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700000003

第3章 《道德经》意释致用(2)

古之善为士者处世微妙,能够于无形中贯通一切其待人接物不可测度难以表达。因其不可测度难以表达,只好勉强做些形容。“豫若冬涉川”——小心翼翼如走在冰冻的河上,生怕滑倒或掉进冰窟窿;“犹若畏四邻”——不敢轻动好像害怕得罪四邻;“俨若客”——谨慎认真如寄居之客;“涣若水将释”——宽缓松释如冰凌融化;“敦若朴”——保持淳朴如原始木材;“混若浊”——混迹于万物之中形态驳杂混浊;“旷若谷”——虚怀空阔若山中空谷;“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谁能使动荡的世界平静下来,慢慢变清明?谁能使世界安定平稳地发展,破败的能够恢复,新的能够慢慢发展?“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能弊复成”——保住此道者不愿盈满。唯不盈满,才能不断除旧更新。

致 用

作为高层次的领导,最终是要实现自己的合理想法。合理想法虽然是自己个人的,却不可一味张扬合理想法的个人性,而要善于将个人想法转化为无形,融于纷繁多样甚至自己所不喜欢的人们的欲求中。“深”就是无独立之形;“微妙玄通”就是潜于众人众事之中而贯通之。众人众事丰富多彩,矛盾错综,我的合理想法必须既能与之融合,又不被其同化;既成就众人之欲求,又不迁就而丧失自我;既能凭借众人众事实现我的合理想法,又不能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所以,处众人众事须小心、谨慎、朴实、宽容、亲和、伸缩性强,最终使众人众事统一于我,同化于我,与我为一体,实现我的合理想法。还必须强调,无论何时也不以自己的合理想法为最好,应随时弃旧取新。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云云,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忘作,凶。

知常容,容能公,公能王,王能天,天能道,道能久,没身不殆。

意 释

内心达到最虚廓的程度,就能实实在在地保持静观。对杂然并起的万物,我就能看出它们的归宿。纷繁多变的众物最终要奠基于各自的本根。就奠基于各自的本根而言,可以说它们是静止的。奠基于固定的本根的静止就是它们命定的归宿。命定的归宿是恒常的,知此便是聪明。不知此,老想在命定的归宿之外妄有他为定遭凶险。知道了恒常的命定归宿,就知道了内心所应包容;知道了内心所应包容,做事就能出自公心;做事能出自公心,考虑问题就全面;考虑问题全面就能顺自然;能顺自然就能事事符合道;事事符合道就能长久存在,终生立于不败之地。

致 用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命”为何?就是人生不可逾越之根本。老子所说的归宿—— “根”、“静”、“命”就是人生之根本。每个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如何把握这个根本呢?第一,它必须贯穿于你的事业的始终,其表现形式可以与时变动,但实质性内容长久不变;第二,它与你的个性相结合,在你身上的存在具有独特性;第三,你的成功均由它而起,你的失败均由偏离它而起;第四,对这个根本的追求非一蹴而就,须有一个不断总结、反省、提炼和概括的漫长过程;第五,这个根本是在实践中摸索到的,切不可用算卦、看相等迷信的方式获得。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豫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

由其贵言。成功事遂,百姓谓我自然。

意 释

领导者中最高层次者是让百姓只知道他的存在,而不知他的具体形态,他在无形中做成事;其次是日夜操劳,仁民爱物,广施恩惠,受到百姓的亲近和交口赞誉;再其次是为人苛刻,凶恶,百姓生畏,暗中侮谩他。统治者信用不足,才使民众不信任他。

最上等的统治者治国悠闲、不多费口舌。其功业的完成是百姓做的。百姓没有受到统治者具体的指教和领导,是一种无形要素激活了他们的自觉性,使他们感觉生存方式本然如此。

致 用

老子这里把统治者分成几个层次。最上等者是道家;其次者类似儒家;再其次者类似法家。领导者想成为最上等者必须深刻领悟自己的职责。荀子说:“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荀子·王霸》)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这些都是要说明高明的领导者无须抓具体的繁杂之事,只抓“要”即可。抓“要”抓到百姓不知有君的程度。领导者不必布置别人做什么,而是启发其做什么。应使之感觉是我自己要这样做的。领导者不替别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启发他自己想出方法。领导者于无形中营造良性的软环境,使下面的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可遏止。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人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意 释

“大道”就是人们按其秉性,干自然应干之事。统治者让臣民偏离秉性,干超出自然之事,就破坏了“道”。破坏了“道”,民众生活出现混乱,所以倡导人与人之间以仁义相处。偏离“道”后出现混乱,为解决混乱问题而使用智慧,但这种智慧只是为应付混乱而出,不是为回归“道”,不能如实地反映“道”,故称其“大伪”。亲族内自然和睦的情感遭到破坏,只好用“孝慈”来补救。国家的良性循环局面被破坏,只好鼓励人们做 “忠臣”。老子的意思是 “人义”(即仁义)、“智慧”、“孝慈”、“忠臣”如果不是建立在“大道”的基础上,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局面更加混乱。

致 用

为摆脱贫穷,乱砍滥伐;乱砍滥伐,反而更加贫穷。在工作遇到困境时,不是不能用“仁义”、“智慧”“孝慈”、“忠臣”。但如果不能正确运用,就像为摆脱贫穷而乱砍滥伐一样,越用越坏。如何正确运用?比如服食鸦片是为了止痛,但患者一定要记住,止痛而已。有人却在止痛的同时,享受起鸦片刺激带来的感官愉悦即使疼痛已经消失,也不愿放弃这种感官享受,最后成为自己戕害自己的瘾君子。领导者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有时需要使用“仁义”、“智慧”、“孝慈”、“忠臣”使用时可能会得到上级领导和下面群众的赞誉,并随之得到一些利益。于是有的领导者往往陶醉于此,陷溺于此,拘执于此。忘记了“仁义”、“智慧”、“孝慈”、“忠臣”是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而使用,不是用来沽名钓誉的。结果使 “仁义”、“智慧”、“孝慈”、“忠臣”变成了个人沽名钓誉、祸害民众的手段。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民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意 释

绝弃偏离“道”只突出少数人的“圣”、“智”,民众获利百倍;绝弃偏离“道”被少数人用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的“仁”、“义”,民众才能回复到真正的 “孝慈”;绝弃偏离民众正常生活的“巧”、“利”,不生产那些刺激人们产生暴富心理的物品,人们就不会形成不劳或少劳也能发财的思维方式,去犯偷抢之罪。以上三者制成条文不足以解决问题,所以还得寻求可靠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道”。“道”是原色原质,可守之不放。减少外于此的思虑和欲求,断绝外于此的学问,就不会产生忧虑。

致 用

领导无论做什么都不能偏离为民众福祉而工作的宗旨。对偏离于此的睿智、仁义、精巧一概不提倡,不讲求。有些人,为求个人私利,偏离宗旨,投上级所好拼命作秀,人为制造所谓的 “圣”、“智”、“仁”、“义”“巧”、“利”,给民众带来极大的烦扰。所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就是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没有私欲,不耗费精力学习蝇营狗苟之术,就没有忧虑。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忙兮其未央!

众人熙熙,若享太牢,若春登台。

我魄未兆,

若婴儿未孩。

乘乘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纯纯。

俗人昭昭,我独若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淡若海,漂无所止。

众人皆有已,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意 释

此章描绘了行“道”的心灵状态。断绝追求私利的学问,就不再产生忧虑,心态变得平和。无论别人对你敬 (“唯”)还是对你不恭 (“阿”),在你眼里实质上都没有什么区别。别人认为你美或者丑并不固定,所以在你眼里相去不远。但有一点无论如何要记住,众人所畏惧的,你不可不畏惧。小心无大过。

我跟众人的心态不一样。我心中是道,故广阔而无穷。众人热热闹闹地享受生活,如享大餐,如高台览春,我独淡漠,不显踪迹;我处混沌中,如婴儿初生还不能逗乐;我四处漫游,若无所归。众人皆盈,我独亏,我好像有一颗愚人之心啊!

世人皆明白,我独昏沉;世人皆精明,我独糊涂我心淡漠如在大海中随处漂浮,不追求固定的停留之处。世人皆有所追求,我独愚顽浅陋。唯我与众不同我注重的是万物之根本。

致 用

领导者须有这样的目光:第一,冷静地看待别人对你的赞扬。赞扬意味着对你有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你做不到,接踵而来的就是咒骂。从这个意义上讲,夸你的同时也附带着骂你的可能性。同样,你得到了好处,反会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给你带来更大的麻烦故遇到好事不能太得意,不要忽略了相距不远的坏事总之,别人对你好与坏,认为你美与丑,都不要动心第二,强化自我把握能力,不能沉浸于某一成功不能自拔,也不能悲伤或怨恨某一失利而不能排解。第三,为了行“道”,随时取常人之所不取,舍常人所不舍。不计较世俗的愚智亏盈之见,不在乎别人议论自己昏沉糊涂。

§§§第二十一章

孔得之容,唯道是从。

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恍中有象,恍忽中有物。窈冥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以此。

意 释

“得”,德也。有大德者其形态是顺着“道”而行“道”这个东西恍惚不定,但无论多么恍惚不定都不能说它是虚空,其中确实有我们平常见到的“象”、“物”“精”,而且真真切切、信信实实。“道”虽恍惚不定求之无得,但自古及今其名称消失不了。人们由它看到了万物之根。我怎么知道万物之根是什么样子,就是它那个恍惚不定的样子。

致 用

“道”的恍惚不定性就是不固定性。如何与“道”合一?不能将“道”作为固定形态物来追求。“道”随物形变,随时随地激活每一物又不拘执于每一物,每一物都是“道”为实现自身而借用的资源。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或。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岂虚语?故成全而归之。

意 释

委曲才能求全,低就才能挺直,虚缺才能纳入,旧的才有必要更新,少才有机会得到,太多造成负担很重,反而为出路困惑。

所以圣人抱着“道”为天下做表率。不自我表现反而更明了地表现出来;不一个劲地表白自己,大家反而对他看得更清楚。不自我夸耀,人们就知道他的功劳不自我拔高,其地位自然很高。

总之,只有抱着不争的态度,天下才没人与你争古代委曲才能求全的说法岂是空话!委曲者真的达到了全。

致 用

从“道”的角度看,有前途的事物都具有柔顺、缺憾的特征。一旦完满、强悍,就不再有出路了。对于进步的有生命力的势力来说,为了整体、长远、根本的胜利,有时需要退让,退让是有信心的表现。当然,退让只是在非原则问题上,是策略上灵活性的表现。在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纠纷时,委曲退让常常带来对立各方的双赢。但是,委曲退让也不能不看层次。没落的反动势力委曲而求不了全,不去争也躲不开他人前来与之争其退让换来的顶多是迟到几天灭亡。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天地上不能久,而况于人?故从事而道者,道德之;同于德者,德德之;同于失者,道失之。

信不足,有不信。

意 释

本章旨在说明什么是真正的“自然”。真正的“自然”很少能被直接说出。急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急雨下不了一整天。急风急雨从何而来?天地。人只是天地中一物,天地尚不能长久,何况人呢!那种天地之自然只是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具体的自然,非是“道”的自然,故其不能长久。“道”本身的“自然”才能够长久“道”的自然就是从事于什么事情就按照那个事情自身的固有规律去做,使对方与我和乐相处。比如:从事于道层次的工作,道能为我所得;从事于德层次的工作德能为我所得;从事于淘汰性的工作 (“失”),就与淘汰性工作的规律相一致,按它的路径行走。你对对方不够真,对方对你也不会真。

致 用

只有正确地理解老子哲学中“自然”的真实含义,才能真正地因顺“自然”。真正的“自然”不是具体事物本身,而是对每一事物本性的顺应。顺应事物本性,才能对万物有亲和力。顺应事物本性,并不妨碍人类的自我实现。人类可以用顺应同化的方式,在不破坏事物本性的前提下因势而利导之,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久,跨者不行,自见不明,自是不彰,自伐无功,自矜不长。

其在道,曰馀食赘行。物或有恶之,故有道不处。

意 释

踮起脚来想一下站得很高,反而立不住;跨大步想一下走得很远,反而走不远;自己想突出表现自己,反而不能真实地表现自己;自己肯定自己的优点,反而不能使自己的优点昭示于人;自己夸耀自己有功,反而不被认为有功;自我感觉特别好的人,不会有长进。与“道”合一的人一般说是这样的:人们所拘执的那些具体的优点、长处、功劳,都具有局限性,事业成功之后就像剩饭疣瘤。普通人尚且厌恶之,行“道”者更不会保留它。

致 用

行“道”者不能偏离客观规律对自己的工作强行加速,强行提高水平;不能因某些事做得出色而总是拘执不放,忘记了下一步的发展;更不能人为显露、张扬夸耀自己,自我感觉过分地好;不可躺在已做成的功业上睡大觉。那些成功之事只是实现“道”的工具、阶梯用过后即成应该丢弃的垃圾,行“道”者不该拘执不放。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 释

有那么一个由万物混成的东西,生于天地未分之前。它寂静淡漠,独立不变,循环运行不息,可以成为天地之根。我不知如何命称它,勉强用“道”称呼之勉强用“大”来形容之。太大的“道”与渺小的具体事物相脱节,离开具体事物而去;一去就很远;但无论怎么远,“道”也不能单独地起作用。必须返回到具体事物中,资借于具体事物。

所以,“道”、“天”、“地”都大,“王”也大。宇宙这四大就是四个基本要素,王是其中之一。

但是,这四个基本要素不是并列的。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人”、“地”、“天”、“道”。每一级都取法于上一级。但是,“道”之高并非是压 “天”、“地”、“人”一头,而是它以自然为运行法则。所谓“道法自然”是说从事于人者同于人,从事于地者同于地,从事于天者同于天,从事于任何事物都顺应这一事物的本性。

致 用

想与“道”合一应做到:第一,保持独立性,既可以容纳任何具体事物,又不拘执于任何具体事物。这就达到了既有物又无物的境界;第二,不断弃旧取新,前进不止;第三,善于激活每一物,成为万物之根;第四,用顺应同化的方式对待每一个事物,不能破坏每一事物的本性。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同类推荐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每天读点《论语》

    每天读点《论语》

    《论话》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全书共20篇。前10篇有9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第10篇《乡党》记录了孔子日常的生活、琐事、态度;后l0篇中有8篇以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第l9篇《子张》记录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本书从《论语》申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处世的智慧、交际的魅力、为人的准则、做事的态度、成功的启示、心灵的超越、品德的修养、生命的真谛、学习的方法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丈,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为自己的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你是第1位的

    你是第1位的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这是一个普遍的现实。说好的一面,它能让你自己受益,也许同时能让某个人或更多人受益;说不好的一面,它只能让你自己受益,但不会干扰其他人。即使不好,它其实也对别人有益,因为它让地球上减少了一个潜在的负担,而多了一个幸福的人。〈br〉 在本书中,作者以非正统的思想和令人惊异的方式,帮助人们处理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方法。作者不迷信传统,也不简单说教,而是告诉读者自身的经历和实在有效的方法,从而让大家过上快乐多、烦恼少的幸福生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灵武

    灵武

    吞噬神鼎,可吞天下灵气,噬万物精华!山贼喽啰徐鸿偶得此鼎,从此告别了炮灰生涯,踏上逆天之路!任你高阶又如何?只要擦破点皮,吸你寿元让你立刻暴毙!以一对万又怎样?吞敌人灵气为己用,越战越勇无人可敌!小小山贼异军突起,且看徐鸿如何登临灵武巅峰!
  •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夏商司法制度;周朝司法制度;秦汉司法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司法制度;隋唐司法制度;宋、辽、西夏、金司法制度;元、明、清司法制度。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海明威在古巴

    海明威在古巴

    本书系最新引进的海明威传记。作者是海明威侄女和著名女摄影家卡伦娜,书中介绍了海明威在古巴生活和创作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介绍了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的创作过程。书中还首次披露了海明威与卡斯特罗的友谊。
  • 超级无敌系统

    超级无敌系统

    【新书,从召唤开始无敌全球】当李凌得到系统之后,以为自己会成为世界的‘主角’。可没想到,这片天地,并不仅仅一个系统。超级古武系统!超级机甲系统!超级恶魔系统!无数系统拥有者,在这片囚笼天地厮杀!蓦然回首,李凌已经站在神之颠峰,俯视这片天地。“吾之愿望,神州大地,人人如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