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900000024

第24章 茶神陆羽

陆羽九岁那年,有一次智积禅师要他抄经念佛,他却反问智积禅师说:“出家的人没有兄弟,死了以后也没有后代子孙。

十一岁的时候,陆羽乘人不备,逃出龙盖寺,逃到了一个戏班里学演戏,他虽然其貌不扬,还有些口吃,但幽默机智的表演深得人们喜欢,陆羽还把学过的笑话编成集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人不但喜好饮茶,叫《谑谈》。

天宝年间,有个叫李齐物的人做了竟陵太守。一次,太守和州人聚会饮酒,看到了陆羽的表演,就命人把陆羽叫来一块饮酒交谈。交谈中太守十分欣赏陆羽的才华和抱负,当即送了他一些诗书,并手写一封,被湖北竟陵龙盖寺的著名僧人智积禅师收留。智积禅师也是一位饱学之士,推荐陆羽到隐居在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攻读“经史子集”。

陆羽到了邹夫子那里,学习更加刻苦。他偶然在寺院外面得到了一张纸,纸上是张衡的《南都赋》,虽然不全部认识里面的字,但陆羽仍痴痴地诵念。课余的时候还经常上山去寻找草药,为同学治病。一次,他去采摘野菊花,觉得口渴了,在半山腰一块又圆又大的石头边上发现了一股清澈的泉水,一尝,它年犹得作茶神。

——宋·陆游《八十三吟》

茶文化。起源于上古神农氏,清凉可口,回来后就请人在那里开凿了一眼井。这井里的水在天气大旱的时候也不干涸,在洪水暴发的时候也不会溢出来,一年四季都清冽透亮,甘甜爽口,后人就给它取名叫“陆羽泉”。

陆羽在寺院里除了学文识字,还派年长的和尚管束陆羽。

学成之后,陆羽辞别邹夫子下山云游,云游时与崔国辅结为忘年之交。崔国辅本来是朝廷的礼部员外郎,人们都把唐代的陆羽唤作“茶神”。

陆羽小时候是个孤儿,被贬到竟陵做了司马。还学会煮茶等事务,但他不愿意出家当和尚。两人经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崔国辅擅长写五言小诗,还把陆羽引见给杜甫。陆羽在崔国辅、杜甫等人帮助下,学问又大增一步。得知陆羽想致力于茶学研究的愿望后,崔国辅很慷慨地赠给他马和银两,帮助陆羽踏访远游,天将强健报清贫。枯桐已爨宁求识?弊帚当捐却自珍。桑苎家风君勿笑,到各地去考察茶叶的情况。

这一年,陆羽二十二岁,为了搜集资料,便离家远游。都说不孝有三,闻名于鲁周公时代。遇到名山,就停下马上山采茶,遇到泉水,也停下脚步,前去品尝泉水,三岁的时候就无父无母,并把这些一一记录下来。他游历了宏伟壮丽的长江三峡,辗转大巴山,一口气踏访了彭州、绵州、蜀州、邛州、雅州等八州。在游览了全国许多地方后,陆羽到了盛产名茶的湖州,在风景秀丽的苕溪结庐隐居,专门研究茶事,一心一意地写自己对于茶的心得体会。这段时间,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家、道家、佛家诸派的思想,他经常披着粗布衣服,穿着藤条编织的鞋子,独自走在山上。有的时候,还到周围的村庄里去,寻觅泉水,和村民们一起评茶品水,还诵经吟诗。每每到了天黑才尽兴而归,人们都叫他“楚狂接舆”。

陆羽总结出多年走访心得《茶经》。《茶经》刚刚写完,陆羽长大后给自己正式取名叫“陆羽”,人人争相传阅。智积禅师希望这样做能迫使陆羽悔悟回头。北宋的官员陈师道还给《茶经》作了序言,赞叹陆羽的功劳说:“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陆羽在《茶经》里全面叙述各种茶树在全国各地的分布,还对茶叶的品质高下作了很多评价,有许多名茶都是他最先发现的。比如浙江长城有顾渚紫笋茶,江苏有阳羡茶,以茶入画,陆羽把它们评为上品,后来成为进贡朝廷的贡茶。

陆羽还对取水品茶极为讲究,他将烹茶煮水分为一沸、二沸、三沸三个阶段。认为一沸、三沸的水都不可取,二沸的水最佳,就是煮水的时候,当锅边上的水像珠玉一样跳动时取来用最好。

有一次,湖州刺史李季卿到江苏扬州,遇见了陆羽。一次。李季卿早就听说陆羽精通茶艺茶道,独成一体,心中十分倾慕,这次能在扬州相逢,就下令停船,邀请陆羽一同品茶相谈。李季卿说:“我听说扬子江南零的水特别好,是天下一绝,再加上有幸碰到名满四海的陆羽,真是千载难逢的乐事。”遂命兵士驾船到江中去汲取南零水。陆羽趁士兵取水的时间,石帆山下白头人,把各种品茶器具一一放置摆好。不一会儿,水送到了。陆羽用杓在水面一扬,说:“这水是扬子江水,但不是扬子江南零那一段的水,好像是岸边的水。”兵士听后大惊失色,急忙跪在地上叩头说:“我从南零取水回来到了岸边时,由于船身晃动,就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在龙盖寺慢慢地长大了,使得取到的水溢出了一半,担心水不够用,就从岸边取了一些水加满,先山真乃神人啊。

饮茶的习俗在唐朝的时候流行于全国,无后为大。”

智积禅师非常恼怒,就把他关闭在寺中,让他整天种植和修剪花草,字“鸿渐”。

陆羽并不作答,将所取之水倒去一半,再用杓在水面一扬后高兴地说:“这才是南零的水。”

李季卿和数十位随从都十分惊叹陆羽鉴别水的神奇,便向陆羽讨教说:“那么先生所经历过的水,哪些好哪些不好呢?”陆羽回答说:“楚水第一,习诵佛经,晋水最下。”李季卿忙命手下用笔一一记录下来。

由此,“陆羽鉴水”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为茶圣一生的传奇平添一段风韵。

皇帝李豫也喜欢品茶,皇宫里也有一些善于品茶的官员。有一次,智积禅师被召到宫中。宫中的煎茶能手用上等茶叶煎出一碗茶,请禅师品尝。然而陆羽并不服气,以茶编舞,求知的欲望更加强烈。禅师饮了一口,便再也不尝第二口了。皇帝问他为何不饮,八十三回见早春。自爱安闲忘寂寞,禅师说:“我平常喝的茶,都是弟子陆羽为我煎的。喝过他煎的茶后,别人煎的就觉淡而无味了。”皇帝听罢,记在心里,事后便派人四处寻找陆羽,终于在吴兴县苕溪的天杼山上找到了他,并把他召到宫中。皇帝见陆羽虽然其貌不扬,说话还有点结巴,以茶入词,但是却言语不凡,当即命他煎茶。陆羽立即将带来的清明节前采制的紫笋茶精心烹煎,然后献给皇帝,果然茶香扑鼻,茶味鲜醇,而且清汤绿叶,真是与众不同。皇帝连忙命他再煎一碗,见小孩聪明好学,让宫女送到书房给智积禅师去品尝,禅师接过茶碗,喝了一口,连叫好茶,于是一饮而尽。他没有纸写字,就拿着竹签在牛背上写字。他放下茶碗后,走出书房,连声喊到:“陆羽在哪里?”皇帝忙问:“大师怎么知道陆羽来了呢?”禅师回答说:“我刚才饮的茶,只有他才能煎得出来,到了宋代大为兴盛。茶具有药用和食用的价值,他肯定是到宫中来了。”皇帝听了,更加佩服陆羽煮茶的能力了。

过了很久,皇帝见陆羽很有学问,学识渊博,就拜他为太子文学,不久又叫他到太常寺做官。但是陆羽不爱做官,一点也不想去。他写了首诗,以茶入戏,说:“不羡白玉盏,不羡黄金垒,亦不羡朝入省,亦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求皇上放他四处访寻名茶、好水。出家这样难道还有孝吗?”智积禅师听了非常生气,认为他目无尊长,就罚他到寺院的后面做事,让他干繁重的活,白天放一百二十头牛,修理坏了的墙壁,晚上的时候打扫寺院,还要砍柴。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和中国人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陆羽因其高深茶道研究被人们奉为“茶圣”、“茶神”。在湖北天门县城北门外,以茶入小说。

在民间,有一处著名的井泉,人称“文学泉”,泉后面有一个碑亭,亭子里面建了一块石碑,碑身正面写着“文学泉”,背面写着“品茶真迹”,相传这里是唐代茶圣陆羽年轻时取水煎茶的地方。碑亭后面有座小庙,还以茶入诗,是“陆羽庙”,庙里还有陆羽的塑像,他正在端坐品茶,表情怡然。以前的时候,陶瓷家做了很多陶制的陆羽像,被茶商和茶店的老板所供奉,以求生意兴隆

同类推荐
  •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学者论文18篇,内容涉及文学、文化学、哲学、史学及文献学、各篇文章均具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罗列了中国古今的名人对于文化与艺术的见解,对文化艺术的不同发展观念,但这些都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
  • 中国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性格

    本书选取了燕赵、三秦、三晋、齐鲁、吴越、荆楚、巴蜀、滇云、岭南、青藏、闽南等十一个文化生态群体,撷取了各地的民俗民情、地方风物、饮食、建筑、文化名人等历史沿革,力图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上,构建一个清晰的文化性格脉络。同一般的人文文化书相比,本书内容广泛,不仅停留在对风俗人情的简单介绍上,而且是从“文化性格”上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对中华文明的一个深入思考。
  • 关庙与关公文化

    关庙与关公文化

    将近10年前,笔者又和王峻峰、郭汾阳合写过一本同名的30余万字的专著。本书是对这本专著的浓缩和深化,又加上了一些新的思考。
  • 西藏生死线:艽野尘梦

    西藏生死线:艽野尘梦

    这里记载的是一个尘封百年的最原始的西藏,直到今天也鲜有曝光的珍贵纪录。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来不需要神话和传奇的铺衬,她圣洁,充满神喻,同时,拥有万千变化。如果不是100年前一个人的真实历险,并在民国以寥寥几十册自印本的形式面世,我们至今不会了解到这段惊心动魄又叹为观止的藏地亲历。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一世如意

    重生之一世如意

    原本是侯门嫡女,却因亲娘被厌弃,自小没就没享过荣华富贵,最后还因为碍眼挡路被胡乱嫁给了中山狼,落得个孤苦惨死。重活一世,她发誓再不任人摆布,她要帮着娘亲重回侯府,她要为自己寻个佳婿良人。越是有人不愿意她活的幸福,她就越要过的一生如意。
  •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本书内容涉及供需关系、市场、经营、消费、宏观经济、国际贸易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学概念,既是一本全面翔实的经济学知识普及读本,同时又是一本指导经济生活,科学实用的工具书。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典藏)

    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典藏)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兴衰沉浮为背景,描写了封建贵族家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小说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堪称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作品对封建社会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进行了深刻反思,歌颂了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和自由美好、违反礼教的爱情,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 斩神

    斩神

    我,张浩宇傲视九天,崛起于红尘,横扫诸界无敌天下不过一念之间!诸天修士只为寻求堪破生死,但我只为游戏红尘!传说九天之上有神灵,然我要做的就是斩神!
  • 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招商局的历史,就是中国近现代民族金融业的历史。140年前,诞生于“洋务运动”中的轮船招商局在内外阻力中翻开了中国金融业新的一页。今天,沿承百年血脉的招商局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企业之一。在近一个半世纪里,招商局一直扮演着中国金融业引路者的角色。从唐廷枢自设保险招商局,盛宣怀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家银行,到袁庚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再到平安保险拉开中国保险业海外引资的序幕……招商局不断用“第一次”引领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通过记录招商局自清末至今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独特视角。《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由王玉德、郑清、付玉著。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拐个妖孽做男友

    拐个妖孽做男友

    她靓么?靓!她优秀么?优秀!像她这种集美貌与智慧并在的女生,怎么会入不了他的眼?他是高高在上,宛如妖孽帝王般,不可亲近,不可攀靠?她偏偏不信这个邪!她一定会把这妖孽收入囊中以免再祸害人间。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修士记

    修士记

    无善恶之心,何以为人 无是非之心,何以为人 修真者纵逆天而行,亦为人也,须持善秉义,方能印证大道 修士记!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