹。(庄存与:《春秋正辞·禁暴辞第七》卷九。)

《春秋》之义就是承继尧舜诸圣王之迹,阐发以文王为代表的尧舜三代圣人之道。这一圣人之道就其内容而言,不过是规范君臣父子伦理的礼义,故庄存与在《春秋正辞》中,一再声称《春秋》是礼义之大宗:

君子作《春秋》,起教于微眇,其奚待流逴荒亡,为诸侯忧,而后讥其重乎?故曰礼义之大宗,所为禁者难知矣。(庄存与:《春秋正辞·内辞第三中》卷四。)

诸侯之事,父子君臣之大伦,要在于《春秋》,故曰:礼义之大宗也。(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

《春秋》礼义之大宗也,治有司者也。(庄存与:《春秋正辞·诛乱辞第八》卷一〇。)

以《春秋》为礼义之大宗,其说出自西汉的司马迁。而司马迁之说本于董仲舒。(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二十五史》,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年。)春秋之时天下大乱,臣弑其君,子弑其父,不绝于书,故《春秋》不是正面地阐述礼义,而是“所记败乱多矣”(庄存与:《春秋正辞·诛乱辞第八》卷一〇。),“罪其君父,所以正本也”(庄存与:《尚书既见》卷一,第2页。),“《春秋》诛乱贼,义有所辟,辞以诛之,未有但已者”(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春秋》考成败,录祸福”(庄存与:《八卦观象解下》,第22页。)。《春秋》主要是对当时各种违背礼义的言行的批评,并且通过诛讨乱臣贼子来说明礼义,故对《春秋》的理解要从孔子所讥来认识,所谓“《春秋》乐道尧舜之道,察其所讥,尧舜之道存焉”(庄存与:《春秋正辞·禁暴辞第七》卷九。),而“不知孔子作《春秋》,何以为王者之事?何以为乐道尧舜之道?”(庄存与:《系辞传论》,第41页。)孔子正是通过对乱臣贼子的诛讨,阐明了他所要说明的圣人之道以及君臣父子所应遵守的礼义大宗。所以,庄存与不仅在书中以诛讨乱臣贼子为中心内容,而且专列《禁暴》、《诛乱》二篇,再三强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者,必陷篡杀之名”(庄存与:《春秋正辞·诛乱辞第八》卷一〇。)。要求君臣父子都必须以《春秋》为教科书,从中体会礼义的规范,领悟圣人之道,才能不失为君臣父子;否则,就将有君臣父子之间的篡杀等种种恶行发生。他对《春秋》的这种基本认识,与董仲舒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

《公羊》学认为,《春秋》的圣人之道是通过孔子的特殊笔法来体现的,要了解《春秋》的圣人之道就必须明白圣人的笔法。自《公羊传》以后,董仲舒、何休及其后儒对《春秋》的笔法都多有发明,但是,用所谓《春秋》笔法并不能对《春秋》的所有内容一一作出令人满意的解说。如,《春秋》昭公十三年,“冬,十月,葬蔡灵公”,蔡灵公有弑君父的大罪,“般也生死无所容于天地”,按照《春秋》笔法对蔡灵公是不应书葬的,但这里却有书葬之文。《公羊传》无解,何休虽然对此有所解释(何休的解释是:“书葬者,经不与楚讨,嫌本可责复仇,故书葬,明当从诛君论之,不得责臣子。”《春秋公羊传注疏》,《十三经注疏》,第2323页。),但是,庄存与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之所以书葬是因为“蔡不可绝,故过而予之也。《春秋》有过辞乎?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春秋》之过,虞帝之过也”(庄存与:《春秋正辞·诛乱辞第八》卷一〇。)。在这里,庄存与承认《春秋》的笔法有所谓“过辞”,也就是承认言辞总是具有不能穷尽义旨的局限性。承认《春秋》有“过辞”,而不是把《春秋》之辞与圣人之道牵强附会,这是庄存与的高明之处。因此,较之许多《公羊》学家尤其是晚清的《公羊》学家,庄存与对《春秋》的解释较少有附会的成分。

庄存与承认《春秋》有“过辞”,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否定《春秋》之道的绝对性。他提出《春秋》之法与其所表现的圣人之道之间,有有穷与无穷的区别:

《春秋》……法可穷,《春秋》之道则不穷。(庄存与:《春秋正辞·诛乱辞第八》卷一〇。)

《春秋》讨贼也,正名而已矣。我无加损焉。名穷于不可正加一辞焉,而弑君之贼无所容于天下万世,故曰:法可穷,《春秋》之义则不可穷。(同上。)

《春秋》用来诛讨乱臣贼子的笔法、文辞有限,因此,难免有“过辞”,但是,孔子却通过有穷的笔法、文辞,阐发了无穷的圣人之道。即使是《春秋》的“过辞”,也不是真正的过错或是对罪过的肯定,而是“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一类的虞帝圣人之过。这种所谓“过辞”,实际上是圣人在特殊情形下,以“不经”的形式所表达的圣人之道。因此,绝不能因《春秋》的笔法、文辞有穷,有所谓“过辞”,而怀疑圣人之道的无穷。较之某些《公羊》学者甚至将《春秋》的文辞也说成绝对完美无缺,庄存与的说法具有较多的合理性。而他所说的圣人之道无穷,包含时空的双重含义,从空间说适用一切国家,从时间上说万世通用,故庄存与说,“《春秋》万事之权衡也”(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能够传之万世而不乱。这种肯定《春秋》之道或是《春秋》之义无穷的观念,使《春秋》学在每一个时代都具有对现实指导意义的永恒价值,为《春秋》成为万古不变之经提供了理论依据。

3与《公羊》学的异同

《春秋正辞》的基本思想是以《公羊》为主,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要真正理解《春秋正辞》,必须具体地说明《春秋正辞》究竟吸收或舍弃了《公羊》学哪些思想,其吸收有何不同之处,其舍弃有何意义等。我们可以从由构成《公羊》学哲学的孔子改制说、政治学的大一统说、历史学的三统说三世说这三大内容来作一分析。

首先,关于孔子改制说。汉代《公羊》学的孔子改制说由三个论点组成,一是孔子素王说,以孔子为有德无位的素王;二是孔子王鲁说,以孔子缘鲁以言王义;三是《春秋》新王说,以《春秋》为改制的“俟后”之作。而庄存与对这三个论点几乎都没有吸收。

庄存与虽然承认孔子受命于天的圣人,但却不讲孔子素王说。他说:

大哉受命!钊我至圣,弗庸践于位,皇惟飨德,乃配天地。(庄存与:《春秋正辞·叙目》。)

庄存与承认孔子受命于天,具有德配天地的崇高地位。可是,他只说德配天地的孔子为至圣,即圣人之极,而不说孔子是受命于天的素王。只称孔子为至圣,而不说孔子是素王,是庄存与与《公羊》学在孔子素王说上的区别。

对于王鲁说,庄存与在释隐公七年“滕侯卒”及隐公十一年“滕侯、薛侯来朝”时说:“滕侯、薛侯,《春秋》当新王也,滕子、薛伯,亲周也,《公羊》家识之矣”(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这里虽然有涉及《公羊》学的王鲁说的含义。但是,庄存与只是说《公羊》家有此一说,而没有明确刊登其说。而他在许多《公羊》学讲的王鲁地方,都不仅不采其说,反而予以否定。如隐公元年“三月,公及邾仪附盟于篾”,何休是用王鲁之说为解,认为此条是孔子王鲁的笔法体现,而庄存与则是用隐公有违孝道来解释,认为是孔子对鲁隐公的批评(庄存与:《春秋正辞·内辞第三中》卷四。)。又隐公二年,“春,公会戎于潜”。何休说:“所传闻世,外离会不书,书内离会者,《春秋》王鲁,明当先自详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故略外也。”庄存与则说:“欲公修鲁公之法,而谨诸侯之度也。实逼处此,度外置之,治内治外之谓何也?”(庄存与:《春秋正辞·外辞第六》卷八。)认为此条之义不是说王鲁,而是要求隐公谨诸侯之度。又隐公三年,“八月庚辰,宋公和卒”。何休说:“不言薨者,《春秋》王鲁。死当有王文,圣人之为文辞孙顺,不可言崩,故贬外言卒,所以褒内也。”庄存与则说:“《春秋》之辞,于我君曰公薨,于人之君爵之,而皆曰卒。尊己卑人,本臣子之恩自致于君亲,而不贰其敬,义之大者也。岂曰托王于鲁哉?”(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以为此条之义也非王鲁说,而是讲的亲亲之道。这说明庄存与对王鲁说,基本上是予以否定的。

庄存与有“《春秋》当新王也”(同上。)之说,但此说是以《春秋》继承了尧舜三代圣王之道,而使后世新王有所遵循的万世不变的大法,所谓“当”只是“相当于”之义,而不是《公羊》学说的《春秋》是孔子以素王身份,为继周的新王所立之法。同是《春秋》新王说,《公羊》学强调的是《春秋》改制的意义,而庄存与则讲是对尧舜三代圣王之道的总结。他说:

《春秋》应天受命作制,孟子舆有言天子之事,(孟子有言《春秋》为天子之事,故此处“舆”字疑为衍文。)以托王法,鲁无愒焉;以治万世,汉曷观焉。(庄存与:《春秋正辞·奉天辞第一》卷一。)

愒训为贪。《春秋》新王说,发端于孟子的《春秋》天子之事。但是,庄存与认为孟子之说,只是从孔子受天命而制作了治万世的王法而言。这个王法也就是尧舜三代的圣人之道,而不是汉代《公羊》学的王鲁说与所谓为汉制法。他在论说夏征舒弑陈灵公时,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春秋》天子之事也。罪其君父,所以正本也。故曰: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庄存与:《春秋正辞·诛乱辞第八》卷一〇。)

在庄存与的思想中,能用来“正本”的只能是圣人之道。不仅如此,庄存与还特别强调只有君王才能改元立制,否则,就是篡杀之诛,死罪之名,“惟王者改元立号,庶邦丕享,则爵命诸侯,天子之事也云而。苟非其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不免于篡杀之诛,死罪之名,如其人,如其人”(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因此,他解释隐公七年,滕子卒,《春秋》书“滕侯卒”,只是因为“以其子来朝,恩录其父王者,所不辞也”(同上。)。从书法说,是“贵贱不嫌者同号”,“齐亦称侯,滕亦称侯”(庄存与:《春秋举例》。),并没有《公羊》学的孔子自己改制立爵,将滕子变为滕侯之义。所以,庄存与并不把《春秋》看成改制之作,而认为是一部拨春秋之乱、反圣人之道的著作:

《春秋》考成败,录祸福,讥世卿最甚。故曰:于其无好德,汝虽赐之福,其作汝用咎。以此为上帝之大禁也。(庄存与:《八卦观象解下》,第22页。)

夫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拨乱反正,亦教之孝弟而已矣。(庄存与:《春秋正辞·内辞第三中》卷四。)

《春秋》不过是“教之孝弟”的著作,而非为所谓后王改制立法之书。所以,庄存与讲的《春秋》天子之事,不过是说孔子的《春秋》集合了尧舜三代圣王之义。他的“《春秋》制义,以继王迹”(庄存与:《春秋正辞·禁暴辞第七》卷九。),就是对此的明确说明,与《公羊》学的《春秋》是孔子为新王所立之法含义大不相同。

同时,《公羊》学的《春秋》新王说,是与黜杞、新周、故宋的三统说联系在一起的。如何休解释宣公十六年“夏,成周宣谢灾”,就以“孔子以《春秋》当新王,上黜杞,下新周而故宋”为说。没有黜杞、新周、故宋,所谓《春秋》新王说就不能成立。而庄存与在论说此条时,虽罗列了《公羊传》、《穀梁传》、《左传》与董仲舒、刘向诸家之说,(庄存与:《春秋正辞·奉天辞第一》卷一。)却唯独没有一点黜杞、新周、故宋的发明。因此,庄存与的《春秋》新王说与《公羊》学的说法是有根本区别的。

可见,庄存与的《春秋正辞》没有孔子素王说、王鲁说等说,虽有《春秋》新王、《春秋》天子之事之说,但与《公羊》学之义实有不同。因此,可以说《春秋正辞》基本上没有孔子改制说的发明,而晚清讲《公羊》的学者,无不以孔子改制说为其发挥理论的根据,这是庄存与虽重《公羊》而与晚清讲《公羊》者在理论上的重大不同。

这一理论上的不同,实际上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公羊》学的孔子改制说,在本质上是一种要求社会变革、革命的理论。它在先秦反映了中国当时社会要求建立大一统的时代要求,在汉初又成为汉王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理论依据。理论只有合乎时代需要,才能成为时代的显学。当运者王,《公羊》学所以能够在西汉取得最为显赫的地位,原因就在于此。这样一种理论,在社会变革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当时代需要的基本制度已经建立以后,它就完成了历史的使命。《公羊》学在汉代以后两千来年虽也时有人提起,《公羊传》也一直被作为经典受到推崇,历代也有人利用孔子改制说为其寻求合法性,但是,《公羊》学在总体上却默默无闻,几成绝学,孔子改制说更没有成为时代理论的热点。只有当社会变革的时代要求已经被提出,而崭新的时代变革理论又没有出现时,《公羊》学的孔子改制说才能再次成为社会的时髦理论,而被人利用来为社会变革作理论上的论证。

其次,从三世说、三统说来看,庄存与也只是在形式上接受了《公羊》学的说法。对三统说,庄存与将其作为“奉天辞”中的第四项内容,并在后面有所论说,但也只是引用何休、刘向之言及孔子之言予以证明,而他只是从历法、天命授受方面引用何休等人之说,丝毫不及何休等人的三统说,至于黜杞、新周、故宋的三统说,庄存与丝毫没有采纳。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董仲舒也有三统说的专论,见《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庄存与论《春秋》本来是主要据董仲舒为说的,但是,庄存与却不引以为说。这是因为,董仲舒的三统说就是“改制”说,或者至少是与“改制”密不可分的。可见,庄存与的不引董仲舒之说,是要刻意避免“改制”之义。言三统而无三统更替的改制之义,是庄存与三统说与《公羊》学的区别所在。

而对于三世说,庄存与虽然以其为“奉天辞”的第9项内容,但在后文却没有专门的论说。他在《春秋正辞》的其他地方,也有关于三世说的言论,如于《春秋》隐公七年,释“滕侯卒”说,“滕,微国也。所闻世始书卒,所见世乃书葬,曷为于所传闻之世,称侯而书卒”(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又如“小国如曹,所传闻世已书卒矣;如滕如邾如莒,则书自所闻之世;如薛如许,则书以所见之世;至所见世,舍莒皆书葬矣。”(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然而,这些说法只是取《公羊》学的《春秋》分所传闻世、所闻世、所见世及其三世不同笔法亦异之说,而根本看不到他对《公羊》学三世说最有价值的据乱、升平、太平之说的任何发明。他在论“张三世”时,似乎有这方面的含义:“据哀录隐,隆薄以恩,曲伸之志,详略之文,智不危身,义不讪上,有罪未知,其辞可访。拨乱启治,渐于升平,十二有象,太平已成。”(庄存与:《春秋正辞·奉天辞第一》卷一。)这里虽然有拨乱、升平、太平之语,但是,并没有将所传闻世三世与据乱三世相联系。从语义与语法上说,“拨乱启治”即拨乱反正之义,尔后的升平、太平不过是拨乱反正的结果。因此,他的拨乱启治与升平、太平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的语句,而不是三世说的拨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并列递进关系。再结合庄存与其他言三世只言所传闻世、所闻世、所见世,无有拨乱、升平、太平三世的迹象来看,他的“张三世”根本没有“用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解释三世说”(陈其泰:《清代公羊学》,第68页。)之义,而只是说孔子在《春秋》的所传闻世、所闻世、所见世的三世十二公中寓含的圣人之道,可以起到拨乱反正的效果,并使人类社会进入升平、达到太平的理想世界。

同类推荐
  • 乖,摸摸头

    乖,摸摸头

    真实的故事自有万钧之力.《乖,摸摸头》讲述了12个真实的传奇故事,或许会让你看到那些你永远无法去体会的生活 ,见识那些可能你永远都无法结交的人.《乖,摸摸头》一书记录了大冰十余年的江湖游历,以及他和他朋友们的爱与温暖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与风花雪月无关,与鸡汤小清新无关,有的是无畏的奋斗和孤身的寻找,有的是疯狂的爱情和极致的浪漫……12个故事,12种善意,如点点星光与烛火,给所有心怀希望的人们以温暖和光芒。 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忽晴忽雨的江湖,祝你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 此生遇你已很美:有一种深情叫友情

    此生遇你已很美:有一种深情叫友情

    讲述古代文人友情的书。讲的是友谊,更是恩义。这些在文坛上出类拔萃的文人们,在精神上常常离不开彼此。他们有了距离会互相惦念,一方遭逢战祸,另一方会辗转不寐。他们是李白与孟浩然,王维与裴秀才,韩语和孟郊,他们之间不是爱情,是友谊,却胜过人间万千可赴汤蹈火的情爱。作者倾蓝紫仍以其擅长的风格散文写就,文辞华美,取材详实,是一部内容丰富,颇具可读性的一部佳作。
  •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友人的散文放我案头已有一段时间,在为写序再次阅读的时候,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如今的散文的质地和精神是什么?艺术的高线和散文家存在的底线是什么?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前世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前世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纪实文学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死神的苍穹

    死神的苍穹

    如今却倍受凌辱。封琴大会之上,落魄皇子林沐雨,偶得奇人舍利,修炼通天道法,成为死神一脉最后传人。从此之后,曾享尽荣华,弑仙屠魔,终踏上修道巅峰……
  • 少主,别乱来

    少主,别乱来

    本是富家之女,少主得力干将,生辰之日,情人的礼物——亲手送她上西天!苍天无眼!得以重生,她却泪眼望天——为毛重生在仇人之家?还是个半路庶女!群女陷害,父亲冷眼防备,嫡兄轻视敌视,阴谋环伺——既是亲人缘何处处无情,是原身太棒槌,还是身世太怪异?她步步为营,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我自横刀向天笑——借汝女之身报吾之仇!爽!拨开疑云,揭开原身的身世之迷,真相竟如此残忍——不如她自刎了去吧!吃一堑长一智,不再动情,清冷主子却态度暧昧——那什么……我安歇,你随意!哪里蹦出一只尊贵三皇子,孔雀开屏,绕身招摇——想开屏先把心端正了,再排队!杀死她前世之身的情人跳出来说她像极心爱故人——废话,同一个人,能不像么?只不过,她该不该像他杀她一样,也让他死不瞑目,至死都不知她为何要杀他?小剧场摘录:月明风清,杀人不宜,山涧沐浴……呃,也不宜!…….她盯着深水处,露出的半个精壮身子,低咒一声:“倒霉!”男人寒目闪过一丝笑意,正经问道:“男女袒露相见,是你以身相许,还是本少主以身相许?”姜冬竹磨牙:“有区别么?”某男点头:“你以身相许,不用带嫁妆,本少主以身相许,自带嫁妆!”姜冬竹:“请问少主,你凭什么以身相许?”某少主狂傲无比道:“武功天下无敌,琴棋书画精通,下得厨房,出得厅堂,当得人盾,暖得被窝,更重要的是嫁妆丰厚,无人能及!”姜冬竹呛了两口水:“如此万能,要我做什么?”某少主寒目一斜:“阴阳需调和!”姜冬竹抹汗道:“主子在上,奴家惶恐……”某少主风轻云淡:“既然惶恐,那么……你在上面,我不介意…...”她泪奔:“……”某少主:“还不谢主盛恩?”
  • 美人要逃宫:甘做花魁不为后

    美人要逃宫:甘做花魁不为后

    【本故事纯属虚构】惑世花魁顾怜薇,仅凭一手好琴便使男人为她散尽千金,钱途无限量。可在老鸨计划将她的价值推至顶峰时,她却偷偷落跑了。沈御轩,笙月国太子,他并非皇帝的长子,却深得皇帝的宠爱。当初的花魁无意间成了邪魅太子爷的贴身丫头,她杯具的人生才正式开始……
  • 我遇见了我

    我遇见了我

    本书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我”的仇恨和无奈,我和“我”的斗争一直到文章结束才最后结束,“我”原来是作者用文字塑造出来的自己,这个“我”的完美就是杀人的利器。作者通过对两个人物的塑造想真正告诉读者的是“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本书叙述的故事是矛盾的:假主角扮演着真主角,真主角到最后却不敢承认自己是真的。冒充者身在异地干着卑鄙的勾当,然而当被冒充者举起刀子,却发现冒充者已经和自己合二为一。小说赤裸裸的展现了现代人性格的两面性,对自身的矛盾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 逆天五小姐

    逆天五小姐

    一朝穿越,从娃娃做起。既然老天给了个机会从新来过,就要过的风生水起,红红火火。一岁时,经常玩失踪,弄得府里鸡飞狗跳,殊不知当事人串门去了,姐姐家,姑姑家,外公家都留下了凤沐邪的小脚印。两岁时,跟着大哥哥参加宴会,美名其曰“社交礼仪,从娃娃抓起”。三岁时,和四哥逛青楼,调戏美女。凤沐邪一时之间名动京城。五岁时,随父出征,献计谋,击退敌军,大展风采。六岁时,开始创建自己的生意王国。九岁时,凤氏集团名满天下,国库四分之一的收入皆来自凤氏集团,皇帝都宠着凤沐邪。十三岁时,离家出走,狂遍天下,吃尽天下美食,看遍天下美男,逍遥人生。十六岁,无奈出嫁。厉王爷,全国皆知,无情冷血,黑道上都对他闻风丧胆,独独对自己的小妻子宠溺无边。“爷,听王妃的丫鬟说,府里的厨子做的菜不好吃”“扔出去”“爷,四公主说王妃怀孕了,比以前难看了,王妃哭了”一眨眼,人已经没影了,默默的替四公主哀悼”爷,王妃带着小少爷们翻墙出去了,似乎是去文王。。。“还没说完,人已经没影了,爷太不淡定了。新人一枚,请多关照
  • 悍妻当家

    悍妻当家

    正剧版:一朝穿越,化身饿狼,扑倒绵羊奈何绵羊披皮,实为群狼一占山王扑倒撕咬,铭心刻骨,红唇颤抖靠,原来她扑倒了一头狼!运筹帷幄暗度陈仓谍中谍所谓风高浪高阴谋高惹不起还怕躲不起吗?拍拍屁股卷了娃姑奶奶我潇洒走天下色狼饿狼白狼黑狼狼中狼个个都是人间极品狼奈何竟然前仆后继要爬她的床而且,还敢拐了她的娃!靠你奶奶的姑奶奶不发威,个个都当我是一无害小绵羊?报复反报复,阴谋反阴谋,翻手为云覆手雨我去你的七匹狼!谁言女子不如郎?谁言女子谋朱颜?谁言锦袍裹红妆,方能策马啸苍穹?水媚娇柔女儿装,万里江山本色行姑奶奶非要玩个风生水又起!★★★★★★★★★★★★★★★★★★★★★★★★★宝宝版:“鼻子,眉毛,嘴巴,脸蛋…”小娃儿板着手指数着。“怎么样,很像吧?来来来,快叫声爹爹听听!”某狼得意的高昂脑袋,一脸欠扁的期待着。“恩…”小娃儿郑重的点了点头,“原来我都有这么大的儿子了!”众狼绝倒……“娘亲,我家的红杏快熟了,我要吃掉它啦!”小娃儿风一般的冲进屋子,小手拉扯着女子的衣物,叫的一本正经。“红杏?宝宝啊,我们家没种杏啊?”“切!所谓一枝红杏出墙来,我这是防止!”小娃儿一脸不敢苟同的瞄着一旁黑了脸的某狼。☆△☆△☆△☆△☆△☆△☆△☆△☆△☆△☆△☆△☆△☆△☆△俺家有狼七匹,个个N赞,实乃人间极品。俺家有宝两枚,嚣张跋扈,实在头疼不已。俺家闺女晚月,扮狼吃羊,惹来风流无数。俺家孙儿宝贝,恶魔天使,屡屡吓破俺胆。俺家……痛哭流涕惨绝人寰,某银仰天长啸:这精彩怎一绝字了得?【七匹狼小介】:夜狼—楚漓,俊美冷情,傲视一切,霸道的典型暗狼—七夜,桀骜不驯,身份成谜,危险的概括影狼—齐晖,心机深沉,扮猪吃虎,腹黑的代表月狼—青月,俊雅无双,温文尔雅,讨喜温柔型银狼—梦泽,狡猾可爱,心思缜密,狐狸活宝型玉狼—玉碎,俊美邪气,暴躁如雷,火山爆发型狼中狼—保密ing……☆△☆△☆△☆△☆△☆△☆△☆△☆△☆△☆△☆△☆△☆△友情链接:师傅请你温柔一点鸾狂特工宠后调教魔鬼总裁相公好惑人★★★★★★★★★★★★★★★★★★★★★★★★【支持方式:】想支持兔子的可以如下方式支持,感谢感谢!一、最上方“会员中心”四字,免费进行新会员注册。二、注册成功后,登陆,你点简介下面“放入书架”收藏。
  • 缥缈尊者2

    缥缈尊者2

    佛界名震七界,为保神界传奇人物重回神域;进神秘过度界神兽抵命;三神器会聚一堂,四天尊硬闯混沌密境,解密神界根源,实现元初之言,完成超越神人的存在。
  • 飞贼遇上兵

    飞贼遇上兵

    一个是聪慧过人,行侠仗义的小飞贼;一个是高大英俊头脑却有点二,终生立志天下无贼的捕快……当这两个人聚在一起——当!好戏开锣喽!一番官与匪的纠缠,到最后,究竟谁输谁赢?亦或是:飞贼遇上兵,爱你说不清?
  • 洛克菲勒家书

    洛克菲勒家书

    本书是约翰·D·洛克菲勒给他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的私人信札的汇编,这些信札是洛克菲勒不愿意公开的,以遗嘱形式珍藏的贵重物品。信札“透露了太多洛克菲勒家族的商业秘密与经营智慧,绝对是一本培养伟大企业家的无可比拟的教材……”洛克菲勒这些信札的价值正如艾伦·格林斯潘所说:“比洛克菲勒家族富可敌国的全部财富还要宝贵。”
  •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如何做人是一门学问。然而人生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察人生的全部内涵。要真正做到不较真、能容人,也不是简单的事。做人和做事是相辅相成的。学会了做人,其实也就学会了做事,就知道了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由此我们的工作交往就会快乐,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大家就会有成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