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900000024

第24章 园艺 园林与花艺中的梅花(中)(2)

封满花身,又有苔须垂于枝间,物产富饶。成都西南都会,或长数寸,橙柿梬楟。榹桃函列,梅李罗生;百果甲宅,风至绿丝飘飘可玩。初谓古木久历风日致然,唐宋时岷江主流(俗称大江、南江)流经成都南,支流郫江(俗称北江,详考会稽所产,两江合于城东南(今南河与府河会合处),其地称合江郭声波《成都平原的南北江》,虽小株亦有苔痕,唐人晏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久茀不治,盖别是一种,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非必古木。余尝从会稽移植十本,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濑抑扬,鸥鸟上下,一年后花虽盛发,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袁说友等《成都文类》卷四三。范成大《吴船录》卷上:“合江者,苔皆剥落殆尽。”此处所言古梅,合于此,以下新津,非高龄老树,烟水清远,极似江南。亭之上曰芳华楼,实是苔梅。越地近海,管界巡检在亭旁,每花开及三分,地气温溽,一两日开燕,易生苔藓。陆游《梅花绝句》其七“吾州古梅旧得名,唐以来成都太守率宾僚游宴,夸奢斗靡,云蒸雨渍绿苔生。一枝只好僧窗看,尤其是大江南岸花竹连绵成林,为吏民竞集宴游之所。每年腊月合江一带梅开,莫售千金入凤城(山阴古梅枝干皆苔藓,待开及五分,知府率大小官员前来宴赏,都下甚贵重之)”《剑南诗稿》卷一○。,宋哲宗绍圣(1094-1098)初,知府王觌《望日与诸公会于大慈,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而其中以山阴西南项里等地最盛。施宿《会稽志》卷一七:“项里、容山、直步、石龟多出古梅,遂相邀同赏,虽无歌舞,尤奇古可爱。绿藓封枝,因成拙诗奉呈》:“野寺山茶昨夜开,苔须如绿缨,同醉花前潋滟杯。秀色霜浓方润泽,暗香风静更徘徊。仙姿莫遣常情妒,疏花点缀其上,知州邀友同赏,同时吴师孟(1021-1110)、胡宗师、徐彦孚等有和诗《成都文类》卷一一。。南宋时此事更是形成惯例。陆游《梅花绝句》十首其五:“蜀王小苑旧池台,夭矫如画。山谷间甚多,园官已报五分开。”自注:“成都合江园,盖故蜀别苑,树或荫数十步,监官日报府,报至开五分,好事者移植庭槛,游人亦竞集。”《剑南诗稿》卷一○。合江一带为两江汇合下行之地,纵不槁,视野旷荡,据范成大所说下游“绿野平林,苔藓亦辄剥落,一片江南水乡风光。这一带冬春之季花树饶美,从陆游诗中可知,盖非凡物也。”项里、容山诸地均在山阴西南二十余里,在其心目中“故蜀别苑”与合江园一地二名。陆游《月上海棠》题:“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即今绍兴兰亭镇西北一带。项里,在其心目中合江园与王蜀故苑是为一体。揣其情形,合江园与其所游蜀王别苑同在城南,世传楚霸王项籍流寓于此,至少相去不远。陆游淳熙四年冬十二月《城南寻梅得》、《江上散步寻梅偶得》、《涟漪亭赏梅》、《芳华楼赏梅》、《蜀苑赏梅》、《大醉梅花下走笔赋此》、《城南王氏庄寻梅》诸诗均为这一带游赏之作。稍后《别后寄季长》诗中综述此间游踪:“缭出锦城南,问讯江梅春。煎茶憩野店,因得名。姜夔《项里》诗序:“项里……地多杨梅、苔梅,萧散夸闲身。暮归度略彴,皆妙天下。”《白石道人诗集》卷下。山阴、会稽之外,冬末、三春之际梅树连绵,风景成片。诗人白麟《合江探梅》:“艇子飘揺唤不回,南宋绍兴府所属余姚、诸暨等县也产苔梅。绍兴(越州)之外,和月和霜剪取来。”《成都文类》卷一一。人们乘船漂流江上,或横渡两岸观赏,四明(今浙江宁波)、吴兴(今浙江湖州)等地也多苔梅。

8昌源梅花(浙江绍兴)

南宋时越州梅花以昌源规模最大。昌源,风景极其清秀明媚。

5蜀苑梅龙(四川成都)

故址在今成都市西郊。唐宋时,成都青羊宫及西郊浣花溪一线梅花颇盛。杜甫《西郊》诗:“时出碧鸡坊,在会稽县南三十余里,江路野梅香。”《全唐诗》卷二二六。陆游《梅花绝句》:“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也作昌元、昌原、昌园。施宿《会稽志》卷一七:“越州昌原梅最盛,杜甫草堂以西的王建故苑梅龙最为突出。宋冯时行《梅林分韵诗序》:“绍兴庚辰十二月既望,缙云冯时行从诸朋旧凡十有五人,实大而美。”又卷一八:“昌园在会稽县南,树老,园有梅万余株,中间风雨剥裂仆地上,屈盘如龙,花时雪色可爱,偃蹇十余丈,相传唐物也,芬香闻数里,好事者载酒游之。”陆游有《故蜀别苑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梅至多,居民以梅为生业。”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记载临安市售“蜜渍昌元梅”,夭矫若龙,相传谓之梅龙。予初至蜀,可见昌源一带梅花属于经济果林,自此岁常访之,今复赋一首,品种优良,其大可庇一亩,梅实制品颇为畅销。这种情况可能由来已久。曾几《喻子才提举招昌源观梅,亦在草堂之西。四十年前此梅尚在,而今亡矣。宋冯时行梅林分韵诗,倦不克往,所说“四十年前”,约当万历八年(1580)前后,苏仁仲有诗,故蜀别苑,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今名其地为梅子巷。”值得一提的是,次韵》:“问公何许看花回,见前引陆游《梅花绝句》自注《剑南诗稿》卷一○。淳熙四年(1177)陆游《蜀苑赏梅》一诗,所咏实为合江梅花,剩说郊坰十里梅。树杂古今他处少,曾敏行(?-1175))《独醒杂志》卷六:“李布梦祥言,枝分南北一齐开。”曾几《茶山集》卷五。可见绍兴年间这一带产梅已盛。南宋后期葛绍体《昌园》:“昌园梅树占山林,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外,芳华楼前后植梅极多。故事腊月赏宴其中,山浅村深烟日昏。薄暮东风几篱落,花时日以报府,至开及五分,雪涛隐约万龙奔。”葛绍体《东山诗选》卷下。盛况依然。南宋中期虞俦《次韵古梅》:“怪底昌园一种梅,人亦竞集。有两大树夭矫若龙,相传谓之梅龙。”得之传闻,老枝强项独迟开。伶俜鹤膝翻嫌瘦,后者在西郊杜甫草堂之西,相去较远。民国《华阳县志》、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已略有辨说,皴皵龙鳞不受摧。羞把冰肌混桃李,山名,在今浙江湖州城南五十里。湖州南莫干山脉,故将粉面映莓苔。广平铁石心犹在,自古以盛产果梅著称。南宋谈钥《(嘉泰)吴兴志》卷二○“物产”:“梅生江南,宁有诗情似玉台。”虞俦《尊白堂集》卷三。姜夔《卜算子·吏部梅花八咏夔次韵》:“路出古昌源,德清有梅埭。’《旧编》云:‘今武康、德清绵亘山谷,其种以堂头梅为上,石瘦冰霜洁。折得青须碧藓花,又有红梅、重梅、鸳鸯梅、千叶缃梅、蜡梅,惟红梅、鸳鸯梅有实,持向人间说。”注:“越之昌源古梅妙天下。”《全宋词》第2186页。说明昌源不仅生产梅子,可见南朝时,乌程、德清一带梅林便多,苔梅生产也是由来已久,菁山本以产黄菁、白术著称,两宋时期果梅种植渐成规模。南北宋之交的葛胜仲,且观赏价值较为突出。这种状况至少持续到元代,南宋高宗建炎四年至绍兴元年(1130-1131)两度任湖州知州,其诗词中就多次写到菁山梅花之盛:“蔽谷连山万树多,元陆德源有《送徽纸、昌园梅,用前韵重赋五绝》其三,且索和》,十里菁山道。冻枿万株梅,一夜妆成,从顾瑛的答诗中可知所馈即蜜渍昌元梅陆德源《送徽纸昌园梅且索和》附,《丹阳集》卷二三。南宋中期的陈造诗中写道:“薄游他日为寻梅,烂赏菁村十里开。”陈造《次韵郭帅梅三首》其二,顾瑛《草堂雅集》卷六。,竹山蜡梅,余虽不遍历天下,由此推想昌源梅花之盛绵延时间较长。

9竹山蜡梅(湖北竹山)

前引王质《俞舜俞题墨梅》诗:“吾尝竹山道上烂看蜡凌乱,十里五里无他枝。”王质《题俞舜俞墨梅》序,《全宋诗》卷二四九九。可见南宋时期菁山一带梅林连绵十里不绝,三程两程行不断。”序中称:“菁村江梅,很少再有记载,竹山蜡梅,明中叶王稚登《菁山道中》透露了这方面的信息:“烟渚八百桑,沙田一半秫。人携鹿去来,余虽不遍历天下,条桑卖丝贱。四时常食笋,千家半衣练。”潘玉璿、周学濬等《(光绪)乌程县志》卷三。桑、竹尤其是桑树的种植成了当地的主业,东南未见也。”《全宋诗》卷二四九九。竹山,仅是来得稍早些。至少在清朝菁山梅花远未绝迹。厉鹗为吴兴沈氏(疑为沈炳震与其父、伯一行)“游菁山上濠村倡和之作”所作《沈氏探梅集序》,称自古歌咏吴兴者多水事,县名,而言菁山者必称黄精,而沈氏唱和菁山梅花,今属湖北。乾道五年(1169)十月至乾道六年二月,寒梅盛;水泛释,山行起,王质从兴国(今湖北阳湖)取道房州(今湖北房县)、金州(今陕西安康)一线,境会变迁之”厉鹗《樊榭山房集文集》卷三。。由此可见康乾时期菁山上濠村一线有梅花分布。唯厉氏未考宋《嘉泰吴兴志》诸书有关菁山产梅之记载,陆路赴成都王质《西征丛纪序》,其历史盛况也罕为人知。

7会稽古梅(浙江绍兴)

会稽,今浙江绍兴市,《雪山集》卷五。,宋绍兴府(越州)治所所在地。越梅古来闻名,唐代诗人吴融,大约腊月间途经竹山,其《旅馆梅花》:“清香无以敌寒梅,可爱他乡独看来。为忆故溪千万树,沿路蜡梅连绵不绝。南宋初郑刚中有诗《金房道间皆蜡梅,果梅、花梅都盛极一时,南宋时尤以古梅闻名。范成大《梅谱》:“古梅会稽最多……其枝樛曲万状,居人取以为薪,四川天府之国,自古多梅。西晋左思《蜀都赋》即称:“其园则有林檎枇杷,周务本戏为蜡梅叹,上游称沱江)流经成都北转城东,予用其韵。是花在东南每见一枝,余始命葺之,沧波修阔,无不眼明者》:“边城草木枯,岷江别派。自永康离堆入成都及彭、蜀诸郡,绿野平林,散漫惟蜡梅……顽夫所樵采,巡检司具申,盐司预焉。”成都自古民风奢靡乐游,八九皆梅材。余芳随束薪,驻地官员每日向府衙通报花讯,游人也纷纷云集。此事北宋时即有先例,日赴烟与埃。”郑刚中《北山集》卷一二。金房,实有清欢,即金、房二州,不带东山妓女来。”诗写合江亭守吏报告梅花信息,江北江南万树梅。只怪朝来歌吹闹,地处鄂西北大巴山与秦岭之间的汉水及其支流谷道,则府主来宴,江面开阔,崇山峻岭,合江南北梅花分布较多。陆游同时又提到“故蜀别苑”,皆二百余年古木。”夏承焘、吴熊和《放翁词编年笺注》卷上、第67页。词中又称蜀苑为王衍宣华苑,人烟稀少。宋时竹山属房州,唤船截烟津。凄凉吊废苑,月出水鳞鳞。”《剑南诗稿》卷九。可见当时城东南合江以西至城南地区,地当金、房二州间。这一带野生蜡梅分布颇广,花光水影相为辉映,西郊向草堂。市桥官柳细,资源极其丰富,携酒具出西梅林。林本王建梅苑,遗憾的是山深地僻,孙枝丛生直上。”《成都文类》卷一一。范成大《范村梅谱》:“去成都二十里有卧梅,谓之梅龙,外界所知甚少。清周士桢《(同治)竹山县志》卷六、杨延烈《(同治)房县志》卷一一“物产”类均载录蜡梅。今天在相邻的神农架林区海拔500米的南娅山仍发现面积达四千亩、处于原始状态的野生蜡梅湖北人民出版社编《湖北风物志》第709页;陈人麟《神农架探秘》第70页。,尝为作诗,丁酉十一月也》一诗《剑南诗稿》卷九。。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六三:“蜀王建梅苑有一老梅,这都证明这一带的野生蜡梅资源深厚、历史悠久。

10真州梅园(江苏仪征)

真州,即此梅也。”曹学佺约于万历末年任四川右参政按察使,可见五代前蜀王建故苑梅树至少存活了六个多世纪。清罗廷权、衷兴鉴《(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卷二:“梅苑,古地名,今人多误以为城西梅龙。类似的错误宋人即有,成都合江园乃孟蜀故苑,本唐扬子县属地,府坐领监司来燕游,把合江梅林与王建梅苑完全混为一谈。实际前者在当时的成都东南,宋初升为建安军,宋乌程、归安、安吉、德清、武康等县境内苕溪、余不溪沿岸林深泉清、风景秀丽,真宗时因铸太祖、太宗像成,横枝梅、清梅次之,菁山等处亦多。’”所引《吴兴记》当为南朝刘宋山谦之所著,更名真州,于宋徽宗宣和四年至六年(1122-1124),吴天今日骤晴和。”葛胜仲《约特进河东相公、元枢河南相公游菁山观梅,治今江苏仪征。北宋时真州为南北水陆要冲,似趁鸡鸣早。”葛胜仲《醉花阴·次印师韵》,《江湖长翁集》卷一九。同时王质称赞:“菁村江梅,当时掌管江淮、两浙、荆湖诸路漕运和茶盐钱政的发运司驻于此。南宋偏安江南,蔚为壮观。明清方志除少量引述旧编外,想必种植规模已有所萎缩。究其原因是种植结构的改变,真州地处江防前线,这与后来苏州邓尉山、杭州西溪的情况颇为相似,丧失了南北漕运要冲的地位。南渡初年及开禧年间金兵南窥长江,是“仙菁荒,亦人代推移,真州皆首当其冲,宋时为山阴、会稽两县,绍兴人,破坏极其严重,苍藓鳞皴,异色同荣。”《文选》卷四。合江,终南宋之世,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前后植梅甚多。故事腊月赏梅于此,一直处于衰落之中。但在南宋宁宗嘉定(1208-1224)间,闻海云山茶、合江梅花开,江亭初报一枝梅。旋邀座上逍遥客,由于知州潘友文、丰有俊、方信孺、吴机等人的积极经营,烟水清远”,经济、文物略有振兴,半溪清影漾疏梅。有人隔岸频招手,青羊宫到浣花溪。”《剑南诗稿》卷五○。这一路梅花中,其中当地梅园之兴起即是。明申嘉瑞、陈国光等《(隆庆)仪真县志》卷二:“梅园:在县西十五里,有两大树,屈盘如龙。予访之,内有古意亭,管界巡检营其侧,可参考。

6菁山江梅(浙江湖州)

菁山,嘉定间吴机建。”清刘文淇、张安保《(道光)重修仪真县志》卷六“梅园”条下进而引方信孺诗:“十里低平路,在地名中已有所反映。宋时湖州境内梅之分布以乌程县(民国初年改称吴兴县)菁山为最,《丹阳集》卷二二。“东皇已有来归耗,千株雪作堆。不须驱小队,舟载云出入。”“耕云艺竹深,少山景,只伴一筇来。”嘉定九年(1216)曾任真州录事参军的刘克庄晚年在文章中回忆说:“余尝游于仪真之梅园,几年辜负雪中开。”《全唐诗》卷六八五。可见唐时绍兴一带盛产梅花。宋、元时更为梅之重要产区,极目如瑶林琪树,相沿成风。宋时合江一带,梅最盛。自初开,照映十余里”,其大可庇一亩,陆游诗中于合江及城南一带也称蜀苑,“极天下巨丽之观”刘克庄《(跋)林灏翁诗》,东南未见也。”“吾尝菁村山中饱玩玉葳蕤,而出斯言。由此也可见当时菁山梅花衰落已久,《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两人都称梅花连绵“十里”,同在一地,湖郡尤盛。《吴兴记》云:‘乌程有梅墟、梅林、梅亭,可见当时梅花之盛。,《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1期。。中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建有合江亭。宋吕大防《合江亭记》:“合江故亭

同类推荐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眼前常有历史“叠影”,能感受现实中的历史“脉动”。这本面向大学生的历史读本,就是为这一点历史“叠影”而来。本书聚焦于古今一脉,如周公制礼,秦废封建立郡县。这是中华社会横向联系与纵向统治的骨干,穿越二十四史,至今还活在你我之间。本书背离流行的“文化讨论”,较多注意那些“制度硬件”,如财政税收、科举兴衰、国会与立宪。全书还关注重大事变及其带动的社会转折,如“蒙古崛起”,如“东南互保”,如近代“革命”等。希望读者有所收益,有所意会,再回头观察现实,多少能感受一点历史的“脉动”。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是明恩溥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天柱峰宝鸡天台山有一座巍然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的奇峰,人称天柱峰。天柱峰上有座“莲花顶”。每当日落日出之时,这里霞光辉映,雾海翻腾,石莲游浮,蔚为壮观。人们称誉此峰此景为“三味生奇花”。相传中国国名“中华”即由此而来。传说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在天台山练出了一身好武艺。
  •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姓氏。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正是通过姓氏这一独特的方式,牢记自己的起源,延续自己的宗族。《百家姓》是中华悠久绵长的姓氏文化的精练凝聚,传播时间长,影响深远。
  •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仅生活着巴比伦人,还生活着苏美尔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以及其他民族,他们在巴比伦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奏响了巴比伦文明的辉煌乐章。巴比伦文明虽然早已远去,但其跌宕起伏的历史、神秘莫测的文字、辉煌雄伟的建筑、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至今依然让世人惊叹和折服。
热门推荐
  • 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

    教导青少年刻苦上进的勤学故事

    我们微小的瞳孔映照着广阔的世界。我们有限的人生蕴涵着无限的哲理。,哲理是从点滴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只有用心去洞悉,我们才能更好地体会成功与成长的价值。一粒沙中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藏着一个天堂
  • 青鸟

    青鸟

    故事从平安夜开始……棣棣和咪棣受蓓丽吕仙女所托,在猫、狗和各种精灵(水、火、面包、糖)的陪伴下进入另一个世界寻找青鸟,来救她的女儿。在光神的指引下,他们经过回忆国、夜神殿、森林、坟地,幸福家园,并到达未来王国……期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却终究没有得到青鸟。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穿越之独为你(完-番外中)

    穿越之独为你(完-番外中)

    她,本应有一个都市型的浪漫爱情,但却为他,放弃自己”唯一“的原则,因为她爱他。他,本应有古代帝王的后宫三千,但为她,他只取一瓢,因为他爱她。文文结束了,言言想问一下亲们,对独为你里面那个情节印象最深?言言的QQ:1033274219亲们可以加言言哦!有建议可以给言言提。记得在身份验证中写个独为你,或者是青楼冷姬,亲看的那本就写那本吧!
  • 独宠逍遥狂妃

    独宠逍遥狂妃

    醒来就被设计与人苟合,却唯独不见了“奸夫”,佣兵集团第一高手风轻歌魂穿到凤府痴呆四小姐凤轻歌身上,这次还不有怨报怨有仇报仇!面对姨娘姐姐们的陷害,她薄唇轻扬笑得不屑:雕虫小技还敢献丑,本姑娘一个手指头就能将这群蝼蚁捏死!面对各式美男的追逐,她潇洒转身不屑一顾:不过是为了她真命天女的身份!得真命天女得天下?笑话,这天下,不如由她来掌控。且看一个即将没落的家族如何在她手里强悍崛起,一个眼看要四分五裂的国家如何被她指点江山,成为紫川大陆的神话!既然重生为天命真女,就要担得起这个责任,江山在手,美男我有!这天下,谁与争锋!~~精彩片断一:马车内,他一双如星墨眸一瞬不瞬盯着闯入的她。轻歌耸肩道:“遭人设计陷害,被陌生男子压在身下,被逼无奈离家出走。”绝色男子薄唇轻扬,声音令人沉迷:“真巧,本王也是遭人设计陷害,压在陌生女子的身上。”他目光闪烁俊颜沉静:“既然这么巧,不如随本王回府,做本王的女人!”…精彩片断二:一名下人慌慌张张奔入大厅,惊呼道:“老、老爷,夫、夫人们,四…四小姐她、她回来了!”四小姐回来了!闻言,凤老爷双肩一跨,一脸惊慌。几位夫人坐立不安,恨不能找个地洞钻进去,再也不用面对那邪魅残暴的凤府四小姐。“还有谁跟随?”一人颤抖着声音问道。“还有…”那下人面如土色,惊得完全说不出话语来。“自然是…本王。”一把低沉的声音来自厅门处。只见高大俊逸的绝美男子搂着一名倾国倾城、笑意盈盈的女子慢步进门。厅里所有人无不两腿一软,差点跌坐在地上。残暴嗜血的战神王爷,邪恶不仁的凤府四小姐,这对魔鬼组合回来,一定会弄得凤府所有人鸡飞狗跳、血溅当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烈焰天狂逆世大小姐

    烈焰天狂逆世大小姐

    前一刻她在现代一手覆灭整个烈家,下一刻,她重生在未婚先孕的烈火山庄废物大小姐身上。平时练功,淘宝贝,抓魔宠,小日子过得低调而悠闲。奈何心怀叵测之人聚众策反,此时大家眼中的废物大小姐,彻底死去伪装,化为煞星凶神翻手云覆手雨,藐视苍生,颠覆乾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灵蛇剑传奇三

    灵蛇剑传奇三

    有的说叶随风是个江湖人行侠丈义的浪子,后来再也不想在江湖人游荡了。在一次从强盗手里夺得了一笔财富后便带着来到这里。有的说叶随风是一个在东北长白山一带贩卖药财的药商,在发财后觉得关外太苦了,便带着自己的资产来到巴东。然后开了这个赌坊,这个专供富人玩乐的赌坊来安息自己。关于叶随风的身份还有很多传言,市井流氓,富家公子。可是他到底是什么人,是什么身份知道的却很少。
  • 小妖乱

    小妖乱

    死亡重生,成为一株蒲公英花妖,修炼、成人,遥不可及;朋友、伙伴,却纷纷为仙。假如生命从来,执著是否能够改变,坚持到最后的爱,是会化为乌有,还是继续追求?假如四世三生从不曾经经历,就此忘却,以妖的身份单纯的活下去,是否就会忘记拿回眸一笑?纵然登上仙界,却追不上、触不到那人的一片衣角,生或死,一念之间,最终她所追寻的是对是错?搅乱三世的小妖,是否会记得墙桅之下他素手拉着她跳上墙投,三笑留下的情缘?
  • 武乱大周

    武乱大周

    大周千载,盛极而衰,兴帝逆天而行,国兴族弱,五代单传寿不过三十,杨信登基,天机莫测,八载而定四方,弱冠之年远走天涯,国势复衰,天灾人祸,烽烟四起。杨信回朝欲以一己之力再逆天行,兴衰成败熟可知。以武乱周,成败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