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400000032

第32章 “虚静”—“逆志”—“品味”(5)

中国古代重视儒家的“诗教”,注重在解诗时发挥诗的载道教化作用,这当然是其重要的一面。但是古人深知,人的生活,“有所拘者,有所纵也”((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上册,366页。);诗歌的阅读、理解和欣赏作为古代士人的活动,当然也是有拘有纵。“拘”者,就是要重视载道教化,“纵”者,就是可以游乐休息。人都要过凡庸的生活,但又都有要从凡庸的生活里摆脱出来的时候。因此人是不能没有审美的节日的,人人需要“消闲破闷”。古代士人作诗,同时也阅读诗理解诗,其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获得审美的快感、诗意的感受和消闲破闷。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其中既有对韶乐思想纯正的赞赏,也有审美的快感。在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篇中,关于阅读、理解文本的审美性质,就以比较理论化的文字作了说明: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玩绎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南朝)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715页。)刘勰指出,读者只有深入到文本的最深奥处,才会使内心感到愉悦,就像登上春台使众人感到高兴,美妙的音乐使人止步。兰花是国花,谁要是戴它,就更会感到芬芳,而文学文本也是“国花”,通过反复玩味就会感受到美。在这里刘勰认为深入地阅读理解文本,达到它的最深处,就会获得美感,这就肯定了读者阅读、接受的审美的诗意的性质。

实际上,中国古代士人深知,人不可能整天板着面孔诵读经书,宣讲经学道理,也必须有“息”与“游”的活动以调剂生活。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士人主要靠诗与酒来取得“有息有游”(柳宗元语)的机会。李白的诗《将进酒》最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诗中道:“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这里就是把酒与诗并提,看成是消闲解愁的两种活动。

中国古代文论对于读者阅读、理解具有娱乐、审美性质的谈论很多,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认为写诗读诗具有娱乐、游玩、休息功能,这是一种在较浅层次上的“审美”;另一种则认为写诗读诗可以“流荡血脉,流通精神”,感动人心,陶冶性情,这是一种较深层次的“审美”。前一种,如梁代萧统在《文选序》中指出,颂、箴、论、铭、赞等文体“众制锋起,源流间出,譬陶匏异器,并为人耳之娱。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梁)萧统著,于非等注:《昭明文选译注》第一册,4页,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意思是说这些文学佳作,就像精制的器皿,能使人耳目得到愉悦。宋代陈师道说:“平生五千卷,还舍不问途。近事更汉唐,稍以诗自娱。”((宋)陈师道:《后山居士文集》上册,349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他也认为写诗读诗可以“自娱”,获得精神的轻松与愉快。此类谈论很多,不再罗列。

后一种,认为读者阅读理解佳作,不但使人获得身心愉快,更进一步使人获得精神的感动与提高,激发人的精神力量,这是更高一层的“审美”。如白居易说:“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圣贤,下至愚马矣,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见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第三册,960页。)这就是说,由于诗的根是情,枝叶是言,花朵是声音,果实是意义,那么情、言、声、义结合在一起的东西是很有打动力的,所以没有人不受它的感动,而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白居易所说的还停留在感情的被打动上面,而明代李东阳却进入到人的整个精神世界,他说:“诗在六经中,别是一教,盖六艺中之乐也。乐始于诗,终于律。人声和则乐声和。又取其声之和者,以陶写情性,感发意志,动荡血脉,流通精神,有至于手舞足蹈而不自觉者。”((明)李东阳:《麓堂诗话》,见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卷,529页,长沙,岳麓书社,1983。)这里说的是诗的作用,可是我们也可以从读者反应的角度来理解。他告诉我们读者对诗的阅读、理解,已经涉及人的血脉的动荡,情性的舒泄,精神的流动,以至于手舞足蹈。这是整个精神世界的震荡。清代李渔则把文学文本阅读和观赏的审美性质说得更具体,他说:“传奇无冷热,只怕不合人情。如其离、合、悲、欢,皆为人情所必至,能使人哭,能使人笑,能使人怒发冲冠,能使人惊魂欲绝,即使鼓板不动,场上寂然,而观者叫绝之声,反能震天动地。是以人口代鼓乐,赞叹为战争,较之满场杀伐,钲鼓雷鸣,而人心不动,反欲掩耳避喧者为何如?岂非冷中之热,胜于热中之冷;俗中之雅,逊与雅中之俗乎哉?”((清)李渔著,冉云飞校点,艾舒仁编次:《李渔随笔全集》,54页。)很明显,李渔在这里主要是论述戏曲中“冷”与“热”、“雅”与“俗”的问题,认为那种看似“冷”的佳作,实则比热闹戏要更动人,更能激发人内心的感情。但是他的论述中也说明了人情所必至的优秀作品,即使被认为是“冷”的,也能让观众品出味来,引起观众的“哭”、“笑”、“怒发冲冠”、“惊魂不绝”等情感的反应和评价。审美是什么?从宽泛的意义上说,就是情感的评价。中华古代文论中所说的品味、涵泳,就其性质而言,就是看重诗意的发现、情感的评价,看重读者的性情陶冶、精神感动,获得高层次的审美享受。就诗意的审美的把握这一点而言,中西方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西方尽管用的是分析的方法,但其目标还是要获得诗意的审美的享受。

(二)“品味”、“涵泳”的方法与味觉相联系

尽管中国和西方都强调通过阅读、理解获得美感,但西方的分析法只承认美感与视觉和听觉的联系,中国的“品味”和“涵泳”的方法则不但承认美感与视觉、听觉的联系,而且也承认美感与“味”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中国古代学人谈到阅读中所获得的美感,总是与“味”相关。无味则不美,美则不能无味。前一章我们谈到司空图和苏轼的诗美常在“咸酸之外”,就已经涉及这个问题。实际上,中国古代鉴赏家,凡谈到艺术的欣赏,总是与“品味”、“体味”、“咀味”、“寻味”、“玩味”等相联系;谈到好作品,则说有“真味”、“清味”、“味深”、“味美”等,谈到较差的作品,则说“寡味”、“少味”、“乏味”等。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因此就认为他们真的用舌头去品尝,用鼻子去嗅味。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人似乎是通过味觉获得美感,这种说法是不妥的。“品味”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真正的区别在于中国古人的思维品格与西方人的不同。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方法是“体知”,西方人认识世界的方法是“认知”。所谓“认知”,其侧重点是主体面对客观的世界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这是“科学之知”,他们对待文学文本的阅读和理解,也常采用这种方法。因此,接受者就是接受者,被接受者就是被接受者,彼此是分离的。所谓“体知”就是把外在之物纳入“自家生命之中”,使其“和自己的身心打成一片”,用心灵去体验外物,这是“道德之知”(参见杜维明:《魏晋玄学中的体验思想》,见《燕园论学集》,203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对于文学阅读和接受,中国古人也是以“涵泳”的方法,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其中,就像庄子“体道”时那种“心斋”、“忘我”、“丧我”、“虚己”一样,最后的结果不是从对象中获得资料,进行推理,做出客观的判断,而是“反求诸己”,即看自己是否有纯净的胸次。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余因暇日,阅晋、唐古今诗什,其中诗句,有道尽人腹中什事,有装出人目前之景。然不因静居燕坐,明窗净几,一炷炉香,万虑消沉,则佳句好意,亦看不出,幽情美趣,亦想不成。((宋)郭熙:《林泉高致》,见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72页。)所谓“万虑消沉”,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心斋”、“坐忘”,也即郭熙自己所说的“林泉之心”。有了这种忘却世间一切的胸次,才能真正沉入作品的世界,否则作品中“佳句好意,亦看不出,幽情美趣,亦想不成”。

那么,除了这样审美的胸次外,沉入作品的世界还需要什么具体的方法呢?这就是朱熹所提倡的“涵泳”。朱熹说:“倬彼云汉”则“为章于天”矣,“周王寿考”则“何不作人”乎。此等语言自有个血脉流通处,但涵泳久之,自然见得条畅浃洽,不必多引外来道理言语,却壅滞却诗人话底意思也。

周王既成寿考,岂不作成人材,此事已自分明,更著个“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唤起来,便愈见活泼泼地,此六义所谓“兴”也。“兴”乃兴起之义。凡言“兴”者,皆当以此例观之。《易》以言不尽意,而立象以尽意,盖亦如此。((宋)朱熹著,尹波、郭齐点校:《朱熹集》第四册,1879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朱熹这里所解的诗是《诗经》“大雅”中《棫朴》的一章:“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何)不作人。”意思是说,无边的银河成为天的花纹,周王如此长寿,怎能不栽培出人才呢?朱熹认为,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同人有血脉流通的组织一般,只要我们长久地“涵泳”它,那么它的“条畅浃洽”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朱熹的理解是,这首诗的意思在“周王寿考,何不作人”,但前面两句“倬彼云汉,为章于天”是“兴”,这样就“愈见活泼泼地”。诗的血脉梳理清楚了,就“不必多引外来语言和道理”来说明,因为外面的语言道理反会把诗的血脉切断。这也是苏轼讲的“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第一册,51页。)。由此不难看出,朱熹的“涵泳”,就是在心境沉静中反复体会,把文本整体联系起来品味,尽可能以己之意逆作者之志。

那么,怎样的“涵泳”才可能达到最佳的境界呢?朱熹提出了一个“久”字,即“涵泳久之”。长时间的、反复的品味、体认,是十分重要的。这是许多人都强调的。苏轼说:“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同上书,第五册,2206页。)宋代王直方认为诵读诗篇要反复,“再诵,不觉心醉,遂置酒,又再诵,酒数行,凡诵十数遍,不交一语而罢”(参见郭绍虞辑:《宋诗话辑佚》上册,32~3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宋代魏庆之也说:“须是先将诗来吟咏四五十遍了,方可看注。看了,又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浃洽,方有见处。”((宋)魏庆之著,王仲闻校勘:《诗人玉屑》,267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宋代陆游也说:“有一读再读至十百读,乃见其妙者,有初阅可人意,熟味之使人不满者。”((宋)陆游:《何君墓表》,见《陆游集》第五册,2376页,北京,中华书局,1976。)明代贺贻孙说:“反覆朗诵,至数十百过,口颔涎流,滋味无穷,咀嚼不尽。乃至自少至老,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明)贺贻孙:《诗筏》,见郭绍虞编、富寿荪点校:《清诗话续编》第一册,135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总之唯有多读,反复读,持久读,才能进入诗的世界,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也才能获得审美的愉悦。

涵泳诗除了要“久”、要反复诵读之外,还要整体地玩味把握。

中国古人相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因此主张涵泳的过程中,不要把诗的字、联、句切割开来,并孤立起来理解。必须把诗句放回到整篇诗的语境中去理解。前面我们说到孟子的“不以辞害志”就是强调整体语境的重要。“涵泳”的真谛不在玩赏个别的字、联和句,而在整篇的把握感悟。宋人罗大经特别赞赏朱熹的“涵泳”,他说:杜少陵绝句云:“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或谓此与儿童之属对何异。余曰,不然。上二句见两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于此而涵咏之,体认之,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见王大鹏等编选:《中国历代诗话选》,851页。)在这里,罗大经试图说明,如果把杜甫的这首绝句前后两联割裂开来理解,那么就会觉得绝对幼稚,跟儿童的属对差不多。但是如果把前后两联联系起来作整体的理解,那么就写出了“两间莫非生意”,“万物莫不适性”,写出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这样一个深刻的意思。所以他呼唤对诗要整体地“涵咏之,体认之”。罗大经讲清楚了中国古人“涵咏”即“涵泳”的一个特点。实际上,古代诗人学者中反对“摘句”品鉴作品的论述很多。魏庆之说:“看诗不须着意到里面分解,但是平平地涵泳自好。”((宋)魏庆之著,王仲闻校勘:《诗人玉屑》,268页。)意思也是不要字、联、句分解,要整体理解,这才符合“涵泳”的特点。明代王骥德在《曲律》中说:“论曲,当看其全体力量如何,不得以一二语偶合,而曰某人、某剧、某戏、某句、某字似元人,遂执以概其高下。寸瑜自不掩尺瑕也。”就是说,摘句评诗人的高下不合理,要看“全体力量”。

“寸瑜自不掩尺瑕”,就是“一好不能遮百丑”。反过来,“寸暇”也不掩“尺瑜”,个别的毛病也不足以毁坏整体的美。所谓“涵泳”,就是要有这种整体的眼光。

总之,品味、涵泳应是以林泉之心去面对文本的整体,反复持久地诵读,深入艺术的世界,诗意地体认其滋味,最终获得审美的感动和精神的升华。

《吕氏春秋·长见》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晋平公铸成了大钟,让众乐工来试听。乐工们听了都觉得钟声很和谐。师旷听了说:“钟声不和谐,还是重铸一个吧!”晋平公说:“乐工们都认为和谐呢!为什么要重铸呢?”师旷说:“后世会有知音的人,将会说钟声不和谐,我为你用这样不和谐的钟感到羞耻!”到了师涓的时候,师涓果然说钟声不和谐。师旷要使钟声更和谐,是他预见到后世会有知音。

可以这样来解释:钟声是“文本”,乐工们用他们的耳朵“读”了,读出的是“和谐”,师旷的“前理解”与众乐工不同,他读出的是“不和谐”。同一个文本,竟然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说明“知音其难”、“文情难鉴”,说明真的“文本”是“活物”。但是“文情难鉴”并非不可鉴,只要找到“知音”,“以意逆志”,文情还是可鉴的。师涓与师旷面对同一“文本”,就产生了一致的看法,师旷与师涓是知音啊!然而谁又能判定,师涓所听出的“不和谐”与师旷所听出的“不和谐”是不是同一种呢?看来,还是“作者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作者重要,但离开读者,他就没有对话者,读者也是重要的。文学活动是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活动啊!“对话”是现代学术界流行的一个术语,但在中华古文论中,早就“潜伏”着、活跃着。

同类推荐
  • 角儿

    角儿

    张雅茜是近年来河东文坛跃出的一匹黑马,也是一位勤奋、高产的作家。在她的大量小说里,常有一种“渡口情结”,钤印着作家对女性生命意识的深层思考与探索。小说故事不刻意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多侧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本书收录了《角儿》、《好戏连台》、《磨坊与紫色》等八篇小说。其中,中篇小说《角儿》获“赵树理文学奖”。
  • 解放济南(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济南(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描述了解放战争中,为解放济南,在许世友、聂凤智等将领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幸存者

    幸存者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他被埋在废墟之下长达76小时。他说他是幸运的,可以活下来,可以用写作抚慰受创的心灵,可是,那些失去健康、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忍受着更加巨大的伤痛,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于是,他写下了这些文字,为了这段不该忘却的记忆。用血写就的实录以命换来的 真情;献给所有地震遇难者与幸存者的宝贵记忆;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思,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 私奔者

    私奔者

    本书是海男文学第二卷。边陲,高原,云南丽江的所在,海男作品的一个大的地域与人文背景。由于高原,它洋溢着神秘,且注定要演绎香格里拉的传说。于是,回归现实,这里的男女就生活得异常生动。他们的行为拙朴、灵动、有些古老的色彩斑谰,又用一种全开放的姿态走向现代。这里最动人的应是海男讲述的一个个曲折动人情欲横生的男女故事。
  •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2010年由杨钦欢总策划,何建明、程贤章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评传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徐坤、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治水专家对百名作家参与治水史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治水史诗(套装上下册)》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实价值。
热门推荐
  • 雄才大略的统帅

    雄才大略的统帅

    《军史辉煌丛书》是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编写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当年即获好评。十年前,作者在编写这套丛书时,举国上下正在迎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而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迎来她80岁的生日,大江南北又在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紧张地忙碌着。十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会发生不少改变,对于一支强大的军队,其变化更是巨大和深远的。岁月匆匆,但这套丛书,其巧妙的构思、丰富的史料、动人的故事和鲜活的语言,却不因时光的流逝而逊色,特别对21世纪的年轻人仍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 大神又禽兽了

    大神又禽兽了

    (正文完)【蓬莱岛社团出品】榜上有名怎么了,不还是把帐号拱手让人了?玩个小号就自在了?不还是被系统给耍的团团转?15级的新人背负着罪恶值,整天顶着红名跑她容易吗?好不容易走狗屎运拿到了门派掌门信物,结果只要死亡等级就清零,这不是坑爹呢?!“身为我的徒弟,你自然是只能被我杀。”多么狗血而少女的对白,只是,师父,为嘛你刚说完这句话就真把我给杀了呢?!并且爆走了身上唯二的装备,难道您是要您的徒弟以后穿着肚兜满地图的跑吗?在游戏里,总有那么几个奇葩,那么几个极品。最让她憎恨的却不是名单上打算封杀的仇人,而是设计组的那群J人。“女孩,放开那只禽兽!让我先来!”“……”“……你为什么杀我。”据说,那天的夕阳特别的红。据说那天,榜上的某高手,被人杀白轮回去了……【温馨提示】女主网游,全文走轻松路线。存稿丰富,更新稳定。
  • 斗破苍穹之无上巅峰

    斗破苍穹之无上巅峰

    斗气大陆,帝王为尊,传承血脉,无上永存!为了自己的后代,为了拥有更强的实力,还有自己的身世,一代帝王,飞升异世。斗帝变成斗低,真正的强者,无上之巅峰。术,并非武术武技,它是一个特有而让惊叹的字,术者,代表一个超越斗之帝的强者!无上,触不到,摸不着…然而,我们的主角,他却做到了,萧炎再创辉煌……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重生之星空巨鼠

    重生之星空巨鼠

    重生成鼠,只为报仇雪恨。当一切仇恨都烟消云散之后,新的世界展现在眼前。不死神灵不是尽头,我,徐达,将不惜一切代价,成为整个宇宙最尊贵的存在。当成为宇宙最巅峰的存在时,这一切的一切,就将如迷雾一般被风吹散,而呈现在眼前的,将是重演那创造宇宙的创世之战!
  •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书

    如果现在的你刚刚进入投资领域,渴望成为成功投资者中的一员;或者已经在股市摸爬滚打多年,现在仍是时常亏损的一个,渴望提高自己的投资技巧。那么,建议你认真阅读一下本书。让你汲取大师的投资精华,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在投资领域展翅高飞!
  • 人力资源部管理制度范本大全

    人力资源部管理制度范本大全

    本书是“企业规范化管理制度范本大全”丛书之一,由“时代光华管理培训研究中心”整体策划完成。由中国商学院MBA成就奖获得者李晶编著。本书立足中国企业实际,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将枯燥的理论简单化、流程化、制度化,对人力资源部门管理的相关制度、流程、管理表格、文案等进行了介绍。本书囊括了几乎所有的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相关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以及相关管理表格。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宅男宅女甜品教坊

    宅男宅女甜品教坊

    每当遇到一份心仪的甜品,就会有一种馋馋的感觉在心中挠痒痒。于是火速找来精巧可爱的工具与食材,然后默默操持,静静期待,直到它如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般放在面前;光滑的奶油,鲜亮的果肉、松嫩的糕饼……   
  • 一个娃娃两个爹

    一个娃娃两个爹

    白天,她是可爱八岁娃娃黑夜,她是妖媚妙龄娇娘是遭受诅咒,还是身患奇症白日的单纯可爱夜晚的婀娜妖娆哪个才是真正的她,哪个才是心中的她午夜化身为狼,爬上美男大床送去处子身,带走腹中宝遇上那个邪魅的男人,是其幸,还是其不幸爱上或恨上,只是一线之间的事大娃娃生小娃娃娃娃成娘亲为爱而重生【娃娃语录】*1*、“古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爹爹难过娘亲关,娃娃不是美人不过关!”*2*、“娘亲,你好漂亮,我们私奔吧,不要管那个糟老头子了!”(糟老头子乃其父东方仕南)*3*、“哇,娃娃好可怜,亲爹爹不要,养爹爹不疼…”(某日东方仕南要责罚娃娃时,娃娃猜想自己不是其亲生之女,劲爆开口)【伊月语录】*1*、“把衣服脱了,让我生个宝宝!”(某午夜,伊月潜入一美男房间,冷冷道)*2*、“是男人就快点,不是男人就去给我找个真男人来!”(躺在美男床上,看着眼前一动不动的人,伊月微微眯起好看的水眸)*3*、“宝宝生下了谁要谁拿去,我只是想回家而已。”(十月怀胎后,伊月看着站在眼前的几个性格外表迥异的男人,淡然道)视频地址——http://m.pgsk.com/deux_m.pgsk.com【妖自己的文】【狂女】——穿越女强文【豪门童养媳】——豪门虐恋文【王爷,走着瞧】——温馨穿越文【养个奴隶做老婆】——都市虐恋文【一个娃娃两个爹】——新奇架空文