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400000034

第34章 “志思蓄愤“ —“情景交融”—“联辞结采”(2)

类似于刘安、刘勰、李贽的观点,几乎历代都有。如唐代王昌龄说:“凡属文之人,常须作意,凝心天海之外,用思元气之前,巧运言词,精炼意魄。”([日]弘法大师原撰,王利器校注:《文镜秘府论校注》,289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这里所说的“凝心”、“用思”,也就是杜牧诗句“多为裁诗步竹轩,有时凝思过朝昏”中的“凝思”。“凝心”、“凝思”、“用思”也就是“蓄愤”、“郁陶”、“蓄积”,用词不同,意思则一。清人周济说得更明白:“学词先以用心为主,遇一事,见一物,即能沉思独往,冥然终日,出手自然不平。”((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4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这也就是说,动情之时,尽管有“意”,并不宜作诗,因为这种“意”还不是诗意,不是艺术情感,必须让这种自然感情“冷却”下来,在“蓄愤”、“郁陶”、“凝心”、“凝思”、“沉思”中反观自己经验过的情感,使情感净化、升华,这样自然情感就会转化为艺术情感。

中国抒情学中“蓄愤”、“郁陶”、“凝心”、“沉思”的思想总结了文学抒情的普遍规律。我们可以把刘勰的观点与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沉思”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再度体验”说、美国艺术理论家苏珊·朗格的“非征兆性情感”说作一比较。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说:我曾经说过,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诗人沉思这种情感直到一种反应使平静逐渐消逝,就有一种于诗人所沉思的情感相似的情感逐渐发生,确实存在于诗人之中。(刘若端编:《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诗论》,22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人们似乎更注意华兹华斯的“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这一句,他后面的话常被忽视。实际上,他后面的话里提出的“沉思”论也许更重要。就是说,诗人最初产生的情感还不是诗的情感,要在平静中回忆起来并且经过沉思的情感,这才是诗的情感。不难看出,华兹华斯的“沉思”说与中国古代的“蓄愤”、“郁陶”、“凝心”、“凝思”说十分相似,都是讲情感要经过心中的蓄积、沉思、回旋,最后才能变成一种具有新质的诗的情感。

列夫·托尔斯泰的“再度体验”论,与上述的“蓄积”、“郁陶”、“凝心”、“凝思”说及“沉思”说也十分相似。他说:如果一个人在体验某种感情的时刻直接用自己的姿态或自己所发出的声音感染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在自己想打呵欠时引得别人也打呵欠,在自己不禁为某一事情而笑或哭时引得别人也笑起来或哭起来,或者在自己受苦时使别人也感到痛苦,这还不能算是艺术。

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俄]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46页。)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小男孩儿遇到狼的故事。在正遇到狼的那紧张的一刻,小男孩的恐惧是自然的感情,不是艺术的感情;只有当危险已经过去,“如果男孩子叙述时再度体验到他所体验过的一切,以之感染了听众,使他们也体验到他所体验过的一切———这就是艺术”(同上书,47页。)。所谓“再度体验”即不是当下的反应,是延后的回应。延后的回应,其中已经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深度加工,有自己全部生命体验的渗入。所以刘勰的“蓄愤”、“郁陶”,华兹华斯的“沉思”,都是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再度体验”。这种再度体验过的感情才具有可供人享受的美感性质。

当代美国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在批评“自我表现”理论的失误时认为:“发泄情感的规律是自身的规律不是艺术的规律。”“纯粹的自我表现不需要艺术形式”,“以私刑为乐事的黑手党徒绕着绞架狂吼乱叫;母亲面对重病的孩子不知所措;刚把情人从危难中营救出来的痴情者浑身颤抖,大汗淋漓或哭笑无常,这些人都在发泄着强烈的感情,然而并非音乐需要的东西,尤其不为音乐创作所需要”。她认为艺术所表现的情感不是“征兆性的情感”,因此作家诗人艺术家“只有当他的脑子冷静地思考着引起这些情感的原因时,才算处于创作状态中”([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23页。)。很清楚,苏珊·朗格认为自然感情的发泄根本不是艺术的规律,这种发泄没有使艺术家进入创作状态中,所以艺术作为情感的表现,不是征兆性的,要经过冷静的回忆处理,经过冷静回忆处理的情感才可能是净化过的情感符号。显然,苏珊·朗格的理论与中国古代文论家所讲的“蓄愤”、“郁陶”、“凝心”、“凝思”、“沉思”的观点也有相似之处。

中华抒情论的“蓄愤”、“郁陶”、“凝心”、“凝思”说,华兹华斯的“沉思”说,托尔斯泰的“再度体验”说,苏珊·朗格的“非征兆情感”说,产生于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学术背景,但因为这些理论都是在探讨文学艺术抒情的普遍规律,所以我们作这样的比较是可行的,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蓄愤”、“郁陶”诸说的理解,使我们看到中华文学抒情论的确发现了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抒情规律。

那么,经过“蓄愤”、“郁陶”、“凝心”的情感为什么就是艺术情感呢?在刘勰看来,这是一种理性化的情感。在“情采”篇中,除“情”字外,最重要的就是“理”字。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刘勰把情与理看成是“立文之本源”。他认为情要经过理的升华,达到情理并重、情志并重的状态,所以在提出“为情而造文”时,又提出“述志为本”、“设模以位理”。王元化先生说:“《情采》篇先后提出的‘为情造文’、‘述志为本’二语,就是企图用‘情’来拓广志的领域,用志来充实‘情’的内容,使‘情’和‘志’结合为一个整体。”(王元化:《文心雕龙讲疏》,184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这个解释是很符合刘勰所讲的实际的,深得刘勰的本意。刘勰等中国古人心目中的艺术情感就是情理相通相融的情感,即情中有理,理中有情,情理难于分离。在这里,我们认为,中国古人又把握到了真理性的东西。因为,后来的许多研究都证明,所谓艺术情感,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情致”、“合理的情绪”。里面有情感有思想,情感与思想实现了合一。

其实,前面我们引过的清代文论家叶燮在《原诗》中的论点:“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诗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是说艺术所传达的不是单纯的理,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情感、理念、形象交织在一起的东西。别林斯基也说过:“艺术并不容纳抽象的哲学思想———不是三段论法,不是教条,不是格言,而是活的激情,是热情。”(按:“热情”也译成“情致”。)“热情永远是人的心灵里为思想点燃起来的激情,并永远向思想追求。”([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53页。)我们认为,刘勰、叶燮等中国古人及黑格尔、别林斯基等人所说的是同一种思想。文学的情感不是人的天生的欲望,而是经过理性梳理、渗透过的那样一种情感。它是具体的、感性的、动人的,同时又有深刻的蕴涵。

二、“情景交融”———艺术情感生成之二

艺术情感的生成起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是抒情者通过体验获得的“芬芳悱恻之怀”的活跃(情),一方面是平日观察所得并积存于内心世界的景物影像的活跃(景)。这两种活跃形成了情与景的真正的相摩相荡、相值相取,终于在内心形成了生色动人的情景交融的情景形象。

有了情景形象附丽的情感,才是艺术情感。

上一节我们揭示了中华古代抒情论,强调自然情感不等同于艺术情感,艺术情感需要诗人的“蓄愤”、“郁陶”、“凝心”、“凝思”,这样情感才能得到净化与升华。但是接着的问题是,那种在诗人的心中蓄积、回旋的情感就一定是艺术情感吗?或者进一步追问,艺术情感需要不需要呈现?如果需要呈现的话,又如何呈现?中国古人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问题。例如刘勰的《文心雕龙》专门写了《隐秀》篇,提出“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此二句见宋代张戒《岁寒堂诗话》引文,目前的《隐秀》篇缺,有不少学者认为是残篇。)。这里说的其实就是抒情作品的两个要素,隐在的情与显在的景。刘勰在《物色》篇直接讨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其中提出诗人应“随物以宛转”,“与心而徘徊”。所谓“物”,就是景物,所谓心,就是情感,认为这两者要从互相激活到互相结合。所以刘勰很清楚在“蓄愤”和“郁陶”的同时,还必然有一个“情以物兴”和“物以情观”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情与物互相激荡而结合成情景形象的过程,也就是使“郁陶”中的情感对象化。情感获得情景结合的形象的对象化,艺术情感的蓄积才有意义,艺术情感的回旋才不是凭空回旋,这样的情感才是艺术情感。

宋元以后,如何使情感对象化,使艺术情感具有结构,成为中华抒情理论的中心问题之一。“情景交融”和“以景结情”的话题也就被热烈地讨论。这可以说是对刘勰的“隐秀”说和“心物宛转”说的发展。大家认识到,艺术情感是具有结构的情感,这结构就是“情”与“景”的“交融”。南宋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老杜诗:“天高云去尽,江迴月来迟。衰谢多扶病,招邀屡有期。”上联景,下联情。“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羁栖。江水流城郭,春风入鼓鼙。”上联情,下联景。“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景中之情也。“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情中之景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景相触而莫分也。“白首多年疾,秋天昨夜凉。”“高风下木叶,永昼揽貂裘。”一句情一句景也。固知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或者便谓首首当如此作,则失之甚矣。如“淅淅风生切,团团月隐墙。遥空秋雁灭,半岭暮云长。病叶多先坠,寒花只暂香。巴城添泪眼,今夕复清光。”((宋)范晞文:《对床夜语》,见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417页,北京,中华书局,1983。)在这里,范晞文罗列了杜甫诗中情景组合的多种方式,意在说明在艺术情感构建的抒情世界里,情与景是不能分离的,即“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艺术情感必须结构成情景相依的模式,才不会流于直白而丧失了艺术的特性。当时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

如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如清真之“断肠院落,一帘风絮”,又“掩重关,遍城钟鼓”之类是也。或以情结尾,亦好。往往轻而露,如清真之“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又云“梦魂凝想鸳侣”之类,便无意思,亦是词家病,却不可学之。((宋)沈义父著,蔡嵩云笺释:《乐府指迷笺释》,56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沈义父强调“以景结情”,达到情感具象化,使情感不直露而有余意,形成情景结合的形象,是直露的非艺术情感转化为含蓄的艺术情感的必要条件。

明清两代是“情景”论充分发展和成熟的时期,关于情景交融的论述很多。如明代谢榛说: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明)谢榛:《四溟诗话》,69页。)李渔的情景论也值得注意,他说:填词义理无穷……予谓总其大纲,则不出“情景”二字。

景书所睹,情发欲言。情自中生,景由外得。二者难易之分,判如霄壤。((清)李渔著,冉云飞校点,艾舒仁编选:《李渔随笔全集》,21页。)又说: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说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清)李渔著,冉云飞校点,艾舒仁编选:《李渔随笔全集》,581页。)还说:

词虽不出情景两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

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切勿泥定即景咏物之说,为题字所误,认真做向外面去。(同上书,582页。)王夫之的情景论,可以说是明清情景论的总结,尤其值得注意。

如他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清)王夫之著,夷之校点:《姜斋诗话》卷一,144页。)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如“长安一片月”,自然是孤栖忆远之情;“影静千官里”,自然是喜达行在之情。情中景尤难曲写,如“诗成珠玉在挥毫”,写出人才翰墨淋漓,自心欣赏之景。(同上书,150页。)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邪?古人绝唱多景语,如“高台多悲风”,“蝴蝶飞南园”,“池塘生春草”,“亭皋木叶下”,“芙蓉露下落”,皆是也,而情寓其中也。以写景之心理言情,则身心中独喻之微,轻安拈出。谢太傅于《毛诗》取“讦谟定命,远猷辰告”,以此八字如一串珠,将大臣经营国事之心曲,写出次第;故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同一达情之妙。(同上书,154页。)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高达夫则不然,如山家筵席,一荤一素。((清)王夫之:《唐诗评选》卷四,对岑参《首春谓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评语,见《船山古近体诗评选三种》,船山学社,1917。)情景一合,自得妙语。撑开说景者,必无景也。

古今人能作景语者,百不一二,景语难,情语尤难。“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非情语也。“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尤非情语。((清)王夫之:《明诗评选》卷五,对沈明臣《渡峡江》评语,见《船山古近体诗评选三种》,船山学社,1917。)王夫之在这些论述中,指出了情景问题的几个要点:第一,诗人所抒发的诗情,由情语和景语结构而成。情语和景语也可单独成诗,因为情语必含景,景语必寓情。第二,为抒发真情,情景一定要“互藏其宅”、“妙合无垠”,做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第三,景语难写,情语尤难写,应以写景之心理言情,这样个人内心独特的微妙的情感才能写出。第四,批评了撑开说景或说情的那种“一荤一素”的机械做法。第五,指出直露的议论不是说情。尤为难得的是王夫之意识到一个问题,即是否有情必有景,有景必有情,情与景永远形影不离、妙合无垠?王夫之曾经结合诗歌的评议探讨了“情景遇合”的问题,并以此为标准评判抒情作品的成败优劣。

他说: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截分两撅,则情不足兴,而景非其景。((清)王夫之著,夷之校点:《姜斋诗话》卷二,151页。)王夫之在这里提出一个“情景”与诗的“意”相适的问题,若与诗所要表现的“意”不相适,那么情与景就分离,“情不足兴,而景非其景”。反之,若情景与所表现的“意”相合,那么情景就会相值相取。王夫之所说的“意”,也就是一部抒情作品要表现的主要之点,无论是情还是景,都要与这个“意”相适应,这样的情景结合才是有意义的。无疑,这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清代另一位诗人、诗论家袁枚看法与此不同,他说:

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清)袁枚:《随园诗话》,183页。)

这个说法也很精辟,他强调的是,抒情者的情感体验的深度是最为重要的,若情感体验的深度不够,心中没有生成“芬芳悱恻之怀”,没有生动感人的感受,只是生硬地凑上一些景物的描写,那是毫无意义的。

同类推荐
  •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徐志摩与林徽茵的一段传奇姻缘,作别西天的云彩。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那河畔的金柳,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也为人所深思。而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早已超越了文字的局限,你一种有灵性的尤物,轻轻的我走了,历经生活的洗礼,蜕变为一首永恒的歌谣,世代相传。他的歌谣有一点迷幻,我轻轻的招手,有一点彻悟,有一点执著,还有一点不可知的气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的歌谣让干燥的空气变得温润,正如我轻轻的来,让我们无望的生活变得生动,也让我们沉睡的心灵从此苏醒
  • 人性寓言全集

    人性寓言全集

    触摸真实的人生,解读成功的密码,改变千万人命运的人性读本,成就大事者必备的成功指南,在轻松的阅读中,洞悉人性弱点,领悟生存方略,在丰富的哲理中,提升人生境界,赢取成功智慧。本书在独特阐释人性的同时,将可读性、趣味性、思想性、哲理性等融为一炉,让我们在融会贯通之后获得成功的心法!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栏目中刊发的作家专辑、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纪实文学等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领衔(开垦荒田的N种方式)》由百花洲杂志社所著,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兵发死亡谷

    兵发死亡谷

    其中,向我们介绍了武警。分别是《中国武警特别行动》、《 世界反恐大扫描》、《大搜捕》、《兵发死亡谷》、《铁血英雄》、《千 里护卫毛泽东——武警警卫工作秘闻》。,《中国武 警特别行动系列丛书》一共出版六本。这套丛书通过选择一个个特别的 角度,围绕建军80周年,人民武警出版社认真组织《中国武警特别行动系列 丛书》和《忠诚卫士风采》等国家重点图书的落实工作
  •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社会上最迷信鬼神的人,尚且只能在赛会这一日抬一回神舆。不知 那些学“声光化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折衷一世。
热门推荐
  • 想要发财就动起来:不得不学的10大理财工具

    想要发财就动起来:不得不学的10大理财工具

    本书讲述了如何利用储蓄、股票、基金、债券、外汇、黄金、期货、房产、保险、银行十大理财工具进行个人和家庭理财的基本知识、操作要领和操作策略,并给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时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人提供了不同的投资组合。与上一版相比,本书新增加了银行理财产品的介绍,使读者及时了解目前市场上的理财流行趋势。本书内容全面系统,浅显易懂,配有较多的实战案例和图表,是初涉投资理财领域的投资者们的操作指南。
  • 你当我是谁

    你当我是谁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皇后,朕喊你回家吃饭

    皇后,朕喊你回家吃饭

    她苏小小最大的愿望,就是顶着皇后的名号去相公楼里泡小倌。而她传说中的皇帝夫君常常为此气得咬牙切齿。苏小小才不管,皇帝又怎样?最后还不是乖乖地仰望天空深情呼喊:“皇后,朕喊你回家吃饭。”
  • 农家园林师

    农家园林师

    ——穿越而来的唐冰清成了性子懦弱,身子孱弱,被亲奶奶一巴掌拍死的小村姑——蔡花。望着一贫如洗的破茅屋,无辜被欺压的家人,三餐不果腹的情况,一屁股的债务。冷门的园林师,三流的绣活,蔡花鸭梨山大,发家致富任道而重远。◇◆——————练刺绣,卖画作,造园子,种粮食。银子有了!麻烦也来了!于是,蔡花卷起袖筒,开始斗!斗牛鬼蛇神,斗极品亲戚……◇◆——————某女蜕变,求亲一大堆。某男上门,明着恭喜,暗着破坏,“蔡花小姐人长的俊秀,本事了得,只可惜那身子骨不行,活不了几年。”众人立马退却,某女怒吼一声要反击。————————某男渐愈,小姐公主欲结连理。某女上门,明着恭喜,暗着反击,◇◆——————推荐姐妹同穿系列文:农家药膳师:本以为命丧车祸魂归西天的江云漪眼睛一闭一睁,穿越了!颤颤巍巍的茅草房,家徒四壁的农家院,面黄肌瘦的俩弟妹。亲娘亡故,亲爹无能,爷爷不疼,奶奶厌恶。心怀不轨的极品亲戚还肖想着那二亩薄田,三间破草房,把她弟妹卖了换成粮。江云漪怒从心起——第一药膳师的名头不是吹出来的!*调养弟妹身子,扶持无能亲爹,整治极品亲戚。店铺遍地开,银子滚滚来。看第一药膳师如何发家致富,成为大周药膳创始人!◇◆——————精彩种田农家文:【农家小媳妇】:剩女穿越发家致富【农家酿酒女】:童养媳酒香飘飘【非常俏果农】:小农女果园遍地◇◆——————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重生复仇:夜帝的罗刹妃

    重生复仇:夜帝的罗刹妃

    前世,她的夫君为了医治她的姐姐,不惜将他们幼小的孩子残忍的杀害,换来他们狰狞的笑声,她带着满腔的心碎含恨而亡。天见尤怜,她重生了!这一世她一改曾经的懦弱,她陌听雪踏着鲜血而来,她的心中只有满腔的恨意,她要复仇,一一归还!想要利用我上位?很好,我陌听雪发誓,今世前生的两笔账一起算,若是不将负我之人挫骨扬灰,誓不为人!当前世她错过的他,再次温柔的出现在她的眼前,执子之手:“我愿为你撑起一片天!”他爱她至深,宠她入骨,她却开始迷茫、迟疑了!今生,她还配拥有一份真挚的感情吗?她还来得及弥补那份曾经错过的爱?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第一傻妃

    第一傻妃

    ◆慕容婧琪:这狗血的人生。一朝睁眼,睿智腹黑的她已重生到十八岁却只有三岁智商的富家傻小姐身上。妹妹心如蛇蝎,父不疼亲不爱,唯有母亲是她的依靠。◆社会太现实,世道太冷血。因自己太强悍,腹黑……一连吞并了好几家大企业。被仇家用最低级也最有效的方法结束了她的生命。◆被心如蛇蝎的亲妹妹推下水后。睁眼,“傻小姐”不傻了。脱胎换般的聪明、睿智、淡定。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身怀绝世武功。回府后,让所有看不起她,曾经欺负过她的人,拭目以待!◆肩负重任,身不由己。被迫嫁入皇宫为太子妃,人虽在深宫,心却早已随之离去,留下的只是躯壳一副。深宫中,你敬我一分,我礼让三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千倍奉还。看她是如何化险为夷,修理了嚣张的皇后。如何让皇太子刮目相看,再狠狠地甩开他,奉旨休了他,然后一个漂亮的转身离开了皇宫。◆第一美男为她易容成丑将军,为她放下尊贵身份,混进他国皇宫,甘愿为小小将军。不为别的,只为守护她,守护那坚真的爱。◆一副不食人间烟火,从未对任何一个女子动过心的他,也甘愿臣服于她,为她守候!◇◆◇◆◇◆◇◆【片断一】大婚宇文旭尧似醉非醉地讽刺地道:“别以为本太子不知道你用了什么卑鄙的手段嫁进了皇宫,本太子就会宠幸你,你这个不要脸的女人,给我滚出去……”慕容婧琪一脸清冷淡然,不悲不喜、不怒不怨淡淡地说道:“该滚,该离开的人是你吧,这可是本太子妃的寝宫!”原本酒仍未醒的宇文旭尧突然清醒过来,一脸尴尬,表情极其难看,狠狠地看着她……【片断二】男子面不改色地跪在龙颜面前,一脸坚定地道:“一刀许终身,二刀天可鉴,三刀永相随,世世永不离。”然后,拿出匕首当手臂割开,以血起誓,便从此不再爱其他人,否则将人神共愤。一旁的女子拍手叫好道:“哥哥,你太棒了,妹妹我永远支持你,相信你跟她一定可以“一生一世,一双人,”永远幸福的!”龙椅上的男子拍案而起,一脸怒气地道:“你们都反了,都不将朕放在眼里了是吗?”◆前世:她是现代最优秀的财政天才、商界女强人。善于伪装,腹黒。◆今生:睿智、淡定、清冷、恬淡、随和,因背负了重大责任,她不得不伪装自己,不得不隐藏一切。◆本文文风女强,一对一,一生一世,一双人。简介无能,请多关照!◆☆★◆☆★◆☆★◆☆★◆☆★◆☆★◆☆★◆☆★◆☆★◆☆★◆☆本故事纯属虚构,禁止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走在成长的阶梯上:一个故事影响你的一生

    走在成长的阶梯上:一个故事影响你的一生

    本书编入了中外几百个小故事,从积极进取、感恩世界、培养习惯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简准确的心灵点灯作为提示和点拨,帮助您早日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让你的成长岁月中变得五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