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800000017

第17章 七七事变后胡适对日态度的改变(1)

胡适是个始终关心国际政治的学者。早在民国初年,他还在美国留学时,就预见到处理对日关系将是中国的最大难题。他曾因此想到日本作深入的观察,只是他还想不清楚,是作为传道者去,还是作为学道者去。这种不确定的心态,他似乎始终不曾完全摆脱。因此也可以说,他对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始终未能彻底了解。这既同胡适的个人教育背景有关,也同中日两国间充满悲喜剧的历史有关。我们在他的言论著作中可以看到,他对日本往往是毁誉交加、爱恶难定。对日本现代化的成功,对他们善学别人长处、争强好胜的民族精神,以及爱整洁与爱美的习惯,他都极口称赞。而对他们某些保守的陋俗也时有讥评,对他们的黩武的****更是毫不掩饰其反感。

胡适对日本人的这种复杂的心态,在后来日本侵华、中华民族危难的时期,使他扮演了一个颇富戏剧性的角色。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侵华战争的序幕。对这一事变,胡适的反应十分平静,平静到近乎不合情理的地步。请看他9月19日的日记:

今早知道,昨夜十点,日本军队袭攻沈阳,占领全城。中国军队不曾抵抗。

午刻,见《晨报·号外》,证实此事。

此事之来,久在意中。八月初与在君(指丁文江——引者)都顾及到此一着。中日战(指甲午之战——引者)后,至今快四十年了,依然是这一个国家,事事落在人后,怎得不受人侵略!(《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10册。)

这里没有愤怒,没有抗议。有的只是自责:40年未能真正记取教训,努力使国家强盛起来,致遭第二次侵略。

同日,胡适应著名史学家陈寅恪之请,写《题唐景崧先生遗墨》(唐景崧,清末任台湾巡抚,于甲午之役,中国败绩割台之际,倡立台湾民主国以抗日军,旋即失败。陈寅恪先生的夫人唐莹是唐景崧的孙女。)诗云:

南天民主国,回首一伤神。黑虎今何在,黄龙亦已陈。几支无用笔,半打有心人。毕竟天难补,滔滔四十春。

这首诗已透露出一种压抑的悲愤之情。但他所悲愤的是中国人空度了“滔滔四十春”。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和一些团体,与广大教师、学生,不断有急切要求抗日的表示,而蒋介石国民党当局,以“攘外必先安内”为辞,坚持不抵抗。东三省很快落入敌手。胡适从他的“理性”出发,认为当时中国实无对日作战的能力。因此他拥护不抵抗,并屡次建议与日本“直接交涉”,以求有条件的妥协。他的这一立场,曾受到各方严厉的批评,不少人甚至认为他“媚日”。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进攻中国。至此,蒋介石也逐渐明确联合共产党共同抗日的方针。为实现这一转变,蒋介石在庐山召集各界人士举行谈话会,胡适亦应邀参加。

胡适于7月9日离北平去南京,12日赴庐山。(拙著《胡适年谱》及胡颂平编《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均记作7月8日离平,11日赴庐山。但据胡适1937年8月11日给张元济的信所说,是9日离平,12日赴庐山。)

庐山谈话会第一期从16日开始,20日结束。26日,第二期谈话会开始,胡适参加了其中部分活动,于28日下山抵南京。谈话会期间,胡适曾要求政府将华北交涉的全部文件公布,或印成文件分发有关人士详加研究。这一要求的实际意图,很可能是为对日交涉作准备。从他下山后与朋友谈话及向蒋介石进言的内容看,他所关注的是继续从外交途径谋求解决,避免全面战争。但这期间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交涉已毫无用处,主张对日作战。蒋介石本人这时也一再作出抗战的表示。7月13日,蒋下令孙殿英、庞炳勋部向河北进发。这是一个重要的姿态。19日,蒋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如果日方不尊重中方最低限度的条件,则中国就临到最后关头,“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31日蒋又发表《告抗战全体将士书》,进一步表明了“齐心努力杀贼,有进无退,来驱逐万恶倭寇”的决心。自然,在这些公开表示的背后,蒋介石也并未完全放弃外交解决的任何机会与途径。

胡适下庐山到南京后,和所谓“低调俱乐部”的汪精卫、周佛海、高宗武、程沧波、陶希圣等颇多往来,互相交换意见。所谓“低调”,是相对于抗战的主张而言的,即主避战求和。“低调俱乐部”则是他们自相标榜的雅号。

7月30日,胡适到高宗武家,谈及两事:“(1)(对日)外交路线不能断绝,应由宗武积极负责去打通此路线。(2)时机甚迫切,须有肯负责任的政治家担负此大任。”( 《胡适的日记》。)他当天打电话给陈布雷,“勉他作社稷之臣,要努力做匡过补阙的事”,随后几天,他极意谋求与蒋介石深谈对日事。可以推断,他还是希望蒋介石亲自主持对日交涉,“担负此大任”。

7月31日,蒋介石夫妇邀一些人吃饭,胡适以人多“不便说话”,只在临告辞时说了一句话:“外交路线不可断,外交事应寻高宗武一谈,此人能负责任,并有见识。”( 《胡适的日记》。)当天下午,蒋介石、汪精卫都找高宗武谈过话,所谈内容不得而知。后来的事实可以证明,蒋、汪都信托高宗武,要他设法与日方联系。

8月3日,胡适应邀与王世杰谈话,“主张汪、蒋向日作最后之和平呼吁,而以承认伪满洲国为议和之条件”(《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1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印行。)。就在这一两天内,胡适还亲向汪精卫提出此主张,汪转告给蒋。而“蒋虑军心动摇,不便由彼呼吁和平,不拟变更应战立场,但令外部仍与日周旋”(《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1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印行。)。

8月6日,胡适面见蒋介石,唯恐谈话之不能尽意,乃先作一长函。主要意思是:“在大战之前要作一次最大的和平努力。理由有三:(1)近卫内阁可以与谈,机会不可失。(2)日本财政有基本困难,有和平希望。(3)国家今日之雏形,实建筑在新式中央军力之上,不可轻意毁坏。将来国家解体,更无和平希望。和平外交的目标:(1)趁此实力可以一战的时候,用外交收复新失之土地,保存未失之土地。(2)彻底调整中日关系,谋五十年之和平。”(《胡适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部分日记》,载《近代史资料》,1955(2)。)这次谈话中,胡适并未提及承认伪满洲国的问题。他这时的基本考虑仍是:中国军力,不足言战,战则中央军力必毁。“与其战败而求和,不如于大战发生前为之。”(《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1册。)

看来,蒋介石并没有采纳胡适的建议。据王世杰记载,蒋介石在第二天举行的“大计讨论会”上,“颇讥某学者(指胡适之———王世杰原注)之主和”。蒋氏其实是作政治姿态,要他的下属相信他的抗日方针已定,不容动摇。而实际上,他仍未放弃与日本的外交周旋,正如王世杰所说“政府既不放弃外交周旋,则胡氏主张实际上并未被蔑视”(《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1册。)。但胡适这时期一再倡言和议,是颇冒舆论之大不韪的。程潜在最高层会议上曾指责胡适为汉奸,居正甚至声言应该逮捕胡适。但胡适自以为是为国家着想,所以甘冒不韪,与他的“低调同志们”继续活动对日妥协。

8月16日,胡适应邀到周佛海家同高宗武、程沧波一起“密商外交进行办法”,并“预计三个月后可开始外交”(《周佛海日记》(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8月18日深夜,在周佛海家有长谈。参加的除高宗武、程沧波外,尚有梅思平、顾祝同、郭心崧。他们商定由胡适与陶希圣再去见蒋一次。(参见《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13册。)周佛海并要求胡适“在国防参议会约集同志,制定方案,促进外交”(参见《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13册。)。经陈布雷安排,8月19日,胡适与陶希圣同见蒋介石,“谈话不很有结果”。蒋氏却提出要胡适“即日去美国”的建议。由于此时胡适力主和议,而蒋介石的态度是对日作战,他不知道此时去美国“能做什么”(《周佛海日记》(上)。)。

8月28日,在程沧波家里,胡适与周佛海、高宗武、梅思平再次聚谈。30日,周又将胡适与高宗武邀至家中“商对日外交进行步骤及要点等具体方案”。他们将所拟方案交给蒋介石,“蒋先生已完全同意原则”。周佛海认为胡适是主张对日交涉的有力分子,故不愿其赴美。但考虑蒋介石派胡赴美“意旨已决”,只希望他尽量暂缓赴美。(参见《周佛海日记》(上)。)

这就是说,直到8月底,胡适还在为和议奔走,仍想避免全面战争。

在蒋介石的一再督促下,胡适终于答应赴美。8月29日,王世杰奉蒋介石之命,与胡适商议赴美计划,但未获具体结果。大约此时,胡适尚未由主和转到拥护抗战的立场上来,故一时难以形成赴美开展工作的计划。8月30日,王世杰向蒋建议加派钱端升、张彭春赴美作宣传。至9月初,蒋氏最后确定派胡适、钱端升、张忠绂三人赴美,为中国抗战作宣传,争取美国的同情和支持。这是胡适对日态度转变的一个关键。这时,他开始劝导汪精卫、高宗武等,不要太悲观。承认他们“当日未免过虑”。9月8日离开南京时,他明告他的“低调同志”汪精卫、高宗武、陶希圣三人说:“我的态度全变了。我从此走上了‘和比战难百倍’的见解。”(《胡适来往书信选》(中),364页。)

究竟是些什么因素促使胡适对日态度发生这一重大的变化呢?

这可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对日本的观察。七七事变后,日本虽口称“不扩大方针”,却一直坚持要中国完全屈服于日方的要求,连蒋介石所提出的最低限度的条件,日方也不肯接受。事变一个月后,日军又向上海发动攻击,并轰炸南京,在在都表示出日本要灭亡中国的野心。上海战事的情况,胡适曾在国防参议会中听过马君武和沈钧儒的报告,南京的轰炸,则更是目睹身受。日军的侵略气焰逼人日甚,这不能不使胡适考虑他的和议主张究竟有无实现的可能。

这里不妨回顾一段插曲。1935年7月,胡适的好友丁文江曾为《大公报》撰写“星期论文”:《苏俄革命外交史的一页及其教训》。丁氏劝蒋介石学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新政权,为赢得一段和平的喘息时间,不惜付出最大的代价,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以保住新生的革命政权。丁氏这个历史比喻很不恰当,但却颇引起胡适的兴趣。他随即写了《苏俄革命外交史的又一页及其教训》。大意是说,列宁下决心不惜代价去换取和平,结果却没有达到目的。开始是国内敌人的进攻,接着是协约国的干涉。苏俄后来得到的和平,不是靠不惜代价的让步换得的,而是用战争打出来的。当时他曾问到:“如果万分退让的结果,还换不到那最重要的一件事(指和平——引者),我们应该走什么路?我们应该准备走什么路?”(《独立评论》,第167号。)可以说,七七事变后,经过一段奔走和平的努力后,胡适自己重新回答了他两年前提出的这个问题。

同类推荐
  •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1868年,24岁的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辞职,之后他便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煎熬,直到1900年去世。
  •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人们穿行而过;纷繁绵长的历史,如大江东去,淘尽泥沙,同时也沉淀出无数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人生的悲情与壮美,让后来人产生无限的敬仰和慨叹。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历史人物,以撰写出历史名著《史记》而光耀千古,为后人称颂和敬仰!作为一代史家,司马迁将全部的人生奉献给了历史,也给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以《史记》记录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但他自己的生平事迹,却几乎被历史遗忘了!本书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力图将司马迁的伟大一生呈现出来。读者如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能有益于自己的人生,那将是我们极大的荣幸。
  • 告诉你一个达尔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达尔文的故事

    精选了达尔文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达尔文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从杜甫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写到他所创作的大量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 ,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坎坷、波折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并从中学习他那种在面 对困难和挫折时,始终都能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的崇高品格,以及他那种遭遇磨难后一直都未曾动摇过的爱国主 义精神,同时也可以对他的诗歌进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 大唐女人

    大唐女人

    为了权利,本性刚强果断的媚娘武则天变得丧心痛狂,毫无人性残忍至极。先是把自己的亲姐姐韩国夫人当成了美丽的诱饵,以迷惑皇帝无心于政事……
热门推荐
  • 冷颜杀手

    冷颜杀手

    他,本是无情杀手,却为她百般柔情;他,坐拥天下,却唯独得不到她的心;他,为她付出所有,却最终选择孤身离去;他,一直默默守护,却始终不愿接受她勉强的爱情;他,为得天下不择手段,却还是逃不出她的情劫……
  • 篡命铜钱

    篡命铜钱

    简介一:一枚神秘的铜钱,改变了杨桐的一生。 本行是在道观里帮人算命解签的杨桐,在一次冲出马路救人的时候,被撞身亡。 鲜血染满了他随身携带的龟壳和铜钱,其中一枚铜钱竟然是一件不知名的异宝,带着他的灵魂消失无踪。 风玄大陆,一个偏僻的县城,杨桐以另一种方式重生…… 简介二:远古仙之文明陨落,无尽轮回纪元之后,弱小的人类得到了仙之文明的部分传承,发展出新的文明体系。 杨桐重生到这个世界,才知道这枚铜钱乃是远古仙之文明的一件异宝,落得仙之文明玉清一脉传承的他,如何在新的纪元,重修仙道。 -------------------------------------------------- 小水2012年呕心沥血之作品,保证让大家体会到不一样的高武世界。
  • 每天一个推理故事

    每天一个推理故事

    这是一场由遗产引发的谋杀案。凶手精心设计、巧妙布局,完美的时间差、证人、证据和不在场证明。然而机关算尽仍不免百密一疏,看机敏的马普尔小姐如何同警察一起,剥丝抽茧,一步步揭露凶手导演的这场"狸猫换太子"的戏。
  • 极品农家

    极品农家

    斗极品亲戚其乐无穷! 本文讲述一个穿越女逆袭斗极品的重生故事! 一个穿越女没有节操的霸道成功之路!。。。。。。。。。。。。。。。。。。 本文根据菊花茶亲的真实故事改编。 感谢葱娘主编大人,制作的封面~~~万分的感谢!!! 本书的扣扣群,请见作者信息。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龙脉九重境

    龙脉九重境

    龙脉少年,偶得特殊修炼功法,从此走上巅峰之路。仙丹自练,神器自造,符箓克妖,阵法封魔,御万兽军团,一步一步称霸九界,成为傲视群雄的尊者。什么权力、什么美人,只要他想要,就没有他得不到的!哼,哥就是这么拽!
  • 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

    本书精选了孔子的名言,并对这些名言产生的故事进行了梳理,同时,也将作者对这些名言的理解给以启发性的诠释。这样,读其故事,阅其名言,观其行,思于今,相信同学们收获会更大。
  • 总裁的假面爱人

    总裁的假面爱人

    在妹妹的婚礼上,她暧昧了妹夫,陷害了继母,气病了老爹。在家族的眼里,她是恶人。是蛇蝎女子。但在胭脂的心里,他们是——仇人。被陷害被嫉妒被抢光一切还要被除根,她死了两回。鬼门关再回来睁眼的一刻,她便脱胎换骨!吞了我的给我吐出来,占了我的给我还回来,害过我的,必须让你生——不——如——死!为报仇,她不惜和他签下交易。在>在是叱咤风云的商界新贵。不料他还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她以为日久生情她的自尊身体颜面有多么珍贵,岂不知在没有心肝的恶魔的眼里那不过待食的猎物。她入了赌局,压上自己便没...
  • 秦淮传

    秦淮传

    她是乱世中的国郡,南北朝一首被掩埋的吭歌。她的故事,其实纷纷扰扰,绵绵长长,只不过这乱世将她不负责任的卷入,又狠心的抛弃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