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300000010

第10章 庄存与的《春秋公羊》学(5)

从经学史来看,庄存与的追求大义,开启了晚清以《公羊》学为中心的所谓今文经学,而今文经学自汉代以后就湮没无闻,龚自珍许庄存与百千年来之“一人”,是有一定道理的。龚自珍说庄存与的“自韬污受不学之名”,是为了“阴济天下”,即儒家一直追求的经世致用,这与阮元说庄氏之学“取法致用”是一致的。所以,追求大义并不是庄存与经学的目的,他经学的目的在于用圣人之道经世致用。这种经世致用的精神,正好是以文字训诂为宗的清代汉学最为缺乏的。而帝王导师的特殊身份,使他的著作中充满着通过帝王践行圣人之道以经世致用的热情说教。

总之,庄存与在经学上处处表现出与当时汉学的不同:汉学以《说文》为据,庄存与则笃守《六经》;汉学宗许慎、郑玄,庄存与则直接孔、孟;汉学重文字训诂,庄存与则讲求微言大义;汉学埋头于故纸堆中,庄存与则力求经世致用;汉学以所谓文字训诂之“实”,反对宋学所谓“虚”,仅有对宋学的否定,庄存与则对汉以后的经学都有所批评,带有超越已有一切经学派别的意义。

二六经大义的发明

庄存与从六经当中所要发明的大义究竟是什么?据他说:

(孔子)自卫返鲁,正《礼》、《乐》,顺《诗》、《书》,作《春秋》,赞《周易》,始终条理,总圣知之事,致中和之极,金声而玉振之,俾宓牺、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传之,万世不变,以振民育德。(庄存与:《彖象论》,光绪八年,阳湖庄氏藏本,第11页。)

在庄存与看来,孔子的《六经》是集合了自宓牺以后的所有圣人之道。(庄存与的侄子庄述祖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臣闻羲、农之道,原于《易》;尧舜之德,著于《书》;文武之功业,歌于《诗》。”(《皇上七旬万寿颂序》,《珍艺宧文钞》卷一,第1页)。)这一圣人之道既体现于宓牺诸圣的“振民育德”,也是后世君王“振民育德”的不二法则。因此,《六经》所言是“万世不变”的绝对真理,他所要发明的大义就是这一具有万世效应的圣人之道。

这一圣人之道的大义,在庄存与的论说中有两个主要内容。从哲学上讲,是以天为其根本的形而上层面;从政治上讲,是维护以三纲为中心的尊卑等级制,实行严君子小人之辨的贤人政治的形而下的现实层面。

庄存与认为,《六经》之义无不是以天为本,如他说:

《易》有太极,太极者何?曰:天也。天为始,其始莫先焉;天为大,其大莫外焉;天为尊,其尊莫尚焉;天为一,其一莫二焉。始也、大也、尊也、一也,极之义毕矣。是故阴阳成象,天为之极;刚柔成形,地为之极;仁义成性,圣人为之极,三极之谓也。(庄存与:《序卦传论》,光绪八年,阳湖庄氏藏本,第89页。)

天具备始、大、尊、一等各种含义。《易》所言太极就是指天而言,而不是在天之外,另有一所谓太极,而道、理等都是天之道、天之理。在他看来,六经及子思、孟子、董仲舒的著作,都是作如此说的,无一例外。在天之外、之上,别出所谓道、理,甚至将道、理置于天之上、天之先,则是魏晋人与宋儒用道、释淆乱圣人之道的邪说:

今辨其惑,曰:《系辞传》、子思《中庸记》、《论语》述孔子之言,皆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魏晋小人窃其近似者,解以老氏之旨,附之释氏之家,此一大乱也。后人悦老氏释氏之书,以为圣人所不及,儒者不察其本为魏晋谬解而附益之者,悉举其所窃六经之近似而以为六经之所自有,今反求而后得之,圣人不传之秘也。(庄存与:《四书说》,第3页。)

经过魏晋人引老庄之说,附益六经,而有在天之外、天之上言道之说;经唐、宋以后的儒者在老庄之外,又引进释氏之说,而有在天之外、天之上言理,及其无极生太极等说。所以,他特别喜欢援引董仲舒的“道之大原出于天”一语,来批评把道、理独立开来,而置于天之上的种种谬说。而强调天的唯一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将天视为世界万物、社会人事的最终决定者,的确是先秦、汉代儒家哲学的观念。因此,庄存与的以天为本,在哲学上带有回复到原始儒学,而否定自汉以后儒家哲学的意义。

庄存与所说的天,是包含阴阳在内的。但是,他所说的阴阳并不是形而下之器,也不是阴阳二气,而是形而上的道。不仅阴阳是形而上之道,地的刚柔,人的仁义因其禀于阴阳,在他看来都是形而上的道的表现。他说:

阴阳在天,固上也;刚柔在地,仁义在人,位则下;而皆禀于天之阴阳,形而上也,是以谓之道。器则谓夫在地成形者也,谓夫圣人所制而用者也,形而下也。(庄存与:《序卦传论》,第39页。)

阴阳与刚柔、仁义虽有位的上下不同之分,但是,都是本于天的,分别代表着天、地、人之道,所以,庄存与说它们都是形而上的道,而反对将其视为形而下的器。他的这一解释,不仅是反对以物质的阴阳或是以形而下之器释天,将至尊之道贬斥为至卑之物,而且是对天与道的不可分离、道只能是天之道的强调。

因此,离天言道、离天言理,都是不符合以天为本的。故老庄道家的“道生一”、“无生有”诸说为庄存与所痛斥,而且宋儒的“尊理而卑性命”之说,也为庄存与所不遗余力地批驳:

后之儒者尊理而卑性命,有义理之命焉则尊矣,有气数之命焉则卑矣;有义理之性焉则尊矣,有气质之性焉则卑矣。……是性命析而理完,性命卑而理尊也。故其言天之尊,不自尊,得理而后尊;命之尊,不自尊,得理而后尊;性之尊,不自尊,得理而后尊。必曰天也、命也、性也,即理也,惟理自尊,则不曰即天也、即命也、即性也。然而,问其何在,则曰在物为理。吁!莫尊于物,而天也、命也、性也,皆赖之以尊。……信乎大道之要,至论至极矣,岂其然乎?(庄存与:《四书说》,第6页。)

庄存与认为,人的仁义之性,贵贱之命,都是本于天的,故应该与天一样,受到尊崇。但是,宋儒以所谓理凌驾于天之上,天、性、命都失去了应有的尊贵,而必须依附于理才可以得到认同,这是与圣人之道根本背离的。故庄存与对朱熹为代表的宋儒以理为最高范畴所讲的“理一分殊”等说,都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不仅宋儒如此,而且经学史上还有许多人都不承认以天为本,以至庄存与叹息道:“读祖伊、祖己之书,而不知天、不知性、不知命,何其人之多且久也!”(庄存与:《尚书既见》卷一,光绪八年,阳湖庄氏藏本,第6页。)这一“多且久”的叹息,实带有对历代经学的否定之义。

然而,庄存与的以天为本,只是为现实社会寻求一最高的依据,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类社会。而在现实社会,庄存与最强调三纲,他认为三纲之义是圣人本于乾坤而定,是天下最大的理:

天下之理莫大于三纲,君为臣纲,君以易知(乾),臣以简能(坤);父为子纲,作述之谓也;夫为妻纲,天子之于后、日之于月、天之于地也。成位乎其中者,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其惟文王乎?古人有言曰:“《易》始乾坤;《诗》首《关雎》。”故孔子以为《易》之兴也。(庄存与:《系辞传论》,第2页。)

在庄存与看来,《易经》的乾坤,《诗经》的以《关雎》为首,都包含着圣人的三纲之义。魏源在为庄存与遗书作的序中,也引《韩诗外传》的“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朋友之序,则日切磋而不舍也”(魏源:《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第236页。)之语,来说明庄存与所最为关心的就是以三纲为中心的社会、人际关系。他以三代为理想之治,就是以三代的君臣、父子、夫妇各得其位来说的,他在《毛诗说补》、《春秋正辞》中指斥幽、厉与春秋时的天下无道,也多从三纲的失序予以说明。

三纲之中,庄存与最重视君臣之义。他说:“君臣之义,天地之大义也。”(庄存与:《系辞传论》,第57页。)而君臣大义又以维护人君的尊严为其关键。这在庄存与的著作中,处处有所表现。例如,他在《彖传论》中一再说:“彖以五断,典常也”,“乾尊五贵,典常也”云云。对庄存与思想有精到见解的蔡长林博士指出:“综观《味经斋遗书》,可以说,不论是对三代理想的正面颂扬,或是对礼衰乐败的伤痛,还是《诗》、《易》、《春秋》、《尚书》、《周礼》、《四书》、《乐说》,都是他借以阐释三代圣王理想的工具,而且是纯从维护人主尊严的角度来思考所作的论述。即使日月星辰之运行,八卦奠卦之次序,六爻之升降进退,也要朝此方向解释。”(蔡长林:《常州庄氏学术新论》,第135页。)对君主权威的维护是庄存与所言大义的根本内容。

从庄存与的整个思想来看,他对君主权威的维护与他以天为本的思想是相通的,他所要维护的君主乃是受命于天的圣王。庄存与说:“自古圣人必受命于天,尧、舜、禹、汤、文、武为君,周公、孔子为师,皆天佑下民而作之,以助上帝。”(庄存与:《四书说》,第4页。)“王者之教,必取法天地。”(庄存与:《彖象论》,第6页。)因此,庄存与所言君王是受有天命,并且行事取法于天的君主,他们不过是天意或是天命在人世间的执行者。而这样的君王只有尧、舜、禹、汤、文、武才可配称。那么,他向皇子教学时对维护君王的尊尊之义的反复强调,应该主要是借以后教育皇子,使皇子认识到只有尧舜三代的理想君王才是值得尊崇的君王,以便让他们以尧、舜、禹、汤、文、武为学习的榜样。这与汉代儒生借天来诫告皇帝,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汉儒是从天的角度警惧人君,而庄存与是从圣王的正面形象来引导人君,其归宿都是要使人君合于天道、天命。

但是,庄存与所说的三纲各得其序,人君为政合于天,只是在理想的尧舜三代才存在的。而三代以后的历史与现实都无情地说明,人君并没有尧、舜、禹、汤、文、武这样的圣王,社会更多的是三纲失序的状态。而造成这样后果的原因,在庄存与看来乃是由于人君忽略了圣王的“君子小人之辨”,没有实行贤人政治所致。庄存与说:

《易》之所以作也,乾、坤为之门,八卦体所撰。通其德,明示天下以君子小人之辨,能事毕也。阳卦示君子之道,不名震、坎、艮为君子也;阴卦示小人之道,不名巽、离、兑为小人也。天以阴阳示圣人,圣人奉若天道,立六子之卦以辨君子小人。……好色则伐性短年,亲小人则坠命亡氏,三季之衰,皆由女子小人相为表里。迄于幽、厉,无汤、武之德以济之,二君一民之祸乱,日相寻而不已焉。孔子赞《易》,不忍不言,不忍不尽言:“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言王道兴废,其要归有如此之可,如此之不可也。(庄存与:《系辞传论》,第56-57页。)

“君子小人之辨”在上本乎天的阴阳之道,在下关系到王道的兴废。君子与小人,此消则彼长,势不两立。“小人道长,不在位者,焉得不为君子;及其消也,在位者,焉得有小人”(庄存与:《彖传论》,第2页。)。君子小人之道的此消彼长,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亲君子,远小人,则王道兴;反之,则王道废。庄存与认为,这是先代圣王教诲其子孙保有天下的大训,然而,不肖子孙反其道而行之,惟小人、妇人是用,而有“倾城”之乱的发生:

教也,诲也,先圣王之大训,所以为子孙常也。日相畔而反之,而无还忌曲顾之心,惟嬖妾刑余人之辟讳是遵是奉,是崇是长。阴傅之羽翼,阳擅之威福,是以降乱阶厉,果倾其城也。夫忍于弃先王之教诲,而不忍逆妇寺之请谒,乱果生妇人乎?抑犹在惟妇言是用者乎?人主而惟妇言是用,则其国宁复有公卿大夫哉?(庄存与:《毛诗说》卷二,第9页。)

所以,庄存与在关于《易经》、《诗经》、《尚书》等书的论说中,总是反复论说小人之害,君子之宝贵,再三叮咛:“人君立于无过之地,必先勿用小人,小人退则君子进,君子进则国安宁”。(庄存与:《系辞传论》,第60页。)

庄存与的君子小人,虽然也含有道德的意义,包含着对崇高道德品质的规定,但是,主要是一个政治的概念,分别用以指代政治上的贤人与奸小之徒。如他称君子为“上相上将,贤人宅之,民之望也,国家之镇也”;小人为“藉大权,假高位”,“流俗所轻”的“险劣嵬琐之人”(庄存与:《毛诗说》卷二,光绪八年,阳湖庄氏藏本,第2页。)。因此,庄存与的严君子小人之辨,实是希望在现实政治里,人君能够实行贤人政治,把君子贤人安排在国家的关键职位上,让他们充分地发挥作用,虽不一定就有三代之治的再现,但至少可以保证国家的安定,使人民得到安定的生活。而魏源说:“君在乾隆末,与大学士和珅同朝,郁郁不合,故于《诗》、《易》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际,往往发愤慷慨,流连太息,读其书可以悲其志云。”(魏源:《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第238页。)庄存与的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论,不排除对和珅的影射,但又绝不是仅仅因和珅而发。它更多的是庄存与在研读六经与对王朝兴废、政治治乱的思考中,对经学大义及其价值的认同,具有一般的普遍意义。

从形而上对天的绝对权威的肯定,到形而下对以尊尊为核心的三纲的肯定,构成庄存与由六经而言大义的两个主要内容。天的绝对权威为形而下的三纲提供神圣性,三纲使形而上的天道、天理得以落实。这一理论构架及其内容,最为接近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的理论。(蔡长林在其《常州庄氏学术新论》(第90-91页)中说:“存与于行文之间每带董生语气,尤喜援引董仲舒所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彖象论》,第38页),‘《春秋》者礼义之大宗’(《尚书说》,第16页,《四书说》,第68页),‘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尚书既见》卷三,第11页,《四书说》,第3、33页),‘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四书说》,第49页),‘不若德,不听罪,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书既见》卷一,第6页)等招牌用语为据。可以说,董生所陈天尊地卑、人伦秩序的大一统之论,方是庄存与《春秋》学的大宗。”庄存与的整个经学如此,他的《春秋》学更是如此。)由此来说,庄存与的由六经所言的大义,实主要以董仲舒为本。这在《春秋正辞》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第四节庄存与的《春秋正辞》

《春秋正辞》是庄存与最重要的经学著作。此书与庄存与的其他经学著作,都是庄存与经学思想的体现,在基本观念上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由于晚清出现以《公羊》学为中心的所谓今文经学,与庄存与的《春秋正辞》以《公羊》为主有直接的传承关系,从而使该书在清代经学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并引起后人的格外关注,以至一些人探究庄存与的经学,多以《春秋正辞》为据,甚至用以替代庄存与的整个经学。这样的结果,不仅无助于对庄存与经学的正确理解,反而造成了许多对庄存与经学尤其是对于《春秋正辞》的误解。只有把《春秋正辞》作为他经学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置于庄存与的整个经学思想体系中来研究,才可能对《春秋正辞》做出合于庄存与经学思想的解释。

同类推荐
  • 空山2

    空山2

    作家在“表现一个村庄秘史”的现实态度极为明确,它不是单一民族的,也不是牧歌式的,传奇的、作家对藏族村庄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宗教,自然和社会的体验,说它是“秘史”,并非披露其神秘,而是用特别的手法将被人漠视麻木的伤痛揭示出来。唯其如此,才形成了小说宏大的格局。重大而庄严的主题,厚重而深刻的内容,随心而掌控的结构,对于人与自然,政治与文化、宗教社会和谐与进步,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这是一部充满阳刚之美的现实力作,一扫当下文坛萎靡,琐细,颓废之风。
  • 有梦才有远方

    有梦才有远方

    有梦才有远方,没有梦想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之一。《有梦才有远方》中所辑文章,有向命运挑战的呐喊,有为自由而战的宣言,有对苦难与光明的阐释。它们共同奏响了一曲奋斗的主题歌。闽语有:天公疼憨仔。西谚有:自助者天助之。执着于梦想的人,成功绝不会轻易将他遗弃。尼采说:“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但愿书中的文章,能够重燃您希望的灯火,能够照亮您前行的征程,伴您梦想成真!
  • 优美的田园散文(散文书系)

    优美的田园散文(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做最好的面试官

    做最好的面试官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招聘作为企业获取人才的重要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企业招到合适的人才,是人力资源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很多招聘工作往往不够理想:用人迫在眉睫,可是却招不到合适的人;面试中表现不错的人,可实际工作以后却不能胜任。那么,招聘工作如何开展才最好呢——这就是《做最好的面试官》要探讨的问题。无论作为企业招聘工作参考,还是人力资源工作者个人学习,《做最好的面试官》都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相信本书一定会给你带来益处!本书由刘翠编著。
  • 春意融融(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春意融融(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假面(上)

    假面(上)

    孩子帮著的《假面(上)》讲述的事情发生得突然而安静。随着黑暗期降临的,还有一段徘徊在底线的危险爱情和一场抽丝剥茧的精密迷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插翅难逃的故事

    插翅难逃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探案故事全集》包括《侦探出动的故事》、《高超推理的故事》、《蛛丝马迹的故事》、《扑朔迷离的故事》、《缉捕追踪的故事》、《原形毕露的故事》、《斗智斗勇的故事》、《智破奇案的故事》、《真相大白的故事》和《插翅难逃的故事》等10册,这些作品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疑案、迷案、奇案、悬案、冤案等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探案英雄大智大勇,阅读这些侦破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维、了解社会、增长知识,还可以学到自我保卫、推理破案的常识,防范日常生活的不测。
  • 幸福的根源

    幸福的根源

    不幸的药方无从抓起,幸福则是一种抓不着的感觉,它不能生产,无法继承,从一定程度上说,它也不可能像某些文人们说的那样,轻轻松松地立地生根,顺顺利利地发芽、展叶、开花、结果。幸福与不幸,有时只需一秒就能完成转换,让人猝不及防,甚至非人力可以改变。正因此,幸福也就更加难以言说。罗芬芬编著的《幸福的根源》主要从快乐生活、修剪欲望、降低需求、低调处事等几个方面从内到外阐述了幸福的本质以及幸福生活的秘诀。
  • 与名人谈心

    与名人谈心

    萧伯纳、徐志摩、艾青、梁羽生、巴金……他们的名字在外人眼中熠熠生辉,但是,他们的胸中却隐藏着一腔外人所不知的独特心事。如果你想一探他们的内心世界,那就赶快翻开本书,感悟这些伟人的人生。
  • 嫁给野蛮契丹王

    嫁给野蛮契丹王

    公主?公主?杜宛宛有点头蒙!她穿成公主了,但是是一个穿到荒山野岭的公主!而且还是要嫁到契丹的倒霉公主。契丹啊,杜宛宛一想到电视里那生吃肉食,像恶狼扑羊的凶残男人,身体立马抖了起来。他果然如她想象中一样高大粗犷,新婚夜吓的她尖叫连连!明明很讨厌他的霸道,专制,野蛮,不讲理,为什么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喜欢他喜欢的不得了呢?嗯,一定是他像爸爸一样的温柔,一样的对她好,让她被一种“爱”网,网的密密实实,再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注:纯属虚构,无历史踪迹,谢绝转载,喜欢的请多支持!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技术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发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故而技术发明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让我们对那些影响深远的技术发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打开我们创新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