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800000038

第38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的判教思想(6)

吉藏又专门就“中”、“中道”、“一中道”分别做了解释,“理实不偏,故理名为中”;“依名释义者,中以实为义,中以正为义,……此之正法,即是中道,离偏曰中。”“理教释义者,中以不中为义。所以然者,诸法实相,非中非不中。无名相法,为众生故,强名相说。欲令因此名以悟无名,是故说中,为显不中。”“偏病若尽则名为中,……本对偏病,是故有中。偏病既除,中亦不立,非中非偏,为出处众生,强名为中,谓绝待中。”《三论玄义》卷一,《大正藏》第45册,第13页、14页。中道是对治众生偏执之谬的方便说教,是针对众生对于现象“不中”理解的否定,如果偏执之谬遣除,则“中”、“中道”也自行消解,强调了“中道”的作用。

吉藏又认为“不二”是中道,“二(按:指空、有)是假名,不二(按:指非空、非有)为中道,中道即是实相。”《大乘玄论》卷四,《大正藏》第45册,第61页。那么,何谓“实相”?“虚空非有非无,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即是实相。”同上,第62页。吉藏又认为“八不”就是中道,“八事四对,一一相对,病无不破,义无不显,即义无不足。但以四对,历破众计,历明中道,于义略圆,故但说八也”《中观论疏》卷二,《大正藏》第42册,第24页。“八不”完全破除了众生的各种妄念,阐明了世界万事万物的真相,所以又称“中道实相”。

吉藏进一步从“体”、“用”角度剖析说:“但欲出处众生,于无名相法,强名相说,令禀学之徒,因而得悟,故开二正:一者体正,二者用正。非真非俗,名为体正;真之与俗,目为用正。所以然者,诸法实相,言亡虑绝,未曾真俗,故名之为体。绝诸偏邪,目之为正,故言体正;所言用正者,体绝名言,物无由悟,虽非有无,强说真俗,故名为用。此真之与俗亦不偏邪,目之为正,故名用正也。”《三论玄义》卷一,《大正藏》第45册,第7页。通过“体正”、“用正”的辨析,得出的结论自然就是中道为体,二谛为用。这样,二谛理论的核心就变成了“二谛以中道为体”。

吉藏又称此中道体为“第三谛”,即“中道第一义谛”。“常依二谛说法,不妨三谛,虽有三谛,不乖常依二谛说法。何者?今真俗是二谛,摄真俗二为世谛,不真俗为第一义。若尔,唯是二谛,故云诸佛常依二谛说法也。”《二谛义》卷一,《大正藏》第45册,第91页。“三谛”与“二谛”之间不仅不相矛盾,而且“第三谛(中道第一义谛)”为体,“二谛”为用。如果再按照“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的逻辑分析下去,“中道第一义谛”则是真谛,那么,真俗二谛本身就成为“俗谛”了。

在“中道为体”的思想基础上,吉藏进一步把中道解释为“佛性”,这就更迥异于中观学派的传统说法了。在中观学派的理论中基本不涉及佛性的问题,佛性思想是在龙树身后的《涅槃经》中才盛行起来的。吉藏说:“不见空与不空,名为佛性。故知,以中道为佛性,不以空为佛性也。”“不见空与不空,不见智与不智,无常无断,名为中道。只以此为中道佛性也。”《三论玄义》卷三,《大正藏》第45册,第36页、37页。这实际上是对北本《大般涅槃经》所云“佛性者,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智慧。所言空者,不见空与不空。智者见空及与不空,常与无常,苦之与乐,我与无我;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谓大涅槃”、“佛性者,即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中道,中道者,即名为佛。佛者,名为涅槃”《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七,《大正藏》第12册,第523页、524页。的改造。吉藏又说:“横绝百非,竖起四句,名为诸法实相,即是中道,亦名涅槃者,以超四句,绝百非,即是累无不寂,德无不圆,累无不寂,不可为有;德无不圆,不可为无;非有非无,则是中道。中道之法,名为涅槃。又德无不圆,名为不空;累无不寂,称之为空。即是智见空及以不空,亦名佛性。以众生横起百非,竖生四见,隐覆实相,故名为佛性。若知百非本空,四句常寂,即佛性显,称为法身。”《中观论疏》卷十,《大正藏》第42册,第160页。不仅把“中道”解释为“佛性”、“涅槃”、“法身”,而且理解为“实相”。前者表明他对《大般涅槃经》等观点的融会贯通,后者在传统中观学派中并不突出龙树仅讲过“若诸法尽、毕竟空、无生无灭,是名诸法实相者”,“诸法实相性空故。不应于如来灭后思惟若有、若无、若有无。如来从本已来毕竟空,何况灭后”的意思(《中论》卷三,《大正藏》第30册,第23页;《中论》卷四,《大正藏》第30册,第30页)。,暴露了他的思想不但和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大相径庭,而且迥异于鸠摩罗什“关河旧说”。

从“二谛以中道为体”到“以中道为佛性”再到“佛性显,称为法身”,其中是否存在着能够引起道教思想界密切关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本际经·道性品》云:“常说因缘假名法,显发中道真实性。示教一切离有无,非有非无皆毕竟。”

将“因缘”与“中道”联系起来讲,如果把“有”、“无”理解为等同于二谛的话,则正如吉藏所说:“就因缘辨,则其言显易。因缘宛然常毕竟空名第一义;虽毕竟空,而因缘宛然称为世谛。此论正申二谛,故观因缘。”《中观论疏》卷一,《大正藏》第42册,第6页。“有”与“无”皆为相待缘起,只是随机示教,随众生根机对“无”说有,不是绝对的有自性的“有”;对“有”说无,不是绝对的有自性的无。若割裂了二者的对立统一,则堕入小乘邪见。说无说有,其实都是为了显示非无非有的中道理体。

《道性品》说:“言道性者,即真实空,非空,不空,亦不不空;非法非非法,非物非非物,非人非非人,非因非非因,非果非非果,非始非非始,非终非非终。非本非末,而为一切诸法根本。”

“道性”概念的定义是“真空(真实空)”与“妙有(一切诸法根本)”的结合,在打破了出世间和世间的绝对界限后,将二者的本质统一在“妙有”上,实际侧重于肯定的层面,强调世出、世间法没有本质“分别”。实质上以“中道”为道性,在对世出、世间;真空、妙有的描述中,都贯穿了中道的原则。比较吉藏以中道为正因佛性的说法:“若了如是中道,则识佛性。若了今之佛性,亦识彼之中道。若了中道,即了第一义空。若了第一义空,即了智慧。……若了智慧即了佛性。若了佛性,即了涅槃也。”《大乘玄论》卷三,《大正藏》第45册,第37页。以中道诠释佛性,得大智慧,入涅槃境。“从真俗角度谈,非真非俗为正因佛性,从因果角度谈,因果平等为正因佛性,从本始角度谈,非本非始为正因佛性,从理内理外有无佛性角度看,正因佛性非内外有无。”董群:《中国三论宗通史》第286页,凤凰出版社,2008年。吉藏又称中道为平等佛性,“平等佛性之理,非空非不空,非有非不有,非法性非不法性,非佛性非不佛性也。以一切并非故,能得一切并是”《大乘玄论》卷三,《大正藏》第45册,第42页。“道性”在《本际经》中被赋予了“中道”本体的意蕴,由此得出世出、世间法平等,真空、妙有为道性“正因”。这样一来,“道性众生性皆与自然同”命题,“众生性”即可理解为世间法中“始有”之妙有;“道性”、“自然”皆为出世间法中“始有”之真空。“道性众生性皆与自然同”即可解释为,一切众生“本有”道性;法身常住、“本有”无有变易,“道性”、“自然”、“法身”皆为道之异名。而“法身”绝不是虚无之“真空”,而是道教之“大我”的“常、乐、我、净”境界。最终,强调了道体与道性“真空”不废“妙有”,从肯定的立场突出了妙有的意境。

本来,在中观学派哲学体系中,涅槃、中道、空、实相、法身等概念范畴在本质上,都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如龙树说:“不离于生死,而别有涅槃。实相义如是,云何有分别。”“诸佛或说我,或说于无我,诸法实相中,无我无非我。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中论》卷三,《大正藏》第30册,第21页、23页、24页。“无得亦无至,不断亦不常,不生亦不灭,是说名涅槃。”“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中论》卷四,《大正藏》第30册,第34页、35页、36页。中观学派始终坚持强调涅槃与实相等的无差别性,实际持偏于否定的观点:“诸法实相性空故。不应于如来灭后思惟若有、若无、若有无。如来从本已来毕竟空,何况灭后。”同上,第30页。而《涅槃经》则突出了涅槃同佛性、法身等的一致性,明确反对把涅槃理解、解释为“空”,认为:“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谓大涅槃,乃至无我者,即是生死,我者谓大涅槃。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我者,不名中道。中道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佛性常恒,无有变易。无明覆故,令诸众生不能得见。声闻、缘觉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于我,以是义故,不得第一义空。不得第一义空,故不行中道。无中道,故不见佛性。”《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七,《大正藏》第12册,第523页。《涅槃经》改造了原本在小乘佛教视为“四颠倒”见的“常乐我净”思想,认为无常、苦、无我、不净观念仅仅适用于对世俗世界绝对否定的“世界观”,明确肯定大涅槃的境界是“常、乐、我、净”。可见,中观学派与《涅槃经》虽然都讲涅槃,实际观点于本质上却是南辕北辙的。

南北朝期间,中国佛教思想界将般若学和涅槃学思想会通的过程中,各学派根据自身理解、解释的不同把《般若经》与《涅槃经》判为高下、了义不了义之别,众说纷纭聚讼不已。吉藏将其总结归纳为三家观点:“古来明真谛与涅槃绝不绝凡有三说不同:一云二皆不绝,真谛有真如实际之名,涅槃有常乐我净之称,而言绝者,乃绝生死世俗患累之名,若见美妙之名则不绝。第二明二种皆绝,真如本自寂绝布微非名所及,涅槃亦尔,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也。第三师云:真谛绝涅槃不绝,是俗谛乃有则真义尚论,涅槃终是俗谛,是续待二假。庄严明涅槃二谛摄,开善明是俗谛摄,故不绝。”《涅槃经游意》卷一,《大正藏》第38册,第234页。《本际经》的道体论、道性论与法身“大我”之说显然吸收、利用了第一家的主张,建构起道教真空妙有的本体学说体系。吉藏虽然对三家观点逐一破斥“难第一家,真谛、涅槃皆不绝则经文。经云:涅槃非名强为之名。又云:非名非相非待非不待。云何言不绝耶?若言涅槃无生死之名为绝者,亦应生死无涅槃名,生死亦绝。若互无为互绝者,亦应互无、应互妙。不可互妙耶!互绝耶!又肇师依涅槃论明涅槃无名。云何涅槃不绝?斯则乖关河旧说,复违涅槃正文也。”同上。但是,在吉藏的时代《涅槃经》及涅槃学已经上升成为中国佛教思想界关注的哲学主题,吉藏作为一代义学沙门试图以中观般若学会通涅槃学的同时回护鸠摩罗什与僧肇的涅槃思想,岂知僧肇《涅槃无名论》中有关“法身”的论述已经与罗什观点背道而驰参见本书第四章相关内容,此不赘述。吉藏在涅槃学与“关河旧学”之间力图二者兼顾,但是似乎又有些捉襟见肘了。道教思想界正好使其顺利“平移”,成功地为己所用。

《道性品》说:“三世天尊断诸结习,永不生故;真实显现,即名道果。果未显故,强名为因,因之与果,毕竟无二,亦非不二。若知诸法本性清净,妄想故生,妄想故灭,此生灭故,性无生无灭。了达此者,归根复命,反未生也。仙真下圣所不见知,上圣之人少能知见,亦不明了,去始远故。唯得道果,洞照始终,道眼具足,乃能明见,以明见故,名一切智,无上尊也。”“三世天尊”已达“常乐我净”的“大我”境界,“仙真下圣”与“上圣之人”尚存因地之“道性”,“因之与果,毕竟无二,亦非不二”对应了“以中道为佛性(道性)”的观点。最终,唯得法身(道果),归根返本、回归道体、与道合一,才能成就法身“一切智,无上尊”的境界。“心转调柔,顺无生法,真实决了,正中之正,明解妙门,故名无欲。结习已尽,超种民位,白日腾举,出到三清,玄之又玄,享无期寿,反根复命,体入清虚,了无非无,知有非有,安位中道正观之域,反我两半,处于自然,道业日新,念念增益。”将“白日腾举,出到三清,享无期寿,体入清虚”的修道境界,和“玄之又玄,中道正观”道教大乘义理联系在一起。建立了初发道意之相—净妙心—伏行—中道正观,最终达到有无双遣、与重玄之道合一的调心、修习次第。把传统道教从追求丹药、导引、肉体成仙的修炼提升到强调智慧升玄、修心的层次。但是在道性问题上,仍然坚持了以“两半”、“返本”为特质的固有思想。如同成玄英所云:“夫遣之又遣,乃曰精之又精,是以反本还元,辅于自然之道也。”《庄子·达生》疏。

成玄英说:“夫善恶两忘,刑名双遣,故能顺一中之道,处真常之德,虚夷任物,与世推迁。养生之妙,在乎兹矣。”“夫惟妙舍二偏而处于中一者,故能保守身形,全其生道。外可以孝养父母,大顺人伦;内可以摄卫生灵,尽其天命。”“养生之士,体道之人,运至忘之妙智,游虚空之物境,是以安排造适,闲暇有余,境智相冥,不一不异。”《庄子·养生主》疏。这说明,将“中道(不二)”、“本迹”理念贯彻运用到重玄解释学中,《本际经》与成玄英是一脉相承的。

最终,连此“一中之道”都要遣除掉,“前以一中之玄,遣二偏之执,二偏之病既除,一中之药还遣,唯药与病一时俱消,此乃妙极精微,穷理尽性”成玄英:《道德经义疏》第一章。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第378页,巴蜀书社,2001年。

道教学者说“中”而又“遣中”,并不意味着对道教传统现实物性实有观念的扬弃,如成玄英说:“夫诸法空幻,何独名言?是知无即非无,有即非有,有无无数,当体皆寂,既不从无以适有,岂复自有以适有耶?故无所措意于往来,因循物性而已矣。”只不过,他将此“物性”解释为和郭象一样的“独化”论,“夫物之形质,同享自然,事似有因,理在无待,而形影非远,尚有天机。故曰万类参差,无非独化者也”《庄子·齐物论疏》。如同郭象以“自性”、“自生”、“无心”、“无待”等概念、范畴、命题来建构“独化”论学说体系。万事万物的“自性”是其存在的根据,这种自性是自然而然、无使之然的“自生”;欲达到玄冥之境就必须不为而为、随感而应、随变所适、应物无累,以“无心”为心;从各安其性来说,万事万物都可以是“无待”的,无心、无待则主体之“心”就处于自然而然的“独化”状态,与本然独立自足的存在物融为一体。“郭象的哲学其最后要建立的乃是‘独化’学说,而‘崇有’不过是达到‘独化’的阶梯,唯有建立了‘独化’的学说,才可以坚持其‘崇有’的思想。”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第74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

道教的“中道”与“本迹”观念互为表里,以“中道”表述无所偏滞的终极立场,借双遣、双非的思辨反对陷入任何一元的正面执滞,达到圆融和谐的最高境界。借“本迹”论述了重玄之道的本体意蕴。如同成玄英所云:“理不逃于物,教亦普遍无偏矣”《庄子·知北游》疏。

五中国佛教思想界视域中的“重玄”

北周天和五年(570),周武帝作《大周二教钟铭》,其中有云:“波若(按:般若)无底,重玄有门。长开久暗,永拔沉昏。不求正觉,莫会天尊。唯令智海,先度黎元。”《广弘明集》卷二十八,《大正藏》第52册,第330页。周武帝所指“二教”即佛教和道教,由此亦可反映出南朝道教重玄义理于北周的传播和影响力。

同类推荐
  • 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诗歌是文学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词盛行于唐宋,而现代诗歌则是随着白话文的兴起而开始发展的。诗歌没有散文那种细腻淡然,也没有小说的迭宕起伏,但它却以最简炼的语言囊括了最丰富的情感。诗境富有大胆的想象,诗意具有悠远的意味,还有力求避实就虚的空灵。文字优美、富有韵律,常给人以“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的美感。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读这亦真亦幻,似远似近的诗歌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编者,走入诗歌鉴赏的艺术大堂……
  •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路遥之后的农村,经过了百年的喧哗,最终沉寂下来。这种变化很让人伤感,但也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可供思索的空间。这时候,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有一批人在思念楼层下覆盖的麦田和田野上刮过的爽风。韩慧就是其中之一。迅速逝去的东西似乎唤醒了身体里沉睡已久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非常熟悉,比方承担、责任、修平治齐这些非常非常传统的意识,同时又是如此陌生。爆炸式汹涌而来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俗世风景,在内心形成的冲突不言而喻。但是,唤醒的东西无疑是急迫的,那就是表达的欲望。
  •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沙与沫?散文集》是纪伯伦久负盛名的散文诗,那一串串珍珠一样的文字,多一颗嫌其多,少一颗不完整,犹如一件无缝天衣,若不是抵达智慧堂奥的心灵绝然写不出这样滴水见海的文字。《人子耶稣》是纪伯伦思想的另一高峰,成就绝不在《先知》之下,长期以来这部高峰之作被披上宗教的面纱,实际上在纪伯伦的笔下,耶稣早已不是十字架上熠熠生辉供信徒朝拜的基督。他只是一个平常的“人之子”,他痛苦又无奈,有悲欢有笑泪。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他的最大的神迹就是告诉人们:一个普通的人也能尊严地活在皇皇市井之中。纪伯伦写的耶稣,就像我们的邻居,绝不是教堂和圣经里的耶稣,这耶稣好亲切,就像是纪伯伦自己。
  •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散文诗)》收集了纪伯伦三部经典作品《泪与笑》《暴风集》《珍趣篇》,泪与笑、生与死、灵与肉,所有都是对立面,人生就是在这个充满各种对立面的世界中度过。纪伯伦以超越哲学家的深邃思索,用文学家的悲悯情怀写出对世间万象的解答,这是纪伯伦自己的天问也是代苍生而问,读这本书已经不耽美于它的文字,尽管文字依然很美,但吸引你的一定是其中充满人生解惑的哲思。不敢说本书是人生的导师,但绝对会在你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意外地给你点一盏温暖的心灯。
  • 阅世心语

    阅世心语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过程,是其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热门推荐
  • 我家徒弟很嚣张

    我家徒弟很嚣张

    推荐新书《媳妇撒个娇呀》妖孽到人神共愤的师傅,嚣张到神魔惧怕的徒弟,搅起满天下的风起云涌:“师傅,有人喜欢我!”“灭了!”“师傅,有人想娶我!”“爆了!”还有九幽魔族来抢亲?“乖徒儿,废了他,为师带着亿万嫁妆嫁给你!”
  • 桃花朵朵笑良缘

    桃花朵朵笑良缘

    貌美王爷入坑成“肥肉”,招来不靠谱公主脱衣扒裤!为还邻居半块猪堂堂公主殿下被逼得落草成寇,好不容易捕到美男一枚,谁知却惹来祸害不断……前有阴险太子虎视眈眈要她命,后有腹黑二皇子含情脉脉求包养!果然是一进侯门深似海,宫斗争宠五内焚!亡国公主悲催擒夫记,囧萌笑闹宫廷路,敢萌,敢坑,敢扑倒!看你走不走得了!
  • 吴三桂降清

    吴三桂降清

    吴三桂,集明清改朝换代诸矛盾于一身,反复无常:先由明入清,助清夺天下,功高震主;后反清自立,威震华夏。他不断改写历史,最终自取灭亡。《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吴三桂降清》是吴三桂丰富多彩的人生翔实记录,是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说到底,就是一部人生教科书,它给人的警示和启迪,不知要用过多少口头说教!
  • 中国智慧故事全集

    中国智慧故事全集

    走进五彩斑谰的故事世界,品味发人启悟的智慧甘泉。凝练千年思想精华的经典智慧书,开启一生成功思路的宝贵箴言录。
  • 诡怖亡灵传

    诡怖亡灵传

    原本在梦境中见到的一本书居然诡异般出现在我的家中,我不是传说,心情不知为何无法平静。在潜意识中感觉还会有大事发生。难道是凶手编写了这本书?还是凶手在模仿这本书在作案?辗转反侧,一个直觉告诉我。这本书跟之前的血图腾案件有直接的关系,我是心理医生—欧阳少杰,去年的幻境恶梦终于结束了,治愈后的我,那么凶手会不会就是同一个人呢?,果不其然。然而我却发现接下来发生的命案却跟这本书的情节基本吻合
  • 读心少女有点萌

    读心少女有点萌

    高中毕业生东方明珠去补牙,无意中和万能石安安合为一体,拥有了传说中古老而神秘的异能,从此来了个咸鱼大翻生,捉鬼、破案、治病、看风水、鉴宝、品茶、喝酒……谁说女子不如男?天生我材必有用!看我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弱小女子怎样逆天,一步步地变强,最后过上幸福的生活的:要本领,瓦有;要金钱,瓦也有;要帅哥美男,瓦更是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瓦做不到的,怎一个“爽”字了得?(女强+言情+异能,绝对的创新,各位亲亲,来吧,欢迎跟作者一起跳进深坑……)
  •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列那狐的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列那狐的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被埋葬的初恋:爱我好吗

    被埋葬的初恋:爱我好吗

    他双手紧紧锁住她的肩膀有些激动的说,还忘不了他吗?,她情不自禁顺从自己的心意点点头,肩膀有些痛,可是这些痛,怎比得上心中的痛……他抿嘴淡淡一笑,我再给你一年时间!到时!我不允许你有任何理由拒绝。惶然中,她傻傻地看着他离去,似乎不带走一片云彩……
  • 美女妈咪很抢手

    美女妈咪很抢手

    少女时她对他,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而他对她,冷酷无情,视而不见,厌恶至极。永远是爸、妈骄傲、期盼、宝贝的她,却被奶奶视为耻辱,扫把星,不祥物,亲姐妹的拌脚石。一朝睁眼十六岁的灵魂与二十二岁的身体相结合,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又将掀起一场怎样的风波。睁眼后,腹中尽多了块肉,可她不再是她,而是她,高贵、冷漠、睿智、腹黑如她。六年后她带着一五岁儿子,聪明、乖巧、可爱、帅气如他。回国后,她破茧成蝶般地慢慢绽放出她的光芒。同一城市,同一地点,同一场景,她与他相遇,她冷漠走过,他为她沉沦。此时,他对她,庄生晓梦迷蝴蝶,而她,对他冷酷无情,再不沉沦。她爱他时,他是她的天,是她的地,是她的一切,风吹不得,雨淋不得,含着怕化了,捧着怕摔了。她不爱时,他便是地上的一潭泥……◆☆★◆☆★◆☆★◆☆★◆☆★◆☆★◆☆★◆☆★◆☆★◆☆★◆☆★片断一女孩手持一张验孕单,一脸高兴地跑了过去,温和地道:“少邱,我怀了我们的小孩,你看。”说完递上一张单结果显示---阳性的验孕单。龙少邱一脸不在乎,继续把玩着手里的手机,瞟都懒得瞟女孩一眼,低着头,声音冰冷地道:“谁知是那个野男人的野种,给我滚远点,看你那副德行,多看一眼就觉得恶心。”听了龙少邱的话女孩一脸委屈地哭了起来,眼角挂着两串晶莹的泪珠,带着哭腔道:“你怎么可以这样说呢?你就是我唯一的男人,除了你,我怎么可能还有别的男人呢?”卧室里,走出一位身穿红色性感睡衣的妖媚女人,一脸不屑地看了女孩一眼,拍掉她手里的纸,讽笑道:“怀孕又怎样,做掉就是,别以为少邱真喜欢你,当初要不是看你有几分姿色,再加上你死缠烂打他会跟你在一起吗?真不要脸,你去死吧你!”片断二五岁的小男孩,冲进办公室,一把手抢往办公桌一扔,漂亮眼儿一眨,嘲讽道:“龙先生,不要再追着我妈咪不放了,就算你陪上这家公司,再求婚千次,她也不会跟你在一起!”龙少邱脸庞一绷,俊唇一抿,瞪着那双与他一样的蓝紫色眼眸不言。小男孩利落跳上办公桌,小手轻轻扯住他的领带,身子朝前探,小脸蛋与他相离寸许,双眼与他对视,坏笑道:“不要再我妈身上浪费时间,看,门口扫地那阿姨,你买个1克拉的钻戒去求求看,看她愿不愿嫁给你。”手抢抵住他的太阳血,坏坏的笑……文风:现代都市重生宠文,女主非万能,但没有她却万万不能。高贵、冷漠、睿智、腹黑如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