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100000012

第12章 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3)

基督教则认为宇宙万物和人都是上帝创造的。“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圣经·创世记》1:1。《旧约》认为宇宙万物是至高无上、全知全能的上帝创造的。宇宙万物被造出之前,不仅具体的物质不存在,而且连抽象的观念也不存在。只有上帝和他的“道”(逻各斯)及他的“灵”。上帝通过他的“道”来创造一切。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传统,保留了犹太教关于世界起源的看法。不过,《新约》强调创造是由“三位一体”的上帝来完成的。《约翰福音》说:“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圣经·约翰福音》1:1-3。“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藉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圣经·歌罗西书》1:16。人也是上帝创造的,在创世的第六天,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圣经·创世记》1:26。于是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出人类的始祖亚当,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于是,亚当有了生命。由于人是上帝照着自己的形像造的,因此,人又有别于自然界其它受造物,上帝把造出的各种飞鸟、走兽,带到亚当面前,亚当逐一为之起名。上帝给了人自由,“并赐给虔敬人智慧”《圣经·德训篇》43:37。上帝赐予人的自由,既是人享有的权利,又是人承担的责任。人一旦有了自由意志,就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在《圣经》里,不是上帝使人类的始祖亚当堕落,而是亚当自己选择了不听上帝的禁令,偷吃“禁果”而犯罪堕落。上帝在亚当堕落的同时使亚当知善恶,这表明上帝造就了自由的和有认知能力的人,人因堕落而与上帝疏远,但人唯有靠上帝的恩典才能得救。

而道教“人论”的核心乃自然主义的人性论参见卓新平:《神圣与世俗之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0-41页。它突出了自然人性和人在自然之中,强调天道自然,道贯天、地、人,人乃自然的一部分。人从根本上乃由道而生。道教将人视为自然的一部分,让人顺应自然。人若脱离自然则既不能生存,更不会幸福。所以人不能违背自然,而必须效法自然。但道教对自然之人并不抱否定之态度。只要人顺应自然,与万物共存,同天地合一,就能体现其“德”、“朴”的自然界本性,从而返朴归真,回归永恒生命之道。

基督教认为,人是按上帝的“形像”造的,在上帝创造的世界中,人不能抽离上帝创造的世界而存活,人与世界在本体上连结,相互感通。在这里,人不只是面对世界,更是面对创造世界的上帝。基督教的人观将人置于上帝所创造的广阔天地之中。

道教的“道”化生天地万物后,也作为万物的本体内在于万物之中。《西升经》说:“道非独在我,万物皆有之。”《西升经》卷下,《道藏》第11册,第510页。王玄览《玄珠录》也说:“道能遍物,即物是道;物既生灭,道亦生灭。为物是可,道皆是物;为道是常,物皆非常。”《玄珠录》卷上,《道藏》第23册,第621页。从即物是道来说,物既有生有灭,道亦生亦灭;从为道是常来说,物皆非常,而道不随物的生灭而永恒存在。王玄览把道分为“常道”与“可道”。“常道”产生天地,“可道”产生万物。道是“常道”与“可道”的统一。《道门经法相承次序》认为:“一切有形,皆含道性。”《道门经法相承次序》,《道藏》第24册,第786页。《道体论》也认为道与物相互为体,“就体实而言,物即是道,道即是物”《道体论》,《道藏》第22册,第884页。陈致虚《金丹大要》把道分为先后二种,谓无名无形的先天之道化生出天地万物之后,则“道也者,乃行乎其中也”《上阳子金丹大要》卷十三,《道藏》第24册,第51页。即表现为后天万物中一阴一阳之道。清代全真道士刘一明《修真辨难》更进一步从体用角度将先后天之道统一为一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就道之用言;无形无象,是就道之体而言。太极未分之时,道包阴阳;太极既分以后,阴阳生道。”“道者阴阳之根本,阴阳者道之发挥。所谓太极分而为阴阳,阴阳合而成太极,一而二,二而一也。”《修真辨难》,《藏外道书》第8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471页。

道教一方面讲天地万物和人同根、同源,都是道化生的;另一方面,道教之“道”也被人格化为神,这样,道化生天地万物,也被表述为神创生万物的过程。南北朝时期的《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说:“老君者,乃天地之根本,万物莫不由之而生成也”;“太上老君乃为元气之父母,为天地之本根,为阴阳之祖首”《太上洞玄灵宝天关经》,《道藏》第19册,第925、926页。南朝刘宋时出现的《三天内解经》说:“玉女生后,混气凝结,化生老子。……老子者,老君也,变化成气。天、地、人、物,故轮转而化生。”《三天内解经》卷上,《道藏》第28册,第413页。在这里,“气”化生太上老君,而太上老君又变化成“气”,进而化生天地人以及万物。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说:“老君生于无始,起于无因,为万道之先,元气之祖也。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色无绪,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故称大道。大道之身,即老君也。万化之父母,自然之极尊也。”《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二,《道藏》第14册,第316页。宋代谢守灏的《太上混元老子史略》也把太上老君看作是化生天地万物的“道”,“太上老君乃元气之祖,万道之宗,乾坤之根,本天地之精,源混沌太无之中,凝自然之真而为体,广大无边,应化莫测,非阴非阳,能微能彰,不古不今,不存不亡。常于无量劫运之端,太初太易之前,肇布玄元,始而生太极,判太极于三才至劫,终于六合,俱消混沌为一,又复分判,凝轻清以为天,积重浊以为地,阳精为日,阴精为月,日月之精为星辰,运行四时八节,安镇名山大川”《太上混元老子史略》卷中,《道藏》第17册,第895页。尽管道教也言太上老君创生天地万物,但太上老君与道一样,化生天地万物的过程并非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说:“自然者,大道元气,造化自然,强为之容,即老君也。虚无为体,自然为性;莫能使之然,莫能使之不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其所以不然,故曰自然而然。……老子体自然而然。”《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二,《道藏》第14册,第316页。因此,道教认为“太上老君”创生天地万物,与之讲“道”、“气”化生天地万物,或由“一”所产生天地万物实际上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一种自然而然地化生天地万物的过程,这与基督教上帝以自己的意志创造世界的过程是不同的。

基督教生态神学认为上帝既创造了一切,也存在于创造过程和受造物之中。上帝创世后,并未隐退,而是继续护佑着这个世界,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正如《诗篇》第139篇所言:“耶和华啊,你已经鉴察我,认识我。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哪里逃,躲避你的面?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里;我若在阴间下榻,你也在那里。我若展开清晨的翅膀,飞到海极居住,就是在那里,你的手必引导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圣经·诗篇》139:1-14。上帝不仅临在人间,也临在自然万物中。“耶和华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满了你的丰富。”《圣经·诗篇》104:24。对于宇宙自然的运作,上帝是直接参与者,自然秩序也是由上帝建立的。“上帝创造万物之后,并未丢弃它们,或把它们委诸命运或偶遇,而是照他圣善的旨意掌管它们,所以世上万事没有一件不是他所指派的。……他用慈父的心看顾我们,用他的权能掌管万物,若不是出于我们所完全信靠的天父的旨意,一根头发(因为它们都被数过了),或一个麻雀也不能掉在地上;又确信他控制魔鬼和我们的一切仇敌,他若不准许,他们便不能伤害我们。”《比利时信条》(1566年),《历代基督教信条》,汤清编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5版,第136页。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维持者和支配者”JamesMGustafson,TheologyandEthics,Oxford:BasilBlackwell,1981,p236。天上地下和万象中的万物,都为这永恒、全能的上帝所维持、管理。

其次,在万物生成模式上,道教的道生万物的模式,无论是《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王弼:《道德真经注》,《道藏》第12册,第283页。、《悟真篇》“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生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修真十书悟真篇》,《道藏》第4册,第725页。还是《灵宝度人经》卷二十所述道化神、神化气、气化形,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内丹学虚(道)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生形的生成模式,都是一种渐生性的万物生成模式,视道为始原元气或以道为元气本源。这种宇宙生成论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它与基督教上帝创造天地万物的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基督教《创世记》说上帝在六天之内通过“圣言”,即“道”创造了宇宙万物。“创造之工乃是上帝用他有权能的话,六日之内从虚无造出万物,并且都是很好的。”《韦斯敏斯德小问答》(1648年),《历代基督教信条》,汤清编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5版,第374页。每一种受造物都直接与上帝发生联系。与基督教的宇宙论不同,道教认为万物的产生是内在于世界的“道”运行的结果。宇宙万物有一个“化生”的渐进生成过程,是由道制约的无始无终、循环往复的过程,这种万物生成模式,包含了万物生成、转化的过程。一阴一阳谓之道,万事万物都是在这种阴阳消长中产生、变化、发展的。从生态学世界观去审视,道教的万物生成模式揭示了物质生生不已和循环不息地再生的规律。

三、道教与基督教的神人关系

道教以抽象、神秘的“道”为最高信仰,奉“三清”为最高尊神,崇拜神仙,有着庞大而完整的神灵体系。由先天真圣、后天仙真和道教民俗神组成。广义的先天真圣既指出现于天地未判之前的神灵,又指天地初判后的自然存在之神张志坚:《道教神仙与内丹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他们都是太上无极大道之道气直接化生的,如“三清”、“四御”、“太乙救苦天尊”、“二十八星宿”等;后天仙真是修炼得道、长生不死之人,如黄帝、彭祖、八仙等。神和仙构成了道教等级制的神灵体系,这些来源各异、层次不同的神仙都有着长生、逍遥、至善等共同特征。在葛洪眼里,神仙完全超脱了自然力的束缚,也不受社会力量的限制,葛洪说:“夫得仙者,或升太清,或翔紫霄,或造玄洲,或栖板桐,听钧天之乐,享九芝之馔,出携松羡于倒景之表,入宴常阳于瑶房之中。”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89页。然而道教中人神同质,人不是神仙创造的,人与神仙都来源于道,因此,道教的神仙和人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神仙对于人来说并非可望不可及,神仙是人修炼而成的。“奴婢贤者得为善人,善人好学得成贤人;贤人好学不止,次圣人;圣人学不止,知天道门户,入道不止,成不死之事,更仙;仙不止入真,成真不止入神,神不止乃与皇天同形。故上神人舍于北极紫宫中也,与天上帝同象也,名天心神。”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22页。表明人经过自身的努力,修身得道就可以成为仙真。这与基督教的神人之间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人不可能超越神完全不同。基督教中神是神,人是人。上帝是造物主,人是受造物,人神不同质,人永远不可能通过自我的修身、完善而成为上帝,人蒙上帝救恩而得救。但是人与上帝之间可以沟通并且人对上帝负有责任和使命。

基督教是绝对的一神教,上帝被奉为宇宙间的至上神,一切从上帝出发,又以上帝为归宿。而道教是以信仰“三清”为主神的多神教。魏晋时期,太上老君已经是道的化身,元始天尊的形象也在魏晋时初见端倪。《太真科》谓元始天尊“居上境为万天之元,居中境为万化之根,居下境为万帝之尊。无名可宗,强名曰道。”张君房:《云笈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点校本,第19页。南北朝以后元始天尊渐为道教最高神,他和太上老君、灵宝天尊,“三号虽年殊号异,本同一也”《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道藏》第5册,第843页。都是道的人格化。除奉“三清”尊神之外,道教还有各种天神、地祇、人鬼及众多的仙真,可以分为天上、地下、人间三大类。在天上,除了有主管“三十六天”(即大罗天、三清天、四梵天、无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欲界六天)的神灵之外,天上的日、月、星、辰等都各有神仙;在地下,有居于不同地层的三十六位“土皇”张君房:《云笈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点校本,第505页。;在人间,洞天福地有神仙居住,各种自然物中也有神仙。这些神仙掌管着所属的区域以及各种事物。此外,人身体的耳、目、心、肺等部位都有神灵各司其职进行管理,《黄庭经》中就言及许多“身神”管理人体。道教在唐宋元明时期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构造出新的神灵,不断吸纳民间俗神进入道教神系,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道教神灵体系。神仙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对现世幸福生活的祈求。

道教官僚化的神仙观也与西方基督教有一个全能的上帝观念不同。在道教神仙系统中,神仙是有尊卑贵贱之分的,而且等级极其森严。葛洪引《太清观天经》说:“上士得道,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昆仑;下士得道,长生世间。”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第76页。他把神仙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品级,接着又说:“朱砂为金,服之升仙者,上士也;茹芝导引,咽气长生者,中士也;餐食草木,千岁以还者,下士也。”同上,第287页。“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同上,第20页。齐梁之际陶弘景说:“三清九宫,并有僚属,例左胜于右。其高总称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郎诸小号,官位甚多也。女真则称元君、夫人,其名仙夫人之秩,比仙公也。……凡称太上者,皆一宫之所尊。又有太清右仙公、蓬莱左仙公、太极仙侯、真伯、仙监、仙郎、仙宾。”《太平御览》卷六六二引《登真隐诀》,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册,第2955页。他仿照人间的等级制度构造了道教的神仙谱系,认为“虽同号真人,真品乃有数,俱目仙人,仙亦有等级千亿”《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道藏》第3册,第272页。他在《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中,第一次给道教诸神编制了一个神谱,按七个等次将道教的3000余名神仙安排了一个序列,神所应尽的义务以及召神为人服务的能力各不相同。道教斋醮法坛神真的排列方法,是按天神、地祇、人鬼分别供奉,体现出尊卑有序的原则张泽洪:《道教斋醮科仪研究》,巴蜀书社1999年版,第231页。

同类推荐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热门推荐
  • 泰山论剑之剑影迷踪

    泰山论剑之剑影迷踪

    泰山论剑,剑挫人亡,昔人踪迹飘渺何方!魔道横行,门楣晦暗,谁能撑起武林大梁!风雨飘摇,纲常沦丧,江湖动荡几时能熄!爱恨情仇,七情六欲,是谁始终看不破淡淡的那抹红尘!身世浮沉,举杯浇愁!赐君一柄宝剑,随我登高一呼,替天行道!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诡异的谜团

    诡异的谜团

    在这个多彩奇妙的世界里,隐藏着太多的奥秘。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关于他的死因,历来猜测颇多,究竟哪种说法更可信呢?20世纪70年代末,在埃及首都开罗郊区发生了一起离奇的失踪事件,一位叫布木坭的年轻人正在和四个朋友练飞车绝技,可正好轮到他的时候,布木坭和车突然从四人眼前消失了……这些谜团我们很难找出答案。本书设置了令人惊魂的灾难之谜、百思不解的政治军事谜团、中外名人的重重悬疑、神秘的暗杀、真正的潜伏、文化名人扑朔迷离之死、“艺术作品”和创造史上的奥秘、迷雾笼罩的殿堂、离奇的失踪、神秘的宝藏等内容,覆盖面广,情节悬疑生动、惊险刺激,能够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开阔视野。
  • 为自己创造一个奇迹

    为自己创造一个奇迹

    美国总统克林顿说:“只要敢想你就行。”这就是创造的精神来源。本书从奇迹就是你自己、把昨天的自己淘汰、铸造生命的强度、颠覆惯性思维等九个方面来论证如何利用自己目前已经具备的优势,开发你巨大的潜能,创造属于你的人生奇迹。
  • 初岁

    初岁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半生怨    (大结局)

    半生怨 (大结局)

    许青阳在新婚前夕被人杀害,所有的证据却均指向他的未婚妻欧飞雨,飞雨是一个美丽聪慧,我见犹怜的女子,她会是凶手吗?梦魇一般的往事却让亲人也不敢确信她是无辜的。负责侦破的警察陆亚南,来到飞雨的身边,引她道出往事,从而引出另一个让她恐怖心悸的人物,那个人是谁?她和许青阳有什么关联?飞雨为什么从来不愿意去想起她?悬念一层层展开……一切真相大白,结局却是让所有人惊叹!
  • 罗文精神:企业员工敬业精神培养读本

    罗文精神:企业员工敬业精神培养读本

    成功的机会永远属于那些富于奋斗的人,而不属于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一百多年前,美西战争即将爆发,为了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美国总统急需人把信送给古巴的加西亚将军。安德鲁?罗文接到任务后,马上无条件地执行,并克服了种种困难,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战胜了艰难险阻,在预定的时间内把信送到。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肥婆休想逃

    肥婆休想逃

    (该书已加入V文半价,一次性订阅所有章节只收一半钱,该书大概需要5元左右。)申明:此文乃爱情催泪弹,前文笑死不偿命,后文哭死不同情。世风日下,大街上男人强吻女人竟还大骂女人好色、吃他豆腐,更可气的是她竟然不敢辩解,害她从此没脸见人!这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次次的面试失败,一次次的相亲失败,一次次的嘲讽难堪,难道这辈子就这样躲在家里,守着电视和薯片孤独终老了?!不!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让自己回复到40年代的生活水平,我就不信你还能胖得起来!看我变成美娇娘,怎么收拾你们这些臭男人,非叫你们全部为我倾家荡产……【陈柏然——欣然传媒首席总裁】他意外掠夺了她的初吻,可是却从心底对她感到恶心。在她驯服自己弟弟的过程中,他渐渐爱上了她,可是他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只会用属于他的方式“疼爱她”。买一双几百元的鞋子,让她自己付钱;买一件几千元的衣服,竟然拖着她“偷”跑。等被她骂得狗血淋头后,他才告诉她钱付过了,可是你的保姆工资没有了!当他终于有勇气承认他的爱的时候,他的情敌却又那么强悍的出现了。当他终于可以不顾一切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命运之手却又再一次玩弄了他们,让他们从此咫尺天涯,形同陌路。【华痕风——如风、如迷的男人。】他十八岁拿下哈佛经济学博士学位,是美国华尔街,创造财富神话的东方神童;是精通乐音、绘画和设计的全能型才子;是美国年轻富豪榜中,公认为品行最好、长相最好、脾气最好、才学最好、艺术修养最好的钻石级王老五!可以毫不夸张地这么说,他是好男人中的极品,是上帝创造出的,没有一丝缺陷的最完美艺术品!”仿佛是只要是他想要的,就没有得不到的,包括任何人、任何事。而他的表情也永远只有微笑这一种,可是微笑背后的绝望、无助,却从来不会让任何人看见。【慕天麟——全身闪亮,炫目耀眼的男人,花花公子心性。】因为看她不顺眼,所以故意找茬,处处跟她做对,甚至还逼她穿上比基尼,在摄影机前露出肥厚的脂肪……谁知最后,自己的心却不小心被她拐跑了,而她竟然毫不珍惜他尊贵、骄傲的心,直接丢进路边垃圾箱。他见不得别的男人送她回家、见不得她在别的男人肩上哭、见不得她对别的男人笑,他该死的想要把她一辈子捆在身边。【叶昊天,暗夜帝王】这个世界没有明着的皇帝,却有暗地里的皇帝,而他叶昊天,就是暗夜里的帝王!机缘巧合,他强迫她认了自己这个哥哥,并且倾心守护。
  • 城市器物

    城市器物

    中国历来有“诗的国度”之称,诗歌能让人们感受到最好和最美的中国文化元素。德国作家歌德就特别欣赏中国诗词,他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所展示的山水花鸟和姑娘明朗的笑声,神往中国迷人的典故、古老的格言,尤为崇尚中国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道德和情操。每一次欣赏好的诗词,都是一次重新发现的航行。李永才先生这部诗集《城市器物》,用自己的心迹引领读者走过城市与乡村,在时光与岁月的车辙中找寻自我的归属,体会生命的从容。正如诗人所说“从诗歌中获得一种恒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