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800000039

第39章 兩晉文學:文學表現模態的深入發展及其定型(6)

論向文本論的轉移簡言之,“文學批評”就是對“文學”的“批評”,“文學批評”一般是在文學有了一定的發展之後進行和展開的,反過來又對“文學”進行影響和指導,故探究某一時期“文學批評”的狀貌及變化,有益於對此時期文學的某些發展軌跡進行較為清晰的把握。

傳統的文學批評在曹魏時期發生了大變化,突出的表現就是文學批評專論的出現(最著名的如曹植的《與楊德祖書》、曹丕的《典論·論文》。《建安文學史》說:“……這時期出現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理論批評的專論——曹植的《與楊德祖書》……”(顧農《建安文學史》第五章第二節《曹植〈與楊德祖書〉》,第263頁)《魏晉南北朝文論全編》說:“《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較早的一篇專論……”(穆克宏、郭丹編著《魏晉南北朝文論全編》,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頁)可參看。),這種對某一物件的集中評述,說明時人對該对象開始有了整體上的把握和認識。對於事物的認識,往往不是一步到位、一下子完成的,對其特徵及內涵的把握,通常有一個由表及裏、由外到內、由整體到細部的深入過程。“文學”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有一個深入發展的過程,對“文學”予以認識、展開批評的“文學批評”也正同步反映了這一過程。

“文學”在漢代的地位,大抵被目為“末技”、“小道”,從事“文學”的“專業”人員也有“類同俳優”之比,也就是“文學”最基礎的兩個方面——文學創作本身、從事文學創作的人即作家,其地位都是不高的。事物要發展,首先是要爭得其存在的合理地位,然後纔能顧及或進入到內在的細部發展,文學亦是如此。曹魏時期文學發生了大的變化,實質的改觀首先便表現為文學、文人地位的變化,反映在文學批評當中,便是作家論、價值論成為文學批評的主流。

如曹植的《與楊德祖書》,該文大抵可分為三個層面,如果去掉開篇的套語,那麽文章的第一段便是作家論,描述“仲宣獨步于漢南,孔璋鷹揚於河朔,偉長擅名於青土,公幹振藻於海隅,德璉發跡于大魏,足下(楊修)高視於上京”的情況,實際就是對作家身份、影響的一種肯定,此為第一層。第二層談作家對文章的態度及批評者的修養,實際上仍可歸於“作家論”。第三層談的是文學的功用問題,即“文學批評”的價值論。楊修的回書——《答臨淄侯箋》批評的內容與曹植書相同,該文可分為兩層:第一段是對王粲、陳琳等諸子及曹植的贊評,是典型的“作家論”;第二段表達對“辭賦”的看法,是標準的“價值論”。

《與楊德祖書》、《答臨淄侯箋》兩文是曹魏時期較早的文學批評“專論”,其傾向頗能反映曹魏時期文學批評關注的重點和所處的階段。除了“價值論”,兩文的另一顯著內容就是“作家論”,這不但有兩文的實際論述為憑,歷史上也有相關的記述可供參考,《文選》李善注云“《典略》曰:臨淄侯以才捷愛幸,秉意投修,數與修書,論諸才人優劣”(前揭《文選》卷四二《與楊德祖書》注,第593頁。),可見植與修之間的書信,討論諸子的優劣是主要的內容。總之,“作家論”和“價值論”是此時期文學批評的核心內容,上述兩文中不見其他方面的批評內容,頗能反映一時的批評傾向。

曹魏時期影響最大的文學批評專論是曹丕的《典論·論文》(以下稱《論文》),如果說曹植與楊修之文因為是書信,尚不足稱嚴格之論文,那麽曹丕的文章既名之為“論文”,則顯然是專意於論文了,事實上,《論文》的批評也更全面與深入。

《論文》論述的重點及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方面應該說是它的文學價值論,“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不啻一聲號角、一道霹靂,預示着文學已經或將要發生重大的變化,它的召引與開闢之功,于文學轉關之際,影響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說《論文》所反映的旨意及重點首先在它的文學價值論並不為過。《論文》論述的第二個重點依然可以概括為“作家論”,《論文》第一段論“文人相輕”,第二段指出“建安七子”彼此相服“亦良難矣”,第三段指出“建安七子”各有所擅,論述的指向無非是作家的習性、當代作家的情況,概括說來,都屬於“作家論”範疇。實際上,第四段“常人貴遠賤近,嚮聲背時,又患暗於己見,謂己為賢”,第五段在論述“奏議宜雅”等文體情況後指出“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第六段“文以氣為主……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從意緒及行文邏輯上而言,它們也都是指向“作家論”的,即它們也應該屬於《論文》“作家論”範疇內的內容,不過由於它們提及的方面在文學史上影響比較大,原來整體上的行文邏輯反而被淡化了。另外,從嚴可均《全三國文》搜集的《論文》的佚文內容看,討論的也主要是作家的情況(內容如下,可參看:

“或問屈原、相如之賦孰愈。曰:‘優遊案衍,屈原之尚也;窮侈極妙,相如之長也。然原據托譬喻,其意周旋,綽有餘度矣。長卿、子雲,意未能及已。’”

“余觀賈誼《過秦論》,發周秦之得失,通古今之制義,洽以三代之風,潤以聖人之化,斯可謂作者矣。”

“李尤字伯宗,年少有文章。賈逵薦尤有相如、揚雄之風,拜蘭臺令史,與劉珍等共撰《漢記》。”

“議郎馬融,以永興中帝獵廣成,融從。是時北州遭水潦、蝗蟲,融撰《上林頌》以諷。”(以上材料見前揭《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第二冊《全三國文》卷八,第1098頁)),所以說“作家論”是《論文》討論的第二大內容。從總的傾向上看,《論文》所討論的內容與時代的整體文論傾向一致,主要指向作家論和價值論。不過,《論文》可以說是曹魏時期文論的集大成之作,其論述重點及傾向既體現着時代的主特徵,同時又較同時代其他文論所涉要廣。其最顯著的兩點特徵,一是《論文》對文體進行了較為細緻的區分,並簡賅地指出了各文體的特點;二是《論文》提出了著名的“文以氣為主”的風格論命題。這兩點在《論文》中的篇幅雖然不是很大,但卻與下一階段文論傾向的大致走勢密切相關,或者說其已預示了稍後文論發展的大致趨勢。

文論的發展在兩晉時期又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主要有這樣幾點表現:一是文學的價值論不再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價值論傾向漸趨消失,但在文學內部,把文學規範于正統文化統緒的傾向日益突出;二是作家論有了更為深入的發展,關於作家的認識,除了很多散见於各篇章的評述之外,此時期出現了關於作家傳記的專著;三是文體的區分及對文體特徵的認識成為此時期文論的主流。種種跡象表明,文學的發展愈來愈向本體化的方向發展。

對比魏、晉文論,一個非常顯眼的現象就是,作為曹魏文論中最重要命題之一的“價值論”,在兩晉時期的文論中淡出了,說明此时期文學的地位問題已經不再是人們關注的重點,預示着文學地位已經有了極大的改觀。這一情形與當時文學的發展狀況正相對應,作為對漢代文學進行變革的曹魏文學,必然要經歷一個對在漢代遭壓抑、被貶斥的文學予以提升的階段,曹魏文論中的“價值論”正是這一提升狀況的反映。而越過曹魏,進入到西晉時期,文學已無需再為自己存在的合理性而鼓與呼,文學已漸漸名正言順地進入到社會正常的文化運行當中來,而不再有被目為“小道”之虞,故文學的“價值論”也就無需再辯了。

不過,“價值論”之鼓與呼雖已不再是當下之務,但文學地位的提升、文學內涵的完善仍是一個需不斷推進、深入發展的過程,所以,文學的“價值論”雖無須再進行討論,但提升文學地位時所藉助的文化憑資卻依然要在此後文學提升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衹要稍作梳理便可看出,曹魏文論藉以抬高、提升文學地位的途徑就是把“文學”比附為孔氏之業。兩晉的文論雖不再提文學的“價值論”,但經意儒旨的要求與規範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在文論中有強化和突出的趨勢。

儒家思想規範與要求的加強是晉世文論的一個突出特徵,這種跡象在魏晉之際的傅玄那裏已經有所顯示,其《七謨序》曰:“自大魏英賢迭作,有陳王《七啟》……並陵前而邈後,揚清風于儒林,亦數篇焉。”(《七謨序》中有“大魏英賢迭作”之語,知該文作于曹魏時期,不過傅玄是位典型的儒者,也是魏晉之際維護名教的中堅人士,其思想傾向一直是站在司馬氏陣營的,故這裏把傅玄的文論直接併入晉代論述。)《連珠序》曰:“其文體辭麗而言約,不指說事情,必假喻以達其旨,而賢者微悟,合於古詩勸興之義。”“賈逵儒而不豔,傅毅文而不典”,尤其是後者,已不衹是簡單地把作品比附于孔氏之業,而是對作品提出了“合於古詩勸興之義”的要求,“儒”、“典”在風格表現上成為一條標準。左思《三都賦序》曰:“揚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班固曰:‘賦者,古詩之流。’先王采焉以觀士風。”晉名士皇甫謐為左思作《三都賦序》,提出為文者“非苟尚辭而已,將以紐之王教,本乎勸誡”。陸機《文賦》云:“濟文武於將墜,宣風聲於不泯。”最典型與集中的反映是摯虞的《文章流别論》,作者在該文中探討了多種問題,重點強調了各文體的人倫、教化功能。關於“頌”,作者認為:“頌,詩之美者也。古之聖帝名王,功成治定而頌聲興。……故頌之所美者,聖王之德也……”關於“賦”,作者認為其為古詩之流,“古之作詩者,發乎情,止乎禮義。情之發,因辭以形之;禮義之旨,須事以明之”。“古詩之賦,以情義為主,以事類為佐。今之賦,以事形為本,以義正為助。”關於“詩”,謂“言其志謂之詩。古有采詩之官,王者以知得失。”五言、七言“於俳諧倡樂多用之”,“夫詩雖以情志為本,而以成聲為書。然則雅音之韻,四言為正;其餘雖備曲折之體,而非音之正也”。關於“七體”,作者贊同的是“因膏粱之常疾,以為匡勸,雖有甚泰之辭,而不没其諷喻之義”,其餘“箴”、“銘”、“誄”、“哀辭”等,或多或少、或潛或顯均有上述思路及要求,此不一一列述。從《文章流别論》論儒家思想規範的集中與細緻来看,文論中儒家思想的要求顯現出一種自覺的傾向,形成了明確的意識,這一要求實際已構成了整個時代的特點。這些說法有創新,但多為因承前人的成說,總的說來是用儒家思想原則對“文學”進行規範,與漢代的文論相比,似乎構成了一股文論的“回潮”,但這種認識、要求的“回潮”有它特殊的意義:這是在文學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文學已逐漸被認可的前提下發生和出現的,其與漢代文學狀況下的類同說法,在境況與指向上顯然已經不同。總的說來,漢代文論的相關說法,其初衷多在於把“文學”納入到大一統的“經學體系”中去,使在社會上客觀存在的“文學”皈依到“經學體系”當中,接受約束和管理,其出發點可以說是在維“經”;而晉世文論的相關說法,雖引入儒家思想的規範和要求,也蘊含規範“文學”之意味,但它的出發點可以說偏於發展“文”,不過是其發展的傾向帶上了“儒”的意味與規範而已。

曹魏時期文學的“價值論”與晉世文論中儒家思想要求的加強,雖都要藉助經學地位的影響、儒家思想的規範,就此層面而言,兩階段文論也具有發展的連貫性,但是,兩階段文論是從不同的視角對儒學思想及其影響加以取用的,因而兩階段雖都是提升文學地位、影響的過程,但因所指向的目標不同,故而產生的作用也是有分别的。

曹魏文論的“價值論”,主要是把“文學”作為一個整體,從外部視角對之進行關照,考慮的是“文學”作為一種文化樣態,其地位是高是低、境遇是否合理的問題,它着意於改觀“文學”的地位,給與其合理的生存空間,所以它把“文學”整體作為一種文化樣態,比附于主流文化樣態——孔氏之業,藉以為其爭得合理的文化認同,至於“辭賦”樣式內部具體的創作、規範則是此階段所涉未深的。

晉世文論引入儒家思想規範與原則,已不衹是簡單的比附,對儒學思想規範的遵守和執行已成為文學創作與批評一條重要的指導原則,也就是儒家思想規範參與到文學內部,成為文學本身的一種質素,而不是僅僅作為一種被比附的外在的權威思想。晉世文論這一面貌的形成,正與前文所揭示的西晉文學的雅化狀況有關。

所以,雖都是在藉用儒學的東西,但曹魏與晉世藉其所形成的文論階段和指歸卻有很大差異。

晉世文論第二個顯著的特點是作家專論的出現。曹植、楊修與曹丕的文論中都涉及了作家的情況,尤其是曹丕的《典論·論文》對許多作家的風格特點及擅長作了比較詳細的比較。但即使是如此,這一時期的“作家論”在整體上還是比較簡單的,對於某作家的情況往往衹是一兩句精簡的概括,且上述三人提及的主要是當代作家,曹丕《典論·論文》的佚文中涉及了屈原、司馬相如、賈誼、李尤、馬融等前代作家,但《典論》原著已佚,無法窺知當初的面貌。就現存的曹魏文論情況看,雖然作家論是此時期文論的重點,但還未形成較為完備的作家論體系。較成系統的作家論是在晉世出現的,首先應以荀勖的《文章敘錄》為標誌,有學者稱《文章敘錄》“可視為我國第一部作家傳記”(前揭穆克宏、郭丹編著《魏晉南北朝文論全編》,第48頁。),書中對作家的字号、爵祿、生平事蹟、才學、著述等都有較為詳細的記述。雖然《文章敘錄》是荀勖所集文章的“敘錄”,但眾多“敘錄”的存在,實際上離出现真正的作家“集傳”已經不遠了。作家專論情況在晉世的進一步發展,是在摯虞的《文章志》那裏。《晉書》本傳載:“虞撰《文章志》四卷,注解《三輔決錄》,又撰古文章,類聚區分為三十卷,名曰《流别集》,各為之論,辭理愜當,為世所重。”(《晉書》卷五一《摯虞傳》,第1427頁。)《隋書·經籍志》史部簿錄類有摯虞撰《文章志》四卷(《隋書》卷三三《經籍志》(二),第991頁。);集部總集類有摯虞撰《文章流别集》四十一卷,注曰:梁六十卷,志二卷,論二卷;又有摯虞撰《文章流别志、論》二卷(《隋書》卷三五《經籍志》(四),第1081、1082頁。)。從《晉書》的情形看,《文章志》與《流别集》顯然不是互屬的關係,而應該是單行的;從《隋書》反映的情況看,《文章志》與《流别集》似乎又是關聯在一起的。但無論怎樣,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兩者有直接的關聯,兩部分應是分著的,即《文章志》是自成部分的,也就是說,作為作家傳記的《文章志》至少是獨立的,甚至可能是單獨行世的(朱迎平在《六朝文學專科目錄輯考》中認為:“《文章志》四卷……著錄於簿錄類,當為單行的文學目錄無疑。”(前揭《古典文學與文獻論集》,第19頁))。如此,則晉世專門的作家傳記專著出現了,這在文學史上是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情。清章學誠說:“晉摯虞創為《文章志》,敘文士之生平,論辭章之端委,范史《文苑列傳》所由仿也。自是文士記傳,代有綴筆,而文苑入史,亦遂奉為成規。”(前揭章學誠《文史通義·和州志前志列傳序例中》,第685頁。)就晉世文論而言,專門的作家傳記專著的出現,說明作家這一特殊的文化群體已開始更為廣泛與深入地為社會所關注和認可,乃至為之確立專傳,標誌着作家群體的身份和地位已被社會所重視。正如章學誠所揭示的那樣,文人有專傳入史已為時不遠了。

同类推荐
  • 金文与青铜时代

    金文与青铜时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详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仁爱道德风尚的经典教材。《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其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声律启蒙》按韵分部,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最初名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介绍了文景之治的有关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本书精选的18本国学经典是教育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的双重推荐之作,它们在国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书目。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热门推荐
  • 步步攻略:一纸误终身

    步步攻略:一纸误终身

    风风火火的去接人,被少爷欺负就算了,吃了豆腐又诋毁的路人甲竟然还是黑老大?少爷忙着充当交际花,忙里偷闲还专门‘需要’她,“吃完要买单!”这边冰山黑老大同样闹开了花,手捧鲜花,上交信用卡,拐弯抹角说要嫁给她……
  • 我就是妖怪

    我就是妖怪

    我是一个妖怪,我是一个可以让时间停止的妖怪,我是一个可以让时间停止甚至倒退的妖怪。这些都没什么,我的身份远不止这么神秘。我甚至想,那才是人生中最值得玩味和感慨的——我是一个人类社会的居委会主任……哎,所以我的同类都叫我:不堪回首何安忆。
  • 致青春:当我遇上你们

    致青春:当我遇上你们

    这是一群平凡的人们,这是一群现实中的你我,在这二十二则小故事中都能看到我们每个人的影子,有爱情友情,有热血梦想,有迷茫彷徨,这一个又一个的影子,组成了一场无与伦比的青春盛宴,同一个开场,无数个结局,在每一个故事里,都能发现你。
  • 我的姥爷是盗墓贼

    我的姥爷是盗墓贼

    【2014星创奖“传承”主题季参赛作品】传说大兴安岭浩瀚林海中隐藏着一个通向地狱的入口。鄂温克人叫它极寒阴泉,东胡人叫它极渊,盗墓贼称之为兴安岭地眼。这片未知区域不但是人类的极限,也是盗门中的禁地。相传,地眼中有一片无尽之海,海的尽头处隐藏着富可敌国的宝藏,但千百年来去无一人能活着出来。盗门最后一代传承人,一个流里流气的小痞子,带着一张俄军遗留下来的神秘地图和家族中代代相传的秘密踏上了通向死亡的绝命之旅……本书读者群:129442452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迷离档案

    迷离档案

    一个精于行为心理分析的心理咨询师,遇到离奇凶杀案件,每一个案件都仿佛与他相关,这是一场心理的博弈,离奇,诡异……最后,当走近真相才发现所有的一切包藏着一个惊天的谜局。
  • 邪魅世子懵懂妃

    邪魅世子懵懂妃

    推荐新书【妃常贪欢,皇上翻牌忙】,希望大家喜欢。当她,还是人人眼中的废材小姐时,她早已更替灵魂,脱胎换骨,踏上无人能及的修炼之路。灵宠?她随随便便坑来一只就是百年难得一见!当她,华丽归来,傲世九天;而他,世人眼中那早已神化的存在,却无怨无悔,甘愿退与她身后一线,默默为她扫去荆棘,只为见她光华万千,拋去如画天下,来换她笑魇如花,他便心满意足,看着她眼中的骄傲,却是那么惹人疼爱。她是世人眼中的魔女,令人闻风丧胆,却在他面前,却永远是俏皮可爱,懵懂无知如邻家女孩的形象,只为给他永远的好影响,却不知真面目早已被他所窥。他桀骜不驯,无惧天地,众人眼中的神明;在她的眼中,却是温柔体贴,俊美无双的男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陌上花开,谁念缓归眷春深

    陌上花开,谁念缓归眷春深

    这是一套民国才女经典作品系列,本册选录了民国才女林徽因的部分代表性经典作品。
  • 穿越,第九个王妃

    穿越,第九个王妃

    新书《裴太太,你已婚!》已经开始连载啦。◇◇本书已上市,出版名《第九王妃》。她叫叶无心,是叶氏武馆馆主的女儿,相亲男想亲近她,被她一脚踢成残废,不料遭天遣一命呜呼。穿越后,她是丞相府温柔、端庄、贤淑的大小姐。呸~~那些都是些什么词,她全不认识。☆☆他叫端木孤辰,是楚国最年轻、睿智、残暴的王,战场上的野狼,手握楚国重兵,是为天下人所忌惮。在他的眼里,女人是麻烦的代名词,更是细作的代名词,死了八个老婆他也不在乎。离上一个王妃猝死刚过一个月,皇帝一道圣旨,要他娶第九个老婆。他冷笑,这皇帝真是迫不及待想置他于死地,他倒要看看他这第九个王妃怎么置他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