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400000006

第6章 问题的缘起(2)

其实,这里我们大可以把这段话理解为,曾点心中所向往的,就是人们理想中优游自在的太平生活,而孔子赞许他,也只是因为如《论语笔解》所说的,“美其乐王道也”。清人张履祥(字考夫,学者称杨园先生,1611—1674)亦认为:“化行俗美,民生和乐,熙熙然游于唐虞三代之世矣,曾之春风沂水,有其象矣。夫子志乎三代之英,能不喟然兴叹?”近人杨树达也认为:“孔子所以与曾点者,以点之所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笔者以为,上述说法最接近《论语》此段的本意。然而,由于原文在叙述上过于简略含混,也由于孔子所表现出的态度与其毕生一贯强调的济世、淑世精神存在有巨大反差,这就使得后人在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上始终分歧不断前人对此的讨论非常复杂,由于此问题与本文基本无关,故此处从略,读者可以参看《论语集释》、《孔子大全》等书。同时,也由于曾点的那些“玄远”的话确也给后人留有较多发挥空间,因而围绕着曾点言行中所体现出的“气象”,后人纷纷提出推测,也常借对此问题的讨论来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他们所讨论的问题之广,参与讨论的人数之众,在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这遂使该问题成为哲学史上的一大著名公案,进而形成了理学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曾点气象”。

那么,何谓“曾点气象”?简言之,所谓“曾点气象”,就是在《论语》该节中曾点之言行所体现出的“气象”。实际上,它更指后人尤其是理学家们所理解的曾点之“气象”。需要指出,由于在理学中每个人都有对“曾点气象”的独特理解与诠释,因此我们对“曾点气象”的解释也只能是描述性的,指示性的。随着本文的展开,可以看到人们对其的理解和诠释各个不同,而这种不同的背后,则包含着很深的消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才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那就是曾点与“曾点气象”的关系问题。提出这个问题其实很有必要。曾点是一个历史人物,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象”。至少是在《论语》的记载中,曾点的“气象”压倒了比他有名得多的孔门弟子,比如子路等。这是一个历史事实,不必多讲。但是“曾点气象”却还不仅仅是“曾点”与“气象”的简单叠加。实际上,“曾点气象”几乎完全是一个理学论域和视域中的话题。也可以说,“曾点气象”早已经游离出了作为历史现象的曾点之外,而进入了如我们上文所提到的寄言出意的层面。由此,我们固然不能说宋人的见解忠实了历史,但却不能由此认为他们的努力毫无价值。否则,只能说我们尚没有把握到中国哲学的特质。我们说,只有明确了曾点与“曾点气象”的区别,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宋学的精神与价值,更好地把握宋儒论“曾点气象”之新意。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本文多次强调,本文的重点在于讨论“曾点气象”以及宋人对此问题讨论本身的价值,而非曾点的问题与价值。因此,历史上“曾点言志”一节的真意若何、该节的确切训诂若何,以及清儒根本取消“曾点气象”的种种言论,都不在本文的关注对象之列。

在本文中,我们通常会在三个层面上提到“曾点气象”。其一,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它是众多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所吟咏的对象——指一种玄远而难以言说的境界,或是一种自由自在、逍遥快乐的心境。在这个层面上,它是一个审美概念,它所指向的是无言之域、无我之境,是需要被直觉体悟和审美体察的东西,很难被哲学语言正面分析清楚,解说清楚。需要指出的是,理学家们也纷纷作诗吟咏曾点,如朱子的《朱文公文集》中就收录了六首这样的作品。这些作品也属于这一层次。

在第二个层面上,“曾点气象”是宋元明理学家们讨论的对象——代表者就是二程及其弟子,以及阳明及其后学讨论的对象。在这个层次上,“曾点气象”的涵义非常复杂,有时指一种具有正面意义的理学理想境界,有时则指负面的、虚而不实的境界,有时还与《中庸》中的“鸢飞鱼跃”一起,来形容所谓“道体”的流行发用等,有时是指与佛老、隐士相近的“气象”。但是,在这个层面上,“曾点气象”明显具有理性、德性和思辨等哲学意蕴,是可以被正面分析和说出的。这一点,是其区别于第一层面的重要特色。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层面的“曾点气象”并不仅仅是一个境界论的范畴。它的涉及面非常广,几乎覆盖了理学中所有的重要方面:大多数理学家们对此问题的讨论,广泛涉及到了以“理”为核心的工夫论、价值论乃至于学术批判的内容,甚至还涉及到了强调活泼自由、率性自为的主体精神的内容。另外,这一话题还始终与时人对人生态度和儒学发展的所应然和所必然的讨论密切相关,可以说是关联着儒学最为核心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说,历史上对“曾点气象”的讨论史,也是一部微型的思想发展史和学术批评史。

在第三个层面上,它特指朱子本人与其朋友弟子们所讨论的话题。这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中心话题。我们说,朱子对“曾点气象”问题的关注从少年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他去世前数月为止,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另外,他的著作中对“曾点气象”的讨论,篇幅也相当大(仅《朱子语类》就多达数万字)。这足以体现出他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朱子的“曾点气象论”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也足以彰显出朱子为学的基本精神。由于本文将对此进行重点论述,这里就不展开了。

总之,这三个层面既有相对的区别,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本文在对“曾点气象”的讨论上力求有所兼顾,又要突出重点。

在理解“曾点气象”时,我们还必须提到另外两个非常相近的典故——“孔颜乐处”和漆雕开(字子开,生卒不详郑玄云:鲁人;《家语》云:蔡人,字子若,少孔子十一岁。《史记会注考证》云:漆雕氏之名字,多有不同。汉艺文志及人表作名启,《家语》作字子若,白水碑作字子修,《艺文志考证》云名启,字子开,史避景帝讳也,然则子若、子修皆误耳。关于漆雕开之学,《韩非子》中把漆雕氏当作儒学八派之一,并说:“漆雕之议,不色挠,不目逃,行曲则违于获藏,行直则怒于诸侯”(《韩非子·显学》)。《汉书·艺文志》收有《漆雕子》十三篇,惜今不传,只知道其中有论性的内容。今人蒙文通先生作有《漆雕之儒考》的典故。在当时,“孔颜乐处”同样是人们经常提到的话题,被用来指代一种理想的理学精神境界。乃至于时人对“孔颜乐处,所乐何事”的追问,有着和禅宗的参话头相同的意义。“孔颜乐处”源出《论语》中《雍也》篇和《述而》篇:孔子称赞弟子颜渊虽然“箪瓢陋巷”生活贫穷,却“不改其乐”;又自谓:“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此问题在宋明理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宋儒大都认为,孔颜之乐,不仅仅是以道为乐,也不以乐为中心,不以乐为根本目的,而是指天理充周下和乐之情的自然发露。这种乐拟议即乖,助长即差。他们还认为,寻孔颜乐处的真正价值,是要发现儒学的根本精神和基本价值观。冯友兰先生甚至认为:

从回答这个问题(即孔颜乐处)开始,这就得到了进入道学的门径。从理论上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就是懂得了道学。从实践上回答了这问题(不仅知道有这种乐,而且实际感到这种乐),这就进入了道学家所说的“圣域”。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常常会把“孔颜乐处”和“曾点气象”相提并论,认为它们都指的是一种以“乐道”为中心的高深境界。在理学中,二者都围绕“道”和“理”展开,以儒家的“道德境界”为内核,却又上升到了与天地同流的“天地境界”、“同天意识”。同时,它又体现出一种仁民爱物的人文关怀。这是二者的共同点。另外,“孔颜乐处”和“曾点气象”又都是理学心性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二者在不同程度上都带有“遮诠”的意味,这就使得理学的心性论具有了一定的流动性,达到了一种即有而无,在平和中显高远的特色。在今天,我们常常只是把理学中的那些以概念范畴为核心的,静态的心性辨析作为理学心性论的主要内容。但我们必须明白,“孔颜乐处”和“曾点气象”所代表的,是那些静态辨析的最终归宿。正是它们的存在才使我们通常所辨析者有了生命,有了意义。离开了这些理想境界的导向作用,离开了理学中至关重要的工夫二字和为朱子反复强调的“反身体认”、“知行并进”,这些被我们今人抽象化、客体化、实体化了的“无人身的理性”,已经变成了理学中异己的东西。

不过,当代学者似乎很少注意到“曾点气象”与“孔颜乐处”之间的区别,而这在理学中,尤其是对于朱子来说,乃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话题。就与本文较有关系的内容而论,二者之间最大区别是虚实之辨。其一,朱子认为“孔颜乐处”出于自然,而“曾点气象”有拟议和“劳嚷”的嫌疑。朱子曾多次断章取义地引用《论语》中的某些段落来证明:“孔颜乐处”建立在扎实的工夫之上,是真实的;相反,由于没有下学工夫的有效支撑,曾点之乐是不真实的,更像是一个倒置的宝塔。其二,朱子强调,“孔颜乐处”纯而又纯,代表着儒学的基本精神,又体现着儒学与佛老思想根本不同;而“曾点气象”则有很多的“问题”——最大问题是与佛老思想很难划清界限。其三,二程和朱子都曾强调,孔颜乐处的所乐者,是有道者自然乐,是说道在乐外;而曾点之乐,恰好是见道分明之乐,是乐见天理之乐,其乐者即是道,二者有自然与勉强之别。总之,在朱子和其他许多理学家看来,“曾点之志,虽有尧舜气象”,但却远远不能直接等同于“孔颜乐处”。它是一个需要用批判精神来对待的东西。朱子甚至是近乎繁琐的强调,混淆二者之间的区别会带来莫大的危害——刊落工夫,虚说气象,甚至会丧失儒家的基本价值观,流于佛老的自我陶醉和虚无之境。

当然,若做进一步的分疏,则朱子在笼统的谈论“孔颜乐处”之外,又很注意把孔子和颜回分开对待。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将曾点和颜回等人进行比较的例子,却没有见到他对孔子和曾点等人进行比较的例子。对于朱子来说,孔子作为圣人,自然不能和贤人地位的颜曾等人相提并论上文引用《近思录》一段也显示,孔子是“无迹”,颜子是“微有迹”,二者有质的不同。在这里,本文只是在一般的意义谈“孔颜乐处”和“曾点气象”的异同,至于曾点和颜回之间的异同,则是朱子所关心的重点问题。我们在在后文中会有较为详细的讨论。

实际上,在理学内部真正常和“曾点气象”相提并论的是《论语》中的另一个典故: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悦)。孔子:《论语·公冶长》,《论语集注》本。

这一典故也和“曾点言志”有着相同的特性——也具有较大的诠释空间:文中的“斯”字究竟为何意?历史上众说不一,而理学家们则对此进行了理学化的阐释,其典型者如小程子就认为:“曾点、漆雕开已见大意。”而朱子更是直截了当的认为“斯”指的就是天理。这样,漆雕开之所信者和曾点之所见者,就被宋儒们等量齐观了。在当时,时人针对曾点、漆雕开的优劣异同纷纷展开评论,这也使得本来在孔子弟子中默默无闻的两个人,逐步拥有了超越子路等人之上的地位。

理学内部对“曾点气象”、“孔颜乐处”和曾点与漆雕开之异同的比较,反映出了其鲜明的自我批评精神。

§§§第二节 “曾点气象”问题的兴起

我们说,“曾点气象”一跃成为理学的流行话语,有其深层的必然性这里的必然性并非如所谓客观规律一样的指铁定如此,而更具有温和的涵义,指它的出现不是完全偶然的,更不是空穴来风。“我们不要以一种相信道学必然出现的方式进入这个更大的思想环境”,这对“曾点气象”问题亦然。它的出现所反映出的,不仅是一个词汇的兴衰,更是儒学思想发展大势的演进。诚如汤用彤先生所言:

夫历史变迁,常具继续性。文化学术虽异代不同,然其因革推移,悉由渐进……故玄学固有其特质,而其变化之始,则未尝不取汲于前代前人之学说,渐糜而然,固非骤溃而至。汤先生所说这种情况不独玄学为然,而是整个思想发展史上的普遍情况。简言之,当时人们对“曾点气象”的热切关注,既与该问题直契理学主题有关,也是思想史长期孕育的产物。如果我们带着问题意识来关注这一问题,就更易在复杂的历史中勾勒出其孕育发展的全过程。

我们说,儒学发展总是体现为一个螺旋式的动态形态。它有高峰,也有低谷。而作为一个历史事实,儒学的发展自两汉后曾经历了长期的低谷。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既有来自儒学外部的原因,更有来自儒学内部的原因。劳思光先生就曾提到:

“历史环境”仅为思想学说之外缘条件,本非哲学史之主题所在。但在“发生意义”上,思想学说之“发生过程”(Genetic Process),每与历史环境有关。在严格意义上,以经世致用为核心的儒学与“纯粹的哲学”也有不同,故其兴衰与历史发展的关系更为紧密。因此,本文自然不会把眼光单纯集中在所谓的内在理路(inner-logic)上。

首先,儒学的衰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儒学成为官学后,变得僵化了,出现了严重异化的现象。不可否认,政治化儒学虽然是孔孟的毕生追求。但是,汉代儒学的政治化却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它并没有获得独立的发展,而始终只是政治的附庸。同时,儒学的官学化也使自己庸俗化,功利化了——失去了先秦儒学的那种不竭的创生力与批判性,失去了先秦儒学那种高调的理想主义色彩与现实批判精神。这正像是李景林师所指出的:

教化的理念或教化之道,本质上是一种理想性的存在,它理应与现实的世界尤其是政治的、政权的运作相互保持间距,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必须是“虚”的;同时,这教化的理念又不仅仅是一种观念性的存在,必须要有一个“以身体道”的阶层或群体作为它实存性的人格体现和传承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必须是“实”的。教化理念或教化之道这“虚”与“实”两面,“虚”是其本,而“实”是其用,本“虚”才能用“实”,二者乃一体之两面,既相反而又相成。……理想与现实的混淆,或现实理想化,理想现实化的状况,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儒学言必道尧舜,旨在为社会发展高悬一理想,这是她的虚。儒学不虚,就不足以保持其理想性、批判性和独立性;她又特别强调在现实社会中贯彻、实现其理想,这是她的实。儒学不实,即不足以成为教化社会的现实力量。儒学的虚的本和实的用应该各司其位。如果本应该“虚”的东西和本应该“实”的东西错位,就会使二者产生扭曲。儒学之庸俗化、之口耳化,之一度被看成是压抑人、束缚人的工具,似乎都可以从中得到解释,也都能在汉代历史中得到印证。

同类推荐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热门推荐
  • 大魔头

    大魔头

    玩召唤,炼阴魂,血祭万鬼幡。且看雷动从一个无名小辈,加入邪宗后,一步一步从一个普通少年成长为惊天大魔头,纵横于天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 大神,不可以

    大神,不可以

    【已完结】【注】这是一个披着网游外衣的都市言情文,这是一场调戏与反调戏的高手过招,这是一个小白眼狼征服大灰狼的故事!简介自从沐青妃童鞋被好友拐进游戏后,碰上了三个放养的师傅后,一直过着很悲惨的生活!某日,凄惨的沐青妃童鞋落魄的蹲在路边数着小怪,被路过的某大神给捡了回去,于是她以为终于可以过上威武的日子了,谁知,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经典之【师傅新解】关于师傅的作用,沐青妃童鞋列举了一下一串作用一:师傅就是仓库,要什么就从师傅那里扣来,武器装备钱财都不在话下作用二:师傅就是超级保姆,不想杀怪没关系,有师傅在,被怪捏死了没关系,有师傅替你鞭尸N回作用三:师傅就是顶级保镖,有一个大神级的师傅,就可以在游戏里横着走,遇神杀神,遇佛弑佛!作用四:师傅就是消遣品,在徒儿无聊的的时候要经得起徒儿的打击,在徒儿心情不好的时候更加要经得起蹂躏作用五:每天调戏着师傅,日子是要有多滋润就有多滋润经典之【美人计篇】沐青妃:师傅,你爱徒儿么?大神:爱!沐青妃:那师傅,爱一个人是不是要全心全意的啊?大神:必须得!沐青妃:那现在是师傅你表达对徒儿爱的时候了!大神:这次,你又想从为师这里扣什么了?沐青妃:…经典之【凄惨篇】沐青妃:师傅,您就像那天上的太阳一样,每天都能让徒儿沐浴在温暖的爱意之中!大神:…沐青妃:师傅,徒儿一天不见您,简直无法呼吸!大神:废话可以继续,今天没过这关,你就一直死在这吧!沐青妃:师傅,你觉得你站在徒儿的尸体上见死不救,你忍心么?大神:死死更健康!沐青妃:…推荐某沐的新文:《首长,求包养》(高干文)【温馨提示】:沐沐的读者群:146924682,喜欢此文的亲可以进群好文链接(排名不分先后):《书记,我不爱你》瑞夜楠(高官跟明星的爱恨情仇)《第一等傻女》by未妨《前夫,放了我》by渭城雨《妖女狂妃》by紫韵叶《誘宠傲娇小尤物》by清洛妃《带着女儿嫁豪门》by小小懒鱼《大神,请包养我吧》by花开花落得流年《出轨老公》by那斯
  • 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

    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

    中国自古就有“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的民间传统,民俗是最贴近身心和生活,并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以生动易懂的语言详细的介绍了各地各民族的一些风俗文化:正月十五闹花灯、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遍地歌舞欢等不同的风俗节日。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凤凰谋之吸血凰后

    凤凰谋之吸血凰后

    慕容雨悠,古老且神秘的慕容家族唯一的后人。她的择偶标准:《凤囚凰》中史上最腹黑的容止。终于老天给了她一个机会,让她穿越到一个叫纳兰容止的男人身上。只是,老天爷你这不是玩我么?我喜欢容止没有错,可是为毛给我个冒牌货?给个冒牌货我也忍了,为毛是两魂一体,而且是两魂争一体?丫的,我二十一世纪的天才少女,难道还玩不过一个古人?可是谁能告诉她,当一群女人争着来侍寝时,她该怎么办?她真的喜欢的是男人啊!当前世的记忆,今世的爱恨,神秘的血脉,一一揭晓时。她一缕红衣,坐下战骑,手驱长剑,血红妖瞳,睨视天下“我助我夫君得天下。”【精彩片断】慕容雨悠好不容易摆脱了两魂一体的苦逼生涯,给自己寻了一具病怏怏的身体。只是老天爷总是见不得她好,这具身体的原主人,竟是个可怜见的敌国质子。敌国质子也罢,竟还是一个爹不疼,娘懦弱的丑八怪。唉,丑就丑点吧!可怜见就可怜见吧!她现在别无所求,只要还是个女的就成。只是她都已经这么低调了,要身材没身材,要脸蛋没脸蛋,要家世没家世了。怎么还是会被那个腹黑的家伙发现呢?纳兰容止:女人,我喜欢你。慕容雨悠:对不起,我不喜欢。纳兰容止:可是我还是喜欢你。慕容雨悠:你喜欢我什么?我改还不成吗?纳兰容止:我就喜欢你不喜欢我,你改吧!***************************纳兰容止:在遇到她之前,我信佛;遇见她之后,我信她。慕容雨悠:上天入地,繁华鼎盛,刀山火海,你我同在。如同你一般,爱我如命。本文1V1,男女皆身心干净,男强女强,绝对的宠文!非同人,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 毒压六宫之鬼医邪王妃

    毒压六宫之鬼医邪王妃

    楚翘,21世纪苗疆医术一脉传人。武艺超群,玲珑狡猾!穿越异世掉在冷宫,好心搭救‘大美人’,谁知美人变男人,还以怨报德,要对她酷刑逼供?——够无耻。楚绯夜,云溪千岁王,权倾朝野,阴毒龌龊,惑国媚政的第一大奸佞!这丫头胆儿忒肥,扒他衣裳,占他便宜,还敢用蛊毒银针这等玩意儿埋汰他?——够胆大。她只不过误会他性别,岂知惹上妖孽一般的千岁爷,毒女难敌变态,怎办?宁欺君子莫惹小人,以假乱真,变身侄女,笑容可掬,叩头磕拜:“九叔叔,饶命。”千岁挑眉:“丫头,饭可以混吃,叔不能乱认。”*楚翘穿越异世,寻找银铃玉佩返回现代,却阴差阳错假扮国公府小姐,换取自由条件是为当朝千岁王爷完成三项任务。可当她如他愿做上皇帝妃子,成为一代妖妃,邪肆的千岁却将她霸占。*扶摇大陆,诡秘皇朝,她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游刃宫闱,血刹朝堂。欺她压她辱她之人她必定如数奉还,绝不容情。一场场精心算计里,一次次腥风血雨中。幸有他始终相伴,溺她宠她疼她爱她,祸福与共,死生不离。◆【片段之无耻千岁爷】:“哦?”青铜灯树下,灯光如橘,楚绯夜正倚在凤雀小榻上,恹恹地挑选着丹蔻的颜色,底下两个婢女跪于榻下,双手捧高银盘,银盘内装的是各色鲜艳丹蔻。“小树子,你这是在骂本王是祸水?”木小树咕咚跪地上,甩了自己个耳光:“瞧奴才嘴笨,千岁爷穿上这身衣裳,必定惊艳四海,云溪又添一道极致风景!”“所以,你这是在骂本王是个东西?”木小树啪啪又甩了自己俩耳刮子:“哟,奴才嘴拙,爷天生丽质难自弃,即便不穿这衣裳,也是云溪最美第一人!”“那么,你这是在骂本王不男不女?”木小树哭丧着脸:“奴……奴……奴……”果然,主子心情不好时,十之八九会变得不可理喻。“爷,咱别玩了好么,奴才给您学狗叫了。”“狗?你有他们叫得好么?”修长玉指一抬,指着面前一干人。所有奴才神情一懔,不管男女齐齐抬头张嘴:“汪汪……汪汪汪!汪汪!”木小树泪流满面,鸭梨山大,只得叫出升级版的狗吠:“嗷嗷!**************【注:本文男强女强,1V1宠文,男女身心干净!】
  • 灵蛇剑传奇三

    灵蛇剑传奇三

    有的说叶随风是个江湖人行侠丈义的浪子,后来再也不想在江湖人游荡了。在一次从强盗手里夺得了一笔财富后便带着来到这里。有的说叶随风是一个在东北长白山一带贩卖药财的药商,在发财后觉得关外太苦了,便带着自己的资产来到巴东。然后开了这个赌坊,这个专供富人玩乐的赌坊来安息自己。关于叶随风的身份还有很多传言,市井流氓,富家公子。可是他到底是什么人,是什么身份知道的却很少。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最神奇的气场效应

    最神奇的气场效应

    也许你没有钱,没有地位,也没有富爸爸;也许你正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这都没关系,你还有追求幸福未来的权利,有奋斗不息的意志。最重要的是,你有与生俱来的气场,也有后天的进取心。掌握了气场定律,不怕找不到你的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