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700000005

第5章 经学发展史探源(2)

以地域分今、古文经学的思想创自廖平。廖平在其代表著作《今古学考》中,以鲁学为今文经学,以燕赵学为古文经学,而以齐学为“参杂于今古之间”。他说:“鲁为今学正宗,燕赵为古学正宗。……齐学之参杂于今古之间。”蒙文通对此思想加以发展,并提出己见,而倡鲁、齐、晋之学。他说:

在这里,蒙文通把其师廖平所说的以燕赵学为古文经学的观点改为“古文乃梁、赵之学也”,而认为今文学来源于鲁学、齐学,是合鲁、齐之学而成;古文学依据三晋学而立,来自晋学,所以对今、古文经学均要超越,以复先秦齐、鲁、晋学之旧。他在《经学抉原》一书中具体作了论述:

今文之学源于齐、鲁,而古文之学源于梁、赵也。……古文之学来自梁、赵,孔氏学而杂以旧法世传之史,犹燕、齐之学,为孔氏学而杂以诸子百家之言,其离于孔氏之真一也。……井研先生以今学统乎王,古学帅乎霸,齐、鲁为今学,燕、赵为古学,详究论之,赵魏三晋为古学。……今文之学,合齐、鲁学而成者也,古文学据三晋学而立者也。今古学门户虽成立于汉,然齐、鲁以并进而渐合,晋学以独排而别行,则始于秦。言今、言古,终秦汉以后事,皆无当于晚周之旨也。

蒙文通发挥师说并加以一定的修正。廖平以鲁学为今文经学,以燕赵学为古文经学,齐学杂有今、古文经学。廖平这一以地域分今、古文经学的思想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尽然。他以齐鲁之地的鲁学、齐学为今文经学,还是比较符合事实的。但以燕赵为古文经学之地,却少有根据。如燕人韩婴传《韩诗》,广川人董仲舒治《公羊春秋》,皆为今文经学。蒙文通将其师说“详究论之”, 而将“燕、赵为古学”,改为“赵魏三晋为古学”。这一改动虽与廖说有异,但却体现了蒙文通所主张的超越秦汉之后的今、古文学,直求晚周儒学之旨的思想。蒙文通倡鲁、齐、晋之学,以地域分今、古的思想,其重要目的还在于“由明经进而明道”,通过探明地域流传的儒学流派,来分辨孰为孔孟正宗、孔学嫡传,推本邹、鲁正学之宗以明道,修正齐、晋派及受其影响的汉人之今、古文经学“离失道本”的偏差。他说:“孟子是邹鲁的嫡派,他说的礼制都是和鲁学相发明的,《孟子》和《穀梁传》这两部书,真要算是鲁学的根本了。……孟子以后还有两个大儒,便是荀子、董子。荀子是三晋派的学问大家,董子又是齐派的大家,他们是齐、晋派里面讲孔学的特出者,但是于道之大源不免见得不很明白,便也是齐、晋两派不及邹鲁嫡派的地方。汉人的今文学是齐派占势力,古文学是晋派占势力,孔学的真义自然是表现不出来的了。也和《左传》、《公羊》杂取霸制,不及《穀梁》独得王道的一样。今文派是主《公羊》,古文派是主《左传》,这哪里还见得出什么王道来!”在弄清今、古文学的地域思想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超越今、古文学,复归孔学正宗,以明经学之道,这即是蒙文通当年倡鲁、齐、晋之学,以地域分今、古思想的重要目的。

蒙文通认为,鲁、齐、晋之学虽都是孔学的流派,但由于流传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不同,其所形成的派别及其学派特征亦不同。其中“鲁学是六经的正宗,孔子的嫡派,是醇正谨守的”。而齐学则是孔子六经传到齐国稷下,与诸子百家之说相互混合所形成的流派。晋学则是孔子学说传到三晋,与三晋古史结合起来所形成的流派。蒙文通借庄子对当时学术的分类,把鲁、齐、晋之学各自的学派特色作了一定的概括。他说:

庄子把当时的学术平行记述,分为三类:旧史为一类,《诗》、《书》、《礼》、《乐》为一类,百家为一类。《诗》、《书》自以邹鲁为嫡派,旧史恐怕就算三晋了,百家之学恐怕齐为最备了。是鲁学、齐学、晋学三派,就是《诗》、《书》和百家和古史三派了。邹鲁派的学术传到齐国,便和百家言淆混起来,于是便有齐学;邹鲁的学术转到三晋,便和古史派淆混起来,于是孔门便有晋学。孔子的学术,除一个嫡派鲁学外,又有两个支派,一个便是齐学,一个便是晋学,三派各有他们的本来面目,分户别门,真是离之则两美;到他们都与孔学混合,古史、百家二派便渐渐的湮没,孔经的本来面目亦被他们混乱,便分争不休,这真是合之则两伤。齐人百家言与孔学淆混便成了齐学,后来齐学又和鲁学结合起来。

由此可见,蒙文通倡鲁、齐、晋之学,是以鲁学为正宗,为谨守孔子思想的嫡派;而齐学则与诸子百家之学混合起来,齐学和晋学一起构成孔子学术的“两个支派”。“鲁学是谨守师传的,齐学是杂取异义的,齐学自然不及鲁学醇了”。齐、鲁两派的不同特色是,“鲁学是谨守旧义的,齐学是博采杂说的,一个纯笃,一个浮夸,这便是他们的大区辨了。”鲁学的醇正与齐学的驳杂形成鲜明的对照。究其原因,蒙文通认为,齐学之所以驳杂,是因为齐为百家所聚萃,齐学涵盖了诸子之学,儒学仅其一,齐学在来源上并不仅为孔子之学,而是包括了百家。他说:

言六艺者,鲁人之学,非齐人之学也。以稷下先生考之,齐人之学,本以诸子为最盛。孔氏之徒,孟子、孙卿之列,偶有厕身其间者而已。《史记》言:“齐自威王、宣王之时,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髠、接予、田骈、慎到、環渊之徒七十六人,皆命曰列大夫,不治而议论,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则齐学尊百家言可决也。考稷下先生之可见者约十数人,以司马谈所列六家分隶之,曰邹衍、邹奭,此阴阳家也;曰孟子、荀卿,此儒家也;曰宋钘,墨家也;曰尹文,名家也;曰慎到、田骈,此法家也;曰接予、環渊,此道家也。惟田巴、徐劫、持说不可知,儒家鲁连、名家兒说,亦在稷下。明齐学备六家,而儒其一耳。孟子为卿于齐,荀卿三为祭酒,郑氏《书赞》谓:“先师棘下生亦崇此学。”孔氏之学,于时遂流入于齐,别为齐学,与鲁人六艺之学有别。

蒙文通对稷下学者加以考察,指出其中的邹衍、邹奭为阴阳家;孟子、荀卿为儒家;宋钘为墨家;尹文为名家;慎到、田骈为法家;接予、環渊为道家。可见齐学备六家,而非儒学之一家。在这里,蒙文通一方面认为孔子之学流入于齐,为齐学,齐学是孔子学术的一个“支派”;另一方面又认为,齐学涵盖了诸子之学,而儒学仅是其中的一派,齐学在来源上并不仅为孔子之学。这两种看法似乎有些矛盾。然而蒙文通是站在整个先秦、秦汉文化的角度来讲齐学、鲁学的。齐学是诸子学的聚萃,儒学仅其一,其所谓齐学并不单纯是儒学、儒家经学之一派,而是诸子之学。把诸子之学的齐学与作为孔学“支派”的齐学相提并论,由此与作为孔学正宗的鲁学形成对比。这是从更大的视野讲广义的经学。

蒙文通认为,孔子学术的另一个支派便是晋学。晋学的特点是与古史派混淆起来,其原因在于“晋国的学问,根本是古史,孔子的弟子后学如像子夏、李克、吴起一般人,都显重于魏,孔子的学问自然也就传到魏去。在这里,二者便化合起来,这一派的孔学,便又不是纯正的孔学,孔子的学问里边混入了许多古史的说法。其实,孔氏之学是和古史不同的”。也就是说,邹鲁派的学术传到三晋,与古史派混淆而成为晋学。与今文学为糅合齐、鲁两学而成不同,古文学则是依据三晋学而立。他说:“今文之学,合齐、鲁学而成者也,古文学据三晋学而立者也。今古学门户虽成立于汉,然齐、鲁以并进而渐合,晋学以独排而别行,则始于秦。言今、言古,终秦汉以后事,皆无当于晚周之旨也。”认为今、古文学之分,是秦汉以后的事,而齐、鲁、晋之学则是晚周流行的学派,所以对今、古文学均要超越,以复先秦齐、鲁、晋学之旧。晋、鲁之学的区别在于,“三晋以史学为正宗,鲁人以经学为正宗”。以重视史学与重视经学把晋、鲁之学区别开来。齐、鲁、晋三学相比较,“齐人之学,尚与鲁近,而晋、楚乃绝异也。此秦、汉之并取齐、鲁,而独排他方者耶?”认为尽管齐、鲁之学也有不同,但两学尚比较接近,而与晋、楚之学则相差甚远。所以这也是在秦汉之时,并取齐、鲁之学而排斥古文晋学及其他学派的原因。由此,蒙文通叙述了晋学在秦汉时遭排斥的情形。他说:

今文一派,是从秦起的。秦始皇最排斥的是那一派呢?……这样看来,始皇最疾恶的是《周官》,是古史的一派,就是最排斥的是三晋派。《诗》、《书》、百家语,秦是不曾焚的。汉时传于民间的古学一派,便是始皇所最排斥的那一派。今、古两派之分,就是从始皇起的,汉朝不过是随着他来罢了。讲今学、讲古学,是汉人的说法,是秦以后的说法,是讲不到六国时的。因为汉学的根本只是沿着秦而来的:六国的学术,只有汉初诸王那里还有些,但是都被朝廷压抑下去了。三晋一派古史的学术,河间献王那里尽有,他还立了《左氏》、《毛诗》博士。到献王遭武帝忌刻忧死以后,毛公、贯公这批人也就散在民间,《周官》一派的书,也就没人传习了。

认为秦始皇最疾恶就是三晋古史一派,对其代表作《周官》加以排斥。而汉朝对流传于民间的晋学古文的排斥也是继承了秦始皇。并认为今、古文两派之分,从秦始皇就有了,汉代讲今、古文学的对立,也是随着他而来,以致《周官》古文派的书无人传习。不仅秦始皇排斥晋学,而且蒙文通也认为“三晋的学问正是和孔子背道而驰的”。蒙文通关于今、古文两派之分及今、古文经学的对立始于秦始皇的说法,与学术界在此问题上一般认为的观点有异。学术界一般认为,在西汉末以前,并无所谓今、古文之争的问题。到了西汉末,刘歆才提出“古文”一词。与“今文”相对应,于是有了今、古文经学之争。西汉学者治经,以今文为主,即使东汉初所立的十四博士,也均属今文。而古文经学所依据之古文经书在西汉时,藏于秘府,少有人知,亦说阴行于民间,其后刘向、刘歆父子领校秘书,才得以传出,依据这些古文典籍,才形成古文经学。这一见解与蒙文通的说法存在着差异。

不仅如此,蒙文通还提到了汉代很受尊崇的学术是申公、穆生一批经学家,枚乘、邹阳一批辞赋家和道家,却不提最受尊崇的董仲舒的齐学。他说:“当时的学术,只有在楚的申公、穆生一批经学家,和在吴梁的枚乘、邹阳一批辞赋家和道家,这几派很受汉朝的尊崇。在汉一代,只有他们是很盛的,别的学术都一齐绝灭了。”这里提到的申公为西汉今文诗学《鲁诗》学的开创者,鲁人,受学于齐人浮丘伯,后任楚王太子刘戊师,戊不好学,恨申公。刘戊为楚王后,申公遭腐刑。申公归鲁,以《诗经》故训教授学者。其弟子王臧、赵馆被窦太后逼自杀。申公亦病免归。其弟子为博士者多人,唯江公能尽传其学。虽然申公在当时影响较大,受到一定的尊崇,但蒙文通却不提更受尊崇的董仲舒及其《公羊春秋》学,或是认为鲁学比齐学更为纯正。

蒙文通对鲁学、齐学的划分,不限于传经者是否为齐、鲁之士,而以治学旨趣来区分。他说:“齐、鲁治学,态度各殊,《公羊》、《穀梁》、《易》、《书》之学,在汉传之者非特齐鲁之士,盖以合于齐人旨趣者谓之齐学,合于鲁人旨趣者谓之鲁学,固不限于汉师之属齐、属鲁也。”以治学态度、旨趣来区别齐、鲁之学。这个治学旨趣在蒙文通看来,即是齐学杂取异义,而鲁学笃守师传,齐学不如鲁学之纯正。蒙文通自认为,他的这一划分是与近代讲经的先生不同。他说:“齐学、鲁学的划分,我上面所说很和近代讲经的先生们大不同。他们的划分虽然各人不同,但大都是根据汉初经师是某地域的人来分划的,但完全这样分却未必得当。……任他哪一种学问,从六国传到汉初,没有不经过几国人的手的。我辨别齐鲁学是从他学问起源的地域分,根据他的主义来分,而不问在汉初是某国人传出来的。”这是以学问起源的地域与其主义的性质相结合来划分齐学和鲁学,既不完全取决于地域,也不是不讲地域,而是以该学术的旨趣、主义来自于何地,来认定其学为何学。

蒙文通在经学研究中,倡鲁、齐、晋之学,根据各派所传之学的源流地域及治学旨趣来探讨和划分鲁、齐、晋学的性质、特点及相互关系,这对于丰富经学发展史的研究内容,拓宽研究领域,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三)内学

所谓内学,指谶纬之学的别称。谶纬之书多有图画,故又称图谶。谶和纬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所区别。谶和纬虽分别产生较早,但谶纬之学作为一种儒学与神学相结合的学术思潮形成于西汉末年。内学的产生及其影响在经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谶作为一种宗教迷信预言,源起于秦汉之际,当时的方士不断造作谶语,以“预示吉凶”,然其言简短不成文。至西汉成哀之际,出现谶书的造作,其后王莽、刘秀、公孙述各自制作谶书、谶语,为自己夺天下制造舆论。由于汉代盛行天人感应说,谶托名天意,因而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和欺骗性。纬相对于经而言,是用谶的宗教神学来解释附会儒家经典。受谶的影响,儒家学者托名孔子,制造与谶相类的纬书而出现在西汉。东汉光武帝时又编成《七经纬》三十六篇,以谶纬都出自孔子,提高纬书的地位,并诏令天下,成为内学,盛极一时,其地位有超出经学之上的趋势。纬书地位的提高,与西汉统治者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书的地位大为提高有关。于是,神化孔子和经书,附会经义的纬书也应运而生。

蒙文通对纬书虽不完全排斥,并时有所征引,但对谶纬之内学也作了认真考察,在他的重要经学著述《经学抉原》中专辟“内学”一节,提纲挈领作了论述,并探讨了谶纬之学对经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可见其对在经学发展史上与经学发展有密切关系的谶纬之学的重视。

蒙文通认为,内学之所由立,与汉师传经时并传灾异之说有关,而灾变说自董仲舒始言。他说:“经师而言灾变,自仲舒始也。……汉师传经,虽并传灾异五行之说,经则遍授弟子,灾变实不以遍授弟子,故仲舒箸论,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此固内学之名所由立也。”所谓灾异之说,指天通过发生特异的自然现象,如水灾、地震、日月食等,对人示警或惩罚。即上天对人,经常通过自然界的灾异变化来进行谴责,以示警告,使其符合天意。灾异说通过迷信的方式把本不相干的自然灾变与社会人事混为一谈,以说明天与人事有着必然的联系。灾异说与当时盛行的天人感应说相关。蒙文通指出,汉师传经有两种情况,一是对所有的弟子都传经,二是在对所有弟子传经的同时,只对部分弟子传灾异之说,故有的弟子并不知道其师还另传有灾异说。就灾异说只是对部分弟子传授而言,称之为内学。

同类推荐
  •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路遥之后的农村,经过了百年的喧哗,最终沉寂下来。这种变化很让人伤感,但也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可供思索的空间。这时候,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有一批人在思念楼层下覆盖的麦田和田野上刮过的爽风。韩慧就是其中之一。迅速逝去的东西似乎唤醒了身体里沉睡已久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非常熟悉,比方承担、责任、修平治齐这些非常非常传统的意识,同时又是如此陌生。爆炸式汹涌而来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俗世风景,在内心形成的冲突不言而喻。但是,唤醒的东西无疑是急迫的,那就是表达的欲望。
  •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民国时期,中国积贫积弱;但民国时代的大学却闻名遐迩,在东西方国际上都享有盛誉。这是为什么呢?有史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学校长个个都很“牛气”。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校长怎么样,大学就会怎么样;如果要想造就一个伟大的大学,有干练的校长还不够,还必须有卓越的校长”。
  • 年轻时的思绪

    年轻时的思绪

    仰望碧空如洗的蓝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案头整理好的文集,我很欣慰。这当是自己作为妈妈送给儿子步入少年的一份礼物吧!同时,也算是自己人生历程中收获了的褒奖和鼓励后的回报。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享有自己的权利和承担应尽的义务。人人都盼望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却不是所有人为此付出努力都能追求到想要的结果。对此我深有感触。
  •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也曾译作《惶然录》,是葡萄牙著名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晚期随笔结集,也是一部未完成之作。里面的许多篇章也不像已经完成的篇章,甚至还有留着空白等待填补之处,但是全部加起来,却能完整地描绘出一个人的灵魂。此次是《不安之书》完整版中文译本首次面世。对于喜欢佩索阿的读者来说,这本《不安之书》就是他在华语市场上失落已久的经典之作,又将打开一扇我们窥见佩索阿浩淼哲学宇宙的大门。
  • 从此以后

    从此以后

    在江油的蒋雪峰注定该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他不是那种拿着诗歌当工具使用的人,他的安静、他的寂寞、他对诗歌的敬畏练就了自己身心的干净。他有一句诗“李白的战士最听酒的话”流传很广,而恰恰是这一貌似调侃的句子,让我们看见了一个真诗人的内心,那些尘世,那些绳营狗苟,那些花花肠子对于诗人来讲是不屑的。
热门推荐
  • 做最好的干部

    做最好的干部

    中国人相当复杂,所以在中国做干部,就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复杂情况。在本书中,曾仕强教授从中国人的特点和思维方式出发,逐一剖析在管理过程中,干部如何与上司、平级、下属沟通,如何做人做事,如何修炼自我,最终使自己成为让上司满意的干部,成为公司里的顶梁柱。
  • 倾世红颜:绝代女师军

    倾世红颜:绝代女师军

    一朝穿越,到了一个她从不了解的时代。好吧,穿就穿吧,反正这时代,人人都穿。
  • 求知力学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求知力学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臭小子,我是你妈咪!(全本)

    臭小子,我是你妈咪!(全本)

    为偿还父亲的赌债,她成为富翁的第四任妻子。大婚之日,新郎遇袭,生死不明,她莫名成为了寡妇,还无端端多了四个同父异母的继子。长子冷酷神秘,堂堂雷氏集团现任总裁。二子妖孽祸世,偶像明星,天天绯闻不断。三子竟然是她同校的校友,让全校女生癫狂的校草。第四个本以为很乖很正太,到头来,却是一个腹黑小魔头。她叉着腰走到他们面前,大声宣布:“从今以后,你们都是我儿子!”“儿子吗?”他笑,意味深长。~~~~~~~~~~~~~~~~~~~~~~~~~~~~~~~~~~~~~~~~~~~~请大家支持马甲新作——《陛下,我们离婚吧》http://m.pgsk.com/a/260929/简介:我有一个梦想。成为一个土财主家的小姐,家有良田万顷,仆人无数,整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没事带着一群狗奴才上街——调戏良家妇男!有一天我醒来,发现梦想成真了。于是兴高采烈地去鱼-肉乡里,却鱼-肉了一个最最惹不得的人,抢婚当晚,他咬牙启齿:“米小虫,朕要你负责!”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红颜罪:怒倾天下

    红颜罪:怒倾天下

    看着她迷离的目光,他的嘴角残忍的荡起一丝讽刺的笑:“冷若溪,原来你骨子里也是渴望有人亲近的。哼,这一吻,是朕赏你的。”''你以为,朕还会爱你么?““冷若溪,朕不会再爱你。不过,如果你愿意讨好朕的话,也许,朕也不会反对。毕竟,你也稍有姿色!”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每天懂点奇妙问话术·读心术·心理掌控术

    每天懂点奇妙问话术·读心术·心理掌控术

    你是否经常向朋友袒露心扉,最后却发现他总是向其他人散布你的谣言?你是否向老板提出加薪,却因为猜不透他的心思,最终遭遇"滑铁卢"的失败。你是否因为不懂恋人的心思,最终错失一段美好的姻缘,直到现在还高声唱着《单身情歌》?请翻开本书,获取掌控他人的王牌,顺利地开启幸运之门。
  • 终于等到你(电影《喜欢你》原著)

    终于等到你(电影《喜欢你》原著)

    改编电影《喜欢你》由陈可辛监制,金城武和周冬雨主演。这是一个爆笑无码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女汉子华丽逆袭的故事,还是一个“高冷”男最终变身忠犬男友的故事。顾胜男29年人生中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在惨遭失恋、失业双重打击后,有王子骑着白马来拯救——可如果那个王子刁嘴又挑剔,毒舌且自大呢?毒舌又傲娇的吃货路晋与顾胜男一见面就事故不断,却又每每被她精湛的手艺吸引。在这段鸡飞狗跳的相处过程中,两人宿命般地越靠越近。路晋最终卸下精英的高冷面具,变身忠犬男友。命运的神奇之处在于,对的人也许会以错误的方式出现。以为遇上错的人,却最终与之携手一生。所谓甜蜜,就是于千万人之中,终于等到你。终于等到你,才算没有辜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