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200000036

第36章 清(3)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理论时尚。清代研究杜诗艺术,喜欢用立意、结构、语言这一类的模式来研究,甚至直接用当时的时文——八股文的理论起承转合的模式进行研究。这样的艺术研究方法,明代已有一些学者使用,已具备雏形,至清代而发展完善,成为新的研究方法模式。其创造和引领潮流的人物是陈醇儒、金圣叹和吴见思。陈醇儒笺注杜诗自叙说:“因不揣固陋,先取七言律讨论批驳,凡令一诗之前后起承转合,并牵连以及三首、五首、八首,首尾开阖照应之处,一一拈出,成八万余言。”(《书巢笺注杜工部七言律诗》)其注重诗的篇章结构的研究,“每章必先指明曰前四句,后四句,庶使知首尾来去各有分别,虽云琐细,所不嫌也”(《书巢笺注杜工部七言律诗·则言》)。金圣叹则进一步将杜甫的诗大多都以四句为一解,进行研究,说“唐人诗多以四句为一解,故虽律诗亦必分作二解。若长篇,则或至作数十解”(《唱经堂杜诗解》卷一),然后用“起承转合之法”(清张芳《与陈伯玑书》,刘大杰、章培恒《金圣叹的文学批评》引)进行分析。吴见思的《杜诗论文·凡例》将其研究分为五部分,即总论、章法、句法、字法、余论,足见其研究艺术以研究章法、句法、字法为根本。总起来说,这种艺术研究方法的模式就是三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杜诗的立意,主要是研究艺术构思;第二部分,研究杜诗的谋篇布局,也就是篇章结构,主要是进行起承转合的研究,或章法研究;第三部分,研究杜诗的语言,主要是句法和字法研究,而其根本为研究结构和语言。这样的研究模式是很有新意的,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具有相当的程序化和操作性。这种研究模式在清代杜甫学中形成一种潮流,运用的学者甚多。顾宸、章咏、万俊、鲁一同等均大致使用这一艺术研究模式。新的研究方法,产生了新的研究成果。自然,像起承转合这样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局限。用后代作时文的方法来研究变化莫测的杜诗艺术,不免有些荒唐可笑,但艺术的根本原理是相通的,有些研究也颇为奇妙。

清代杜诗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研究细致。其重要表现是研究理念与方法的细密。卢震《杜诗说略》的目次是正派、变法、渊源、元气、胎骨、体裁、品格、章法、声律、诗眼、诗情、诗典、诗史、诗病、浅深、虚实、生熟、平奇、雅俗、大家、扫除、游涉、参悟、神化,计二十四种。可以说是作者研究的二十四个方面。大多数都是艺术研究,足见其研究思路的缜密。万俊《杜诗说肤》目次是原情、式法、炼字、审音。四章皆涉艺术。其《式法》分三部分:(一)章法,列一气顺成法、首尾相顾法等多种方法;(二)句法,列实眼句、虚眼句等二十七类;(三)对法(对仗法),列走马对、流水对等十八类。研究真是细致。像卢震、万俊的研究也许有些繁琐,分类也许并不严密,乃至混乱,但正是细致使他们的研究深入,有许多发明。

清代还从文化发展史的角度,特别是诗歌发展史的角度对杜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清人认为杜甫所以能成为大诗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继承了自先秦至唐朝杜甫时代的优秀文化,包括向同时代的诗人学习。潘德舆说:“严氏羽曰:‘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于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按,言宪章,必当言祖述。少陵所祖述者,其《风》《骚》乎?沧浪不言,何也?且少陵取材,奚啻六朝?观其《过宋之问旧庄》云:‘枉道只从入,吟诗许更过。’《陈拾遗故宅》云:‘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郭代公故宅》云:‘高咏《宝剑篇》,神交付冥漠。’《观薛稷书画壁》云:‘少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赠蜀僧闾丘师兄》叙闾丘均云:‘晚看闾丘意,妙绝与谁论?’《哀故相公张九龄》云:‘自我一家则,未缺只字警。’则知少陵于本朝诸巨公靡不息心研玩,安得以其‘熟精《文选》理’,‘续儿诵《文选》’之句,遂谓其取资止于六朝哉?”(《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二)论述虽较简略,但却很全面。事实上,杜甫正是吸收了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作为营养,作为诗歌创作的思想和艺术元素,才创作出伟大的诗歌的。

关于杜甫在诗坛的地位,清人认为杜甫继承了《诗经》的传统,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表现了忠君爱国,是诗歌的中兴。潘德舆说:“宋氏祁曰:‘甫混(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饫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按仇沧柱谓‘《旧唐书》记事略而论文详,备载元稹原序,亦失史家裁制之法。《新唐书》记事稍详,其论赞一段,简括遒劲,颇类欧史笔意’。愚谓宋氏此赞,简则有之,括未能也。‘千汇万状,兼有古今’,第言其体繁变词富有耳,故接以‘他人不足,甫独厌余’也。又以能切时事,千言不衰为诗史,则杜诗之足贵,第在精而多耶?予考陆象山曰:‘诗学原于《赓歌》,委于《风》《雅》。《风》《雅》之变壅而溢者也,《骚》又其流也。《子虚》《长杨》作而《骚》几亡。黄初以降,日以澌矣。唯彭泽一源,与众稍趋,而玩嗜者少。隋唐之间,否亦极矣。杜陵之出,爱君悼时,追蹑《风》《雅》,才力宏厚,伟然足镇浮靡,诗为之中兴。’此数行文字,能贯三四千家诗教源流,又洞悉少陵深处,语意笔力,皆臻绝顶,乃可谓遒劲简括耳。以作杜公传赞,庶几不愧。”(《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二)虽是引用陆象山的话来论述,但潘德舆的观点更鲜明,更深刻。他从儒家的诗教立场出发,认为只有把杜甫定为诗歌的中兴者,才是对杜甫最恰当的评价,才是对杜甫在诗歌发展史上最准确、最公正的定位。潘德舆的观点无疑是值得重视的。

清代研究杜诗的风格和成就,沿习明代分体研究的方法,但高屋建瓴,综合细致,很有见解。如论杜甫的七言古诗,潘德舆说:“胡氏应麟曰:‘七言古,初唐以才藻胜,盛唐以风神胜,李杜以气概胜,而才藻、风神称之,加以变化灵异,遂成大家。’又曰:‘李杜歌行,虽宕逸沉郁不同,然皆才大气雄,非子建、渊明判不相入者比。’又曰:‘李杜歌行,廓汉魏而大之,而古质不及。’按胡氏论七言古,以李杜并称大家,颇有见地,不似渔洋论七言古诗,独推老杜横绝古今,同时大匠无能抗行,而以太白与嘉州并称也。然李杜分别处,言之尚不详核。予考弇州云:‘李杜歌行之妙,冠于盛唐,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者,太白也,使人慷慨激烈歔欷欲绝者,子美也。’确士云:‘七言古诗,李供奉鞭挞海岳,驱走风霆,非人力可及,为一体。杜工部沉雄激壮,奔放险幻,如万宝杂陈,千军竞逐,天地浑奥之气,至此尽泄,为一体。’分论两家,各肖其妙,较胡氏为胜。虽胡氏亦尝分别李杜之歌行,曰:‘阖辟纵横,变幻超忽,歌也。位置森严,筋脉联络,行也。太白多近歌,少陵多近行。’此又不免强别歌行以状李杜耳。且胡氏谓‘李杜才不尽于古诗,而尽于歌行’,尤不然。诗各有体,体各有才,才各宜尽,谓‘李杜之才不尽于古诗’,将子建渊明歌行绝少,其才犹有未尽者耶?无怪乎谓子建渊明,与李杜为判不相入也,无怪乎谓李杜七古廓大于汉魏,而古质不及也。盖胡氏以貌论诗,不知古诗歌行,貌分而才一,故亦不知丰约文质,貌异而神融,殆所谓皮相之士也耶?至张氏笃庆,又谓‘初唐七古,转韵流丽,动合《风》《雅》,为正体。工部一气奔放,宏肆绝尘,为变体’。此又扬何信阳、李沧溟之余波,予已辨于《李诗说》中,不更赘矣。”(《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二)潘德舆一一审查了历来关于杜甫七古的代表性观点,皆有批驳和吸收,提出杜甫七古与李白相敌的观点,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研究杜甫的接受史。杜甫对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影响极大,清代是封建社会的末期,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研究杜甫条件最好,时间、空间最广阔。清代很多学者都对杜甫对后世的影响做过研究,对杜甫的接受史做过研究。其中,王士禛的研究尤为突出。其研究接受史特点有三:第一,研究涵盖了杜甫身后所有的时代,即对唐、宋、元、明、清都进行了研究。研究人数众多,论述的人数在三四十人之上,很多古代受影响的重要诗人都论述到了。如此大规模的、系统的接受史研究,颇像一部接受简史。虽然他的论述是散见于其著作中的。第二,别致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他主要是研究七言的杜甫接受史。他把诸家七言长句中善于学习杜甫的代表性作品抄在一起,供人们研究。他下这样深的功夫来研究接受史,其论述自然独到而精彩。第三,关于同时代的清代著名文人的杜甫的接受史的研究更值得重视。他是著名文艺理论家与文人,他对同时文人的接受史的论述,有特别的分量。特别是关于钱谦益、其兄王士禄的论述,更有价值。总之,清代研究杜甫接受史,大大超过前代,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所拓展。

二钱谦益

钱谦益(1582一1664),字受之,常熟(今江苏常熟)人。明万历中进士,授编修。博学工词章,名隶东林党。天启中劾罢之。崇祯元年起官,不数月至礼部侍郎。后削籍归。农民义军攻陷北京,明臣议立君江宁。钱谦益阴推戴璐王,与马士英议不合。福王立,俱得罪。上书诵马士英功,马士英引为礼部尚书。复力荐阉党阮大铖,阮大铖遂以之为兵部侍郎。清顺治三年,豫亲王多铎定江南,钱谦益迎降,命为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俄乞归。五年,凤阳巡抚陈之龙获黄毓祺,钱谦益坐与交通,诏总督马国柱逮讯。钱谦益诉辩,得放还。以著书自娱,越十年卒。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的大文豪,大学者。与吴伟业、龚鼎孳号称江左三大家。家富藏书,藏绛云楼中。晚年归心佛教。其文集曰《牧斋集》、《初学集》、《有学集》。乾隆三十四年,因乾隆皇帝睹其诗文语涉诽谤,斥为反复小人,诏令毁板(事见《清史稿》卷四八四本传等)。

钱谦益非常喜好杜诗,后半生研究杜诗甚力,积三十余年始成《杜工部集笺注》(又名《草堂诗笺》、《钱注杜诗》),倾注了大量心血。钱遵王云:“此我牧翁注杜诗也,年四五十即随笔记录,极年八十书始成。得疾着床,我朝夕守之,中少间,辄转喉作声曰:‘杜诗某句,尚有疑义。’口占析之以属我,我执笔登焉。成书而后,又千百条。临属纩,目张,老泪犹湿,我抚而拭之曰:‘而之志有未终焉者乎?而在而手,而亡我手。我力之不足,而或有人焉足谋之,而何恨!’而然后瞑目受含。”(季振宜《钱注杜诗序》)足见钱谦益对《钱注杜诗》的珍爱和出版的重视。

钱谦益最早研究杜诗的著作是《读杜寄卢小笺》三卷和《读杜寄卢二笺》二卷。其成书和卢世的交往有关。钱谦益云:“归田多暇,时诵杜诗,以销永日。间有一得,辄举示程孟阳。孟阳曰:‘《杜千家注》谬伪可恨,子何不是正之,以遗学者。’予曰:‘注诗之难,陆放翁言之详矣。放翁尚不敢注苏,予敢注杜哉?’相与太息而止。今年夏,德州卢户部德水,刻《杜诗胥钞》,属陈司业无盟寄余,俾为其序。……漫录若干则,题曰《读杜寄卢小笺》,明其因德水而兴起也。因《小笺》,‘不贤者识其小也’。寄之以就正于卢,且道所以不敢当序之意。癸酉腊月,虞方老民钱谦益上。”(《读杜小笺自识》)《钱注杜诗》则是一部系统笺注的巨著,可以视为《读杜寄卢小笺》和《读杜寄卢二笺》的全新发展。《钱注杜诗》原稿本拟和朱鹤龄的杜诗研究合写成一书出版,由于朱鹤龄对钱谦益的笺注删削过多,更由于学术观点不同和声名之争等原因,钱谦益决定将《钱注杜诗》稿索回,以后独立出版。钱谦益云:“余为《读杜笺》,应卢德水之请也。孟阳曰:‘何不遂及其全。于是取伪注纰缪,旧注之踌驳者,痛加绳削。文句字义,间有诠释,藏诸箧衍,用备遗忘而已。吴江朱长孺苦学强记,冥搜有年,请为余摭遗决滞,补未逮。余忻然举元本畀之,长孺力任不疑,再三削稿,余定其名曰朱氏补注。’”“然长孺心力专勤,经营惨淡,令其久锢不传,必将有精芒光怪下六丁而干南斗者,则莫若听其流布,而余为凭轼寓目之人,不亦可乎?族孙遵王谋诸同人曰:《草堂笺注》元本俱在,若《玄元皇帝庙》《洗兵马》《入朝》《诸将》诸笺,凿开鸿蒙,手洗日月,当大书特书,昭揭万世,而今珠沉玉锢,晦昧于行墨之中,惜也。’考旧注以正年谱,仿苏注以立诗谱,地里姓氏,订讹斥伪,皆吾夫子独立创始,而今不复知出于谁手,傎也。字句诠释,落落星布,取雅去俗,推腐致新,其存者可咀,其阙者可思。若夫类书谰语,掇拾补缀,吹花已萎,哕饭不甘,虽多亦奚以为。今取笺注原本,孤行于世,以称塞学士大夫之望,其有能补者续者,则听客之所为。道可两行,罗取众目,瑕则相资,颣无相及,庶几不失读杜之初旨,而亦吾党小子之所有事也。余曰:有是哉!平原有言,‘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此千古通人之论也。因循遵王之请,而重为之序,以申道余始终不敢注杜之意。”(《草堂诗笺原本序》)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钱谦益借钱遵王之口对自己《钱注杜诗》所作的崇高评价。《草堂诗笺》的写作有很复杂的个人政治背景。钱谦益在明朝做高官,投降清朝仍为高官,是一个没有气节的人。但他内心很复杂,降清后又暗中与当时的反清势力联系。郑成功攻南京失利回师,钱谦益拟杜甫《秋兴八首》作诗124首以抒发感叹,说明他心中仍然眷恋着明朝。有的学者认为钱谦益投降清朝时充当卧底,是为了反清复明。而通观钱谦益一生的政治表现,他并非一个有操守与卓识的人,故我们不取反清复明志士之说。我们认为他是一位有着故国之思的贰臣。钱谦益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作《草堂诗笺》,虽未明显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于笺注中。钱谦益说:“余之注杜,实深有慨焉,而未能尽发也。”(《钱注杜诗·例略》)所以,钱谦益正是借《草堂诗笺》表现自己投降后对明朝的忠贞,表现自己失掉气节后的操守。这实际上是借注杜以明志,不过做得很隐秘,从《草堂诗笺》字里行间很难看出端倪来。只有了解他的经历和思想,只有了解《草堂诗笺》的写作目的和背景,才能从《草堂诗笺》中体味出来。

钱谦益的《草堂诗笺》(《杜工部集笺注》)是杜甫研究史上一部非常有分量、非常有影响的著作。

《草堂诗笺》体例完备,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附录。(一)精选唐宋时诗话,作为有关杜甫和杜诗的重要评论参考资料。(二)辑录唐代有关杜甫的“唱酬题咏”,作为重要参考资料。(三)诸传集序:元稹作杜甫墓铭、旧唐书本传;樊晃、孙仅、王洙、王淇、胡宗愈、吴若等序跋。(四)《少陵先生年谱》。前有杜甫世系,所作杜甫生平系年比较平实准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事”一项,将当时发生的国家与社会大事进行系年,与杜甫的生平对应参照,可以使人了解杜甫生平和作品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同时,年谱还列诗系年一项,将能准确系年的诗进行系年,使人们可以看出杜诗“诗史”的特色。这样的体例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第二部分是正文。(一)对正文进行校勘。(二)注。(三)笺。

现在我们着重谈谈其校、注和笺。

同类推荐
  • 胡适新论

    胡适新论

    本书是作者1987年至1995年间胡适研究的相关成果。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新青年》的思想及“新青年”群体的分歧乃至分裂,到胡适本人的思想及其与各界的关联,如胡适的文化观与价值观,他在国语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他在抗战前及抗战期间的思想与活动,他与蔡元培、陈独秀、梅光迪的关系及其思想、学术与政治态度的比较,等等。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一文,批评某些人以所谓“全盘反传统”来否定新文化运动是不实之词,反响很大,纠正了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阶段的认识偏差。作者认为:对胡适的认识的改变和深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反映出开放社会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人学。文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再现。文学既可以揭示生活的本质,又可以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人类如果没有文学,其生活就会枯燥无味。因此,伟大的文学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当下,正处在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力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两大力量的交汇点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太阳能行业也将乘势异军突起。同是做太阳能行业的施彭二人。一个沉稳务实,一个外冷内热,却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眼光,他们笑傲光伏世界、领跑中国光伏产业的神话。
  • 史迪威日记

    史迪威日记

    二战之前,他曾先后3次被派往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节节进逼,他临危受命,被再次派往中国,指挥中缅印战区的对日作战。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他指挥盟国军队在缅甸与日军展开了两次惊心动魄的大血战,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立下殊勋。因战功卓著,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然而,他所始料不及的是,中美英三国由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在对日作战的战略等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中美两国之间更由于军队指挥权和租借物资的分配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他除了要忙于对付日本人之外,还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应付这些“国际政治问题”。盟国间的这些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迪威也因此在1944年10月被解除了在中国的指挥职务。
  •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菩萨金乔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还是新罗国17岁的王子,在战场上带兵打仗,抵御倭寇。在登基成为国王之前,意外痛失好友,自此一蹶不振,整日游山玩水,不务正业。幸而在金刚山山顶遇无名老僧点化,浅尝佛门智慧,心有所悟,国王也不当了,转身出家,法名释地藏。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武圣关云长

    武圣关云长

    中国五千年,被尊为圣人立庙祭祀的武将仅一人,他,便是关羽!从古至今,被广为推崇的忠义楷模也仅一人,他,仍是关羽!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美色所惑,神威奋武、义薄云天。生能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流光婉然,爱如旧时光

    流光婉然,爱如旧时光

    ,渐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摆放在了一个平凡得有些渺茫的位置上。接踵而至的便是一些同样孤寂的影子的拥围,曾经的特殊,最终连同浮光掠影一起被淹没在厚厚的尘埃里
  • 修真四万年

    修真四万年

    “倘若这宇宙,真是一片残酷血腥的黑暗森林,我们修真者,也会燃烧自己的生命,绽放出微弱的火花!”“哪怕这火花再微弱,再短暂,再渺小,可是只要我们源源不断,前赴后继,终有一日,火花会点燃杂草,杂草会燎到灌木,灌木会蔓延大树!”“最终,小小的火花,会在这片黑暗森林中,掀起燎原天火,照亮整个世界!”****新书已发,灵气逼人!-------------已有两群:老牛会客室202330158(两千人大群,虚席以待!)老牛会客室二群386336065
  • 德古拉之吻

    德古拉之吻

    本书以日记的形式,勾勒出一段不为人知的诡秘往事。一场交易,让英俊、高贵的德古拉伯爵来到伦敦。他的出现引起了乔纳森·哈克的注意,他意识到在德古拉伯爵怪异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他竟然是个拥有不死之身的吸血鬼……此时的伦敦陷入了黑暗之中,到处充斥着迷失、噩梦与鲜血。陨灭或者重生,复苏还是沉睡,用跳动的心换来永生,你可愿意?
  • 次元神君

    次元神君

    因为李剑天是个YY小说的发烧友,梦想有一天到异界,李剑天家的书架满是玄幻小说,偶然买到一本古书。终在几月的研究,发现这本书是一本高深的内功心法,只不过要求选一些灵气十足的地方修练。其实这本书是一本修真书来,名叫<苍天诀>,是当年在轩辕黄帝临死前写下的修真诀。
  • 不娇不惯富养女孩

    不娇不惯富养女孩

    本书语重心长地指出,对于女孩,父母可以给她爱,但是一定要有原则、理智地去爱。父母要充分认识女孩的性格特征、天赋和优势、缺陷与不足,并采取不同于男孩的培养方法,运用最契合女孩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女孩。富养不是娇生惯养,不是任意妄为,而是给孩子安静、平和、精致的生活,在这种健康的成长环境培养女孩的自信,让她从小懂得尊重他人,做一个有品位、有气质的独立女孩。
  • 九龙灵修

    九龙灵修

    传统的修真界,闯出一片天下!从传统的修真界,苍凉的思绪氤氲在晚霞中。冷酷无情的撕杀,冰冷的寒风吹过,屠戮一方的征途!不一样的“仙界”!无情的剑,开拓出一片疆土;有情的义,轻轻的拂过冰寒刺骨的长剑。晚风撩拨起寂寞的青丝,走向不一样的“仙界”,时间与空间的对撞,淡淡的血腥飘扬在晚风之中,一场杀戮的征程!
  • 噬天狂妞

    噬天狂妞

    {本文一对一,美男多多,欢乐多多}——————————————————————————————————一所平凡的大学看似娴静如水,暗地里却枭雄并起,龙争虎斗,处处阴藏杀机。一弯幽深峡谷,无莺歌燕舞,疑似荒芜之地,却高人在卧。一生之家,家从何来?一室闺蜜,蜜舌腹剑?一方霸权,倾谁红颜?一个唾手可得的权利却因为一个陌生男子,顷刻间化作沤浮泡影。从此,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这里附上片段一二仅供观赏,切勿模仿片段一:“过来帮我挠挠背,现在。”一女人用命令的口吻说道,她趴在床上,身着吊带超短裤,亭亭玉立,冰肌玉骨宛如出水芙蓉。床边坐着一个男人,听到女人话,额头上渗出虚汗,手紧捏着自己的大腿,“想我一世英明,也会沦落到这般田地!“心里虽这么想却不得不满脸推笑着说:“哪…哪里?”“这里这里,快点,伸手进去挠!”“哦…那个…什么…挡到了,挠不到。”“胸罩啦!帮我解开。”“啊?这…这样,不…不太好吧。”。“有什么不好的?又不是叫你挠前面。”“.”片段2:暮色下,林间小道,一个女子背着一个男人正极速奔跑。“你在坚持一会,前面就是了。“女子说。男人气息奄奄没有回答。突然,一条蛇从女子侧边飞来,犹如长鞭,女子转身矫健闪过,回头来时另一条蛇已杀到眼前,血口獠牙,她急忙后倾却时速不减,看着蛇的白肚从她上空飞过。身后却传来“啊”的一声,语从心发,耷弱无比。女人问:“怎么了?”男人软弱无力地说:“我…我的…屁股。”女子才想起自己后倾时弧度太大,想是搓到他的屁股了,正想间,一条蛇又恰至胸腔,咫尺之距,女子不及多想,又再次后倾…前方屋顶上一个小男孩看得捧腹大笑,对旁边的中年男子说道:“哈哈哈,三叔,那男的真好玩。”三叔对男孩说:“石头,把蛇收了吧,再玩就出人命了。”*亲们若喜欢,此文就陪你们过年咯,嘻嘻,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