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900000004

第4章 汉魏晋南北朝:梅花审美欣赏的兴起(1)

一、梅花欣赏的出现

汉魏六朝隋唐时期是梅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观赏梅花开始兴起,人们开始着眼梅花的花树形象,欣赏其芳菲物色的美感,由花卉观赏、园林栽培进而诗歌、音乐和绘画等领域引为题材,加以表现。与先秦时期纯粹的果实应用知识和生活经验相比,人们积极感知和把握梅花的审美价值、审美特色。梅花早春独步和色白香清的特征都受到特别的关注,人们借以感应冬去春来的自然节律,体味花开花落的时序播迁,寄托韶华易逝、孤芳宜悯的人生感受。梅花的花色形象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欣赏的同时,也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情感内容,包含了越来越多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意味。随着这个时期审美文化尤其是花卉欣赏和诗歌咏物的普及,对梅花审美特色的认识不断积累和深入,到晚唐五代,对梅花整体特性的把握趋于明确,奠定了宋代审美认识进一步提升的基础。相对于先秦时期单纯的果实应用,由实用而观赏、由果实而花色、由功利而审美是这一阶段梅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历史贡献,因此我们把这一时期称为“梅花的审美时期”。这里所说的审美是狭义的,指以物色美感为主要对象的欣赏活动。这一时期又可分为六朝与隋唐五代两个不同阶段,每一阶段展现着不同的发展水平。下面分两章讨论,本章论述六朝的情况。

现存最早有关梅花的资料是汉代刘向《说苑》卷一二《奉使》:“越使诸发执一枝梅遗梁王,梁王之臣曰韩子,预谓左右曰:‘恶有以一枝梅以遗列国之君者乎,请为二三子惭之。’出谓诸发曰:‘大王有命,客冠则以礼见,不冠则否。’诸发曰:‘彼越亦天子之封也,不得冀、兖之州,乃处海垂之际,屏外蕃以为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文身,烂然成章,以像龙子者,将避水神也。今大国其命,冠则见以礼,不冠则否,假令大国之使,时过弊邑,弊邑之君,亦有命矣,曰:“客必剪发文身,然后见之。”于大国何如?意而安之,愿假冠以见。意如不安,愿无变国俗。’梁王闻之,被衣出以见诸发,乃逐韩子。”刘向撰、赵善诒疏证《说苑疏证》第335-336页。故事所说的“一枝梅”所指应是梅花,而不是果实。这条材料告诉我们,春秋末期至战国中期的越国(以今浙江绍兴为核心)已经把盛开的梅枝作为外交礼物,在越人心目中,梅花一定是一种美好甚至令人崇敬的东西。但这一故事的可靠性值得怀疑,《韩诗外传》卷八有类似的一段越使善于应对、不辱使命的记载,故事中宾主双方的对话与此基本相同,但使者的姓名变为廉稽,所使为荆(楚)而非梁(魏),出使任务是向荆王“献民”,其中没有以梅相赠的细节《韩诗外传》卷八之一,刘向撰、赵善诒疏证《说苑疏证》第336页引。。《说苑》为资料分类辑录之作,史实与传说相互掺杂,不能全然据信。但这条材料至少可以用来说明西汉刘向(前77-前6)时代的情形:当时越地产梅应有一定的知名度;南方人已注意到了梅花之美,并以盛开的梅枝作礼物。东汉崔骃《七依》:“鹾以大夏之彊(一作盐),酢以越裳之梅。”《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卷四四。也视梅为越地特产,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现象。人们都知道东晋陆凯折梅赠远的佳话,江南地区这种赠梅通好的风俗可能也由来已久,至迟可追溯到西汉。江南作为产梅盛地,对梅花观赏价值的认识也应是超前的。

但在整个汉代现存文献中,类似梅花欣赏的明确记载极其罕见,为数不多与梅有关的材料仍主要着眼于果实。相传刘向的儿子刘歆(?-23)所作《西京杂记》卷一载:“(汉)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亦有制为美名以标奇丽。……梅七:朱梅、紫叶梅、紫华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所说应是汉武帝时扩修上林苑之事,比刘向生活的时代要早。与梅一起进献的还有梨十种、枣七种、桃十种、李十五种、查(楂)三种等,都是水果一类。品种之奇异,主要仍在其果实,当然也有一些是着眼于花、叶的,如“紫华梅”、“紫叶梅”显系因花色、叶色而得名,而其他五种梅就很难因名究实,弄清其品色在花还是在果。汉代都城题材的大赋作品多有对皇家园林和都市物产繁富的铺陈笔墨,其中梅也是常被提及的一种植物。如扬雄《蜀都赋》:“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五一。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五六:“汉孝武帝元封三年,作柏梁台,诏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者,乃得上坐。皇帝曰:‘日月星辰和四时。’梁王曰:‘骖驾驷马从梁来。’大司马曰:‘郡国士马羽林才。’丞相曰:‘总领天下诚难治。’……太官令曰:‘枇杷橘栗桃李梅。’上林令曰:‘走狗逐兔张罘罳。’”大臣所咏每人七言一句,各就自己的执掌言之。太官令,主要负责皇宫饮食供给的官员,所说是几种果贡。张衡《南都赋》:“若其园圃……乃有樱梅山柿,侯桃梨栗。”《文选》卷四。这里罗列的都是果树之类,从中可见梅在汉代已经成了极其普遍的栽培果树,而其花色之美尚未引起注意。

虽然上述材料中不能完全排除梅花的观赏成分,但大量材料表明,梅花观赏价值的明确关注和在园林营景中的实际栽培是魏晋以后的事。我们引几篇晋、宋时期的作品。左思《蜀都赋》:“其园则有林檎枇杷,橙杮梬楟,榹桃函列,梅李罗生,百果甲宅,异色同荣。”同上。潘岳《闲居赋》:“爰我定居,筑室穿池。长杨映沼,芳枳树篱;游鳞瀺灂,菡萏敷披。竹木蓊蔼,灵果参差……石榴蒲陶之珍,磊落蔓衍乎其侧。梅杏郁棣之属,繁荣丽藻之饰,华实照烂,言所不能极也。”《文选》卷一六。陶渊明《蜡日》:“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陶渊明撰《陶渊明集》卷三。谢灵运《山居赋》:“北山二园,南山三苑,百果备列,乍近乍远,罗行布株,迎早候晚。……桃李多品,梨枣殊所。枇杷林檎,带谷映渚。椹梅流芬于回峦,椑柿被实于长浦。”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六五。与汉赋相比较,同样是写植物,汉赋止于名称的简单罗列,而上引已具场面的勾勒和风景的描绘。同样是铺陈园树,汉赋止于果树种类的排比,而这里则流盼于植物的芳菲丽色,着意于山林园居的物华气貌,陶渊明所写更是明确指向梅柳初绽时的早春美景。植物的感性形象与物色美感越过其经济意义展露出生动的魅力,“梅芳”因此成了明确的观赏对象。

对此应该联系魏晋以来文化发展的大背景来认识。秦汉一统帝国的崩溃,相应的儒学独尊的思想专制局面被打破,魏晋以来进入了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以地方士族大姓为骨干的文化精英们越来越注意个人的价值,追求个性的自由、生活的自适、情感的恣纵、精神的超越成了一个相当普遍的倾向,由此带来了玄学的兴盛、佛教的流传、文学艺术的崛起等一系列文化思潮。“越名教,任自然”是魏晋以来思想界的一个核心主题,它不仅带来对人的情感个性的肯定,同时也直接促进了自然风景审美意识的活跃。由俯仰宇宙天地、迎逆气节阴阳的笼统感应,趋于对自然景观、四时物色的深情观照与精细描摹,深入想象与风雅营造。山水、田园、风景、宴游、征行、咏物等题材的诗赋、志记,山水游览题材的绘画,士大夫私有庄园山水林亭的经营,都在这个时代蔚然兴起。就物色审美而言,许多植物不只满足实用的需要,而且开始引发人们观赏爱玩的兴趣。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梅花以其鲜美的芳菲物色,以其春气独先的节令特征逐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成了文艺创作的一个时尚题材。

首先是乐府横吹曲《梅花落》的出现。这是一首以羌笛为主要乐器演奏的乐曲,与《出塞》、《入塞》、《关山月》、《折杨柳》等同属军旅乐曲,其主题大约是因梅花飘落、春色将逝,抒发兵革辛苦、久戍不归之情,南北朝直至隋唐此曲极其流行,成了笛曲中最著名的作品。东晋谢安太元中(约387年)主持修缮宫室,“造太极殿欠一梁,忽有梅木流至石头城下,因取为梁,殿成,乃画梅花于其上,以表嘉瑞”宋张敦颐撰、张忱石点校《六朝事迹编类》卷一。南朝陈沈迥《太极殿铭》:“昔晋朝缮造,文杏有阙,梅梁瑞至,画以标花。”《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陈文卷一四。,这一建筑装饰画,可以说标志着绘画领域梅花题材的出现。南朝刘宋以来文人《梅花落》乐府诗的拟作形成热潮。同时,文人以梅花(早梅、觅梅、摘梅、赏梅、咏梅)为专题的咏物写景诗赋之作也逐渐风行起来,鲍照、萧衍、萧纲、萧绎、谢脁、何逊、吴均、阴铿、庾信、徐陵、江总等南北朝著名作家都有这方面的诗赋篇什传世。在一般的感春写景诗中梅花也频频出现,成了一个早春风景的典型意象。南宋杨万里《洮湖和梅诗序》:“梅之名肇于炎帝之经(按:指《神农本草经》),著于《说命》之书(按:即《尚书·说命》)、《召南》之诗(按:即《诗经·召南·摽有梅》),然以滋不以象,以实不以华也。”至“南北(朝)诸子如阴铿、何逊、苏子卿,诗人之风流至此极矣,梅于是时始一日以花闻天下”杨万里《洮湖和梅诗序》,《诚斋集》卷七九。。概括的正是这一事实。

观赏梅花的兴起,除了魏晋以来文化思潮整体变迁之外,还有一个生物种性和地理空间上的原因。梅花虽然花期较早,而其实并不耐寒,摄氏零下15度以下的低温状态就很难存活,因而在黄河流域应属罕见。秦汉以前梅花在黄河流域分布较广,这与上古时期黄河流域的生态状况保持良好有关。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有关“种梅杏”章节可知,到后魏时期(386-534),黄河中下游仍有一定的果梅栽培生产。但显然不能与长江流域相比,上文我们曾有材料说明,从汉代开始,吴、越故地就被视为梅的主产区,梅被视为越国特产。而作为一种花卉,只有在江南山水清秀、物华繁茂的自然条件下,只有在自然分布较为普遍的情况下,梅花的观赏性才会引起足够的注意。三国孙吴以来,尤其是晋室南渡以后,人口重心和文化重心南移,江南进入了一个持续深入开发的新时期,“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正是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提供了梅花欣赏骤然兴起的历史机遇。江南可以说是观赏梅花催生酝发的温床。

二、南朝:梅花欣赏的“第一次浪潮”

南朝大量的专题诗赋展现了更为丰富的观赏情景。

首先是宫廷和王公贵族园林中的梅花景观及欣赏活动。文献中有关三国东吴的苑囿记载极少,晋室南渡后,把京、洛地区皇家与权贵的园林营置之风带到江南,使建康(今江苏南京)、吴郡(今江苏苏州)、江陵(今属湖北)、会稽(今浙江绍兴)等地的园林建设蔚然成风。在建康,南朝皇家苑囿华林园(晋)、乐游苑、上林苑(宋)、新林苑、芳乐苑(齐)、建兴苑、王游苑、芳林苑(梁)等,私家园林如王导西园、谢安园、司马道子园等都盛极一时。江南园林多营筑山水景观,列植花草果木。梅花正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题材,我们从南朝诗歌中可以看到这一点。何逊《咏早梅诗》:“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逯钦立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册第1699-1700页。萧纲《梅花赋》:“层城之宫,灵苑之中,奇木万品,庶草千丛。……梅花特早,偏能识春。……乍开花而傍,或含影而临池。向玉阶而结采,拂网户而低枝。”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八二上。萧慤《春庭晚望》:“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笋。”李昉《文苑英华》卷一五七。陈叔宝《梅花落二首》:“春砌落芳梅,飘零上凤台。拂妆疑粉散,逐溜似萍开。映日花光动,迎风香气来。佳人早插髻,试立且徘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下册第2507页。何逊所说的兔园指梁芳林苑。“梁武帝天监初,赐(萧)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姚思廉《梁书》卷二二《太祖五王列传》。却月观、凌风台当是其中新增的两座建筑,从何逊诗中可见,建筑周围有梅树环植。萧纲、萧慤、陈叔宝所写也当是同样的皇宫、王公园林景象。

其次是一般文士的引植观赏。鲍照《梅花落》:“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册第1278页。苏子卿《梅花落》:“中庭一树梅,寒多叶未开。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下册第2601页。鲍、苏所言当为私人居处所植之梅。南朝诗歌中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民众游春赏梅的情景。《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春歌》:“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燕女游春月,罗裳曳芳草。”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春歌》,《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册第1043页。江总《梅花落》:“腊月正月早惊春,众花未发梅花新。可怜芬芳临玉台,朝攀晚折还复开。长安少年多轻薄,两两共唱《梅花落》。满酌金卮催玉柱,落梅树下宜歌舞。金谷万株连绮甍,梅花密处藏娇莺。桃李佳人欲相照,摘叶牵花来并笑。杨柳条青楼上轻,梅花色白雪中明。横笛短箫凄复切,谁知柏梁声不绝。”《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下册第2574页。前一首是晋、宋之际的乐府民歌,所咏可以说是乡村之景,从中不难感受到江南地区梅树遍布的景象。江总诗中所说的长安指南朝都城建康,诗中展示了梅花盛开时节京城士女花下歌酒纵游的情形。

同类推荐
  •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四大玉石

    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近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玉石文化保持着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其影响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难以比拟的,其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玉器以其7000年的历史,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誉,堪称东方艺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全面介绍了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绿松石四大玉石的文化故事。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 金文与青铜时代

    金文与青铜时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国学”一词,原是太学等学府的名称,在近代新文化运动前后,被赋予新的概念,用来指代“汉学”。随着国学的发展,其广度与深度已得到很大的拓展。现代的国学是以先秦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又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戏剧、明清小说、历代史学等,形成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时至今日,国学更是成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可或缺的基石。真正的国学大师不仅学贯古今、人格高尚,更具有独到的开创性和深远的影响力。我国学界于近现代涌现出了一批既能放眼世界观天下,又能内省自身得真学的大方之家。
热门推荐
  • 野犬女皇

    野犬女皇

    沈石溪通过自己的作品,不仅把奇丽美妙的大自然和动物世界中鲜为人知的奥秘,艺术地展现给读者,而且还能深刻地剖析动物形象内心活动的心理历程,生动地表现了动物世界别具一格的生命规律、生存竞争、有序的动物习性,以及艺术形象鲜明独特的个性。
  • 巾帼红颜:杀手皇妃不太冷

    巾帼红颜:杀手皇妃不太冷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她是一个现代版灰姑娘,却没能穿上自己的水晶鞋,她爱得痴狂不顾一切,最终为爱芳华永逝。古树指引因缘际会,她摇身一变为后宫之首,万恶争斗,她屡次命悬一线,磨难重重她本以为寻得真爱,却不想被带入另一个泥沼,成为野心家的傀儡杀手.....面对背叛,杀戮,她又将做出怎么样的抉择....
  •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新书《无量帝尊》已经发布,希望能写出有自己特点的东方玄幻,《魔界的女婿》番外将在新书放出,请大家多多支持!简介:沧溟大陆,造化无穷,人类能以各种修行之法突破自身极限,强者可呼吸杀人、御空飞行,当中以无量之体、无漏之体、无垢之体为三大顶级资质。极限运动爱好者灵魂重生少年林珝,不断突破自我,一步步走向巅峰。等一下,这少年体质好像很渣?你确定这是无量之体?什么!这货人品更渣?这只萤火虫挺有趣的……啊啊啊!它吸我的血!这是能灭绝整座城市的噬心虫?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军事常识悦读

    军事常识悦读

    就目前的军事发展方向而言,以高技术兵器为支撑的战略逐步取代以核威慑为主的战略已经势在必行。所以说,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学习一些军事知识,以免自己在时代的发展中成为思想落后的人。本书把军事常识进行了编辑整合,搜罗了众多古今中外的著名军事将领,跟随本书去认识他们吧!
  • 古代兵勇

    古代兵勇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为丛书之一,介绍古代兵勇的有关内容。《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私藏的情书

    私藏的情书

    如果你暗恋一个人,你会暗恋多久?如果你给一个人写情书,你会写多少封?如果你回头看青春,你会记得什么?本文讲述一个女子从10岁到25岁之间的15年美好年华以及她的781封情书的故事。这是一个慢热低调温馨浪漫哀伤的成长故事。谨以这781封情书献给曾经的暗恋、初恋以及没有结果的爱情,并祝愿所有幸福都能成永远。
  • 重生之金融女王

    重生之金融女王

    懦弱自卑的温蓉,因了丈夫的‘宠溺’,父亲在经济上走出低谷,而渐渐恢复自信。然,当一切伪善的面具撕开。当丈夫理智气壮的吼出:“你爸爸在外面有野女人,全世界都知道了,就你这个白痴不知道呢!老子跟他厂子整点钱怎么啦!总比他给野女人强吧!老子这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为了你和孩子?”时,当她忍受不了他渐露的狰狞面容提出离婚时,他狠狠掐在尚在襁褓中儿子细嫩脖颈间时,心灰意冷之下,她选择了暂时的逃离。一本财商教育书籍的出现,改变了她的惯有思维。为带出那个可怜的孩子,为给母亲一个幸福的未来。几年间,她努力拼搏奋斗,却依旧是穷困潦倒,正当一切都在向着预期前进时,却被突然查出的癌症,轻易毁去。上天待她终是不薄的,再睁眼,她却回到了充满希望的十岁。既然,让我重生,那么……【片段一】“什么都靠不住,只有自身强大,才能把握命运。现在弱,不代表永远弱。不怕你没有一身强者的本领,担怕你失了一颗强者的心。”女子身上,仿若注入世间最为强大的力量,披靡天下,让人有种世界兼匍匐于其脚下的错觉。那坚毅的眼神,弱小的身体,无不扣人心弦。“咱家要钱没钱,要权没权,要人脉没人脉,有强者的心有个P的用”稚龄的妹妹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况,对姐姐莫名的自信不以为然。“钱不是万能,只有学会赚钱的本事,运转金钱的能力,才是立世之本。而当你一个人,就可以轻易制造或者挽救一场金融灾难时,当你有足够颠覆世间的能力时,一切便都不再是问题。你就是金融界的王,也将是这世间的王。”——金融女王。温蓉语当她站在巅峰时,幼时的话语,却成为了青年一代的座右铭。【片段二】:“我管你去哪?睡野地那也是你自己的事情,我只是你的姑姑,你父亲的妹妹,不是你亲妈,你想离婚还是想干嘛,都先滚出我家再说”(前世,姑姑在她绝境中,深夜投标时,绝情的话语,依然历历在目。今生,情况却截然相反呢!“我亲爱的姑姑,不好意思,您只是我父亲的妹妹,不是我亲妈,您是病也好,死也罢,请离我家远点,不要把我家那漂亮的地板弄脏,您……赔不起的。”“你这个吸血鬼,狼心狗肺的东西,亏你小时候吃不起白面馒头,我半袋半袋的偷偷给你送呢!”“来人……给我姑姑送一车白面,以谢她……昔日赠面之恩。”恩者,滴水以涌泉报。仇者,鞭尸,千百倍以报之。——金融女王。温蓉语【片段三】:“姐姐,有人欺负我。”“走,揍他丫的。”
  • 中国历史1000问

    中国历史1000问

    炎黄子孙们,让我们翻开历史,拂去岁月的灰尘,寻找创世祖先们开辟中华民族生存、发展道路的历史足迹吧!本书以时间为序,从远古的史前文明说起,一直叙述到公元2010年年底,在所有的同类书里是时间跨度最大的,这也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其次,本书与同类书相比,虽都是选取历史片段、勾勒历史故事,但本书的选取面非常宽泛,从而使本书的信息量颇为庞大,这是本书的第二个特点。再次,本书在叙述时,力求尊重史实,不妄加评论,让读者做阅读的主人,去思考、去感悟……这是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最后,本书在讲述一些历史故事时,不仅考证了正史,也辨析地引用了一些稗官野史、逸闻琐事,从而使本书的叙述角度更为客观,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特色。
  • 纨绔萌妃

    纨绔萌妃

    她与他指腹为婚,大婚之际,他抱着另一个女人弃她而去,她成为全城笑柄。她是京都纨绔四少之一,风采绝艳,是他心爱却不敢爱的四弟。然而,他却不知,在娶她的婚礼之上,弃她如敝履,待回首,她已属于另外一个人,一个宠她如命,纯如赤子的苏佑傻子。曾经:“阿墨!苏苏会撒娇!会卖萌!还会种宝宝哟!”后来:某纨绔小侯爷邪肆地勾起美人下巴:“苏苏小美人,小爷宠你。”某妖孽男狭眸微挑,眸底掠过邪火:“来,怎么宠?”某男扯开腰带,眼眸邪肆炽热!某纨绔色变!“你、你想干什么!你别过来!流氓!啊!救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