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300000012

第12章 庄存与的《春秋公羊》学(7)

与庄存与的整个经学思想相应,《春秋正辞》所说的圣人之道也就是尧舜之道。庄存与说:

然则《春秋》何以作乎?法文王也,乐道尧舜之道也。(庄存与:《春秋正辞·天子辞第二》卷二。)《春秋》制义,以继王迹。(庄存与:《春秋正辞·禁暴辞第七》卷九。)

《春秋》之义就是承继尧舜诸圣王之迹,阐发以文王为代表的尧舜三代圣人之道。这一圣人之道就其内容而言,不过是规范君臣父子伦理的礼义,故庄存与在《春秋正辞》中,一再声称《春秋》是礼义之大宗:

君子作《春秋》,起教于微眇,其奚待流逴荒亡,为诸侯忧,而后讥其重乎?故曰礼义之大宗,所为禁者难知矣。(庄存与:《春秋正辞·内辞第三中》卷四。)

诸侯之事,父子君臣之大伦,要在于《春秋》,故曰:礼义之大宗也。(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

《春秋》礼义之大宗也,治有司者也。(庄存与:《春秋正辞·诛乱辞第八》卷一〇。)

以《春秋》为礼义之大宗,其说出自西汉的司马迁。而司马迁之说本于董仲舒。(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二十五史》,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年。)春秋之时天下大乱,臣弑其君,子弑其父,不绝于书,故《春秋》不是正面地阐述礼义,而是“所记败乱多矣”(庄存与:《春秋正辞·诛乱辞第八》卷一〇。),“罪其君父,所以正本也”(庄存与:《尚书既见》卷一,第2页。),“《春秋》诛乱贼,义有所辟,辞以诛之,未有但已者”(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春秋》考成败,录祸福”(庄存与:《八卦观象解下》,第22页。)。《春秋》主要是对当时各种违背礼义的言行的批评,并且通过诛讨乱臣贼子来说明礼义,故对《春秋》的理解要从孔子所讥来认识,所谓“《春秋》乐道尧舜之道,察其所讥,尧舜之道存焉”(庄存与:《春秋正辞·禁暴辞第七》卷九。),而“不知孔子作《春秋》,何以为王者之事?何以为乐道尧舜之道?”(庄存与:《系辞传论》,第41页。)孔子正是通过对乱臣贼子的诛讨,阐明了他所要说明的圣人之道以及君臣父子所应遵守的礼义大宗。所以,庄存与不仅在书中以诛讨乱臣贼子为中心内容,而且专列《禁暴》、《诛乱》二篇,再三强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者,必陷篡杀之名”(庄存与:《春秋正辞·诛乱辞第八》卷一〇。)。要求君臣父子都必须以《春秋》为教科书,从中体会礼义的规范,领悟圣人之道,才能不失为君臣父子;否则,就将有君臣父子之间的篡杀等种种恶行发生。他对《春秋》的这种基本认识,与董仲舒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

《公羊》学认为,《春秋》的圣人之道是通过孔子的特殊笔法来体现的,要了解《春秋》的圣人之道就必须明白圣人的笔法。自《公羊传》以后,董仲舒、何休及其后儒对《春秋》的笔法都多有发明,但是,用所谓《春秋》笔法并不能对《春秋》的所有内容一一作出令人满意的解说。如,《春秋》昭公十三年,“冬,十月,葬蔡灵公”,蔡灵公有弑君父的大罪,“般也生死无所容于天地”,按照《春秋》笔法对蔡灵公是不应书葬的,但这里却有书葬之文。《公羊传》无解,何休虽然对此有所解释(何休的解释是:“书葬者,经不与楚讨,嫌本可责复仇,故书葬,明当从诛君论之,不得责臣子。”《春秋公羊传注疏》,《十三经注疏》,第2323页。),但是,庄存与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之所以书葬是因为“蔡不可绝,故过而予之也。《春秋》有过辞乎?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春秋》之过,虞帝之过也”(庄存与:《春秋正辞·诛乱辞第八》卷一〇。)。在这里,庄存与承认《春秋》的笔法有所谓“过辞”,也就是承认言辞总是具有不能穷尽义旨的局限性。承认《春秋》有“过辞”,而不是把《春秋》之辞与圣人之道牵强附会,这是庄存与的高明之处。因此,较之许多《公羊》学家尤其是晚清的《公羊》学家,庄存与对《春秋》的解释较少有附会的成分。

庄存与承认《春秋》有“过辞”,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否定《春秋》之道的绝对性。他提出《春秋》之法与其所表现的圣人之道之间,有有穷与无穷的区别:

《春秋》……法可穷,《春秋》之道则不穷。(庄存与:《春秋正辞·诛乱辞第八》卷一〇。)

《春秋》讨贼也,正名而已矣。我无加损焉。名穷于不可正加一辞焉,而弑君之贼无所容于天下万世,故曰:法可穷,《春秋》之义则不可穷。(同上。)

《春秋》用来诛讨乱臣贼子的笔法、文辞有限,因此,难免有“过辞”,但是,孔子却通过有穷的笔法、文辞,阐发了无穷的圣人之道。即使是《春秋》的“过辞”,也不是真正的过错或是对罪过的肯定,而是“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一类的虞帝圣人之过。这种所谓“过辞”,实际上是圣人在特殊情形下,以“不经”的形式所表达的圣人之道。因此,绝不能因《春秋》的笔法、文辞有穷,有所谓“过辞”,而怀疑圣人之道的无穷。较之某些《公羊》学者甚至将《春秋》的文辞也说成绝对完美无缺,庄存与的说法具有较多的合理性。而他所说的圣人之道无穷,包含时空的双重含义,从空间说适用一切国家,从时间上说万世通用,故庄存与说,“《春秋》万事之权衡也”(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能够传之万世而不乱。这种肯定《春秋》之道或是《春秋》之义无穷的观念,使《春秋》学在每一个时代都具有对现实指导意义的永恒价值,为《春秋》成为万古不变之经提供了理论依据。

3与《公羊》学的异同

《春秋正辞》的基本思想是以《公羊》为主,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要真正理解《春秋正辞》,必须具体地说明《春秋正辞》究竟吸收或舍弃了《公羊》学哪些思想,其吸收有何不同之处,其舍弃有何意义等。我们可以从由构成《公羊》学哲学的孔子改制说、政治学的大一统说、历史学的三统说三世说这三大内容来作一分析。

首先,关于孔子改制说。汉代《公羊》学的孔子改制说由三个论点组成,一是孔子素王说,以孔子为有德无位的素王;二是孔子王鲁说,以孔子缘鲁以言王义;三是《春秋》新王说,以《春秋》为改制的“俟后”之作。而庄存与对这三个论点几乎都没有吸收。

庄存与虽然承认孔子受命于天的圣人,但却不讲孔子素王说。他说:

大哉受命!钊我至圣,弗庸践于位,皇惟飨德,乃配天地。(庄存与:《春秋正辞·叙目》。)

庄存与承认孔子受命于天,具有德配天地的崇高地位。可是,他只说德配天地的孔子为至圣,即圣人之极,而不说孔子是受命于天的素王。只称孔子为至圣,而不说孔子是素王,是庄存与与《公羊》学在孔子素王说上的区别。

对于王鲁说,庄存与在释隐公七年“滕侯卒”及隐公十一年“滕侯、薛侯来朝”时说:“滕侯、薛侯,《春秋》当新王也,滕子、薛伯,亲周也,《公羊》家识之矣”(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这里虽然有涉及《公羊》学的王鲁说的含义。但是,庄存与只是说《公羊》家有此一说,而没有明确刊登其说。而他在许多《公羊》学讲的王鲁地方,都不仅不采其说,反而予以否定。如隐公元年“三月,公及邾仪附盟于篾”,何休是用王鲁之说为解,认为此条是孔子王鲁的笔法体现,而庄存与则是用隐公有违孝道来解释,认为是孔子对鲁隐公的批评(庄存与:《春秋正辞·内辞第三中》卷四。)。又隐公二年,“春,公会戎于潜”。何休说:“所传闻世,外离会不书,书内离会者,《春秋》王鲁,明当先自详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故略外也。”庄存与则说:“欲公修鲁公之法,而谨诸侯之度也。实逼处此,度外置之,治内治外之谓何也?”(庄存与:《春秋正辞·外辞第六》卷八。)认为此条之义不是说王鲁,而是要求隐公谨诸侯之度。又隐公三年,“八月庚辰,宋公和卒”。何休说:“不言薨者,《春秋》王鲁。死当有王文,圣人之为文辞孙顺,不可言崩,故贬外言卒,所以褒内也。”庄存与则说:“《春秋》之辞,于我君曰公薨,于人之君爵之,而皆曰卒。尊己卑人,本臣子之恩自致于君亲,而不贰其敬,义之大者也。岂曰托王于鲁哉?”(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以为此条之义也非王鲁说,而是讲的亲亲之道。这说明庄存与对王鲁说,基本上是予以否定的。

庄存与有“《春秋》当新王也”(同上。)之说,但此说是以《春秋》继承了尧舜三代圣王之道,而使后世新王有所遵循的万世不变的大法,所谓“当”只是“相当于”之义,而不是《公羊》学说的《春秋》是孔子以素王身份,为继周的新王所立之法。同是《春秋》新王说,《公羊》学强调的是《春秋》改制的意义,而庄存与则讲是对尧舜三代圣王之道的总结。他说:

《春秋》应天受命作制,孟子舆有言天子之事,(孟子有言《春秋》为天子之事,故此处“舆”字疑为衍文。)以托王法,鲁无愒焉;以治万世,汉曷观焉。(庄存与:《春秋正辞·奉天辞第一》卷一。)

愒训为贪。《春秋》新王说,发端于孟子的《春秋》天子之事。但是,庄存与认为孟子之说,只是从孔子受天命而制作了治万世的王法而言。这个王法也就是尧舜三代的圣人之道,而不是汉代《公羊》学的王鲁说与所谓为汉制法。他在论说夏征舒弑陈灵公时,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春秋》天子之事也。罪其君父,所以正本也。故曰: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庄存与:《春秋正辞·诛乱辞第八》卷一〇。)

在庄存与的思想中,能用来“正本”的只能是圣人之道。不仅如此,庄存与还特别强调只有君王才能改元立制,否则,就是篡杀之诛,死罪之名,“惟王者改元立号,庶邦丕享,则爵命诸侯,天子之事也云而。苟非其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不免于篡杀之诛,死罪之名,如其人,如其人”(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因此,他解释隐公七年,滕子卒,《春秋》书“滕侯卒”,只是因为“以其子来朝,恩录其父王者,所不辞也”(同上。)。从书法说,是“贵贱不嫌者同号”,“齐亦称侯,滕亦称侯”(庄存与:《春秋举例》。),并没有《公羊》学的孔子自己改制立爵,将滕子变为滕侯之义。所以,庄存与并不把《春秋》看成改制之作,而认为是一部拨春秋之乱、反圣人之道的著作:

《春秋》考成败,录祸福,讥世卿最甚。故曰:于其无好德,汝虽赐之福,其作汝用咎。以此为上帝之大禁也。(庄存与:《八卦观象解下》,第22页。)

夫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拨乱反正,亦教之孝弟而已矣。(庄存与:《春秋正辞·内辞第三中》卷四。)

《春秋》不过是“教之孝弟”的著作,而非为所谓后王改制立法之书。所以,庄存与讲的《春秋》天子之事,不过是说孔子的《春秋》集合了尧舜三代圣王之义。他的“《春秋》制义,以继王迹”(庄存与:《春秋正辞·禁暴辞第七》卷九。),就是对此的明确说明,与《公羊》学的《春秋》是孔子为新王所立之法含义大不相同。

同时,《公羊》学的《春秋》新王说,是与黜杞、新周、故宋的三统说联系在一起的。如何休解释宣公十六年“夏,成周宣谢灾”,就以“孔子以《春秋》当新王,上黜杞,下新周而故宋”为说。没有黜杞、新周、故宋,所谓《春秋》新王说就不能成立。而庄存与在论说此条时,虽罗列了《公羊传》、《穀梁传》、《左传》与董仲舒、刘向诸家之说,(庄存与:《春秋正辞·奉天辞第一》卷一。)却唯独没有一点黜杞、新周、故宋的发明。因此,庄存与的《春秋》新王说与《公羊》学的说法是有根本区别的。

可见,庄存与的《春秋正辞》没有孔子素王说、王鲁说等说,虽有《春秋》新王、《春秋》天子之事之说,但与《公羊》学之义实有不同。因此,可以说《春秋正辞》基本上没有孔子改制说的发明,而晚清讲《公羊》的学者,无不以孔子改制说为其发挥理论的根据,这是庄存与虽重《公羊》而与晚清讲《公羊》者在理论上的重大不同。

这一理论上的不同,实际上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公羊》学的孔子改制说,在本质上是一种要求社会变革、革命的理论。它在先秦反映了中国当时社会要求建立大一统的时代要求,在汉初又成为汉王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理论依据。理论只有合乎时代需要,才能成为时代的显学。当运者王,《公羊》学所以能够在西汉取得最为显赫的地位,原因就在于此。这样一种理论,在社会变革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当时代需要的基本制度已经建立以后,它就完成了历史的使命。《公羊》学在汉代以后两千来年虽也时有人提起,《公羊传》也一直被作为经典受到推崇,历代也有人利用孔子改制说为其寻求合法性,但是,《公羊》学在总体上却默默无闻,几成绝学,孔子改制说更没有成为时代理论的热点。只有当社会变革的时代要求已经被提出,而崭新的时代变革理论又没有出现时,《公羊》学的孔子改制说才能再次成为社会的时髦理论,而被人利用来为社会变革作理论上的论证。

其次,从三世说、三统说来看,庄存与也只是在形式上接受了《公羊》学的说法。对三统说,庄存与将其作为“奉天辞”中的第四项内容,并在后面有所论说,但也只是引用何休、刘向之言及孔子之言予以证明,而他只是从历法、天命授受方面引用何休等人之说,丝毫不及何休等人的三统说,至于黜杞、新周、故宋的三统说,庄存与丝毫没有采纳。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董仲舒也有三统说的专论,见《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庄存与论《春秋》本来是主要据董仲舒为说的,但是,庄存与却不引以为说。这是因为,董仲舒的三统说就是“改制”说,或者至少是与“改制”密不可分的。可见,庄存与的不引董仲舒之说,是要刻意避免“改制”之义。言三统而无三统更替的改制之义,是庄存与三统说与《公羊》学的区别所在。

而对于三世说,庄存与虽然以其为“奉天辞”的第9项内容,但在后文却没有专门的论说。他在《春秋正辞》的其他地方,也有关于三世说的言论,如于《春秋》隐公七年,释“滕侯卒”说,“滕,微国也。所闻世始书卒,所见世乃书葬,曷为于所传闻之世,称侯而书卒”(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又如“小国如曹,所传闻世已书卒矣;如滕如邾如莒,则书自所闻之世;如薛如许,则书以所见之世;至所见世,舍莒皆书葬矣。”(庄存与:《春秋正辞·诸夏辞第五》卷七。)然而,这些说法只是取《公羊》学的《春秋》分所传闻世、所闻世、所见世及其三世不同笔法亦异之说,而根本看不到他对《公羊》学三世说最有价值的据乱、升平、太平之说的任何发明。他在论“张三世”时,似乎有这方面的含义:“据哀录隐,隆薄以恩,曲伸之志,详略之文,智不危身,义不讪上,有罪未知,其辞可访。拨乱启治,渐于升平,十二有象,太平已成。”(庄存与:《春秋正辞·奉天辞第一》卷一。)这里虽然有拨乱、升平、太平之语,但是,并没有将所传闻世三世与据乱三世相联系。从语义与语法上说,“拨乱启治”即拨乱反正之义,尔后的升平、太平不过是拨乱反正的结果。因此,他的拨乱启治与升平、太平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的语句,而不是三世说的拨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并列递进关系。再结合庄存与其他言三世只言所传闻世、所闻世、所见世,无有拨乱、升平、太平三世的迹象来看,他的“张三世”根本没有“用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解释三世说”(陈其泰:《清代公羊学》,第68页。)之义,而只是说孔子在《春秋》的所传闻世、所闻世、所见世的三世十二公中寓含的圣人之道,可以起到拨乱反正的效果,并使人类社会进入升平、达到太平的理想世界。

同类推荐
  • 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我们如今所处的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和谐平安的社会让我们感觉不到动乱的滋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爱国”这样的字眼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但是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诸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等这样的特殊时刻,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的小行为来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也就是说爱国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 人生因爱而完满

    人生因爱而完满

    当人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匆匆前行时,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爱故事就是一处处心灵停泊的港湾,让人们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再一次体会人世间温情洋溢的至情至爱!《人生因爱而完满》选取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小故事,集合了古今中外那些纯真、美好的情感,设置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乌鸦知反哺,百善孝为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温暖”等十个章节,有“把笑脸带回家”的父爱;有“梦里依稀慈母泪”的母爱;有“爱到地老天荒”的爱情;有“打弹珠的朋友”的友情……书中立体丰满的人物、真切感人的故事情节、发人深省的寓意,为真爱做了全面而生动的诠释。
  •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短小说合集,刘国芳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花开的声音》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有人形容萧红,她不是烟花,却比烟花更寂寞,她不是海棠,却比海棠花更为苦恋断肠。萧红,这个东北女子,犹如一朵生长在冰天雪地里的海棠花,孤傲冰洁在那个零落纷扰的三十年代,是一抹凄艳亮丽的红。卧听着海涛声音的她,短暂生命里是如何承受这寂寞长途的呢?从她的文字里,或许可以找到零星解答。书中基本涵盖了萧红的所有散文,其中《商市街》相当于她与萧军同居时期的日记,而书信《致萧军》中更是袒露萧红热恋时的情态,更有她描写家乡生活和悼念祖父的散文,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萧红。
  •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最早发表在《国粹学报》上,是王国维自己删定的,共64则,可分成两大部分:一至九则是总论,标举王国维论词的一个纲领,就是“境界说”。十至六十四则是具体批评,以“境界说”为理论基础,融合中西文艺美学思想,具体评论从李白一直到宋代的许多诗词名家。这是《人间词话》的正文。被王国维删掉的49则后来重新整理刊印出来,叫《人间词话删稿》。此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之外的著述中的一些论词语录,被人摘编成《人间词话附录》,共29则。本书注析《人间词话》,收录范围包括正文和删稿共计113则。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极品特工女皇

    极品特工女皇

    【女强+特工】当现代特工穿越到一个胆小懦弱、花痴草包、倒霉地被挑选来顶替弟弟到别国做质子的燕国公主身上,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花痴草包的公主一心想爬上楚太子的床,却被楚太子厌恶、嗤之以鼻,甚至丢进狼群任其自生自灭。当她穿越而来,赤手空拳击倒狼群,凌厉的身手,狠厉的眼神,惊心动魄。“你不是一直想得到本太子的亲睐,千方百计地爬上本太子的床吗?现在我给你这个机会,跟她们四个一起好好伺候我,等我满意了,就留你一条小命。”她嗤笑出声,还从没见过似他这般没皮没脸的男人,他当自己是什么,是神吗?就算是神,她燕君也不会出卖自己的灵魂。“我从来不用别人用过的男人,因为我嫌他……脏!”一袭纱衣,身姿曼妙,迷倒众生;一身铠甲,英姿勃发,横扫寰宇。凭什么女子就不能一统天下?她就要做这乱世之中的主宰者,让所有的男人都臣服在她脚下。文中美男多多,强势的、腹黑的、纯情的……各有风情。自己的新文《天才儿子腹黑娘亲》,带着儿子闯荡江湖,萌宠文,幽默诙谐,一对一。推荐自己完结的作品《女皇选夫》,NP文,半价促销(看完全本只需4元):女皇选夫推荐好文:绝色皇子太狂妄绝色凤帝老公好狂野
  • 网游之天堂地狱

    网游之天堂地狱

    亲密朋友的背叛?第一任女友的死亡?网游中还有真情可讲?比勇气?比智谋?算来算去,你还是算不过我!因为我是游戏中的王者!我是.易天!
  • 绝色盗妃:凤驭天下

    绝色盗妃:凤驭天下

    乱世沉浮,不错,风云际会,本姑娘教教你什么是真正的侮辱!那个谁,有女异世崛起,不怕,惊才绝艳,盗财盗宝盗物盗人盗心,她,俯仰天地,很漂亮。你不是要退婚吗?怎么又反悔了。欺负我?抽死你!算计我?阴死你!侮辱我,笑看苍生。求婚啊?排队排队!金库里珠宝好多啊,重生为废物,那还客气什么,都收起来。且看这世间,本姑娘足够强大。可惜,本姑娘不想给你反悔的机会。蓝色眼睛,谁才能与她匹配并肩?
  • 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实现显著进步的历史阶段。秦汉交通建设对于此后交通史的进程有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作者王子今总结了秦汉交通道路建设、津桥、车辆制作、运输动力开发、内河航运、近海航运和海外交通、造船业、都市交通等多方面的成就。对于秦汉主要文化区的交通结构、仓制和主要粮路、产业布局及运销区划、运输业、人口迁徙与人口流动、通信形式、域外交通等也有所论述。交通与秦汉政体的成立,交通与秦汉经济的运行,交通与秦汉文化的发育,在“秦汉文明的交通史背景”这一主题下有所说明。“秦汉人的交通心理与交通习尚”也作为历史文化考察的对象有所讨论。
  • 携家带口奔小康

    携家带口奔小康

    悲催女富二代莫名穿越,携傻夫、精娃、萌宝宝,努力奔小康。虽有空间但不敢用,只能小偷小摸,好想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乾隆皇帝:日落长河

    乾隆皇帝:日落长河

    《日落长河》是系列长篇小说《乾隆皇帝》的第三卷。 乾隆一面撤将换相,倾其国力,企图在继续惩讨大小金川的战事中,以重惩莎罗奔的全胜结局,来挽回体面;一面派刘统勋、刘墉父子企图在珍灭女教主“一枝花”的斗争中,安定国内局面。他根据孔子的仁政思想,重用傅恒、刘统勋、阿桂、纪昀等人,继续推行以宽为政繁荣经济的政策,以此努力开创封建社会的鼎盛局面。可是由于他战略指导思想错误,加之讷相无能,金川战事一败再败,以高恒为代表的宫廷内外朝野上下的腐败势力,同土地兼并,贫富不均等封建社会的内部矛盾助澜推波,愈演愈烈。乾隆虽宵吁勤政,严厉惩腐,可无力挽救乾隆盛世落人江河日下的尴尬局面。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