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400000030

第30章 朱子论“曾点气象”考(17)

他还指出,向来儒学中很少人关注“曾点气象”,而宋代前贤对此略做提点,使儒学发展开一生面,“说出来也好”。但是,这种风气一转而为人人竞相谈论“孔颜乐处”与“曾点气象”,乃至于人人刊落工夫,轻视下学,虚说气象,其流弊就非常明显了。他反问:“而今学者何故说得恁地多?”“不成只说了与点,便将许多都掉了?”其鲜明的批判精神实在不让颜元等明清诸贤,且其评论中并没有一味主张否定“气象”,这更显公允。

又,今之学者往往据这段话极力强调朱子不喜言点,甚至进而演化为朱子晚年不喜曾点类型的理想人格代表者如陈来先生的观点:其一:“然而,终朱子一生,他始终对‘洒落’不感兴趣.他在中年追寻未发的思考和所要达到的境界与李侗仍不同,而他晚年更对江西之学津律乐道于‘与点’、‘自得’表示反感。反复强调道德修养的严肃主义态度。警惕浪漫主义之‘乐’淡化了道德理性的境界。其二:“朱子一生最不喜欢人说‘吾与点也’,其弟子一日求安乐法,朱子回答‘圣门无此法’(《朱子语类》,还是建立在“都是好用工夫处。通贯浃洽,卷一百一十三),朱子认为‘闲散只是虚乐;不是实乐’,朱子显然是以敬畏排斥洒落。其三:朱子对于曾点采取了两种相互联系又有所矛盾的态度。他一方面从“天理”的积极意义上解释曾点气象……曾点本来未提到任何关于天理人欲的问题,朱于尽量把曾点乐处解释为“人欲尽处,天理流行”的道德境界。尽管如此,朱子也不得不肯定其超然自得的一面。然而,朱子更经常持的是另一种态度,即对曾点有所批评……特别是宋代受陆学影响较大的江西学者津津乐道于“曾点气象”而鄙薄主敬的严肃律己功夫,使朱子十分不满。我们说,如果我们全面地考察朱子的文献,就可以看出朱子所谓的不喜言点只是朱子论“曾点气象”的一个侧面,至少我们能够在朱子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里,发现他大量高度称许曾点的文字如果一定要做个比较的话,那么毋宁说在总体上朱子赞许曾点的话要比批评他的话多得多。如果我们只过分强调朱子对“曾点气象”态度的某一个方面,就不可能了解他在此问题上的良苦用心,更会忽视朱子思想的复杂性与多侧面性。似乎可以这样说,所谓的朱子不喜言点,应该准确地表述为他不喜人空谈“曾点气象”等一切作为“尖处”者,而是希望人们能够在下学上达中自得。这在上文中已经表达得非常清楚,而且也能得到更多文献的支持。

而在这个意义上,他同样多次声明不喜人空谈“孔颜乐处”、不喜人空谈一贯、空谈大本、空谈仁体、空谈心体等等,我们自然不能因此就说朱子不喜这些吧?在朱子,单纯的说“与点”、说“孔颜乐处”,而“与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馒头的尖处),都不足以尽圣贤之学的大观,而刊落下学、一味说与点,更不可能真正体会到“咏而归”的真义。因此,朱子的不喜言点,更应该被理解为对时人竞言“曾点气象”之流弊的一种警觉与反动,理解为对一种对时人流弊的批判,其意图是要去“扶醉人”。就此一段来看,我们还不能得出朱子不喜曾点的结论,尤其不能得出朱子终生不喜曾点的结论。

另外,朱子是不是一味地主张用敬畏排斥洒落?乃至是终身不喜“洒落”?上文足以表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洒落”在朱子的心中并不是一个绝对贬义的词汇,也不仅仅是一个代表理解文辞无滞碍的词汇。朱子同样认为,洒落气象也有虚实之分。但是时人眼中却只有这一点。真正的洒落气象非常令人敬佩朱子本人就曾强调:大抵观圣人之出处,须看他至诚恳切处,及洒然无累处。《文中子》说天下皆忧吾独得不忧,天下皆疑吾独得不疑。又曰:穷理尽性吾何疑?乐天知命吾何忧?此说是。见《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七,吕焘录,1199年。但,人未到真正的洒落境界时有意做达,虚说洒落的弊端也很大。如他在与胡大时的信中强调:

“洒落”两字本是黄太史语,后来延平先生拈出,《论语》中通篇都是做工夫处,亦是且要学者识个深造自得底气象,以自考其自得之浅深,不谓不一再传而其弊乃至于此,此古之圣贤所以只教人于下学处用力,至于此等则未之尝言也。《文集》,卷五十三,《答胡季随·所喻两条前书》。

这里,朱子已经明确指出提倡洒落有其正面的价值,指出问题只是出在后人虚说洒落,或是说不做工夫先求洒落。朱子也正是针对这一现象才会强调,“圣贤所以只教人于下学处用力,至于此等则未之尝言也”。这并不表明他对“洒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我们说,虽然简单的词汇统计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朱文公文集》中共计出现“洒落”一词三十九次之多,《朱子语类》中共计出现“洒落”一词十二次之多。它们基本上都是在正面的意义上被朱子使用的。这足可以说明问题。在这一点上,付长珍博士的观点是很公允的:

应该指出的是,朱熹之所以重视工夫论,是因为他感到一味地洒落、玄远,则无法找到下手处,其目的是为了给普通人成圣提供具体有效的可行之路。他的偏于理性主义的敬畏境界,乃是对洒落境界所作的限制和补充。但他内心深处却十分向往洒落自得、浑然至乐的自由境界。朱熹也并非以敬畏排斥洒落,“从心所欲不逾矩”依然是他心仪的理想之所。

上述辩解非常重要,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朱子为什么会在定稿中那么渲染曾点的胸次悠然,类似的话在《文集》和《朱子语类》中非常多。朱子于此强调,不规规于事为之末了。

二、朱子“易箦之叹”考

最后,我们必须要提到所谓朱熹针对“曾点言志”的“易箦之叹”问题。在朱子去世后不久,祝穆即在《新安文献志·朱文公易箦私识》一文中对朱子弟子们所记录的朱子“易箦”之叹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此后清人夏炘(字心伯,人称弢甫先生,1789-1871)又在《述朱质疑》中对祝的观点提出了反驳《述朱质疑》,卷十六,《祝和甫(即祝穆)易箦辨不可信说》。但无论是在以蔡沈、黄榦为主的朱子诸位弟子们的记录中、还是在包括祝氏等人的质疑中,都没有提到朱子“易箦”之际围绕“曾点言志”节的态度是否有所转移,是否有过“叹”。朱子认为,古人所做多实,今人所说多虚,这是古人与今人的最大不同。事实上,最先提出朱子在“曾点言志”问题上有“易箦之叹”的,反而是几近五百年后的明人杨慎,据程树德《论语集释》引:

按:《丹铅录》云:朱子易箦之前,悔不改此节注,留后学病根……

那么,一直让后人关注的是,朱熹真的有过针对“曾点言志”一节的“易箦之叹”吗?流行的观点认为,虽然朱子在晚年一直在对《论语集注》进行改动,他对“曾点言志”一节更是屡屡改写,但如杨慎所说的“易箦之叹”既不见于朱熹本人的晚年书信中,也不见于其弟子所编辑的《朱子语类》和他们各自的文集中,甚至也不见于杨氏之前的任何记载中,其真实性大可怀疑。对于杨慎本人,《四库提要·子部·杂家·通雅》条则直斥其为“好伪说以售欺”,自然见得在面前”之上的,并对杨编造的许多所谓“古本”颇为不屑今人王嘉川总结胡应麟对杨慎讹误的指陈,计有十条。其中就提到“无中生有,影撰作伪”和“引文讹误,妄改原文”两条。见《布衣与学术——胡应麟与中国学术史研究》,第418 、425 页,商务印书馆,2005 年版。况且,朱子在其去世前仅两个月时还在和陈淳讨论该问题,至少朱子还是有非常充足的时间来对这一节进行修订的。因此,“易箦之叹”不存在。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朱子在其《论语集注》中对“曾点言志”一节的评论和其在晚年决大多数时间里对此问题的评论有出入,也不排除朱子有“易箦之叹”的可能性。

当然,就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所有材料来看,朱子在去世的前几天仅仅修订过《大学》、《中庸》两书,对于他一生都颇为关注的“曾点言志”一节,他与陈淳对该问题的讨论基本可被视为他的最后之论。在没有新的证据出现之前,所谓朱子就“曾点言志”的“易箦之叹”都只能是或然的。

问题的关键点还在于,只要我们能对朱子晚年修订《论语集注》此节的艰苦过程稍有了解,则也能体会到朱子最终确定定稿的文字时,是下了多么大的决心。而且定稿的确定距其“易箦”只有很短的时间(不足一个月?极有可能是他和陈淳的谈话才最终促成了完成了定稿),这些因素都说明“易箦之叹”的可能性甚微。

问题似乎只能到此为止。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我曾细检四库所收的杨氏《丹铅余录》、《丹铅续录》、《丹铅摘录》、《丹铅总录》诸书,就是这小部分,却并没有找到程氏所引的相关文字,程书的引文出处显然是错误的。就我掌握的资料看,这一点还没有被人指出过。其实,程氏所引文字出自后人编辑的《升庵集》:

朱子晩年有门人问“与点”之意,朱子曰:‘某平生不喜人说此话,《论语》自“学而”至“尧曰”皆是工夫……又易箦之前悔不改“浴沂”注一章,留为后学病根’,此可谓正论矣。杨慎:《升庵集》,卷四十五,《夫子与点》,《四库全书》本。按,杨慎的作品非常烦杂,也多重复,其诸作品之间的关系可见李勤合的硕士论文《杨慎丹铅诸录研究》一文。

这里,杨氏所引朱子的两段话,前半部分出自《朱子语类》,原文为:

(陈淳)因问向来所呈“与点说”一段如何。(朱子)曰:某平生便是不爱人说此话,《论语》一部自“学而时习之”至“尧曰”都是做工夫处,不成只说了“与点”便将许多都掉了……《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七。

比较这两段话可知,杨氏的引文比较随意,与原文也颇有出入。杨氏所引朱子的后一段话则不知所自。应该说,其可信程度并不高

同类推荐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为唐代学者赵蕤所著述,为历代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从国家兴衰上讲谋略的,《反经》是从长短利害上讲智术的。它从逆反的心理态势中谋求一种逆反的思维方式,不失为古代心理学的范本。《反经大全集》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译文,每篇前有导读,揭示《反经》的奥秘,是我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以及为官、经商、管理的必备参考书。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倾国红颜:大燕女皇

    倾国红颜:大燕女皇

    而她跟着他历经千险,昂然而去……,也是朕手中所向无敌的利刃,他却翻脸无情:“殷玉瑶。朕,“朕,已不再需要你……”当初,他是心比天高的亡国王子,已不再需要你……她震惊,冲破道道屏障,助他登临帝位。如今,当她含笑举樽,她心碎,知道朕为什么选你吗?因为你够聪明,够大胆,是朕精心打造的挡箭牌,她惨笑着撕碎凤冠,而如今天下归心,四海承平,逃亡之中不惜利用她这个水乡落魄女
  • 安修鲁斯河之龙

    安修鲁斯河之龙

    ,反正她是这样认为的。那里的水最清澈,安修鲁斯河是维拉的家乡,风景也最漂亮,那里也是水龙族的栖息繁衍之地,记忆中,因为那里有她最美好的童年
  • 娶师为夫

    娶师为夫

    那一年,他为心爱的她摘下面具,那一年,他亦为她亮出容颜,那一年,她则望倾慕已久的他,轻解罗衫,露出肩膀明艳的梅花印记,却不曾想他居然离她而去。当年叱咤风云的花谷门四公子,为一女子消弭于江湖。我,从出生时就被疾病缠身,纵使大脑清醒,身体却始终被控制,梦中出现的男子挥抹不去,直到那位大师说:“这本不是你的世界,是时候回去了。”穿越,我是丞相府丫鬟李清婉!大师伯:“真是个调皮的小丫头!”二师伯:“我会把武功都教你,到时候可别让我失望!”师父慢慢回身,明澈的眸子锁住我:“我不能容许自己再犯错,你能明白么?”小师叔:“你把师叔放在什么位置?!!”笠辰:“如果不是你,我是断然不会从皇宫逃出来的,这份恩情,我一定会报答!”白袭远:“呵!你这个女人!一直都在骗朕对不对?为何当我问你爱不爱我时,你不说话?因为你从来没有喜欢过朕,从没有!!”面对师父隐忍的爱,小师叔直率的爱,笠辰默默的爱,白袭远霸道的爱,我该如何抉择?虚无的世界,我注定会孤独一人么?接下来推荐几本很好看的书师父祥云涧的文:《憨妻》师妹小兔子的文《艳咒》(非v文)好友蓉儿:《我心深处》(非v文)好友尹蝶颜的文:《亦妆》好友毅力的文:《酷总裁的恋茶女佣》(非v文)琪的龙崎雪儿亲亲给做的强大视频,大家看看:?pstyle=1推荐琪的连载作品《娘亲十一岁》希望亲们支持!琪的书友群是:61690245,喜欢娶师的朋友们可以加哦,O(∩_∩)O哈哈~琪琪的小窝http://m.pgsk.com圈子,大家没事转转哈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精选了托尔斯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誓死不离婚

    誓死不离婚

    裴儿的新文文【教授真禽授】简介文文神魔哒,点开链接看就好了男宠女,女虐男文...一次的阴谋,一生的纠缠。多少人羡慕她,有一个多金又痴情的男人,可她却恨他,他爱她,她烦他,他宠她,在她的眼里,谁都可以替代他,而在他的心里,她是无可取代的。或许只有少数的人知道他们当初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到底做错了什么,可以让她对他彻底的死心,似乎她真的不会在唯他所动。大概他们本来就是对立的,他是叱咤风云的军火毒枭,她是知名的国际刑警,但他们却又是有过三年恩爱经历的夫妻。【段一】“不是要重新开始吗?我给你机会!”她朝他的眼前丢下一纸合同。“互为…包养…?”男人本是满心欢喜的拿起,却被里面的内容惊住了。“什..什么意思?!”“共为所需!生理需要,你懂的!还有互相不干涉,你可以有你的女朋友,当然,我也同样!”女人站起来看着面前有点挫败的男人说。“可我们是夫妻!”男人似乎要把牙齿咬碎一样。“那又如何?!”女人淡然一笑。【段二】“喂!老大!您女人把我们的在老挝的点给端了!她明明知道是你的啊!”林奕看着眼前的男人,气急败坏的说。“恩!她没受伤吧?!”男人抚摸着相册里的笑嫣嫣的女人,笑着问。“她都快无敌女金刚了!去哪受伤!”林奕看见男人不急不躁的表情,顿时无奈。“那是我欠她的!她爱端哪就端哪儿!必要的时候,你还要给她提醒!”男人想起那个小女人只有在处理一次军火案件后,才会露出孩子般的笑容。推荐区:【掳妃】平安妞【盗种妈咪】寒阳妞【重生一不嫁豪门前夫】肉儿妞【诛妖】相公妞【不良嫡女】破妞儿【新婚不宠妻】爱爱妞【-三千男寵-】然然妞【重生之捡来的老公】恋恋妞
  • 太极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太极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太极拳是武术理论与道家思想完美结合的产物,是在道家思想基础上形成的一套刚柔相济。内外相合、上下相通、快慢相间、形意结合的拳法,此拳法真气充盈,形气一体,无极而生,乃自然运用之造化,如太极之象。浑然一圆,故称太极拳。
  • 嫡妻美妾

    嫡妻美妾

    “我不跟你争,是因为你不配!”她伸手挑起女人素色的脸,一把抓了过去,一手的血,“本小姐现在告诉你一个真理,斗败一群女人,如何比得过征服一群男人……雪侧妃。”她的前身身份尊贵,高傲孤绝,痴心爱一人,换来却不过金屋却藏她人。如今的他面如桃花,面目含春,聪慧绝伦,杀人如麻,谈笑之间的,早已经换成另一个的灵魂,她要求不高,有衣穿有肉吃,能养鸟,卖卖花,她曾也立志重新做人……(哀家的q315691397Q群136360266敲门砖(绿杨)撒花,收藏,快点去,鞭子伺候……)一、“我们逼不得已……王妃饶命啊……!”“王妃?我不是庶民吗?哪儿担得起王妃这个称号?”“姐姐饶命啊”“姐姐?我哪儿来的这么多想之我于死地的好妹妹?”二“水蛭,你你丧心病狂!这是雪夫人倾情相送,贵重!活的时候吸人血,晒干入药,可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三“小姐,花轿,王爷,不,皇上亲自来接你了……”“本小姐答应嫁他了吗?”“那怎么办?”“让他怎么来的怎么回去!”四、女强男更强一切误会都他妈的是浮云,他的目的是压倒她,她的目的就是挫败他。一个征服与被征服的故事推荐朋友的文,《最强主母》新婚第一夜,王妃寝殿的后厢传来欢爱声,她优雅的走到后厢,盯着那完美丈夫,笑盈盈道:“麻烦夫君声音小点。”《薄婚》无论今天他回不回来,十二点之前,她会将这份的离婚协议书留给他…《嫡妻美妾》嫁错良人成亲四年,她至今仍是处子之身……《迎凤还朝》冒雪奔丧,却遇劫匪失身,未婚夫娶她的亲妹……《二婚不愁嫁》离婚",祝雅丽立刻拉着箱包自己让自己净身出户.《前夫滚开》结婚两年,老公在外养了情人早生了儿子,而她算个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