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700000018

第18章 近十年来中国佛教研究概述(2)

4.《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作者方立天认为,要窥视一个时代佛教在理论上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对佛学主要代表人物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清理和总结佛学思想发展的主要线索"。全书着重剖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代表人物道安、支遁、慧远、僧肇、道生和梁武帝萧衍的佛教思想和宗教活动,从而刻画了这一时代佛学思潮的起伏和思想的线索。作者还认为,佛教思想也是人类认识史的一部分,因此,本书为了总结理论思维教训,还着力从哲学思想的角度分析和论述佛教思想,指出佛教思想的基调是颠倒的、虚幻的,它的本质是消极的、落后的,但是对佛教哲学思想某些辩证法颗粒(如僧肇对因果关系、动静关系、体用关系的某些分析)和唯物主义的因素(如"心无宗"的观点),以及某些体现人类智慧的命题和范畴,则应加以"筛选、提炼、矫正和改造"。对于佛教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也不是简单把它宣布为糟粕了事,而是把它当成人类思想中的一个侧面加以考察,着重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及陷入错误思维的认识论根源,总结其中所包括的深刻的理论思维教训,把它们作为"人类认识史的宝贵财富"。

(五)侧重于阐述佛教哲学理论的新著。我国目前研究佛教史的论著较多,《佛教哲学》一书与之不同,它以佛教哲学问题为纲,按照历史的发展进程,叙述佛教哲学思想的演变,从而简略地勾画出佛教哲学的传统体系。该书在论述佛教哲学的构成、流派、历史和著作之后,着重介绍原始佛教的基本理论,揭示佛教人生哲学的实质,并用较多篇幅叙述了佛教的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全面揭示佛教世界观的内容,从而有助于从哲学的高度把握佛教思想的特质。

(六)西藏佛教史研究的新成果。西藏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一支,历来吸引着人们深切关注和研究的兴趣。《西藏佛教史略》一书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新收获。该书的特点是,从历史的角度,以简明通俗的文字勾勒出西藏佛教的发展过程,对佛教在吐蕃的传播、得势、发展和中衰,西藏佛教各派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黄教的兴起、教义、僧侣组织、寺院以及发展的历史都做了系统的论述。

(七)研究中国佛教历史人物的新著。对中国佛教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是进行中国佛教的综合研究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有从国际文化交流角度撰写的有关玄奘、鉴真的专著。《慧远及其佛学》一书,则选取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东晋慧远为研究对象,对慧远的生平和思想进行比较全面的评述,深入剖析慧远的法性本体论、形尽神不灭论、因果报应说、弥陀净土信仰、念佛三昧方法、沙门不敬王者论、佛儒合明论,从而阐述了慧远的哲学思想和宗教思想,阐明了其调和儒佛思想的特色。通过全面解剖东晋时代典型的佛教人物,系统地论述了该时代的佛教思想侧面。这对于推动中国佛教史的研究向纵深发展是有意义的。

(八)探索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的专著。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有的学者日益把视角转向寻求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或者说从中国文化史的角度研究佛教。《禅宗与中国文化》就是这一研究的新成果。该书从禅宗与中国士大夫的心理结构、人生哲学、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艺术思维几个方面,揭示禅宗与中国文化的内在关联,从而阐发了禅宗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思想现象,对中华民族(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的心理性格、思维方式、基本观念的影响。这是种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为佛教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九)重要论文的重要开拓。近数年来的大量有关佛教的研究论文,广泛地记录了中国学者在佛教领域所做的开拓性工作。下面分别做一综合性的简要述评。

1.关于研究佛教代表人物的新观点。近几年来以佛教代表人物为研究专题的论文数量不少,涉及道安、鸠摩罗什、慧远、道生、梁武帝萧衍、吉藏、智、玄奘、法藏、宗密、慧能、鉴真和德清等人,其中又以研究僧肇和玄奘的为多。关于僧肇,方立天的《僧肇评传》(见《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2卷。)就僧肇的世界观、动静观和认识论做了全面的解剖,并系统地揭示其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张春波《论僧肇的佛教哲学——兼与〈中国思想通史〉商榷》(载《中国哲学史研究集刊》,第1辑。)不同意僧肇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看法,认为僧肇以万物为"不真"、"假有",又名"非空"、"非无",为"意所不能思",存在于心之外,因此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在动静观上,僧肇不说动静是非有非无,而把"静"看做是真实的。《物不迁论》不像僧肇的其他论文那样主张"刹那生灭",而说"古今常存",因此在思想上是有矛盾的。王成竹的《读〈不真空论〉》(载《河北大学学报》,1982(1)。)认为僧肇是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辩证地论证了有与无的统一。作者指出,有一种说法,把主张世界万有为无的观点叫做唯心主义,把主张世界万有为有的观点叫做唯物主义,这是不对的。他强调必须对有与无做具体的分析。关于玄奘,虞愚的《玄奘对因明的贡献》(载《中国社会科学》,1981(1)。后略作增补,收入其《因明论文集》中。),认为玄奘对因明的发展主要有五点:(1)区别论题为"宗体"和"宗依"。(2)提出"寄言简别"的办法就不成为过失。(3)对立论者的"生因"与论敌的"了因"各分出言、智、义,而成为六因,正意唯取"言生"、"智了"。(4)将每一过类都分为全分的和一分的两种,再将全分的和一分的分为自比量、他比量、共比量。(5)推究有体与无体为三类:a.别体的有无;b.言陈的有无;c.以共言不共言判有体无体,约法体有无以判有体无体,以表诠为有体遮诠为无体。张春波的《玄奘对唯识学说的新发展》(《社会科学战线》,1981(1)。),认为玄奘提出的"挟带说"和"真唯识量"是区别于玄奘以前的印度唯识学的新说,是对唯识理论的新发展。对真唯识量的评价,有的学者持否定的态度,如沈剑英的《"真唯识量"略论》(见《哲学史论丛》,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认为"真唯识量""是一点真理也没有的","是近乎概念游戏的诡辩"。有的学者则不同意这种评价,罗炤(《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3期发表其《应当实事求是地对待"真唯识量"》。)认为"真唯识量"集中地反映了玄奘的哲学与逻辑思想,其论证是典型的经院哲学问题,其论旨虽不能赞同,但在因明的范围内,其比量形式并没有过失。它在形式逻辑上也有错误,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因明的局限性有关的。

2.《大乘起信论》的新考证。《大乘起信论》是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佛教典籍,原题"马鸣菩萨造",梁真谛译。但从隋代开始就有人对它的真伪提出怀疑,在近代日本学术界也就该书的真伪问题掀起过多次大辩论,迄今无定论。吕澂的《〈大乘起信论〉考证》(见《中国哲学史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对《大乘起信论》从新的途径加以考证,认为该书是中国人根据元魏菩提流支所译《楞伽经》撰述而成的,其成书在公元585-592年间。作者强调《大乘起信论》的思想与印度佛教思想不同,印度佛教讲"心性本净",而《大乘起信论》讲"真心本觉",并产生很大影响,中国佛教许多流派都循着不同的途径去把握"真心",还将宇宙发生的原理笼统地联系到"真心"上面,进而加深了中国佛学的唯心主义色彩。

3.开展中国佛教范畴的研究。近几年来中国哲学史界十分重视对中国固有哲学范畴的研究,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方立天作《试析华严宗哲学范畴体系》(载《哲学研究》,1985(7)。),对唐代华严宗哲学范畴体系进行了初步的剖析。文章认为,从华严宗理论架构来看,它所特别重视和突出运用的范畴是法界(法性)与一真法界(一心)、理与事、性与相、一与多、一与一切、一念与九世、相即与相入,这也就是构成华严宗哲学范畴体系的基本环节。在这个范畴体系中,法界是范畴体系的起点,一真法界是终点,而理与事则通贯其中。法界与一真法界、理与事(性与相)是整个范畴体系中的骨干范畴。性与相是和理与事相应的范畴。华严宗讲的性有性质和本体两重主要含义,而在三性中的遍计所执性相当于现象的相,圆成实性则相当于本体的性。华严宗所讲的相又包含总别、同异和成坏之对范畴。由相的范畴又导引出一与多、一与一切的范畴。一与多和一与一切两对范畴的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文章着重剖析这些范畴的意义和内容,并尽可能地揭示出这些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研究中国佛教思想的一种有益尝试。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热门推荐
  • 朦胧悲喜

    朦胧悲喜

    安明法的《朦胧悲喜》正是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在宣扬酒文化的同时,劝诫大家饮酒适量,避免贪杯后朦朦胧胧地误事、坏事、出丑。在他选择出版的小说中,虽然因酗酒出丑、坏事的篇幅不多,但是仍然让我们不难看出其劝诫人们适量饮酒、不能酒驾的良苦用心。至于书中收入的酒后奇遇的侥幸人物,我们也只能从吕蒙正所说的时、命、运方面理解,进而从作者的这种构思中看到其朴实善良、爱憎分明的内心世界,看到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良好意愿。
  • 我愿意生活在这三个朝代

    我愿意生活在这三个朝代

    假如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生活在历史中的哪个朝代?恢弘的大汉?绚烂的大唐?静谧的大宋……如果说,历史有道门槛的话,任何人都不过是槛外痴人,企及遥望。拈起脚尖,伸头探望,总能于门缝问窥及些许的意境,宛若发现新大陆般,惊喜连连。现在,就在这窥望中,让我们的思绪走进另一个美妙的天地……
  • 汤姆叔叔的小屋

    汤姆叔叔的小屋

    讲述了一位美国黑人奴隶,在惨无人道的奴隶制的压迫丁艰难的生活最终死去的故事。一经出版就震撼了美国社会,促使了废奴运动的发展以及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 乞丐状元本红妆

    乞丐状元本红妆

    天呐,疯狂的死亡,疯狂的阎王,疯狂的孟婆,疯狂的鬼官,她疯狂的穿越了,地府这帮混蛋,我诅咒你们八辈祖宗。。。
  • 嫡女逃妃

    嫡女逃妃

    朱门嫡女,亲娘去世,亲爹不爱,姨娘很彪悍。住的是偏僻小院,吃穿用度不如姨娘身边的大丫鬟,庶姐恨,恶奴欺,朱门生活不如尼姑庵。庶姐要抢她的婚事,大姐夫要纳她为妾,亲爹为自己的前程把她送进二皇子府当侍妾。感叹一句,穿越女命比纸薄!幸亏,尼姑庵里十年,学会了绝世医术!我不争,不是我怕,而是不屑!若触到我的逆鳞,必将十倍还之!“父亲,今日最后叫一声父亲。昔日有哪吒剔肉削骨还父,今日一杯鸠酒我将命还予父亲,从今后你我父女各自天涯再无瓜葛。”“二姐姐,我为嫡,你是庶,说破了天,你是丫鬟生的就是丫鬟生的,出身焉可改变?”“秋三姑娘,小生这厢有礼了。当初,小生送给姑娘的戒指可还在?那是家里传给媳妇的。”“秋三姑娘,当初令堂在世时,已经将你许给小王为侧妃,父母之命焉可违?”“秋三姑娘,你抢了孤的爱人,你就以身相许以作赔偿,如何?”&&&&&&&&&&&&&&&&&&&&&&&&&&&&&&&&&&&&&&&&&&&&&&&&&&&&&&&&&&&&&&&&&&&&&&&&&&&&&&&&&&&&&&&&&&&&&&&&&&友情链接:燃烧的烟火《庶女棋后》:
  • 领导金口财

    领导金口财

    作为一位领导者,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话水平,使自己在万众瞩目之下,身处各种场合之中,面对各种对象之时,都可以树立超凡出众的形象和应有的权威。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用事例说话,融理论指导性与实际可操作性于一炉,告诉大家在讲话时,如何告别“领导忌语”、提高领导素质、优化领导环境、改进领导作风等等。全书语言精妙,文字洗炼,值得一读。
  • 王的新宠:皇后是个小宫女

    王的新宠:皇后是个小宫女

    她是皇后时他当她是废物!是空气!让她虽居后宫之首却处处被嫔妃欺凌。当她厌倦了皇后宝座丢下凤印去当宫女时,他却拽着她的衣角一脸深情的说:“从今天起你就是朕的新宠,朕要废除六宫,立你为后!”
  • 诡案罪4

    诡案罪4

    “我”从警校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系统工作。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刑警,可是领导却把我安排到档案科坐班。为了工作的需要,我开始翻看档案架上那一卷卷落满灰尘的档案。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许多案件的侦破档案,读来惊险曲折,充满悬念,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一部绝妙的侦探推理小说,如“女老板买凶杀人案”“猴子杀人案”“错乱的凶杀案”等,读来既使人警醒,又引人深思。现以小说的形式辑录于此,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 离婚容易复婚难1:前夫请排队

    离婚容易复婚难1:前夫请排队

    5年前他主动提出离婚,她平静地签下离婚协议,带着足够她花一辈子的赡养费黯然地离开他。5年后他出现在她面前,看着她怀有5个月大的肚子说:你是我的女人,我不许你有别人的孩子,拿掉……呵,世界上最大的笑话,一个离婚的前夫竟然还义正言辞地说她是他的女人,甚至连她的孩子都要管,他算什么身份?她就要挺着大肚子做别人的情人,还有无数个好男人供她选,前夫想再回来,请排队……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80余篇,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文学大师对社会的见解和生活的智慧,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随笔经典之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