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800000018

第18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的道体论思想(9)

迎请鸠摩罗什入关并待以国师之礼支持他译经的北方后秦国主姚兴,虽能“卑万乘之心,尊三宝之教”《大唐内典录》卷三。,但是他优礼罗什、尊崇佛法的政治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和南方朝廷争夺文化正朔的需要。中国历史政治经验表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之后欲要长治久安,必须首先积极奖掖扶持提倡汉文化,拉拢争取汉族“士”阶层的接受认同。另外,自玄风东扇,思想界关注的主题早已由“贵无”派推崇《老子》,转向“崇有”派发挥《庄子》《世说新语·文学》说:“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说明南渡之后,清淡的中心论题是承接中朝的原有论题,凡江左所谈论题,中朝早已全部涉及。其中,除“逍遥”一义更出新意之外,其他论题实沿中朝旧习。《世说新语·文学》载:“《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而罗什之学浓重的怀疑论色彩,显然无法与姚兴的政治需要兼容。中国历史经验一再证明,作为最高统治者在任何历史时期无论曾经推崇过哪一种宗教,其政治企图必然超越宗教信仰目的。姚兴以质问的口吻对当时流行的般若学提出尖锐的批评:“然诸家通第一义,廓然空寂,无有圣人。吾常以为殊太径廷,不近人情。若无圣人,知无者谁也。”《广弘明集》卷十八“答安成侯姚嵩表”,《大正藏》第52册,第230页。如果在精神领域乃至现实社会中不树立一个可敬畏的、权威的“圣人”形象,宗教信仰的实在性、神圣性就会变得虚无缥缈,宗教信仰的神秘性必遭瓦解消融,宗教为政治服务、被政治所用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更谈不上什么重建统治秩序、巩固统治地位等问题了。“曾问诸法师,明三世或有或无,莫适所定。此亦是大法中一段处所而有无不泮,情每慨之”,“余以为三世一统,循环为用。过去虽灭,其理常在”,“明过去、未来,虽无眼对,理恒相因。苟因理不绝,圣见三世,无所疑矣”《广弘明集》卷十八“通三世论”,《大正藏》第52册,第228页。无论是出于世出、世法的目的,都绝不允许把三世因果说成是虚妄不实的。所谓“其理常在”,实际上是肯定了小乘说一切有部“三世实有,法体恒有”主张的合理性;“理恒相因”则是指业识不灭、识神常在,所以有三世因果轮回。在封建专制社会享有皇权似乎也就意味着握有真理的裁判权,罗什的申辩显得似乎很无力“若定有过去、未来,则与此法相违。……是故不得定有,不得定无,有、无之说唯时所宜耳”《广弘明集》卷十八,《什法师答》,《大正藏》第52册,第228页。最终,罗什呕心沥血矢志不渝披肝沥胆要破斥、打倒、反对的,都重新被“请”了回来。

什门高足僧肇读到国主姚兴《答安成侯姚嵩表》后,竟也随声附和,“肇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君王得一以治天下。伏惟陛下,叡哲钦明,道与神会,妙契环中,理无不统,游刃万机,弘道终日,威被苍生,垂文作则。所以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涅槃之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之渊府,渺漭希夷,绝视听之域,幽致虚玄,殆非群情之所测。肇以人微,猥蒙国恩,得闲居学肆,在什公门下十有余载,虽众经殊致,胜趣非一。然涅槃一义,常以听习为先,但肇才识暗短,虽屡蒙诲喻,犹怀疑漠漠。为竭愚不已,亦如似有解,然未经高胜先唱,不敢自决”。“实如明诏!实如明诏!夫道恍惚窈冥,其中有精。若无圣人,谁与道游?顷诸学徒莫不踌躇道门,怏怏此旨,怀疑终日,莫之能正。幸遭高判,宗徒画然,扣关之俦,蔚登玄室。真可谓法轮再转于阎浮,道光重映于千载者矣。”《肇论》卷一“涅槃无名论”,《大正藏》第45册,第157页。此说完全是套用般若空宗的理论,去迎合并发挥姚兴的观点。“法身”神圣性的真实存在原则,最终反而作为最高统治者权利和意志的体现,明确地确定下来。

《魏书·释老志》说:“诸佛法身有二种义,一者真实,二者权应。真实身,谓至极之体,妙绝拘累,不得以方处期,不可以形量限,有感斯应,体常湛然。权应身者,谓和光六道,同尘万类,生灭随时,修短应物,形由感生,体非实有。权形虽谢,真体不迁,但时无妙感,故莫得常见耳。明佛生非实生,灭非实灭也。”《本际经》表达的道教法身理论,显然充分吸收、借鉴了《魏书·释老志》中的法身观,并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挥。《本际经》所谓“元始正身”是真实身,“湛然常住”(体常湛然),元始天尊是“权应”身。但此“权应”身已非《魏书·释老志》中所说“生灭随时”、“体非实有”的了,“元始正身”和元始天尊不一不异,是“不动实际而示假名”,“元始正身”为究竟,“元始天尊”是方便称名。

在道教思想史上,《本际经》并不是第一个运用“法身”概念和义理的。《升玄内教经》卷八《显真戒品》有云:“道言:吾以五气周流八极,或号元始,或号老君,或号太上,或号如来,或为世师,或为玄宗”,“随人所好,为作法身”《中华道藏》第5册,第102页。大致成书于南北朝后期至隋的《上清太上开天龙经》中也说:“至道无象,无形无名,从本降迹,渐显三身。从起三身,而演三洞。三境三界,凡圣显差,九天九人,感象通贯,三宝渐顿,三乘接生,皆起法身。”《道藏》第33册,第731页。

早期道教各主要派别中,灵宝派以元始天尊为至上神,上清派以太上大道君为至上神,南北天师道以太上老君为至上神,自南朝中期以后元始天尊逐渐成为各派共同尊奉的最高神。然而,作为道教各派统一象征的,神圣权威的元始天尊,又必须同时集原有各派至上神的共性于一身。另外,既包容佛教又强调高于佛教,乃至可以取代佛教,是灵宝派在佛、道二教关系中秉持的一贯原则、立场。在这些因素促使下,在各派都认可的,神格化的“道”的名义下统一起来,于是便有了道教的“法身”理论。而“随人所好,为作法身”之说,又解决了元始天尊的化身“乐净信”之人性与其“本身”——元始天尊之神性之间的吊诡。此如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在描述基督教信仰的上帝的本质时所说:“上帝是人格,但他却又应当是上帝,应当是普遍的存在者而不是人格的存在者。”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第280页,商务印书馆,1984年。

在《道教义枢·序》中进一步说:“是知元始天尊生乎妙气,忽焉有像,应化无穷。显迹托形,无因无待;演法开教,有始有终。老君度人,明应象之理。《太玄本际》示真寂之由。”“道”的本体(实)是“无”;其表现形式(权)是“气”,元始天尊作为“道”与“气”的结合,又分化成混沌太无元高上玉虚之炁,即天宝君;赤混太无元玄上紫虚之炁,即灵宝君;冥寂玄通元无上清虚之炁,即神宝君。在《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中,记道教“三洞”缘起有云:“然三洞所起,皆有本迹。洞真之教,以教主天宝君为迹,以混洞太无元高上玉皇之气为本;洞玄之教,以教主灵宝君为迹,以赤混太无元无上玉虚之气为本;洞神之教,以教主神宝君为迹,以冥寂玄通元无上玉虚之气为本也。”“又三洞之元,本同道气,道气惟一,应用分三。”可见,“三洞”教主乃至“三清”圣境都是“迹”,只有炁(气)才是根本。南朝刘宋时代的天师道经典《三天内解经》称:“道源本起出于无先,溟涬鸿蒙,无有所因,虚生自然,变化生成。道德丈人者,生于元气之先,是道中之尊,故为道德丈人也。因此而有太清玄元无上三天无极大道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帝君、九老仙都君、九气丈人等百千万重道气,千二百官君太清玉陛下。”《道藏》第28册,第413页。可知,道教在不同时代涌现出的众多神仙,都是“元气”的繁衍变化而成,其中“道”(元始天尊)无疑居于元初及核心的地位。同样,在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所描述的“二十四官君将吏,千二百官君将吏”,陶弘景注云:“二条气化结成。”其《登真隐诀》亦云:“官将及吏兵人数者,是道家三气,应事所感化也,非天地之生人也。”陶弘景注:“此因气结变,托象成形,随感而应,无定质也。非胎诞世人学道所得矣。”《道藏》第6册,第624页。由此得知,道教“万神殿”上的诸神都可以归结为是“气”的演变凝结而成,也就是道之“三气”(玄、元、始)的应事感化和“托象成形”。

《本际经》以全新的理论诠释,一方面回应了佛教思想界的质疑,另一方面则发展、完善了道教哲学思想。《本际经》的“道体论”对唐初道教义学深有影响,《道教义枢》、《三洞珠囊》、《要修科仪戒律钞》、《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等道教类书及其他典籍中都曾大量征引其内容。《道门经法相承次序》记潘师正回答高宗皇帝垂询时说:“天尊挺生神状,以道为身,非假因缘而有待籍。”并征引古灵宝经《无量经》(按:即《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灵宝经目》著录名称相同,《道藏》收录)云:“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上无复祖,唯道为身。应化济物,显号无穷。摄迹归真,则湛而为一。以其诸天敬奉,号曰天尊。为万有之根,故称元始。”《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上,《道藏》第24册,第787页。显然和《本际经》的法身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第三节“道体”与“法身”

《本际经·护国品》云:“此经说真道根本,能生法身慧命,十方得道过去未来三世天尊等,莫不履行而得至真,具一切智,成无上道,到解脱处,为大法王。”《本际经》以“法身”理论回应佛教界对于元始天尊神圣性攻讦的同时,围绕法身义理,辅以道身、真身、报身、应身、生身、分身、化身诸说,来论证元始天尊是集“道”之“体”与“用”的高度统一。《本际经》借“法身”与诸“分身”的概念用以解释道体和诸天尊的关系,元始天尊所证之理体称法身,为济度众生示现托胎肉身、以神力一时化现之身称应身、生身、分身、化身。“法身”与诸“分身”的理论根据是“至真妙理”和虚无之道,《本际经》借用了玄学中本末、体用等方法阐述法身和诸“分身”之间的关系。

“法身”观念又被唐初《道门经法相承次序》、《道教义枢》、《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等其他道教义学著作继承、发挥。由于《本际经》在论述“诸分身”之说过程中比较散乱的原因,造成缺乏逻辑思辨的前后通畅。为了研究方便,今参照《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中关于“八身”的详细解说,并对比《道教义枢》和《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的相关阐释,展开详细分析,以期准确理解、解释《本际经》“法身”与“诸分身”之说,凸现道教“法身”体义。

一“法身”为本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中记唐高宗垂询:“天尊有几身?为弟子已不能苦道,上启天尊覆护弟子。”潘师正对曰:“按诸经所明,天尊有法身、本身、道身、真身、迹身、应身、分身、化身。”“法身天尊者,谨按《升玄经》曰:‘吾以三气周环八极,或号元始、或号老君、或号太上、或为帝师、或为玄宗,出幽入冥待应无方,随人所好,为作法身。同归之趣,非为缘异。愚者不体,相与嫉贤。吾愍口过,敢陈其源。道之布气,在于无边、无形、无像。留住经文,不自巧饰。诚惟修身,其身得真。既得真像,自然登晨。此法玄妙,玄之又玄。愚者失趣,或谓非神。相与竞笑,攻本伐根。’”《道藏》第24册,第790页。

潘师正在阐述道教“法身”观的同时,实际上也对来自佛教中人的攻讦进行了批评。由此亦可看出,佛道思想界围绕“法身”义展开的论衡,佛教方面极力辩异;道教方面重在趋同,其目的和策略是同灵宝派一脉相承的。

《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云:“法身者,真精布气,化生万物也。”“虚空自然变见,生为凝灵结气,化成圣人,即元始天尊之谓也。”《道藏》第24册,第721页。

《道教义枢·法身义》:“法身者,至道淳精,至真妙体。表其四德,应彼十方。赴机于动寂之间,度物于分化之际。此其致也。故《升玄经》云:吾以(立)五气,周流八极,或号元始,或号老君,或号太上,或为世师,随人所好,为作法身。《本际经》云:于明净观,观见法身。又云:香花妓乐,洞映法身。”

《本际经》卷二《付嘱品》云:“法身犹如虚空,圆满清净,即是真道,亦名道身,亦名道性。”《本际经》卷三《圣行品》说:“道为极尊”;“总一切有,名曰世间;所共宝贵,号天尊也。”“非身离身,亦不不身,而以一形周遍六道,现一切相,随类色像”,“非心离心,亦非非心,而以一念了一切法”,“晓了真俗一切法中空有之相,非空非有,正观平等,毕竟清净,犹如虚空;究竟真一平等大道”。

综上所述,《升玄内教经》的“法身”观更为唐代道教思想界所看重。相比之下,《本际经》从“权”“实”、“方便”与“究竟”的角度突出了“法身”和“道体”的连带关系,同时强调说明要以中道观观法身。因此,“法身”也就成为沟通“道性”与“众生性”、世间和出世间的根据,也就是一切个别事物最普遍的本质性。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说:“本身天尊者,谨按《宝玄经》云:‘太上曰:本寂应动,真假有殊。权实众妙,同出玄门。’又按《太上开演秘密藏经》曰:‘帝君曰:如是本身能生万物,即是万物之本始者,此与神本有何差别?”太上答:“源其实体,无有二相。何以故?俱毕竟故,无始终故,不可言说故。以善方便,亦得言异。所谓神本,是妄想物一念相续,众生业果,轮转无穷,是名识物,亦名神本。言本身者,即是道性清净之心,能为一切出万法之根本,故名为本。始是真性,非心不心,非色不色。无缘虑故,非无常故,故言非心;能生心故,无不知故,亦名为心。无所碍故,故名非色;能生色故,道眼见故,亦名为色。是清净心具足一切无量功德,智慧成就,常住自在,湛然安乐。但为烦恼所覆蔽,故未得显了,故名为性。若修方便,断诸烦恼,鄣法尽故,显现了故,名为本身。如此身者,本自有之,非今造故,故名为本。本非有性,非三代摄。方便说故,故非三代。本来有故,名为过去。一切众生必定当得,故名未来。十方大圣今以得故,故名现在。虽复说有三代差别,体不动故,常住无变。’”《道藏》第24册,第791页。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中的《太上开演秘密藏经》引文和《本际经》卷九《开演秘密藏品》中的部分经文几乎如出一辙。潘师正未引《本际经·开演秘密藏品》,想必该品另有单行本,或《太上开演秘密藏经》问世流传比《本际经》更早,李仲卿将其改编收入《开演秘密藏品》之中,亦未可知。

这段话里的“本身”兼具本源与本体的意义。在本源的层面讲,道为物始,神本是“识初”,此二者“源其实体,无有二相”;于本体的视角言道性,乃众生本具之清净心体,亦可称性体,其实道性也是以“道”为体。道在时间上涵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道本来不可言说,所谓道体、道性、三世,只不过对众生“方便说故”。一切众生与十方大圣本来皆具道性清净之心,只不过十方大圣方便具足,“断诸烦恼,鄣法尽故,显现明了”今已得道;一切众生方便未足,“但为烦恼所覆蔽,故未得显了”,未来必定当得。如此看来,所谓“本身”乃是纯粹的精神本体,它不但是真实的,而且还是普遍的、永恒的。所以从“法身”的普遍性及其作为一切事物的本质的存在的特性,自然得出“是清净心具足一切无量功德,智慧成就,常住自在,湛然安乐。但为烦恼所覆蔽,故未得显了”。由于众生个体的“心”、“意识”等客体的精神性活动(烦恼),蒙蔽染污了个体所固有的“法身(本身)”品格,这实际上说明了人的生死轮回起源和人的命运所致问题。

同类推荐
  • 永远的驿站

    永远的驿站

    按其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其一为人文景观、遗迹,如《崇武古城》、《封闭与开放的土楼》、《走进四堡》等,作者凭藉这些历史遗存表达了加强国力、走向开放及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热切愿望。其二为历史人物,如《民族英雄郑成功》、《世纪侨魂》、《睁眼向洋看世界》等,书中共收录这方面的文章15篇,通过郑成功、陈嘉庚、林则徐等人物的风云际会,尽情讴歌了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道义精神及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心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名家散文佳作,总之,其中既有优美的山水游记,也有回忆性的人物小记,还有充满哲理的美文,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内容丰富,笔力深厚。从形式到内容,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并且由专家、名家为您解析,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引导您鉴赏每一篇散文,使您更加深刻体验文中的韵味与涵义
  •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2010年由杨钦欢总策划,何建明、程贤章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评传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徐坤、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治水专家对百名作家参与治水史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治水史诗(套装上下册)》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实价值。
  •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1卷)》内容简介:作为一本诗歌读物,《读诗(第1卷)》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
  • 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极品御妖师

    极品御妖师

    父母入狱,青梅竹马另娶她人。这一次,她,她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再次醒来,就算和魔鬼签订契约。为了报仇,牢牢抓住属于自己的一切!,是一个被家族遗弃之人。她也在所不惜。
  • 我是如何失踪的

    我是如何失踪的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山河岁月

    山河岁月

    沈佩珊和喻河远,一个是落魄小姐,一个是军阀权贵,一场战争让他们相逢相知,命运也因此而捆绑在了一起。命定的分开,让两人两处相思,再见面时,却是两世为人——如果可以爱着你,直到岁月白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茅山道士异闻录

    茅山道士异闻录

    清末民初,袁世凯窜权称帝,镇压革命,欺压百姓,民间苦不堪言,混乱世道更是妖魔鬼怪横行。茅山道长观天象寻找一位有道明君拯救天下苍生,于是带领徒弟下山,中途险遇各种妖魔鬼怪,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由此拉开序幕。
  • 生化之艰苦生存记

    生化之艰苦生存记

    末世突降,丧尸横行,平平凡凡的大三女生苏同同坐在废墟里掰着手指:1.没异能;2.没进化;3.没空间;4.没金手指;5.没英俊有型能力强悍酷毙了的男人做老公;6.……苏同同十指颤抖,忍不住仰天哭嗥,不带这么玩人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打造成功第一印象

    打造成功第一印象

    本书先从影响第一印象的基本因素:穿衣打扮和言行举止讲起,接着又剖析了对第一印象起根本作用的自身修养、生活习惯和人格特质因素,并在情景第一印象中,阐述了各个场合的具体应对,具有实际操作性,相信读者一定会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