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700000035

第35章 专案研究(8)

再就男女受形过程来说,“色界生者,最初一念,最顿得六根:眼等五根及与命根。彼处无其男女形故,无色生者。最初一念,唯得命根”。男、女根的分别并非第一分别,而是“命根”的分化,都以“命根”为依,简而言之,“男根”、“女根”均属“命根”。

最后,就禅定境界来说,男、女根的区别只在于欲界:若生色界及无形者,无男女根。入灭定者,则无意根及余心法。耳鼻舌根,但使有一,皆成三根,类眼可知。若有意根,必具三根,谓意、命、舍。余皆不定。无色界中,无眼等根,凡夫之人,生四禅上,则无乐根。生三禅上,则无喜根。生初禅上,无男、女根、忧根、苦根……丈夫一形,则无女根。那含、罗汉及凡夫中,得八禅者,则无忧根。断善根者,无信等根。凡夫之人,无三无漏。若有女根,且成八根,但无男根,余皆同前。若有信根,且成八根,谓信等五根、意、命、舍根,余皆不定。生无色者,无眼等根,凡夫之人,生四禅上,则无乐根。生三禅上,则无喜根。生初禅上,无男女根、忧根、苦根。一切凡夫,无三无漏、精进、念、定乃至慧根,皆同信根。若有知根必成十一,所谓知根、信等五根、喜、乐、舍根、意根、命根,余皆不定。云何不定,生无色者,无眼等根,生初禅上,无男女根、忧根、苦根。《大乘义章》卷四,《大正藏》第44册,第560页上。也就是说,佛教经典经常提及的“丈夫”或“大丈夫”,并不是以生理性别作为区分标准。慧远从“根”的角度论述了男女生理性别的区别以及消除此种差别的可能性。慧远对以上问题的剖析,极可能根源于当时社会中出现的修行上的男女差异。

笔者认为,佛教戒律中对于男女生理性别转换的规定,与佛教成立时印度社会对女性的看法有一定联系,如耆那教白衣派允许妇女参加苦行团体,认为女性也能够解脱,“但天衣派坚持大雄关于女人‘是万恶之源’的论断,因此不准妇女进入寺庙,不准女人过苦行生活。在天衣派看来,妇女除非转世再生成为男人,否则便不能获得解脱。”《人类的宗教》,第148页。佛教吸收并改进了男女生理性别相互转换的说法,运用于佛教实践,从生理性别转换的可能行上着手,达到男女在佛教修行上的相对平等,这一点在当时是先进的。二大乘佛教“转女成男”的超越性别意识

——以《佛说转女身经》为例1. 经典概说

大乘经典论及“转女成男”,最知名莫过于《妙法莲华经》中龙女8岁献宝珠于佛后“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大正藏》第9册,第35页下。西晋竺法护译《正法华经·七宝塔品》(《大正藏》第9册,第106页上):龙女“于斯变成男子菩萨,寻即成佛”。一则,在此语境中,龙女一身具足女、男、菩萨乃至于佛。

从现存经论来看,佛教传译经典中所谓“女转男身”或类似命题,集中在西晋到初唐,主要大乘经典有支谦译《佛说维摩诘经》、《佛说龙施女经》;康僧会译《权方便经》;竺法护译《正法华经》、《顺权方便经》、《宝女所问经》、《诸佛要集经》、《佛说离垢施女经》、《佛说梵志女首意经》、《佛说须摩提菩萨经》;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维摩诘所说经》、《佛说首楞严三昧经》;菩提流支译《大宝积经》;达摩流支译《佛说宝云经》等等。另外,律部《大爱道比丘尼经》、《十诵律》也有相关论述。

其中最早见于佛经目录者,当推归于东汉末年失译之《转女身菩萨经》《出三藏记集》卷四、《历代三宝记》卷四、《开元释教录》卷一、《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十一有录。,此经由康僧会译为《权方便经》,与竺法护译《顺权方便经》二卷《出三藏记集》记录此经又名为《惟权方便经》、《顺权女经》、《转女身菩萨经》。永嘉二年(308)译出。、姚秦昙摩耶舍译《转女身菩萨经》同本异译据《大唐内典录》,《乐璎络庄严方便经》,又名《大乘璎络庄严》或《转女身菩萨经》,与法护《顺权方便经》同,乃“宋世不显帝年译,群录注云:沙门释法海出”。《开元释教录》引注中有考证:释法海即昙摩耶舍。《开元释教录》记载,东汉失译之《转女身菩萨经》,又名《乐璎珞庄严方便经》或《乐璎珞庄严女经》,已由宋代法海译。另:《顺权方便经》二卷,西晋竺法护译;《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一卷,姚秦昙摩耶舍译。二经同本异译。《权方便经》一卷,吴康僧会译;《乐璎珞庄严方便经》一卷,宋沙门法海译。二经同本前后四译,二存二阙。主要介绍佛教僧侣乞食竺法护本译为“分卫”。功德及转女身菩萨化身为妇人随顺因缘,以善权方便度化众生的事例。经中提到信仰者能“转女身成男子身”,达成宗教愿望。

值得重视的是,以支谦译《不庄校女经》为第一译的同一译本,据唐代以前主要佛教经录统计,曾五次重译:竺法护《佛说无垢贤女经》《开元释教录》记载此经又名《胎藏经》。为第二译,北凉昙摩谶《腹中女听经》《出三藏记集》记录此经又名为《胎中女经》。为第三译,刘宋昙摩蜜多《佛说转女身经》又名《转女身经》,《历代三宝记》和《大唐内典录》记载《转女身经》为(刘宋)文帝世昙摩蜜多译本。据《出三藏记集》卷一四,“昙摩蜜多,齐言(《历代三宝记》作宋言)法秀(《名僧传抄》译作法友),罽宾人也”,曾至龟兹、敦煌、凉州、蜀及荆州,元嘉年间“至于京师。即住祇洹寺”。为第四译,南齐释法化永元年间诵出《腹中女听经》为第五译《历代三宝记》录“《转女身经》一卷,《无垢贤女经》一卷,《腹中女听经》一卷,《胎藏经》一卷,《不庄校女经》一卷,此上五经同本异译”。此经是谈论女子“离女人身”“化成男子”的大乘经典此经五译,《大正藏》现存三本:竺法护本《佛说无垢贤女经》、昙摩谶本《腹中女听经》及昙摩蜜多本《佛说转女身经》。无论从时间跨度,地域范围还是翻译人数,都足见此经的重要。

以上五译,支谦译本与释法化出本已不存。就现存三译来看,竺法护译本最早,提出“于大乘法无男无女”,腹中女出生后与“九百七十五亿母人”,“立佛前化成男子”。昙摩谶本未言无男无女,但男女无有决定相,如“佛言,我亦不使汝作男子,亦不使汝作女人,皆自从身行得” ,之后弥勒菩萨为女授戒,女“化作如八岁沙弥身”[北凉] 昙无谶译《腹中女听经》,《大正藏》第14册,第914页下。昙摩蜜多译本较前两译而言,内容丰富,对大乘佛教主要名相概念介绍全面系统,经文以发菩提心为中心,阐扬“一乘道”,系统介绍了“三解脱门”、“四谛”、“五根”、“六通”、“七觉法”、“八圣道”、“九次第定”、“十善业”等佛教名相,尤其对女性如何“离女身速成男子”有详细说明。笔者认为,与前两译相比,此译增加的内容与面对的读者受众有关,且更具宗教哲学意味。据《出三藏记集》,昙摩蜜多“道声素着,倾都礼讯,自宋文袁皇后据《南史》第210页:“文元袁皇后讳齐妫,陈郡阳夏人,左光禄大夫湛之庶女也。母本卑贱,后年至六岁方见举。后适文帝,初拜宜都王妃,生子劭、东阳献公主英娥。元嘉十七年,崩于显阳殿。”袁皇后薨后,颜延年为之作哀策文,录于昭明《文选》卷第五十八。袁皇后出身之陈郡袁氏,为王、谢、袁、萧四大门阀之一。《比丘尼传》卷二“建福寺道瑗尼传”记载:元嘉十五年,(元皇后)造金无量寿像。及皇子公主,莫不设斋请戒”《出三藏记集》卷一四,《大正藏》第55册,第105页上。依此言推之,此译《佛说转女身经》与元皇后及其周围信仰佛教女性需要相连,与《法华经》、《维摩诘经》、《大涅槃经》等大乘经典在南朝的传播流行相应,与当时社会两性关系状况亦不可分。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刘宋昙摩蜜多本《佛说转女身经》在谈论“转女成男”和相关问题上,颇具影响。本文对经中所论述“离女身成男子”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管窥中国大乘佛教早期转女成男的性别意识。

2.大乘经典语境中的男女差别

东晋法显携归《大涅槃经》翻译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得到普便认同。虽就佛性“本有”或“始有”而言,仍存在较多争论,但从可能性和果位来说,众生已渐渐平等。

大乘佛教教义对男女色身优劣的价值判断,男女修行果位的不同趣向,从小乘时期的强调转而变通,释以权实之分。随着这一转变,女身可以“转女成男”后成佛,或以女身成佛。此变化与佛教文化传承过程中,男女社会地位的较量有一定关联,但又于生理、社会关系之外,另有其宗教哲学意味。

解决“女转男身”问题的前提,要解释何为男女。笔者认为,刘宋时译《佛说转女身经》对男女的表述,有化身的非男非女、真谛的无男无女、世谛的有男有女三个层面。

(1)化身的非男非女

大乘佛教所描绘的宗教世界,大多以禅定三昧为背景,佛告华德菩萨:“其三昧名现一切色身,妙音菩萨住是三昧中,能如是饶益无量众生”,“此娑婆世界无量菩萨,亦得是三昧及陀罗尼”《妙法莲华经》,《大正藏》第9册, 第56页中。因缘聚会时“自有菩萨为化众生现作女身形色相貌”[姚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大正藏》第15册,第635页中。这正是无垢光女“不以男形女形,亦不以色、受、想、行、识来生此间”[刘宋]昙摩蜜多译《佛说转女身经》,《大正藏》第14册,第918页上。的原因。无垢光“本是菩萨,名无垢光,已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退转,为成就众生故现受女身”同上,第921页上。另一位转女身菩萨在化身为男子后对须菩提说:“我亦如是,非男非女”,就如须菩提“非凡夫,亦非是学”,而持名以“罗汉”[姚秦] 昙摩耶舍译《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大正藏》第14册,第935页下。也有菩萨云:“若使我身得成男子,于女身相不坏不舍。”《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大正藏》第15册,第635页上。菩萨虽化身为男女,而实不能以男女测度。

不限于菩萨化身,“女人相犹幻事也,故女人为幻观世如类”。舍利佛变化为女人,他“若能转此女像,则众女人身可转。若其不女于女身亦不见者,则众女人虽女身,为非女非见也。又如佛言:一切诸法非女非男”[吴]支谦译《佛说维摩诘经》,《大正藏》第14册,第529页上。也就是说,“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大正藏》第14册,第548页下。亦即经文中“幻师以幻术”,“化作男女像”《佛说转女身经》,《大正藏》第14册,第920页中。所指之意。

再者,从五蕴、四大等诸法角度分析,色、受、想、行、识无男女分别,地、水、火、风、虚空无男女分别,因故离意女对文殊言:“假使我已自得女处见于男女,则舍女像当受男形。我不得女不见男子,何因舍女成男子形。计于诸法无合无散、无本本际,空静虚空无合无散,一切诸法悉如虚空,当以何因转于女像成男子乎。所以者何?是为如来之所颁宣第一法教”;“假使诸法无男女者,无合无散则无男女”[西晋]竺法护译《诸佛要集经》,《大正藏》第17册,第768页中-下。因人身由四大构成,由四大所假合的男女诸形在这一意义上也是非男非女。

(2)真谛的无男无女

基于佛性义,《转女身菩萨经》云:“于第一义中,无有男女相”,或者说“于大乘法无男无女”[西晋]竺法护译《佛说无垢贤女经》,《大正藏》第14册,第914页上。,也就是“诸法一味,谓法性味”《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大正藏》第15册,第635页上。换句话,以真谛观之,无男无女、众生平等。

基于佛性平等义,经文中,转女身菩萨问舍利佛:“如来所作化人,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为有男女阴界诸入差别相不?舍利弗言:不也。所以者何?如来所化无有差别。”《佛说转女身经》,《大正藏》第14册,第917页上。换而言之,“吾观身如来所化,现作女像悉了本无”[西晋]竺法护译《顺权方便经》,《大正藏》第14册,第923页上。这是大乘佛教对于“法身遍在”的一种表达。

从佛教修行的目的看,信仰者“不以女身及男子形逮成正觉。所以者何?道无所起,无有能成无上正觉”《佛说离垢施女经》,《大正藏》第14册,第96页下。因为“其灭度者无有身也,法无所除亦无道行”《顺权方便经》,《大正藏》第14册,第922页上。,佛教根本的解脱是出世间法,超越所有对立分别,以至于离言绝说。

(3)世谛的有男有女

虽然在第一义上无有男女相,但以世谛观之,男女存在差别。

首先基于生理分工。作为准母亲,女性生理上处于劣势,她“于怀子时身众患非一,及子生时受大苦痛命不自保”。生理上女人也比男人烦恼多,因为“此身中有一百户虫,为苦患愁恼因缘,是故女人烦恼偏重”《佛说转女身经》,《大正藏》第14册,第919页上-中。

其次就社会关系而言,男女有别。第一,女性的社会地位从属于男性。女性“为他所使不得自在”,“虽生在王宫,必当属他,尽其形寿,犹如婢使,随逐大家,亦如弟子奉事于师”。第二,女性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此女身常被系闭。犹如蛇鼠在深穴中不得妄出,不得自在。”第三,就社会分工说,女人多做家务事,“执作甚多捣药舂米,若炒若磨大小豆麦,抽毳纺迭,如是种种苦役无量”。她们“犹如婢使不得自在,恒为男女衣服饮食,家业所须之所苦恼”。第四,女性是社会暴力的受害者。她们“又为种种刀杖、瓦石、手拳打掷,恶言骂辱”《佛说转女身经》,《大正藏》第14册,第919页中。以上所描述的女性社会地位,与晋武帝时期,中国女性所处的社会语境相似[西晋]傅玄《苦相篇豫章行》([陈]徐陵编,[清]吴兆宜注,[清]程琰删补,穆克宏点校《玉台新咏笺注》上,北京:中华书局,第73页):“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长大避深室,低头羞见人。”。

再次,由于生理与社会分工,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基本格局,心理上女性对自身关注多于男性,女性“贪求花鬘璎珞、游戏园林,(贪求)衣服、饮食、严身之具”,导致“欲、嗔、痴心并余烦恼,重于男子”《佛说转女身经》,《大正藏》第14册,第919页中。,久而形成“女人之心,多贪乐着,非男子也”《乐璎珞庄严方便品》,《大正藏》第14册,第935页下。的观念。这也是生理和文化因素作用于女性心理的结果。

最后,就小乘佛教期间继承的宗教文化传统来说,“女人之身,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金刚经》有“以无所得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言。也就是说,不仅女人身,即便是男人身,也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然,“无所得”的另一含义是“无所不得”。这或许说明了这句话是对小乘佛教某些教义的继承。基于以上原因,“女人应患此身,欲求永离如是众苦”,对色身“生厌离心,速离女身疾成男子”,从此“离秽故女人身,更得新好男子之身”《佛说转女身经》,《大正藏》第14册,第919页下。

3. 转女成男的方法与途径

《佛说转女身经》指出,女身可通过以下途径转成男身:

(1)发菩提心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是《陕西历史文化丛书》系列之一的《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佛与佛的故事、中国佛寺的早期记录、陕西古代佛寺的建筑特色、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佛寺、佛教在长安的继续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的佛寺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安之若素

    安之若素

    一个人,四年前,令你失去唾手可得的学位,四年后,又轻而易举将你推上风口浪尖,退无可退,那这个人,不是你命中的灾星,还会是什么?
  • 柳林中的风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柳林中的风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人情世故一本通

    人情世故一本通

    《人情世故一本通》内容简介:有的人,也许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不得人缘,屡遭人忌;有的人,也许刚正不阿,品德高尚,却常遭暗算;有的人,也许勤奋努力,满腔热忱,。却不被赏识,郁郁终生…… 你可以说,他们对为人处世缺乏了解;也可以说,他们在办事求人方面缺乏手段;还可以说,他们的人生经营得很失败。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他们不懂人情世故。不通人情世故的人是不成熟的人,这种人不但在社会上吃不开、行不通、玩不转,而且还会时时受掣肘,处处碰霉头。即便是那些有着一技之长的人,如果不通达人情世故,最终也将难成其事。
  • 我们居然回去了

    我们居然回去了

    假如给你一个回到十年前的机会,你会做什么?跟错过的人表白?珍惜虚度的时光?买一注能够中大奖的彩票……男女主角(曹沃、米几何)大学毕业踏入社会后,十分后悔当年因为对方而虚度年华放弃了努力奋斗的机会。每天害怕未来,沉迷过去。梦想着能回到过去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改变现状。然而当某一天他们真的回到了过去,一切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最后他们终于明白,就算未来没有人等你,至少此时此刻有人陪着你。
  • 傲剑惊神

    傲剑惊神

    武术天才李长风,却因先天灵魂不全,始终不能破入先天境界,沦为庸才。一次被仇家追伤,重伤垂死,无意中却融合前世的元神残念,补全缺失。从此,李长风妖孽般崛起,修为如同坐火箭般青云直上,横扫同辈!一剑在手,斩仙屠魔,荡尽乾坤,傲笑苍穹!
  • 系统养成:男主攻略手册

    系统养成:男主攻略手册

    【一对一,已完结!】她绑定女配系统,目标只有两个——攻略男主!拆各种CP!未曾想,招惹了某个男人,不管到哪个位面都无法摆脱他的身影。沈言:你还要跟我到什么时候?!他嗓音低沉:永生永世,都别想逃。
  •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看西哈努克亲王、斯诺、基辛格、李约瑟、萨马兰奇……等来自123个国家的至少601位老朋友“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有的一直是朋友。有的本来是朋友,却突然形同陌路;有的本来是对手,后来却成了朋友。翻开本书,通过“老朋友”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称谓,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大国政治的曲折历程。
  • 骗妻成婚,腹黑老公太危险

    骗妻成婚,腹黑老公太危险

    我多想一不小心就和你白头偕老。结婚登记日分手,一转眼倒是成了前男友他哥哥的女人……她是最年轻的美女医生,白衣天使,他是背景深不见底的豪门公子,神秘非常。阴差阳错,她回去进修,他成了她的操行评定师。只是看着他一脸的正气,她却觉得他邪恶无比。……进修评定当日,他让她独自留下,手把手用力的教她什么才是满分,她闷哼:“混蛋!你不是人!”他勾唇邪笑:“我是男人!”……结婚当日,丢下新娘,左拥右抱娇滴滴的美人,大张旗鼓的温泉共浴。三个月,两人都没见过面,一回来,他住院,她操刀。他怒火滔天,瞪着晃着手术刀在她面前的小女人,咬牙切齿:“你敢!”她勾唇邪笑,银白色的手术刀在她嫩白的手指间叮叮的响:“你别那么凶,等会我吓到了,慌了,刀子唰的一下不留神就把你……切了。”**他宠,他爱,她无法自拔的沦陷,却在彼此许下一生一世一双人的那一晚,他牵着别人高调示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最受欢迎下饭菜

    最受欢迎下饭菜

    《美食天下第1辑:最受欢迎下饭菜》集结了营养师的权威营养知识,烹饪大师曹广泉等几十年的烹调经验,讲解烹饪知识,介绍家常食材家常菜。营养保健及食疗部分根据最新的营养学研究成果,本着有助健康和疾病康复的原则选取菜品,对大众的食疗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不同人群的营养保健及食疗部分根据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的生理特点,本着对特殊人群关爱的原则选取营养知识和菜品,给不同年龄段及性别的人群进行饮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